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第十三章--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ebe12e6783e0912a3162a1c.png)
四、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 分与青春发育期
第7页/共39页
(一)各年龄阶段的划分
1. 婴儿期: 2--3岁 2. 幼儿期: 4--6岁(学龄前儿
童) 3. 学龄儿童:7--12岁 4. 少年期:13--17岁 5. 青年期:18--25岁
第8页/共39页
(二)青春发育期
概念:即青春期。是由儿童少年时期过 渡到成人的一个迅速发育的阶段,以 生长突增为青春发育期开始的标志, 以性成熟为结束。
第28页/共39页
原因: a.跟内分泌腺分泌激素有关; b.血管的生长落后于心脏。
第29页/共39页
2.注意问题:
(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不宜做过多和过长的“憋
气”;
第30页/共39页
(3)正确对待“青春期高血压” 运动量不宜过大,不要搞举重练 习,并定期复查血压;
(4)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生长发育 和机能水平提高。
第23页/共39页
四、血液循环
1.特点 (1)血液总量比成人少,但
儿童血量占体重%高于成 人,约占体重的11%,Hb 含量低;血液中有形成分与 成人也有差别第24。页/共39页
(2)心脏容积、体积小,心缩力 弱,心率快,血压低(外周阻 力小),心输出量绝对值小, 但每公斤体重的心输出量(相 对值)却较大;
第20页/共39页
(2)肌肉的生长落后与骨骼,肌 肉主要向纵向增长,肌纤维细 长,力量、耐力差;
第21页/共39页
(3)发育特点: 肌肉发展不平衡、不均匀 大肌肉早于小肌肉; 躯干肌早于四肢肌; 屈肌早于伸肌; 上肢肌早于下肢肌。
第22页/共39页
2.注意问题 (1)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2)选择适宜的练习方式; (3)根据肌力发展规律安排训练; (4)注意神经系统的训练。
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https://img.taocdn.com/s3/m/5359960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d.png)
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关键词:儿童少年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体育锻炼早期专项训练摘要:一、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1、神经系统:儿童时期(6—13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优势。
神经过程易泛化,不易集中,并且灵活性大,工作、学习、分化能力较成人差。
在这个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运动性条件反射。
到13—14岁后,抑制能力增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逐渐完善。
另外,儿童时期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差,容易发生疲劳,但恢复较快。
到了14—18岁性成熟时期,内分泌腺体的活动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的调解也不稳定。
因而少年在活动训练时协调和平衡能力下降。
少女表现更为明显。
一、少年儿童的解剖生理特点1、运动系统:骨骼与关节特点。
①儿童少年骨骼主要是有机成分含量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无机盐较少。
②骨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化过程旺盛,骨筋软骨生长活跃,骨的内部构造在变化。
在骨完全骨化前,适当的负荷有利于骨的成长,过量的负荷则有可能使骨化过早完成而影响身高。
③儿童少年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关节活动性较好,但牢固性较成人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2.体育锻炼中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避免局部用力过多‘发现身体姿势不正或发育缺陷应及时纠正。
②力量练习时,注意负荷适宜,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
③多采用高频率练习,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做静力性练习。
④尽量在草地或泥地等松软地面进行跳跃性练习,防止早期骨化,从而影响骨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高的增长。
⑤早期发展柔韧性练习。
⑥增加钙磷的供给。
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特点①儿童少年心肌纤维较细,心肌收缩力量弱,血管壁弹性大,外周阻力小,故心率较快,血压较低。
②心脏瓣膜发育不完善,心脏重量、每搏和每分输出量都比成人小。
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
![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https://img.taocdn.com/s3/m/4f0a1a1352ea551810a68737.png)
身高的增长停止得也早
(6)某些内分泌腺功能异常,也影响骨的生长发育。
17
二、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肌肉:
(1)儿童少年的肌肉发育尚未完成,8岁儿童肌肉占总体 重的27.2%,15岁占32.6%,17-18岁占44.2%,含水较 成人多,蛋白质、脂肪、糖及无机物较成人少。 (2)男13-15岁、女11-13岁长身高时,肌肉以增加长度 为主,当16-17岁长体重时,肌纤维横断面加大,以 肌纤维增粗为主。 (3)15-18岁时,肌肉内水分逐渐减少,蛋白质、无机
