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词和复音词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02单音词和复音词

02单音词和复音词
这样的字和词往往是同义或反义的。根据对 文的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求得某一词 的确切解释。
在古代诗歌中,对文是最常见的,可以利用 这些对文来考索同义词或反义词。
1.据对文求同义词。例如:
①杜牧《寄浙西李判官》:“青云满眼应骄 我,白髮浑头少恨渠。”
满、浑对文,浑即满也。
②姚合《和元八郎中秋居》:“酒用林花酿 ,茶将野水煎。”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意义相当的现代汉语复音 词对应关系: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2.加上词头、词尾。 3.以两个同义词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三、古代汉语复音词
根据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由一个词素构成。 (1)叠音词 (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 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
类别:双音节,多音节。 特征:指物的单一性。
不能按语法关系去理解。
(2)加缀复词。 属于粘附式复合词。
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概念,另一个语素是附加 成分,粘附在实语素前后,充当词的前缀 或后缀,它们只是合成复音词而增添的一 个音节,并不表示实在意义。
(3)偏义复词。 概念:由两个意义相关联(同义、近义、义
词。如:翩翩 渺渺 漠漠 纷纷 类型:模拟声音、描绘状貌 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
(2)连绵词 (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 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双音节单纯词) 特点:a.双声叠韵的关系 双声:两个音节同声母。(零声母也算双声) 叠韵:两个音节的韵(主要元音和韵尾)相
★训诂的方法之“审文例” 文例,文章的条例或范例。
这里所谓文例,包括的内容比较复杂,举其 要者,有连文、对文、俪偶、上下文、整 部书的用词等等。
(一)连文

词的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

词的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

• 单音词的多义性,反映了词的多种功能。 单音词含义较多,往往随文而异,必然给 我们阅读古书带来困难。只有掌握它们的 词义系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入推 究,才能正确地确定它们在句中的含义。
2、灵活性 单音词含义虽多,但所表示的每一项意义 一般说来都没有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具 有某种模糊性,特别是那些表示抽象概念 的词更是如此。这样,单音词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就可以灵活地表示不尽相同的 含义。
(hu2su4)
• 2、描绘动作 • 踟蹰 :走来走去的样子。《诗经· 邶风· 静 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踥蹀 :小步走的样子。《楚辞· 哀郢》: “众 踥蹀而日进 兮,美 超远 而愈迈 。” • 容与:徘徊不进的样子。《楚辞· 哀郢》:“楫 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 • 望洋:仰视的样子。《庄子· 秋水》:“望洋向 若而叹曰……”
还包括一些音译外来词和拟声词。
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词为主向以复音词(主要 是双音词)为主演变的动因: 1、单音词的缺陷: 多义性 灵活性 词义负担重,表义不精确 2、单音词的优势: 能产性 为汉语词汇复音化提供条件 3、表达的精细化需求:
汉语复音化是对汉语发展演变的内部调整与适应
注意某些表达对音节的制约现象 注意从节律角度考虑词汇使用问题
• 有些单音词由于处在特殊的语言环境或者 由于某种修辞上是需要,可以在句中临时 表示某种特殊的含义,表现出更大的灵活 性。
• 《左传· 隐公元年》:“厚将得众”。 • “厚”既不指东西的厚薄,也不指程度的深浅, 而是指土地扩大。 • 《诗经· 魏风· 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所”不是指一般的处所,而是指可以安居的处 所。《论语· 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事”不是指一般的事情,而是指战争。 • 《孟子· 梁惠王上》:“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发”不是指一般的打开,而是指打开粮仓。

