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A气象卫星系列综述
noaa卫星介绍
美国NOAA卫星介绍NOAA卫星简介美国NOAA极轨卫星从1970年12月第一颗发射以来,近40年连续发射了18颗,最新的NOAA-19也将在2009年上半年发射升空。
NOAA卫星共经历了5代,目前使用较多的为第五代NOAA卫星,包括NOAA-15—NOAA-18;作为备用的第四代星,包括NOAA-9—NOAA-14。
以下为部分NOAA卫星的发射时间和基本轨道参数。
NOAA-11卫星发射时间1988年9月24号,正式运行日期1988年11月8日轨道高度:841公里,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2卫星发射时间1991年5月14日,正式运行日期1991年9月17日轨道高度:804公里,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4卫星发射时间1994年12月30号,正式运行日期1995年4月10日轨道高度:845公里,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5卫星发射时间1998年5月13号,正式运行日期1998年12月15日轨道高度:808公里,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6卫星发射时间2000年9月12号,正式运行日期2001年3月20日轨道高度:850公里,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7卫星发射时间2002年6月24号,正式运行日期2002年10月15日轨道高度:811公里,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8卫星发射时间2005年5月11号,正式运行日期2005年6月26日轨道高度:854公里,轨道倾角:未知,轨道周期:102分NOAA是太阳同步极轨卫星,采用双星运行,同一地区每天可有四次过境机会。
第五代(NOAA-15—18)传感器采用改进型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3),和先进TIROS业务垂直探测器(ATOVS),包括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仪(HIRS-3)、先进的微波探测装置A型(AMSU-A)和先进的微波探测装置B型(AMSU-B)。
参数如表1下:表1 ATOVS和AVHRR传感器基本参数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3)包括5个波段,可见光红色波段、近红外波段、中红外波段和两个热红外波段,如表2所示,其中*3a白天工作,3b夜间工作。
常见遥感卫星及传感器介绍
常见遥感卫星及传感器介绍在现代遥感技术中,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卫星和传感器,用于收集地球表面的图像和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遥感卫星和传感器的介绍。
1. 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是最早实现陆地遥感的系列卫星,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合作运作。
Landsat卫星使用多光谱传感器,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监测陆地覆盖变化和环境监测等应用。
2.NOAA系列卫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运营的卫星系统,主要用于气象预报和海洋监测。
NOAA卫星携带多种传感器,包括红外线和微波辐射计,用于监测大气温度、云层、气溶胶、海洋温度等气象和海洋参数。
3. Sentinel系列卫星:欧洲空间局(ESA)运营的Sentinel系列卫星是欧洲自主研发的卫星系统,用于实现全球环境和气候监测。
Sentinel卫星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包括雷达和多光谱仪等,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全球覆盖的地表图像。
4. MODIS传感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传感器是NASA的一个重要遥感工具,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
该传感器可以提供多光谱图像,用于监测全球气候变化、植被生长和陆地表面特征等。
5. AVHRR传感器:AVHRR(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传感器是美国国家气象局(NWS)和NOAA联合研发的传感器,主要用于气候和海洋监测。
