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管理-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管理-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62-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管理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术期药物治疗1、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的CABG术后二级预防中建议,所有CABG患者手术前即开始应用阿司匹林每日()治疗A、20-125mgB、40-226mgC、80-325mg[正确答案]D、60-328mgE、80-380mg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P2Y12受体拮抗剂联用()可以进一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的预后A、阿司匹林[正确答案]B、利福平C、异烟肼D、缬沙坦E、氯毗格雷3、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A、胆固醇[正确答案]B、血压C、血糖D、蛋白质E、维生素4、氨甲环酸不适用于以下哪项出血()A、急性纤溶系统亢进所致出血B、慢性纤溶系统亢进所致出血C、血友病[正确答案]D、局限性纤溶系统亢进所致出血E、全身性纤溶系统亢进所致出血5、氨基己酸、氨甲环酸和抑肽酶这3种抗纤溶药物可以预防CABG术后出血并发症,但目前仅有()准许应用于临床A、抑肽酶B、氨基己酸、氨甲环酸[正确答案]C、氨甲环酸和抑肽酶D、氨甲环酸E、氨基己酸、抑肽酶6、P2Y12受体拮抗剂主要是抑制ADP介导的()聚集A、血小板[正确答案]B、血细胞C、血浆D、血清E、血管内膜7、血小板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作用是临床中最强的A、IIb/IIIa[正确答案]B、I Ic/IIIaC、I Ib/IIIdD、I Ie/IIIaE、I Im/IIIa8、目前的CABG指南建议,如果术前没有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且无严重手术相关出血并发症,则术后()内即开始应用阿司匹林A、5小时B、6小时[正确答案]C、7小时D、8小时E、9小时 9、以下哪项不是临床常用的ACEI类药物()A、卡托普利B、依那普利C、雷米普利D、维纳普利[正确答案]E、贝那普利10、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如果患者存在阿司匹林不耐受,()是可以的替代选择,常规剂量为每日75mgA、伊法布雷定B、氯毗格雷[正确答案]C、华法林0、肝素E、谷维素(二)心脏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1、以下哪项不是肺不张的处理方法()A、术后肺不张的初始处理方法取决于患者有无大量分泌物B、肺不张之后立刻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正确答案]C、没有大量分泌物使用CPAP通气D、大量分泌物使用物理治疗和吸痰E、可考虑使用支气管镜2、以下哪项不是术后危险因素()A、麻醉苏醒时间长B、机械通气时间长,呼吸机模式不当C、疼痛痰潴留D、术后没有及早饮食[正确答案]E、引流管阻塞或引流不畅3、以下哪项不是支气管痉挛的表现()A、呼吸困难B、哮鸣C、胸闷D、大潮气量和呼吸缓慢[正确答案]E、呼气时间延长 4、以下哪项不可以是肺栓塞(PE)的分类依据()A、存在或不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B、发病的时间模式(急性、亚急或慢性)C、家族史和以往手术病史[正确答案]D、解剖部位(骑跨性、肺叶、肺段、亚肺段)E、有无症状(症状性或无症状性)5、以下哪项不是肺炎的主要表现()A、发热、白细胞增多、分泌物增加以及胸片显示肺部浸润B、可能发生低氧血症或需要更强的氧支持C、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呼吸过速D、大潮气量以及低碳酸血症[正确答案]E、通常都有每分钟通气量增加,因感染后患者分解代谢增加6、以下哪项不是心外科术后肺不张的发病机制()A、肺组织顺应性下降B、局部通气受损C、气道分泌物滞留口、心脏射血功能下降[正确答案]E、妨碍深呼吸与咳嗽的疼痛7、如何采用客观监控策略下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以下哪项不正确A、以1〜2ml/kg-h平衡盐溶液作为基础补液B、每搏量变异度(SVV)W60%[正确答案]C、小剂量缩血管药物来对抗麻醉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D、维持心率和收缩压不低于术前20%E、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三75%8、以下哪项不是心外科术前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A、术前患者教育B、少量饮酒[正确答案]C、戒烟D、呼吸训练E、有效咳嗽9、以下哪项不是心外科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A、肺不张B、肺水肿C、肺癌[正确答案]D、肺炎E、支气管炎10、以下哪项不是心外科手术的术中危险因素()A、麻醉操作B、消化道出血[正确答案]C、体液平衡D、体外循环E、手术操作(三)心外科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1、主动脉瓣狭窄1/2的病人有()发作,有时也是首先出现的症状A、呕吐8、心绞痛C、头疼D、晕厥[正确答案]£、心悸2、开放主动脉后多数病人心脏可自动复跳,如果心脏持续心室颤动,当心脏温暖后应行电除颤。

