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亲属长期离家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与父母一同居住并受其直接照顾的未成年人。
他们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包括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以及社交障碍等。
本论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问题1. 学习困难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环境的支持和监督,往往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充分的指导。
他们的学习动力较低,学习效果不理想。
2. 心理问题与父母长时间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这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3. 社交障碍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在社交能力上存在一定障碍。
他们不太擅长与人沟通,缺乏合作与交流的经验。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 父母缺乏陪伴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法与孩子长期共同居住,无法提供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与陪伴。
2. 教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简陋,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 社会关注度不够留守儿童问题长期未引起足够的社会关注,缺乏专门的政策和措施保障他们的教育权益。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在家庭中培养良好的教育氛围,提供父母参与孩子教育的机会,以弥补缺乏陪伴的不足。
2.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设施,引进优秀师资力量,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3. 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交能力培养等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和社交障碍。
4. 加强社会关注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通过媒体宣传和政府行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权益。
综上所述,要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关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教育资源建设、设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并加大社会关注力度。
只有多方合作,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让他们健康成长,展望美好未来。
留守儿童大学生论文
留守儿童大学生论文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导致众多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独自在农村家中生活的儿童。
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认知、态度和参与度,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知1.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都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意识到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和生活上的困境,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引导,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
2.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态度大学生普遍对留守儿童问题持关切和同情的态度,认为留守儿童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他们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应该尽量陪伴和照顾孩子,而不是把他们留在农村。
二、大学生的参与度1.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然而,调查发现,尽管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持关注态度,但实际参与度不高。
大部分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持观望态度,认为这是教育和政府部门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非他们个人的责任。
2.加强大学生的参与度的必要性然而,正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具备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去关注并参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更主动地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建议1.加强大学生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社会实践课程、举办座谈会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并了解如何参与到相关活动中。
2.鼓励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志愿者活动。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大学生能够与留守儿童建立起情感联系,关注他们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从政策层面,加强对农民工的扶持和保护,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从社会层面,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留守儿童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3篇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篇一:关爱留守儿童心系特困学生家庭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
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大雪,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
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
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
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
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
留守儿童社会现象论文
留守儿童社会现象论文留守儿童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是指在城市或农村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无暇照顾孩子的情况下,孩子无人照管而被迫留在原居住地的儿童。
这一社会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涉及到家庭教育、社会责任、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背景和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父母外出打工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导致留守儿童现象的主要原因:1. 经济压力:父母为了生活需要,不得不外出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
2. 教育资源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家长的需求,父母选择将孩子留在大城市,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3. 家庭矛盾:一些家庭存在不和谐或冲突,导致父母出走,留下孩子久久无法团聚。
4. 缺乏政策支持:尽管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但在实施和监管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与父母长期分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心理问题: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教育问题:缺乏父母的关注和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可能受到影响,甚至一些孩子无法完成学业。
