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零售业的痛点 看点和机会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下零售业的痛点看点和机会点
在以往,我们谈论零售业,提及最多的是采购、营运、供应链等实操性话题,而作为行业协会领导,裴亮秘书长却将“资本”、“大数据”以及“竞争”作为关键词拿出来作为文章主线,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下零售业的痛点和迷茫。被炒得火热的O2O模式泡沫四起,令人真假难辨;“大数据”、“全渠道”的应用被广泛讨论,但依然没有成熟案例可供借鉴;面对经济低位运行,消费低迷状态,实体零售商该如何转型?痛点:“PPT创业者”成风,O2O成资本早产儿《从资本、竞争、数据看2015零售业变化》一文中,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PPT创业者”。这个词原本描述那些实操经验稀松平常,但理论却一套一套,依靠美轮美奂的PPT 来圈钱的创业者。然而现在一些实体零售大佬也开始热衷于宣讲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成为“PPT创业者”,而隐藏在其背后的“互联网泡沫”也逐步显现。《第三只眼看零售》:为什么越来越多得实体零售商成为“PPT创业者”?你怎么看这一现象?裴亮:提这个说法的初衷,主要是看到一些零售老总,在他目前比较热衷的一些事情上,做一些关联和布局的时候,显的是概念化的成份更多一些。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其一,从直接的原因来讲,这是实体零售企业家在学习过程的体现。现在实体的零售商都在做电商做
的一些事,而电商的做法,往往采用更多的是概念。所以“PPT 创业者”这种状态也反映了实体零售商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之后的呈现。另一方面,在于新技术的变化非常迅猛。无论是对于网络上的专业人士,还是对于实体零售商,技术本身变化速度很快,其实大家对于很多技术都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从认识到落地,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大家还没有想透,但是变化又这么快,需要马上有所行动、有所反应。导致大家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层面,而从概念转化成行动的过程存在大量的试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在看资本的脸色。对于资本来说,业绩很重要,但话题同样很重要。年报出来之前,如果有话题,那么也能够在资本市场带来很好的积极反应。所以,业内企业家的表现,其实是对资本的一个呼应,看重的是资本在背后的影响力。《第三只眼看零售》:不久前一份“O2O阵亡名单”流传在网络,这两年被资本热捧的O2O也开始遭遇寒冬。我们都知道,O2O也是实体零售商转型的一个重要途径,O2O的遇冷对实体零售企业家的心态或者决策思路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裴亮:我认为O2O阵亡名单和O2O遇冷,是两个概念。为什么会出现O2O阵亡?最近大量O2O 概念的企业和项目,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也有一些因为没法继续运转退出市场。这其中有其自身原因,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现在的O2O都是依赖一种傍大款的心态和模式,即
寄生模式。目前大部分O2O的项目主体是BAT的寄生者,是资本催生的早产儿。其核心问题是并没有形成闭环,没有一个清晰的模式和可存续的方式。我认为不能说是O2O 遇冷,O2O是将来零售业的必然存在的新常态,是零售价值再造的工具和过程。未来消费者处于数字化的环境。无论对于网上的服务者,还是对于实体店的服务者,大家最后都要围绕消费者的变化,尽量的做到随时随地满足消费需要。所以O2O线上线下,都必须有这个能力,服务消费者,才能够成为消费者未来的选择。而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思考O2O 作为生态圈里的一份子,能不能造血,自己去养活自己,去发展。《第三只眼看零售》:实体零售商面临的“互联网泡沫”会给零售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裴亮:有好有坏。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是不公平竞争。大家热衷于炒互联网,政策也鼓励这种新的创新模式,给它一个沟通的环境。所以互联网上的经营者和实体之间,其实是一个不对等的竞争,涉及到各方面,对于门槛、管制、税收等等一系列的不公平。所以对实体零售业的这种影响一直是非常大的冲击。但是同样也有它积极的影响,那就是大量的互联网的平台出现以后,从侧面给实体店形成了一个挤压,把实体店的很多问题暴露出来,进而也推动了实体零售业加速转型的过程。看点(一):数据应用倒逼零售商调整业务模式,将成重点投资方向数据的应用是值得零
售商重点关注的一方面。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在客户整个的购物过程,如果实现数字化应用,就会能够让消费者接触到更多触点。而在转型的过程中,实际上零售企业的数据应用水平非常低,导致企业商品管理水平、商品采购、供应链和效率等各个方面均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最关键的一步,是让数据更多的在企业效率提升方面发挥作用。《第三只眼看零售》:你在文章中也提到了大数据,我们谈了好多年大数据。在你看来,实体零售商可以落地的“大数据”到底是什么?零售商如何更好地挖掘数据的价值?裴亮:大数据这个概念本身被赋予了很多特定的含义,就是一个范畴。但是数据的应用,应该是下一阶段零售商会重点投资的一个方面。一开始用数据做营销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但是到后期拿出数据来整合供应链,整合企业的经营体系、运营体系,就是需要花精力、大投入的一步。数据应用对于零售商的价值需要从两个方面看。第一,现在如果零售企业转型,业务模式转型不到位的话,数据并不能用起来。比如原来是联营,现在要自采。这时候如果没有改成自采,还是联营,那数据还是放在那儿没有用,并没有把数据的价值挖掘出来。第二,如果企业现在在数据应用上加大投入了,反过来可以倒逼零售企业,把原来的业务模式做调整。比如现在拿数据来决策,那么相应的,原来的联营方式,现在必须得改成自采的方式,才能够适应数据化管理的需要。
如果是业务转型不成功,数据可能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反过来,如果把数据作为一个战略的方向,能不能反过来倒逼零售商改变业务流程,这又是另外一个可能性。所以这两个角度,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素。《第三只眼看零售》:之前有观点认为,实体零售商目前的经营能力,连关乎超市运营的一些“小数据”都没做好,就更不必空谈大数据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我们是不是对大数据有些过度期望了?裴亮:一方面,零售企业之前的业务模式,导致我们对数据的应用水平本身偏低。另外,因为人口红利,或者叫数据红利和消费红利,影响了客户数据维护。因为一做促销,销量就能拉上来,所以导致零售商缺失了对于CRM系统的数据应用。实际上在现有的零售企业当中,商品数据和客户数据,相对来讲都是残缺不全的。在这种情况下,从数据到信息、到制式、到解决方案,把数据演化成价值、演化成生产力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在当下的起步过程中,数据本身质量还不尽如人意,那么所谓的数据化来实现价值,本身就是一句空话。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考虑,为了销售解决方案,与数据相关的产业和企业会过度地渲染,数据对于每一个产业的价值。现在很多大数据的专家和企业,都会拿国外的一些企业案例来说事儿。比如说梅西百货用了哪些大数据的方案来提高了它多少的销售,但是前提是因为它是梅西。但是在中国,中国的百货百货都是联营的方式,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