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概论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be6a8d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9.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风险管理》一书进行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重点介绍风险管理的概念、原则、步骤以及在企业中的应用。
二、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以保护企业利益并提高决策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风险管理原则1.全员参与: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员工都应了解并履行其风险管理职责。
2.风险识别: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和评估环境,识别潜在风险。
3.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概率和影响程度。
4.风险应对:制定应对策略和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或降低其影响程度。
5.监测与控制:持续监测风险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四、风险管理步骤1.风险识别:通过市场调研、内部审查和外部咨询等方式,识别潜在风险。
2.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3.风险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风险进行排序,以便优先处理。
4.风险应对策略制定:根据风险的特点和优先级,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5.风险应对措施实施:按照制定的策略和措施,对风险进行应对和控制。
6.风险监测与评估:持续监测风险情况,评估已实施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
五、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1.金融风险管理:银行和金融机构通过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管理,保护资金安全。
2.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3.供应链风险管理:企业通过对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行管理,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顺畅。
4.品牌风险管理:企业通过管理品牌相关的风险,保护品牌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5.合规风险管理:企业通过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管理合规风险,避免法律纠纷和罚款。
六、结论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全员参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测与控制等步骤,企业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2)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2)](https://img.taocdn.com/s3/m/f30495e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f.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识别、评估和应对这些风险,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风险管理》一书进行阅读,并总结出其中的关键观点和实践经验。
二、风险的定义和分类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目标的潜在影响。
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的问题,如管理不善、技术失效等。
外部风险是指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如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
了解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对于有效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三、风险管理的步骤风险管理包括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四个步骤。
首先,识别风险是指确定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调研等方法进行。
其次,评估风险是指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哪些风险是最重要的。
然后,应对风险是指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来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最后,监控风险是指对已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跟踪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
四、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在风险管理过程中,有许多工具和技术可供使用。
其中包括风险矩阵、敏感性分析、蒙特卡洛摹拟等。
风险矩阵可以匡助管理者对风险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以便更好地分配资源。
敏感性分析可以通过改变风险因素的值来评估其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
蒙特卡洛摹拟可以通过随机抽样来摹拟不同风险情景下的企业绩效,从而匡助管理者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五、风险管理的挑战和应对风险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信息不彻底、不确定性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系统,以确保获取准确和及时的风险信息。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
此外,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已经积累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经验。
例如,某公司在面临市场竞争压力时,采取了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以降低单一市场的风险。
风险管理导论学习笔记
![风险管理导论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3ffea3bcaaedd3383c4d3d6.png)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一、风险及其本质1.(X)的期望值(EX)和均方差或标准差(DX)决定的。
2.(1)例子:①建筑物材料与结构及气候和风力——火灾。
②人的健康与年龄及业务活动和生活——死伤残。
(2)风险因素的分类:素。
(例:环境污染——健康的危害;汽车刹车系统——交通事故;建筑材料——建筑物火灾)与人的不正当行为相联系的一种无形的风险因素。
(例:恶意行为、不良企图、偷工减料、欺诈、纵火图赔)(例:忘记锁门——室内被盗、工程设计差错——工程项目失败、电线陈旧——火灾事故)有人主张把道德风险因素与心理风险因素合称人为风险因素。
3.介。
(例:火灾、爆炸、雷电、船碰撞、沉没、地震、人的死亡、疾病)4.(1)包含两个要素:①经济价值减少;②非故意、非计划和非预期(2)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5.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三者的关系:(1)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风险损失。
(2)同一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下,则可能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是风险因素。
(3)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与损失的程度具有反比关系。
6.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不可能彻底消除全部风险。
(2)偶然性:①事故发生与否不确定。
②何时发生不确定。
③怎样发生,损失大小不确定。
(3)可变性:①科技进步。
②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变。
③政治与社会结构的改变。
二、风险的分类1.按状态分: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1)静态风险: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由于人们的错误或失当行为而招致的风险。
是在社会经济正常情况下存在的风险。
(例:洪灾、火灾、海难、人的死亡、残废、盗窃、欺诈、呆账、破产)(2)动态风险:以社会经济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由人们欲望的变化、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以及产业组织的变化等引起。
(例:消费者爱好变化、市场结构调整、资本扩张、技术改进、人口增长、利率变化、环境改变)2.按获利机会分: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1)纯粹风险:那些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406930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5.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根据所给的任务名称,对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包括风险管理的定义、重要性、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以及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以最小化损失、最大化机会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保持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企业资产: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企业的资产,防止损失的发生。