3. 社会适应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可能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交经验,导致无法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4. 人身安全问题:留守儿童往往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容易成为青少年犯罪和其他社会问题的受害者。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完善相关政策,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福利保障。
2. 家庭教育的重视:倡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父母以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3. 加强社区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合作,在社区建设中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组织相关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圈。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
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在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儿童被迫与父母分离,留在家乡成长。
他们面临着许多困扰和挑战,这给他们的心理和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
本篇论文将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现状以及对策。
第一节:原因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源于许多原因。
首先,经济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就业机会的流动性增加,许多父母被迫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收入,而无法带上孩子一同迁往城市。
其次,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的差异也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因素之一。
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和社区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孩子们全面的成长需求。
此外,家庭关系问题、家庭稳定性以及对子女教育的观念不同等因素也会导致父母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
第二节:现状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数千万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不被关注。
他们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落后、行为问题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挑战。
同时,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低,更容易成为各类侵害和犯罪的受害者。
第三节:对策针对留守儿童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化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农村和城市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政府应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乡村教育设施和师资条件,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其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怀。
学校和社区应设立心理辅导团队,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
同时,家长也应增加与孩子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环境。
第三,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帮扶。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提供他们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他们感到被社会关爱和关注。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乎个人利益,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通过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以及加强社会关爱与帮扶,我们可以为这些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厌学问题论文
留守儿童厌学问题论文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他们的子女却不得不留在家乡的农村,因而成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被迫与父母分离,与祖父母、亲戚或家政人员一起居住的孩子。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众多,其中之一是厌学问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原因1.1 缺乏亲子关系和家庭支持留守儿童通常缺乏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和家庭支持。
由于长时间分离,他们无法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而这种无形的干预对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至关重要。
1.2 孤独感和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常常感到孤独,缺乏依靠和情感交流。
这种孤独感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负面情绪,进而抵触学习。
此外,孤独感还容易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抑郁,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学习的厌恶。
1.3 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不充分乡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学校来说相对贫乏,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这样的教育条件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解决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可能方案2.1 加强家庭教育和情感关怀父母应该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情感关怀。
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情绪变化,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同时,父母还应提供适当的教育指导,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2.2 提供心理辅导和关爱乡村学校可以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师,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缓解孤独感和心理问题,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3 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
提供更好的教学设备和教材,改善教师待遇,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留守儿童
形势与政策论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形势与政策的角度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形势的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工作等原因长时间不在身边,由其他亲属或社区照顾,或者独自生活的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主要与现代化进程、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全球化等因素有关。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就业机会的不平衡分布,农村的父母群体为了谋生往往被迫到城市打工,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
二、政策的现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通过多项政策和措施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要推进教育公平、加强道德与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以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三、问题分析然而,留守儿童问题仍然存在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其次,由于监管不力和服务不足,留守儿童容易面临安全隐患和犯罪风险。
