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型建筑周边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探索

合集下载

浅谈城市设计中开放空间的设计

浅谈城市设计中开放空间的设计

浅谈城市设计中开放空间的设计摘要:开放空间一直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户外空间环境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如何适应这种要求,如何开展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正是本文所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开放空间城市设计以人为本1 城市设计中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况1.1开放空间的定义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等室内外空间。

是市民容易到达和使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间,比如市民广场,开放式绿地和公园等等。

1.2 开放空间的作用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它不但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空间环境,而且在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记录着城市历史与文脉的积淀。

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城市结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以及城市文化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要素。

路易斯·康认为空间场所感非常重要,他认为“城市始于作为交流场所的公共开放空间和街道,人际交流是城市的本原”。

公共休闲空间是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树立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不可复制的重要作用。

1.3 开放空间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开放空间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877年英国伦敦制定的《大都市开放空间法》。

1906 年修编的《开放空间法》将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二的用地有建筑物,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是不被利用。

[1]H·塞伯威尼则把开放空间定义为:所有的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遗娱乐设施。

这种解释偏重于开放空间的游憩功能。

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认为开放空间就是任何人都能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空间,它和土地所有权、大小、使用方式和景观都无关”。

此处强调的就是开放空间的开放性、公共性和社会性。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一、引言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为大多数人服务。

它与古典园林和自然风景区等相比,更强调公共性及可达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公共绿地设计公共绿地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放松的场所。

设计时需考虑绿地的规模、布局和植物配置,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此外,公共绿地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三、公园与广场设计公园和广场是城市的重要开放空间,具有休闲、娱乐和景观等多种功能。

设计时需考虑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和文化特色,以提升公园和广场的吸引力。

同时,应注重可达性和安全性,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入条件。

四、街道景观设计街道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时需考虑街道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绿化配置,以营造独特的街道景观。

此外,应注重人性化设计,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五、滨水区设计滨水区是城市中极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具有生态、景观和休闲等多种功能。

设计时需考虑水体的保护、生态恢复和景观营造,以创造一个宜人的滨水环境。

同时,应注重可达性和亲水性设计,让市民更好地享受滨水区的魅力。

六、商业步行街设计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具有聚集人气、促进消费的作用。

设计时需考虑街区的空间布局、人流组织和服务设施,以营造一个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

同时,应注重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融入,提升步行街的吸引力。

七、社区开放空间设计社区开放空间是社区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场所,对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时需考虑空间的可达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应注重社区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融入,增强社区认同感。

八、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校园开放空间是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休闲、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设计时需考虑空间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以创造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应注重校园文化和教育特色的融入,提升校园开放空间的文化价值。

城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城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城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公共空间的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城市建筑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未来趋势等角度展开论述。

一、城市建筑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城市建筑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社交场所和公共领域,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首先,它能够促进社会交往与融合。

人们可以在公共空间中相互交流、交往、互动,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

其次,公共空间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同时,公共空间还可以充当城市的绿肺,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二、城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城市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遵循一系列原则,以确保其功能、美观和可持续性。

首先,要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这意味着设计要尽量减少隔离感,使公共空间对各类人群都具有吸引力。

其次,设计要侧重于人的需求和行为,提供符合人类活动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施。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如老人、儿童等,设计要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求。

另外,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便利性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空间应该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交通,并且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例如引入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设计还应考虑城市文化特点和历史传承,将公共空间与城市建筑、城市风貌相融合,使其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魅力。

三、城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也将朝着更智能、绿色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智能化将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趋势。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公共空间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如智能化的交通指引、自助服务设施等。

其次,绿色化也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公共空间的设计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的探析

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的探析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118 建筑与装饰2023年7月上 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的探析阮剑平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摘 要 大型公共建筑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于其庞大的体量和特殊的使用功能,它的结构设计具有较高的难度和科技含量。

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是现代建筑学的重要方向,其设计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和舒适环境的需求。

本文以典型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总结了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包括结构类型选择、减震措施、防火安全等方面,旨在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有益信息。

关键词 大型公共建筑;结构设计;减震措施;防火安全Analysis of Key Points of Structural Design of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Ruan Jian-p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Hefei 230000, Anhu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are a beautiful landscape in the city, due to its huge volume and special use functions, its structural design has high difficulty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its design meets people’s needs for high-quality living and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Based on typical practical case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key points of structural design of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including the selection of structure type, shock absorption measures, and fire safety, aiming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future design.Key words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structural design; shock absorption measures; fire safety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人们对大型公共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而这些建筑的结构设计显得极为重要。

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

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设计除了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之外,还逐渐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

公共空间作为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人们提供休憩和交流的场所,还承载着传递城市文化和社交活动的功能。