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

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

第10卷 第5期2019年9月Vol. 10 No. 5Sep.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技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肾移植术后一般监护与处理,受者液体管理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受者电解质、酸碱代谢管理等方面,制订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技术规范。

【关键词】 器官移植;肾移植;终末期肾病;生命体征;出入量;液体管理;少尿期;多尿期;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并发症;酸碱代谢【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5-0005-05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9.05.0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0668、81570680、81571555)执笔作者单位: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杨、薛武军)作者简介:李杨,男,1981年生,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肾脏移植和胰岛移植,Email :jullian80915@ 通信作者:薛武军,男,1961年生,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肾脏移植和免疫性肾病,Email :xwujun126@肾移植围手术期尤其术后2周内是移植肾功能及受者术后恢复的关键时期,期间可能出现多种内科及外科并发症,轻者影响早期移植肾功能的恢复,重者危及受者的生命[1-3]。

本节内容涉及肾移植围手术期受者生命体征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管理以及内科并发症诊断与处理。

外科并发症见相关章节。

1 术后一般监护与处理1.1 保护性隔离肾移植受者长期尿毒症透析导致全身状况较差,移植手术创伤,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因素,易罹患各种感染,因此受者术后应在专科病房监护7~10 d ,期间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4-5]。

尽量减少监护病房人员流动,禁止非移植病区工作人员随意出入,禁止或限制探视,接触移植患者前后应清洗并用消毒液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欧洲麻醉学会(ESA)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欧洲麻醉学会(ESA)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ESA发布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建议。

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相关内容发表在2013年6月出版的《欧洲麻醉学杂志》(Eur Anaesthesiol)上。

过去20年间,关于围术期输血策略的研究证据显著增加。

这些证据不仅反映了输血医学的复杂性,也体现了输血替代方法的发展,以及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围术期输血实践的巨大进步。

因此,迫切需要更新输血指南,以使医务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利用研究证据。

ESA指南工作组通过3种方法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① 2010年12月,ESA指南工作组采用“麻醉”、“手术”、“出血”等术语对MEDLINE和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索。

②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针对需要较多数据的研究领域,对MEDLINE和Embase进行了更详细的检索。

③对麻醉干预的系统综述进行了更广泛的检索。

共纳入2 686篇文献。

采用评估、进展和评价分级系统(GRADE)制定了“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该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建议,指导临床医师采用安全、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最大限度减少围术期严重出血及保存血液。

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了解患者情况和实验室检查,鉴别围术期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采取策略,纠正术前贫血及微循环和大循环(macrocirculation)失衡,优化患者对出血的耐受程度;采取恰当的促凝干预策略,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

该指南主要就以下方面提出了建议:凝血状况评估该指南建议,在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之前,使用结构化的患者访视法或问卷法了解患者的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1C)。

该指南建议,对于择期手术,与进行常规凝血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相比,通过标准化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出血史和用药史更可取(1C)。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9).doc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9).doc

临床麻醉监测指南(2019)一、引言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

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实时全面地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围术期发生麻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于1986年首次制定了麻醉期间的监测标准,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5年再次确认。

英国也于2015年更新了麻醉与恢复期间监测标准的建议。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09年第一次颁布了临床麻醉监测指南,并于2014年进行了更新。

近年来,临床监测技术也在不断进展,因此中华麻醉学分会组织专家参考其他国家麻醉监测标准或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对指南进行了更新。

该指南是作为选择监测手段的参考,适用于所有麻醉方式,以期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义与适用范围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是通过相关设备对患者生命体征及生理参数进行实时和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并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临床麻醉监测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医师做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期间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手术室外麻醉、镇静监测管理以及术后恢复监管等临床麻醉。

任何监测设备和设施都不能取代麻醉医师实时的临床观察和判断,不能低估视、触、听等临床技能的重要性。

三、基础监测在麻醉期间,所有患者的通气、氧合、循环状态等均应得到实时和连续的监测, 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正常。

1.心电图所有患者均应监测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传导异常、起搏器故障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异常情况。

