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刘庆昌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答案
刘庆昌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刘庆昌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主编)部分习题解答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p58)
8. 如果DNA 的一条链上(A+G)/(T+C)=0.6,那么互补链上的同一个比率是多少?
[答案]:其互补链上的(A+G)/(T+C)为1/0.6=1.7。
10. 有几种不同的mRNA 可以编码氨基酸序列met-leu-his-gly ?
[答案]:根据遗传密码字典,有1种密码子编码met 、6种密码子编码leu 、2种密码子编码组氨酸、
4种密码子编码gly ;因此有1×6×2×4=48不同的mRNA 可以编码该氨基酸序列。
分别为:
AUG CUU
[提示]:有的同学把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也考虑进去,尤其是终止密码子。
个人认为也不应该算
错,说明你考虑问题更深一层;如果再深一层考虑题述本来就是一个片段,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基因,所以可以不考虑。
CAG CAC GGU GGC GGA GGG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杨先泉。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生物遗传的分子基础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能量B.需要酶C.需要原料D.不需要模板2.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方式有()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通过直接控制激素的合成来调节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③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④通过控制全部核糖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用链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以代替mRNA翻译成多肽,这说明()A.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DNAB.遗传信息可由蛋白质流向DNAC.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蛋白质D.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蛋白质4.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1∶1∶3∶5.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2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1∶2∶2C.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排列方式最多有4200种D.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48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A.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C.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间期6.下列有关真核生物体内核基因转录与翻译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能在同一场所同时发生B.都存在碱基A与U配对C.在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均会发生D.只要碱基配对出错就会引起性状改变7.下列关于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RNA都是以DNA为模板合成的B.密码子、反密码子均存在于mRNA上C.tRNA上只有3个碱基,其余RNA上有多个碱基D.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3种RNA共同发挥作用8.下列有关DNA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复制时只有一条链可以作为模板B.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C.DNA复制的场所只有细胞核D.DNA复制的时间只能是有丝分裂间期9.DNA甲基化是指DNA中的某些碱基被添加甲基基团,导致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现象。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10 遗传的分子基础(分层训练)(解析版)
解密10 遗传的分子基础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经典实验1.(2021·礼泉县第一中学高三其他模拟)下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的B.图甲中,AB对应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有形成大量抗R型细菌的抗体C.图乙经离心的试管中,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D.图乙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则子代噬菌体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放射性【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 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
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
因为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搅拌过程不充分,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
【详解】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A正确;小鼠产生抗体需要经过体液免疫过程,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导致R型细菌数目增多,B正确;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错误;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正确。
2.(2020·江西赣州市·)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可致病,对青霉素敏感。
遗传课后题补充答案完整版
刘庆昌版《遗传学》答案补充生科1301 荣誉出品主编侯帅兵李泽光参编李泽光岳巍刘新露徐泽千宋新宇侯帅兵(排名不分先后)主审刘洋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怎样证明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设计两种实验进行直接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有毒SⅢ型(65℃杀死)→小鼠成活→无细菌无毒RⅡ型→小鼠成活→重现RⅡ型有毒SⅢ型→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RⅡ型有毒SⅢ型(65℃)→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将IIIS型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也成功地使少数IIR型细菌定向转化为IIIS型细菌。
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只能为DNA酶所破坏。
所以可确认导致转化的物质是DNA。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试验T2噬菌体的DNA在大肠杆菌内,不仅能够利用大肠杆菌合成DNA的材料来复制自己的DNA,而且能够利用大肠肝菌合成蛋白质的材料,来合成其蛋白质外壳和尾部,因而形成完整的新生的噬菌体。
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
因为P是DNA的组分,但不见于蛋白质;而S是蛋白质的组分,但不见于DNA。
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32P或35S)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10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
发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基本上全部放射活性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
