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专题十二 物质的转化规律
物质转化的规律PPT教学课件
![物质转化的规律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1a963a856a561253d36f15.png)
熔点℃
沸点℃
NaCl
801
1413
CsCl
645
1290
性质: 熔沸点较高。 硬度较高,密度较大, 难压缩,难挥发。
NaCl晶体结构示意图
Na+ Cl-
在NaCl晶体中, 每个Na+同时 吸引6个Cl-, 每个Cl- 同时 吸引6个Na+。
CsCl晶体结构解析图
Cs+ Cl-
在CsCl晶体中,每个 Cs+同时吸引8个Cl-,每个 Cl- 同时吸引8个Cs+。
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 2、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3、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4、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实验1:木炭还原氧化色,产生了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高温 C+2CuO = 2Cu+CO2↑
思考: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移去盛有石灰水的烧杯, 后移去酒精灯?
CsCl晶体结构示意图
两种晶体中,均无单个分子存在, NaCl和CsCl不是分子式。
*离子晶体的化学式并不能代表 其真实组成。
二.分子晶 体
怎样证明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降温加压
降温
气态
液态
固态
分子距离缩短
分子距离缩短
分子无规则运动
分子有规则排列
说明了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
*这种分子间的作用力又叫做范德瓦耳斯力。
A
↓
B↓
C↓ ↓
D— ↑
↓— ↓↑
—
A + B H2SO4 + Na2CO3
Na2SO4 + H2O + CO2 ;
C + D Ba(OH)2 + 2HCl
九年级科学物质的转化规律
![九年级科学物质的转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f356a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4.png)
检查答案
完成解题后,要仔细检查答案 ,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拓展延伸:跨学科综合应用
物理化学综合应用
将物理和化学知识相结合,解决 涉及物质转化和能量变化的问题。
例如,利用热力学原理分析化学 反应的热效应。
生物化学综合应用
将生物和化学知识相结合,解决涉 及生物体内物质转化和代谢的问题。 例如,分析生物体内糖、脂肪和蛋 白质的代谢过程。
典型实验案例分析与讨论
1 2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通过实验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指示剂颜 色变化等现象,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和产物。
碳酸钠与盐酸的复分解反应
通过实验观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现象,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产物。
3
铁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
通过实验观察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 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的现象,分析置换反应的实质 和产物。
05 能量变化在物质转化过程 中影响
能量变化原理及类型概述
能量守恒定律
01
在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
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转化类型
02
包括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等多种形式的转化。
能量转化与物质状态变化
03
物质状态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如熔化、凝固、
汽化、液化等。
吸热和放热过程对物质转化影响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吸热过程
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可能导致物质状 态变化或化学反应发生。例如,冰融化成水 吸收热量。
放热过程
物质释放热量,内能减少,同样可能导致物质状态 变化或化学反应发生。例如,水凝固成冰释放热量 。
九年级科学物质转化的规律2
![九年级科学物质转化的规律2](https://img.taocdn.com/s3/m/7e9911651711cc7931b716ae.png)
给生石灰加水-实验
三、碱与盐的转化
利用烧碱和某些物质为原料,有哪些 方法可以得到NaCl.
