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老(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黄荣华怎样不怕写作文

黄荣华怎样不怕写作文

黄荣华怎样不怕写作文如何提高作文水平?一、写作能力来自知识的积累.能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能力的基础正在于知识.试想一下吧:一个没有丰富的自然、社会知识的积累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呢?古人认为写作中不可缺少“才胆识才”四种因素,其中“才”是先天具有的,“识”才是后天勤奋学习而获得的.而“胆”“力”则是“才”、“识”结合的产物,所以眀人李东阳认为“识先而力后”(《怀麓堂诗话》),此话很具有唯物辩证法.正因为如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我常用的方法是:老师多讲.无论是作文指导课,还是作文评讲课,对于写作规范之类是讲而不多的.最多的是知识的传授、信息的传播.从世界数学难题“四色问题”到“神舟五号”飞船上天,从美国发动惨无人道的伊拉克战争到民怨沸腾的台湾大选……只要写作需要,我作文课是无所不包的.当然,这不是上课开无轨电车,瞎吹乱侃,所传播的每一条信息都与作文教学密切的结合.例如,当我讲《围城》中“有人吃苹果从最好的吃起,有人吃苹果从最坏的吃起,”的故事时,就诱使学生作发散思维,让学生考虑:这两种人,谁是乐观者?谁是悲观者?最后的结论又总是出乎大家意料,因为两种人都可能是乐观者,都可能是悲观者,在一阵兴味盎然的笑声中,学生学到作文构思、立意的思维方法.可见,写作的规范、方法正寓于具体的信息、知识之中.学生多看.教师多讲,当然不能代替学生的多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讲仅仅是对学生自己多看的指导,我特别注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多看.我是不惜挤出语文讲课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刊的.我常常从图书馆借出多于全班人数两倍的杂志,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阅读、摘录.对此,学生十分欢迎.另外,我规定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摘一则剪报.并对所剪文章写一篇评、感类随笔.学生为找一篇好文章,每周必须读相当数量的报纸,对许多文章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写随笔,则对可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了.长此以往,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读报、剪报、评报的习惯.积累多了,知识自然也丰富了,“不意”之中,写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这方面,我的一点体会是,一个人阅读的多少,决定了他知识总量的多少;而知识总量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他写作水平的高低.如果说知识多的人未必一定是很会写的人;但,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必定不会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则是不容置疑的.二、知识的积累导致写作欲的产生.一个人知识素质的优劣、知识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这首先从写作欲的产生方面表现出来.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兼收并蓄,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到了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他们会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只盛水的缸,当一张储存信息的磁卡的.人的表现欲,发表欲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这也如十月怀胎,既然胎儿成熟,就不愁分娩了.其实学生怕写作,写不好作为的最主要原因肚内寥寥,没东西可写,既然有东西可写兴趣也相伴而生了.2021届高三120班汤云斌同学的进步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高一入学时,这位同学成绩平平,很不起眼.但对我讲课特别感兴趣,塔喜欢我讲各种知识、信息;也喜欢听我讲自己的写作体会;更喜欢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写作兴趣骤然而升.表现欲、发表欲促使他自己不断地写,对教师布置的作文更是认真完成.作文成绩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屡次在校刊上发表作文,一次在县级、校级作文竞赛中获奖.今年高考他的语文取得128分的好成绩.三、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我是不主张在作文课上过多讲写作法、写作规范的,即使讲,也是把主要内容放在各种范文的讲析上.我觉得不应让学生以为学一点写作法自己的作文就能写好了.因为这种误解常使部分学生在写作学习上追求急功近利,到头来一无所成,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在是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靠多读、多写、多积累贯穿的.每周写随笔,是我作文教学的法宝之一.前文已提到,我要求写的随笔是紧密结合读报的评感式.对这类随笔,我一般从不在写作法角度进行评判,也从不评分打等级,对每次随笔,我都根据学生所写发表自己的感想,每周写下80句左右自造的格言警句,或共鸣、或讨论,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对此,学生非常欢迎,每次作文本发下,只见每位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看评语,然后互相交换传阅,这样一来,整个写随笔的过程成了“找材料——评材料——交流思想——信息互动”的一项“工程”了,许多同学的才华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显现.有的学生主动提出要我在写作法方面给予批改评判,我给他们的回答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得来全在不意之中”.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每次考试改卷,改作文的老师都说:“我教的学生语言有文采,见解深刻的学生比别班多.”还有不少学生纷纷向校刊投稿,有多篇随笔被采用.值得一提的是王大发同学的随笔《我为“神舟五号”飞船上天而自豪》在州级刊物上发表,张小红同学的随笔《泪雨》也在《中学生作文选》上发表.随笔实在并不“随”啊!写作能力则在潜移默化而水到渠成;作文尖子在“。

2015年作文分析

2015年作文分析

2015年作文分析2015年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元年。

昨日是高考第一天,作文题成为关注焦点。

今年高考全国有18个省是统一命题,其他省份仍然是自主命题。

从各地的作文题来看,“材料作文”是今年的主流,同时更加放开了文体限制,充分考查考生的阅读量、思考力和想象力。

河北作文题材料作文有的说简单有的喊难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昨日随着高考首日落下帷幕,今年河北省的高考作文题目也露出真容。

与去年考生普遍反映高考作文题目有话可说不同,今年走出考场的考生们明显分为了两派,有的考生觉得作文题目简单,上手容易,而有的考生则觉得题目与平常练习内容相差甚远,虽然题目不易跑偏,但想写好不容易。

