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调查报告
布鲁菌病调查报告一例

布鲁菌病调查报告一例目的:通过对一例诊断为布鲁氏杆菌病病例发生经过的调查与分析,促使相关人员提高对此病的防范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防止对布鲁氏杆菌病的漏诊和误诊。
方法:调查分析患者暴露并患病的经过。
结论:本次病例是由于在养羊过程中感染布鲁氏杆菌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
标签:布鲁氏菌病;调查;防范布鲁菌病又称波状热,是布鲁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该病为全球性疾病,来自100多个国家每年上报WHO的布鲁菌病超过50万例。
【1】近年来,布病在我国发病呈增多趋势,从牧区向农区及城市蔓延【2】。
该病例为我区首例布鲁菌病病例,為了引起对布病诊断和治疗以及其防治对策的重视,我们将本次布病病例调查报告如下:一、病历简介患者,男,57岁,农民,于2014年5月1日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发热,最高温度38.9℃,偶伴畏寒,至当地医院就诊,予予头孢、奥硝唑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至江都人民医院就诊,予米星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一周,后再次发热,5月31日至苏北人民医院就诊,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给予阿昔洛韦、邦达抗感染治疗,体温未见下降,追问病史,出生并生长于本地,有与羊接触史一年。
6月8日经骨髓培养提示布鲁氏杆菌感染,诊断:布鲁氏杆菌病。
后转至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治疗,WBC:3.3×109/L,N:57.4%,L:53.4%,ESR:28mm/h,经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已好转。
二、疫情调查病例曾在邵伯兽医站从事动物检疫工作22年,三年前下岗,2013年初至邵伯镇昭关林场养殖场工作,主要从事羊的饲养、治疗、屠宰工作,工作过程中无防护措施。
13年底辞职后至安徽从事建筑业相关工作。
三、存在问题1、畜间检疫、免疫工作不彻底,在牧畜交易过程中,畜间检疫不严或不检疫是造成布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
外地购进的羊不经检疫,直接放入了羊群里放牧或饲养。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检出传染源,疫区处理措施不落实,使布病在畜间传播并传染给人成为可能。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篇一:布病调查报告布病个案表X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20XX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XX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
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
二、县布病发病情况20XX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XX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XX 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
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
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
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
我们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
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羊布鲁氏杆菌病流行病调查报告

革 布 鲁 氏 杆 菌 病 琉 纤病 调查 报 告
一 吉林省乾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乾安 1 10 一 340
不 严格 ,我 县羊 布病 感染 率 明显增 高。据统计 ,从 2 0 0 7年至 2 1 00年 4
月 末 , 们 调 查 、 疫 3 8户 ,9 8 我 检 3 13 2 只羊 , 出阳性羊经省疫控 中心确认 检
通过 调查 、 检验发现 布病流行有 以下特点 ; 一是传 播面 广, 感染率高 , 遍及全县各个 乡镇 。二是流产率不高 , 但空怀 数量大 , 死亡 率低 , 人感染 率高发病症状严重 。 三是多为隐性 传染, 临床上不易发现 , 但长期处 于带菌传 染状态 , 给人 、 畜
现 5例病 羊以来 ,已控制 2 年的 0余
扑 杀 9 5只 , 产 母 羊 10只 , 怀 4 流 1 空
频 繁 , 0o= 0 3 加∞ J1 ∽N. . ① 后常继发 子宫炎 治疗不及时 , 来 源地 复杂 0 之 出入境 检疫 ● o .01 _∞ 0 , 时间一长子宫体增大 , 内膜充 . , ,. ④ s _ I l 2 . 0- ∞ 0
成 极 大 的经 济 损 失 和 人 身损 害 。为有 效 控 制 本 病 流 行 , 委 、 政 府 高 度 县 县 重 视 , 力 支持 , 20 大 于 0 4至 2 1 00年
率高低不 同, 各别村感染率 高达 2 %左右。 0 4 空怀 及 流 产 情 况 由于母羊感染 布病 而造成子 宫炎 ,出现空 怀和流产 , 空 怀母羊 56只, 7 空怀率 3 流产母 羊 l0只 , %, l 流产率 05%。 .9
5 流行 病 学 调 查 技 术 分 析
高
布病情况汇报

布病情况汇报近期,我对布病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汇报,以下是我对布病情况的详细汇报。
首先,我对布病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布病,又称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其分泌物而传播。
该病在人类和动物中均有发生,对人类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我对布病的病原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弯曲的形态,能在体内形成囊泡,对高温和干燥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其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源(如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血液而传播,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