因此,如何合理设计和利用建筑中的公共空间成为了建筑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空间的定义与重要性公共空间是指与私人空间相对立的开放环境,具有公众共享的性质。

它可以是自然环境中的公园和广场,也可以是建筑中的大厅和走廊。

公共空间的存在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必需,更是城市文化、社会交往和民主参与的重要载体。

对于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而言,它是建筑与城市环境相交融的纽带,是连接室内与室外的过渡区域。

设计一个合理的公共空间,能够促进城市居民的社交互动、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进而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凝聚力。

二、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1. 人本设计:将人的需求和体验放在设计的核心,追求人与空间的和谐统一。

包括提供多样化的功能、舒适的环境、便捷的交通等方面。

2. 开放性与连通性: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应具有开放性,便于人们自由进入和使用,同时与周边环境有良好的联系。

通过良好的连通性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力与氛围。

3. 多功能性:公共空间应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休闲区、阅读区、娱乐区等,为不同人群提供丰富的选择。

4. 空间尺度与布局:合理的空间尺度和布局能够提供开敞的视野和舒适的氛围。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例如合适的座椅设置、绿植的引入等。

5. 特色与创新: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追求特色与创新,注重与城市文化和历史相结合。

通过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元素,吸引人们驻足并体验。

三、经典公共空间设计案例1. 国家大剧院(鸟巢),北京,中国: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国家大剧院以其奇特的外观和宏伟的内部空间设计成为北京市区的地标性建筑。

其充满活力的广场和步道将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巧妙地连接起来,同时提供了一个吸引游客和市民休憩的开放空间。

建筑外围公共空间中的图底关系

建筑外围公共空间中的图底关系

再以某传统建筑为例,其外立面形式构成的图底关系则与上述例子不同。传 统建筑的立面通常由复杂的图案和装饰组成,而图底关系的表现则更加微妙。由 于传统建筑更注重细节和整体的比例,所以其图底关系的运用通常与整体的形式 和风格紧密相连。例如,在某个传统建筑中,图元素可能是一个复杂的雕刻,而 底元素则是建筑的整体外观。人们通过观察细节和整体之间的协调感,从而获得 对建筑外立面形式构成的理解。
感谢观看
1、北京798艺术区:该艺术区将 原有的工业遗址和厂房进行改造
2、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 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
图底关系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外围公共空间中的图底关系也将不断发 展和演变。未来,图底关系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动态交互性:未来的图底关系将更加注重动态交互性,建筑与周围环境 不再是简单的静态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例如,可以通过 传感器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实时互动和反馈。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公共空间特点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底蕴:南头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公共空间也保留了传统风貌, 如古色古香的建筑、历史悠久的公园等。
2、文化氛围:南头古城是一个文化交汇之地,其公共空间充分展示了多元 文化的特色,如民间艺术表演、文化展览等。
在某些情况下,图底关系的运用可以强调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从而增强其识 别度。例如,通过将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作为图元素,可以从底元素中脱颖而出, 引起人们的注意。
结论
视知觉图底关系在建筑外立面形式构成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图底关系的 分析和运用,建筑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视觉感受和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具吸 引力和实用性的建筑作品。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进一步探讨视知觉图底关系与建 筑材料、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图底关系来指导建筑设计、城 市规划等领域的工作。对图底关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将为相关学科的发展 提供有益的参考。

浅论大型公共建筑外围开放空间的氛围营造策略

浅论大型公共建筑外围开放空间的氛围营造策略
t e ba v l pm e nd t e p pl we n ur n de e o nta h eo e。 Ss f— pi i t l ua ne eds dur ng he i t out r pa des gn e s ce i and
市 民提供公共服务,更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
Sp c ,At o p r ae m s he e
1 .引 言
“ 围 (t sh r) 一 词 在 《 海 》 中 的 氛 a mo p ee ” 辞
随 着我 国城市的飞速发展与财富积聚,作为 城 市公共生活物质载体的大型 公共建筑在城市中
解释 是笼 罩在环境 周围的气氛和情调 。就城市空
间投资兴建 、 服务于公众且具有较 大规模和影 响
力、并对彰显城市特色和提高城市知名度具有显
著 作 用的 建 筑 类型 。
22氛 围 .
Ke wo d : r e s aeP b i i i g , t r e y r s Lag —c l u l Bu l n s Ou e n c d Op
大 多数仅仅被视 为建筑外部的辅助性场所 。
含客观层面 、又包含 了大众感受的主观层面 。
23 题 空 间 氛 围 营造 .主
就城市与公众而言,公共开放空间的营造有
两个基本 目标 : 一是为城市 居民创造超越于物质
氛围的主题性营造指围绕某一 中心思想或通 作者单位:李涛,重庆大学
0 8级建筑 需 求 而 满 足 其精 神愉 悦 的 生 活 场 所 ; 是 体 现 城 过突出某种要素对外围开放空 间氛围进行整体规 建筑城规学院 2 0 二 市 的精神面貌与个性特色 本文拟从对大众精神 划,使外围开发空间的建筑风格 、空 间造型 、景 设计及 其理论专 业硕士研 具有强烈影响 力的氛围角度,来探讨城市大型公 观环境 、材料色彩、服务管理和环境维护等都 为 究 生