2. 提高决策效果: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从而在决策过程中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各种可能性,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3. 增强企业竞争力: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降低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四、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等指标的评估,以确定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3.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4. 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及时跟踪风险的变化,评估风险应对策略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新的风险。
五、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组织支持:风险管理需要得到组织的全面支持,包括资源的投入、人员的培训和意识的提高等。
2. 多元参与:风险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参与,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以确保风险的全面识别和评估。
3. 数据支持:风险管理需要有可靠的数据支持,包括历史数据、市场数据等,以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经验,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588d00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b.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1. 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风险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详细的阐述。
2.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它包括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的应对和风险的监控。
3.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损失、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并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风险管理的步骤4.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包括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例:在金融行业,可能的风险因素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4.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可能性。
例:对于市场风险,可以使用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来评估市场波动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4.3 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影响。
例:对于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信用评估体系和采取担保措施来降低违约风险。
4.4 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指对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例:通过建立风险指标和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
5. 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5.1 风险矩阵风险矩阵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工具,通过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进行矩阵化,帮助决策者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应对策略。
5.2 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是指通过采取预防、减轻和转移等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影响。
例:对于操作风险,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培训员工来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5.3 风险保险风险保险是一种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将潜在的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
例:企业可以购买财产保险和责任保险来应对可能的损失和诉讼风险。
6. 风险管理的挑战风险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不确定性的增加、复杂性的提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0216a5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7.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风险管理是指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各种风险,以最小化负面影响并提高机会的过程。
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工具,能够帮助企业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保护企业的利益和价值。
本次读书笔记将围绕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实践展开讨论,以及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评估和处理各种可能对企业目标达成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同时提高机会的概率和影响。
二、风险管理方法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可能对企业目标达成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素。
常用的方法包括SWOT分析、PESTEL分析和五力模型分析等。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概率和影响程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分析、事件树分析和因果图分析等。
3. 风险控制: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的概率和影响。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4. 风险监测: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风险。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指标监测、风险事件追踪和风险报告分析等。
三、风险管理实践1.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流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 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培养和强化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建立风险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集成化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共享,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风险管理的能力。
四、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影响1. 保护企业利益: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风险,减少负面影响,保护企业的利益和价值。
风险管理笔记精品文档45页
![风险管理笔记精品文档45页](https://img.taocdn.com/s3/m/bcd72a0bc850ad02de8041b2.png)
笔记目录第一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1.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1.1风险与风险管理1.风险、损失与收益(1)风险的含义、特征●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未来结果的损益性●风险事故发生及风险因素变化的可能性●风险发生具有一定的扩散型(2)风险与损失(3)风险与收益2.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1)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2)风险管理能够成为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的手段,极大的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从业务指导上升到战略管理,从片面追求收益上升到全面管理,从定性为主上升到定量分析为主(3)风险管理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政策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上也银行的业务组合(4)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商业银行创造附加价值(5)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需求●两大因素决定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资本金规模和风险管理水平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1)资产风险管理阶段(2)负债风险管理阶段(3)资产负债管理阶段(4)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新巴塞尔协议中的三大约束:最低资本金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约束等三个方面●全新的风险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范围、管理过程、管理方法1.1.2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种类1.信用风险——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包括违约风险、交易对手风险、信用迁移风险、信用时间风险、可归因于信用风险结算风险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而导致银行表内、外头寸遭受损失的风险●狭义的指股票市场风险●属于系统风险3.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等7种表现形式●操作风险具有非营利性,可转化性(可转化成市场和信用风险),故不好区别4.