学生:找不到例证组织材料有点难今年高考河北省的作文题目是材料作文。

材料大意为父亲开车打手机,家人屡劝不改后,女儿选择报警举报。

让考生就这件事,以书信的形式,给父亲、家人或是有关部门写一封信。

对于这样一个题目,考生们表示,材料很容易看懂,但是对于这样的社会热点作文怎么写,考生的反应则出现了分歧。

有的考生觉得事件比较熟悉,很容易下笔,有的考生则认为很难找到对应的例证,感觉不容易写。

“我写的是《珍爱生命安全驾驶》,举的例子就包括前一阵儿炒得比较火热的开斗气车的新闻事件,通过几个交通安全事故新闻,说明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最后提议驾驶员要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考生小赵说,她觉得这种话题作文不难,只要有例子就好说。

也有考生表示,这样紧贴时事的话题作文,让他们在组织材料时感到有些困难。

“要单纯说作文材料,确实不难,而且很容易找到立意点,因为这件事之前也了解过,但是要把这件事写成一篇800字的作文,总觉得没有那么多内容。

”考生小侯说,她实在想不出什么具体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只能是强调安全驾驶的重要性老师:新材料作文亮明观点最重要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石市十七中语文老师夏迎新表示,从近几年新课标卷来看,作文都是以新材料为主,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考生肯定“有话说”,但是要把“话”说“好”就要看平时的积累了。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题精练(二) 专题14 作文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题精练(二) 专题14 作文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题精练(二)专题14 作文1.(14届湖北孝感高三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每一个人都有“面对”的经历,如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面对自然、面对拥有、面对荣誉、面对嘲笑、面对诱惑、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面对挑战、面对灾难、面对倒地的老人……在“面对”上述某种情况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种态度和思考,或清醒、或困惑、或果断、或迟疑、或犹豫、或比较、或逃避、或权衡……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面对挫折【解析】2.(14届吉林高中毕业班摸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今年暑假,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带着学生去了趟内蒙古、陕西,完成了一次“追远〃拜谒之旅”。

这是他所带的人文实验班两年里的第四次游学。

之前他们曾利用寒暑假完成了“唐宋明文化寻踪之旅”、“齐鲁寻根之旅”和“徽文化探访之旅”。

在复旦附中人文实验班,游学已成为一种传统,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是游学的最早倡导者。

他1997年开始带学生开展学旅,每年2-4次。

起先就在上海周边,之后逐渐向外拓展。

这两年暑假,他又带着学生徒步穿越徽杭古道,亲身体验当年徽商创业的艰难。

(摘自2013年8月《文汇报〃走出书本且行且思》)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二、具体立意和写作角度导引:“游学”的启示3.(14届辽宁省实验北校高三上期中)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叫作沙漠地黄的绿色植物,它的叶子不仅硕大,而且更是在叶面上“堆”起了许多小“丘包”;它还在小丘包间“挖”出了许多沟沟壑壑。

更绝的是,它所有叶子的叶柄不是长在枝杆上,而是伸入地下,与根部相连。

原来,那些丘包能更有效地挡住水分子。

浙江省余姚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浙江省余姚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甚灵。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③也。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阻师。武襄不听。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谢神取钱。”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⑴苟富贵,无相忘。▲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⑷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4.由汉字谐音而派生出来的“吉祥语言”,并由此创作出的“吉祥图案”,可谓妙趣横生。下列含有生肖的“吉祥语言”和“吉祥图案”没有借用谐音的一项是( ▲ )(2分)
⑵父亲擦着桌子站起身,虽然热泪盈眶,却微笑着回过身来,举起胳膊给了儿子一个响亮的巴掌。

◆小说·环境
8.有人认为画线段的环境描写中,没必要对“店主们”进行描写。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小说·主旨
9.小说结尾写道:“要是小香肠凉了,世上再好的芥末又有什么用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普赖斯夫妇吃着没放芥末的小香肠,一肚子怒气。八点钟了,他们开始担起心来。九点钟他们跑出家门,去按弗利克斯朋友们的门铃。——圣诞节的头一天,他们报告了警察。一连等了三天,音讯杳然!他们又等了三年,仍不知所终!久而久之,他们的希望破灭了。最后,他们不再等了,从此陷入了绝望的忧伤之中……
打这起,圣诞前夜成了这孤寂的老两口生活中的忌辰。每到这天,他们总是默默地坐在圣诞树前,端详着那架廉价的小照相机和一张儿子的相片——那是他受坚信礼时的留影,孩子穿着蓝色西服,齐耳戴着黑色毡帽。老两口太爱孩子了,以至父亲有时信手就揍他几下,可他并不是发火,不是吗?——圣诞树下每年都摆上他昔日送给父亲的十支雪茄和送给母亲的暖和的手套。老两口每年吃土豆色拉加小香肠,但出于忌讳,都不放芥末,他们再也吃不出香味了!