依据:碱的通性 (1)碱+酸 (3)碱+盐 盐 +水 盐 +水 新碱+新盐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Ca
金属
非金属
C
O2
CaO
碱性 氧化物 酸性 氧化物
O2
CO2
H2O
碱 酸
H2O
Ca(OH)2
H2CO3
金属氧 化物
Ca(OH)2
碱
二.金属氧化物与碱的转化
哪些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碱? Na2O+H2O K2O+H2O BaO+H2O CaO+H2O 2NaOH 2KOH Ba(OH)2 Ca(OH)2
规律1.金属氧化物+水反应
可性碱
注意:CuO、Fe2O3等与水不能化合成相应的碱。
二.金属氧化物与碱的转化
第2节:物质转化的规律
(第二课时)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铝
镁
铁
铜
1.金属与金属氧化物的转化:
点燃
3Fe+2O2
点燃
Fe3O4
2Mg+O2
2Cu+O2
转化规律:
2MgO
2 CuO
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
2.金属与盐
1、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 少量硫与铁粉混合。
现象:铁粉呈黑 色,硫呈淡黄 色。 2、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了 什么现象? 现象:铁粉 被磁铁吸引,附在磁铁的表面。 结论:说明铁有铁磁 性,能被磁铁吸引。
规律1.金属氧化物+水反应 规律2.不溶性碱 可溶性碱
物质转化的规律
![物质转化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f8db719a76e58fafab00379.png)
3.模拟酸雨形成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硫在单质气体A中燃烧发出蓝紫色 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通常情况下C为无色液体,B、C、D 是氧化物;E、F和X都是酸,G是白色沉淀。试填空。 (1)E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图,在以耐高温并绝热的 容器底部足量的白磷,用力 迅速将活塞下压,能观察到 的现象是
白磷燃烧并有大量白烟产生
5 4 3 2 1
,
然后慢慢将手松开,活塞 白磷 4 最终回到 处, 该实验说明: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空气总量的1/5 。
二、非金属氧化物与酸间的转化
1、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 3、化学方程式
。 。
2.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 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中B可以用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 反应能生成D。 (1)A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B除了制取A之外的另一种用途是 ; (3)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 类型是 。
讨论:
正常的降水是碱性、中性还是酸性的?
为什么?
将稀硫酸分别倒入盛有CuO、Cu(OH)2和 CuCO3 的试管 现象: 不溶于水的CuO、Cu(OH) 和
化学方程式:
CuCO3 慢慢消失,生成蓝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Cu(OH)2+H2SO4==CuSO4+H2O CuCO3 +H2SO4==CuSO4+H2O+CO2 酸的通性
吹入二氧化碳的溶液能使石蕊试剂变红色,加热后 红色褪去。
物质转化规律(15种规律)
![物质转化规律(15种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32fc89cdd88d0d233d46ac8.png)
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规律温馨提醒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有沉淀↓(溶解性表)、气体↑或H2O生成;②盐+盐、盐+碱的反应要求反应物都能溶。
3、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变化。
关于酸一、金属+酸=盐+氢气1、(实验室制氢气)2、3、二、金属氧化物+酸=盐+水1、2、三、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1、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3、4、四、酸+碱=盐+水(中和反应)1、2、3、4、五、酸+盐=新酸+新盐1、盐酸和硝酸银(检验Cl—)2、硫酸和硝酸钡(检验SO42—)3、盐酸和碳酸钙(制取CO2)4、盐酸和碳酸钠(检验CO32—)5、6、六、碱+盐=新碱+新盐(要求反应物都能溶于水)1、2、3(制取氢氧化钠)2、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检验NH4+)七、盐+盐=新盐+新盐(要求反应物都能溶于水)1、2、3、4、八、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1、2、、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1、2、3、九、金属氧化物+水=碱(只有下列四种可溶性碱)1、2、3、4、十、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1、2、3、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十一、非金属氧化物+水=酸1、二氧化碳和水2、二氧化硫和水3、三氧化硫和水十二、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1、铁和硫2、铁和氯气3、铜和氯气4、钠和氯气十三、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很少用,别乱写。
)1、氧化钙和二氧化硅十四、金属氧化物+还原剂(H2、C、CO)===金属+非金属氧化物(H2O或CO2)1、氢气还原氧化铜2、氢气还原氧化铁3、炭还原氧化铜4、炭还原氧化铁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十五、其它1、碳酸分解2、电解水3、高锰酸钾制氧气4、实验室制取氧气5、甲烷燃烧6、一氧化碳燃烧7、炭还原二氧化碳8、煅烧石灰石9、加热氢氧化铜(不溶性碱)10、加热氢氧化铁(不溶性碱)。
9.2.2物质转化的规律
![9.2.2物质转化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f506f4fb307e87101f69679.png)
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姓名:日期:【教材知识全解】一.物质的转化规律:1.金属+氧==金属氧化物①钠放置在空气中。
现象:银白色逐渐退去。
反应:4Na+O2 ==②镁条燃烧。
