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长三角和珠三角综合实力哪个强

长三角和珠三角综合实力哪个强

长三角和珠三角综合实力哪个强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看,人口迁移主要从城镇化到都市圈化再到城市群化。

可以说城市群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标志,我国目前大概有19个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了75%人口,创造了88%GDP。

首先,从地理条件和规模上来看。

长三角是长江的入海口,包括了上海以及江苏、浙江、安徽等部分城市的共26个市,面积有整整21.1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了1.5亿人;珠三角是珠江入海口,珠三角城市群主要由广东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9个城市构成,土地面积合计4.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300万人。

不过由于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打造,真正把珠三角9市与港澳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今的大珠江三角洲地区还包括香港和澳门。

从规模上来看,长三角更胜一筹。

从经济体量上来看,2018年长三角GDP达14.9万亿元,且有6大城市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珠三角为8.1万亿元,3大城市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显然,经济总量上,长三角高于珠三角,但是珠三角经济增速总体上更快。

从吸引人才方面看,虽然大家都在“抢人”,但是珠三角吸引人才的力度更大,政策更优惠。

比如广州降低了落户的学历的要求,深圳也在人才引进方面补贴力度很大。

而长三角地区,相应出台“抢人”政策的城市不多,造成长三角人口净流入减少,经济活力受到影响。

从对人口的吸引力上来看,珠三角最近这几年要明显高于长三角。

从交通方面看,长三角是中国获准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最多的城市群,很多城市都开通了地铁;珠三角城市群有着全国密集的公路网,二者的交通都十分便捷发达,在区域连接性、一体化发展方面实力很接近。

从发展模式上来看,长三角的城市定位是一主多副,走的路线是大而全的发展模式,上海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都是副中心,还有很多经济强市,比如苏州、无锡、宁波等等;而珠三角城市群是多中心的,广州在贸易,深圳在科技,佛山在制造业等领域都有各自的优势,新兴产业比长三角更发达。

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发展之比较

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发展之比较

长三角
地理位置
经济资源
GDP年均增长16.9%
珠三角
为当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GD P
占全国总量旳19.5%
长三角
2023年后快于珠三角
珠三角旳经济高速增长,由农业社会跨入中档发达国家水平。从老 式农业社会到1979 年改革开放,它充分发挥面临港澳旳区位优势、 信息优势和人文优势,珠三角旳人们敢闯实干,开拓创新, 成就明显 ;从1980—2023年,GDP年均增长16.9%,平均增速高于全国( 9.6%)和 广东(13.8%) ,2023年GDP10648亿元, 财政收入1161亿元 ,占全省比 重:从1980年40.7%和59.9%,增大到2023年旳69.6%和65.8% ,人均 GDP27863元(=3300美元) ,是全国水平旳3.85倍, 全省水平旳2.16倍 ,跨过中档收入国家(平均线2990美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6639.64亿元 ,占全国10.3% (人口占全国1.8%),这为当代化建设奠定 了厚实基础。
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之比较
长江三角洲地域与珠江三角洲地域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旳两大区 域.尤 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两个三角洲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旳作用.本文对两个 三角洲旳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要点在于比较两个三角洲在经 济体制改革方面旳差别,以及在市场化进程方面旳差别.
从综合实力分析
从产业构造上分析
电子 信息 产品
高新
技术
珠三角
企业
“九五”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 产值年均增长32% ,高新技术产 品产值2664亿元,占全省93%;高 新技术产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 16%,高于全省旳14.7%;高新技术 产品出口165亿美元, 占全省96% 。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现状分析,思考两大经济区的发展趋势。

标签:珠三角;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经济区域中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两大区域。

近年来,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在共同推动着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相互间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引起了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大家多角度地对两地进行了比较研究。

这里选取两者未来发展趋势来展开分析。

1 珠三角与长三角的范围界定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和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有不同的划分。

其中最重要的划分有广义的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长三角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所有地区;狭义的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北地区),共计15个城市。

广义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狭义的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

2 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现状2.1经济总量稳步提高2005年双三角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202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83085亿元)的28.4%,比上年的27.8%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其中,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0亿元大关,达到33963亿元,继2003年突破20000亿元后,再迈上新的台阶。