流动性风险——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分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相对而言,风险产生的因素很多5.国家风险——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简单说,就是赚了钱,汇不回来●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发生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中的所有主体都可能遭受6.声誉风险7.法律/合规风险●特殊的操作风险8.战略风险1.1.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1.风险分散2.风险对冲●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3.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只能转移非系统风险4.风险规避5.风险补偿——就是对于高风险的客户,提高金融产品价格1.1.4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1.资本的作用(1)为银行提供融资(2)吸收和消化风险(3)限制银行过度扩张和风险承担(4)维持市场信心(5)为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提供最根本的驱动力2.会计资本——账面资本,即所有者权益3.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1)监管资本指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2)巴塞尔协议●监管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贷款储备以及混合性债务工具●信用风险——标准法、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市场风险——标准法、高级计量法、操作风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整体资本充足率为8%,核心资本充足率4%4.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持有的资本金●会计资本应该大于经济资本●监管资本呈现逐渐向经济资本靠拢的趋势1.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1.2.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核心是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1)董事会成员应称职、应核准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监督实施、应界定自身和高级管理层的权利及责任,并在全行实行问责制、应保持对高管层的监督、董事会和高管层应有效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及外部审计部门及内控部门的总用、应保持薪酬政策与银行文化及长期目标相一致、商业银行应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了解银行运营架构等八大原则(2)我国做法●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视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明确上述人员的权利义务●监理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监理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监理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2.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1)目标●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纪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2)实现目标的5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3)原则●内部控制要全面,要全员参与●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内部控制应当有高度权威性●内控部门应独立并有权直接向董事会、监视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3.商业银行风险文化(1)定义: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通过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员工风险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2)先进的文化理念●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资本增值和股东回报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主动地风险管理过程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风险管理应支持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应充分了解所有风险,并建立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于不了解或无把握控制风险的业务,应采取审慎态度对待(3)风险文化的培植●是“终身制”的事业●向员工广泛宣传●通过制度,将文化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4.商业银行管理战略(1)定义: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内部管理状况以及同业比较后,提出的一整套包括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的战略(2)基本内容:包括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两方面(3)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战略目标中包括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过程本事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整个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1.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1.董事会:最高风险管理/决策机构2.监视会:我国特有,负责内部监督3.高管层:负责实际执行风险管理政策4.风险管理部门(1)两个原则:高度独立性、不具有风险管理策略执行权(2)两种类型:集中型和分散型(3)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监控各类金融产品和所有业务部门的风险限额●核准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模型,并协助财务控制人员进行价格评估●全面掌握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状况,保持信息准确性●风险管理需要以下四个技能:风险监控和分析能力、数量分析能力、价格核准能力、模型创建能力、系统开发/集成能力5.其他风险控制部门(1)财务控制部门(2)内部审计部门(3)法律/合规部门(4)外部风险监督部门1.2.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1.风险识别(1)风险专家调查列举法(2)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3)情景分析法(4)分解分析法(5)失误树分析方法2.风险计量3.风险监测●监控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报告风险的评估结果及采取的措施和质量4.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的目标●风险管理战略和策略符合经营目标的要求●成本/收益平衡●通过对风险诱因的分析,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风险管理程序●所有风险管理措施所产生的副作用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和处置(2)风险控制架构●基层业务部门配备风险管理专业人员●每个业务领域配备风险管理委员会●最高管理层或风险总监直接领导银行最高风险管理委员会1.2.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1.数据收集(风险信息的收集)(1)风险信息的种类: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2)风险信息的特性及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精确性●及时性●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尽量保持最少数量的数据源、注意区分交易系统中真伪信息●其他:磨刀不误砍柴工2.数据处理(1)处理输入数据/信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中间计量数据(采用三维存储方式——时间、情景、金融工具)●组合结果数据(2)信息储存操作3.信息传递(1)一般采用B/S结构(2)发布风险分析报告(预览——内部看,发布——一起看)4.信息系统安全管理(1)设置权限(2)定期更换用户密码(3)登陆信息记录(4)防止外部侵入(5)定期备份(6)设置灾难恢复和应急程序(7)建立错误承受程序,以便在发生技术困难的时候,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完整性第二章信用风险控制2.1信用风险识别2.1.1信用风险识别和概述1.信用风险识别的定义2.内容●信用风险因素的分析●信用风险的性质、可能性及后果的判断●信用风险识别的步骤、方法及其效果3.步骤●收集信息●分析信息4.识别办法●早期多采用专家分析法●目前多采用信用风险分析方法2.1.2单一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单一客户的识别和分类(1)单一客户包括企业单一客户和机构类客户(2)单一客户的识别(就和上报贷款资料一样的标准)2.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分析(1)财务报表分析(2)财务比率分析●资产回报率(ROA)=[税后损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息税(3)现金流量分析●净营运活动现金流=净损益+折旧+/-非现金的收入、费用项目(摊销、递延税项等)+/-营运资金的变化额●企业处于开发期和成长期的时候,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数可以接受●经营租赁的收入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融资租赁的支出计入融资活动现金流3.非财务因素分析(1)客户管理层(2)行业分析(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总体经营风险●产品风险●供应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4)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因素分析4.