现象:,反应:2Mg+O2③加热金属铝片。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铝表面生成了氧化铝薄膜,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金属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落下来。
反应:4Al+3O2④铝在空气中生锈:4Al+3O2 == Al2O3是一层极薄的物,可阻碍反应的进行。
⑤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反应:3Fe+2O2。
铁钉在空气中生锈。
现象:,反应:4Fe+3O2= 。
相关知识点:(1)铁生锈的条件:、(2)Fe可做中的抗氧化剂(去除)。
⑥加热金属铜丝。
现象:。
反应:2Cu+O2== .2.+还原剂=金属+非金属氧化物①2== 现象:,H2还原优点是反应生成物之一是,且产物较纯净。
②CuO+CO== (CO有剧毒,实验时一定)③2CuO+C;现象:(虽然C的还原能力强于H2,但固体还原剂与氧化物的充分接触程度没有固体与气体还原剂充分,自然反应温度就比H2要高,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加罩的酒精灯。
C要稍微过量。
)④2FeO3+3C;⑤Fe2O3+3CO;(加热时一定要持续高温)⑥Fe2O3+3H2;现象:总结: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之间的转换①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表面的氧化层。
在点燃镁条或铝片前,常用砂纸镁条或铝片。
②除Ag、Pt、Au外的金属, 一般都可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金属越活泼与氧化合就越容易, 反应就越剧烈。
生成氧化物的特点是绝大部分反应的结果多为热量,的热量愈大,则生成的氧化物愈稳定。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性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热还原反应指的是金属氧化物(如Fe2O3、CuO等)在加热或者更高的温度条件下,用一些还原剂(如:)将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以单质形式还原出来的反应。
物质转化规律
![物质转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056f2d1240c844769eaee33.png)
Ⅱ、物质转化规律:一、物质转化规律图:(一)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A +B → C%①非金属 + O2 →非金属氧化物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5、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②金属 + O2 →金属氧化物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3、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③非金属氧化物+H2O →含氧酸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2、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H2SO33、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H2SO4%④金属氧化物+ H2O →可溶性碱1、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2NaOH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㈠金属 + 非金属→无氧酸盐1、铁与氯气反应:2Fe+3Cl2=点燃=2FeCl 32、铁与硫反应:Fe+S=△=FeS%㈡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1、生石灰和二氧化硅化合:CaO+SiO2== CaSiO3其它化合反应: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点燃=2HCl(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
C → A + B%⑤酸分解酸→酸性氧化物+ H2O1、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⑥碱分解不溶性碱→碱性氧化物+ H2O1、氢氧化铜受热分解:Cu(OH)2=△=CuO+H2O氧化物分解:1、电解水:2H2O=通电=2H2↑+O2↑盐分解:1、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2、氯酸钾受热分解(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3O2↑3、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H2O+CO2↑4、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5、硫酸铜晶体受热失去结晶水:CuSO4·5H2O=△=CuSO4+5H2O(三)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物质转化的规律优质课件PPT
![物质转化的规律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4107cffad6195f302ba68e.png)
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
点燃
S+O2==SO2
(讨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转化
C CO2
பைடு நூலகம்
H2CO3
二、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实验)
△ Fe+S==FeS
2021/02/01
1
(讨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转化
Ca CaO Ca(OH)2
(实验)
△ C+2CuO==2Cu+CO2
答:62吨
2021/02/01
4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感谢您的观看!本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习需要和特点。为了 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下载后可以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1/02/01
5
(实验)
3CO+Fe2O3 =△=2Fe+3CO2
2021/02/01
3
(例题) 100吨含Fe2O3 的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
石中,可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 ℅的生铁多少吨?