(3)髋骨是由髂骨、耻骨、坐骨依靠软骨连接而成,一
般19-24岁才能骨化成为一块整体。
16
二、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1、骨骼
(4)脊柱发育的时间较长,到青春期才基本定型,14岁 以前,椎骨之间充满软骨,20-21岁时,才最后定型。
(5)女生的骨骺封合较早,因此女生一般比男生矮,不
论男女,性成熟较晚的人则身长较高、性早熟的人
循序渐进原则 系统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个另对待原则
11
第二节儿童少年运动系统体育保健卫生
一、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影响 二、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根据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何 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
12
一、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影响
1、对骨髂的积极影响 2、对肌肉的积极影响 3、对关节的积极影响:灵活和牢固 4、对韧带的积极影响:坚韧和结实
物增加,肌腱量增加,弹性增加。
18
二、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肌肉:
(4)儿童少年期,肌肉易疲劳,但新陈代谢迅速,供氧
能力相对充足,故恢复快,也易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PPT教案
![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c75bed3968011ca20091d0.png)
在外环境去特殊变化条件下,个体儿 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 现象。该轨迹有动态的、复杂的调控系 统,其中遗传基因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 它尽力使正在生长中的个体在群、营养不良等 不良影响,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迟滞; 而一旦这些障碍因素被克服,儿童会立即 表现出向原有生长轨道靠近和发展的强烈 趋向。有人把这种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 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 后6个月,是细胞数量大量增 加的脑组织生长关键期,此 时若发生严重的蛋白质营养 不良、缺氧、产伤等现象, 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会急 剧减慢;即便以后采取各种 积极干预措施,赶上生长也 不能完全实现,脑细胞数量 不能恢复到应有水平,患儿 智力将受到较严重影响
min
70
64
60
50
41
40
30
20
10
0 男性
49 28
女性
55 34 欧洲 中国
总体
中到大强度身体
64
60
50
41
40
30
20
10
0 男性
49 28
女性
55 34 欧洲 中国
总体
中到大强度身体活动的时间(分钟/天 )对比超重儿童成年后发
生胰岛素抵抗、糖
尿病、动脉粥样硬
化、高血压、代谢
综合征的几率将增加牛牛文档分享身体活动减少是导致我国学生体质下降 的重要原因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技术的中欧学生身体活动比较研究 ——以发达地区部分学生与欧洲学生为比较对象
平均活动强
两次发育高峰 第一次:由胎儿时
期至出生后第一年 第二展 律”
从生长速度看,胎儿期头颅生长速度最 快,婴儿期躯干增长最快,2~6岁期间 下肢增长幅度超过头颅和躯干,2、神经系统型:脑只有一个生长突增期, 其快速增长的时间主要在胎儿期至6岁前。 由于神经系统的优先发育,出生时脑重 已达到成人脑重的25%,而此时体重仅 为成人的5%左右,6周时脑重约1200克, 达成人脑重的90%。头围测量在评价儿 童(尤其是3岁前)神经系统发育方面有 特殊重要的意义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PPT课件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2e3ad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7a.png)
根据肌肉解剖生理特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问题:
二.运动量、运动强度
○ 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 绝对值比成年人少,但其相对值(以每公 斤体重计算)比成人大,年龄越小相对值 越大。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 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这个特点说明 了儿童少年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的 体育活动。
○ 因此,少年儿童进行训练时,要求强度 稍大,密度要小些,时间不宜过长,间 隙休息次数多些,运动持续的时间及运 动的强度要逐渐增加。
三.成熟 ○ 人体进入成熟期就意味着生长发育的结束。心态、生理、心理均全面达到 成人阶段。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的量变 和质变规律
01
生长发育的波浪 式规律
03
02
04
生长发育的连续 性和阶段性规律
身体各系统发育 的不平衡规律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营养 01 体育锻炼 06 Nhomakorabea二、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绝对力量的发展特点 ○ 第一阶段,10-13岁,力量增长的速度很快,特别