单音词复音词

单音词复音词

3.复合词 判定标准 组合以后意义不等于两个单音词的简 单相加,而产生了新的意义。 如: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
古今同形的双音形式的判定: 心意: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 乐观: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 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语法依据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二、复音词
1.叠音词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 周
南· 关雎》)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周
南· 桃夭》)
注意与叠用词相区别。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2.联绵词 由不同音节连缀而成的意义不可分割 的整体。 如: 首鼠,又作首施、首尾、踌躇、踟蹰 胭脂,焉支、阏氏
联绵词的形成
(二)微殊
1、赦之,以劝事君者。 2、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3、吾何爱一牛。 4、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5、大小之狱,虽不能察…
古今词义异同,不在迥异,而在微殊。
练习: 一、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联绵词,并从语音上归类: 窈窕 仓廪 狼狈 依稀 跋扈 彬彬 踌躇 饥馑 望洋 扶摇 荒唐 葡萄 参差 社稷 二、分析下列加线部分,说明哪些是词组,哪些是 双音节词,在句中各是什么意思?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人不学,不知道 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
菜: 皮弁,天子之朝朝服也。 祭菜,礼先圣先师。 《說文· 艸部》:“菜草之可食者。” 《禮記· 學記》:“大學始教,皮弁祭菜。” 注:“菜,謂芹藻之屬。”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粒,……而 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 犹弦琴于室。颜回释菜于户外,子路、子贡 古代尊师之礼-释菜 仇泰然對一幕僚說:“某爲太守,居常 相与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 …… 《周礼· 春官》:“春入学, 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爲小官,乃敢食 今复见厄于此。杀夫子者无罪 ……夫子弦歌 舍采,合舞。”郑玄注: 肉,定非廉士。” 鼓舞 ……盖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孔 “舍即释也,采读为菜。始 子 ……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子路曰: 入学,必释菜礼先师也。 “如此可谓穷矣!”夫子曰:“君子通于道 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 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大寒既至, 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业余函授讲义: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业余函授讲义: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和复音词一、 字、词和语素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任何符号都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

能指——符号的存在形式;所指——符号代表的意义。

红绿灯⎩⎨⎧通行所指(内容):禁止、、绿色灯能指(形式):红色灯 文字作为一种符号,它的能指是线条,它的所指是语言。

语言也是一种符号,它的能指(形式)是语音,它的所指(内容)是语义。

文字⎪⎩⎪⎨⎧⎩⎨⎧所指:语义能指:语音所指:语言能指:笔画 所以说,文字是符号的符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交际工具,它有四级单位:语素、词、短语和句子。

一、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作为一级语言单位,它必须具有音、义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禁烟的符号、请勿倒置的符号、防潮的符号都不是语素,因为都没有一个固定的读音,虽然能表示一定的意义。