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18059亿元,比上年增加2730亿元。

从总量看,长三角的经济总量高于珠三角。

表1 2001-2005年长三角与珠三角GDP总量比较2.2 利用外资进一步增加2005年双三角外商直接投资额为37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5亿美元;占全国的59.3%,比上年的53.6%提高5.7个百分点。

其中长三角占全国的41.3%,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珠三角占全国的17.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增长与极限: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增长与极限: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提要:三角洲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类。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长江三角洲潜力巨大,三角洲成为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对外开放的意义,不仅是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提升了产业结构,而且引进市场经济理念、管理方式,提升了人力素质,更重要的是为体制改革提供了参照系。

实践证明,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方能相得益彰。

但因行政体制等与经济不相适应,三角洲的“扩散”效应不明显,更制约自身的进一步增长。

未来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突破现存的制度性壁垒,以加快三角洲和流域资源的整合;取决于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扩大对内开放,以充分利用境外和境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取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将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基础上。

关键词:增长/三角洲经历了二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业已形成三个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圈,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

由于集中了大陆最优秀的人才,最雄厚的资本,最先进的技术,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中国大陆平均速度,尤以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为甚,成为大陆经济成长的发动机,在21世纪上半叶,其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陆现代化目标的进程。

任何经济体的成长都会受到内生因素的制约和外部条件的局限,因内生因素和外部条件的不同,简单的类比通常并不恰当。

本文仅通过对内因与外件的比较,试图较客观地描述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现状,研判两地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一、地缘经济条件与整合前景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属区域经济,但尚无统一认定的区域范围,本文取两经济圈内各自较普遍使用的口径,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指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15个省辖市以上城市「1」,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则是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2」。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2、珠江三角洲历来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素有“鱼米之乡” 之称。珠江三角洲具有十分突出的农业资源优势,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 足,农作物可全年生长。良好的水热组合和丰富的土地资源相结合,加上 充裕的劳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本区成为广东省稻米、甘蔗、蚕桑、塘 鱼和水果集中产地之一。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1060多公里, 滩涂面积715.51多平方公里,对围垦和发展海水、淡水养殖及捕捞十分有 利。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特点
1、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中部是珠江三角洲 平原,平原上散布着丘陵、地和残丘,在其东、西、北面边缘分布着成片 的低山。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1776毫米。但夏 秋多台风和暴雨,仍有洪涝威胁。
⑤人才和技术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较高的
经济待遇,吸引了内地大批各式各样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了它 特有的技术、人才优势。近年来,广东省获得的专利技术占全国专利总 数的50%左右,其中80%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 利于高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的20多年这个区域 已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全面转变成工业社会,成为我国著名的4大工业 基地之一,该区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与长江三角洲并称 中国经济两大发动机。目前,整个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方式由外延式向 内涵式、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工 业向现代化工业、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型,形成了高起点的知识、技 术密集型工业体系,高标准、大规模的第三产业以及竞争力较强的主体产 业群。此外,在交通、通讯、金融、信息咨询、高科技、旅游、文化和对 外交流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综合优势。

长三角VS珠三角

长三角VS珠三角

长三角VS珠三角赵海菲苏州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也是经济最富朝气和活力的地区。

目前,两个地区初步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区域竞争优势,形成了各自具有时代、地缘和文化特色的经济运行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我们将从地理差异、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对外贸易结构、发展模式这几个方面来比较和分析两者。

一.地理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东临太平洋,虽然它们只占整个中国面积的1.5 % ,但生产总值超过了1/ 3 ,进出口贸易额超过60 % ,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个区域发展条件、特色优势各不相同,互补性很强。

珠三角毗邻香港和澳门,具有较强的对外开放优势,可以接受港澳经济辐射,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珠三角尽管其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具有高度集中的特征,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比较倚重,对国内的扩散作用则相对较弱。

图1:珠三角地区长三角背靠广阔的内地市场,内源型经济发展速,可通过长江进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又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系统、公路系统及航空运输与全国进行经济合作。

长三角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扩散作用强于集聚作用,因而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表现出了大范围的空间扩散特征。

图2:长三角地区二、产业结构:长三角与珠三角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比较优势等不同因素,在产业结构上形成并发展了不同特点的主导产业与产业集群特点。

珠三角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珠三角的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产业聚集为特色,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中部都市区、珠江东岸、珠江西岸都市区为基础的产业地理布局。