是屈肌的力量,绝对力量可提高46%。 ○ 第二阶段,13-15岁,力量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绝对力量只增加8%。 ○ 第三阶段,15-16岁,力量增长14%。 ○ 第四阶段,16-21岁,绝对力量增长很慢,只增长
身体素质 灵敏性 节奏性 协调性
敏感期 10-12 10-12 10-12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课件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d68eb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a.png)
2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过程是 连续的,而不是 跳跃的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二)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三)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受二、儿童少年生律育第一
(四)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的不平衡
各器官系统的发 育彼此也不平衡, 有的早,有的晚
不仅身高、体的增 加,而且器官也逐 渐分化,功能也逐 渐成熟
前期
中期
后期
女孩
10~12岁
13~16岁
17~23岁
男孩 特点
12~14岁
青春—( 育期(二)青春育儿童少年生第一
以身体形态发育突增现象 为主,是人体成熟前的一 个迅速生长阶段,也称为 生长加速期
15~17岁
18~24岁
以第二性征发育为主,身体发育到完全 又称为性成熟期,此 成熟阶段 阶段形态的发育速度 减慢
注:乡村比城市晚 1年
6
6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二)青春发育期
逐渐发育成熟 形态功能 生殖器官 性的特征
重要阶段
1.内分泌的变化
2.形态、功能发
个——育期(二)青春育儿童少年生第一
育 3.性器官和性功能的发育
7
7
第一节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1.内分泌的变化
——青春发育期的特征表现为一 系列的形态、功能、内分泌及心 理、智力和行为的突变,这一系 列的变化是受人体内分泌腺活动 的影响。
1.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 荷
2.根据肌力发展规律安排训
练
12
12
第二节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三、血液循环
“青春期高血压” (puberty hypertension): 青春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处于落后状态,同时由于性腺、甲 状腺等分泌旺盛,血压明显升高,一些人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的现象。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第十三章--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王步标运动生理学 第十三章--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640d03b90029bd64783e2cff.png)
肌力的增长不均匀。
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然
落后于骨骼的增长。
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
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 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
最为明显。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要经常注意变换体位,避免过久地 做同一动作,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或肢体变形。 2、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宜多采用伸展 活动、弹跳等练习,负重练习要慎用,不宜采用重负荷的力量 练习。 3、均衡发展肌肉力量:在训练走、跑、跳、投掷、爬、攀登 等动作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力 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精确性。 4、发展儿童少年的柔韧性:儿童少年期可充分发展关节的柔 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牢固性的练习,以防关节损伤。
(三)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指一种练习或一堂体育课、训 练课所持续的时间。 (四)运动密度 运动密度(exercise density):指全课实际练
习时间与全课总时间之比。
即:运动密度=全课实际练习时间/全课总时间 ×100% 运动练习的强度、数量、持续时间、和密度是 影响负荷阈的四个基本因素。
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
(一)确定负荷阈的理论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生理学基础是心搏 峰理论和最佳心率范围理论。 1、心搏峰:每搏量达到峰值时的心率水平。
关于峰值时的心率水平,学者们的报道有些差
异,一般在每分钟110~130次 2、最佳心率范围(optimal heart rate zone) : 心输出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 约在每分钟110-120至170-180次之间,在此区
在组成这一平均心率中,应包括有不同高低
第十三章-不同年龄的体育健身锻炼..
