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校园建设论文

合集下载

绿色校园论文

绿色校园论文

绿色校园论文一、引言绿色校园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校园。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校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关注的重点。

本论文旨在探讨绿色校园的概念、意义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绿色校园的概念绿色校园是指在校园环境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达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目标的校园。

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层面上的建设,更是一种意识和文化的传播。

三、绿色校园的意义1. 环境保护意义:绿色校园的建设可以减少校园环境中的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资源利用意义:绿色校园的实施可以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

3. 教育意义:绿色校园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四、绿色校园的实施策略1. 节能减排策略(1)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推行绿色建筑: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建设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校园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3)推广低碳交通:鼓励学生和教职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 资源循环利用策略(1)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桶,并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师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2)推行废物资源化利用:对可回收的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通过再生利用等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

(3)开展有机废物堆肥:将食品废弃物等有机废物进行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 环境保护策略(1)加强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校园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推行绿色采购:优先选择环保、节能、可再生的产品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开展环保宣传教育:通过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行动力。

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浅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1. 前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愈加严峻,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而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应当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论文将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谈谈高校在生态文明方面的作用。

2. 现状分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但是,借鉴国外的生态文明教育经验,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具体如下:2.1 学科设置不够完善一些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设置上,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增加课程数量,并未考虑到该学科对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影响以及在学科融合方面的不足,这就导致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效果上无法实现最优化。

2.2 教师队伍普遍薄弱由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兴起还相对较晚,教师队伍也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加强教师的相关培训,提高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

2.3 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另外,由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校园中的生态文明课程仅仅学习传统纸质书籍内容,缺少对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实践,并未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缺少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

3.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现状分析,提出以下建议:3.1 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针对目前学科设置不够完善的问题,高校应该增加课程质量和数量,构建符合生态文明教育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同时在不同学科间进行融合,充分挖掘学科之间的相互益处和内在联系,力求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应该提高对于教师的要求,并加强培训。

将生态文明教育相对应的理论知识、生态数据和社会教育等信息进行共享和交流,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质量水平。

此外,学校可以鼓励聘用拥有生态文明教育背景的专家,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

3.3 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高校应该注重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教学手段,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数字、实验等教学形式的应用。

基于环境行为理论的校园空间建构论文

基于环境行为理论的校园空间建构论文

基于环境行为理论的校园空间建构论文论文关键词:校园空间;环境行为理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相互渗透论0引言进入21世纪后,环境行为学的影响日益扩大,已逐渐应用到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实践中。

作为环境行为学基础理论的环境行为理论成为许多建筑及规划设计的指导理论,在柳州高级中学的校园设计中,环境行为理论得到大量应用,设计人员综合考虑校园内各类空间环境的要素,从师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及行为模式出发,结合学校的文脉与文化性,注重“和谐自然”的意境,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造出具有独特气质的校园空间。

1环境行为理论的基本理念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与周围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着眼于物质环境系统与人的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对环境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方面研究,其基本目的是探求决定物质环境性质的要素,并弄清其对生活品质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环境政策、规划设计教育等手段,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品质的改善中。

环境行为学作为跨学科的研究理论,追求的是环境与行为的辩证统一。

环境行为理论是环境行为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环境决定论,2)相互作用论,3)相互渗透论。

环境决定论是指环境决定人的行为,外在的因素决定反应的形式,即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相统一,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互作用论是指环境和人被独立地客观地定义,相互之间互相作用,其行为的结果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们不仅能消极的适应环境,也能利用环境提供的要素,改变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相互渗透论是指人们通过修正和调整物质环境,改变与我们交往的人们,从而改变社会环境。

与相互作用论不同的是相互渗透论不是用二元论的观点考察人与环境,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统一。

2环境行为理论在校园空间建构中的应用2.1环境决定理论在校园空间建构中的应用2.1.1‘和谐自然”的总体规划新柳高的基地位于柳江边上,离蜡烛山不远,有山有水的地理环境及柳州高中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得新校区具有“集自然山水之秀,汇人文气质之灵”的独特气质。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

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在当今世界,环保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而教育生态环境也是如此。

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很关键。

那么,在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出发呢?首先,建立一个清洁、宜人的教育环境是关键。