解:设可炼出含铁的质量分数为96 ℅的生
铁ⅹ吨
100× 85℅=85
85 ×
112 160
== ⅹ × 96 ℅
ⅹ=62
另:C+CO2=高温=2CO
△
CO+CuO==Cu+CO2
2021/02/01
2
(实验) (讨论)
△ Cu2(OH)2CO3===2CuO+CO2 +H2O
1.由氧化铜制取铜,还可用其他什么方法?
物质的转化规律
![物质的转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eadd62d7375a417866f8f9e.png)
四、物质的制取方法: 讨 论
讨论 制取ZnSO4的可能方法有几种?并从中选出五种 最佳制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 写出制取MgCl2的可能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
分别写出制取下列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用
两种方法制取铜, (2)由氧化铁制备氢氧化铁。
练习
盐和氢气
盐
回忆碱的共性,你还能找到哪些
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应关系?
1、CO2+NaOH → SiO2+NaOH→
2、 NaOH+CuSO4 →
金 属
盐和水
3、Cu(OH)2+HCl →
与
盐
盐和酸
回忆盐的共性,你还能找到哪些
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应关系?
碱和盐 两种新盐
1、Ba4→
三、常见无机物转化规律图(八圈图)
盐和氢气
盐
两条纵线
金
属
盐和水
与
盐
盐和酸
四条横线 四条交叉线 两条弯线
碱和盐
简要说明每一个反应所需的条件
两种新盐
四、物质的制取方法:
1、金属的制取: 2、非金属氧化物的制取: 3、金属氧化物的制取: 4、酸的制取: 5、碱的制取: 6、盐的制取:十大成盐反应
有NaCl生成的化学反应你 能写几个?有规律吗?
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二节 物质的转化规律 (四)
回忆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
盐
盐和水 盐和酸
盐和氢气
回忆酸的共性,你还能找到哪些 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应关系?
1、Fe+H2SO4 → 2、NaOH+HCl → 3、MgO+HCl → 4、HCl+AgNO3 →
九年级物质的转化知识点
![九年级物质的转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d0ef1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f.png)
九年级物质的转化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关于物质的转化的知识。
物质的转化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物质会经历形式、组成或性质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九年级物质的转化知识点,并展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物质的燃烧转化物质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是指在氧气存在下,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例如,当我们点燃纸张时,纸张就会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是因为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它含有碳元素。
在燃烧过程中,纸张中的碳与氧气结合,形成二氧化碳,同时还释放出能量。
2. 金属的氧化转化金属的氧化是指金属与氧气反应,在氧气的作用下金属形成金属氧化物。
我们常见的金属氧化就是生锈。
当铁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会产生铁的氧化物——铁锈。
铁锈有腐蚀性,会使铁制品逐渐损坏。
因此,我们常常使用涂层等方法来防止铁制品被氧化转化。
3. 酸碱中和反应的转化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例如,当我们将醋(酸)与苏打粉(碱)混合时,会产生盐(醋酸钠)和水。
这是一种常见的酸碱反应,也是我们平时在烹饪中经常使用的化学反应。
4. 化学能的转化化学能是一种储存在物质中的能量,它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例如,当燃烧木材时,木材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同样,当我们食用食物时,身体对食物中的化学能进行消化、吸收,将其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
5.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转化物质的溶解是指固体物质在液体中溶解的过程,而结晶则是指从溶液中重新生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当我们将糖加入水中并充分搅拌时,糖会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溶液。
而当我们将糖水加热并蒸发掉水分时,糖会重新结晶,形成固体糖。
6. 物质的电解转化电解是指通过电流使溶液或熔融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使其转化为其他物质的过程。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水的电解实验。
当我们将两个电极(通常是铜和铝)插入水中,并通过电流将水分解时,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第2节物质的转化规律(第一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2节物质的转化规律(第一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94740b9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8.png)
点燃
S + O2 ==== SO2
SO2的处理:SO2+2NaOH==Na2SO3+H2O
(1)你知道还有哪些非金属可以跟氧气 反应吗?化学方程式? (2)由此你可以归纳出怎样的规律?