![第十三章-不同年龄的体育健身锻炼..](https://img.taocdn.com/s3/m/fc41111d453610661ed9f492.png)
坠青云之志 叶帅: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22
二、老年期体育的内容手段
锻炼内容丰富多样 运动强度宜小不宜大,学者们提倡步行 锻炼安排要循序渐退,量力而行
23
三、老年期健身体育指导
1.要组织群体性的体育活动,满足老年人怕 孤独,喜交往的心理
注意知情行意的紧密结合 注意生活方式改变后的调适
16
三、中年期健身体育指导
2.要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进行锻炼 要与工作和生活节奏相匹配 要采用“高质轻负”的锻炼方式 参与单位和社区体育活动以互相激励
17
三、中年期健身体育指导
3.要及时进行锻炼效果的评价 克服“重锻炼轻评价”的毛病 经常参加成年人体质测试 可采用运动处方锻炼法
第十三章 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健身锻炼
导言 第一节 少年期体育健身锻炼 第二节 青壮年期体育健身锻炼 第三节 中年期体育健身锻炼 第四节 老年期体育健身锻炼
1
两种年龄分期
婴幼儿体育(0~6岁) 世界卫生组织:
儿童期体育(7~12岁) 44岁以前为青年期
少年期体育(13~17 岁)青壮年期体育 (18~35岁)
身体素质敏感期的到来 第二性征出现与发展
你们青年阳。 毛泽东
3
第一节 少年期体育
一、少年期的身心特征
1.少年期心理特征 半幼稚半成熟 自我意识增强 独立性批判性发展 情绪的内抑制提高,但不成熟
4
第一节 少年期体育
10
三、青壮年期健身体育指导
2.调整好身体锻炼的内容与方法 —抓好后学校体育 —结合工作特点开展健身活动 —结合生活环境开展健身活动 —鼓励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
儿童少年与运动课件
![儿童少年与运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5546b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3.png)
展现自我价值
运动为儿童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现 自我价值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发
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克服困难
运动中的挑战和困难能够让儿童 少年学会克服困难,提高自我调
节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适合儿童少年的运动项目
户外运动
徒步
徒步可以锻炼儿童少年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和体力,同时也有 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儿童少年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安全问题
运动环境安全
01
确保运动场所干净、整洁,无障碍物和危险物品,避免运动过
程中发生意外伤害。
运动装备安全
02
根据运动项目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如合适的运动鞋、防护装
备等,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运动监护
03
在儿童少年进行运动时,应有家长或监护人陪同,并时刻关注
孩子的安全状况。
儿童少年与运动课件
• 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 • 运动对儿童少年的益处 • 适合儿童少年的运动项目 • 儿童少年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 如何培养儿童少年的运动习惯 • 儿童少年运动的发展趋势
目录
儿童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
身体发育阶段
幼儿期
0-3岁,身体和智力发展 迅速,逐渐掌握基本动作 和语言能力。
运动强度与时间
适量运动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 度疲劳和损伤。
循序渐进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让孩子逐渐适应运动负荷,提高身体 素质。
休息与调整
在孩子进行运动时,应适时安排休息时间,并根据孩子的身体反 应进行调整,确保运动效果和安全性。
营养与休息
合理饮食
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
第十三章 第一节 儿童少年与运动(下)[9页]
![第十三章 第一节 儿童少年与运动(下)[9页]](https://img.taocdn.com/s3/m/544871bbb7360b4c2f3f6464.png)
✓ 注意增加趣味性 ✓ 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 注意男女生的差异 ✓ 注意降低动作难度
三、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
(一)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1、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指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 12岁以前,各项素质男女差别不大。13~17岁性别差异加大。青春期身体素质发育的速度快、 幅度大。之后,增长速度减慢,25岁以后自然增长结束。
2、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 增长阶段: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包括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 稳定阶段:在增长阶段之后身体素质趋于稳定。表现为随着增龄,身体素质发展速度明显变 慢或停滞,甚至有所下降。男女稳定阶段基本能保持到25岁。
3. 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指在身体素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或几个增长速度特别快的连续年龄段或年龄点
第十三章 年龄、性别与运动
第一节 儿童少年与运动 (下)
(二)氧运输系统
1. 血液 血液总量:少于成人,但按体重百分比计算多于成人。约15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 血细胞:新生儿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数量最多,以后增龄性下降,15岁左右接近成人
水平。
2. 呼吸系统 呼吸频率较快,肺活量较小。 最大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低于成人,相对值接近、甚至高于成人。
(三)神经系统 1. 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均衡 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较多,动作不协调、不准 确,动作精细分化能力差。易疲劳也易恢复。
2. 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 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对形象具体的信号容易建立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 抽象的语言、思维能力差,分析综合能力发展不完善。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精讲共47页文档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精讲共47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3408e0d011ca300a6c390dd.png)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与体育运动精讲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13-儿童特点运动能力