绝品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绝品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
问题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
老师
同学们好,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谈一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相比较而言,就是我们在中学的,特别是在高三的作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给材料作文。

所以,也是我们同学在现在高考复习作文这样一个写作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吧。

特别是有一些同学因为读不懂材料,所以导致跑题;有的同学读不全材料会导致偏题;有的同学因为不能分辩材料和话题,就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以也导致偏题和跑题。

这实际上就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所以,今天就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主要就从三个角度来谈。

第一个,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

第二个,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点评:转向年轻人生命成长.doc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点评:转向年轻人生命成长.doc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点评:转向年轻人生命
成长
作文题: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点评:
上海近几年来高考作文题目的趋势,我想归纳为两点,一是由外向内,越来越多地从关注外部的社会热点,转向年轻人的生命成长;另外一个趋势是由文向质,更加注重思维的训练,这更多地要靠平时的阅读积累。

对于中学生来说,生活当中如何去培植柔软素养,音乐美术文学艺术很重要。

另外做义工,利用暑假时间去关心弱势的群体,为老人做些事情,为父母尽点孝心,这都是有助于自己的柔软的那个部分成长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环境,要在如何培养柔软的心方面,多用心。

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表示,今年的题目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体现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考验学生的思辨力。

有时代性,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和谐统一,对健康人格培育、生命情怀的关照具有意义;写作空间很大,是一个开放的题目,可以从多角度切入。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届高三10月综合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1届高三10月综合测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成都七中高2021 届高三上期10 月综合测试语文试题满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近些年,“文化创新”已经成了流行辞汇。

所谓文化创新,其实并非在于创造一些新口号、新提法,关键是要能针对时下所面临的问题,探访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式。

所以,在考虑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首先应考虑咱们当前碰到了什么问题。

从国际社会经验讲,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 000 美元,即人们有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后,会有强烈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此时社会容易暴发信仰危机。

据2021 年的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6 767 美元,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信仰领域也问题重重。

这是咱们进行文化创新的时期背景。

毋庸置疑,当下人们信仰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传统的断裂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文化创新就必需从头思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放眼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法国有法兰西民族的文化,德国有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

法国不会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完全接受德国文化,反之亦然。

这本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常识。

可是近代以来,中国主张放弃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势力超级壮大,这无异于摧毁自己的精神长城。

其实,文化创新决不能摒弃本国的文化传统,相反,文化创新恰恰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大体前提。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为此,需要从制度上解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源头活水”问题。

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源头活水”的“中华元典”那就是要重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最大体的文化经典,比如“五经”“四书”等。

“中华元典”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载体,是中国文化的根脉,其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相当重要,正如古语所说:“叶断犹可将,根断心永绝。

”但对于这一根脉,咱们向来是不过重视的。

用看似

用看似

用看似“无意义”之题冲击学生套题习惯思路“12月10日这一天,对你们有特殊的意义吗?平凡一天中的意义究竟藏在什么地方?如果不套题,不套上那些有‘高大上’意义的活动,这一天还值得写吗?”“讲台上的名师——上海基础教育优秀教师教学展示与教学论坛”活动昨天举行语文专场,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黄荣华的问题,让在场的30多名高一学生陷入沉默。

黄荣华正是从这个看似无意义的题目,开始了他的作文课。

用“无意义”的题目促使学生感悟生命细节黄荣华在展示课上出的这道作文题,也是他每次教新高一学生时布置的第一篇作文题。

“哪一天上作文课,就写哪一天。

”黄荣华说:“即便是复旦附中这样的学校,每次平均一个班也只有一两个学生能写出让人惊喜的作文。

”黄荣华解释说,之所以出这个题目,是因为学生经历了从小学以来的应试教育,常常自动地认为自己值得记忆、值得关注的体验,就是那些有“高大上”意义的事。

但对每个学生来说,生命的体验不能到此为止。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这篇习作告诉学生,并非那些特殊的日子才是有意义的一天,而是每一天都有意义。

学生必须学会体验生命才会发现隐藏在普通日子里的意义。

把无聊写得无聊,把平凡写得平凡,把大胆写得大胆……这才是成功的写作。

”果然,课堂上就有学生说,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时间就有一种错觉:“这不像是作文题目啊!因为以前写的作文都是有中心思想可以提炼的,这个题目连中心思想都没有给出来,反而一下子不知道写什么了。

”更有学生说:“这题目太疯狂了,学习生活每天都是一样的,12月10日感觉不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黄荣华说,在他的课堂上,每次布置这个题目,常常看到的是学生写生日,各种人的生日,因为学生认为这样的特殊日子才是有意义的。

所以在昨天的课堂上,当一名同学告诉他,自己通过写最好朋友的生日,回忆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时,他连问了三次“真的吗?”带学生通过体验生命突破“流行”的作文套题黄荣华选了三名学生的范文,其中一篇写的,就是一个高一学生的普通一天。

特级老师解读高考作文题

特级老师解读高考作文题

特级老师解读高考作文题
特级老师解读高考作文题
今天(7日)上午,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上海教育考试院第一时间公布了2017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是指预先推测。

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去年上海卷“评价他人的生活”相比,今年以“预测”为题,又回到了前几年宏观思考的层面。

黄荣华老师表示,今年作文题目延续了上海卷作文一贯的思辨性,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发展理性思维的品质。

同时今年的题目又更直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与时代、个人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将自己跟社会、世界联系起来,让个人融入时代、融入世界,对“万物息息相关”进行深度思考。

从具体写作上,学生既可以赞同“可以预测”,比如通过研判时代风云和变化,做时代的“弄潮儿”;也可以反向思考,从“命运不可预测”的角度切入,万物瞬息万变,生活中没有发生不了的事情,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学生还可以从“做人生的设计者”入手,做生活和工作的设计者,但同时又要有豁达的态度。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黄荣华老师还列举了高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的第一句话,“虽然是有天命的,但难道没有人事的关系吗?这是欧阳修的观点,那么反之亦然,学生都可以寻找角度来写。

”。

即时呈现延时呈现永不呈现作文

即时呈现延时呈现永不呈现作文

即时呈现延时呈现永不呈现作文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开考,共有近5万名考生奔赴全市19个考区104个常规考点。

首场语文科目考试上午9时开考。

今年的作文题是——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来自大学、中学及教育研究院的专家名师,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全面思考形成自己观点“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依然秉持‘海派’风格,理性思辨和价值引领并重,很好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期许。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胡根林认为,题干直截了当,给出讨论议题。