此外,教育资源不均衡也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心理支持资源。
其次,社会组织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开展更多的心理辅导和社区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家庭应回归农村,与子女共同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关心。
五、启示与展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期坚持和多方合作。
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提高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六、结论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强化心理关爱、改善社区环境,才能真正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希望留守儿童问题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让每个儿童都能享有平等的成长机会。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篇一《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
[1]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
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doc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2020年4月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本文关键词:留守,关爱,儿童,精选,论文范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本文简介: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父母的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都缺少关爱,本篇文章提供7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小编说一句:钱赚多赚少,多关心下孩子,多陪伴孩子,因为陪伴是永远不能弥补的。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一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摘要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精选5篇】本文内容:现代社会中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父母的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都缺少关爱,本篇文章提供7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小编说一句:钱赚多赚少,多关心下孩子,多陪伴孩子,因为陪伴是永远不能弥补的。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第一篇:《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摘要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
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又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
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
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我校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创新教育管理的既有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员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也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贡献,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关于留守儿童的三千字论文
关于留守儿童的三千字论文留守儿童是指在家庭外工作、务农或出国务工等原因下,长期与父母分离,由一方或双方父母外出工作,与农村、城市居住地相距较远的未成年人。
留守儿童问题在中国日益突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以三千字篇幅,深入讨论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目前,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据统计已超过6000万人。
这些留守儿童在未成年的阶段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包括心理问题、教育问题、健康问题等。
首先,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常常表现出自卑、不自信和焦虑等问题。
其次,由于交流和沟通不畅,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处于不利地位,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此外,由于长期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营养,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威胁。
二、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这导致了许多农村地区的孩子被迫成为留守儿童。
其次,留守儿童问题也与家庭传统观念有关,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留在农村更稳定、更有亲情,而选择将孩子留在家乡。
此外,教育资源差异也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之一,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迫使一些留守儿童辍学或选择在家上网课。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应该从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入手,采取多种途径来解决。
首先,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和亲子关系,父母应尽量减少外出时间,更多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以缩小城乡教育和医疗差距。
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投入,推出相关政策,鼓励父母返乡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农民外出务工。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监管,确保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结语: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论文
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亲属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或城市家中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照顾,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社会化问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社会化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一、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缺席,无法及时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许多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同时,家里经济条件也限制了留守儿童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容易落后于同龄人。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提高师资水平。
另外,可以推动与城市学校的合作,互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组织城市学生到农村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二、心理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的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缺乏安全感。
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农村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