开放共生的“城市客厅”——阜阳规划展示馆设计分析

开放共生的“城市客厅”——阜阳规划展示馆设计分析

图1 展示馆
本项目功能组成为“一加四”模式,以阜阳市规划展示馆为主体、联合阜阳市档案馆、城建档案馆、国土局档案馆、房产局档案馆(以下称四馆),共同组成复杂公共建筑群。

在功能布局上,采用“五馆合一、整合资源、一体构形、分合有致”的总体指导原则。

其中,阜阳市规划展示馆位于东南角,四馆合体位于西北角,当中以“阜阳城市客厅”平台空间过渡。

两部分根据不同的功能采用不同的层高,充分合理利用空间,节约能耗。

本工程规划展示馆属于小型展览建筑规模,展厅等级属于丙等。

规划展示馆位于主体建筑的东南侧,地下一层,地上四层。

地下一层为汽车库以及部分设备用房,一至三层为规划展示空间,设置了城市建设模型展示厅以及各类展示,四层为规划展示馆内部办公空间。

本工程档案馆为“L”形,位于主体建筑的北侧和西侧,为乙级馆,地下一层,地上五层。

地下一层主要为职工食堂、汽车库以及部分设备用房。

一~五层分属阜阳市档案馆、城建档案馆、国土局档案馆、房产局档案馆等四家档案馆。

各档案馆分别设置相应的档案库、技术用房、展示厅以及阅档室等空间[1]。

大型商业建筑外部公共空间基本解析

大型商业建筑外部公共空间基本解析
在 商业 空 间上 的延伸 。
【 关键 词】 大型商业建筑 ; 市空 间; 城 外部公共 空 间; 人性化设

【 中图 分 类 号】 u2 7 T 4
【 献 标 志码 】 文 A
随着 我 国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商业 建筑 在 城市 中 的地 位 日益 突 出 。大 型商 业 建筑 的公共 空 间不 仅 是 目前 商业建 筑开 发 的重 要形 式, 且也 是经 营 者组 织 而 商 品销 售, 实现 更 多购 买活 动 的主 要场 所 。更 是商 业
观 赏 的对象 , 高 了建 筑 的景观 价值 。 提
2 大 型 商 业 建 筑 外部 公 共 空 间 的类 型
大 型商 业建 筑 外部 公共 空 间是指 在建 筑 围合 之 外 , 于 城市 , 与 建筑 本 身联 系 密切 的那 部分 公 共 属 但 空 间 , 体则 包括 室 外商 业 广场 , 业 步行街 、 、 具 商 廊 商
1商业 性 : ) 作为 大 型商业 建 筑 的外部 公 共 空间 , 除 了具 备一 般 空 间 的特 性 ,它 的一 个显 著 的特 点就
特 的商 业文 化 气 息和 商业 氛 围 ,同 时也传 递 着 周边 城 市 环境 的信 息 , 到其广 泛 的影 响。一个 城市 的 中 受
心 往 往 是 它 的商 业 区 ( 了行政 文 化职 能很 高 的首 除
过实 例 分析 ,来总 结概 括 大 型商 业 建筑 公 共 空 间设
计 中所 要注 意 的各个 方面 。
1 型 商 业 建 筑 公 共 空 间 的 基本 特 点 大
大 型商 业建筑 的外 部公 共 空 间是指 大 型商 业 建
筑 中专 门用 于满足 购 物 者休 息 、开展 促销 活 动 或其 他 社会 活动 的区域 , 它包 括广 场 、 院、 廊 、 外步 庭 连 室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析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析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探析作者:周刚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7期摘要:现代景观已经不单单只是传统意义上仅仅具有观赏功能的景观了,经过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景观承载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功能,并且,景观的意义也在进一步的丰富之中。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就恰好将景观的这个意义体现了出来。

本文主要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原则进行了介绍,并且分析了如何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进行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加大众化和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城市景观。

关键词:公共开发空间;景观设计;整合本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主要从点、线和网等方面来进行,希望可以通过将点和线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功能多样的公共开放空间体。

1、景观的大众化景观是在十六七世纪的时候产生的,原来是欣赏风景画,后来转变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在景观中纳入了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的意义。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时候,在美国的社会变革中,出现了西方景观学专业。