随后,我对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布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如牛、羊、狗等)的血液、胎盘、分泌物等而感染,也可通过食用受感染动物的未经充分煮熟的肉制品而感染。
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人畜密切接触、不洁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接着,我对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布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引起内脏器官损害。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等,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最后,我对布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预防布病的关键是加强对受感染动物的管理和监测,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等。
控制布病的关键是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隔离、治疗和消毒等措施,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类和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了解布病的定义、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布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我的汇报,能够增加大家对布病的了解,提高对布病的防范意识,共同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昔阳县一起布鲁菌病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3 . 3 . 2 在 流 行 特征 上 ,感 染 率 为 1 8 . 1 2 % ,与 发 病率 的
基层 医学论 坛 2 0 1 4年 1 2 月第 1 8 卷第 3 5 期
身痛 、 食欲 不振 。其 中出现发 热 6 7例 , 占9 3 . 1 0 %, 出汗 4 8 例, 占6 6 . 7 0 %。
3 暴 发 原 因分 析
1 5 . 3 5 %基本 相 当。符合新 病 区感 染率 低 、 发病 率高 的流行特
征。
3 . 4 促成 因素 3 . 4 . 1 去年冬 天和今 年春夏气 候极 为干旱 ,极 易形成粉 尘、 气溶胶而传播 。
5 . 2 在 目前 尚不能 有效进 行畜群 检疫 和免疫 的情况 下 ,
村 中圈养家畜可能引起相关疾病 的暴发 流行 , 本次东平原村 的 布鲁菌病暴发流行就是一次惨 痛的教训 , 应引 以为戒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 2 0 )
3 . 3 . 1 多年来 该村未 有本病 的流行 和与本病有 关 的大面
3 . 1 传染源
羊是本次布鲁菌病暴发流行的村 中饲养 的家畜 中, 只有羊有 流产现象 。 经 畜牧 中心对 4 9只羊 进行 检疫 , 检 出阳性者 5只 , 说明布病在羊
群 中有流行 。 3 . 1 . 2 首例患者 是羊工 。羊工 患者 中 8 5 . 7 %的先发病 , 占
该组人群 接触 机会 多有关外 , 其他 原因有待进一 步研究 。
3 . 5 . 3 年 龄组 的性别发病率 和感染率之间成平行趋势。
3 . 5 . 4 患者 中 1 2 . 5 %的人 与羊群 有 明确的接 触史 ; 1 1 . 1 %
长沙市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

长沙市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目的:通过报告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置结果,为我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与参考。
材料与方法:对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环境卫生调查资料、检验结果与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本次布鲁氏菌病疫情波及范围广、流行时间长,共发现病例22例(确诊病例15例,隐性感染者7例),罹患率0.74/万,发病相对集中,有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畜间调查采集羊血液样本1106份,牛血液样本156份,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为:羊血液样本阳性34份,牛血液样本阳性0份。
结论:本次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传染源为病羊,人群感染方式主要为养殖、屠宰、购买和加工羊肉、间接接触病羊污染物,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标签: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报告布鲁氏菌病(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魯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城市发病不多见。
长沙市自解放以来至2010年前均无此类病例报告[1],2010年9月报道了首起疫情后,近一年多来无布病疫情报告。
2012年5月长沙市某县人民医院报告一例“布病”病例,经疾控部门和畜牧部门共同调查,判断本次疫情为一起布病暴发疫情。
造成疫情的原因为外来病羊输入本地养殖户,引起养殖户饲养羊群患病而导致人感染布病。
现将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及现场个案调查、环境卫生调查、采样检验及处理结果。
1.2 调查方法1.2.1 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格,对病例的发病诊疗经过、活动过程、暴露史和动物接触史进行回顾性个案调查。
对主要活动、养殖场所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并对场所有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2.2 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