学校需要时刻关注学校周围环境,保持周围的卫生。

学校应该告诫学生,让他们明白数学、语文等学科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具备正确的卫生意识,保持学校周围的环境清洁,垃圾分类,避免污染。

这些举措将会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对于他们打基础的重要性,从而在社会中成才。

其次,学校应该关注和改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情况。

学校应该努力优化教学环境,让课程真正的走进学生和教员的心里。

为了提高学习成果,建立数字化、多媒体教室,配备更高的音乐设备和一系列电子设备,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学习需要。

这将会替代一些陈旧的教学设备,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除了优化教学环境以外,多借鉴一些非传统的教学方法,创造一个全面化的教育模式。

探索创新型教育方法,带领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像电影制作和编程等。

这些方法不仅仅让单调沉闷的理论教学变得更加好玩和有趣,而且还保证学生具备更多实践经验。

此外,学校教育生态环境除了包括教育本身以外,还需要内部管理的声势。

管理过程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管理人员也需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中。

像保护办公室资产、规范食品经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等方面都需要加强管理。

管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它们。

总之,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是可以具体实现的。

无论从教育工作者或企业的角度来看,必须始终谨慎而外在细心关注环境、教学、创新、管理和其他识别黄牌的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满足现代社会学习需求,并创造新的,有意义的教育实践。

生态校园创建情况汇报

生态校园创建情况汇报

生态校园创建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大力推进生态校园创建工作。

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生态校园创建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校园内进行了植被的保护和增绿工作。

学校内部的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各类树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植树造林活动,引进了一些具有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树种,丰富了校园的植被类型,提升了校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校园环境卫生的管理。

学校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小组,定期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加强了对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工作的宣传和落实。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师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我们还注重了校园节能减排工作。

学校对校园内的电力、水资源等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了对能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的提升。

同时,我们还引入了一些新型的节能设施,如太阳能路灯、雨水收集系统等,进一步降低了校园的能源消耗。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文化活动。

学校组织了生态知识讲座、生态摄影比赛、植树义工活动等,增强了师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我校在生态校园创建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学校生态校园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打造美丽的生态校园而不懈奋斗!。

校园环境建设论文

校园环境建设论文

校园环境建设论文引言概述:校园环境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设安全和健康的校园环境1.1 提供安全的校园设施: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

同时,加强校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安全可靠。

1.2 建立健康的食品供应体系:学校应提供健康、营养丰富的食品,合理搭配菜品,避免过度油腻和高糖食品的摄入,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1.3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运动和卫生习惯。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1 提供舒适的教室环境:学校应配备舒适的教室设施,包括宽敞明亮的教室、舒适的座椅和适宜的温度。

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2 建立良好的图书馆和自习室:学校应提供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和自习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

2.3 促进师生互动:学校应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3.1 建立多元化的社团组织:学校应设立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如文艺社团、体育社团等,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3.2 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话剧演出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和培养兴趣的机会。

3.3 开展体育运动:学校应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如运动会、足球比赛等,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加强环保意识和绿化建设4.1 引导学生垃圾分类: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引导他们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4.2 建设绿色校园:学校应加大绿化建设力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校园环保论文8篇

校园环保论文8篇

校园环保论文8篇6月5日,世界环保日,就“校园环保”这一主题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环保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校师生养成爱护校园环境,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环境保护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制度化。

我校组织学生进行净化校园和周边活动,学生们自愿报名,从校园内到校园外,细心清扫,不放过一个死角。

他们并不顾及自己的手是否被弄脏,甚至还有被垃圾扎破的危险,只是埋头苦干,用他们的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眼睛里是蓉不了垃圾的”。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同学们纷纷表示在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营造下,大家将用实际行动为环境的改善做着自己的贡献!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做到以己为责,多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珍惜地球资源,为地球这个赖以生存的“绿色之家”共同努力,和谐相处!提纲:内容摘要:我们全世界的人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懒以生存的地方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随着科技的发达,对环境的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

所以当务之及:保护坏境成为了全世界最为迫及的问题。

关键词:污染气候中毒环境保护破坏环境最为严重的就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空气中的污染物会随着空气,食物,饮水被我们吸入体内,会导致人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所以保护好环境我们才会生活得更好!一,保护坏境人人有责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2,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不受破坏。