以广州为核心的中部都市区,是全区政治、科教、文化及金融中心,也是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基地。

珠三角不如长三角?看完这6大原因,你就明白了

珠三角不如长三角?看完这6大原因,你就明白了

珠三角不如长三角?看完这6大原因,你就明白了关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曾有这样的形容:一个发展成了市,一个则成了省。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讨论都很热闹,二者之间的“比拼”也从未停止过——那么双方之间有何差异?或许可以看看以下的因素。

地理位置:多为平原地区的长三角辐射面更广尽管珠三角、长三角都是河流的入海口,但长三角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交通便利,以及长三角多为平原地区,辐射面广,更容易将整个城市群紧密结合在一起,除了上海、杭州,近年来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的发展势头也比较强劲,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贡献也不断加码。

而珠三角地区多山区,辐射范围容易受到限制,比较容易导致城市发展的断层,除了广深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东莞佛山,其他城市的经济体量相对较小。

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偏好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是带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越多,说明城市越有竞争力。

截止2019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前30强当中,长三角有10个城市上榜,珠三角上榜城市为6个。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100个主要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25.89%,占比最高。

产业结构:高端制造业众多长三角依托产业门类齐全、教育科研实力雄厚,产业格局由传统制造业向具有“重、智、上游”特色的高科技业逐步转型。

目前长三角是我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一个工业区,包括轻工业、重工业,以及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此外不少高端产业也位于长三角地区,比如芯片,飞机制造等。

而相对于长三角来说,珠三角的产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产业门类也没有长三角那么齐全,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方面。

科教和创新研发能力:长三角各大名校明显较多从高校分布来看,全国20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长三角占了17%,全国双一流的高校学校约137所,长三角占了25.5%,珠三角加上港澳地区,大学的总量占全国高校5.7%,双一流的高校占3.6%,约相当于5所;从人力资本的存量角度来看,有研究指出研究生的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而珠三角研究生的人数,相比长三角的人数将近要少40倍。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六市)和江苏(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八市)两省14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土地面积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470.55万人。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东莞、中山、江门、顺德、南海和番禺等十二个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土地面积4.2万平方公里。

2002年两地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8%,实现出口占全国的63%,完成投资占全国的23.9%,实现消费占全国的26.7%。

经济总量:长三角比珠三角对全国贡献率高9.4个百分点2002年,长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41.62亿元,比2001年净增2160.6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8.7%,比2001年提高1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36.18亿元,比2001年净增1013.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3%,比2001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总量上,长三角地区是珠三角的整整2倍,对全国的贡献长三角地区也比珠三角地区高了9.4个百分点。

发展速度上,两个地区2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可比价增速达到了两位数,长三角地区15城市的可比价增速差距不大,最快的是苏州市为14.5%,最慢的是上海为10.9%,高低落差仅为3.6个百分点,应该说发展比较均衡。

而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则差异较大,最快的是东莞市为18.4%,最慢的是江门和肇庆两市,均为10.3%,高低落差达8.1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大了4.5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差于长三角地区。

投资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双超1000亿元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3%,比上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长三角VS珠三角从这五个维度来比较长三角水平高于珠三角

长三角VS珠三角从这五个维度来比较长三角水平高于珠三角

长三⾓VS珠三⾓从这五个维度来⽐较长三⾓⽔平⾼于珠三⾓珠三⾓经济强度略⼤,综合质量⽋佳1. 珠三⾓⾯积、⼈⼝、经济总量⼩于长三⾓,但强度⼤于长三⾓珠三⾓范围9个城市,国⼟⾯积仅占全国的0.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9.0%,常住⼈⼝0.59万⼈,规模相⽐长三⾓明显偏⼩。

但珠三⾓的⼈⼝密度、经济密度与城市化⽔平都⾼于长三规模相⽐长三⾓明显偏⼩。

但珠三⾓的⼈⼝密度、经济密度与城市化⽔平都⾼于长三⾓。

2015年长三⾓与珠三⾓基本社会要素⽐较2. 珠三⾓经济增速由⾼于长三⾓变为两者持平珠三⾓发展速度较快,2003-2007年为经济⾼速增长时期,GDP年均增速超过15%,从2007年开始,珠三⾓经济增长增速开始下降,2011-2015年GDP年均增速维持在10%以下,2012年增速低于全国⽔平。