从命题形式看,这个作文题主干是一段再简明不过的材料,连标点在内40字,但议题明确,讨论人们该如何看待事物价值呈现的问题。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当前社会比较浮躁,凡事都讲究时间短、见效快。

这次的作文指出要经历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方能被认识。

同时,人的生命价值也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方能显现出来。

这就启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能沉住气,凡事不能一蹴而就,要在时间的沉淀中,不断修身,厚积薄发,方能将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从这一点上说,上海高考作文具有一贯的开放性、教育性和人文关怀。

他认为,倡导理性思辨是历年上海高考作文最鲜明的追求,今年也不例外。

通过分析题干不难发现,命题者给了考生比较充分的思辨空间:“有人说”是一种,即认为事物的价值具有延时呈现特点,“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则包含赞同事物价值“即时呈现”或“无法呈现”,或有的“即时呈现”、有的“无法呈现”。

这些不同观点形成对话,需要学生全面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评估写作能力精神成长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说,这道题总体上是谈事物价值呈现的时间方式。

首先要认识到,事物价值呈现的时间方式有三种:即时呈现、延时呈现、永远不会呈现。

然后要思考,自己的写作点在哪里。

上述三种呈现方式都可以作为文章主体,但任何一种都必然要涉及其他一种或两种。

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深入分析材料的隐含意义
除了表面的文字信息,还要对材料的隐含意义进行深入分析 ,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和观点。
对比不同解读
对于同一则材料,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在审题 时,可以将自己的解读与他人的解读进行对比,以检验自己 的理解是否准确。
确定论述角度
分析材料的多元角度
一则材料可能涉及多个方面,需要仔细分析并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论述。在选择角度时,应 考虑其是否具有论述价值,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总结词
论据的充分性是指论据要全面、详实、具体,能够全面地支持论点,避免论点受到质疑或反驳。
详细描述
在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中,仅仅选择典型的论据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论据的充分性。论据需要详 实具体,提供足够的细节和证据来支持论点。这样能够使论点更有说服力,避免读者对论点产生质疑 或反驳。
论据的创新性
总结词
论据的创新性是指选择新颖、独特的论据,能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为文章注入新的思 考和见解。
详细描述
除了典型性和充分性外,论据的创新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性的论据能够使文章更具 吸引力,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作者可以通过从不同角度或领域寻找新颖的论据,或 者提出新的思考和见解来提高论据的创新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性的论据需要经过
选取个人熟悉的角度
在选择论述角度时,应优先考虑自己熟悉且有所研究的领域,这样能够更加深入地展开论述。
考虑读者角度
在确定论述角度时,还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接受程度,选择一个既能满足读者需求又能体现个 人观点的角度。
提炼观点
观点要有针对性
针对所给材料,结合论述角度, 提炼出具有针对性的观点。确保 观点紧扣主题,能够直接回应材 料的核心问题。
严谨的论证和思考,确保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晒晒写作议论文中的那些“老毛病”

晒晒写作议论文中的那些“老毛病”
但反 映 出来 的 问题也 不少 ,具 体表 现 如下 : (一 )审题 立 意方 面 1.立 意不 准确 以下标 题就 能 反映 出审 题立 意 的偏差 。 《物竞 天择 ,适 者生 存》—— 侧重 点放 在 “适 ” 《与苦 难作 斗 争》—— 直接把 “竞 争 ”和 “斗争 ”}昆 为一谈 《虚 负凌 云 ,襟 抱末 开 》— — 偏 离到 “斗 志末 酬 ” 《让他 三 尺又何 妨 》— — 偏 到谦 让 和宽 容 《执玫 末 人 ,与 留余 芳 》— — 虽 然很 美 ,却全 然看 不 出竞争 二字 《不 争一 时 的短 长卜 强 调 眼光要 放 长远 《梅 与梅 香 》— — 一 篇似 乎偏 重精 神 高 尚的赞 美 散文 《笑 看 竞 争 ,口味 合作 》— — 重 点是 竞 争 还 是 合 作 呢 ?看起 来合 作 还是 主流 《一 意 孤 行 》— — 一 个偏 向 贬义 的词 语 ,想 要 来 批 判 吗 ? 《给傲 慢 的一封 信 》— — 主 旨词 里有傲 慢 吗 ?
究其 根源 ,要 么没有 抓 好关 键词 ,要 么是 追求 别 出心 裁反 而弄 巧成 拙 。
2.分不 清事 实 和观 点 。错 把 事实描 述 当成 观点 《竞 争带 来毁 灭 与创 造》《争与 不争 》《竞 争 有两
面性 》《利 弊 一念 间》… … 这类 立 意 ,只看 到 了竞 争存 在 两 面性 ,却 没 有真
能写 论述 类 文章 是《考 纲 》对 于高 中生 的 明确要 求 ,而 能够 清 晰 充分 地 阐述 自已 的观 点 也 是一 个 人 思 想成 熟 的 表现 。因 此在 高 中作 文 教 学 中 ,议 论 文 占据 了十 分 重要 的地 位 .教 师 和学 生 在 此 投 入 都很 大 ,然 而效 果 并 不尽 如 人 意 。笔者 谨 以一 次 任 务 驱 动性 作 文写 作 为例 。晒晒 那些 常 见 的“老 毛病 ”,以期 找 准 问题 ,有效施 策 。

高考作文范文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范文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范文高考满分作文: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范文及点评汇总上海考作文点评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

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今年作文题目跟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的思维模式是一致的,都是两概念对立统一的辩证思考。