AVHRR传感器可以提供地表温度、云层、海洋色彩等信息。
6. Hyperion传感器:Hyperion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运作的一种高光谱传感器,搭载在Landsat卫星上。
该传感器可以提供高光谱图像,用于监测地表物质的组成和特征。
7. SAR传感器: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传感器可以通过雷达波束发射和接收来获取地表反射率数据。
AVHRR综述
AVHRR传感器综述1 AVHRR的起源与发展I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TIR0S-1 ,电视红外观测卫星),利用电视摄像技术首次获得了显示大尺度天气系统特征的完整的卫星云图。
截至1965年7月2日,美国总共发射了10颗实验性泰罗斯卫星。
紧接着泰罗斯系列实验卫星的是9颗泰罗斯系列业务卫星托斯”(TOS),这些卫星于1966到1969年间发射,命名为艾萨”(ESSA,环境探测卫星)。
这是第一代气象卫星。
继艾萨”之后,美国宣布发展改进的托斯”系列,该极轨系列包含6颗卫星(ITOS-1,NOAA-1~5),首次在同一颗卫星上实现了全球覆盖资料的收集和自动云图传输[1]。
这是第二代气象卫星。
目前运行的卫星是从1978年起投入运行的第三代业务卫星TIROS/ NOAA 系列。
从ROS-N和NOAA -7到正在运行的NOAA-18 都携带了本文将介绍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The Advane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传感器。
该传感器的主要变化是采用全数字式系统代替了模拟信号系统。
目前的AVHRR数据是在空间平台上数字化后发送到地面上的。
此外,AVHRR传感器还增加了另一个红外波以便在计算海面温度时纠正水蒸气的影响【2]。
NOAA卫星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870km及833km,轨道倾角为98.9°和98.7°,周期为101.4分。
NOAA卫星的应用目的是日常的气象业务,平时有两颗卫星在运行。
由于用一个卫星每天至少可以对地面同一地区进行2次观测,所以两颗卫星就可以进行4次以上的观测。
2 AVHRR简介AVHRR的前身是扫描辐射仪SR,于1970年在ITOS上运行,SR只有8km的地空间分辨率和相当低的辐射记录精度。
VHRR是其改进型,与SR同时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就被AVHRR 取代。
气象卫星及其特点
气象卫星观测可以大大地改善资料的时间取样频次。特别是静止气 象卫星可以获得每小时一次的大范围实时资料,必要时甚至可以获 取半小时的资料。有利于对灾害性天气的动态监测。
双星组网的极轨气象卫星也可以每天提供4次全球覆盖的图象资料 和垂直探测资料。而常规高空站每天只在00时12时(世界时)进 行两次观测,且无法观测海洋和无人地区。
综合参数观测优势
3
4
5
外这个新视角观测地球—大 气系统的,所以有些重要的 气候变量,特别是通过整个 垂直方向大气层的积分参数, 如地气系统的反照率、大气 顶的地气系统的射出长波辐 射,只能通过气象卫星观测 才能获得。
气象卫星观测的优势和特点
气象卫星的应用领域
天气分析与气象预报
气候研究与气候变 迁的研究
1974年,美国成功地研制了第一颗静止业务环境监测卫星(GOES)。静止业务环境监 测卫星在赤道的某一经度、约36000公里高度上,它环绕地球一周约需24小时,几乎与地 球自转同步。从地球上看好象卫星是相对静止的,故又称为地球静止卫星。
目前,日本GMS系列静止气象卫星、俄罗斯的GOMES卫星、欧盟 METEOSAT-3 卫 星、印度的INSAT以及美国的两颗静止卫星(GOES-E和GOES-W)共6颗卫星组成地球静止 气象卫星监测网。这些卫星位于赤道上空约36000公里高,每半小时向地球发送一次图片。
气象卫星及其特点
气象卫星概述
美国的“泰诺 斯 ”(TIROS)卫 星系列:第一代实 验气象卫星,从 60年-65年共发射 了10颗,极轨气 象卫星。
美国的雨云 (Nimbus)卫星 系列: 64-78年 共发射了7颗,太 阳同步轨道。
兰州大学《卫星气象学》第4章-美国气象卫星观测系统-5-NOAA
《卫星气象学》电子课件(第一版)
17
小结