在以往的景观设计中,是以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为对象,这些设计的尺度比较小,并且服务的对象是少数人。

直到爆发了第一次现代工业主义,加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扩大和增长,在这种背景之下出现了公园设计理念。

在这种公园设计理念中,将社会、政治、环境以及技术和美学等因素都综合融入进去了,并且最大的改变是服务对象开始变为多数人。

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公园就是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它也是第一个将服务对象变为大众的公园。

但是,这种公园只是建筑群下的绿洲,直到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的提出,才将公园的意义向外延伸。

城市开放空间从形式上来说,就是改变了那种服务贵族和特权阶级的特点,转为了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所以说,城市景观的发展,是一场大众化和平民化的过程,所以,在城市现代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中,也应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2、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含义指的是在城市中室外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为人民提供一定的活动设施,这里的活动设施不应该包括基础设施,并且是各类公共活动的载体以及是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和空间。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_以深圳为例_杨晓春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_以深圳为例_杨晓春

规划设计[摘 要]《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强调作为公共物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应在实现“公平”的基础上体现“活力”。

规划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界定了公共开放空间的内涵,确定将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保障足够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数量、提高公共开放空间周边用地的功能复合性等具体手段,并建议加强政府实施监督和管理,以有效实现“公平”与“活力”。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评价指标;深圳[文章编号]1006-0022(2008)06-0024-04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Urban Op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Method Research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City/Y ang Xiaochun, Sima Xiao, Hong T ao[Abstract]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stresses open space as public property and deems it should exhibit vitality based on fairness. The planning defines its connotation and takes average open space area and pedestrian area as major control indexes. The planning aims to effectively realize fairness and vitality by keeping enough open space, improving mixed use of land around open spaces, an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Key words] Public open space, Appraisal indexes, Shenzhen city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 —以深圳为例□ 杨晓春,司马晓,洪 涛公共空间是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属于公共价值领域的城市空间。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的全部内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

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1.1 景观“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 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

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

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

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

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

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设计探究

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设计探究

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设计探究引言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功能较为复杂,其自身包含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各种设施,是现代城市的缩影。

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体建筑越来越多。

设计优良的城市综合体可以减缓城市交通压力,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1大型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型商业建筑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其使用功能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要根据人们的消费需求进行综合的设计。

根据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型商业建筑的功能也出现了多样化,服务对象针对的群体也更多,在大型商业建筑中最具有使用功能的就是其内部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

它属于大型建筑的开放空间,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这些都使大型商业建筑的内部空间的设计更加复杂化。

与此同时,人们对城市开放空间的物质、精神、文化的要求延续到大型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这就使大型商业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大型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对使用功能进行考虑,还要对空间内的阳光、空气、绿地、采光、照明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使其在满足人们购物要求的同时,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

1.1大型商业建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根据现代社会消费的需求大型商业建筑要满足购物、餐饮、娱乐、休憩等多种功能,在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将多种功能进行合理配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将大型商业建筑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同时根据商场的地理位置、针对人群、经营规模和档次对公共空间进行配置优化,充分发挥其在商业中心内部的作用,扩大商业营业销售区域,为商家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大型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共同的要求,开放性和私密性;舒适性;休息娱乐性。

因此,在大型商业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公共空间不同层次上的开放能够使购物环境层次丰富、流动性强、活跃生动,满足顾客渴望交流的心理。

还需要在空间的处理上,利用地面高差的变化、材质和照明等变化手段在大空间内界定出二次空间,产生一定的私密空间。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设计评价表一城市广场1、对四周公共开放空间的分析是否说明拟建的空间将会受到欢送和使用?2、托付人和设计师是否已定下了广场的各种设计功能——建筑的视觉退让距离、过渡区、午间休闲、等公共汽车、人行道咖啡馆、呈现或展览、表演、街区内部的行人通道?3、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是否考虑过街区位置和广场类型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在场地规划之初进展选址时还是在打算广场的具体形式和细部时——例如,街角位置适用于高利用率的广场,尽端街位置适于绿洲型的广场?4、假定效劳半径为约274m,目前未享受到效劳的人能在工程建成之后得到相应的效劳吗?5、效劳范围内是否有足够的工作人员确保对午间光临者的效劳?6、广场的位置是否有利于多种人群的使用——工作人员、旅游者以及购物者?7、广场的位置是否会对通往城市中心区的现有或拟建步行体系造成干扰?8、地方气候室和建设广场吗?假设户外空间在一年只用的使用少于三个月,就应当考虑建设室内公共空间。