担保分析(1)担保方式: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抵押物的所有权:在合同中不得规定在债务履行届满,债务人没有清偿债务时,抵押物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机构类客户的风险有其特殊性,包括政策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担保风险、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财务不规范、信用观念淡薄2.1.3集团客户风险识别1.集团客户识别与分类(1)识别●被直接控制●共同被第三方控制●主要投资人(控制10%及以上)、高管层或与其关系密切家庭成员共同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对关联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重大影响●自然人的股权比例应该与其亲属的合并计量●控制的含义:50%及以上的权益资本、50%及以上的表决权、有权任免多数董事●重大影响的含义:20%及以上的表决权股份、董事会有代表、互相交换管理人员、依赖对方的技术资料(2)分类●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多元化●紧密型和松散型2.集团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财务报表真实性差(4)风险监控难度较大(5)系统性风险较高3.关联交易(1)关联方的定义●共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不列入关联●金融控股公司中的商业银行不纳入集团客户管理范畴(2)关联关系的类型——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多元化(3)集团客户内隐蔽关联方的特征p58页(4)特别关注●多渠道收集信息●确保信息资料的真实性●集团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一致●年度识别后,应该随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调整●每年重新识别2.1.4 个人客户风险识别1.个人客户的识别与分类(1)个人客户的识别(2)个人客户的分类中国没有采用模型分析的原因●客户群缺乏信用记录●银行收集的客户信用资料不齐全●发展中国家,客户分类变量很不稳定(3)步骤●收集资料●从外部评估资料取得信用记录●分析处理2.个人客户的风险分析(1)流程:贷款的营销和受理、贷前调查、贷款审核、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及档案管理(2)分析:●申请人的基本条件●申请人应提交的资料●借款人资信情况调查●借款人的资产负债情况(我觉得跟上面的相同)●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担保方式3.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1)个人住宅抵押贷款●经销商风险●“假按揭”风险(这个是重点,我以为)●房产价格下跌,抵押价值不足●借款人财务情况变化的风险(2)个人零售贷款(3)循环零售贷款●贷款是循环的,无抵押,未承诺的●针对个人●子组合内对个人最大贷款小于或等于10万欧元●保留子组合的损失率数据,以便分析●银行必须保证对合格的循环零售贷款采用的风险权重函数仅用于相对于平均损失率而言随时率波动性低的零售贷款组合,特别是那些违约率低的贷款组合●循环贷款的处理方式与子组合的风险特征保持一致2.1.5组和风险识别1.宏观经济因素2.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3.风险分散与违约相关性:有两个公式,详见P672.2信用风险评估与计量2.2.1客户信用评级1.违约风险与违约概率(1)巴塞尔有规定(2)我国没有准确规定(3)违约概率和违约频率●违约概率:借款人一年内累计违约概率与3个基点中的较高者,0.03%的下限●违约频率EDF(Expect default frequency):属于事后统计,概率属于事前预测2.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体系(1)专家判断法(expert system)●借款人因素:reputation,leverage,volatility of earnings,collateral●与市场有关的因素:business cycle,macro-economy policy,level of interest rates●5c体系:character,capital,capacity,collateral,condition●5ps体系:personal factor,purpose factor,payment factor,portection factor,perspective●camel体系:capital adequacy,asset quality,management,earnings,liquidity (2)信用评分法●线性概率模型(linear probability model)●logit模型●线性辨别模型(linear discriminant model)两个公式:初期的公式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Z低于1.81,企业很容易破产●相关词汇:liquidity,profitability,leverage,solvency,activity●存在一定问题,仅考虑违约和非违约两个极端;没有考虑中间情况,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与现实情况有差距;没有考虑一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因素;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建立符合要求的数据库2.2.2债项评级1.信贷资产风险分析(1)五级分类(2)银行需要做到如下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审贷分离●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层能够及时得到有关贷款的重要信息●敦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地财务信息●及时根据情况变化调节分类2.违约损失率、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1)违约损失率(Loss Rate Given Default,LGD)指发生违约时债务面值中不能收回部分所占的比例(2)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预期损失(EL)=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敞口风险(EAD)(3)预期与非预期区别●预期损失是一个常数,非预期损失是对均值和预期损失的偏离●预期损失可用计提准备金的方式补偿,非预期损失要用经济资本金补偿3.内部评级法下的债项评级——核心是LGD(1)项目因素(2)公司因素(3)行业因素(4)宏观经济周期因素(5)优先清偿率(seniority)›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企业资本结构因素4.巴塞尔协议对违约损失率估计上的一些规定对于抵押品未认定的优先级公司债,违约损失率50%,抵押品未获认定的次级公司债,LGD75%,全额抵押,则在原违约敞口的违约风险损失率基础上乘以0.152.2.3压力测试金融机构运用不同方法来衡量由一些例外但又可能发生的事件所导致的潜在损失2.2.4信用风险基本模型1.Credit Metrics模型(1)信用风险取决于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而债务人的信用状况用信用等级来表示(2)信用工具(贷款、私募债券)的市场价值取决于信用等级(3)从资产组合来看,而不是单一资产的角度(4)采用边际风险贡献率(marginal risk contribution to the portfolio)2.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1)违约率取决于●宏观变量的历史数据●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冲击和改革●仅影响单个宏观变量的冲击和改革(2)适合投机级借款人,因为该借款人对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更敏感(3)信用等级迁移矩阵(Transition matrix)3.Credit monitor模型(1)将企业与银行的信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如果偿还债务的成本大于投资,就会选择违约(2)和Credit Metrics是现在银行最流行的模型4.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1)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2)违约率=1-(1+国债收益率)/(1+债券收益率)5.死亡率模型(1)边际死亡率(MMR1)=等级为B的债券在发行第一年违约的总价值/处于发行第一年的等级为B的债券总价值(2)存活率(Survival rates)=1-MMR(3)累计死亡率(CMR)=1-SR1*SR2*….SR N6.Credit risk+模型(1)在一个贷款组合里面,发生N笔贷款违约的概率Prob(n笔贷款违约)=e-m хm n/n!其中,e=2.71828,m为贷款组合平均违约率*100,n为实际未月的贷款数量(2)存在的问题是,模型假设每一组的平均违约率都是固定不变的,实际变化很大7.Credit Monitor,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和Credit Risk+模型的区别(1)理论基础不同(2)Credit Monitor、风险中性定价模型主要针对单一企业,Credit Risk+则是针对组合(3)Credit Monitor属于动态分析,另外两个属于静态分析(4)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和Credit Risk+采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Credit Monitor采用股票市场价格(5)Credit monitor适用于上市公司风险分析,风险中性定价模型主要适用于度量发行的债券人的风险,Credit Risk+适用于贷款组合8.信用风险模型面临的问题(1)相关性的处理(目前比较成熟的估计违约相关系数的方法●宏观经济●行业因素●信用主体之间的关系●目前对于相关性的处理流行采用模拟法,即假设信用组合中债务人自查价值服从正态分布,组合价值符合正态分布(2)信用损失计量方法的选择●两种方法Default Model和Mark-to-Market Model●违约法下,损失为Book V alue和可回收现值的差额,Credit Monitor采用的就是违约法,JP摩根采用的是Credit Metrics,是盯市法(3)贷款估值方法●盯市法采用(Discounted Contractual Cash Flow Approach和Risk-Neutral ValuationApproach)●Credit metrics采用合同现金流贴现法,即对贷款合同中规定的未来现金流按照该贷款的信用等级相适应的贴现利率予以贴现,但有问题,比如优先贷款和次级贷款(senior and subordinated loan)的贴现率相同●Credit Monitor采用的是风险中性评估法,将贷款看作是在有限责任公司制度下基于借款人资产价值的一种或有要求权(contingent claim),简单讲,就是债务人资产高于其负债时,违约不会发生(4)模型的参数估计(5)模型有效性的检验2.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2.3.1风险监测对象1.客户风险监测(1)客户内生变量●基本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环境类指标●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2)外生变量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2.