同时,社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组织各种集体活动,鼓励他们参与社会交往,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三、自我管理问题由于长期独立生活,留守儿童可能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家庭中没有得到父母的指导和监督,他们可能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学习任务,容易陷入不良习惯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农村设立学习辅导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指导和帮助。
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班或社区活动提供自我管理技能的培训,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社交问题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亲情关怀,容易在社交方面存在问题。
他们可能不懂得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处理冲突,导致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紧张、疏离。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农村社区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交平台和活动机会,让留守儿童与同龄人进行互动。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培训班或社区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提升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友好相处。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
[专题范文]留守儿童论文13篇留守儿童论文留守儿童论文(一):一、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思考留守儿童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构成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家庭、学校、社会就应共同行动起来,帮忙他们打下一个健康的人格基础。
(一)家庭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摇篮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是人类社会的第一块基石,是儿童健康人格培养的摇篮。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家长的思想品德和作风习惯对子女有着很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
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应率先垂范,务必首先做到,使子女从小模仿家长好的做法和习惯,逐步构成良好的品质。
要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父母需要有奉献精神,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就应多为下一代思考,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长更不能忽视,留守儿童的家长首先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不仅仅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更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除了与孩子经常持续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孩子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要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必须要选取文化素养较高并且有必须职责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我孩子的亲朋好友作为监护人。
总之家长要透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使孩子逐渐领悟善恶、美丑和是非的界限,构成了最初的思想品德和心理,为孩子健康人格的构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是培养儿童健康人格的主阵地学校在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人格方面应担当“主角”:第一,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突出“以人为本”;第二,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尤其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三,教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论文
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论文社会化是一个人逐渐适应社会,与他人相处并融入社会的过程。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长时间与父母的分离,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篇论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定义和现状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地工作,长期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儿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数据,中国目前有约6000万留守儿童,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地区。
由于父母的长期缺席,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1. 家庭教育不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
爷爷奶奶、亲戚等长辈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方法,导致留守儿童在品德、礼仪等方面缺乏教养。
2. 学校适应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开,经常在亲情、友情等方面感到孤独和焦虑。
进入学校后,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但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指导,往往面临较大的困难。
3. 情感问题父母长期的分离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巨大的情感压力。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被遗弃,情感发展不稳定,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建议1. 家庭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支持和帮助,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并完善相关政策。
同时,鼓励父母与留守儿童保持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建立稳定的情感纽带。
2. 学校关怀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照顾,建立心理咨询和援助机制。
提供情感支持、心理辅导和适应性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生活,并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3. 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积极参与相关公益活动和项目。
通过组织志愿者、提供职业培训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发展。
结论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议题。
政府、社会和家庭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帮助留守儿童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实现全面的发展。
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论文
关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的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等原因长时间离开农村家庭,留守在乡村中的儿童。
这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这些孩子面临着许多社会、心理和教育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1. 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的现象。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有数千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城市打工,无法在家中照顾他们。