尺度9、考虑到位置及环境的不同,限制广场的尺度时是否考虑了林奇和格尔的建议?林奇建议适宜的尺度是从25m_100m,而格尔认为是从70m-100m——两者都是看清物体的最大距离。

视觉的简单性10、设计中是否将丰富多彩的形式、颜色、材质融合在一起——比方喷泉、雕塑、不同的休息空间、角落空间、植物和灌丛、高程变化?11、假设从广场上可以获得丰富的视景,设计是否突出了这点?使用和活动12、广场设计得是适应休闲闲逛者还是穿行着?假设两种功能都有,他们是否位于不同的分区以避开冲突?13、假设鼓舞人们从广场上超近道,是否已经消退了人行道和广场之间包括坡度变化在内的各种障碍?14、假设要鼓舞人们在广场上逗留和闲逛,是否布置了大量的设施、引人注目的景点以及丰富多变的边界?假设要进展音乐会、集会等,是否供给了没有障碍的开放空间?15、广场的设计是否留意到了两性的不同需求,男性对于“前院”体验〔公共、相互接触〕的偏好,以及很多女性对于轻松和安全的“后院”体验的青睐?16、广场的设计是否通过鼓舞高强度使用来削减恶意破坏行为和“不受欢送的人”的存在〔或者他们在人群中显得不突出〕?或者承受更为结实的设计形式?微气候17、广场的位置是否可以在全年内得到充分的阳光?18、在夏季格外炎热的地方,是否利用植被、遮阳棚、花架等供给了阴凉?19、作为一种城市政策,对建筑高度和体量的把握是否能够保持并增加到达公共空间的光照量?20、广场在午间时的温度在一年中是否至少有三个月超过55 华氏度?假设没有,应当考虑增加户内公共开放空间。

(完整)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与探讨

(完整)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与探讨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与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与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就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概念与特点,简述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一些规划设计的措施,使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更加人性化, 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建设美丽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on public space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summarized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summarizes some design measures, the city public space landscape more humane, achieve person and natural harmonious unification, construction beautiful city public space landscape.Key words: City public space; landscape design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概念及特点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利用景观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的经济、生态和文化问题的实践研究。

在认识和理解景观特征和价值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通过规划,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依据自然景观的适宜性、功能性和生态特性,经济景观的合理性及社会景观的文化性和继承性,结合地方文化背景,以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出发点,以景观保护为前提,“以人为本”为规划设计手段,合理规划和设计景观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和人为活动,在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使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景观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协调统一。

其目的是充分展现景观所应具有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

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

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

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开放给公众使用的区域,它们起到了重要的社交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还成为了城市文化与社交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空间的定义公共空间可以包括公园、广场、街道、步行街等地方。

它们可以是户外的,也可以是室内的。

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用途,但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公共性质,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出入和使用。

二、公共空间的功能公共空间的功能多种多样。

首先,它们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公园中的绿地可以供人们散步、跑步、打球等活动,广场上的文化表演和展览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其次,公共空间也成为了城市文化和社交的重要载体,人们可以在公共空间中交流、聚会、举办各种社区活动等。

此外,公共空间还可以起到城市绿化、降温、改善空气质量等环境功能。

三、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

例如,在公园里设置凉亭、长椅、儿童游乐设施等,让人们在休闲和放松中得到享受。

其次,设计应注重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公共空间可以采用环保材料进行建设,加强绿化和节能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设计还需考虑空间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使用需求的变化。

四、公共空间的案例分析以中国的城市建筑设计为例,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空间。

广场占地广阔,适宜举办庆典活动和大型群众活动,也是游客观光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广场的设计既考虑了人流的流动和管理,又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和体验环境。