人间布病调研报告

按照旗委大学习大讨论的有关要求,为切实提高我旗人间布病防治水平,降低人间布病疫情发生和蔓延。
我深入到旗人民医院、疾控中心、苏木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座谈讨论等形式,详细了解我旗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防治进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旗是人间布病的历史流行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旗就暴发了比较严重的布病疫情,疫情在1993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然而,随着全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牧民牲畜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牛、羊等牲畜由集体放牧变为以家庭圈舍饲养为主,人与牲畜密切接触机会大幅增加,畜间布病疫情加重,致使人间布病疫情逐年大幅度回升,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加之我旗畜牧业快速发展,牲畜大量引进,畜间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2005年以来,我旗人间布病疫情死灰复燃,病例数逐年增加,2015年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2016年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2017年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2023年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2023年截至目前我旗布病患者共计x例,比去年同期增加9例,近年来,布病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我旗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二、布病流行特点(一)地区分布。
从患病分布地区来看,沿河苏木镇患病人数高于梁外苏木镇。
(二)时间分布。
从发病时间上分析,历史上全旗发病高峰为3-8月份,以接羔、剪羊毛、春耕生产季节为主;近两年来,由于饲养方式改变,全年都在发病。
(三)人群分布。
从发病人群分析,主要是从事放牧和饲养的农民,约占发病总数的95%以上。
且以30-60周岁的青壮年居多,约占总发病人数的80%。
由于男性青壮年是主要劳力,接触病畜增多,感染机会增加,2023年发病男女比例为1.5: 1。
三、主要感染途径布病主要感染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接羔期,农牧区有赤手接羔的习惯,特别是流产的羊胎盘等传播布病的概率更大,农牧民自身防护意识不强,造成人感染病;二是春播时强壮劳力运送和使用羊粪等农肥,没有戴隔离手套和及时洗手的习惯;三是部分农牧民从事皮毛贩运生意、屠宰、剪羊等工作时无任何防护措施;四是兽医和畜间防疫人员防护不当;五是个别农民有喝生牛羊奶的习惯,增加了布病感染几率。
布病流调报告

布病流调报告布病流调报告1. 简介背景信息•布病(Anthrax)是一种由孢子形成的肉毒杆菌引起的严重疾病,可感染动物和人类。
•本次报告旨在对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2. 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对象•选择了实验室动物、牲畜和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全面的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
调查内容•采集了实验室动物、牲畜和居民的血液、粪便和土壤样本。
•对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和PCR等实验室检测。
•分析调查对象之间可能的接触源和传播途径。
调查结果•共有X例布病感染病例,其中X例为实验室动物,X例为牛,X 例为羊,X例为居民。
•指出已确认的传播途径和可能的风险因素。
3. 风险评估疫情爆发程度•根据调查结果,评估本次布病疫情的程度为高风险。
传播途径分析•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和病例间的关联,确定了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实验室动物感染传播–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传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风险因素识别•识别出了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不洁牲畜产品的消费–不当的实验室操作和处理–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4. 控制和预防措施预防措施•强调公众教育和宣传,提升布病防控意识。
•教育实验室操作人员正确处理实验动物和样本,减少潜在的传播风险。
•提倡牲畜饲养者做好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
•呼吁公众遵守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正确处理食物等。
控制措施•成立布病防控工作组,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
•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样本处理和处置的安全性。
•加强畜牧业管理,建立疫苗接种制度,加强对牲畜的监测和隔离措施。
•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防控培训,提高布病防控的技术水平。
5. 结论•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和风险评估,建议采取以上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布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多部门协作,公众的参与和配合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相信可以有效控制疫情并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以上为布病流调报告的基本框架,详细内容可以根据实际调查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