葡、萄、蜈、蚣、鹦、鹉、蝙、蝠、鸳、鸯也都不是语素,因为没有意义,虽然有声音。

印度尼西亚 / 的 / 咖啡是语素,因为有声音,也有意义。

再分,如:印度尼就没有意义了。

印度有意义,但不是原来的意义,就好象:马虎其次,语素必须是“最小的”,所以,句子、语段不是语素。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能单说:人、手、书、牛、教师比较:古、代、汉、语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金、银、男、女、母、父把一个语言片段中所有的词提开,剩下来的部分:如:印度尼西亚的咖啡的二、语素的类型有三种:按音节分、按功能分、按位置分1按音节单音节的: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双音节的:咖啡、菩萨、罗汉、玻璃多音节的:印度尼西亚、南斯拉夫、2按功能成词语素,又有两种情况:a只能独立成词,不能同其他语素结合成词:吧、和、的 b既能独立成词,也能同其他语素结合成词,如:人——人生、人体、人格、人性、人选、人间、写——写作、写生、写照、不成词语素:豪——豪放、豪迈、豪绅、豪爽、豪华、豪强、豪情、毫米 3按位置定位语素:同别的语素结合时位置固定,前置定位语素:老、阿、第、初后置定位语素:头、巴、子、儿、们不定位语素:同别的语素结合是位置不固定:发——发散、挥发写——书写、写作语素的切分:替换法祖国(祖宗、中国)教室(教员、寝室)苹果(苹?)语素同字、词的关系绿水青山教室俄罗斯词汇是一种语言(一部著作、一个作家)中所有的词的总汇。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第6讲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第6讲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3.意义近似的同义词称近义词。 • 祭——祀 往——逝 • 开——张 开—— 闢
(二)同义词的辨析
• 1.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 辨析同义词,可以从词义、用法、 色彩等几方面进行。
(1)从词义差异上辨析
• [府——库]都是藏财务的地方,但“府” 指收藏文书、财宝的库房。《说文》: “府,文书所藏也。”“库”是藏兵器、 战车的库房。《说文》:“库,兵车所 藏也。”二者用途有别。 • [模——范——型]都是指制造器物的模 型,但质地不同,用土做的叫型,用木 头做的叫模,用金属做的叫范(一说用 竹子做的叫范)。
B.加缀复词 从词义的 单义词 角度分 多义词
从语法功 实词 能角度分 虚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代词 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 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 最小意义单位,它以音为义的 信号,音和义在约定俗成的原 则下结合起来,便形成口语的 词。 • 字是词的记录符号,它用字 形来标识词,并从词那里承受 到音与义,因而形成一个形音 义的结合体。
第七讲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 • •
一、词的分类 二、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三、汉语中的单音词 四、古代汉语中的复音词(单纯词、 复合词) • 五、同义词
• 一、词的分类
从语音角 单音词 度分 复音词 单纯词 词 的 分 类 从语素角 合成词 度分 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 A.复合词(联合式、偏正式、 动宾式、主谓式)
• 由多个音节构成的词,称为复 音词(或多音词)。 • “踯躅”、“良人”、“玄 黄”、“千里马”、“骐骥” 、 “社稷”、 “不穀” • 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 单纯词与复合词。
• • • •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古汉语词汇概说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古今

古汉语词汇概说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古今

能会发生变化或扩大。
形态变化
03
一些单音词在演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如添加或
删除某些部分。
02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 词。
特点
与单音词相比,复音词具有更丰富的表意功能, 可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概念和事物。
例子
如“天地”、“江湖”、“风雨”等。
古汉语词汇概说
•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 古今汉语词汇对比 • 古汉语词汇的特殊现象 • 古汉语词汇的学习与运用
01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单音词是指一个音节表示一个 词,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和多音词相 对。
特点
古汉语单音词通常比较简单,意义明 确,易于记忆和使用。
同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 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同义词, 以增强表达效果。
反义词的运用
反义词丰富
古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反义词,这些词意义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反义关系辨析
反义词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关系,需要通过语境和上下文进行辨析, 以准确表达意思。
反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反义词,以增 强表达效果。
复音词的分类
并列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如“天地”、“山水 ”、“动静”等。
偏正式
由一个修饰词和一个中心词组成,如“江山”、“风雨”、“人烟” 等。
支配式
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如“饮酒”、“写字”、“唱歌”等。
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根和一个表示具体概念的词缀组成,如“子 丑”、“阿爷”、“老虎”等。

单音词、复音词

单音词、复音词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偏义复词分为意义相对、相反的偏义复词和 意义相同、相关的偏义复词两类。
单音词、复音词--偏义复合词 1,意义相对、相反的偏义复词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战· 魏四》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 刺客列传》 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史记· 文帝本纪》 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韩· 初见秦》 爪牙不足于供嗜欲,趋走不足于避利害。《汉书· 刑法志》
士》
3,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单音词、复音词--单音词连用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学记》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荀子· 解蔽》 5,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6,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 言多而不辨。《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7,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单音词、复音词--连绵词(字)
3,双声叠韵

联绵词的两个字在语音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的联绵词大部分是双声词或叠韵词。
3.1 双声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
《孟子· 万章上》


憔悴、参差、犹豫、仿佛、玄黄、缤纷、匍匐、踟躇、 蟋蟀、玲珑、倜傥、造次……
单音词、复音词--连绵词(字)
单音词变成复音词的方式


变化
第一,变换词语 第二,同义/反义合成 第三,加词头/词尾
古汉语的单音词是怎样变成现代汉语的复音词的?