另一个例子是上海的外滩景区。

外滩是上海的一条国际水岸大道,融合了建筑、文化、商业等多重元素。

外滩的设计通过建筑物的规划、灯光设计和城市家具的布置,将江边的区域变成了一个宜人的公共空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光和休闲。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 档次”的结果。
致剖析探究 ,总结 了现 阶段建设与改造我 国城 市公共开放空 间的景观对策。 1城市公共开放空问概念 . 林奇教授曾描述过公共开放空间的概 念 : “ 只要是任何
人可以在其间 自由活动的空间就是开放空 间。开放空间可分
2 盲 目绿化 , “ . 3 大树进城”、 “ 草坪热” 绿色植 物也是丰富城市 公共空间景观 的重要方法。城市 绿化 要重视乔 木、灌木 、草本植物及各品种 组成 的生态循环
两类 :一类是属于城市外缘的 自然土地 ;另一 类则属于城市 内的户外区域。这些空间由大部分城市居 民选择来从事个人 或团体 的活动。”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有两方面 的特征 :
a公共可达性 ,即非少数人而是社会公众均可 以方便地 .
进 入 到达 :
b开放性 ,即空间的非封闭性 ,应和 周边环境 区域相融 .
片面 理 解 为宏 大 的气 派 或 用材 的豪 华考 究 。 “ 市广 场 城
化”、 “ 园林 宫廷化 ”、 “ 绿地观赏化 ”成 为时下城 市公 共 空间景观设计 的时髦 手法 。南 方某城市号称新建的广场仅 次
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益。充分吸收各个 国家优秀 的景观设计手 法 ,融入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 ,在设计 中不是简单 的模
面积草坪 ,重草轻树 ,重观 赏轻功能 ,不关注居民的实际功 能需求,都是 欠缺长远规划的景观设计。
24 . 欧式化,模仿风 现在许 多城市广场、市政府广场、街 心花 园等公共景观
空间,大量充斥着 罗马廊柱 、欧式建筑 。许 多正在建造 的住 宅小区,在广告语 中喜欢打 出 “ 欧式 典雅花 园”、 “ 中海 地 风情 ”的时髦语言 ,甚至宣传要将某地 建成东 方的 “ 枫丹 白

城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公共空间

城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公共空间

城市规划设计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宏观、整体性的设计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中,开放性公共空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定义、作用以及设计原则,并以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定义和作用开放性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对公众开放的、无一定功能要求的空间,如公园、广场、步行街等。

它们不仅提供人们休憩娱乐的场所,还是城市社交、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存在,对城市和居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开放性公共空间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例如,公园的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缓解热岛效应。

广场的设计可以打造城市的地标建筑,提升城市形象。

其次,开放性公共空间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社交活动和文化交流。

人们可以在公园里散步、游玩,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步行街上可以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市集,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最后,开放性公共空间对居民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益。

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开放性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场所。

二、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为了确保开放性公共空间的功能和效果,设计师应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开放性公共空间应尊重和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

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应能够从中受益。

例如,为老人设置休息区和健身设施,为儿童设计游乐设施,为年轻人提供社交聚集地。

其次,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人性化。

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应得到舒适和便利的保障。

比如,在公园中设置休息座椅、湖泊和喷泉等景观;在步行街上设置防晒设施和遮雨棚。

另外,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例如,在公园中合理利用雨水,设置生态湿地;在广场上使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三、典型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开放性公共空间设计案例。

1. 中央公园中央公园位于某大城市的市中心,占地面积大约100公顷。

现代大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方法浅析

现代大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方法浅析

后连续 , 既协调统一又充满变化且具有节奏感 的空间序列 。 富 丰 的层 次组 织可 以给 人以充实和深远 的感觉,给人一种意犹未尽
的感觉 , 让视觉不 能一览无余 , 研究表 明, 人们 更愿意停 留在 多
变 的 复合 空 间 内 。
的场所, 中庭形成一个多元化 的活动空间。 使 这种新 的内部空间
庭不 同于 一般的室 内空 间, 在尺度 、 形状 、 内容等方面也完 全改 变了传统的室内空间观念 。 我们要研 究它 , 首先要就其存在的构 成形态来 详细地进行分类 , 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 才
化 的构成 形态 , 大多数现代商业中心都在水平流线 网络之 间, 布 置 自动扶梯和 电梯等垂直交通工具 ,形成 多重空间流线 的连接
节 点, 以大型 中庭或是广场作为复合空间的组织核心 , 将各个功
图 1 上海港汇广场
2 公共 空间之 中庭 空间的形态设计
中庭 (tu ) 先见于 古罗马 时代 , Ar m 最 i 由建筑物 围起一 个院 子 , 时也采用柱廊式墙体围合 , 有 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 。到十 九世纪 , 随着建筑技 术的发展 , 别是钢铁和玻璃材料 的使用 , 特 使人们在露天的中庭加上有玻璃 的顶盖 , 为室内型公共 空间。 成
建筑类型 , 对于提升我国城市商业运行水平 , 改善城市公共生活 质量 , 提高城市生活品味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 。
站 式全享贴心服务 。港汇广场整个商场公共空间布 局层 次丰
富, 出入有序 , 宽敞宏大 的公共 空间和 休闲 自在的氛 围, 既有效 的降低顾 客成本 , 又大幅提升 了消费品位 , 创造了连年快速 增长
的 卓 越业 绩 。
1 公 共空 间的组织与序 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大型建筑周边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探索——CCTV媒体公园设计思索摘要城市大型建筑周边的公共开放空间既是各城市建筑体之间的分隔空间,也是互为联结的纽带和缓冲地带。