3,保护环境就是让我们的后代更好地生活下去。

二,破坏坏境等于破坏了我们的家园从全球来看破坏坏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厂,汽车等排出的废气,废水以及固体废物。

2,人们滥伐树木,破坏森林,过度放牧等导致大面积的沙漠化。

3,CO2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4,人类大量扑杀动物,使大量物种灭绝,破坏食物链。

5,过度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使我们的家园——地球越来越贫瘠。

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1,人类与自然互助,文明共环境和谐。

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论文

弘扬生态文明 共建绿色校园论文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绿色校园,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和有效载体,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

学校是文明的发源地和扩散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学校承载着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重任,为构建和谐校园搭建新的平台。

因此,抓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让绿色生态文明意识进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校园环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阵地,也是我们修养自身人文素质的重要场所。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我们对学校生活的校园环境要求也日益提高,而生态和谐校园正是我校建设的主轴和方向。

生态体现着物种之间、生物与水、热、光等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学习媒体,能够使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结构健全的生态校园环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性生态体验、观察的环境和目标,而且能够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鲜活的内容与素材,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去接触环境及思考问题,在生态建设和维护的实际操作中学习与环境有关的知识。

近年来,市教育局将环境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开展了大量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各类项目工程的实施和中小学“食宿工程”的推进,目前有不少中小学校园已经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整洁美观,遵循环保理念,既解决了师生的工作生活需要,又美化了校园环境。

全市中小学校园绿化面积覆盖率逐年上升,校园环境优美、干净。

校园的绿化工作做到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交,树林与花卉并存,盆栽与地栽互补,大片绿化与盆景布置结合,使校园成为四季常青、月月飘香的花园。

关于绿色校园建设情况总结8篇

关于绿色校园建设情况总结8篇

关于绿色校园建设情况总结8篇关于绿色校园建设情况总结精选篇1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教科局关于《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当今世界,经济高度发达,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在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使环境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注意引导师生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了《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学校环境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到处、室、组。

教导处、年级组负责课内环境教育,以理、化、生、地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环境教育;政教处、团委负责教室“绿化”和课外环境教育活动;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办公室负责总协调,以落实好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将环保材料搜集存档。

学校定期研究、检查环境教育工作。

由于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

加强环保培训,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开展校内环境教育学习研究活动。

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舍得花钱,有环境教育专项经费。

二、课堂教学积极渗透环境教育,提高了师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在学校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

为此,学校制定的课堂评估细则中,增加了环境教育方面的权重,规定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任课教师要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地与社会环境现实联系起来,给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

为激励教师在课内自觉进行环保教育,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环保优质课比赛”和“优秀环保教案比赛”,每学年举办一次优秀环保论文评比活动,有43位教师获得不同名次的奖励,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环保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最新4篇)

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最新4篇)

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最新4篇)教育生态文明论文篇一一、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定位有学者将生态文明教育分为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和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两大类。

其中,专业的教育,重点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非专业的公共教育则侧重于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整体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高校环保社团开展工作的重要着眼点。

具体来讲,教育与实践辐射的对象涵盖三个层次,即同辈群体、中小学生、社会公众。

大学生同辈群体因相互之间地位的平等、沟通交流中的相互启发、原有知识结构的积累等,更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

中小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易于组织动员,但也要求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

社会公众分布广泛,构成复杂,思想多元,生态文明教育较难开展与实施,但也因此更加考验环保社团的实践性和持续性。

这些既是着力的重要平台,又充满着诸多挑战。

高校环保社团如能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与生态文明教育行列,则能形成“滚雪球效应,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基础。

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方向(一)集约性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是集体行动和集约效应。

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校环保社团多是突出自身的特色,相互之间乃至对外联合较少,以致难以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近两年来,区域性和流域性环保组织联盟渐成气候,手挽手投身生态建设。

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高校环保社团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应主动寻求与地区专业化的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高校环保社团合作。

一方面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工作提升。

另一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联合呼吁与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地区影响力,利于推广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工作的预期目标。

(二)专业性高校环保社团的发起与运作,普遍都是凭着大学生的一腔热情,较少有环境相关专业的骨干成员,且多数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常常导致环保实践活动中避重就轻,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因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等往往难以使人信服。

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实现途径[论文]

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实现途径[论文]