![13-儿童特点运动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614aa2c42cc58bd63186bd20.png)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㈠ 营养 ㈡ 疾病 ㈢ 气候和季节 • 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 ㈣ 社会因素 • 综合性的: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发展的情况, 以及与之有关的营养、居住、医疗、体育等。 ㈤ 遗传因素 ㈥ 体育锻炼
四、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 • • • • • 婴儿期:2~3岁 幼儿期:4~6岁 学龄前儿童:4~6岁 学龄儿童:7~12岁 少年期:13~17岁 青年期:18~25岁
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 • • • • • • • • ㈠ 绝对力量的发展特点 ㈡ 相对力量的发展特点 ㈢ 速度力量的发展特点 ㈣ 力量耐力的发展特点 ㈤ 反应速度的发展特点 ㈥ 步频的发展特点 ㈦ 最高跑度的发展特点 ㈧ 耐力素质的发展特点 ㈨ 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
11.各项身体素质自然增长速度的顺序,从大到小 排列( A)。 • A.力量—耐力—速度 B.耐力—速度—力量 • C.速度—力量—耐力 D.力量—速度—耐力 12.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先后顺 序是( C )。 • A.力量—耐力—速度 B.耐力—速度—力量 • C.速度—耐力—力量 D.力量—速度—耐力
正确对待“青春期高血压” 正确对待“青春期高血压”
• 在青春期个别青少年会出现“青春期高血压”。 •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分泌腺机能稳定和神经系统对心血管 活动调节的完善,血管进一步生长发育,这种现象便会自 然消失。 • (1)做好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心里。 • (2)对主观上无不良感觉的人,可以照常参加体育活动, 但运动的强度、密度要适当降低,并控制参加比赛的次数 和密度; • (3)对有头晕、头痛等不良感觉的人,运动负荷应适当减 小,并注意医务监督。 • (4)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可能还有助于血压恢复正常。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f79b420352ea551810a68797.png)
第十四章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2、掌握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3、掌握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教学重点: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难点: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提要:儿童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了解这些规律对开展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练习内容,才能有效地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
本章主要介绍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以及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提出在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节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一、运动系统(一)骨骼与关节特点1、骨骼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所以,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
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
在生长过程中,骺软骨迅速地生长使骨伸长,并逐渐完全骨化。
四肢骨男子在17~18岁,女子在16~17岁完成骨化,脊柱的椎体一般要到20~22岁,髋骨一般要到19岁后完成骨化。
在骨完全骨化前,该部位的任何过大负荷都会影响骨骺的正常生长2、关节儿童少年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二)肌肉的特点儿童少年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
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成人快。
儿童少年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的发育。
肌力的逐年增长也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然落后于骨骼增长,其肌力和耐力均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第二节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中学体育教学训练的负荷阈
[主要教学内容]
少年儿童的生理功能特点;中小学体育
教学负荷阈及心率监测法。
[教学目标]
1.熟知少年儿童运动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特点, 并掌握教学训练的注意点。
2.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负荷阈,以及
确定负荷阈的生理依据;了解基于最高心率百分 比的心率监测方法。
间,心功能将得到较好的锻炼。
表
几个负荷阈的数据简表 心率(次/分) 110-130 120-180(或110-170)
名称 心搏峰 最佳心率范围
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
120-140(平均)
(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调控
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建议将体育课适宜生理
负荷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为每分钟120-140次。
3、教学中既要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又要注意培养和 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青春期神经系统的特点,女生的动作不协调尤为明显, 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
第三节
中学体育教学训练的负荷阈
一、负荷阈及其影响因素 负荷阈(optimal load zone):体育课和训 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至高限的范围。
(三)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指一种练习或一堂体育课、训 练课所持续的时间。 (四)运动密度 运动密度(exercise density):指全课实际练
习时间与全课总时间之比。