2.无创血压所有接受麻醉患者都应进行无创血压监测。

血压反映器官血流灌注压,提示器官血流灌注情况。

测量方法和时间间隔取决于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

如术中仅进行无创血压监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5min。

有血管异常(如透析动静脉瘘)或静脉输液的肢体尽量避免袖带测压。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9版征求意见稿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9版征求意见稿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19版征求意见稿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局),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输血协会下发了再次征求《临床用血技术规范(2019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全文内容如下:临床用血技术规范(2019 版)(征求意见稿)前言《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版)》自施行以来,对促进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和输血医学专业学科建设,提高患者输血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不断适应输血医学的发展要求,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规范进行系统梳理,按照保留现有体系框架、追踪临床输血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逐步提高标准要求、持续提高患者输血安全的思路,对规范进行修改完善,制定了《临床用血技术规范(2019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正文包括总则、患者血液管理、输血前评估和告知、输血申请、输血相容性检测、血液出入库和库存管理、输血、输血后评价等共9章,对临床输血的关键技术和环节做出相应规定。

其中一些是原则性规定,医疗机构在制定本单位操作规范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以“宜”表述的内容为推荐性内容。

本《规范》的附件一、二、三和四为规范性附件。

附件五为资料性附件,供医疗机构参考。

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本《规范》的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编制适合本医疗机构使用的技术操作规范。

如有关血液标准、规范与《规范》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以《规范》规定为准。

本《规范》自xxxx年x月x日起施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 版)》同时废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保障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工作。

第二条血液是有限的宝贵资源,应当加以保护,合理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动员和鼓励其参与无偿献血活动。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围术期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围术期管理

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围术期管理【专家介绍】张瑞敏,主任护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分院副院长,泰山医学院护理专业硕士生导师。

山东省护理学会神经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第一届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荣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奖1项、泰山医学院优秀科研成果1项,主编著作2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围术期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9.06.002 文章编号:1006-7256(2019)06-0004-03 缺血性脑卒中即为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70%~80%。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内膜疾病、心肌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肥胖等;不可干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遗传、种族及低出生体重等。

常见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言语不利、偏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歪斜、视物成双、饮水呛咳及头晕等。

我国脑血管病患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脑卒中现患人数约1300万,40岁以上脑卒中人口超过1000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缺血性脑卒中占80%,存活患者不同程度残疾遗留率高达75%。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的关键是血管再通,这是治疗的根本。

颅内动脉较大血管闭塞容易诱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病死率高达53.92%,机械取栓是快捷、安全恢复血管再通的主要方法,由此挽救缺血脑组织,改善患者病情。

根据有关研究,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临床病死率较高,其中直径超过2mm的动脉闭塞造成患者死亡的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53%[1]。

4.5h内采用静脉溶栓与6h内动脉取栓是治疗该病较为常用的方法。

然而大部分患者入院时已经超过了静脉溶栓时间窗,导致患者治疗方式选择上受到影响。

2019版:胸主动脉腔内治疗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胸主动脉腔内治疗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胸主动脉腔内治疗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胸主动脉腔内治疗(TEVAR)是多种胸主动脉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常用于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溃疡、假性动脉瘤及外伤性主动脉破裂。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主动脉腔内治疗创伤显著降低,但是仍然存在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围手术期管理仍然是整体治疗的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进步,主动脉腔内治疗的适应证逐渐扩展,接受治疗的疾病类型和病变的复杂程度都在增加,患者人群也往往存在更多的合并症,对围手术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共识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经验,对围手术期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由于搏动的血流对主动脉壁的直接影响,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是围手术期的重要工作。

血压异常是TEVAR围手术期最常见的问题,多种主动脉疾病患者合并血压的增高。

高血压不仅损伤主动脉血管内膜,也影响主动脉壁的功能,是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重要危险因素。

国际急性主动脉夹层注册(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y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IRAD)数据库中81%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有高血压史,66%的TBAD患者就诊时表现为血压升高[1]。

除了基础血压升高,急性主动脉疾病带来的剧痛也造成血压难以控制。

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与顽固性疼痛显著增加急性TBAD的病死率(17.4%比4.0%,P=0.000 3)[2]。

围手术期低血压也时有发生。

常见的低血压原因包括主动脉夹层真腔严重受压、心包压塞、心肌缺血/坏死、主动脉瓣反流。

这些多见于A型主动脉夹层及复杂型TBAD,是尽快主动脉修复的指征。

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纵隔增宽、血胸和左肩胛骨骨折提示创伤性主动脉损伤。

《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解读

《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解读

·标准与指南·《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解读李杨,薛武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制定的肾移植操作规范系列之一。