浅谈高校绿色校园建设实现途径摘要:本文从绿色校园的内涵及外延分析研究入手,从高校后勤管理角度归纳出实现绿色校园建设的两大途径,即实效途径和文化建设,以更实效、更可行的建设思路研究高校绿色校园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校;绿色校园;校园建设;实现途径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绿色校园建设步入了校园发展规划的舞台,在传统校园环境基础上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要求。

学校要遵循“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和“环境是育人的基本条件”的科学理论,运用“绿色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性地设计绿色校园建设实施途径,通过既适合自身发展又具现代特征的特色化校园建设,科学合理地设计学校文化环境,促进校园建设向着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不断发展,使绿色校园成为绿色文化的摇篮。

1绿色校园概念“绿色校园”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日常管理中吸纳有益于美化环境、和谐自然的各项管理措施,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人文素养的校园。

绿色校园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绿色理念,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实现现代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二是绿色环境,指实施绿色环境建设措施,建设一个优美的教学、生活环境,打造具有特色和人文内涵的校园实物景观,给予师生以美的享受和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感染与熏陶;三是绿色文化,指营造一个“人人具有绿色意识、诚信达礼、遵守公德、互助互爱”的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绿色校园”由内至外的延伸是绿色校园建设发展的必然,绿色校园的发展仅停留在校园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起绿色网络,摒弃“圈养式”的思想。

绿色校园要向社会延伸,肩负起时代的责任,经得起社会的监督;要向企业延伸,突出高校的科研能力,发挥企业的科技转化能力,形成绿色生产线,服务自身、服务企业、回馈社会;向自然延伸,力所能及保护大自然原有的生态环境,营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绿色和谐环境。

营造绿色寝室创建生态校园

营造绿色寝室创建生态校园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良好执行力的基础。在创建“绿色寝室”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公寓工作人员和学生本人在公寓及寝室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制定并不断完善诸如学生公寓卫生和水电管理办法、寝室文明公约等一系列相关条例。高校还可以采取同公寓工作人员和学生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保护学生公寓生态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责任落实到人,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
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加大学生公寓节能环保设施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对老化的公寓水电管道进行定期维护和改造,提高节水龙头、声控灯这类基础节能设备的使用率,化被动节能为主动节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综合应用信息网络、控制检测等技术架设学生公寓智能节能系统,创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节约型校园。
(二)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创绿”责任
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强化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尤其要对表现好的个人或寝室及时、公开地进行鼓励和表彰,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逐步养成自觉维护公寓及寝室卫生环境,主动节约水电资源的意识和习惯。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正在积极开展的星级寝室评选活动,将寝室清洁度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对考评优秀的寝室张榜公告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的举措就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公寓和寝室的卫生面貌,值得进一步推广。
(二)建筑及水电设施节能效果不明显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寝室”,除了绿化之外,还要在节能减排上下功夫。北京大学近年来先后建成了具有建筑节能示范意义的超低能耗示范楼和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可以说是节约型绿色校园的代表。但是新的节能科技、节能材料的应用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对于急需扩大校园建筑面积以适应扩招规模,同时又缺乏强有力财政支持的普通高校来说,无论是修建新校区还是对老校区进行改造,一方面要尽快完成施工项目,一方面又要周全考虑节能因素简直是不可能的。部分高校甚至未采取在学生公寓楼道安装声控灯节能这样的基础措施。

身处生态校园

身处生态校园

身处生态校园标题:身处生态校园引言概述:生态校园是指以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为宗旨,致力于打造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身处生态校园,不仅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观,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出行、健康饮食和社区互动五个方面详细介绍身处生态校园的好处。

一、环境保护1.1 学校建设绿色植被,增加氧气释放量,改善空气质量。

1.2 垃圾分类、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完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3 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行动。

二、资源节约2.1 推广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等绿色能源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2.2 建立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3 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引导师生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

三、绿色出行3.1 建设自行车停车点、步行道等便利设施,鼓励师生绿色出行。

3.2 推广共享单车、电动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3.3 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活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四、健康饮食4.1 提供有机蔬菜、无公害食品等健康食材,保障师生饮食安全。