第四,义位凸现
单音词、复音词
单音词变成复音词的方式

通论二·单音词、复音词

通论二·单音词、复音词

複音詞
(2)古人對這一類同義詞,常常加以區 別。 “婚姻” “婦家爲婚,婿家爲姻。”(《說文》) “饑饉” “穀不熟爲饑,菜不熟爲饉。(朱熹)
複音詞
(3)這一類複音詞的每一個詞素,往往 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在此它是複音詞 的詞素,在彼它又是單獨的一個單音詞。 “齊王聞之,君臣恐懼。”
(《戰國策·齊策》)
語言有三個要素,就是語音、 語言有三個要素,就是語音、 語法、 那麼, 語法、詞彙。那麼,我們學習古 代漢語,這三個方面, 代漢語,這三個方面,哪方面最 重要呢?應該說是詞 最重要。 重要呢?應該說是詞彙最重要。
——王力 王力
單音詞、複音詞、同義詞 單音詞、複音詞、
派生詞 派生詞、複合詞、單純詞(聯綿詞) 單純詞( 綿詞)
“君子不憂不懼。” (《論語·顔淵》) “吾甚恐。” (《孟子·梁惠王下》)
複音詞
2 . 還有一種複音詞是用兩個單音的近義詞或 反義詞作爲詞素組成的;其中一個詞素的本來 反義詞作爲詞素組成的; 意義成爲這個複音詞的意義, 意義成爲這個複音詞的意義,另一個詞素只是 作爲陪襯。 作爲陪襯。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 園圃,竊其桃李。” 園圃
(《詩經·豳風·七月》)
引申義:朝著,對著

本義:路 “道阻且長”。 (《詩經·秦風·蒹葭》) 引申義:達到道德標準的途徑。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裏仁》)
又引申爲:正當的手段。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同上)
詞義的引申
詞義的引申與詞義的更替不同。 詞義的更替是指某詞在産生新的意義的 時候同時排斥了舊的意義,如: “腳”→“小腿”(本義)→“足” (後起義)
同義詞 (P.106)
古代漢語裏,同義詞 同義詞很多。《說文解字》一 同義詞 書,主要是以同義詞來解釋字義。但是,絕大 多數同義詞的意義都不是完全相等的;同義詞 彼此之間,有同也有異,或者含義有差別,或 者使用範圍有寬有窄,或者使用條件有所不同。

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意义不是组成他们的两个单音语素意义的简单拼合, 而是产生新的意义。 如:《左传》:“天下之恶一也。”旧说地在天之 下,故称大地为天下。古籍中经常以家、国、天下 连称,指的则是最高统治者所管辖的范围。此外还 有“足下、君子、小人、先生、将军等。”
五、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
古代汉语里同义词很多。但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一、单音词、复音词概念
单音词: 复音词:
二、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中古时期,社会剧烈运动,新事物不断涌现,战争、
移民、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 等各种因素,对汉语词汇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 量新的词汇来承载纷繁复杂的新生概念。这就是汉 语词汇复音化形成的外在动因。(受多音节语言的 影响)

联绵字的特点:


1)从语音形式看,绝大多数联绵字的两个音节在语音上都是有联系的, 有双声:参差、犹豫、倜傥、仓猝; 有叠韵:即韵部相同,而不考虑韵头:望洋、逍遥、窈窕、绸缪、逶迤; 有双声兼叠韵的:辗转、缱绻、燕婉; 有既非双声又非叠韵的:权舆、跋扈、狼藉、滂沱。
2)从意义上看,表示联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来解释,实 际上只是记录音节的标音符号:马虎:办事不认真;萧瑟:景色凄凉或指 风吹树木的声音(萧,艾蒿;瑟,古代弦乐器);艾蒿:一种含有香味的 草本植物。琵琶,一种乐器;