这些孩子的主要照料者通常是年迈的祖辈、亲戚甚至是邻居。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留守儿童容易面临许多问题。
2. 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可能面临困境。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常常缺乏家庭温暖和情感支持。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缺乏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此外,留守儿童还容易受到欺凌和虐待。
3. 心理问题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可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
长期的情感缺失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4.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面临着挑战。
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支持。
教育不公平问题可能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上落后于其他孩子,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未来的机会。
5. 解决办法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可能的解决办法:5.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
这些机构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问题。
5.2 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父母和家庭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陪伴。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父母更好地履行育儿责任。
5.3 引入亲友帮扶制度鼓励父母在城市工作的同时,引入亲友帮扶制度。
通过扩大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他们的社交资源和情感支持。
5.4 发展互联网教育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提供在线教育资源。
留守儿童方面的论文
留守儿童方面的论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由于工作、迁移等原因长时间离开家乡,而留在农村或城市中的家里成长的儿童。
这一现象在中国十分普遍,涉及到了大量的儿童,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
本论文将针对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一、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1.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开,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他们在没有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下,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很多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较差。
2.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经常长时间离开父母,缺乏亲情关爱,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悲伤。
长期的孤独感、无力感和失落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自尊心低下、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3. 社交问题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往往不如同龄人。
他们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和能力,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社交问题给他们的身心成长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1. 心理健康影响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和陪伴,心理上感到孤独、无助和疲惫。
这些负面情绪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容易导致抑郁、焦虑、自卑等问题。
2. 社交能力影响留守儿童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和能力,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较弱的社交能力也会影响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适应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3. 学业成绩影响由于缺乏家庭的指导和学习资源的支持,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常常较差。
他们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1. 家庭关爱政府和社会应当重视家庭关爱,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父母尽量减少离家时间,增加与孩子的陪伴时间。
2. 学校关注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
留守儿童个性问题论文
留守儿童个性问题论文留守儿童个性问题探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生计选择了外出打工,导致了很多孩子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成为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困境,其中之一就是个性问题。
本文将就留守儿童的个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的个性特点在家长长期缺席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常常出现一些特殊的个性问题。
首先,他们往往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由于与亲人分离的时间较长,他们心理上总是感到不安全,缺乏安心的依靠。
其次,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互动时可能显得内向、孤僻,由于长期处于没有亲人陪伴的环境下,他们对社交能力的培养存在较大的困难。
此外,留守儿童还容易产生情绪不稳定的问题,他们常常会因为亲情的缺失而感到孤独、愤怒或失落。
二、个性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留守儿童的个性问题对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缺乏安全感和依赖感的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其次,由于社交能力的欠缺,留守儿童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可能更容易受到欺凌或排斥,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最后,情绪不稳定的留守儿童在学业表现上往往受到影响,他们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三、解决留守儿童个性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个性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关注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问题,并积极解答家长的疑问。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进行相应调适。
最后,加强社区与学校的合作,组织志愿者或社工人员关注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结语:留守儿童的个性问题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现象。
通过建立家校沟通机制、提供心理辅导和加强社区支持等措施,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个性问题,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doc