1966年美国第1代业务气象卫星系统“艾萨”投入业务运行服务,提供了 由光导照相系统获得的全球云图。 自1966年至1978年,前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经“艾萨”、“诺 阿”(NOAA,又称改进型泰罗斯) 和“泰罗斯-N/诺阿” (TIROS-N/NOAA) 三代的更新,实现了昼夜云图的业务化,使气象卫星具有连续监视天气系 统生命史的能力,实现了卫星资料以高分辨率图像传输(HRPT)方式传给 用户,使卫星应用从定性走向定量。 自NOAA-6之后,该系列及其改进型卫星一直延续到今天。其第5代业务 极轨气象卫星NOAA-K、L、M、N、N’系列的第一颗——NOAA-K于 1998年5月发射(发射后称NOAA-15)。 1994年5月美国决定将现有NOAA民用极轨气象卫星和“国防气象卫 星”(DMSP)合并为“国家极轨环境卫星系统”(NPOESS),以节省经费。 2003年开始,美国和欧盟达成协议,共同运行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美国提 供下午轨道的卫星,而欧盟提供上午轨道的卫星,美国NOAA-N气象卫星 (2003年发射,下午轨道)和欧盟的METOP-1气象卫星(2002年发射,上午 9∶30轨道)成对运行,这样每隔4小时就有1条卫星轨道,可获取时间均匀 分布的观测资料。
NOAA-12(NOAA-D) NOAA-13(NOAA-I) NOAA-14(NOAA-J) NOAA-15(NOAA-K) NOAA-16(NOAA-L)
NOAA-17(NOAA-M) NOAA-18(NOAA-N)
1991.5.14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8.9 1994.12.30 1998.3.13 2000.9.21
《卫星气象学》电子课件(第一版)
NOAA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格式
NOAA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格式目录1卫星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有效载荷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NOAA 1B数据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紧缩形式的1B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NOAA_K/L/M/N(15,16,17..)卫星1B数据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NOAA-16/17ATOVS L EVEL 1数据文件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卫星介绍目前我国接收、存档和利用的NOAA系列卫星要紧分为美国第四代(NOAA-9--NOAA-14)和第五代(NOAA-15--NOAA-17)极轨气象卫星,它们的一起点是卫星姿态为三轴稳固,扫描率为6条扫描线/秒,对地扫描角±度,星下点分辨率,卫星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高度在800之间,倾角为度之间,偏心率小于10E-4。
周期101-102分。
24小时内卫星绕地球运行14圈左右。
回归周期9天左右,所不同的第五代卫星在AVHRR探测器安装改良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3型(AVHRR/3),增加CH3A(同CH3B进行时刻切换),同时TOVS变成ATOVS,增加微波探测器等先进仪器,而且预处置生成的1B文件由紧缩形式改变成二进制长字节文件。
现将卫星某些轨道参数介绍如下:NOAA-11卫星:发射日期1988年9月24日,正式运行日期1988年11月8日轨道高度:841千米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2卫星:发射日期1991年5月14日,正式运行日期1991年9月17日轨道高度:804千米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4卫星:发射日期1994年12月30日,正式运行日期1985年4月10日轨道高度:845千米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5卫星:发射日期1998年5月13日,正式运行日期1998年12月15日轨道高度:808千米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6卫星:发射日期2000年9月12日,正式运行日期2001年3月20日轨道高度:850千米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NOAA-17卫星:发射日期2002年6月24日,正式运行日期2002年10月15日轨道高度:811千米轨道倾角:度轨道周期:分2有效载荷介绍NOAA卫星装载有6个光谱通道的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计,包括1个可见光、2个近红外通道、1个中波红外通道和2个长波红外通道。
当代极轨气象卫星的代表——“诺阿”
( 高分辨 率 图像传 输 ( R T 1 ) H P )资料 。 它包 括高速率 A H R原 始 图像 资料 和所 有 VR 低速 率资料 ,如 T V 、S M C O S E 、D S等,HP RT 的传输速率 为 1 9 . M z或 1 O. H , 80H 6 O5 M z 7