组合风险监测组合(portfolio)组合风险监测的方法包括,传统的银行资产组合限额管理方法和模型法●组合检测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检测●模型法包括两种方法,估计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和把暴露在该风险类别下的投资组合看成一个整体,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2.3.2风险监测的主要指标(1)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2)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风险敞口预期损失EL=Expected loss(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4)贷款风险迁徙●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迁徙率(5)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不良贷款(6)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2.3.3风险预警Early-warning1.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1)风险预警程序,信贷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风险分析、风险处置、后评价(2)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传统方法,例如5c法●评级方法,例如Occ的贷款评级法●信用评分方法,例如camel方法●统计模型●国内,黑色预警法(只考虑预警要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波动特征)、蓝色(侧重定量分析,分为指数预警法和统计预警法)、红色(定量和定性相结合)2.行业风险预警属于中观层面的预警(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经济周期、财政货币政策、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四个因素●风险预警指标:国家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变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变化;多边或双边贸易关系变化;政府优惠政策调整(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3)行业财务风险因素●行业净资产收益率、行业盈亏系数、资本积累率、行业销售利润率、行业产品产销率、劳动生产率=(截止当月累计工业增加值总额*12)/(行业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100%(4)行业重大突发事件3.区域风险预警(1)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2)区域经营环境出现恶化(3)区域分支机构内部出现风险因素4.客户风险预警(1)客户财务风险的监测(2)客户非财务风险的监测2.3.4风险报告1.风险报告职责和路径(1)职责●外部监管、内控管理、市场约束●重要性●报告信息应该全面、相关、及时、可靠、可比、实质(2)报告路径2.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以下具体内容请见P109-111)(1)可分为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2)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3)银监会规定的不良贷款报告(4)表外业务风险分析(5)巴塞尔规定的披露内容。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69457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7.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过程。
本文将对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实践进行探讨,并总结一些重要的读书笔记。
二、风险管理概述1. 风险管理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以最小化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有助于组织预测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3.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全员参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等。
三、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 SWOT分析:通过对组织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帮助组织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和策略。
2. 风险矩阵: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以便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风险溯源分析:通过追溯风险的根本原因,帮助组织理解风险的本质,从而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管理实践案例1. 金融行业风险管理:以银行为例,通过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等手段,有效识别和控制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2. IT行业风险管理:以软件开发公司为例,通过建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技术评估和漏洞修复等,减少项目延期和数据泄露等风险。
3. 制造业风险管理: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通过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加强质量控制等,降低供应链中断和产品质量问题的风险。
五、风险管理的挑战和对策1. 不确定性: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不确定性,组织需要建立灵活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2. 信息不对称:组织需要加强信息收集和共享,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人员素质和意识:组织需要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六、结论风险管理是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助于组织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自考00086风险管理笔记
![自考00086风险管理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c03d750960590c69fc3761e.png)
第一章风险管理导论考点透视:本章是考试的一个重点章节,考生应该重点把握风险的分类(尤其要识记各种分类的概念)在考试中此处最容易混淆,主要是单项和多项选择题。
另外,考生还需重点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
知识网络图:本章知识点:1.风险及特征2.风险管理及其作用3.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4.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风险及其本质一、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在给定的客观情形下,在特定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于是,所谓风险大,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大,风险小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小。
用概率统计的术语,风险的大小则是由损失(X)的期望值(Ex)和均方差或标准差(DX)决定的。
根据这一定义,风险的大小本质上决定于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损失概率)及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损失程度)。
这可用图1—1来解释。
实践中,对于某一项目,要确定其风险等级,通常需要将这两个变量结合起来加以判断。
下列情况,结论明确:低可能性与轻微后果则为低风险;高可能性与严重后果则为高风险;高可能性与轻微后果则为低风险。
二、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一)风险因素(Hazard)风险因素是指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
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间接的和内在的原因。
根据其性质,通常把风险因素分成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三种。
实质风险因素是指对某一标的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或损失严重程度的直接条件,它是一种有形的风险因素。
心理风险因素也是一种无形的风险因素,但与道德风险因素不同。
它是指由于人的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导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或扩大损失程度。
道德风险因素与心理风险因素都与人密切相关,前者强调的是故意或恶意,而后者则强调无意或善意。
(二)风险事故(Peril)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的赢接或外在的原因,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也就是说风险是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来导致损失的。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d22b6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f.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风险管理是一门关注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次读书笔记将聚焦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践经验,以及其在企业和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是指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带来的潜在损失。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以最小化潜在损失并提高决策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实现风险与回报的平衡。
二、风险管理的方法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识别潜在风险事件。
可以利用SWOT 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来辅助风险识别过程。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来评估风险,如敏感性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
