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观察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观察与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测定环孢素 a (csa)血药浓度的可行性以及csa监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方法对20例环孢素a服用患者的血液样本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血药浓度,观察日内差、日间差、回收率及相对百分偏差等数据。结果测得的低、中、高质控样本的回收率均高于100%,所测定质控样本rsd<6%,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fpia法在测定环孢素a

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临床检测要求,适合在建立合理质控体系下开展治疗药物监测。

【关键词】环孢素a;血药浓度;质控

作者单位:410005 长沙市第一医院环孢素a(csa)是临床中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多用于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及自身免疫性疾病[1]。csa在血液中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浓度过低,不能对免疫系统急性抑制,起不到充分的治疗作用;浓度过高,其毒副作用又会显现,对肝肾功能、神经等造成损害。因此,通过检测其在血液中的浓度;调整药物口服的剂量;维持血药浓度在正常的治疗范围内就成为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作为csa血药浓度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2]。本研究观察了fpia法测定csa 血药浓度的可行性和csa 监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临床采集20例口服环孢素a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静脉血液,所有患者服药时间均大于1年。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4.1岁。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服药后12 h进行静脉取血,每份血液样本采集量均大于2 ml。血液样本放于6℃的冰箱中保存。

1.3 样本测定将采有血液样本的试管倒置用力晃动5~10 s,以便样本混合均匀。吸取已经混合均匀血液样本150 μl,并放置于离心管内,加入细胞溶解剂50 μl,使用振荡器振荡2 min 后加入30 μl的蛋白沉淀剂,继续振荡2 min,之后放置在高速离心机内,进行5 min共60000转的离心。待离心结束,将样本的上层清液倒入样本杯中,以防挥发,样本杯中的样本容积最少150ul,使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

1.4 标准曲线分别吸取csa各浓度(100,250,500,1000,1500ng/ml)中的标准样本,操作同1.3中所述,取得上层清液倒入样本杯中,放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内,制作标准曲线。

其合格的判定标准:①均方差根≤1。②各标准浓度点极差在2.0至+2.0范围内。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标准曲线才可用作血液样品的检测。如果有结果不在要求范围内的,则需要重新制订标准曲线。

1.5 精密度实验每次检测l、m、h质控样本各一份,根据检测数据算出平均值以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分析csa血药浓度检

测的日内误差。同样地,每次取l、m、h质控样本各一份,检测样本浓度。对数据进行处理,算出平均值、标准差和rsd,分析csa 血药浓度测定的日间误差。

1.6 回收率试验分别用精密度试验中的日间差、日内差测得的数值除以质控样本标示浓度乘100%,即可得到日间、日内回收率。

2 结果

2.1 对精密度实验进行数据记录,按精密度试验日内差测定方法测得,rsd测得为

3.6%(l)、3.0%(m)、2.9%(h),结果均<3%;日间差rsd测得为5.6%(l)、3.4%(m)、3.0(h),结果均<6%符合rsd<15%的标准。全血中csa三个浓度l、m、h的质控样本测定日内及日间回收率均接近100%。具体见表1。

2.2 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取患者血样1 ml,经4500转离心机离5 min后取上层血清75微升进样测定,数据。

3 讨论

3.1 非人为因素影响csa血药浓度检测主要分为机体因素、药物因素三个方面。曾有报告指出,进行不同移植手术的患者,对csa的利用度有很大的差异。药物方面,药物的剂型、服药方法等均对csa的利用度有影响。有一些药物,是能够增加csa血药的浓度。

3.2 质量控制下的csa血药浓度监测csa本身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个体较差异大,并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质控样

本日内差、日间差回收率的测定,强调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三种质量浓度都存在连续多点落在平均值一侧的情况,提示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系统误差,可能与更换新试剂盒或制作新标准曲线有关。当前,对于治疗药物监测的质控研究尚不完善,没有统一的质量控制标准。因此,在实际的药物浓度监测中,需要对各个可能影响结果的环境进行改正。如:采血的时间、样本的保存温度、不同厂家的试剂、检测人员是否进行了规范化的操等。因此,有效治疗药物监测的质量控制体系,不但能够减少质量风险,也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98699.

[2]罗军玉,尤厚成.环抱菌素血药浓度分析方法进展.中国药业,2003,13(12):7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