该规范对肾移植围术期受者一般护理、液体管理及主要内科并发症诊治原则进行了介绍。

本文对规范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肾移植围术期的治疗提供借鉴。

2019年6月,由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编写的《肾移植围手术期处理操作规范(2019版)》(下文简称规范)在《器官移植》杂志发表。

这是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一次对肾移植围术期管理制定的指南,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肾移植术围术期的处理技术。

本规范主要涉及肾移植围术期受者一般护理、液体管理及主要内科并发症诊治。

本文将对该指南的重要内容进行进一步解读。

1 总体原则目前肾移植手术已经较为成熟,对移植医师而言,移植手术技术已经不再是难题,而围术期管理对肾移植受者的早期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肾移植围术期是多种并发症高发时期,因此,规范肾移植受者围术期管理,促进其早日康复,特别是对围术期并发症的处理,对改善肾移植早期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重点推荐内容肾移植患者由于麻醉、免疫抑制剂应用、水电解质酸碱代谢不稳定、移植肾的多尿或少尿等原因,围术期的情况不稳定,因此,需要从环境、生命体征、出入量、饮食、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处理。

本文就肾移植术后一般护理、少尿期管理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做重点解读。

2.1保护性隔离:肾移植患者受原发病、手术创伤、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影响,肾移植围术期是感染易发时期,应当在这段时间内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既往的指南推荐保护隔离时间为2周[1],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逐渐应用到肾移植手术中[2],肾移植受者恢复时间缩短,本规范将保护性隔离推荐时间缩短到7 ~ 10 d,在患者保护隔离期间,仍需要做好以下措施:①规范强调隔离区应确保空气流通,保持通风循环,或定时开窗通风。

2019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专家共识(上)

2019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专家共识(上)

2019妇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专家共识(上)WHO 对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 PBM)的定义为: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证据,系统的优化和管理患者,制备高质量的输注血制品,进而实现有效的患者管理。

PBM基于以下三大支柱:优化术前红细胞量;减少诊断、治疗或围手术期失血量;增加个体对贫血的耐受性和急性输血指征。

PBM理念推动了全球的患者血液管理规范。

术前患者血液管理所有妇科手术患者应在术前接受血液状态的评估并制定管理计划1.采集病史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相关的病史,包括患者输血史及输血相关并发症、血液疾病及血液疾病家族史、有无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贫血。

2.实验室检查①术前应评估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指标血型等,如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行血小板功能评估;②由慢性疾病或炎症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要测定C反应蛋白(CRP)、贫血相关指标如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MCH)、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以及缺铁的评估(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

3.多学科协作实施PBM,需要麻醉科、输血科、血液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患者血液管理计划,尽早评估手术难度及失血状况,充分术前准备;对复杂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更应该做好计划和预案。

贫血的管理贫血是围手术期患者中最常见的问题。

妇科患者术前贫血患病率为24%~45%,其中,缺铁性贫血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发生率更高。

妇科肿瘤贫血患病率高达81.4%。

术前贫血会给患者带来诸多风险,包括死亡率更高、并发症更多、住院时间更长、术后恢复差,对于恶性肿瘤,预后差。

1.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妇科常见贫血病因:主要为失血性贫血和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主要由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uterine bleeding, AUB)所致,包括了与妇产科相关的多种疾病。

骨髓造血不足性贫血主要病因为妇科恶性肿瘤、放化疗等所致。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1)更多使用药物治疗来减少输血;
贫血病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急性华法林逆转的凝血酶原复合物,选择性心外科和非心外科、出血高风 险病人的术中抗纤溶治疗;
(2)倡导使用输血流程
尤其是基于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备血制度、限制性输血策略的流程;
LOGO
围术期血液管理
定义:
围术期血液管理包括围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 围术期输血强调术前、术中、术后全血(自体、异体全血)和血液成分(红细 胞、血小板、冷沉淀、血浆)管理。 辅助疗法指应用药物或技术预防或减少失血和输血需要。
LOGO
3.术中和术后患者监测
(1)监测失血量 周期性与术者配合,一起来评估术野,来评估手术出血或者过多的微循环出
血;
使用标准方法来定量测量出血量,包括检查吸引器、手术纱布。 (2)观察重要器官的灌注 除了观察临床体征和体格检查外,使用标准ASA监测来监测重要器官的功 能,比如血压、心率、血氧、心电图; 其他监测措施包括超声心动图、肾功能监测(尿量),脑监测(例如,脑氧 合、近红外光谱【NIRS】),动脉血气分析,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LOGO
三. 术前准备Preprocedure Preparation
1.血液管理方案
2.逆转抗凝药物 3.抗纤溶药物预防过度失血 4.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LOGO
1.血液管理方案
(1)多模式方案 (2)限制性输血策略 (3)避免输血策略 (4)大量输血策略 (5)术前充分备血
LOGO
4.治疗过度失血
(1)血小板输注标准
当血小板存在或可疑存在功能异常时(如先天性血小板功能障碍、 抗血小板药物等),考虑输注血小板。
手术或产科患者,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输注;当血小