A:同义复合词
由两个同义语素组成,它的意义与两个语素的意 义相同或相近。汉语大部分双音词都是经过临时 组合阶段的。开始由两个同义词多次地长期并列 使用,逐步凝结成为一个整体。主要有以下三种 情况:
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

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和复音词
类似旳情况古书中常见,如“革命”指变革天命,“响 应”指像回声一样地应和,“指示”是指出来给人看,“迈 进缶”,指走向前献上缶,“非常”是不日常,“虽然”指 虽然如此或虽然如此,“故事”指过去旳事或老规矩,“妻 子”指老婆孩子,“聪明”指听力好、视力好。我们要随时 牢记古代汉语单音词为主这个特点,不要轻易地将古书中相 连旳两个单音词看作是当代汉语旳一种双音词。
❖ ④重言联绵词与单音词旳重叠形 式是不同旳。 “坎坎伐檀兮” 《诗经·魏风·伐檀》 “坎坎鼓我” 《小雅·伐木》

❖ 单音词重叠 ❖ “行行重行行” 《古诗十
九首》 ❖ “年年岁岁花相同,岁岁年
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 翁》) ❖ “庭院深深深几许”。(欧 阳修《蝶恋花》)“
❖ ⑤两音节无语音联络旳联绵词中,有个

2、分类
❖ 单纯复音词又分为:联绵词、 音译外来词两种。
❖ 联绵词是汉语中固有旳,音译 外来词是经过译音方式把其他民族 语言旳词吸收到汉语中来旳。
❖ (1)联绵词 联绵词又称“联绵字”、
“连语”,由两个音节构成。两 个音节一般都有语音旳联络,涉 及:
❖ 双声 叠韵
❖ 双声兼叠韵 重言
❖ 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 (7)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 书·张衡传) (8)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史记·项羽本纪) (9)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白 居易琵琶行序) (10)以致天下怨谤也。(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
❖1消,消减。息,增长2 衣,上衣。裳, 下衣/3 地,地方。方千里。纵横各千 里. 4.颜,两眉之间。色,色泽。形, 形体。容,容貌。) 。5指,指点。示, 给人看。5交,交结。通,交往6 。特,
别词是由原单音词分裂而形成旳。原单音词 旳声母再配上一种韵母,构成联绵词旳前一 种音节,原单音词旳韵母再配上一种声母, 构成联绵词旳后一种音节。如:

《单音词复音词》PPT课件

《单音词复音词》PPT课件

单音词、复音词
单音词变成复音词的原因
原因 1,外因:翻译佛经 2,内因:语音简化

思考:韵律的因素--双音节音步
单音词、复音词--偏义复合词

定义 有些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 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 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 词叫做“偏义复词” 。如: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偏义复词分为意义相对、相反的偏义复词和 意义相同、相关的偏义复词两类。
单音词、复音词--偏义复合词 1,意义相对、相反的偏义复词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战· 魏四》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 刺客列传》 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史记· 文帝本纪》 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韩· 初见秦》 爪牙不足于供嗜欲,趋走不足于避利害。《汉书· 刑法志》

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卫灵公》 词素:考虑 思虑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2,从松散到凝固
A .可单用可连用 隘而不列、阻而鼓之、不以阻隘也 B .词序不定 恐吾至阻险而远 《史记· 淮阴侯列传》 踰越险阻 《左传成公十三年》
《左· 僖三十二年》

3,从区别到融合 婚姻、恭敬
士》
3,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单音词、复音词--单音词连用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学记》
故治之要在于知道。《荀子·解蔽》 5,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6,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 言多而不辨。《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7,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通论:古汉语词汇》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