一鹿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一鹿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敦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都对辖区各鹿场进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筛查布鲁氏菌病及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7月,经检测筛查一鹿场职业人群有布鲁氏菌病阳性,随后我们立即对鹿场所有职业暴露人群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追踪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自然情况该鹿场鹿场区与居民生活区完全隔离。
鹿场现有在册职工167人,其中在鹿场上班职业暴露人群77人。
鹿场下设三个分队,据调查三个分队的种鹿不定期调换,如有病鹿存在,很容易引起畜间布病传播。
三个分队均使用集中式深井供水,职工饮食习惯均属正常饮食,无喝生奶、鹿血,吃生拌肉等不良饮食习惯。
2 对象与方法2.1 调查对象该鹿场所有与鹿有接触史的职业人群77人,男65人,女12人;汉族76人,满族1人;年龄分布在19~60岁之间;职业分布:行政人员6人,兽医4人,饲养47人,鹿制品加工5人,助产技术员4人,饲料加工6人,后勤5人。
2.2 方法询问病史及流行病学接触史、患者症状和体征、发病时间和个人防护情况;血清学检验SAT1:100++为阳性反应;PAT在0.02++以上为阳性反应。
3 调查结果3.1 感染布病情况一分队调查检测29人,二分队调查检测30,三分队调查检测18人。
感染16人,男15人,女1人。
患病5人,患病者均分布在二分队,均为男性。
其中饲养员患病4人,鹿制品加工患病1人。
(见表1)3.2 职业分布本次调查检测涉及行政人员、饲养员、兽医、鹿制品加工、助产技术员,饲料加工,后勤。
感染率最高为兽医,平均感染率为50.00%;其次为鹿产品加工,平均感染率为40.00%;经调查,这两部分人群与鹿接触最为频繁,而个人防护意识差。
再次为行政人员,感染率也很高平均为33.33%。
经过我们调查,行政人员(厂长、副厂长)每天都巡回鹿场参加各种劳动,无任何个人防护。
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健康养殖·管理54畜牧业环境 2020.03摘 要: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病。
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会造成严重危害。
关键词:牛羊;布鲁氏菌病;调查报告为全面了解掌握牛羊布病发生现状,科学判断畜间布病流行趋势,进行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报告如下:1 调查目的通过对布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掌握我县布病的流行区域、牲畜种类、感染强度、免疫、消毒灭源、综合防控等情况,进而全面掌握当前布病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布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2 调查方式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
3 调查结果情况3.1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2019年我县对50个规模牛场、102个规模羊场、688个牛散养户和 1416个羊散养户开展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
3.2 调查问卷情况全县完成畜间布病基线调查问卷表243份,问卷分30项围绕布病相关因素开展,调查了解情况如下:3.2.1 养殖基本情况:我县牛规模场数占全县养牛饲养场户数的6.8%;养羊规模场数占全县养羊饲养场户数为6.8%,可见我县集约化饲养程度不高。
县域内养牛分布行政村数量占比达65%,牛养殖量分布行政村数量占比达84.6%,牛羊饲养量分布行政村范围广。
3.2.2 引种情况:有12%的养牛场有从外地购进牛的情况,养羊引进场群占比51%,牛饲养大部分以自繁自养为主,但养羊场从外地引进场群比例高。
3.2.3 消毒防疫及粪便处理情况:养牛使用消毒设施占场户数为0.8%,养羊使用消毒设施占场户数为0.5%,消毒设施不健全,净道和污道不分;只有极少数场(户)进行简单粪污堆积发酵及无害化处理,生物安全水平不高。
3.2.4 鲜奶有关情况:由于散养户较多,鲜奶有零售现象,个别散养户有喝生奶现象。
3.2.5 经济行为:养殖场户在布病防控投入较少,很少有布病净化工作计划。
动物疫病流行情况:近几年来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4.1 重视不够,缺乏经费在布病排查监测中一旦发现阳性后,扑杀经费难以落实,全面及时掌握整体疫情情况,为布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县级疾控中心关于布病疫情调查报告

关于**县**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2017年*月*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发现***人民医院在2017年*月*日12时24分报告****地1例布鲁氏菌病,我中心发现后,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
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女,56岁,农民,家住****,联系电话1***********(丈夫饶明福电话)。
二、患者发病情况患者****,2016年*月*日出现左手关节疼痛,2017年*月*日出现发热症状,具体为早上体温正常,发热多出现于下午或晚上,最高达39℃,同时伴有乏力、肠胃不适症状,2017年 *月*日前往***医院内科就诊,医生初步将其以结肠炎收治入院,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于2017年*月*日出院;经流行病学史调查,该患者曾有布鲁氏菌病病羊及患者接触史,住院期间进一步做了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查,于2017年*月*日通过血培养检测结果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病例,2017年*月*日院方通知家属检测结果开具抗生素药物回家辅助治疗。
三、流行病学分析1、地区分布:**县**镇牌楼村张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16年**月***日,诊断日期为2017年*月*日。
3、人群分布:*岁,女性。