即:运动密度=全课实际练习时间/全课总时间 ×100% 运动练习的强度、数量、持续时间、和密度是 影响负荷阈的四个基本因素。
(一)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特征
1、训练课的负荷阈应该比教学课高,应体现超
负荷原则,使机体产生更大的应激而收到更佳效 果。 2、负荷阈要低于成年人的负荷阈,在运动训练 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超负荷原则,逐步增加负
荷。
3、业余训练的负荷阈主要应用最佳心率范围理 论,应使训练大多数时间内心率处在最佳心率范 围之中。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一)骨骼与关节特点
1、骨骼
骨骼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 弹性大 硬度小 不易折断
易弯曲变形
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 增长逐渐发生变化, 无机盐增多,坚固性 增强,韧性减小。
2、关节
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
弱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
的蛋白质、糖类和较丰富的维生素,注意正常的生活制度,
保证儿童充分的休息,以利儿童少年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
结果比旧公式更准确, 更符合实际,尽管多 了一步计算。
四、最高心率与心率监测
1、最高心率=220-年龄。 2、最高心率(maximal heart rate)=208-0.7×
年龄。
目前比较公认的比较适宜的有氧运动负荷阈 是70%-85%最高心率(HRmax),运动时间约30min为 宜。
3、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青春期开始,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明
显降低,出现动作不协调。少女更为明显。随着
发育,动作的协调性逐渐得到发展。
(四)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体育活动项目要注意生动、有趣、尽量避免单调及静止 性活动。
2、不宜作过分精密、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多安排以游戏和 模仿性质为主的各种基本技能的活动,在进行耐力练习时, 应考虑要经常变换肌肉活动方式。
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 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 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二)肌肉的特点
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
能量储备较少。
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较成人快。
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 躯干肌先于四肢肌 屈肌先于伸肌 上肢肌先于下肢肌 大肌肉先于小肌肉
二、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
(一)确定负荷阈的理论依据 中小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生理学基础是心搏 峰理论和最佳心率范围理论。 1、心搏峰:每搏量达到峰值时的心率水平。
关于峰值时的心率水平,学者们的报道有些差
异,一般在每分钟110~130次 2、最佳心率范围(optimal heart rate zone) : 心输出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 约在每分钟110-120至170-180次之间,在此区
(二)运动练习的数量
1、运动练习的数量:指一次教学课或训练课中,完
成运动练习的总次数、总距离、或总重量。 2、表示: (1)在非周期性练习中,常用完成练习的总次数来表 示; (2)在周期性练习中,则用完成的总距离表示; (3)在力量性练习中,又以完成的总重量来衡量。 运动负荷量与实际运动时间关系较大,后者等于运 动持续时间乘以运动密度。
(二)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的调控
1.运动强度要合理控制 学校业余训练中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2.运动负荷量节奏要合理安排 中、小负荷合理结合、节奏明快,使儿童少年机体在大生 理负荷训练后加速消除疲劳。 3.注意不同项目的特点 4.注意营养和休息
在大负荷量训练中宜合理安排一些中小负荷量,使大、
必须保证儿童青少年合理的营养补充,尤其是足够
在组成这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均心率中,应包括有不同高低
的心率,应考虑充分利用心搏峰及最佳心率范围
理论,一是要在心搏峰的心率水平上持续运动一 定时间,使保持心搏峰值的时间较长,以发展心
肌泵血功能;二是应注意到心搏峰时心率水平并
不高,每分心输出量未达最高水平,心脏泵血功
能未发挥最大泵血效率。
三、中学业余运动训练负荷阈
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一)强度 1、概念: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即功率。 2、表示方法: (1)在一些周期性运动练习中,通常以运动
的速度来表示强度,如跑速、游速等。
(2)用心率控制和掌握强度。 (3)在一些非周期性练习,特别是力量性练 习中,常常用一次性阻力负荷的重量或单位时 间内完成阻力负荷的总重量表示。
肌力的增长不均匀。
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然
落后于骨骼的增长。
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
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 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
最为明显。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要经常注意变换体位,避免过久地 做同一动作,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或肢体变形。 2、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宜多采用伸展 活动、弹跳等练习,负重练习要慎用,不宜采用重负荷的力量 练习。 3、均衡发展肌肉力量:在训练走、跑、跳、投掷、爬、攀登 等动作发展大肌肉群力量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肉群力 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精确性。 4、发展儿童少年的柔韧性:儿童少年期可充分发展关节的柔 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牢固性的练习,以防关节损伤。
四、神经系统
1、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的发展
兴奋与抑制的发展不均衡:6-13岁,兴奋过程占优势,
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掌握动作较快,神经元 工作能力较低,易疲劳,但恢复也快。
13岁以后,抑制过程加强,兴奋与抑制逐渐趋于平衡。
2、两个信号系统的特点
儿童时期,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第 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9-16岁第二 信号系统的功能进一步 发展。16-18岁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