普通外科重症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新进展

普通外科重症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新进展

普通外科重症病人围手术期处理新进展摘要:老年慢性基础疾病患者,以及急诊手术的危重病人,通常在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重症监护和个体化治疗,以顺利度过术后不稳定期,减少手术对器官功能的影响,避免其发生术后并发症。

如何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外科危重病人实施术后康复(ERAS)目前尚无明确的建议和指导方针。

现有的ERAS计划对外科危重病人的预后和康复有着微妙的影响。

如果能够实施有效、可靠的ERAS治疗,提高危重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将大大改善大多数ICU面临的病床紧张、周期率低、疾病反复延误、费用高等问题。

关键词:普通外科;重症病人;围手术期;处理1识别需进入ICU并实施ERAS治疗的外科重症病人对于计划择期手术的患者,要注意术前器官功能的评估和优化,从能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选择高危人群,术后再进入ICU进行强化治疗。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无明显基础疾病的非老年患者,择期手术后定期入住ICU并不能获得额外的好处,反而会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因此不建议入住ICU。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外科技术的进步,老年患者择期手术的比例逐渐增加。

由于心肺功能储备差,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易发生血管疾病和呼吸循环系统受累。

建议患者术后入住ICU,减缓手术和麻醉引起的刺激,顺利过渡到普通病房。

对老年患者基本状态的评价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评价。

常用的定量工具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

Ⅳ级及以上老年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

(2)老年患者的心脏风险评估可以从病史、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方面综合考虑。

(3)呼吸功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术前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是必要的,但对结果的解释和分析应考虑年龄的影响。

长期吸烟、基础结构性肺病和术前肺部感染的患者有较高的延迟断奶风险。

(4)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血管病患者术后谵妄和再插管的风险较高,因此应适当调整麻醉和术后镇静镇痛。

(5)老年患者的肝、肾、胃肠道及内分泌功能障碍会影响其康复速度,因此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

lmc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

lmc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

案例对临床实践的启示与借鉴
案例分析:对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治疗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临床实践: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将指南中的建议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启示与借鉴:总结案例分析中的启示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指南更新: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探讨是否需要对指南进行更新和完善
第六章
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 理指南的推广与应用
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 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 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 录



理围 手





目录

述围 手






析防围 与手
治术
疗期
案血
例栓
分预

防围 手






推防围 广与手
与管术
应理期
用指血
南栓
的预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围手术期血栓概述
围手术期血栓形成的原因
围手术期血栓的危害
指南推广的必要性与意义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推广指南可以规范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降低医疗风险:推广指南可以降低围手术期血栓的发生率减少医疗风险。 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推广指南可以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 促进医疗行业发展:推广指南可以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提高医疗水平。
指南推广的方法与策略
围手术期血栓:手术前后发生的血栓 危害: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影响血流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性:可能导致死亡或残疾 预防:采取措施降低血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围手术期血栓的预防与治疗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血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 症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残疾

心脏手术围术期监护指南与进展

心脏手术围术期监护指南与进展

心脏手术围术期监护指南与进展心脏康复时一种综合长期的医疗服务,它涉及医学评估、心脏危险因素的干预、运动康复、精神心理康复、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措施以及合理饮食等多个方面,其中运动是心脏康复的核心。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最早由丹麦学者Kehlet提出,旨在通过多学科、多模式的围术期干预措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ERAS最早应用于结直肠外科,鉴于其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资源,目前已扩展至骨科、妇科、泌尿外科及心胸外科等多个领域。