4、传染源与传染因素调查:经调查,患者家曾为养羊户,2015年5月23日***(患者丈夫)兄弟二人在**省**县***镇购进羊58只,其中8只售于**乡,其余50只于**镇**村山中圈养,羊圈周围2公里内无人居住,养殖期间,平均每隔10天以84消毒液对羊圈消毒1次,2015年6月开始羊群陆续出现羊只死亡及母羊流产现象,共计死亡成年羊只14只,羊羔流产10余只,期间患者曾偶尔参与过羊只的饲养,无相关防护措施,与羊有密切接触史;2016年*月*日患者家退出羊只养殖,羊群转至**、**饲养,2016年8、9、10月***、***、***先后被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患者与病例有密切接触史;同时2016年8月起,该羊群经农业局处置后,养殖户停止养羊。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布病调查报告篇一:布病调查报告布病个案表X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20XX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XX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
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
二、县布病发病情况20XX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XX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XX 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
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
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
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
我们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
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布病,又被称为棕色煤炭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引起的传染病。
布鲁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菌,可以在某些哺乳动物的血液、尿液、乳汁和体液中发现。
在人类中,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疼痛和肌肉疼痛等。
本文将探讨近期的布病调查报告。
据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布病疫情逐渐增加。
布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布病的调查是非常重要的。
在该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的情况:一、布病疫情的现状在报告中,可以看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布病数据,其中,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情况比较严重。
在这些地区,大量人群与动物生产有关,因此这些地区的疫情较为突出。
此外,布病的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摄入感染或者皮肤创口导致布鲁菌感染,而这些地区人们食用生肉、生乳、生蛋和些许者较为普遍,因此人们更容易感染布鲁菌,从而导致布病疫情的增加。
二、疾病的发病率报告还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人群的发病率。
结果显示,布病的发病率主要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而且男性比女性更易感染。
另外,低教育程度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布病威胁,这说明人们缺少健康教育的新闻和预防意识。
三、预防和控制的挑战报告分析了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的挑战。
预防布病最关键的措施是保证食物、食品安全,包括出产期货安全、加工安全和风险管控等等,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布病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和知识,以便及时追踪和预防病情的发生。
四、结论总体上,布病在我国的疫情依然较为严重,这需要我们关注和资助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布病的研究,以便有效地防范和管理该疾病,确保公共卫生的安全。
此外,提高群众布病意识,促进布病防控知识的普及,也是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必要手段。
纪检监察机构应该深度参与布病防控工作,积极宣传和推广布病预防知识,为公共卫生安全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动物布病评估报告

动物布病评估报告动物布病评估报告报告人:XXX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说明:本报告基于对动物布病的评估及调查结果编写,旨在分析当前布病状况,评估其对动物群体和相关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建议。
1. 背景信息-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传染病,可影响多种动物,包括牛、羊、猪、犬、鹿等。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或组织,或食用被感染动物产品而传播。
2. 布病状况评估- 对XX地区的动物群体进行了调查,发现布病感染率较高。
其中,牛群中有XX%的感染率,羊群中有XX%的感染率,猪群中有XX%的感染率。
- 布病在动物群体中造成了明显的经济损失。
感染动物的生产性能受到影响,繁殖率下降,流产率增加,导致养殖业受到严重威胁。
- 布病还对相关行业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牛奶和肉类等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受到质疑,进口国对该地区的产品进行了限制和禁止,导致农牧业出口受阻。
3. 控制和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动物布病的监测和监控工作。
利用现代化的检测方法,对动物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动物,防止疫情扩大。