在第二种情况下,放射性活性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性,且不能传递给子代。
2.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平行地环绕于同一轴上,象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
(2)两条多核苷酸链走向为反向平行(antiparallel)。
即一条链磷酸二脂键为5-3’方向,而另一条为3’-5’方向,二者刚好相反。
亦即一条链对另一条链是颠倒过来的,这称为反向平行。
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06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
易错点06 遗传的分子基础易错题【01】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2】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区别不清易错题【03】对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理解不到位01对中心法则的理解不到位(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错因】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就是中心法则描述的内容,本题各个选项是对中心法则具体内容的描述,对中心法则识记或理解不到位的,则会在本题出现混淆。
【问诊】真核生物的正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B、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都不编码成多肽,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 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D、染色体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正确。
故选B。
【答案】B【叮嘱】中心法则:,图中实线表示的是绝大部分生物(包括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大部分病毒)都具有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虚线表示的是RNA病毒的信息传递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逆转录病毒(如HIV),一种是RNA自我复制类型(如新冠病毒)。
1.如图为人体中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以得出A.①过程需要DNA单链作模板,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为其直接供能B.过程①②者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且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基因1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M1、M2是转录形成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②是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据此分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遗传的分子基础 25题(包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一、选择题1.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只显示了2对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中含8条染色单体B.甲细胞中含2个染色体组C.乙细胞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D.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2.下表表示从某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甲→乙→丙→丁的连续生理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和有关特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1→2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B.乙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C.丙过程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提高D.丁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和mRNA种类均不断发生变化3.甲、乙、丙三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使花瓣表现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现为白色。
色素代谢途径如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甲植株开红色花,测交后代为红花∶白花≈1∶1B.基因型为ccDD的乙种植株,由于缺少蓝色素D基因必定不能表达C.基因型为EEFF的丙种植株中,E基因不能正常表达D.基因型为EeFf的丙植株,自交后代为白花∶黄花≈13∶34.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右图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深色表示患者),选项是对该致病基因的测定,则Ⅱ6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选项中的( )5.某哺乳动物背部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复等位基因A1、A2和A3控制,且A1、A2和A3任何两个基因组合在一起,各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如图表示基因对背部皮毛颜色的控制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B.4种皮毛颜色都存在纯合子C.若一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其基因型为A2A3D.该图示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6.下图是东亚飞蝗(雄性2n=23,XO;雌性2n=24,XX)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部分模式图。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学无止境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的转录有三步:① RNA链的起始;② RNA链的延长;③ 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 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
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5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五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解释下列名词半保留复制:DNA复制过程中,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彼此分离,作为模板分别合成互补链,最终形成两条新链。
顺反子:通过互补测验(顺反实验)所确定的遗传功能单位。
突变子:一个顺反子内部改变后可以产生突变型表型的最小单位。
重组子:一个顺反子内部不能由重组分开的基本单位。
2、哪些实验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这种结构在遗传学上有什么意义?答:证明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实验有(1)DNA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2)Chargaff 研究DNA化学组分得出的Chargaff实验法则:T+C量(嘧啶核苷酸总数)总是等于A+G(嘌呤核苷酸总数);A量总等于T量,C量总等于G量。
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启了分子遗传学时代,也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遗传学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
这个结构模型的生物学意义的在于:反向平行的DNA双链解释了遗传学的基本问题——遗传物质究竟是怎样进行精确自我复制的,即遗传复制中样板的分子基础。
3、从经典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基因的概念有什么发展?答:经典遗传学的基因概念是: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基因是一个重组单位,基因是一个突变单位,基因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即“三位一体”概念。