2019年5月,欧洲ERAS协会首次发布了《心脏手术围术期监护指南》,基于目前的临床证据,指南对心脏外科围术期干预措施做出了详细推荐,现就该指南解读如下。

一、手术前策略1、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指南建议术前检测HbA1c用于辅助心脏手术患者的风险评估。

HbA1c 可以反映患者近1~2月的血糖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术前HbA1c>7%将显著增加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及延长住院时间。

对于术前HbA1c偏高的患者,应当采取更为严密的围术期血糖监测,避免高血糖的发生。

2、术前白蛋白检测。

血清白蛋白可以反映患者营养及肝功能状况,研究表明低白蛋白血症与心脏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

指南同样建议术前检测白蛋白用于辅助心脏手术患者风险评估。

虽然目前证据等级偏低,但 HbA1c 和白蛋白仍有望成为未来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评估的辅助指标之一。

3、纠正术前营养不良。

心脏手术创伤大,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长,营养支持治疗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关于纠正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营养不良的临床证据不足,指南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纠正术前营养不良。

4、术前禁食禁饮及口服碳水化合物饮品。

在非心脏手术中,术前缩短禁食禁饮时间和口服碳水化合物饮品是ERAS的推荐措施。

然而,在心脏手术中此类研究非常有限,临床证据不足。

创伤骨科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解读

创伤骨科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解读

英文回答: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osteopaedic surgery, we have developed a blood management guide for trauma osteopaedia, which provides detailed norms and guid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bloo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surgery. The aim is to reduce the risk of bleeding during and after surger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lood transfusion—relatedplications and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of the operation. The guidelines cover such important aspects as pre—operative anaemia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ns—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haemorrhage, blood transfusion fingerprints and pre—transmission risk assessment.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se guidelines are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safety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根据骨科手术患者的特点,我国制定了创伤骨科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该指南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血液管理方面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指征; F.急性大失血无同型血源时,建议参考“特
殊情况紧急输血专家共识”,可适量输入O型血 浓缩红细胞,并密切监测溶血反应。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 浓缩血小板 (1)血小板制品:包括手工分离血小板、机
器单采血小板。 (2)输注指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
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A.血小板计数≥100×109/L,不需要输注血
(2)使用FFP的指征: A. PT或APTT>正常1.5倍或INR>2.0,创面
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
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为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FFP,
5ml/kg ~8ml/kg); E.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进行高出血风险的有创操
小板; B.术前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109/L而不 一定输注血小板); C.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应根 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注血 小板;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D.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 定有血小板功能低下,输注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 的限制;
7. 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 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8. 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9. 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 围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 在外科医师的参与下,应实时对手术区域进行视觉评估,评估凝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使用说明
A.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维持在 100mg/dl~150mg/dl之上,应根据伤口渗血及出血 情况决定冷沉淀的补充量。在冷沉淀输注结束后,应临 床评估、重复检测纤维蛋白原,若需要可再补充。一个 单位冷沉淀约含150mg纤维蛋白原,使用20单位冷沉 淀可恢复到必要的纤维蛋白原浓度;
LOGO
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 (peri-operative transfusion trigger score, POTTS)
上述四项总计分再加60分为POTTS总分。最 高分为100分,即如果总分≥100分则算为100分, 评分值对应启动输注RBCs且需维持的最低血红蛋 白浓度。POTTS评分<实测血红蛋白浓度,不需输 注RBCs;POTTS评分≥实测血红蛋白浓度,需输 注RBCs。每一次准备输入同种异体红细胞前均需 评分。
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2. 红细胞
(1)红细胞制品:包括浓缩红细胞、 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少白红细胞、 辐照红细胞等,每单位红细胞制品中红细 胞含量相当于200ml全血中的红细胞含量;
(2)输注指征: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 策略,血红蛋白≥100g/L的患者围术期不 需要输注红细胞;患者血红蛋白<70g/L 建议注红细胞;血红蛋白在 70g/L~100g/L时,应根据患者心肺代偿 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有无活动性出血 等因素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
LOGO
1
术前评估
2
术前准备
3
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
自体输血
5
围术期输血不良反应
6
围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
LOGO
一、术前评估
1. 了解既往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 输血并发症;
2. 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 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 4. 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例如,华