- 完善动物疫苗接种计划。
使用安全有效的疫苗,对动物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 强化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
加强动物圈舍、饲料、水源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风险。
- 提高兽医和从业人员的防护意识。
加强培训,提高兽医和从业人员对布病的认知和防范能力,避免感染动物。
- 加强信息宣传和科普教育。
向养殖户、农牧民普及布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群众对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共同参与布病的控制工作。
4. 结论- 当前动物布病状况较为严重,对动物群体和相关行业的经济影响明显。
- 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加强监测、疫苗接种、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是有效控制布病传播和减少经济损失的关键。
- 布病对动物群体和农牧业的影响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兽医和农牧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布病的传播和危害。
布病调查报告范文

布病调查报告范文一、背景介绍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动物与人的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全身多系统受累的疾病。
近年来,布病在我国农村地区呈上升趋势,对人畜健康和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查对农村地区的布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了解农户对布病的认知程度、预防措施的掌握程度等情况,并对农村地区的养殖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疫苗接种情况和卫生管理情况。
三、调查结果1.农户对布病的认知程度不高。
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户对布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知之甚少,仅有少部分农户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农户预防措施掌握程度不够。
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农户知道要进行动物疫苗接种,但在具体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疫苗接种时间不准确、接种次数较少等。
3.养殖场卫生管理存在一定问题。
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养殖场在卫生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粪便清理不及时、动物饮用水未经消毒等。
四、调查分析1.认知程度低的原因分析。
农民对布病的认知程度低,部分原因可能是缺乏相关宣传教育,导致其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够。
2.预防措施掌握程度不够的原因分析。
农民掌握布病防控知识不足,导致疫苗接种不规范主要是因为存在接种时间不确定、接种技术不熟练等问题。
3.养殖场卫生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部分农民对养殖场的卫生管理重视不够、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导致卫生管理存在问题。
五、改进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民的布病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布病的认知程度,增强其预防意识。
2.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对农民进行疫苗接种知识培训,提高其接种技术水平,规范接种时间和次数,建立档案记录。
3.提升养殖场卫生管理水平。
加强对农民的卫生管理培训,提高其卫生管理意识,定期检查养殖场卫生情况,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农户对布病的认知程度不高,预防措施掌握程度不够,养殖场卫生管理存在问题。
关于畜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畜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近年来,我盟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严重,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全面了解畜间布病发生现状,科学判断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确保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有效控制布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9月17日-25日,盟疫控中心在全盟开展了一次畜间紧急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布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情况这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布病的流行地域、牲畜种类、感染强度、人间发病、疫苗种类、免疫时间、免疫途径、消毒灭源、疫情排查、综合防控等情况的调查了解,全面掌握我盟当前布病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各级政府布病防治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为搞好这次调查工作,盟疫控中心制定了具体的调查方案,组织主要技术力量,分成六个调研组,深入各个旗县同时开展布病情况调查。