生化和微生物学研究首先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后随着蛋白质多聚体的研究,发展为一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
分子遗传学提出了折叠基因、断裂基因和移动基因(转座子)的概念。
特别是1955年Benzer根据T4噬菌体rⅡ突变体的互补试验和重组试验结果,提出基因是一个作用单位——顺反子,基因不再是最小的重组单位,最小的重组单位是重组子,基因不再是最小的突变单位,最小的突变单位是突变子,即顺反子内可以分成很多的突变子和重组子;分子遗传学已阐明最小的重组单位和最小的突变单位是碱基对。
从经典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基因概念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在经典遗传学中,只要突变能带来表型效应的遗传功能单位就被认定为基因,不管该遗传功能单位是否编码(转录)遗传信息,而分子遗传学基因的概念是只有编码(转录)信息的遗传功能单位才称其为基因。
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九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关闭窗口]本章习题 1.解释下列名词:半保留复制、冈崎片段、转录、翻译、小核RNA、不均一核RNA、遗传密码简并、多聚核糖体、中心法则。
2.如何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3.简述DNA双螺旋结构及其特点? 4.比较A-DNA、B-DNA、Z-DNA的主要异同? 5.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是什么?现有的假说是怎样解释染色质螺旋化为染色体的? 6.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7.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合成过程有何不同? 8.简述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
9.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相比,其转录过程有何特点? 10.简述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参考答案 [关闭窗口]第九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关闭窗口]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名词:半保留复制、冈崎片段、转录、翻译、小核RNA、不均一核RNA、遗传密码简并、多聚核糖体、中心法则。
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的转录有三步: ①. RNA链的起始; ②. RNA链的延长; ③. 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遗传学》朱军主编_课后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二、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三、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
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
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遗传学答案(朱军)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本章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二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 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
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不象有丝分裂那样经过染色体有规律和准确的分裂。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
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
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第8单元 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
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第八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1.(2013年Ⅱ,T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题点】(1)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科学发展史(必修2P2-12、27-35):①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②约翰逊: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③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类比推理)④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⑤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发展史(必修2P42-46):① 1928年,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③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当人们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之后,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科学发展史(必修2P47-54、68):①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依据之一DNA的X光衍射实验)。
②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则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伴性遗传;而DNA的X光衍射实验则说明了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高考 生物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解析)
[重温考纲]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Ⅱ)。
2.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 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核心考点 1遗传物质的探究1.理清两个经典实验的探索过程(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DNADNA 是遗传物质S 型细菌荚膜多糖蛋白质+R 型细菌――→相互对照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DNA +DNA 酶(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提醒(1)格里菲思转化实验没有具体证明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实现了基因重组。
(3)S型活细菌才具毒性,切不可认为S型细菌的DNA使小鼠致死。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352.“两看法”解答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同位素标记问题3.比较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1)相同点:都营寄生生活,遗传物质均为DNA。
(2)不同点①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具有独立的物质和能量供应系统。
②噬菌体:为非细胞结构的细菌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增殖。