阿” 卫 星 比较 , 有 如 下 重 要 变化 。
台获得 的各种观 测资料, 而且还 可 以利 用卫 星运 动的多普勒效应进 行定位 , 因此特别适 用 于 在运 动 载体 ( 飞 机 、气球 、船 只 、鸟 如
类 、动 物 ) 收集 观 测 资 料 或 对 运 动 物体 进 上
行定位和跟 踪。
器 ( B V) SU 、搜 索 营 救 系 统 和 数 据 收集 系 统 (C D S)等 。 极 轨 气 象 卫 星 的 D S 不 仅 可 以 收 集 平 C
探测 的 5 道 AS 通 M U—B A S 。 M U是 一 种全 天候
的温度 、湿度遥 感仪器 ,可 以改善有云状态 下 的大气 温湿度 分布 的探 测 , 能够 测量降 还 水 、探测海 冰 以及土壤 湿度等 。 第3 “ 代 诺阿”系列卫星与原有的 “ 诺
关注 ,在 国 际 气 象合 作 中发 挥 重要 作 用 。■
收 稿 日期 :2 0 - 7 2 02 0- 6
研 制 周 期 ,成本 下 降 ,所 以 卫 星 的 业务 管 理 也相 应 简单 。
《 际太 空 》2 0 国 0 2年 8月 号
维普资讯
()增加 了 A S 。A S 1 M U M U为全 天候 的大 气 温度 和 湿度 垂 直探 测 器 , 的水 平 分 辨 率 它 从原来 的 1 0m提高到 5k A S — )和 1k 0m( M U A 1k ( M U—B) 它 有 以下 功 能: m AS 5 ,
NOAA气象卫星系列综述
Hale Waihona Puke 图 1 夜间云雾监测流程与白天相比较,夜间云雾的遥感监测困难更大,仅有红外通道数据用于分离 云雾,增加了夜间雾遥感监测的难度。根据云雾及下垫面红外辐射特性分析,针 对 NOAA/AVHRR 数据,选取热红外波段( CH4) 和中红外波段( CH3) 两个红外通 道的数据,运往 ERDAS IMAGINE 系统的 Model Maker 模块建立模型对夜间雾进 行识别。
日
日
2009 年 2 月 6 未知 日
852.2 公里
轨道倾角 98.9 度 98.6 度 99.1 度 98.6 度 98.9 度 98.7 度 未知 98.7 度
轨道周期 101.8 分 101.1 分 101.9 分 101.2 分 102.1 分 101.2 分 102 分 102.1 分
NOAA 是太阳同步极轨卫星,采用双星运行,同一地区每天可有四次过境机 会。第五代(NOAA-15—18)传感器采用改进型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3),和 先进 TIROS 业务垂直探测器(ATOVS),包括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器(HIRS-3)、 先进的微波探测装置 A 型(AMSU-A)和先进的微波探测装置 B 型(AMSU-B)。参 数如表 2。
二、卫星简介
NOAA 卫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第一代称为 “泰罗斯”(TIROS)系列(1960-1965 年),第二代称为“艾托斯”(ITOS)/NOAA 系列(1970-1976 年),其后运行的第三代称为 TIROS--N/NOAA 系列。目前我国 接收、存档和使用的 NOAA 系列卫星主要分为美国第四代(NOAA-9--NOAA-14)和 第五代(NOAA-15--NOAA-17)极轨气象卫星[1],它们的共同点是卫星姿态为三轴 稳定,扫描率为 6 条扫描线/秒,对地扫描角±55.4 度,星下点分辨率 1.1 公里, 卫星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高度在 800-850 公里之间,倾角为 98.6-99.1 度之间, 偏心率小于 10-4。周期 101-102 分。24 小时内卫星绕地球运行 14 圈左右。回归
常用遥感数据和波段用途
(一)NOAA/AVHRRNOAA/AVHRR(National Oceanic and Ato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是低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
它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实用气象观测卫星,从1970年12月发射的第一颗到2002年6月24号发射的NOAA-M,30多年来共发射了17颗。
NOAA卫星的轨道为太阳同步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同一时间、同一地方的上午、下午成像。
轨道平均高度分别为833km和870km,轨道倾角98.7º和98.9º;是目前业务化运行最成熟的一种遥感卫星。
NOAA卫星采用双星系统,即NOAA12和NOAA14在服役,它的总体参数:总重量:1421公斤;负载量:194公斤;保留余量:36.4公斤;卫星尺寸:3.71米(长)*1.88米(直径)。