S + O2
点燃 点燃
SO2
C + O2
CO2
4P + 5O2 点燃 2 P2O5
非金属单质
+O2
非金属氧化物
1、取2支装有蒸馏水的试管, 向其中一支中吹气或通CO2。 然后,分别向2支中试管加几 滴紫色石蕊试液,比较两只烧 杯中液体出现的现象并说明原 因。
2、下列方法中,肯定得不到盐溶液的是 ( B )
①金属溶于酸
②碳酸盐溶于水
③氧化物溶于碱溶液 ④氢氧化物溶于水
⑤氧化物溶于水
⑥氧化物溶于酸
A、①② C、③④⑤
B、④⑤ D、③④⑤⑥
3、写出下列一系列变化的化 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Cu→CuO→CuSO4→Cu(OH)2→CuO
2Na+Cl2 点燃 2Fe+3Cl2 点燃
2NaCl 2FeCl3
归纳:金属与非金属可以相互反应, 生成相应的盐
总结:
非金属
金属
盐
非金属氧
金属氧化
化物
物
酸
碱
盐
盐
1、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C )
A、SO3→H2SO4 B、Ca(OH)2 →NaOH C、CuO →Cu(OH)2 D、CaCl2 →CaCO3
金属单质
+O2
金属氧化物
例如: 2Ca+ O2 == 2CaO
九年级科学物质转化的规律
![九年级科学物质转化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e2560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e.png)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举例
陶瓷
作为建筑材料、餐具、艺术品等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陶瓷材料具 有耐高温、耐腐蚀、硬度大等特点。
玻璃
用于制造窗户、镜子、手机屏幕等。玻璃具有透明、易加工、绝缘等 特性。
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构成复杂的分子结构。
官能团
02
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主要结构,如羟基、羧基、氨基等。
同分异构现象
03
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性质。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思路分享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推导合成步骤,确定关键中间体和合成路 线。
反应条件和试剂选择
根据反应机理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试剂,提高反 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如碳与氧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失去电 子被氧化,氧得到电子被还原。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如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实现 了电子的转移和物质的转化。
如铜与硝酸银的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铜 失去电子被氧化,银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 。
04 电解质溶液中物质转化规 律
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关系
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不一定引发化学 反应。
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或共享,形成新 的化学键,从而生成新物质。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内部粒子 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改变,不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02 酸碱盐反应中物质转化规 律
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及实例分析
水解过程剖析
盐类水解一般分为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和弱酸弱碱盐三种情况。例如,氯 化铵属于强酸弱碱盐,溶于水后铵根离子与水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水合 氨和氢离子,导致溶液呈酸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专题十二物质的转化规律一、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检验包括物质的鉴定和鉴别。
1、物质的鉴定:根据物质特有性质确定是否为该物质,一般须将被确定的物质的几个组成部分(如阳离子、阴离子)一一检验山来,特殊离子的鉴定如下:Ba2+和HN03 BAS04(白色沉淀)(1)SO2-4(2)Cl- Ba2+和HN03 AgCl(白色沉淀)(3)C032 H+ C02澄清石灰水CaC03(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4)NH4+ OH- 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变蓝① Zn H2 (可燃)CO2澄清石灰水CaCO3(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② CO2-3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①无色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② Fe3+或Cu2+ Fe(OH)3(红褐色沉淀)或Cu(OH)2(蓝色沉淀)2.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将组内各物质一一区分开来。