在调查工作中,调查人员在各旗县疫控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采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等方式,突出重点、科学选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布病流行情况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布病的流行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探讨了防治方法,明确了工作思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调查结果六个旗县共调查个15苏木乡镇30个村,健康调查204人,疫情个案调查户16(场、小区),实地实验室监测337份。
入户调查中,农牧民中106男性人,女性98人,年龄在25岁-76 岁之间,大部分为35岁-55岁。
高中文化25人,占被调查人数12%,初中文化69人,占被调查人数34%,小学文化79人,占被调查人数38%,不识字31人,占被调查人数16%;听说过布病者164人,占调查人数的80%,没听说过40人,占被调查人数20%。
听说过布病者人中,不知道布病传染源的占23.1%,知道布病传染源的占75.6%。
20%的人不知道引进牲畜需要检疫。
牲畜发生流产后65.8%人自已处理,请兽医处理的不足10%。
大连市奶牛布病免疫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大连市奶牛布病免疫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目前已确认布鲁氏菌有9个种,其中可感染人类的,按照其致病性和侵袭力的高低依次是羊种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和犬种布鲁氏菌。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畜饲养量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布病呈持续上升势头,对于布病的检测方法经多年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除经典的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反应试验外,近年来还建立起了ELISA、PCR方法和LAMP法等多种布病检测方法。
在农业部印发的《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22-2022)》中将辽宁省划分为一类地区。
针对计划中的相关要求,笔者在大连市主要的奶牛饲养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现阶段大连市奶牛布鲁氏菌病现状、疫苗免疫情况和疫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
大连11个涉农区市县中,奶牛饲养区域分布在8个区市县(花园口、长兴岛和长海县无奶牛养殖)。
2022年,大连市奶牛总存栏为11860头,截至2022年6月份奶牛总存栏为11608头。
其中,金普新区是大连市奶牛的主要养殖地区。
2022年,大连市奶牛布病检测10235项次、阳性42例,阳性病例主要分布于16个场群(2个场、14个散养村),布病流行率为0.41%;2022年,大连市奶牛布病检测16462项次、阳性80例,阳性病例主要分布于9个场群(3个场、6个散养村),布病流行率为0.49%。
1调研结果及存在问题1.1养殖场户情况调查结果和存在问题通过对养殖场户的调查,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布病免疫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免疫的疫苗种类多样,养殖场进行的是A19疫苗的免疫,中小规模养殖户进行的是S2疫苗的免疫;三是免疫效果好,对于奶牛流产的预防效果都比较显著;四是免疫程序有所不同,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为1年1次,个别养殖场户为1年2次。
1.2大连市布病疫苗情况调查结果大连市布病疫苗主要有A19和S2两种,两者有以下区别:一是两种疫苗的免疫方式不同,A19通过注射免疫,S2为口服给药;二是两种疫苗的免疫期不同,A19免疫期较S2长;三是免疫效果不同,通过注射方式进行免疫的疫苗,其效果普遍好于口服免疫。
关于穆棱市兴源镇东胜村布病暴发的调查报告

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体温正常,双肺闻及少量哮鸣音,血象无明显升高。
胸片双下肺支气管周围炎。
血气正常,予抗炎、平喘对症后减轻。
5日前再次加重,予二代头孢静点,2日咳嗽减轻,入院前一日出现进食后剧烈干咳,反复出现,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差,因进食后咽部异物感易咳嗽,近日来畏进食,自觉消瘦。
既往体健。
否认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病史,无肿瘤病史,发病前曾乘飞机旅行。
体格检查:B P:130/70m m H g,P:83次/分,双肺呼吸音对称,吸气末可闻及高调哮呜音,心率齐,心音有力腹软双下肢不肿,血气分析:PH7.383Pc0228.1m m H g P0294m m H g SaO:97.8%肺功能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一),通气功能正常,V —_v曲线异常,符合轻度阻塞图形。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双上下肢血管超声未见异常。
D二聚体1.92f(O.1-4).5m g/L),T-D 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20(<10m g/L)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舢盱1r27.2(28.3--36.3秒)尿常规:wBC卅、P卅。
血常规:W BC l0.5×10饥。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4.7%.心电图:电轴左偏,余无异常,最后查增强C T示,右下肺外基低段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显示欠清,双下肺及双上肺肺动脉及远端分支内造影剂充盈欠佳,可见充盈缺损样改变,考虑双侧肺动脉栓塞,诊断:肺栓塞,予低分子肝素0.6m l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8天.用低分子肝素6天后予华法令3m g/日口服,病人在用低分子肝素两天后患者咳痰明显减轻,间断有单声干咳,无痰不伴喘憋,胸闷,半月后咳嗽症状消失出院。
2讨论肺栓塞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率仅次于冠心病和573高血压,其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综合医院死亡人数的15%,发病人数估计约为650000人,年,不经治疗死亡率20-30%.经诊断明确并经治疗者死亡率可降至8%,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占90%,胸痛占88%,咯血占30%,惊恐占55%,咳嗽占50%,晕厥占13%,腹痛与膈肌刺激有关,休克,烦躁,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兴安县牛羊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报告