星载传感器有:①极精密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以5个频道同时扫描大气,可获得可见光云图和红外云图,作为天气分析与预报之用。
此外,红外频道的数据可用来决定若干云参数及海面温度。
②泰洛斯业务垂直探测器(TOVS),这组仪器包括三个辐射计,各有不同的功能:A.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器(HIRS/2)是具有20个可见光和红外频道的扫描辐射计,可以探测对流层内气温和水汽垂直分布以及臭氧总含量。
B.平流层探测单元(SSU)以3个红外频道观测平流层中的气温垂直分布。
C.微波探测单元(MSU)以4个微波频道观测波长0.5厘米的氧吸收带,可以穿透云层探测云下的气温垂直分布。
③太空环境监测器(SEM)负责侦测太空中太阳质子、α粒子及电子通量等资料。
④地球辐射收支试验(ERBE)以狭角视场和广角视场观测地球大气,可以监测太阳常数、行星反照率以及射出长波辐射等参数。
TIROS-N系列卫星具有数据汇集系统(DCS),可以接收来自两千多个固定及移动观测台的资料,加以处理储存,最后再传送到地面接收站。
AVHRR为TIROS-N系列卫星最主要的仪器,它由一个8英寸口径的卡塞格伦望远镜对准地面,用一个旋转镜对地面左右扫描,望远镜的瞬时视场角为1.3*1.3平方毫弧度,相当于星下点1.1平方公里,扫描每分钟360行,扫描角为正负55度,相当于地面2800公里。
极轨气象卫星及其AVHRR介绍
极轨气象卫星及其AVHRR介绍极轨气象卫星是围绕太阳同步轨道运行的卫星,其携带的可见光、红外遥感仪器可以在较低的轨道上以较高的地面分辨率对全球进行监测。
目前在轨运行的业务极轨气象卫星主要有美国的NOAA系列(NOAA12、NOAA14、NOAA16和NOAA17)和中国的“风云一号”(FY-1)系列(FY1C和FY1D)。
“风云一号”(FY-1)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是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此系列卫星目前为止共发射了4颗,即FY-1A、FY-1B、FY-1C、FY-1D,其中FY-1A(1998年9月发射),FY-1B (1990年9月发射)与NOAA卫星兼容,均属于实验性质卫星,现都已经退出业务运行。
FY-1C(1999年5月发射)及其接替卫星FY-1D(2002年3月发射)是改进型的极轨气象卫星,它的多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是MVISR,其通道数为10个,包括4个可见光通道,1个短红外,2个近红外通道,1个中波红外通道和2个长波红外,它的高分辨率图像传输仪称为CHRPT。
NOAA系列卫星是美国第三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环境监测业务卫星,即TIROS-N和NOAA-A~J。
第一颗卫星TIROS-N于1978年10月13日发射并投入业务运行。
自1978年至今,NOAA-A~J卫星相继发射,卫星发射前命名为NOAA-A、B、C、……,入轨运行后改为数字标号,例如:1984年12月12日发射的NOAA-F投入业务运行后更名为NOAA-9,1993年8月9日发射的NOAA-I,转入业务运行后将更名为NOAA-13。
NOAA系列卫星分为两种类型:5颗TIROS-N型的,即TIROS-N和NOAA-A~D,6颗改进TIROS-N型(ATN),即NOAA-E~J。
卫星携带了两部对气象业务预报非常有用的仪器:一部是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用以获得图像资料;另一部是泰罗斯垂直业务探测器(TOVS),用以得到温度垂直探测资料。
NOAA气象卫星云检测方法研究
NOAA气象卫星云检测方法研究概述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简称,该机构负责监测和预报美国和全球的天气、环境和气候。
NOAA的气象卫星能够采集地球各地的图像,包括云和气候信息。
因此,NOAA成为了全球掌握气象信息和模型的重要机构之一。
NOAA气象卫星云检测任务是指从气象卫星传感器所采集的多光谱图像中,自动识别出云和非云像元,并抽取云像元的特征,以了解云的属性。
NOAA云检测任务已经成为了气象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已存在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应用案例。
本文主要讨论NOAA气象卫星云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和相关进展。
NOAA气象卫星云检测方法NOAA气象卫星云检测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传统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
传统方法是指使用一些特征来识别云和非云像元。
特征可以包括颜色、纹理、形状、边缘等等。
