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Meta-种群:是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2.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3. 次生演替:是指开始于次生裸地,即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如森林砍伐迹地、弃耕地)上的群落演替。
4. 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
5.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也称第一性生产量。
6.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定义包含了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7. 岛屿效应:在气候条件相对一致的区域中,岛屿中的物种数与岛屿面积有密切关系,岛屿面积越大,物种数目越多。
8. 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9.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10. 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
11. 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是进化机制的最主要产物。
12. 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
13. 耐性限度: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这个界限即耐性限度。
14. 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
15. 光周期现象:生物的许多生命活动受日照长短控制的现象。
16.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之中,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器官形态等方面出现很相似的现象。
17. 生态恢复:是指恢复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使受损的生态系统返回到它先前的,或类似的、或者有用的状态。
18. 同资源种团: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19. 原生演替:是指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即完全没有植被并且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20.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在进化过程中,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个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21.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
22.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
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23. 繁殖成效:个体现时的繁殖输出与未来繁殖输出的综合称为繁殖成效。
24. 内禀增长率:指当环境(空间、食物和其他有机体)在理想条件下,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二、简答题
1. 简述丹麦学者C.Raunkiaer的频度定律
答:丹麦学者Raunkiaer将草地中各种植物的出现频率由低到高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频度级包含物种数目的关系为:A>B>C>D<E。此定律说明: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低频度种数目较高频度种数目为多;E级植物为群落中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其数目较大,因此占有较高比例。
2. 简述生物群落演替概念及演替类型
答:演替是指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朝着一个方向连续的变化过程。其演替类型可按照不同原则划分:
按演替延续时间划分,可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快速演替;
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按基质性质分,可分为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
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分,可分为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
按群落代谢特征分,可分为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
3. 试述r—K对策者的种群特征
答:r-对策者的种群具有如下特征:数量变动大,不稳定,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种内、种间竞争多变,通常不紧张;幼体存活率低;寿命短;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受密度制约;高繁殖力。
K-对策者的种群具有如下特征:数量稳定,通常接近K值;种内、种间竞争经常保持紧张;幼体存活率高;寿命长;死亡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高存活力。
4. 简述领域性的基本原理
答: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保卫领域方式:鸣叫、气体标志、威胁、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领域性的基本原理:(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2)食物品质的影响,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特别是繁殖节律而变化。
5. 简述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答:纬度地带性:由于热量沿纬度的变化,出现生态系统类型有规律的更替,如从赤道向两极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北方针叶林、苔原,即纬度地带性。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向变化,因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经向分异,即由沿海湿润区的森林,经半干旱的草原到干旱区的荒漠,有人把这种变化与纬度地带性并列,称为经度地带性。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常引起自然生态系统有规律地更替,有人称此现象为垂直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合称为三向地带性。
6. 为什么性选择的结果经常导致动物雌雄二形现象
答:在动物的繁殖中,绝大多数物种是先由雄性作出求偶行为,在由雌性选择自己喜欢的个体作为配偶,这样一来,某些动物雄性的显著特征,就是通过雌性的优先选择而反展起来的。由于性选择一般只对雄性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