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颐和园》教学设计
大隐镇中心学校小学部吴雪琼
【设计理念】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长于鉴赏的乾隆皇帝有诗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长廊特点写景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
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题,注意“颐”字写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颐和园。(板书:18颐和园)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题:18.颐和园。字音都读准了,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在字型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别挨拢了写。
2.检查预习情况,引出生字新词
在这样一个雍容华贵的皇家园林里,又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课前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来说一说呢?老师出示颐和园景观的一组词,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然后老师再请同学来读,读的时候把词语读正确,尤其要注意红色字的读音。听清楚了吗?开始读吧。全班自由试读,指名读词,再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堤岸、画舫、十七孔桥、横槛、耸立、琉璃瓦
指导难读的词语:佛仙阁(佛字是多音字,但应该读FO),堤岸的堤的读音,画舫的舫读第三声,横槛的槛的读音,耸立的耸的读音,琉璃瓦的璃在这个词语里面要变调读轻声,老师读同学跟读。
【设计意图】扫清生字词障碍,为阅读学习奠定认知和情感上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提出朗读要求
同学们,这些景物所组成的颐和园究竟给人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词语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听明白了吗?开始读吧。出示初读要求,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和总分总的行文结构。
(1)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那作者有什么感受呢?哪里告诉我们了?请同学们找找看,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读。随机板书(板书:美丽、大,美丽、说不尽)
(2)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接告诉我们颐和园很美丽很大。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应法。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出示首尾两段,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3.按照游览顺序,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同学们看,课文的首尾两个自然段都在赞美颐和园,那中间呢,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景点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全文,把这些景点圈出来。并按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指名回答(依次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和排云殿、昆明湖)
那么,课文的哪些语句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呢?(指名读)同学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清楚地交代了游览的顺序,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一般一个景点为一段,我们写游记的时候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4.迁移运用,完成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也用这种方法完成句子重组这一习题。
课件出示习题,完成交流
一.句子排序
(3)船行十多米就到了内洞。
(1)我们排着队伍,走进外洞,准备从这里乘船去游览内洞。
(5)内洞的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形色各不相同。
(2)小船来了,我仰卧在船舱里,眼前渐渐黑暗了。
(6)离开内洞以后,我还感到惊叹不止,大自然的奥妙,真是无穷无尽啊!
(4)内洞面积近两千平方米,装有五颜六色的彩灯,洞底崎岖不平,洞顶忽高忽低。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整体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既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独立思考后的答案并不一定完善,要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度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以写促读。
三.精读课文
针对板书中的课文框架,老师总结:同学们看,这样一读书,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就变得怎么样了呢?(缩短了)其实这就是文章的框架结构呀!但文章光有框架够吗?所以呀!还需要具体的描写,文章看起来才会有血有肉。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细细游赏一下这些景点,体会体会作者的具体描写。首先,我们来到了长廊。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圈画重点词句,交流长廊特点
它为什么叫长廊呢?这条长廊又有什么特点?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长廊有什么特点,并画出重点词句,读一读,并写上批注。请同学回答。(板书:长、美)
(1)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七百多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