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2020年4月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本文关键词:优选,留守,关爱,儿童,论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本文简介: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论文【优选5篇】本文内容: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另一方监护或者其他亲属监护.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论文题目: 关爱留守儿童, 助力教育公平摘要:留守儿童导致农村学校在教育公平的发展方面受到很大的阻力, 近年来, 特别是中国移动"和教育"推广, 解决了不少教育教学中的难题, 为学困生的转化, 留守儿童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利用这个平台, 用它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助力教育公平进程.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公平; 留守儿童; 强化; 助力;近些年来, 有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 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 使他们成为"留守儿童".因为孩子在家缺少父母的教育和监管, 与祖辈生活在一起, 祖辈因为知识层面差, 思想落后, 不能对他们实施有效监管, 导致留守儿童养成各种不良习惯.留守儿童自律意识较差, 学习缺乏资源, 课后教育辅导困难.久而久之, 他们缺乏学习自信心, 上课不认真听讲, 作业不能完成, 学习成绩欠佳.致使农村学校在教育公平的发展方面遇到很大的阻力.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一、推广"平台"使用, 实现家校互动, 健全"公平"措施列夫·托尔斯泰说:"与人交流一次, 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思想必定是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 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留守儿童绝大多数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 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许多问题和烦恼, 需要有渠道倾诉, 有亲人的安慰.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有的半年或一年才能回家一次, 很难跟他们沟通思想, 倾听烦恼, 给他们足够的关怀.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和不便.教育是个复杂的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移动为我们提供的"校训通"平台, 将学校、家长、学生联系在一起, 使学校能向家长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 家长能在遥远的地方了解自己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情况并向教师反馈他们孩子的信息.学生能每天与父母沟通, 倾诉心声, 使家校互动得以实现, 有力地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有必要将这一"平台"推广使用, 健全教育公平进程中的教育措施, 使缺失的教育得到有效的补偿.如, "校讯通"平台在我校使用以来, 有不少家长来电话说他们每天都可以关注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老师布置了哪些作业, 孩子完成了哪些作业, 哪些作业未完成, 为什么没完成;学习中有哪些困难;有什么心理烦恼等.孩子都向他们说了什么, 有什么要求、想法.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那些"问题学生", 经过长时间的沟通, 教师的努力, 家长的关心, 逐渐改进了不少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几个家长还来信息说明他们用"和教育"平台中的"教育资讯""在线答疑""学科资源"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孩子学习的情况, 向教师请教相关的知识.父母都关心自己的子女, 子女对父母都是有亲情的."只要功夫深, 铁杵也能磨成针."教育的缺失我们要补偿, 要补偿就要有行动, 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教育教学措施, 有措施、有渠道才会有可能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二、落实"平台"应用, 注重"习惯"养成, 形成"公平"条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人的行为养成习惯, 习惯影响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受益一生, 好的习惯可以使一个人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好的交际方式可以让一个人在他人面前有一个好的形象, 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可以事半功倍.受益一生的好习惯有很多, 如:早睡早起, 准时, 讲究个人卫生, 今天的事今天做, 不说谎话, 遵守规则等.但是,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它是长时间行为的积累形成的.作为留守儿童的老师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 尽自己的义务, 把行动落到实处, 用自己的好习惯成就学生的好习惯.我校在使用"校讯通"业务平台, 建立了QQ群、微信圈以来, 学生许多好的习惯逐渐形成, 特别是利于学习, 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习惯不断形成, 使那些平日里缺少家庭关爱、呵护的留守儿童能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正常地接受教育, 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 现今人们每天玩手机似乎已经形成为一种习惯, 许多留守儿童每天都会因为在玩手机的同时看到教师布置的作业, 看到家长留给他们的"关爱", 同学们在"群里"的分享, 这无疑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有的同学还因此与其他孩子、家长或教师在QQ群、微信圈里就相关学习内容聊上一会儿, 或发表自己的意见, 或倾诉自己的烦恼, 或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有的同学喜欢教师上传的微课资料, 对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风景名胜、历史人物、科幻故事等还整理加工, 分类建成自己的文件夹, 在"群里"跟大家分享.就连平时胆小不敢大声说话的几个留守儿童也因他们的带动在"群里"大胆发表了许多自己的观点.由于教师、家长的配合、坚持, 如今许多留守儿童已经逐渐形成勤于动脑, 认真观察, 工整书写, 及时复习巩固, 不断扩大阅读范围, 善于与他人交流思想、意见的良好习惯.总之, 面对农村众多的留守儿童, 我们不能冷眼以待.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时代,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 做教学的有心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工具和手段, 尤其是"和教育"为我们提供的便利,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关心、关爱那些因为家庭和父母的缺失造成的教育困难的学生, 使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能正常、健康的发展, 为实现我国教育公平发展而努力![1]曹占江.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策略[J].甘肃教育, 2013 (21) .[2]马廷安.关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甘肃教育督导, 2013 (9) .[3]铁丽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 2017 (7) .王刚.关爱留守儿童,助力教育公平[J].学周刊,2018(05):112-113.。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论文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论文留守儿童研究论文近年来,随着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长期与父母分离,由亲戚、邻居或寄宿家庭照顾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特殊的困境与挑战,因此,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问题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社会议题。
1. 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影响1.1 留守儿童人数的增加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选择外出务工寻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的逐年增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数千万。
1.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的陪伴,留守儿童易受到情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由于父母的长期缺席,他们也可能缺乏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丧失了一定的动力和目标。
1.3 学业与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教育资源,常常在学业上面临较大的困难。
而且,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一些地区的留守儿童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从而造成教育机会不均衡的局面。