3.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避免、减轻、转移和接受风险。
4. 风险监控:对已采取的风险应对策略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应对措施,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1. 组织风险管理团队: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风险管理的规划、执行和监控。
团队成员应具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明确组织对风险管理的态度和要求,建立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程序,确保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3. 建立风险信息系统:通过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传播风险信息,提高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培训和教育:为组织成员提供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5.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过程,借鉴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四、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1. 金融风险管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以保护自身利益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 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以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按质、按成本完成。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6b9fa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d.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过程。
本文将对风险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方法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1. 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在不确定性环境下,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过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风险的发生,并为企业创造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价值。
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企业利益: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避免或减少损失,保护企业的利益。
(2)增加企业价值: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提高业务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3)提高决策质量:风险管理可以提供准确的风险信息和数据支持,帮助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降低决策风险。
(4)符合监管要求:风险管理是企业履行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企业遵守规范,降低违规风险。
三、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 风险识别和评估(1)SWOT分析:通过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识别内外部风险因素。
(2)风险矩阵:通过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以便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2. 风险应对和控制(1)风险规避:通过采取措施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如停止高风险业务或投资。
(2)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
(3)风险缓解:通过采取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和程度,如加强内部控制、制定应急预案等。
(4)风险接受:对于无法规避或转移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接受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3. 风险监控和反馈(1)建立风险监控系统:通过建立风险指标和监控机制,及时掌握风险的动态变化。
(2)定期风险评估: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新的风险。
(3)风险报告和沟通:及时向相关利益相关者报告风险情况,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19e45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c.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风险,以最小化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组织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根据所给的任务名称,对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二、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对组织的负面影响。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护组织的资产、利益和声誉。
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有助于组织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并为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降低潜在损失: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组织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潜在损失的风险。
3. 提高决策质量:风险管理可以提供决策者所需的信息和分析工具,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4. 改善组织的声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可以建立良好的声誉,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四、风险管理的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 风险应对: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4. 风险监控:定期监测已识别的风险,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1. SWOT分析:通过评估组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识别和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
2. 事件树分析:通过构建事件树模型,评估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3. 故事板:通过制作故事板,描述潜在风险的发生场景和影响,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风险。
4. 风险矩阵:通过将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绘制在矩阵中,确定风险的级别和优先级。
六、风险管理的挑战1. 不确定性:风险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不确定性。
未来的风险往往难以预测和量化。
2. 多元化风险:组织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涉及到市场、技术、法律、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21931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8.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各种可能对组织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本文将对风险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可能对组织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以保护组织的利益和资产,提高组织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并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组织目标。
三、风险管理的原则1. 组织全员参与: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每个组织成员都应该对风险管理负有责任,并积极参与到风险管理活动中。
2. 风险管理与组织目标一致:风险管理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保持一致,确保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
3. 综合性和系统性:风险管理应该综合考虑各种风险类型和来源,将其纳入一个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4. 风险管理的连续性: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以适应环境和组织内外部变化。
5. 信息共享和沟通:风险管理需要组织内外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以便及时获取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四、风险管理的方法1. 风险识别: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信息,识别可能对组织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可以采用SWOT分析、头脑风暴等方法进行风险识别。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可能性。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风险评分模型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避免、风险减轻等方法进行风险控制。