题目查考的是学生辩证的思考力,而这也是一些学生所缺失的。

从题目内容来看,探讨心中的“坚硬”与“柔软”,培育精神和谐。

精神培育这个话题,具有时代特征。

这个题目有写作的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同时也有高度可攀。

从写法上,可以写统一性,培育和谐人格;也可以分开写,“坚硬”的力量和“柔软”的力量,同时兼顾另一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丁晓萍:作文题带有开放性,给学生的空间较大,容易上手,可以选择不同角度来写。

既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随笔等。

从内容来说,心中的“坚硬”和“柔软”以及和谐的自我,针对整个社会可能存在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内心的选择对整个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不要走极端和偏激。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题目太过求稳,有发挥空间,但挑战不足。

近年来的作文题目偏“心灵鸡汤”化,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形成不了挑战,对考核与区分并不有利。

语文脱离不了社会,题目应尽量避免抽象化。

夜半沉思夜半醒来,静静的思考下自己,感觉自己真难得需要静一静了。

近年来,渐渐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是越来越重了。

自己总希望凡事有个好的结果。

没有“好结果”感觉没了做事的动力。

在这烦躁、浮夸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真的迷失了自我,没了“清心”,没了拂面而过的“清风”。

有时,想写篇文章却也屡屡无疾而终。

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诗词了,只得叹曰:“吾才至此,尽矣!”仔细回顾近年来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功利主义充斥了整个心扉。

高考作文-专业文档!

高考作文-专业文档!

高考作文有关高考作文集锦3篇高考作文篇1一、胡言乱语类有些考生喜欢发牢骚,这也不满意,那也有意见,但又见不出个所以然来。

或者说话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分什么场合和对象,由着自己的性子一派胡言乱语。

例如:20xx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高考多了,就啥子鸟的都有。

我就喜欢说实话,他们说什么过了高考就是什么天使啊,王子啊,我就不相信,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二、强词夺理类有些考生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幼稚偏激,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恼羞成怒,强词夺理。

例如:20xx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先一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这个题目有问题。

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

行走和消逝,哪个谁谁谁,站出来走给我看?鲁迅说过:这里有一颗枣树,那里也有颗枣树,说孔乙己大概或许已经死了,那是鲁迅,是大家,人家那可是高深的手法。

在这里我不是鄙视什么什么老师,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做学问要非常的认真的,不要把学问当儿戏,我们为了这次高考可是下了好多的功夫了,你们这样草率,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

等着,我的私人律师呆会儿给你们打电话!三、荒诞无稽类受现代“搞笑”影视的“毒害”,一些同学说话“无厘头”,动不动把古人拿出来“恶搞”。

例如:20xx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唐僧哥哥这样说道,20xx年北京的第一场雨就这样来了。

悟空当时在和紫霞姐姐约会,正要到了那话上,突然下雨了,悟空拿出了自己的棒子,一下子向老天捅去。

“悟空,叫你不要把你的棒子晃来晃去,乱插到人不好!就算没有插到人,插到天空中飞行的小鸟也是不行的!真顽皮这孩子,再不听话我就要把紧觚咒儿念!”正在这个时候,八戒从天空上栽了下来,骂道:MD,玉帝那老家伙又在和王母娘娘吵架了!飞行轨迹一打滑害我老猪摔一跤。

沙僧拿出了一张美女的照片,埋在土里,虔诚的说道:我在春天种下一个美女,到了秋天就会收获很多很多的美女。

《关注作文教学的“过程化结果”》

《关注作文教学的“过程化结果”》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的《关注作文教学的“过程化结果”》一、黄荣华老师介绍黄荣华,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1984年走上语文教育岗位。

20XX年始先后师从陈文高先生、黄玉峰先生、于漪先生。

现任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在几十年的语文教育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语文教育观:教育就是对生命进行文化约束的同时,唤醒、解放其生命力。

这种对生命约束与解放的双重意义,也是语文教育的本质意义。

伴随这种语文教育观的形成,也逐步形成了“生命体验”和“文化贯通”相融相生的教学特色。

实践→总结,总结→实践……循环往复的探索,使语文教育始终处于行进状态。

2000年和20XX年发表的《语文学习的第一要素是生命体验》和《文学解读的三重障碍》,20XX 年出版的专著《生命体验与语文学习》,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1999年和2000年发表的《中学语文建立“汉字单元文化概念”的探讨》和《全球化时代汉语诗性特征的价值想象》,20XX年出版的专著《穿行在汉字中》,也产生了不少的回应。

主编的“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20种),已成为许多中学图书馆的推荐书。

作为课堂实践的真实记录与思考,20XX 年出版的《上海名师课堂·中学语文黄荣华卷》正在走向语文教师中间。

二、作文教学过程化下面是复旦附中20XX届学生高一第一学期前半学期作文过程的粗略呈现:1、20XX年9月4日9月4日,星期五。

上午。

第一二节语文课。

作文。

这是20XX届新生第一次作文。

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从40多双期待的眼睛中可以看到。

我在黑板上写下“九月四日这天”,说:这是我们的作文题,两节课完成,希望有精彩的描写。

有同学发问:老师,这也叫作文题?有同学嘀咕:就是,这也叫作文题!多数同学互相发问:九月四日是个什么日子?”“大家写写看。

想给大家一个很公平的题目,谁也没有想到过,更没有谁写过。

尽你的努力吧。

说不准有同学能写出非常棒的文章来!我相信这一点!”我鼓励着。

……2、20XX年9月6日——18日这些天陆续看完了学生的第一次作文,感觉极坏,常常反胃,有时很想骂人。

积累生命的发现与思考

积累生命的发现与思考

积累“生命的发现与思考”——解放日报记者许沁5月15日,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为学生支招如何写好作文——要不断积累自己对“生命的发现与思考”。