以2009年为界,在之前珠三⾓的发展速度⾼于长三⾓2个百分点左右,在此之后,发展速度与长三⾓基本持平,呈交互波动。

发展速度与长三⾓基本持平,呈交互波动。

2000-2015年长三⾓与珠三⾓GDP及增速(图⽚来⾃⽹络)3. 珠三⾓济外向性⾼于长三⾓,进出⼝总额由“⾼于长三⾓”转变为“低于长三⾓”珠三⾓外贸依存度⼀直远⾼于长三⾓,但总体在逐渐下降。

长三⾓与珠三⾓对外进出⼝总额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以以2003年为转折点,珠三⾓进出⼝总额由⾼于长三⾓转变为低于长三⾓,且差距逐渐拉⼤。

2000-2015年珠三⾓与长三⾓进出⼝总额与外贸依存度4. 珠三⾓国际影响⼒落后于长三⾓领事馆数量、全球⾦融中⼼指数、举办国际会议次数、举办国际会议次数等指标来看,从领事馆数量、全球⾦融中⼼指数、举办国际会议次数、举办国际会议次数珠三⾓的国际影响⼒落后于长三⾓。

长三⾓与珠三⾓国际影响⼒指标⽐较会展带动城市影响⼒(图⽚来⾃⽹络)5. 珠三⾓科教实⼒与创新能⼒逊⾊于长三⾓从两院院⼠数、世界五百强⼤学数、985⾼校数指标来看,珠三⾓的科教实⼒逊⾊于长三⾓。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

珠三角与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比较引言中国的两个经济发展引擎——珠三角和长三角,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然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比较。

珠三角的发展趋势珠三角地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被誉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

在过去几十年里,珠三角地区以其廉价劳动力和便利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投资。

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未来,珠三角地区的发展趋势可能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中心,正逐渐从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另外,珠海市正在加大力度发展高端制造业,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

此外,广州等城市也正在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发展。

此外,珠三角地区还有着世界级的港口和物流体系,这为地区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未来,珠三角地区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港口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提升区域的国际竞争力。

长三角的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是中国最为发达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人才和创新能力以及完善的产业链,这使得长三角地区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注重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例如,上海市近年来不仅积极发展金融业、科技创新等服务业,还着力培育高端制造业。

此外,江苏和浙江等省份也在加大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

另外,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未来长三角地区的消费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长,这将推动地区的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发展。

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都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挑战,但在发展趋势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珠三角地区在制造业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但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

长江三角与珠江三角经济发展比较

长江三角与珠江三角经济发展比较

长江三角与珠江三角经济发展比较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

一、长江三角、珠江三角是全国经济的增长极1、经济总量方面2003年1-3季度,两大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87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0.2%,比去年全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从增速上看,长三角15城市和珠三角9城市中,增速最高的达到18.8%,最低的9.8%,都远远高于全国8.5%的平均水平。

2、三大需求方面2003年1-3季度,两大三角洲地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5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8.7%,其中长三角投资迅猛,占全国的21.4%。

利用外资方面,全国利用外资前列的城市几乎都集中在这两大三角洲,1-3季度到位外资接近30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

两大三角洲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1-3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80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4.1%,比上年度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两大三角洲对外开放程度较高,1-3季度实现出口近200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4.8%。

3、居民生活方面2003年1-3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347元,从两大三角洲23个城市(缺江门数据)情况看,仅有两个城市略低于全国水平,超过10000元的城市达到10个。

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比较(一)2002年全年经济指标比较1、GDP规模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28%。

2002年两地GDP总量29402.1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19983.3亿元,珠江三角洲为9418.8亿元。

珠三角与长三角范文

珠三角与长三角范文

珠三角与长三角范文
引言:
珠三角和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珠三角地区。

本文将分析珠三角经济落后于长三角的原因,并探讨其影响,最后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分析珠三角经济落后的原因。

首先,政策方面,珠三角地区的开放政策相对滞后,尚未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次,市场方面,珠三角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此外,珠三角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缺乏优秀的人才和企业家精神。