4. 风险监控:对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控制措施的不足,以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案例分析以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为例,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下降、技术变革等。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8fd1d7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0.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
本文将围绕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具展开讨论,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风险管理。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1. 风险的定义和特征风险是指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带来的潜在损失。
风险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征,需要通过风险管理来加以应对。
2.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的目标实现概率,并减少负面影响的发生和损失的程度。
通过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保护利益并提升绩效。
三、风险管理的流程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信息,确定可能对组织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
常用的风险识别工具包括SWOT分析、头脑风暴和专家访谈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严重性和优先级。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事件树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
3. 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
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避免、减轻、转移和接受等。
4. 风险监控与控制风险监控与控制是对已实施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跟踪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通过风险监控与控制,组织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风险管理策略。
四、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1. 概率与统计分析概率与统计分析是风险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常见的概率与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概率分布、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等。
2. 决策树分析决策树分析是一种图形化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做出最佳决策。
通过构建决策树,可以清晰地展示各种决策和可能的结果,从而辅助决策过程。
3. 风险溯源分析风险溯源分析是一种追溯风险发生原因的方法,通过分析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揭示风险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管理概论复习要点
![风险管理概论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d3ed340912a216147929c4.png)
风险管理的作用1.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2.减少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3.转嫁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
4.保证风险管理单位的财务稳定。
5.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风险的特征★(一)风险具有客观性★(二)风险具有突发性★(三)风险具有损害性★(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1.空间上的不确定性2.时间上的不确定性3.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五)风险具有发展性风险的类型1. 按照产生的原因不同①自然风险②社会风险③政治风险④经济风险2. 按照产生的环境不同①静态风险②动态风险区别:①损失不同②影响范围不同③特点不同3.按照损失的范围不同①基本风险:失业、战争、通货膨胀、地震、火山爆发、洪水②特定风险:火灾、车祸、盗窃4. 按照风险的性质不同①纯粹风险②投机风险5.按照分担的方式不同①可分散风险②不可分散风险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间接原因),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一)实质风险因素(二)道德风险因素(三)心理风险因素损失(风险事故是导致损失的直接原因)(一)实质损失(二)费用损失(三)收入损失(四)责任损失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是指损失程度具有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成本是指政府、企业或个人为了规避各类风险进行投资、融资的货币成本总和。
包括:1、预防风险成本2、保险金成本3、保险以外防止损失扩大的成本4、财务危机成本5、担心不会产生预期效果的心理成本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的原则(一)现实性(二)明确性(三)层次性(四)定量性风险管理目标的内容(一)损失前的风险管理目标1、经济合理目标2、安全系数目标3、社会责任目标(二)损失后的风险管理目标1、维持生存目标2、保持经营连续性目标3、稳定收益目标4、履行社会责任目标影响风险管理机构设置的因素(一)风险管理单位的规模与风险管理机构(二)风险与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三)风险管理质量与风险管理机构风险识别的过程就是收集有关风险事故、风险因素、损失暴露、危害和损失等方面信息的过程。
(一)发现或者调查风险源1.物质风险源 4.法律风险源2.社会风险源 5.操作风险源3.政治风险源 6.经济风险源(二)认知风险源(三)预见危害(四)重视风险暴露1.实物资产风险暴露2.无形资产风险暴露3.金融资产风险暴露4.责任风险暴露5.人力资本风险暴露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风险损失清单分析法、现场调查法、事故树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等。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575bad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9.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企业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控制和监测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是指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可能出现的一种事件或情况,对企业的目标达成产生负面影响。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过程,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风险,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损失。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保护企业利益的同时,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是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风险来源和可能的影响。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
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SWOT分析、风险矩阵、场景分析等。
四、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策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风险控制策略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避免、减轻、转移和承担。
避免风险是指通过调整企业的战略、业务模式等,避免与风险相关的活动。
减轻风险是指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等,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
承担风险是指企业自己承担风险,并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等方式进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五、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指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监控和跟踪,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的变化和演变。
风险监测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指标、制定风险报告、开展风险审计等方式进行。
风险监测的目的是及时预警和应对风险,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六、结论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企业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损失,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cfca9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0.png)
风险管理读书笔记一、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潜在威胁和机会,以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风险管理的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风险管理是指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通过对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以达到最优化的决策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降低或消除风险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并利用风险带来的机会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企业利益: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从而保护企业的利益。