4.2 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减少油炸、高糖、高盐等不健康食品的摄入。

4.3 开展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教育师生科学饮食,提高身体素质。

五、社区互动5.1 开展环保义工活动、社区清洁日等社区服务活动,促进校园与社区的互动。

5.2 建立校园社区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环保、资源节约、绿色出行等活动。

5.3 开展社区互动宣传活动,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结语:身处生态校园,意味着我们要积极参与环保、资源节约、绿色出行、健康饮食和社区互动等活动,共同建设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让生态校园的理念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实践,为我们的地球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促进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论文-文体论文

如何促进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论文-文体论文

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也包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

本文首先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其次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两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及理念(一) 生态文明概念的提出十八大首次明确使用“ 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提出全面落实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指出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二)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两山论”是在2013年9月7日提出的,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尊重客观规律,切忌为了金山银山而抛弃了绿水青山,塞罕坝精神就是“两山论” 的体现。

正如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向我们所传达的,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创造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一段传奇故事:在上世纪,为了抵御风沙对京津冀地区的的危害,林业部在塞罕坝上建立机械防护林场,以抵御风沙的入侵。

但是,因为当地条件恶劣,机械防护林场建造失败,不得不转为人工建设林场。

地形、气候以及海拔因素成为建设者们面临的首要困难,然而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不畏严寒酷暑,他们同患难、共进退,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终于筑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把变为了林海,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事例。

一代代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为我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天蓝山绿水清的美丽环境。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当今时代,涌现出许多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的事例。

试论对建设生态大学的理性思考

试论对建设生态大学的理性思考

试论对建设生态大学的理性思考论文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必然对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生态大学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具有学校与外部关系的生态化、校园文化的生态化及学校职能的生态化等基本特征。

建设生态大学要从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建设生态校园文化、实现学校职能生态化等方面着手。

论文关键词:生态大学;特征;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它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

大学的发展与时代有着内在的、直接的、多方面的关联。

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对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建设生态大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当代环境危机进行理性反思后所选择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是通过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达成目标的途径则是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即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

我国人均资源不足,加之由于长期实行主要依赖投资和增加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论对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传播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素养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和谐社会这个大生态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后,大学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努力铸就民主和谐、兼收并蓄的学校文化,营造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和谐的生态校园,逐步走向生态化。

二、生态大学的基本特征“生态”一词原是生物学的概念,主要指生物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现引申为行为主体与环境以及行为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生性的总体关联”。

农村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策略论文

农村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策略论文

浅谈农村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策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探索中,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营造“温馨书香、奋发向上”的校园氛围,积极协调发展各种因素,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一、二、三、四”基本策略。

一、偏移一个定位,即由“发号施令”转变成“为民服务”。

1.强化领导的“人本服务”意识,倡导全程服务,全面服务。

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作为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与师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中想法,为他们更好地排忧解难。

从过去的领导说了算,转变成为现在的关注“你需要什么,你想怎样做”、“你的需要就是我的服务”这样的定位,一是体现对师生人格的尊重、理解与关爱,给予人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二是能针对师生发展的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尽力满足于师生工作、学习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三是尊重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主权,倡导多姿多彩的个性化教学,彰显与培养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

2.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调动众人的办学积极性。

教师和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多少,可以反映出学校民主管理状况及学校的领导方式。

因此应该通过建立学校制度,加大教师和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力度和深度,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民主参与制度化、规范化,比如通过校长信箱,教师沙龙,家校联系卡,主题活动等途径,增强大家主体参与意识。

实行民主管理和监督是确立教师职工在学校的主人地位,调动办学育人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也是以人为本和谐施教的现代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处理好两个关系:师生关系的转变,德治、情治与法治的关系。

1.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一个充满互相攀比、敌意和疏远氛围的课堂只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苦恼,决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相反,在一个教师和同学相互支持的课堂里,学生可以建立自尊,增进学习的动力,并且有机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潜能。