当晚暴雨,现场却座无虚席,走廊里也加座,很多听众认真做笔记,还不时拍下PPT。

一位叫“Shirley”的网友在网上留言:“黄老师是好老师,带着沙哑的嗓音连续讲了2小时,这个晚上令人感动,收获颇丰。

”从“过心记忆”里找材料黄荣华直截了当:作文就是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发现与思考,将自己的生命转化在文字中,所以说“文如其人”。

我们从鲁迅的文章中认识了鲁迅,从《红楼梦》中了解了曹雪芹,从苏轼的诗文中熟知了苏轼,古今中外都一样。

但现实中,不少学生陷入了寻找“有意义的作文材料”的泥潭,最终因为“套题思维”失去了作文所需要的对生命和生活的感知力。

黄荣华分析,一般而言,不是所有材料都具有写作意义,但若从“生命的发现与思考”的角度,几乎所有能记起的“过心”的材料,都是有意义的。

他以去年上海中考作文题“这里也有乐趣”为例。

“每个人都会有无数的人生乐趣,只要是能记起的乐趣都是‘有意义的作文材料’。

”黄荣华假设以600多字写出“嚼米饭”的乐趣,第一段总起“嚼米饭,让我获得无限乐趣”,第二段概写“嚼米饭的乐趣”,第三段特写“不同品种米饭”的特殊味道,第四段特写“不同时候吃米饭”的特殊味道,最后写“与不同菜肴配合”的特殊味道……这样的作文有趣味、有品质。

但有些学生习惯于到早已准备好的“有意义”的材料宝库里寻宝,甚至虚构情节。

“考前准备的多是雷同材料,不仅阻碍作文水平提高,还伤害了‘生命的发现与思考’的品质。

”告别“套题”读透名著不少学生烦恼:难以将作文与自己的生活、生命联系起来,更难将作文与国家、民族、人类联系起来。

黄荣华说,其实,一旦将作文与自我对生命的发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连通后,就能想得更清、说得更准,材料也更丰富。

他例举去年高考作文题,许多考生忽略了“沙漠”的象喻性——困境,结果怎么讲也讲不清。

关于高考作文三篇

关于高考作文三篇

关于高考作文三篇高考作文篇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__。

有人问比尔·盖茨:如果让你离开现在的公司,你还能创办第二个微软吗?比尔·盖茨坚定地回答:“能”。

但他接着补充了一句话:“只要允许我带走100人……”试自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思路点拨:比尔盖茨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确立了科学的人才观。

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

如果你想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你想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你想成就事业,人才就是保证。

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家也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

高考作文篇2喜欢骑着单车让夕阳把我的影子拽的悠长,走过长满青苔的石板街,路边高高的围墙掩饰不住满园春__,长长的藤蔓蜿蜒的攀爬着,系住一株莫名小花,欢畅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不由自主的被她吸引,每天不由自主地驻足观看,无论是朝露将我的衣袖打湿,还是清风拂乱秀发,总是执着的等待花开。

终于有一天,花儿听到了我的呼唤,她慢慢睁开双眼,长长的睫毛在阳光下闪耀着,触动空气中细小的浮尘,又一点点触及开来,伸开双手,昂起脑袋,轻微的呼吸震动出细小的声波,在这浮尘,随着风儿,传递给其他生命。

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烙下蔓延的绿意,烙在繁盛的花海,烙下温暖的笑脸。

花谢之殇朦胧的雾霭勾勒不出夕阳的绚烂,倦归的鸟儿在风中展翅。

踏着被夕阳铺设好的小路,一朵残瓣随风坠下,划过我的脸颊,继而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

我拾起这瓣落红,上面分明残留着被雨水侵蚀的痕迹,岁月褪去了身上的韶华,花丝间分明刻着一个秋字。

曾经美丽过,曾经灿烂过,曾经的奢华只化作偏偏落红,凄凉的凋零,被泥土践踏。

我将这片落红放入一潭碧水中,随波流逝,想象着这也许是她人生最美丽的归宿。

瞬间,一片青绿映入眼帘,就在那片落红飘落的位置,透漏出几个青涩的果实。

我恍悟,花瓣的一生不是随凄美的凋零而告终,而是将自己的位置和残余的养分都贡献给果实,最后以凋零的形式将自己最后一瓣香留给泥土,香远益清。

职高语文作文题

职高语文作文题

职高语文作文题篇一: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精选60题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精选60题 1、广东省汕头市一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人类社会,人情味无处不在它使人品尝到爱和关怀,也营造了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需要人情味,人间需要人情味,而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味让人欢喜也让人忧??对此,请你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人情味”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2、江苏刘国钧中学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说: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

是的,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而那些被嘲笑的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之花。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云南昆明一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青年要往墙上钉一个钉子。

要钉的时候,他发现墙面太高,需要找一条凳子站上去。

找来了凳子,他发现凳子坏了,需要修一下。

他找来了锯子,发现锯子钝了,需要找锉磨快锯子,他又去买锉??临近中午的时候,有人发现他在操场上打篮球。

需要钉的那个钉子,连同锤子锯子一起,仍然放在需要修理的凳子上。

读了这则材料,你可能有自己的感悟,也可能有类似的经历;你也可能对类似的人和事有过见闻。

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或经历或见闻,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文体自选。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