《通论:古汉语词汇》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

(池,水池;塘,堤岸。《庄子达生》;“被发行 水池; 堤岸。 庄子达生》 思考: 而游于塘下。 防坊堤隄塘唐坟坋” 思考:,而游于塘下。“防坊堤隄塘唐坟坋”在堤坝这 歌 个意义上同义。) 个意义上同义。)
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生春草 秋水》 ②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 秋水 盈虚
知道 艰—艰难 恐—恐惧 知—知道 将—将军 艰难 恐惧 知道 将军 洪—洪水 减—减少 道、路—道路 朋、友—朋友 洪水 减少 道路 朋友
⑶、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
途—道路 伐—攻打 好—漂亮 师—军队 道路 攻打 漂亮 军队 息—呼吸 御—抵挡 呼吸 抵挡 丢失、 池—护城河 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丢失
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 、 双音词
学记》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知道。 礼记 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合散消息兮 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消息 ?(贾谊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味不同。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 内篇杂下》 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霍光传》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汉书 霍光传 结婚相亲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沧海难为水 。(元稹 城市, 。(张俞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痛恨于桓灵也 性行淑均, 于昔日, 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 之曰能。(同上) 之曰能。(同上) 。(同上

古代汉语讲义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讲义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古汉语通论(二) 单音词,

古汉语通论(二)  单音词,

• 在第三阶段,即复音词阶段: • (1)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 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作为词素看,它们 还留存在复音词里。 • 例:“虑 ”—古代单音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弗虑弗图。(小雅•雨无正) • 现在“虑”字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 “考虑”等复音词或“深谋远虑、深思熟 虑”等成语里,不能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 了。
• b.偏正式构词法 • 把两个具有偏差关系的语素组合起来,构 成一个整体,组合后的意义,不是两个语 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表示一个新的概 念。 • (1)名+名 名词
• (2)形+名 名词
(3)动+名 名 • (4)数+名名词
• (5)形+动名 (6)形+动 动词
• c.附加式构词法。 把两个语素组合起来,一个是词根, 一个是附加成分。 • 词头: 有 词尾:
• 古人对于这种松散型组合中的同义词常常 加以区别。 • 例:婚姻:“寡人不敢顾婚姻”(左传•成 十三)
• 在复音词与词组并存的阶段,复音词的每 一个词素,往往保存着一定的独立性。在 这个地方它是复音词的词素,在其他地方 他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 • 例1、恐惧: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战国策•齐策 君 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 吾甚恐。(孟子•梁惠王下)
• (2)原先的词组结合后产生了整体的意 义,又在此基础上引申。引申后的意义与 词素义已不直接相关。
• 单音词复音化的方式有二:一是双音节的 音变构词法;二是结构构词法。
A.双音节的音变构词法
• a.叠音构词法。 把两个完全同音的音节重叠起来,构 成叠音词,这是双音节音变构词中的一大 类。叠音词一般是状态形容词,或模拟自 然的声音,或描绘自然的状态。
• 例: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经•小 雅· 伐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采 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桃夭》)

第三节单音词复音词

第三节单音词复音词

• 如:(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
经·周南·关雎》)
• (2)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 在腰。(《兵车行》)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
经·周南·桃夭》)
2.联绵词 • 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在一起,
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 个意义的词。
• 联绵词的特点: • (1)不可分割。
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 如:辗转、缤纷(缤,帮母,真部;纷,
並母,文部。)
• 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 如:扶摇、狼藉。
• 叠音词和联绵词都是单纯词,只有一个 语素,必须以整体来理解。
3.偏义复词
•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 的语素组合而成的,其中一个语素表示 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 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
马。(《礼记·玉
藻》)
• (5)耳目:快耳目者,真秦声也。(李斯
《谏逐客书》)

以上由相关语素构成。
• 如:
• (1)休祲: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且不辱使命》)
• “休”是吉兆,“祲”是凶兆,偏用 “祲”义。
(2)异同: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 《出师表》)异同,偏用“异”,而“同”陪 衬。
• (3)寒暑: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杨 朱》)“寒暑”指寒冷,偏用“寒”义。
第三节 单音词、复音词
• 一、单音词 •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一般来说,古
书中一个字就是一个单音词。
• 现代汉语中复音词为主,而复音词中双 音节词居多。
• 二、复音词 • 复音词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二、复音词
• 1.叠音词