2. 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2.1 经济原因经济压力使得很多农村家庭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以谋求更好的收入和生活条件。
然而,他们的务工时间较长,无法照顾孩子,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
2.2 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普遍较为匮乏,缺乏良好的学校和教育设施。
这迫使一些家庭将孩子留在农村,以继续接受低质量的教育。
2.3 家庭结构问题一些农村家庭由于亲属关系和居住条件的限制,无法将留守儿童带到城市,只能选择将他们寄宿在亲戚家或寄宿家庭。
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3.1 加强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教育培训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2 增加学校数量与教育资源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农村地区学校的数量与教育资源的配置。
通过改善农村学校条件和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农村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父母很少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这个问题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并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父母陪伴,与其他同龄人接触较少,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渴望与父母进行亲密的交流,但却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往往感到内心的空虚与孤立。
2. 自卑心理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夸奖,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无法获得应有的重视和认同,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3. 情感压抑农村留守儿童面对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很难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们往往抑制自己的情感表达,不善于沟通,导致情感发展受限,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4. 忧虑与焦虑农村留守儿童因为与父母长期分离,容易陷入忧虑和焦虑中。
他们担心父母的安全和健康,担心自己会被遗弃或忘记。
这些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系建设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与他们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增强孩子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 心理辅导与关爱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老师和义工也可以定期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传递温暖和关爱。
3. 亲子活动开展学校和社区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互动的机会。
活动可以包括亲子游戏、亲子读书等,既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促进了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4.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研究及对策分析论文(共7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浅谈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一、留守儿童的定义及成因留守儿童问题近些年来不断进入公众视线,各类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教育引导。
当今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存在年龄区间、地域范围、父母外出情况及原因、留守时间等分歧,一般认为“留守儿童”是不能随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活动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按照以上的定义,大量的研究人员就这一群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调研,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是教育工作者及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留守儿童根据父母在外的情况可大致分为双亲在外、父亲在外、母亲在外三类,每类的留守儿童都存在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亲情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缺失,这也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各类问题的根源。
这一群体自改革开放时便开始产生,但直到2002-2004年留守儿童问题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这也说明这一群体的产生、发展已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一群体的产生及产生的问题都将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了解这一群体成因之后当对其产生的问题特别是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关爱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二、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特殊群体的概念自被提出时就拥有这庞大的数量,这是由于中国有着庞大的农村人口基数。
留守的时间较长或者较短,使儿童长期亲情缺失或不能适应短期的亲情缺失都将使其觉得未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
对于儿童亲情确实的情况可以用忽视率来表明,有相关的调研对这一程度进行了量化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外出的父母与留守儿童联系频率低是忽视的危险因素,经常联系的儿童忽视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报告名称留守儿童问题年级 2010级学院中药材学院专业中药学专业学号 ********姓名曲洋任课教师张明霞完成时间 2011 10 08成绩(报告在给出成绩的同时须由评阅人写出评语)年月日探讨有关留守儿童问题内容摘要: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现状、存在问题、造成原因、解决建议正文: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一、有关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现状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我国中小学生 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除了农村留守儿童等全国性问题外,因父母忙于生计、应酬而托人寄养或在家无暇顾及的城镇“精神留守儿童”更逐渐显现,学校和家长“分数至上”的教育方式更“刺痛”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专家建议,家长要努力建立互信桥梁增强孩子幸福感,用爱抚慰孩子们的心灵。
目前,全国儿童患自闭症的人数逐年增多,仅去年广东省就有超过15万的自闭症儿童。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大城市,除了农村留守儿童等全国性问题外,因父母忙于生计、应酬而托人寄养或在家无暇顾及的城镇“精神留守儿童”更逐渐显现。
学校和家长“分数至上”的教育方式更“刺痛”着孩子幼小的心灵,并衍生出一系列崭新但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我国中小学生 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师陈海平指出,上述数字只是2006年的数据,这一趋势还在呈现上升的发展势头。
二、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一)、缺乏亲情的抚慰,造成心理上的问题。
有很多学生都是很小就离开了父母。
对父母的感情有所淡漠,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少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在校不大开口,就是和爷爷奶奶也很少说话。
而且碰到一点小事就哭,爷爷奶奶也搞不懂她在想些什么。
在调查中,有了困难闷在肚子里的孩子,不是少数。
也有的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使得他越来越任性,胆子特别大,脾气也很暴躁,一不顺心就摔东西、甚至还要骂人。
(二)、家庭管教的不当,带来行为上的偏差。
青壮年外出产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留守老人。
老人们劳碌了一辈子,而今还要挑起照顾孙辈的重任。