以CCTV媒体公园为案例,探索如何实现此类公共空间的社会性、文化性、功能性的统一。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媒体公园公共空间Study on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Space around Large Scale Architecture ——Design Thinking on the Landscape of CCTV Media ParkAbstract: Urban Public Space around Large Scale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the separating space among urban structures, but also the ligament and buffer zone of urban spaces. Taking CCTV Media Park as an example, the text explored how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sociality, literariness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se public spaces.Keywords: CCTV, Media Park, Public Space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国外很早就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重视在近几年才得以体现,但各方面的研究都尚在探索阶段。

2006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媒体公园设计公开向国际招标,通过层层筛选,从几十家参选的中外设计机构中选取了6家入围单位。

作为代表“中国之窗”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以及首都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一处大型城市开放空间,它的设计必将在我国城市大型开放空间设计的发展里程中留下重要的一笔。

此次招标竞赛中涌现的一大批优秀作品丰富了我们对城市大型开放空间的设计实践,本文选取了本次规划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入围方案,通过全面细致的比较分析,提出城市大型建筑周边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探索。

1. 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中央电视台是我国创建最早的电视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58年)正式开播;中央电视台又是我国最大的电视台,15套电视节目以平均每天230小时的大容量滚动播出,其国内收视人口覆盖率高达90%,观众数量超过10亿;中央电视台更是我国的国家电视台,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对外播送最权威的信息。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它不仅是建国以来国家建设的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更是一项事关中央电视台事业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

媒体公园是中央电视台新址工程四大组成部分之一,坐落在最具活力的北京中央商务区,是中央商务区中央轴线上一处重要节点。

1.2基地概况中央电视台新址位于北京市东部的朝阳区,北京规划的最具活力的中央商务区核心,东起规划N11路,西至东三环路,南起光华路,北至朝阳路。

新台址园区基地面积19.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由新业务楼(CCTV)、电视文化中心(TVCC)、能源中心(服务楼)和媒体公园组成。

媒体公园位于新台址东南角,紧邻中央电视台新业务楼、电视文化中心和能源中心,占地2.56公顷。

媒体公园东起规划N11路,西至规划N10路,南起光华路,北至规划E8路。

其西部为中央电视台的新业务楼(CCTV),北部紧邻能源中心(服务楼),西北角与电视文化中心(TVCC)隔路相望。

2. 总体设计要求媒体公园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内的中央绿地,也是园区内的重要绿色景观,以“媒体公园”为设计主题,构成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的整体景观。

作为超大尺度建筑群基地的绿地公园,媒体公园的设计须与新园区内的整体空间布局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园区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

重视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传媒先锋的主导形象,考虑电视媒体的特性,电视传媒业务的特殊要求,以国际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法,打造与中央电视台国家媒体形象相匹配的,在国际上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品味的地标性景观公园。

3. 实例解析本文选取了媒体公园设计国际招投标竞赛第一名的EDSA Orient公司的方案(以下称A 方案);法国欧博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的竞赛入围方案(以下称B方案);以及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联合方案(以下称C方案,该方案也是本次招投标竞赛的入围作品)。

通过对A、B、C三个方案的解读,我们将展开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探索与解析。

3.1设计构想3.1.1明确的设计主题设计主题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的灵魂,以明确的主题展开对空间的景观设计和功能布局,有助于避免空间布局的无序和失衡,突出公共空间的鲜明特征,体现清晰个性。

本文选取的三个方案都对该空间的信息传媒的特性进行了潜心研究,并各自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意主题和核心理念。

A方案——“时代、时尚、时下、时段、时机”该方案将媒体的本质归结为五个层面,即时代、时尚、时下、时段和时机。

以五“时”俱进的概念统领全局,并幻化成具有媒体特征意象的元素融入公园设计。

例如,以波浪形的草坡来表现传播最原始的形态——声波,以放大的圆点喻指画面的基本单元——像素,以流动的水体代表媒体人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以及五光十色的生活气息。

B方案——“涟漪印象”该方案以圆为基本构图元素,想象CCTV建筑群为水珠,滴落在园区这片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晕开的涟漪。

将CCTV-2号播放大厅作为“波心”,随着媒体公园内被处理为和缓的起伏地形荡漾开来。

以水滴溅起的涟漪象征电波的传递,体现运动不息的传播特性,以及经由媒体所反映的瞬息万变的社会变革。

C方案——“中国之窗、信息之桥”该方案的设计理念来自西方现代艺术先驱蒙得利安的抽象画,其以垂直线和水平线构成的画面和块状的分色格局留给后辈设计师以无尽的启迪和遐想,也与中国传统的花窗有着极为神似的异曲同工之妙。

看似无序的蒙得利安抽象画与《营造法源》中规整有序的宫式花棂窗结合,创造出一种现代简洁与传统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空间格局,以此寓意“中国之窗”,体现建筑文化和传媒文化的融合,体现中国中央电视台特有的当代文化品位。