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14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 • • •
消息 原来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 “消”指消亡,“息”指生长。 如《周易·丰·彖辞》:“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后来“消息”由短语变成为复合词,表示“音讯”。 蔡琰《悲愤诗》:“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 息,辄复非乡里。”
• ②附加复合词 • 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复合词 • 有夏、阿母 • 喟然、率尔
• • • • • •
其三: 语音,大多具有双声叠韵的关系 双声连绵词:参差、踟蹰、恍惚, 邂逅(匣母)、憔悴(从母)、缤纷(滂母) 叠韵连绵词:彷徨 、窈窕、蹉跎 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 优游 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滂沱 狼狈 跋扈 狼藉
2、合成复音词 (合成词)
• (1)定义 •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的词叫做合成词。
古代汉语通论(三)
同义词及其辨析
• 学习重点: • 1、明确什么是同义词 • 2、掌握同义词辨析的类别和方法 • 学习难点: • 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分析同义词之间的差 别
一、什么是同义词
•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 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样一组词就是同义词。——赵克 勤《古汉语词汇概要》


• 根据以下材料,说明“贫穷”二词是怎么由异而同的。 • 1.《说文》:“贫,财分少也。” • 《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荀子》:“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2.《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庄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 于此。”
• 年: • 秊,谷熟也。——《说文》 •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 岁: • 岁,木星也。——《说文》 •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音词和复音词
第一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复音词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第一节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古: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今:秦国军队轻浮而且没有礼节必定失败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即一个字节有很多意义,它们占据一个字形,如“节”字,现代汉语的“竹节”、“季节”、“骨节”、“节省”等几个双音词的词义在古代汉语中都只用一个单音词“节”表示。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变为复音词,一般有三种途径:
1、加缀:如:虎——老虎,鼠;舌——舌头,斧;房——房子,
兔;
2、合成:燃——燃烧;道——道路;友——朋友;弃——抛弃:
3、代替:如:股——大腿;津——渡口;遏——阻止;乖——违
背;铄——熔化。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复音词
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有四种类型:
一、联绵词二、叠音词三、附音词四、合成词
一、联绵词
联绵词又称联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

是一种双音节的单纯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根据联绵词的声音特征分类,普遍分为三类:
1、双声联绵词:双声是说两个字古音中的声母相同。

磊落坎坷倜傥犹豫萧瑟崎岖陆离玲珑伶俐参差含糊容与仿佛2、叠韵联绵词:韵是指韵部,一般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归入同一韵部。

窈窕依稀扑朔荒唐婆娑混沌朦胧莽撞峥嵘葫芦芍药玫瑰橄榄
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栝楼芙蓉蝌蚪鹦鹉扶摇葡萄狼藉跋扈不律龟兹
铿锵
1.联绵词的声韵:判定古文中的双声、叠韵联绵词必须以古音为标准依据,不能用现代汉语的音读作标准。

2.联绵词书写形式多样化: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如“徜徉”,至少有十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相佯:倘佯:尚佯:尚阳:尚羊:常羊:相羊:倡佯:忀徉:儴佯:襄羊等。

3.联绵词的一词多义:联绵词虽然在结构上和其他的词不同,但它们本身的词义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萧瑟:(1)秋风声(2)形容凄凉、寂寞的样子
二、叠音词
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分类:从表示的对象上看:
一、模拟声音的:
关关、坎坎、霍霍、辚辚、萧萧、絮絮、呼呼等,叠音象声词的广泛使用,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二、描绘状貌:
夭夭(少壮),灼灼(鲜艳)恢恢(广大)溶溶(缓慢)盘盘(一盘一盘的)囷囷(一坉一坉的)融融(和煦)凄凄(凄凉)荧荧(闪闪烁烁)扰扰(纷纷杂杂)等
叠音词在词性上可以分为名词型、动词型、形容词型三种类型:
形容词型:“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动词型:“采采卷耳,不盈倾筐。