2. 提高决策质量: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数据,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3. 降低经营风险: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4. 增加竞争优势: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风险管理的步骤风险管理的步骤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
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这包括对市场、竞争、技术、法律、政治等方面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
2. 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可能性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哪些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
3.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这包括采取预防措施、转移风险、减少风险和接受风险等措施,以降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4. 风险监测: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对已经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
如果风险发生了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相应的措施。
五、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技术风险管理涉及到多种工具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SWOT分析:通过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和机会。
项目管理学习笔记(风险管理②)
![项目管理学习笔记(风险管理②)](https://img.taocdn.com/s3/m/ef3e9bc9d5bbfd0a78567307.png)
项目风险管理一、项目风险管理概述:1、风险的定义:当事件、活动或项目有损失或收益与之联系,涉及到某种必然性和不确定性和涉及到某种选择时,称为风险。
项目风险会对目标产生某种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项目风险包括对项目目标的威胁,也包括促进项目目标的机会。
项目不同阶段会有不同风险,随项目进展而变化,不确定性会减少,最大不确定性在早期。
项目各种风险中,进度拖延往往是费用超支、现金流出、及其他损失的主要原因。
为减少损失在早期阶段主动付出必要代价要比拖后好的多2、风险属性(特点)1)风险的随机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其后果都具有偶然性。
2)风险的相对性:指风险总是相对项目活动主体而言,同样的风险对于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影响。
人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因活动、人和时间不同主要因素:1)收益大小:收益大承受的风险也大2)投入的大小:项目投入大,对成功的希望越大,愿意冒的风险就小3)项目活动主体的地位和拥有的资源。
级别高的比级别低的能够承受的风险较大,资源越多风险承受能力就大3)风险的可变性: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在质和量可以变化,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和消除,有的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每一阶段都会出现新风险。
即:风险性质的变化、风险后果的变化、出现新风险3、风险的种类:1)按风险后果:纯粹风险(不带来机会无获得利益可能。
后果:造成损失或没有损失)、投机风险(可能带来机会获利,隐藏威胁造成损失。
后果:造成损失、不造成损失、获得利益)2)按风险来源:自然风险(造成损失)、人为风险(人的活动造成的风险)3)按可管理分:可管理的风险(可预测可控制)、不可管理的风险(不可预测)4)按影响范围:局部风险(影响范围小)、总体风险(影响范围大)5)按可预测性:已知风险(明确的可遇见的。
发生概率高后果轻微)、可预测风险(可预见发生不可预见结果,后果可能相当重)、不可预测风险(未知风险,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另外分为:技术风险\项目风险\商业风险.商业风险又可分为市场风险(建立的软件虽优秀但不是市场需要)、策略风险(建立的软件不再符合公司整个软件产品战略)、销售风险(建立了销售部门不清楚如何销售)、管理风险(重点人员转移或失去上级部门支持)、没有得到预算或人员的保证(预算风险)4、风险成本及负担:1)定义: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减少的收益,以及防止控制风险事件而支付的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6 信用风险管理
套利:利用他人的错误赚钱(arbitrage)
投机:靠自己的判断赚钱(speculation)
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用一定的(法律)风险换收益在长时间内是无法持续的(现实无奈,机制设置错误等带来的机会)
第一节信用风险管理的性质和发展
第二节信用风险分析与衡量的方法体系
第三节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第四节违约损失率(LGD)的分析方法
第五节信用组合管理(CPM)
第六节信用风险转移(CRT)
1.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向市场提供信用,是经营信用风险的企
业。
2.信用风险:传统意义上,即为违约风险;现代意义上信用风险包括由交易对手直接违约
和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变化给投资组合带来损失的风险。
(信用事件风险、信用等级变化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义务或者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工具的变化,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工具持有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违约风险、交易对手风险、信用迁移风险、信用事件风险、可归因于信用风险的结算风险)
3.银行账户业务以外的交易账户业务中的信用风险被称为交易对手风险。
4.特定风险(Specific Risk):由特定的违约事件或其他信用事件而引发的市场风险。
一般市场风险(General Market Risk)或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除特定风险外其他市场一般性原因引发的风险。
5.贷款人:借款人违约风险(Default Risk) ,贷款价值重估风险
债券持有者:信用事件风险(Credit Event Risk)或信用等级变化风险(Credit Migrating Risk) 衍生工具和股票等的交易: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 Party Risk)&结算风险
6.信用风险的来源(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的具体原因看):信用能力因素和信用意愿
因素。
从定义上可以看出信用风险最大的特征就是内生性,即导致债权人资产全部损失或是部分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债务人自身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其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前者关注的是贷款后是否违约; 后者关注的是在假设贷款不违约的前提下,信贷政策质量的潜在变化。
7.信用风险的特征:
(1)概率分布为非正态分布: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左侧厚尾
(2)道德风险在信用风险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3)信息不对称使得对信用风险状况及其变化的了解更困难。
(4)信用风险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的特征(多样化投资分散非系统性风险的风险管理原则更适用于信用风险管理)
(5)信用风险的观察数据少,不易获得
(6)信用风险的构成要素分析以违约为中心
信用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
1.专家系统:考虑因素:
与借款人相关的因素:名誉、杠杆、资产波动性、抵押
与市场有关的因素: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
典型的系统:5C(character、capital、capacity、collateral、condition)
企业信用分析5Ps(personal factor、purpose factor、payment factor、protection factor、perspective factor)
银行骆驼评级法(CAMEL)capital asset management earnings liquidity
该系统主要依赖信贷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作为信用分析和决策的基础。
主观性很强,对信用风险的评估缺乏一致性。
基于专家实践,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较为客观的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和银行统一的内部信用评级与专家系统相结合,能够获得取长补短的效果,使得传统的专家系统在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信用打分模型
1.线性概率模型(财务指标)
2.线性辨别模型(各种指标,Z值越大,违约率越低)
是一种向后看的模型
3.内部评级相对于资本市场独立的外部信用评级而言,指金机构内部通过定量因素和定性
因素的综合分析,对其自身的交易对手、债务人和交易项目自身用一个高度简化的等级符号来反映被评级对象的风险特征
PD、LGD
评级维度和等级的设置(问题资产:次级、关注、可疑、损失)
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基于Var的信用风险模型
1.CreditMetrics
信用风险取决于债权人的信用状况,等级转移矩阵
信用工具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贴现率
不同登记下贷款的价值不一样,加上转移矩阵好比概率分布,最终依据概率计算VAR 基本特点使不是从单一资产的角度看待风险,而是从组合的角度看待
信用工具边际风险贡献
但是贷款资产价值的左侧厚尾性使得理论上的Var要小于实际发生的,正态分布的假设低估了Var
2.Credit Portfolio View
将宏观等因素加入,一种依据评级公司历史数据算宏观因素,一种是宏观因素指标算该模型比较适用于投机级的借款人,因为其该类借款人对宏观因素更敏感
基于期权定价的违约率模型:KMV Credit Monitor
将借贷看作期权,认为股票市场是有效的,所有关于EDF的信息都包含自价格中,是一种向前看的
P146页不同点
LGD
信用组合管理
随着风险计量工具的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流动性)、新的监管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