4、江西师大附中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诞生,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不出门也能了解世界??医疗方面有CT、核磁共振、各种电子内视镜,把人体透视得一清二楚??汽车有自动档,给油、踩刹车,开车变得如此简单??但互联网也为监听、黑客提供着便利;先进的医疗科技并没有减少医患纠纷;汽车越来越自动化,公路上交通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复旦附中“过程性写作”展示之七 第七题 记我的一次纠结

复旦附中“过程性写作”展示之七  第七题 记我的一次纠结

复旦附中“过程性写作”展示之七第七题记我的一次纠结
黄荣华
【期刊名称】《新读写》
【年(卷),期】2017(000)012
【摘要】这是高一第二学期课堂写作第一题。

高一第二学期写作总目标与第一学
期相同——内容:表达生命“存在”与“发现”;技能:以描写为主,叙述为辅,涉及议论。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黄荣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31
【相关文献】
1.萃取实验后回收四氯化碳实验探究——记清华附中一次校本探究课
2.欲望的纠
结情感的泯灭——谈《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悲剧性塑造3.矛盾与异化的纠结
体--《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多维多向性分析4.矛盾与异化的纠结体——《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多维多向性分析5.依维柯汽车使用与维修案例分析与探讨七题轮胎打
补丁引起制动踏板反弹——记排除依维柯汽车制动踏板反弹故障的前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考模拟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老作文辅导0501 11:03::谈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老师同学们好,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谈一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

相比较而言,就是我们在中学的,特别是在高三的作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给材料作文。

所以,也是我们同学在现在高考复习作文这样一个写作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吧。

特别是有一些同学因为读不懂材料,所以导致跑题;有的同学读不全材料会导致偏题;有的同学因为不能分辩材料和话题,就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以也导致偏题和跑题。

这实际上就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所以,今天就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那么主要就从三个角度来谈。

第一个,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

第二个,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

第三个,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

对于给材料作文的说法有很多,有不同的说法。

我的基本的想法是: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

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

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

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

所以我们下面分三步来看一看。

第一个就是: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

四步审题,第一步,就是梳理材料的主要信息。

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不太关注这第一步。

实际上,材料,它应该有一些主要的信息,可以找得到为我们后面第二步、第三步服务的。

有的同学忘记了这一步,或者是不习惯这一步,最终就怎么样?可能导致后面的偏题。

第二步,就是找到材料隐含的方向。

一个材料,作为命题者来说,他的命意何在?这是我们要读到的。

有的命意比较隐蔽,有得命意比较显豁。

显豁的可能同学一看就懂,隐蔽的、隐晦的特别是,可能就困难一些,往往容易忽略。

如果找不到写作方向,则偏题的可能性就更大。

第三步,就是分析“关键词”。

找到方向了,还要分析“关键词”。

“关键词”它将带给我们在后面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启示。

第四步,那么就确立写作点。

我刚才初步地梳理了一下我们审题的四步,找写作点。

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几个题目,来谈谈这四步怎样展开。

第一道题就是这样的一道题目: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那么下边的材料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求证几何题,求证了一大通也求证不出来,老师告诉他是方法错了。

这是被‚方法‛蒙蔽了。

一个人开着辆汽车东拐西拐找不到要去的目的地。

这辆车是被道路蒙蔽了。

一个人干个什么干得心烦了,一天抽空到庙里烧了炷香,或捐了个金刚什么的,从庙里出来后又什么都敢做敢干了。

这不是被佛蒙蔽了,也不是让他干的那个什么给蒙蔽了,这是自己把自己蒙蔽了。

这样一道作文题,我们要先对它进行信息梳理。

所以,先对题目的信息梳理以后,我们会发现,它有这么三个要点:第一,方法蒙蔽人。

第二,道路蒙蔽人。

第三,心灵也蒙蔽人。

那么这个信息梳理之后,我们就可以看这个材料一个明确的指向是:对方法、对道路的迷信使人陷入困境,不能成功,不能到达目的地;对某一种东西特别地去执著,对某一种特别是那种贪念的东西,很执念的话,那么就使人不能自省、自拔、自赎;所以最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自我蒙蔽”是人生的一大痛苦或者说一大苦难。

在这样的一个明确的方向之下,我们再来看“关键词”,是“蒙蔽”。

所以我们就可以大体上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就是:“要掀开人生的蒙蔽”,“不要迷恋方法”;“要寻找到正确之路”;“不要执著于贪欲”;“人要时时自省”;“要跳出圈子看世界”;要“掀开蒙蔽”,才能真正“走向幸福”。

这是第一道题,我们大体上梳理一下它的信息,找到它的明确方向,分析“关键词”,最后找到写作点。

我们再看一道题,这是杨浦区今年的二模卷的一道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是这样的: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

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是不是‘舍弃’,是‘放下’!‛那么,面对这个材料,很多同学,没有细致地梳理这个材料的信息,所以写下来,写偏的不少。

我们看这个材料的信息,主要信息有哪些?首先是“秋天的红叶很美”,“秋天的红叶很美”。

然后再往前走,发现“冬天时,树撑不住了美丽的红叶”,“撑不住美丽的红叶”。

所以再往下走“只好舍”。

那么老和尚说,这种“舍”不是“舍弃”,是“放下”。

那么“很美”、“撑不住”、“放下”,这是它的主要信息。

在这个主要信息之下,我们找到这个材料的明确指向,是什么?那就是:对那些必须放下的美丽,一定要放下,这样的“放下”是大树或者说自身生存的必须。

如果不放下这些美丽的东西,自身就很难再生存下去。

大树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明确指向之下,我们再来看“放下”这个“关键词”,很多同学,在这个关键字上因为没有推敲,所以怎么样?导致最后偏题。