名词型:“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名词型有两点值得注意:1、它往往含有每一或一切的意思。

2、表示名称的形式之一。

从能否单独使用又可以分为重叠造词、重叠用词两类:
重叠造词:不重叠不能用的。

“坎坎伐檀兮”磨刀霍霍向牛羊。

”这类叠音词单字本身另有意义,但单字在叠音词中只是一个音节,与它的原义无关。

重叠用词:不重叠也能用的。

“人人自谓获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它们虽然重叠,却与原来单字的意义相同,不过语气上加重了一些。

三、附音词
附音词是在单词语素的前后附着一个词头或词尾,词头或词尾是附加的辅助成分,黏着在表示概念的实语素前后只是为构成复音词添加一个音节,并不表示实际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附在单词语素的前面的主要有“有”、“阿”两个字,“有苗”“有夏,有殷。

”有众、阿母、阿爷
附着在单词语素后边的有“然、焉、尔、如、乎”等。

喟然、焕乎、率尔、沃若
四、合成词:
这类复音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它本是两个词的组合,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如果把它拆开,它的意义各不相同。

合成词可以分为四类:
1、联合式:
近义联合:宾客、干戈、国家、社稷、嫉妒、跋涉、讨论、倾覆、纯粹、恐惧、勤劳、
对义联合:父母、宇宙、山川、寒暑、呼吸、成败、、兴亡、得失、贵贱、轻重、异同
2.偏正式:诸侯、黎民、寡人、少年;国风、布衣、君子、经书;四海、四方、百姓、3。

支配式:借口、将军、
4.主谓式:夏至、冬至、日食、春分、秋分;
第三节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不要把貌似双音词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是双音词。

1、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


2、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4、“数犯主之颜色。


5、“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


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某种情况下是两个词连用,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是一个词,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国家:《左传桓公二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故天子立国,诸侯立家。

”而《左传桓公二年》:“国家之败也由官邪也。

”这里的国家是一个词。

寻常:“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室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二、联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
“犹豫”是联绵词,又可写作“犹与”、“犹预”“由豫”、“犹夷”、“由夷”等,但《尔雅》“犹,兽名。

既闻人声,乃欲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

”“犹”解释为犬,附会出“犹豫”的意思。

“狼藉”,又可写作“狼疾”、“狼戾”。

是纵横交错、杂乱无章的意思。

《苏氏演义》却认为“狼藉”的来源是“狼群常藉草而卧,起则践草使乱以灭迹。


“狼狈”本是困顿窘迫的样子。

以狼狈皆从“犬”,就认为狼狈都是兽名。

因此而产生了“狼狈为奸”这个词。

“望洋”可写作“望阳”、“望羊”、“望佯”等。

意思是“仰视”的样子。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说:“其正字当作‘阳’,……言望视太阳也。

三、同义词连用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复音词来对待:
商贾:“积反货而为商贾,积礼义而为君子。

”“坐商行贾”,两个词经常连在一起使用,可以看作复音词。

恐惧:《墨子明鬼下》:“郑穆公见之,乃恐惧奔。

”《冯谖客孟尝君》:“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经常连用,成为一个词。

恭敬:“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恭”和“敬”本是两个词,“恭”指外表有礼貌,“敬”指内心严肃不苟。

两个词经常连用,可看作一个复音词。

四、复词偏义: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它的构词方式都是联合式,从词素的意义上看,可以分为近义合成和反义合成。

近义合成的偏义复词,如:
衣冠——衣“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坐,以观公子。


园圃——园“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醉饱——醉“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


反义合成的偏义复词,如:
缓急——急,“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何足恃乎!”
寒暑——寒“无羽毛以御寒暑。


异同——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复词其意义究竟是偏在哪个语素上,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

如:耳目:“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

”偏在“耳”上,“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人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偏在“目”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