这些因素导致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总结珠三角经济落后于长三角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珠三角地区落后的原因主要包括政策、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内的城市间协同发展、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深化开放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珠三角经济落后于长三角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未来,需要加强区域内的城市间协同发展、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深化开放等,以更好地促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状况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状况
其中长三角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珠三角 为6331元,是全国的1.9倍。长三角的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与珠三角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
正在缩小;而从2004年开始,长三角的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开始超越珠三角,并且差距有进
一步扩张的趋势
区域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地区在发 展过程中,与其它地区相比较所 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 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崔功豪等 区 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对于区域 竞争力的评价,目前国际国内通 用的方法主要有多因素综合评价 法、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和SWOT 分析法等。
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 的经济发展状况
长江三角洲现状
主要现状: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江浙沪三省市中包括上海、南 京、杭州、苏州、无锡、扬州、南通、镇江、湖州、宁波、绍 兴、舟山、温州、嘉兴、常州等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区域 。长三角的崛起是在珠三角之后,20世纪90年代初,以浦东开 发为龙头,以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和“温 州模式”相伴随,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上了一个新台阶。 GDP现状: 2012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达到4.2万亿元, 占全国比重达到18.7%,超过一季度1个百分点。同时,其GDP 增速实现回升,均值达9.4%,高于一季度0.4个百分点,与 2011年的GDP增速持平。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
件 1.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
毗邻,靠近东南亚 。 2.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 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
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
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增长模式仍属粗放,增长后劲乏力 2、资源环境约束力度加大,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 时代 3、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升级受限 4、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不足,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比较

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比较

机遇
企业战略、结 构与同业竞争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与 支持性产业
政府
(三)区域创新网络
政府 金融机构
企业 企业
学习
大学与研究机构 中介机构
(四)创新型网络资本系统
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并以此 进行资源整合,使拥有者或参与者获益的能 力。
它是能赋予企业竞争优势的资产,因此,网 络资本系统具有特定的经济价值。
无序竞争,协作不足。 5.部分集群所在地的政府管理、服务不到位。 6.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7.部分同类产业集群间存在技术同质与恶性竞
争等不良结果。
四、全球竞争下两地产业集群 发展的比较分析
(一)两地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及其发展模式
在长三角内,
浙江的产业集群属于“原生型”的发展模式,是市场 驱动型。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较好地结合了本地的要 素禀赋优势和历史文化因素,它以专业市场为依托, 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生产性 企业子群落与商贸服务性企业子群落并联耦合,根植 性较强,集群聚集效应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珠江三角产业集群的发展 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
(一)珠江三角产业集群的地理分布、成因与特点 在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三大产业分工体系: 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
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被称为“广东电子信 息产业走廊”。 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则形成了以家庭耐用与非 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 中部的广州、佛山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 材、化工产业带。 珠三角由五金制品、纺织、服装、玩具、建材发展到家电、 电气、机械设备等产业聚集,再发展到重化工业、高新技 术产业的聚集。

城市发展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比较分析

城市发展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比较分析

城市发展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比较分析一、珠三角与长三角简介珠三角和长三角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大都市群,珠三角坐落在中国南部,涵盖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等9个地级行政区;长三角坐落在中国东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扬州市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市、宁波市等12个地级行政区。

二、经济发展比较(一)GDP数据比较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先发展的地区之一,其GDP总量在中国各个大都市群中位列前茅。

2019年,珠三角地区的GDP总量为11.09万亿元,而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为13.03万亿元。

长三角地区比珠三角地区的GDP总量高了1.94万亿元。

(二)产业结构比较珠三角地区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其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而长三角地区则拥有更为复杂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条更加完整,具有更高的产业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三)人均GDP比较在人均GDP方面,长三角地区的水平明显高于珠三角地区。

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人均GDP为11.89万元,而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仅为9.45万元。

这一数据差距反映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对于长三角地区较慢。

三、城市建设比较(一)城市空间规划比较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空间规划注重城市扩张,特别是在广深两城之间,形成了广深同城化现象。

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规划相对简单,以出租车、公交和地铁为主要交通手段,覆盖范围较广。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规划更加复杂,涵盖了高速公路、航空、高铁以及轨道交通等众多交通方式。

(二)城市建筑风格比较在城市建筑风格方面,两个地区均有其独特的特点。

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建筑以楼宇为主,大力推广现代化建筑风格。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建筑则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也比珠三角区域更注重建筑美学。