兴安县牛羊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报告打开文本图片集1背景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告发生人畜布病疫情。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做好家畜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净化布病,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牛羊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具体实际,从2017年1月至10月,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对全县4个规模牛场,11个规模羊场、40个牛散养村委、26个羊散养村委进行布病养殖情况和病原学监测,现将调查情况及监测结果报告如下:2调查内容和方法2.1牛羊养殖现况调查对本县所有牛羊养殖场(户)进行一次认真梳理、登记造册,并填报牛羊养殖场基本信息登记表。
2.2抽样检测2.2.1抽样原则。
在完成养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具体实际,遵循流行病学调查抽样原则确定随机采样检测的场群数再确定个体采样数。
其中:所有奶牛和奶山羊养殖场(户)都需要全群检测。
商品肉羊、肉牛养殖场(户)按照预期流行率5%、置信水平95%,再根据各养殖场(户)实际存栏数,按照预期流行率2%、置信水平95%计算具体各个养殖场需要抽样的数量。
2.2.2检测方法。
采集牛羊血清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GB/T__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进行初筛,用试管凝集试验(GB/T__)对初筛阳性样品进行复核。
初筛由县疫控中心自行完成,初筛阳性样品需送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
2.2.3病例定义。
布病阳性动物定义为初筛和复核结果均为阳性的动物;阳性群定义为群内至少有1只布病阳性动物的养殖场(户);阴性群定义为群内未检测到布病阳性动物的养殖场(户)。
2.3养殖场布病防控知识知晓度调查对养殖场(小区、户)开展抽样检测的同时,选择不少于10个养殖场(小区、户)(注:不足10个场的全部调查)进行布病防控情况调查,填写《牛、羊养殖场布病防控问卷调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病调查报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X 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2012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12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
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
二、县布病发病情况
2012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12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12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
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
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
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
我们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
据调查得知可
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预防宣传:要求城关镇二村防疫医生对全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养殖户和屠宰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存在问题:
养殖户对该病认识程度严重不足:多数养殖户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七、工作建议:
城关镇卫生院协助疾控中心做好全村养殖户的筛查、发放消毒药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组织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承担本乡本村布病患者的管理、随访工作。
1、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
流产胎儿应加生石灰深埋。
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病状消失。
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2、切断传染途径。
病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等畜产品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
保护水源。
3、保护易感人畜。
凡从事动物饲养、动物产品加工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及行为。
饮食方面尽量避开来自疫区的生冷动物产品。
为有效控制布病蔓延扩散趋势。
4、患者可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均可治愈,发病初期效果更佳。
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直到症状
5.畜牧部门应加强畜生的管理和严格检疫。
6.截止屠宰场所和人居住环境混在一起。
7.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加强对密切接触人群的监测,积极开展布病防治工作,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对全区的养殖户和屠宰户进行面对面的宣传,讲解布病防治知识,以增强养殖户和屠宰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