以宫式花棂窗为规划布局的结构元素覆盖整个媒体公园,形成媒体公园的基底结构。

宫式花棂窗的棂形成公园内的主要支路网格,花窗部分为公园内的若干院落,形成公园内的层层庭院。

曾受东方绘画影响的蒙得利安艺术现在又作为一种现代元素回到了东方,成就了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融合。

另外,该方案还在公园内由南至北规划一条波浪起伏的弧形木质高架桥,沿桥布置34个玻璃景观塔,代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三地。

高架桥纵贯整个媒体公园,提供人与人交流空间,寓意“信息之桥”。

3.1.2规划定位准确的规划定位是城市大型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成败的重要因素,一切功能布局和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准确的定位上的。

A方案将媒体公园定位为主要面对CCTV内部使用的央视后花园,以满足媒体的使用要求为该项目的规划定位,提出了休憩空间、观演空间、生活空间的三重功能,为电视节目制作、现场报道、观演、聚会、户外电影播放以及员工休息散步提供场所。

在满足了媒体需求之外,它也在极有限的范围里考虑了公众的需求,设定了小区域的公共开放空间。

B方案和C方案则都将媒体公园定位为具有公共性和媒体文化性的开放式公众空间,这样的定位是出于对区域规划的系统考虑。

包括媒体公园在内,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中心区域共规划有2.5公顷左右的开放绿地四片,它们各自形成不同题材的主题空间,分别为历史人文公园、表演艺术广场、科技信息公园,自然科学公园。

媒体公园即四个公众主题空间中的科技信息公园。

既承担着向城市公众开放的公共休闲空间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媒体业务的使用需求。

因此其功能既包括了普通城市公共空间所具备的休闲功能,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满足媒体户外拍摄和节目制作、户外活动、户外广告等专业要求。

C方案与A、B方案相比,还考虑了媒体公园在整个中央商务区内的景观联结功能。

媒体公园所在的地块是中央商务区南北绿轴的重要节点,其北部是中央商务区的东西向绿轴,C方案通过媒体公园内部设计轴线的转向,使得中央商务区内的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联结一体,构成网络化的绿化系统。

3.1.3整体性与皮拉内西原理对区域整体的研究能促进开放空间在大环境下构图的完整性,以及视觉的和谐性。

作为大型建筑周边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媒体公园也不应独立于整体环境之外。

媒体公园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其与周边环境的联合性,以及作为央视大型建筑基底的大型开放空间与建筑的一体性。

媒体公园是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其设计必须在尊重央视新台址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

承接央视新址总体规划设计的支撑——皮拉内西的景观原理,将设计元素划分为“地表+像素”,以无数看似独立、破碎的像素,形成宏观的整体构图。

A方案引入了三种“移动像素”来塑造空间:可移动的树池、可移动的景观柱,以及旱喷泉。

这些“像素”本身是破碎、分散的,但在遵循一种潜在的序列后,形成了宏观的整体效果,如同构成电视画面的无数像素点。

B方案中几何像素原理的应用表现为轨道和行星的构图方式。

以由波心向外扩散的环状发散体系形成公园的轨道式肌理,由皮拉内西像素点的联想得到不同功能的构筑平台和景观节点,就如同轨道上快速运行的行星,从而得到一张完整可视的皮拉内西建筑图案。

C方案运用了像素几何学和像素栅格几何学进行规划设计,媒体公园的桥梁、庭院等细部融合了皮拉内西的规划理念,以像素几何作为设计元素,布置规划景观小品。

例如高架桥上圆形组合的玻璃圆孔等,形成皮拉内西元素点,点缀在公园的基底图案上。

3.2综合功能媒体公园是央视新台址园区的中央绿地,CCTV园区的主要活动场所,其设计方向是集电视节目制作、现场报道、观演、聚会、休闲和户外电影播放为一体的多功能媒体广场。

三方案的功能确定都重点考虑了媒体的特性,以及服务媒体业务的需求,如满足电视节目制作及举办户外大型活动等对户外场地的需求。

而对于公众需求的考虑,三个方案则在重视程度和分析的全面性上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差异。

A方案的媒体公园大部分空间采取了绝对控制的方式,面向CCTV内部人员开放,公众的空间与其他部分严格分离,设置在公园东南角上,形成明确界定的可以向市民开放的休闲、休息、观赏区域。

B方案将外围半径最大的弧形空间设置为城市公共花园,兼顾CCTV业务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媒体公园作为中央商务区密集空间里的公共绿地的属性,考虑了市民的休闲功能、观光功能,在大体量建筑密集的核心地带,营造出环境良好的休闲场所和市民活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