基于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植物物种研究——以闽江学院大学城校区为例

基于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植物物种研究——以闽江学院大学城校区为例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Mi n j i a n g Un i v e r s i t y i n F u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C i t y
Wu Yo ur o n g
( L o g i s t i c s Ma n a g e me n t O ic f e , Mi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3 5 0 1 0 8 , F u j i a n , C h i n a )
c a mp u s h a s b e c o m e e v e n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 t o p l a y t h e m a i n r o l e o f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c a m p u s H u a n j i n g y u r e n f u n c t i o n s . A i f e l d s u r v e y o n Mi n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i t y c a mp u s p l a n t s h a s b e e n c o n d u c t e d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树 种 总数 的 4 1 . 1 不足 , 香花 植 物 和 竹类 植 物相 对较
少, 几乎没有特 色物种 , 校 园绿化 中要 更加重视植物的净化作用 , 生态布局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
今后 要 进 一步优 化校 园树 种结 构 , 构 筑更加 合理 的 生 态布局 。
p l a n t f a mi l i e s wi t h 1 4 6 s p e c i e s , u p t o p a l m p l a n t s ,1 4 s p e c i e s , f o l l o we d b y s a n k o h p l a n t s ,9 s p e c i e s . T r e e s : s h r u b s t o 6 4 : 4 3 , 5 8 k i n d s o f g r o u n d c o v e r p l a n t s , i f v e k i n d s o f b a mb o o , 4 9 k i n d s o f n a t i v e p l a n t s , 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村生态校园建设与城市生态校园建设
一:农村生态校园建设
1.关于农村生态校园的内涵研究
对农村生态校园内涵的探索最早见于安徽师范大学喻家龙1996年发表的《农村中学生态校园建设当见》一文,文章认为:农村中学可以“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学校人力、智力资源优势,以科学技术为主导、校园为依托、沼气为纽带,合理利用校园资源,形成一个高效的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此外,作为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学校“生态校园创新工程”项目的陕西省,2007年在其汇报材料中也涉及了农村生态校园的内涵:“依据农业生态工程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对传统果园和设施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和组装配套,在农村乡镇初级中学(以下
简称“初中”,陕西省农村生态校园最早在初中建立,后来逐渐扩展到农村中小学)建起以沼气为纽带的‘果一草一畜一沼一肥’生态果园,或‘畜一菜一沼一肥’农牧复合生态工程。

”可见,截至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农村生态校园的明确定义,对农村生态校园内涵的研究尚处于对经验进行总结的层面上,研究深度与广度都有
待加强。

2.我国农村生态校园建设概况
2004年,湖北省恩施州抓住农业部与荷兰政府合作开展的“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项目机遇,在充分利用好项目资金的同时,通过地方财政投入、部门帮扶和学校自筹资金等
渠道建设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农村生态校园。

2005年7月,经过专家论证,恩施州委、州政府决定在全州推广中小学污水净化沼气工程。

截至2006年11月底,恩施州已完成农村能源生态校园建设314所。

受湖北省农村能源办的委托,由恩施州生态能源局有关专家起草的“全省农村中小学生态校园建设技术规范”已初步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农村生态校园的地方标准。

2007年4月,湖北省“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截至2008年9月,全省17个市(州)35个县市区,271所农村中小学己经纳入试点范围,受益师生达140124人。

二:城市高校生态校园建设
1.高校校园出现失衡的原因
(1)地方高校的外部环境
在生态学中,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表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输入不足或者输入不当的时候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紊乱,使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对地方高校来说,物质、能量和信息输入不足和不当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生态因子。

具体表现在:
其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为了维系高教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特定、充足而持续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即相应的教育资源。

可是,自1999 年扩招以来,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拨款虽呈每年递增趋势,年均增长8.14%,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却呈总体下降趋势;
其二,教育政策缺位和错位。

教育政策相当于生态系统中信息流。

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在很多方面控制着高校的工作运行,比如人事安排、干部任免、教育资源分配等,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政府行政干预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特别是地方高校上面的行政关口比国家直属院校的要多,所以受到的约束也就更多;其三,同类院校间的无序竞争。

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地方高校间为争夺生源和办学经费而进行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一些高校无视自己的实际情况上规模、上层次,盲目攀比,致使高等教育市场处于空前的无序竞争之中。

(2)组织结构环境
扩招引起了高校规模的扩张,而规模的巨大必然引起组织结构的复杂化。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需要思考高校内部的机构怎么建立、层级如何设置、权力怎样分配。

这些组织结构环境要素所造成的生态效应会直接影响高校本身、教师员工,特别是大学生的发展。

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高校都是按照“官本位”为中心组织起来的,内部不同的层级被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级别。