四、社会经济文化差异(一)社会福利的对比珠三角地区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相对落后,而长三角地区在社会福利保障方面更加完善。

长三角与珠三角

长三角与珠三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京津塘城市群其实无论在科技、文化、制 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所在,要根据各 城市的特点,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关键 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京津塘的高 科技性,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齐头并进?平均?
双三角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珠三角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于长三角 近几年,双三角城乡差距在进一步扩大。2005年长三角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前 者是后者的2.2倍。而2000年前者只是后者的2倍。2005年珠三角 城乡差距大于长三角。2005年珠三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477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331元,前者是后者的2.8 倍。
发展前景
• (一)个例:南京
• (二)整体:长三角与我国另两大城市群
南京
• 一般来说,中心城市的扩散有 两种类型,一种是近域扩散, 即向中心城市的周围地区扩散; 另一种是等级扩散,即一级城 市向二级城市扩散,二级城市 再向三级城市扩散,依此类推。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属一 级城市,南京市和杭州市属二 级城市,但是,二级城市与其 他各级城市在接受上海的扩散 方面处于同等地位,尤其是南 京市因距上海市较远,其邻近 的城市主要与上海市进行联系, 因而缺少腹地支持,地位很难 发挥。你认为南京市应该
长三角与珠三角 的 发展前景对比
发展背景
同:
(1)改革开放大背景
同在1985年被定为经济开发

(2)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推进
发展背景
• 异: 工业发展: 珠三角起步更早,历时更久,多阶段发展
城市发展: 同步发展的城市珠三角更多 开放程度: 珠三角开放时间更久,程度更深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比较

3、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到2000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 、珠江三角洲交通发达, 年底, 公里, 年底 公路通车里程达29029公里, 公里 公路网密度达0.70公里 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 公里/平方公里 公路网密度达 公里 平方公里。珠江有八大口入海,河网水系发达, 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 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广梅汕铁路贯 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 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目前,以广州为中心以及珠 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逐步形成。 江三角洲各中心城市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正逐步形成。以广州白云国际机 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和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一)从地理条件看,两江三角洲皆为我国大江河下游的冲积平原。 一 从地理条件看,两江三角洲皆为我国大江河下游的冲积平原。 (二)从二者在全国形成的辐射面及影响看,珠江三角洲偏居南方一 从二者在全国形成的辐射面及影响看, 位于珠江的下游,位置只是处于广东省境内,远离中原和内陆地区。 隅,位于珠江的下游,位置只是处于广东省境内,远离中原和内陆地区。 而长江三角洲是由地扼大陆中部, 而长江三角洲是由地扼大陆中部,把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的长江冲积而 成的,处于整个国家海岸的中点,作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 成的,处于整个国家海岸的中点,作为长江流域经济腾飞的“龙头”, 它的起飞, 它的起飞,对于我国南北两翼和以长江为纽带的中西部发展都会产生强 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区位条件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区位条件呈现三个突出特点: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东北亚和东南亚交汇处的中心地带,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东北亚和东南亚交汇处的中心地带,处在东亚 位于太平洋的西岸、 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 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能够很方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 位于我国沿海的南部地区与北部地区交汇处的中心地带 便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产生经济联系; 便地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产生经济联系;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有对外开放的有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 位于我国沿海经济带与内陆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 利条件,又有十分广大的内陆腹地。 利条件,又有十分广大的内陆腹地。

长三角和珠三角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

长三角和珠三角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

长三角和珠三角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
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经济发达区域,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有着
相似之处,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下面是它们的比较分析:
相似之处:
1. 工业占比高: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对外直接投资中以工业项目为主。

2. 注重技术创新:两个区域均注重技术创新,对外直接投资主
要集中在高科技行业。

3. 关注海外市场:长三角和珠三角都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对
外投资多为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或者拓展既有市场。

4. 坚持“走出去”战略:两地政府均提出了“走出去”战略,
鼓励本地企业到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合作,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不同之处:
1. 投资方向有所不同:长三角主要投资于东南亚地区,而珠三
角则更多地投资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

2. 投资行业侧重不同:长三角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信息等行业,而珠三角则更为多样化,涉及到贸易、能源、房
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

3. 投资规模存在差异:珠三角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巨大,占全
国的四分之一,远远超过长三角。