(1)方法:①物理方法:据组内各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如:a.Na2S04溶液和CAS04溶液(颜色);b.C02利NH3(气味);c.浓H2S04与浓盐酸(挥发性);②化学方法:利用组内物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鉴别。
a.酸碱性:借助紫色石蕊试液区分;b.特殊离子(见1)的检验(2)原则:①不限定试剂和操作步骤的鉴别②限用一种试剂进行鉴别③不用试剂通过自身鉴别,其特点:组内有特殊物质,如CuS04溶液呈蓝色。
④不用试剂确定鉴别顺序,其特点:先通过观察找出组内特殊物质,然后利用该物质去鉴别另外一种物质,以此类推。
⑤不用试剂通过组内物质两两混合的现象进行鉴别,解答该类题时应找现象多的物质。
⑥指定试剂,确定鉴别操作和原理。
例1:如何证明某化肥样品为硫铵?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审题与思路:硫铵即硫酸铵,它的化学式为(NH4)2S04,由NH4+和SO2-构成,因而有两种方4法:①加两种试剂:Ca(OH)2和BaCl2(NH4)2SO4+Ca(OH)2=CaS04+2NH3 1+2H20(NH4)2S04+BaCl2=BaS04+2NH4C1②回一种试剂;Ba(OH)2(NH4)2S04+Ba(OH)2=BaS04↓+2NH3↑+2H20解答:见上反三新活题训练A1、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石灰水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C.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2、能证明甲烷是化合物的实验事实是( )A.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B.甲烷燃烧后有水生成C.甲烷燃烧后有C02生成D.甲烷燃烧后有水和C02生成3、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就能比较简便鉴别出来的是()A.气体:H2、CO、C02B.固体:CaC03、Na2C03,CuS04C.固体:NaOH、NaCl、FeCl3D.固体:NaCl、KN03、FeCl3二、物质的分离与除杂1、原理: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而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或提纯。
2、方法:(1)物理方法:有过滤法和结晶法等。
(2)化学方法:①原则:不增、不减、易分②先除杂后干燥③方法:有吸收法,转化法,溶解法,沉淀法,气化法,置换法等。
例2:怎样除去KN03溶液中含有多少量cuSO 4?审题与思路:CuSO 4中Cu 2+、SO 2- 4,对KNO 3溶液而言都是杂质,因而既要除去Cu 2+,又要除SO 2- 4要除去SO 2-4,选用Ba 2+作沉淀剂。
考虑到Ba 2+要与CuSO 4,发生复分解反应,Ba 2+,可能是Ba(OH)2、Ba(NO 3)2或BaCl 2等可溶性物质。
要除去Cu 2+,可选用碱作沉淀剂。
综合以上分析,可选用Ba(OH)2作沉淀剂。
解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将所得悬浊液过滤,滤液即为KNO 3溶液。
CuSO 4十Ba(OH)2=BaSO 4↓十Cu(OH)2↓总结:除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试剂,并注意所加试剂的顺序和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反三新活题训练B1、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在要从该实验反应后的残渣中分离得到氯化钾晶体(假定氯酸钾已反应完全),请将各步实验操作的名称填在下面括号里。
反应的残渣 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 稍浑浊的氧化钾溶液澄清。
的氯化钾溶液 成品。
2、按照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 A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B .铁粉和硫酸铜晶体 C .氧化钡和硫酸钾 D .二氧化硅和氧化钠3、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A .加过量稀硫酸,加微热,过滤、洗涤B .加强热或在空气中灼烧 c .加适量水,加微热、过滤、洗涤 D .加适量稀硫酸,加微热、蒸发、洗涤三、物质的制备在物质的制备过程中,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理论上的可行性; 2.原料价廉易得; 3.设备简单,步骤简便; 4.尽量提高产品的纯度; 5.产品与杂质易行。
例3:以铜、蒸馏水、空气、硫酸、苛性钠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铜,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步骤2( ) 步骤1( ) 步骤3( )步骤4程式。
由转化磁系进行如F分析:CuO+H20[Cu(OH)2难溶Cu(OH)2 该反应不能进行]Cu2+盐+OH-(可溶)→NaOHH+CuO→Cu+O2H2S04解答:①2Cu十O2 △2CuO ②H2S04+CuO=CuS04+H20③CuS04+2NaOH=Cu(OH)2↓+Na2S04总结:在制备各类物质时需考虑一些常见规律,如九年级化学教标就归纳了金属、酸、碱、可溶性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有关反应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反三新活题训练C1、按要求制取H20: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转换反应:复分解反应:非基本类型反应:2、下列制备氯化铜方法中,正确的是( )A.铜和稀盐酸反应 D.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D.铜和稀硫酸反应后,再加稀盐酸3、M元素是一种活动性强于氢的元素,它的氧化物M(OH)3都难溶于水,而MCl3和M(N03),均易溶于水。