有的家里还开了织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显得有心无力。
因此,能使孩子吃饱、吃好,不出事故,已经是很不错了。
老人们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
在监护方法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是过度宠爱。
为了使孙子听话,他们只能用物质奖励:只要不闯祸,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而且,他们一怕孩子父母操心,二怕小孩被老师批评,三怕同学瞧不起。
所以往往“报喜不报忧”。
殊不知,这样一来,父母鞭长莫及,孩子胆子越来越大,到后来难以管教。
另一类监护方法是“严管”。
他们认为,“骂是亲,打是爱。
”“棒头上出孝子。
”“对小孩就是要严,不然无法无天。
”“严管”的结果如何呢?有的孩子因为怕挨打,养成了说谎的坏习惯,有的则产生了逆反情绪,“你越是要打我,我就越不听你的话。
”更严重的可能离家出走。
由于家庭管教方法不当,造成有的孩子思想、行为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学习辅导的缺失,带来学习上的困难。
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
这些老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字也认不了几个。
对于孩子到底是否完成了作业,他们是不知道的。
至于学习上的问题,他们更是无法帮上忙。
由于缺少学习上的帮助,一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有的甚至经常不做作业。
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以致学习上失去了信心。
研究表明,凡家长重视,监护人教育方法得当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
反之,孩子不但学习成绩极差,而且往往存在着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三、有关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首先,从留守儿童的定义上讲,造成儿童成为留守儿童的关键因素,是父母不在身边。
父母为何不在孩子身边,原因或许有千百种,但最终都可以归结到“生活无奈”上去。
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远离自己心爱的骨肉,之所以要让孩子分隔生活,或许只是因为生活所迫外出务工,要养家糊口故而舍了孩子保全了全家。
本身来说,孩子完整的童年是需要双亲的陪伴的,只有如此一个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之前,曾有单亲家庭的孩子遭受心理的质疑,这质疑无非来自单亲(男女)的成长影响。
说到影响,就不得不说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十分重要。
试想想,如果一个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那对于他来说意味着失去了什么。
或许一个年岁小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生活困扰,但往往只要有一个生活困扰就能终结生命。
当然,父母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教导者,他们也是孩子的保护者。
我们都知道出生没多久的小鸡,都需要母鸡带着四处觅食,遇到危险时母鸡往往会将小鸡护在翅下。
因为脆弱,所以特别爱护。
动物有情如此,何况人乎。
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这话说来不矫情。
他们该教会孩子一切的成长知识,该告诉孩子生命的重要性,也该在孩子面临危险时把他们护在怀中。
孩子是脆弱易委屈的,不能没有父母的呵护。
留守儿童的关键问题是缺少父母的陪伴,从而导致了那么多让人惋惜的自杀悲剧。
自杀悲剧中掩盖着儿童的心理问题,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孩子自杀的关键,而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社会关爱不足问题等是产生孩子心理问题的诱因。
一个尚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不但是身体上没有成熟,心理上也是不成熟的。
不成熟的心理极容易因小问题产生极大的波动,小到一个回家时间的契约,就能让安徽的12岁留守儿童自缢祠堂中。
孩子不成熟的心理需要教导和疏导,而这教导和疏导者非亲身父母莫属。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一般都存在心理问题,但真正的解决者,父母们,却已经悄悄的走开了。
其次,说到父母的打工问题上。
这就真正的归结到一个社会问题上了,当前的社会劳力分配不均,以致产生了很多的流动劳力。
很多人背井离乡舍妻弃子的在异乡打工,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盖房子。
这早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共识和形式,非特殊因素不能更改。
既然当前的社会形势已如此,那么真正面临考验的其实是孩子的父母们。
看父母们的取舍问题,父母是选择孩子,还是选择金钱。
当然,这其中存在着不打工就没饭吃的严峻问题。
但如果刨除了这类情况,还存在着舍弃孩子只为盖楼的父母,这种情况非常之多。
这个世界,存在取舍,其对应的是得到和失去。
或许有些父母远离孩子打工可获物质丰厚,但却因此失去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
或许这对于有些父母来说显得无奈,但其实在无奈之下依然可以有转圜的余地。
就近务工和短期务工都是不错选择,为何偏偏要离自己的孩子那么远。
还有父母两人都不在孩子身边,都选择外出务工,其所谓的为了全家其实是一个极为自私的理由。
再次,留守儿童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当然会导致一些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和社会关爱问题。
学习问题会因没有父母的教导和陪伴产生,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上一辈教导,我们得先明确上一辈人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一些极为传统思想的困扰。
留守儿童产生学习问题是毋庸置疑的,远受父母远在他乡的倍加关注和压力,远受学校教育的学习负重困扰。
学习上无人指导,最终的走向都是心理困扰。
生活问题更不需细述,缺少保护缺少帮助缺少物质,都将造成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社会关爱问题,这点上社会本身做得不够,留守儿童本身已经远离了父母的关爱,社会如果不给予足够的关爱,孩子终将长期处于孤独中。
说到此,不得不说,留守儿童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息息相关互为利害,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一)、家长应主动建立互信桥梁,增强孩子幸福感“留守儿童普遍觉得自己不被家庭接纳,自己的存在不重要,所以特别叛逆。
如注重打扮、沉迷网络、封闭自我等行为其实都是在寻求精神慰藉,在以不同的方式向家长讨‘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姚一敏认为,在当前这个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的增多造成青少年“留守”是很难避免的,但地域的隔离还是可以通过一些举动来挽救情感隔阂。
“地域隔离不一定会造成精神的隔离,父母应该有挽救意识,哪怕每天只是一个电话的问候,也可以增加孩子的幸福感。
一旦建立起这种互信的桥梁,地域隔离就不至于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姚一敏说。
家长平时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学会与有缺点和不足的人相处,从而点化孩子心理上的误区,使他们能平和地面对各种问题。
网络时代,孩子们面对许多信息源和复杂多元的社会,经受很多诱惑和冲突的观念,其能力又不足以排解这些困惑,往往会在内心积蓄不少错误的认知和愤懑的情绪。
孩子的这些问题往往是与家长情感沟通不畅导致的恶果。
生活中常见的情形是,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期望孩子有出息的理念主导下,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骄纵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对于孩子们面临的感情困惑、学业压力以及人际交往的困境又理解交流不足,导致孩子情绪困扰,学习没有动力,逃避学习,甚至厌弃学习,最终影响了学业的发展。
(二)、父母要学会用爱抚慰孩子们的心灵首先,一旦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不要采取斥责打骂的方式。
要弄清楚孩子抑郁或焦虑的是什么,为什么忤逆大人,让他把心理话说出来,了解他真实的想法,再相应提出一些处理办法或意见供其参考。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预期要抱有理性的态度。
学习成绩以及考学都不是唯一的目标,应该多从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伟人的故事中体悟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应该实事求是地给孩子提出目标,多了解和发挥孩子的长项,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第三,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和家庭困难的解决中。
既让孩子们了解家长持家的不易,产生对家人的感情,也让他们对生活本身有更多的认识,学会自身克服困难的方法技巧,培养自己的毅力。
别怕孩子会吃苦遭罪,否则就是剥夺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
第四,家长和老师也应不断注意自身修养,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