“放下”在这个材料里面是放下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

红叶很美,本来就很美丽的东西。

而不是放下本来不美的东西。

很多同学把这个“放下”当作一个话题在写作。

所以“放下”的,他比如:要放下邪恶,要放下残忍,要放下仇恨等等。

这些东西,本来就不美的,是应该舍弃的,不是不应该舍弃的。

所以这个“放下”不等于话题,而是在这个材料里面的,将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放下,这是很关键的地方。

那么理解了这个“关键词”以后,我们就可能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美的”不一定都能为我所有,不是所有美的东西都为我所有,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并非“所识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我认识的美,我知道的美都为我所有?那不行。

并不是“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

尤其是第三点,我已经拥有了这些美,我很不舍得。

但是,这个材料告诉我们:并非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

所以,红叶很美是大树本身所具有的,现在大树为了“撑下去”,他必须“放下”。

那么,这三点,是关于这个“美”能不能为我长久所有的。

我本来有的美的东西,不能长久所有。

那么再往下,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很少有同学关注。

就是说:大树所以能撑下去,所以能从一个棵小树长成大树,这棵大树它的智慧在那里?在于它跟自然、季节相谐相生,他具有一种生命的律动之美,这种律动之美就是随时而动,春来来了,长出绿叶,夏天勃勃生机,秋天变红了,冬天脱去这个美丽的红叶,这就是生命的律动之美。

所以我们也可以讲“享受季节之美”。

在杨浦区的写作,很多同学写作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没有发现这一类的作文,可见对这个材料的阅读深度理解还是有所欠缺。

那么大部分同学可能就写到了“舍”有“得”,“放”而有“获”,“舍得”“放下不等于放弃”,这都对的。

但是相比较前面的几个点来说,因为没有深度地去关注材料它的主要信息,以及“关键词”,所以,它只能够停留在“舍有得”,“放下不等于放弃”在这一类的写作之上。

当然同学还会写到,“放下是一种更好的坚持”,有同学会想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借此来写“放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都是不错的写作点,这是第二个题目。

我们看一下第三个题目。

第三个题目,是今年浦东新区二模卷的作文题,它是: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它是一首小诗:风可以吹走一张无助的纸片却吹不走一只会飞的蝴蝶这个材料里面,它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它是:风吹走纸片,因为纸片“无助”。

“无助”,注意一下。

风不走蝴蝶,因为蝴蝶怎么样啊?在这里跟“无助”相对是“会飞”。

所以我们由这两个主要信息:纸片的“无助”被吹走,蝴蝶的“会飞”吹不走,得出这样一个材料的主要方向,就是:我们要做一只“会飞”的蝴蝶,不要被风给吹走。

那么“关键词”在于“会飞”。

蝴蝶的“会飞”在于它有翅膀,能御风而翔。

那么一个人要“会飞”也要有翅膀,人“会飞”的翅膀是什么?能御风的翅膀是什么?是思想,能辨识。

有思想,能辨识;有定力,能坚守;有信念,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有勇气,能抗拒,这是人的翅膀。

那么在这样的一些“翅膀”驾驭之下,很多“风”就为我所用,很多“风”就不再存在。

所以,我们大体有这么三个层次来审视这个“会飞”:第一:借力,就是人要借助“风”来为自己服务,这是借力。

就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给自己的一个定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像庄子《逍遥游》里面写到“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羊角”是那种龙卷风、旋风。

“抟”是盘旋。

那个“鹏”它借助扶摇、羊角风,它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这就是借力。

我们在《劝学》里面也学过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都属于是“君子善假于物也”。

这是第一层,“会飞”就是借力。

第二层就是“自主”。

这个“八风吹不动”,或者说“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这个“八风吹不动”,那是一种强大的定力。

这里有一个故事,是苏轼和佛印的故事:苏轼一天他坐禅,出定以后,他觉得怎么样呢?得道了,写了一首小诗词,就偈子,其中有两句:“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高兴了,让童子送给佛印,渡江而去。

佛印一看,给他批了两个字“放屁”。

苏轼一看,很生气,自己过江找佛印去了。

佛印说,“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我说你‘放屁’,你就过江来了,你还差远了。

”所以苏轼就怎么办呢,再去修炼。

我们讲苏轼后来能成为怎么样的人呢,以致我们讲他是一个豁达的、大度的,化被动为主动的,著手成春的这样的一个大家,能出入儒道释三家的这样的大家。

关键是在于他最后有一种定力,有一种自主,这样一种精神。

所以是“八风吹不动”,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无风”,就是说这些“风”对我来说根本不存在。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抢盐”风波,很多人参与“抢盐”风波,助长了这次风波。

那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风波不存在,无风。

实际上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人,他们因为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什么风都不存在,所以我们讲“心中无风且无风。

”这是最高层次,这叫“会飞”。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些写作点:“做一只会飞的蝴蝶”,“锻造会飞的翅膀”,“人生该应当御风而翔”,“八风吹不动者,乃真人也”,“定力使人生从容淡定”,“人生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让灵魂自由地飞翔”,等等。

所以这两道作文题就是出自杨浦区的模拟卷和浦东新区的模拟卷。

这两个作文题,它给同学的写作空间都很大。

那关键在于我们能首先读懂,找到方向,能干什么——能分析“关键词”,深入进去。

这样的作文,就可能有了一些深度。

这是第一个大的问题,我们讲的就是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

第二个大问题,我在这里谈一下。

议论文的写作,一文三扣题,每扣深一层。

我要在这里说明的是,不是说所有的给材料作文都是这样写,而是说部分容易偏题的同学,容易跑题的同学,可以这样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