设计1围绕遗传物质的探索考查理解能力1.(2017·全国Ⅱ,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2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2B.T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2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体的核酸中2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2答案C解析T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所以不可以在肺炎双球菌2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在T噬菌体病毒颗2粒内不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需要借助宿主细胞来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所以培养基中的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噬菌322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不相同,2前者是RNA病毒,后者是DNA病毒,D错误。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朱军主编课后习题与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9)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1)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7)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1)第十章基因突变 (34)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8)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9)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4)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新高考生物专题训练3—遗传: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训练(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湖南省娄底模拟)从格里菲思到艾弗里再到赫尔希和蔡斯,前后历经24年,人们才确信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若将S型细菌的蛋白质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只能得到一种菌落C.艾弗里的实验思路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思路相同D.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时,检测到沉淀物中具有较高的放射性,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2.(2021广东省广州综合测试)下列有关DNA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与尿嘧啶的数量相等B.在脱氧核苷酸长链中,连接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是氢键C.在骨骼肌细胞中,DNA分子数随线粒体数增加而增加D.饥饿时,人体肝脏细胞中的胰高血糖素基因大量表达3.(2021河北省模拟)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分子晶体衍射图谱,解析出经典的DNA 双螺旋类型(B-DNA),后续人们又解析了两种不同的DNA双螺旋类型(A-DNA和Z-DNA),它们的螺旋直径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Z-DNAB.不同的双螺旋类型中,基因的转录活跃程度不同C.三种双螺旋类型DNA双链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推测在生物体内DNA双螺旋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4.(2021山东省聊城一模)2020年2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 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
该研究发现,含有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能够通过直接结合甲基化酶SUV420H1,促进核小体上的组蛋白H4的第二十位氨基酸发生二甲基化修饰。
而带有二甲基化修饰的H2A.Z核小体能进一步招募复制起始位点识别蛋白ORC1,从而帮助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核小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一个DNA分子上只可能含有一个组蛋白变体H2A.Z的核小体C.开发抑制甲基化酶SUV420H1活性的药物,可以用作肿瘤的治疗D.在T细胞中破坏该调控机制后,T细胞的免疫激活也会受到抑制5.(2021山东省百师联盟二轮联考)如图所示为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甲、乙、丙、丁是4条脱氧核苷酸链,DNA聚合酶只能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核苷酸链的3′端,不能将脱氧核苷酸片段进行连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据图分析可知,DNA复制过程需要引物、DNA连接酶B.若图中脱氧核苷酸甲链中(A+G)/(T+C)=m,则丙链中(T+C)/(A+G)=1/mC.如图过程中可以体现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体内可进行图示过程和转录、翻译过程6.(2021湖北省大联考)某植物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如下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
江苏专用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8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含解析
专题8 遗传的分子基础【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考点考向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本专题为高频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基因表达的两个过程。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主要依托三个经典实验考查科学家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思路与方法及对结果的分析,“DNA分子的复制”重点考查过程和原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重视基本概念和对生理过程的理解和应用在复习过程中,要熟记科学史的各种实验过程和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熟记并理解DNA的复制特点和过程,会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问题,理解转录和翻译等内容。
特别要注意研究方法和生理过程的归纳比较,并从“基础知识→原理或方法→应用”三个层次上进行系统复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DNA的结构与复制DNA的结构DNA的复制3 基因的表达转录与翻译中心法则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真题探秘】基础篇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基础集训】1.(2019江苏如东一模,6)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转化的实质为基因重组B.注射S型活细菌后小鼠死亡,是由于小鼠丧失了免疫能力C.注射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液后小鼠死亡,是由于S型细菌被活化D.格里菲思实验证明细菌DNA是“转化因子”,而蛋白质在转化中不起作用答案 A2.(2019江苏南京、盐城二模,9)如图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T2噬菌体侵染细菌、B代表T2噬菌体空壳、C代表大肠杆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需含32P的无机盐B.若要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对照C.保温时间延长会提高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成功率,使上清液中放射性的比例下降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大肠杆菌为T2噬菌体繁殖提供了所有条件答案 B考点2 DNA的结构和复制【基础集训】1.(2019江苏无锡一模,8)如图是一段DNA分子平面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能表示脱氧核苷酸的是④B.该段DNA分子中含有8个氢键C.每条链上相邻两个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D.以该片段为模板复制一次需要8个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答案 C2.(2017海南单科,24)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DNA,即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