洛或普拉格雷);根据外科手术的情况,考虑是否停用阿司匹林; 4. 当改变患者抗凝状态时,需充分衡量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出血
增加的风险;
LOGO
二、术前准备
5. 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判断血小板功能 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
6.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性贫血、肾功能不全 、溶血性贫血或炎症性贫血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 考虑铁剂治疗;
LOGO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erioperative Blood Management
LOGO
围术期血液管理是指包括围术期输血以及减少失血 、优化血液制品、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和各种血液保 护措施的综合应用等。围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术期输 入血液或其相关成分,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 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成分 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相关的血液 成分。血液管理的其他措施包括为避免或减少失血 及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
C.术前心肺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或代谢率 增高的患者,应保持相对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 (80g/L~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D.对围术期严重出血的患儿,建议血红蛋白 浓度维持水平应>80g/L。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 补充量
成人: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Hct预计值-Hct 实测值)×55×体重/0.60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注意事项: A.不能依赖输注红细胞来替代容量治疗; B.少白红细胞适用于产生白细胞抗体患者; C.洗涤红细胞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和对血
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患者; D.对于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建议输注少白红
细胞; E.高原地区酌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放宽输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2)以下情况应考虑输注冷沉淀: A.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
150mg/dl; B.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
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时,将输注冷沉淀作为辅 助治疗措施; C.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 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D.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F.纤维蛋白原水平<100mg/dl的患者,当进 行高出血风险的有创操作或手术前,考虑预防性 使用冷沉淀。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4. 冷沉淀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4±2)℃下融化
后获得的血浆沉淀蛋白部分,含有因子Ⅷ、纤维 蛋白原、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 结合蛋白(纤维粘连蛋白)以及因子XIII。200 ml全血分离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 为1个单位。 (1)输注目的:补充纤维蛋白原和(或)Ⅷ因 子。纤维蛋白原浓度≥150mg/dl时,一般不输 注冷沉淀。若条件许可,对出血患者应先测定纤 维蛋白原浓度再决定是否输注冷沉淀。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以下情况也需要输注红细胞: A.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Ⅲ~Ⅳ
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 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B.血红蛋白<80g/L并伴有症状(胸痛、体 位性低血压、对液体治疗反应迟钝的心动过速或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该考虑输注红细胞;
天或周)进行充分评估。
LOGO
二、术前准备
1. 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咨询相关专科医师或会诊。择期手术患者应暂停抗凝治疗(例如
华法林、抗凝血酶制剂达比加群酯),对特定患者可使用短效药(例 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桥接治疗;除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史的患者外,如果临床上可行,建议在术前较充足的时间内停用非阿 司匹林类的抗血小板药(例如噻吩并吡啶类,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
E.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 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手术类型和 范围、出血速率、控制出血的能力、出血所致的 潜在后果以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相关因素(如低 体温、体外循环、肾功能衰竭、严重肝病等), 都是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的指征。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注意事项 A.手工分离血小板含量约为2.4×1010/L,保存期为24h;
血或手术出血的情况。失血情况作定量测定,包括检查吸引罐、止 血纱布和外科引流管;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 除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外,还需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
心电图等,必要时可行超声心动图、肾功能监测(尿排出量)、脑 氧饱和度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等监测;
(3)凝血功能监测 包括标准实验室诊断项目,如血小板计数、PT、APTT、INR、
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 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
9. 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确定可能影响红细胞最终输注需 求(例如血红蛋白水平)的器官缺血(例如心肺疾病)的危 险因素;
10. 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11. 为使患者做好准备,如果可能,术前应提前(例如若干
机器单采血小板含含量约为2.5×1011/L,保存期为5d; B.每份机采浓缩血小板可使成人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增加
约(7~10)×109/L; C.小儿输注5ml/kg血小板,可使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增加
约(20~50)×109/L; D. 血小板常规输注不应超过一个治疗量(国内10U全血
制备的血小板相当于1个治疗量,一个治疗量就是血浆中血 小板数量达到2.5×109血小板),仅在伴有严重血小板数量 减少或重要部位(如中枢神经系统、眼)出血时,才考虑给 予一个治疗量以上的血小板; F.每个治疗量血小板输注后应重新进行临床评估,检测 血小板水平,在需要的情况下才继续输注。
LOGO
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3.血浆 用于围术期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研究表明北美
洲、欧洲的白种人维持正常凝血因子浓度的 30%或不稳定凝血因子仅需维持5%~20%,就 可以达到正常凝血状况。 (1)血浆制品:包括新鲜冰冻血浆(FFP)、 冰冻血浆和新鲜血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