4. 投资对象具有差异:长三角对外投资对象主要是新兴市场和
发展中国家,珠三角则更加关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机会。

综上所述,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发展前景和投资方向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强的实力,将在未来的对外投资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

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

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

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

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

长三角与珠三角

长三角与珠三角
从 Nhomakorabea位优势看
一、相同点:
1.都处于河流入海的三角洲区域,港口较多,海运优势明显;
2.都背靠广大内陆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作用都较强,与内陆的合作协作都比较顺畅;
3.区域内的铁路、公路网络都比较发达。
二、不同点:
1.珠三角邻近东盟,而长三角邻近日韩;
2.在与腹地通航方面,长江明显比珠江通航里程更长,更有优势;
3.国家对长三角更为重视些。尤其表现在政治上,原因就不说了,这可为长三角发展赢得更多资源。
4.教育方面,长三角的优质教育资源更丰富一些。
5.交通方面,长江航道的存在,为长三角幅射中西部提供了珠三有难以比拟的条件。
6.区域合作方面,长三角也走在前列了,而珠三角区域合作与泛珠区域合作,似乎只在口头上喊喊。这从产业转移上就可看出来。
另,供参考:
1.长三角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珠三角是在承接港澳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中发展起来的,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软肋是自主创新相对不够,其产业科技含量整体上比不上长三角。长三角承接的主要是日本、韩国的产业,科技含量较高。
2.长三角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对较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长三角受到的冲击明显比珠三角轻。反过来说,就是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往来更为密切。
3.长三角的城际轻轨发展得更快一些。
从限制因素看:
一、相同点:
1.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现在都面临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环境等制约;
2.都面临着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
二、不同点:
1.粤港澳相互之间的合作受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等因素影响,不如沪江浙皖来势好;
2.珠三角在体制改革方面比长三角起步早、走得远些、探索得多些,也就是说珠三角体制的制约更少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分析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

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

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

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2002年两地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8%,实现出口占全国的63%,完成投资占全国的23.9%,实现消费占全国的26.7%。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各项洲经济指标的比较1)经济总量:长三角比珠三角对全国贡献率高9.4个百分点2002年,长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141.62亿元,比2001年净增2160.61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8.7%,比2001年提高1个百分点;珠三角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36.18亿元,比2001年净增1013.3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3%,比2001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总量上,长三角地区是珠三角的整整2倍,对全国的贡献长三角地区也比珠三角地区高了9.4个百分点。

发展速度上,两个地区2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可比价增速达到了两位数,长三角地区15城市的可比价增速差距不大,最快的是苏州市为14.5%,最慢的是上海为10.9%,高低落差仅为3.6个百分点,应该说发展比较均衡。

而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则差异较大,最快的是东莞市为18.4%,最慢的是江门和肇庆两市,均为10.3%,高低落差达8.1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大了4.5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差于长三角地区。

2)投资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双超1000亿元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9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7.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9.4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占全国的比重达到6.3%,比上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总量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的2.8倍,对全国的贡献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高了11.3个百分点。

从城市发展情况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一枝独秀,独占鳌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8.4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1.49亿元,同比增长2.4%,成为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另一个城市。

增速方面,两个地区24个地级以上城市增速达到了两位数以上的有20个城市,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中只有上海增速在10%以下,为8.2%。

苏州位居第1位,为43.4%,湖州排在第2位,为35.4%,无锡列第3位,增速32.8%。

南京、宁波、杭州分别排在第5、7、11位,高低落差为35.2个百分点。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中有1/3的城市发展速度低于两位数,最快的是东莞市为51.5%,最慢的是肇庆和广州两市,分别为7.0%和2.4%,高低落差达49.1个百分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大了13.9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差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3)消费方面:消费增长齐头并进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24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5.3%,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7%,比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总量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的1.8倍,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增幅相同,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长江三角洲15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情况(单位:亿元)城市2002年增幅(%)2001年上海5408.76 10.9 4950.84南京1295 12.5 1150.3苏州2080 14.5 1760.28无锡1601.7 13.1 1360.11常州760.3 12.4 672.9扬州558.93 11.1 505.46镇江561.19 12.3 502.66南通890.08 11.1 809.3泰州504.26 11.6 449.97杭州1780 13.2 1568.01宁波1500 13.2 1312.69湖州422.47 12.3 385嘉兴706.11 13.8 604.26绍兴928.77 13.8 822.54舟山144.05 12.5 126.69总计19141.62 10.9 16981.01增速方面,两个地区平均增速相同,但从发展均衡性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中最高的是苏州为15.3%,杭州排在第2位,为14.1%,无锡列第3位,增速13.7%。