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直接反应制得MCl3的是( ) A.M(NO3)3B.M203+HClC.M+HCl D.M(OH)3+MgCl2化学新课标活题测试卷十二测试时间6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三思而选(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0×3分=30分)1、下列物质中,与C02、C02、CuCl2、溶液、FeCl3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是( ) A.NaOH B.Ca(OH)2 C.H2S04 D.HN03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碳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欲从剩余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蒸发、过滤B.溶解、过滤、烘干C.结晶、溶解、过滤D.溶解、烘干、过滤3、用MgO、Mg、Mg(OH)2稀H2S04、CuS04溶液五种物质两两进行反应,能得到MgSO4的方法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4、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2-3B.某溶液中增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D.某溶液中加入AgN03溶液有白色的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5、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SO2-4B.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c.氧化钠晶体不导电,说明氧化钠晶体中不含离子D.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6、用一种试剂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 )A.氯化钡溶液B.紫色石蕊试液C.硝酸银溶液D.无色酚酞试液7、食盐中含有的泥沙,进行的第—步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洗涤 D.蒸发8、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中的一种。
根据下表中给出的相互反应的现象记录,推断a、b、c、d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盐酸、硫酸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c.碳酸钠溶液、硫酸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D.氯化钡溶液、盐酸、碳酸钠溶液、硫酸溶液9、可把下表中每一组气体物质分别区分开来的共同方法是( )A.滴入澄清石灰水B.滴入酚酞试液c.插入带火星的木条D.插入燃着的木条10、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转化时,均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a(OH)2=CaC03 B.NaOH=Na2S04C.C=C02 `D.KCl=KN03二、有空来做做(每空1分,共22分)1.不用试剂鉴别下列各组物质,请确定它们的鉴别出来的顺序(1)①NaOH,②BaCl2,③FeCl3,④KN03,⑤(NH4)2S04(溶液)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2)①NH4Cl,②CuS04,③NaOH,④NaCl(溶液)鉴别出来的顺序是。
2.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适量的碳酸钙、炭粉、氧化铜、氧化铁中一种或几种物质如下实验:(1)取其样品,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把足量稀盐酸滴入(1)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渣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则混合物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为,肯定含有的物质为。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接着应进行的操作。
3、在牙膏中常加入一种细微的粉末一轻质碳酸钙,以增大摩擦力,提高洁齿效果。
石灰石经过煅烧、溶解、通过C02,过滤、干燥,就可得到轻质碳酸钙。
写出制取轻质碳酸钙过程中各反应化学方程式:(1)(2)(3)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以及制造各种铜的化合物时,都要应用硫酸铜。
某工厂用硫化铜(CuS)制硫酸铜,拟选择两个方案。
方案①:CuS是在硫杆菌(催化剂)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0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uS04。
方案②:2CuS+302燃烧2SO2,CuO+H2S0=CuS04+H20。
(1)请你写出方案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两个方案中选 (填“①”、“②”)更合理,理由是。
5、某溶液含有Cu(N03)2、AgN03、Ba(N03)2三种溶质,为使上述物质阳离子分步沉淀出来,现有①Na2C03溶液、②稀盐酸、③NaOH溶液三种试剂。
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你认为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
6、请分别选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
(1)氢气中含有多少量氯化氢气体,可选用。
(2)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多少量硫酸铜,可选用。
(3)氢氧化镁中含有多少量硫酸钠,可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