而校园里学术委员会、督导机构等由于没有相应的权力,往往会成为虚位组织,流于形式,其行使的学术权力甚至还需要由学校的行政权力予以确认。

(3)生活环境
高校环境就是一个个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

当前,地方高校校园生活环境有这么几个特点:其一,扩招虽然有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教育,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教师
之间、学生之间的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的教育质量下降;其二,校园人际关系不是特别和谐。

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师师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和师生之间较以往比较疏离,那种问疑辩难、自由讲学的象牙塔精神和校园文化已经渐行渐远;其三,在地方高校中,农村的学生占多数。

农村的孩子由于在家庭背景、受教育背景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可能跟城市里的孩子有些差异,所以他们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会不太适应,这都直接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性格、学习和情绪状态。

如果这些生态因子没能充分的重视或者没有调节好,不但学生个体发展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事关学生群体生态的平衡,进而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4)学术生态环境
学术生态环境是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个重要的形态,它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环境和课程环境,专业机构和课程结构要跟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可是很多地方高校不安其位,为了追求利益,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师资力量完全不具备的条件下,盲目地上专业,一味地去迎合市场、欺骗学生。

像有些专业牵强附会地在自己的专业后面加上影视、艺术、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方向;其次,课程结构失调。

主要表现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不均衡,即以科学的技术教育基本取代人文教育,以现代文化教育基本取代传统文化教育,以单一的专业教育基本取代人格整体教育。

1.解决校园失衡的措施
(1)立足办学自主
地方高校是整个地方生态系统中的一环,需要跟政府、社会和其他院校进行沟通和联系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首先要确立生态学的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变被动为主动,化竞争为双赢,化对立为共融,立足办学自主,采取主动策略,积极与校外机构进行联系,以便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办学资源;其次,除了积极争取外部支持,地方高校还应该开拓思路,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变索取为服务,以项目开发、产权转让、师资培训、校外服务等形式与社会其他部门进行合作,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办学自主权。

只有地方高校的输入和输出渠道是畅通的,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才是健康的。

(2)立足学术本位
日本学者岸根卓郎提出过文明大学校园的构想。

这种校园以知识系统的科学、宗教与艺术三位一体化作为办学精神,以物和心取得调和的自然共生型社会系统为目标的。

实际上,这种大学校园在本质上就是文化、学术生态式的校园。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首先要承认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

同时,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方面,要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主体性的人、一个有情感有智慧的人、一个兼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人。

在地方高校学术生态环境日益弱化的今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术精神、学科专业、课程知识、师生关系等生态因子有机组织成一个校园内部生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3)立足办学特色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并不仅仅是低层次的数量和种类的均衡,而是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就是要实现内涵发展,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

内涵发展在本质上就是特色发展。

追求特色,这实际上应该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普遍战略。

当然,不同的高校也应该有不同的特色战略。

对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最主要的是客观反映所在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是充分发掘利用地方特有的办学资源。

地处鄂西北的郧阳师专,因为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曾三次被国家教委黄牌警告,学校条件差,没有特色。

最近几年,学校领导对学校生态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组织研究本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收集武当山文献,撰写武当山及道教文化研究成果。

郧阳师专人自豪地说,“我们创立了一门新学科:‘武当山学’,要研究武当道教文化,请到郧阳师专来。

”在武当研究的带动下,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员工的士气风貌出现了崭新的气
象,1998 年受到教育部的表彰。

郧阳师专的经验告
诉我们,改变地方高校落后面貌的关键在于找到属于
自己的发展策略,也即特色发展。

(4)立足实践应用
无数实践经验表明,生态分析是一种深深扎根于实践的科学思维,生态分析出思想,生态分析出策略,生态分析可以挖掘形成新的活力,生态分析可以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

地方高校的实践性突
出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更注重区域性需求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因此,工业发达地区、商业发达地区、农业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结构应不同,特色专业设置应不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也应不同。

不可否认的是,大家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还不够,一些地方高校更关注学校的升格,专科学校想升本科,本科学校想上硕士点,有了硕土点的学校想上博士点。

单科学校想办成多科学校,多科学校想办成综合大学。

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展观。

总之,地方高校建设生态校园需要认真进行生态系统环境分析,立足校园优势生态因子,努力提高自身的自组织能力,最终达到生态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