最低的上海增速为9.3%,高低落差达6个百分点,发展相对不平均。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东莞市为14.7%,最慢的是广州市,为9.8%,高低落差仅为4.9个百分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小了1.1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好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4)出口方面:珠三角地区优势明显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出口总额924.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1%,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8.4%,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出口总额112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0%,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4.6%,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总量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比珠江三角洲少201.64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平均出口总额61.6亿美元,而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平均出口总额达到125.1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差距明显。

增速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出口增幅高于珠江三角洲地区1.1个百分点,长江三角洲地区15城市中绍兴位居第1位,为54.7%,苏州排在第2位,为50.5%,无锡列第3位,增速43.3%,最低的南京增速为4.5%,高低落差达50.2个百分点,发展相对不平均。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珠海市为37.4%,最慢的是江门市,为14.8%,高低落差为22.6个百分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小了27.6个百分点,从发展均衡度来讲,要好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5)收入方面:珠三角平均收入高过长三角近4000元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可支配收入平均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361元,平均同比增长12.7%;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4285元,平均同比增长7.6%。

从总的平均水平看,长江三角洲地区收入要低于珠江三角洲地区3924元,从增幅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其GDP等指标增长较快,其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较高,高出珠江三角洲地区5.1个百分点。

6)支出方面:珠三角居民消费水平更高2002年长江三角洲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693元,同比增长5.1%。

上海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已超过万元,达到10464元,位居各市之首,其增长幅度为11.4%,与其收入增长同步。

消费水平比较,上海市居民消费水平最高,浙江省六个城市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为8518元,高于江苏省八个城市平均水平1790元,形成了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同步差距。

2002年珠江三角洲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766元。

深圳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最高,达到17921元,位居各市之首,其增长幅度为10.6%,与其收入增长同步。

消费水平比较,8个城市中有6个城市超过1万元,与收入基本同步。

7)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趋同,区域竞争加剧1、产业结构趋同。

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相当突出,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如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产业重构现象,据新华网有关数据,在相距不远的15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选择汽车零配件制造业,有8个城市选择石化业,12个城市选择通信产业。

2、区域内竞争加剧。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各省、市,为吸收外商投资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各类经济开发区为了招商引资,相继以更加优惠政策吸收外商投资。

据福建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显示,长三角的部分城市,如上海、苏州、昆山、南京等市,为了争取台资在本地落户,各地大多由一把手挂帅:一是赴台拜访有迁移迹象的企业,二是到闽东南、珠三角地区招商。

其主要做法:一是降低土地价格标准。

据有关资料,各城市为争夺台资,已出现土地价格越降越低,甚至超出国家准许的范围。

二是提高税收优惠政策。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国家明文规定外资企业可享受15%所得税及“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但各地几乎都突破国家底线,“两免六减半”、“五免五减半”、“七免七减半”、“十免十减半”现象层出不穷。

2001年珠三角主要城市部份经济指标序号城市GDP(亿元)人均GDP(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出口额(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 广州市 2,684.8 38,000 3,391.0 964.1 33.3 116.23 1,243.9 14,6942 深圳市 1,980.0 42,323 3,079.6 673 36 374.77 609 23,5443 东莞市 578.4 37,745 1,308.4 125.3 18.2 189.89 196.1 16,9364 佛山市 1,078.5 32,276 2,365.6 227 10.2 63.56 374.9 13,6005 珠海市 367.2 29,513 716.4 104.7 8.6 37.89 128.4 15,8706 中山市 359.4 26,760 1,046.3 140 7.4 43.58 119.5 12,8037 惠州市 480.3 15,000 1,043.5 83.9 11.8 49.09 145.3 10,5518 江门市 623.6 16,400 1,294.7 122.9 8.3 25.71 222.8 9,9519 肇庆市 415 10,703 581.9 86.4 4.8 7.62 139.8 7,739珠三角合计8,567.3 19,983 14827.5 2,527.2 138.4 908.35 3,179.7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及各地资料汇总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