它作为遗传物质,承载着个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稳定。
DNA分子的发现和解析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DNA分子的组成是由若干个称为核苷酸的单元组成的。
核苷酸由糖分子、磷酸基团和一种进化和遗传的英特核碱基组成。
DNA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T)、鸟嘌呤(G)和胸腺嘧啶(C),它们通过氢键相互配对形成DNA双螺旋结构。
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连接,而G和C之间则有三个氢键连接。
这种配对方式使得DNA在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传递过程中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DNA作为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承担着多个重要功能。
首先,它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它编码了生物体合成蛋白质所需的信息。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调节分子。
通过DNA的复制和遗传过程,基因的信息能够被准确地传递给下一代,实现物种的遗传稳定。
其次,DNA还参与了生物体的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内的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DNA通过一系列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表达水平。
通过基因表达的调控,生物体能够对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适应和响应。
此外,DNA还具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潜力。
由于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会发生突变,这些突变可以导致DNA序列的改变。
这种遗传变异是生物体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的作用,具有有利特征的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压力,并在进化过程中不断演化和改变。
此外,最近的研究还发现,DNA还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是指不改变DNA序列但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
这些表观遗传信息可以通过化学修饰DNA分子或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传递给后代。
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理解,并对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答案)
1. 从化学上分析,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其中核酸主要是脱氧核糖
核酸(DNA),在染色体上平均约占27%,其次是核糖核酸(RNA),约占6%;蛋白质占66%,是由组蛋白与非组蛋白构成的,两者的含量大致相等,但根据细胞的类型与代谢活动,非组蛋白的含量与性质变化较大。
此外还有少量的拟脂与无机物质。
2. 分子遗传学已拥有大量直接和间接证据,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⑴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①每个物种不同组织的细胞不论其大小和功能如何,它们的DNA含量是恒定的。
而且配子中的DNA含量正好是体细胞的一半,多倍体系列的一些物种,其细胞中DNA的含量随染色体倍数的增加也呈现倍数性的递增。
② DNA在代谢上是比较稳定的。
③ DNA是所有生物的染色体所共有的,从噬菌体、病毒,直到人类的染色体中都含有DNA。
④用不同波长的紫外线诱发各种生物突变时,其最有效波长均为2600A,这与DNA所吸收的紫外线光谱是一致的。
⑵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①细菌的转化:1928年,格里费斯( Griffith , F . )首次将一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RII转化为另一种类型RIII,实现了细菌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
16年后,阿委瑞( Avery , O . T . )等用生物化学方法证明这种转化物质是DNA。
②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赫而歇等用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然后用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感染大肠杆菌,经10分钟后,用搅拌器甩掉附着于细胞外面的噬菌体外壳。
发现用32P标记,放射性活动见于细菌内而不被甩掉并可传递给子代。
用35S标记,放射性活动大部分见于被甩掉的外壳中,细菌内只有较低的放射性活动,但不能传递给子代。
这样看来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内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
所以说DNA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
3. ①由两条互补的多核苷酸链,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在同一轴上互相盘旋起来,很
象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
②在DNA双链中,一条链的走向从5ˊ到 3ˊ、,另一条链的走向从3ˊ到 5ˊ。
两条
链呈反向平行。
③ A与T以两个氢键配对相连,G与C是以三个氢键配对相连。
④各对碱基上下之间的距离为3.4A,每个螺旋的距离34A,也就是说,每个螺旋包括10对碱基。
4. a. 这条链是DNA。
b. 如以之为模板,形成互补DNA链,它的碱基顺序为:T-G-G-C-A-A-A-T
c. 如以之为模板,形成互补RNA链,它的碱基顺序为:U-G-G-C-A-A-A-U
5. T的含量为0.2
6.因为总的含量为1,G的含量和C的含量相同,C的含量为0.24. G与
C的总含量为0.48,则A和T的含量为1-0.48=0.52,因为A和T的含量相等,所以T 的含量为0.26.
6. 不能;因为上DNA的碱基的排列顺序与碱基比例无直接的关系。
7. 相同点:都是多核苷酸的多聚体。
不同点: a. DNA含脱氧核糖,RNA含核糖;b. DNA中含A 、T、 C、 G四种碱基,RNA 含 A 、U 、G、 C; c . DNA为双链,RNA多为单链.
8. DNA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沿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
另一端仍保持双链状态;复制时按着5ˊ到 3ˊ方向,R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一小段约含几十个核苷酸的引物RNA,然后DNA聚合酶才开始起作用,按5ˊ到 3ˊ、、端的方向合成DNA片段,也就是引物RNA的3ˊ、端与DNA片段的5ˊ端接在一起。
然后DNA聚合酶I将引物RNA除去,并且弥补上DNA片段,最后由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成一条连续的DNA链,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恢复了DNA的双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 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DNA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大多数RNA病毒是单链的,这种RNA的复制一般是以自己为模板合成一条互补的单链,通常称病毒原有的起模板作用的RNA分子链为“+”链,而将新制的RNA分子链为“-”链,这样就形成了双螺旋的复制类型。
然后这个“-”链又从“+”链模板释放出来,它以自己为模板复制出一条与自己互补的“+”链,于是形成了一条新生的病毒RNA。
9. mRNA的第一个功能是把DNA上的遗传信息准确无误地转录下来。
另一个功能是负责将
它携带的遗传信息在多核糖体上翻译成蛋白质。
t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将氨基酸搬运到核糖体上,并根据mRNA的遗传密码依次准确地将它携带的氨基酸联结成多肽链。
rRNA一般与核糖体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核糖体。
如果把rRNA从核糖体上除掉,就会发生塌陷。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10. 转录成的mRNA是:5′AUGUUACCGGGAAAAUAG 3ˊ。
反密码子是:UACAAUGGCCCUUUUAUC。
肽链含有的氨基酸:甲硫氨酸、亮氨酸、脯氨酸、甘氨酸、赖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