这些特征可以用来训练统计模型或其他监督学习模型,从而检测云,并进一步分析云的属性。
传统的方法主要包括阈值法、比率方法、角度方法和谱处理方法。
•阈值法:基于像素亮度的制定一个阈值,低于阈值的像元被归为非云类别,高于阈值的为云类别。
•比率方法:通过光谱的比值,强调出检测云的特征。
典型的例子是NDVI指数,它是通过太阳辐射谱线的红外波段和红波段比值进行云检测的方法。
•角度法:基于植被光谱和非植被光谱存在角度差异的原理,来进行云检测的方法。
•谱处理方法:通过光谱处理技术来减少云外物体的干扰,提高云的检测准确性。
典型的例子有PCA降维和SSR (SpectralShape Ratio).机器学习方法是指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训练模型,进而对云进行检测。
机器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分类器建模,来自动化完成云检测任务。
在利用机器学习进行云检测的方法中,现在主要的方法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
NOAA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格式
NOAA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格式目录1卫星介绍 (1)2有效载荷介绍 (2)3NOAA 1B数据格式 (4)3.1 压缩形式的1B格式 (4)3.2 NOAA_K/L/M/N(15,16,17..)卫星1B数据格式 (7)3.3 NOAA-16/17A TOVS L EVEL 1数据文件格式 (13)1卫星介绍目前我国接收、存档和使用的NOAA系列卫星主要分为美国第四代(NOAA-9--NOAA-14)和第五代(NOAA-15--NOAA-17)极轨气象卫星,它们的共同点是卫星姿态为三轴稳定,扫描率为6条扫描线/秒,对地扫描角±55.4度,星下点分辨率1.1公里,卫星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高度在800-850.0公里之间,倾角为98.6-99.1度之间,偏心率小于10E-4。
周期101-102分。
24小时内卫星绕地球运行14圈左右。
回归周期9天左右,所不同的第五代卫星在AVHRR探测器安装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计3型(AVHRR/3),增加CH3A(同CH3B进行时间切换),同时TOVS变为ATOVS,增加微波探测器等先进仪器,并且预处理生成的1B文件由压缩形式改变成二进制长字节文件。
现将卫星某些轨道参数介绍如下:NOAA-11卫星:发射日期1988年9月24日,正式运行日期1988年11月8日轨道高度:841公里轨道倾角:98.9度轨道周期:101.8分NOAA-12卫星:发射日期1991年5月14日,正式运行日期1991年9月17日轨道高度:804公里轨道倾角:98.6度轨道周期:101.1分NOAA-14卫星:发射日期1994年12月30日,正式运行日期1985年4月10日轨道高度:845公里轨道倾角:99.1度轨道周期:101.9分NOAA-15卫星:发射日期1998年5月13日,正式运行日期1998年12月15日轨道高度:808公里轨道倾角:98.6度轨道周期:101.2分NOAA-16卫星:发射日期2000年9月12日,正式运行日期2001年3月20日轨道高度:850公里轨道倾角:98.9度轨道周期:102.1分NOAA-17卫星:发射日期2002年6月24日,正式运行日期2002年10月15日轨道高度:811公里轨道倾角:98.7度轨道周期:101.2分2有效载荷介绍NOAA卫星装载有6个光谱通道的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计,包括1个可见光、2个近红外通道、1个中波红外通道和2个长波红外通道。
NOAA卫星
自检和修复
自检和修复
NOAA气象卫星由于其运行周期短、覆盖面广等特点,在海洋温度反演和渔场预报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由于天气气候变化复杂,真正的晴空无云、无雾天气很少,故大大限制了NOAA卫星资料使用的效率。为了提高 N OAA卫星资料的使用效率,达到业务应用的目的,必须对有云、雾污染的NOAA卫星图像进行云、雾检测和剔除 修复处理。目前一般使用的云、雾检测方法主要有模式识别统计分类法和阂值法。
系列卫星
系列卫星
美国NOAA极轨卫星从1970年12月第一颗发射以来,近40年连续发射了18颗,最新的NOAA-19也将在2009年 上半年发射升空。NOAA卫星共经历了5代,目前使用较多的为第五代NOAA卫星,包括NOAA-15—NOAA-18;作为备 用的第四代星,包括NOAA-9—NOAA-14。2011年8月,NOAA-19卫星因检修失误损毁。
检测原理:根据NOAA卫星光谱原理,植被在可见光波段内(0.58-0.68um )具有吸收峰;水在可见光波段内 具有较强的反射峰,其反射率随着杂质的增加而增大;土壤的光谱在可见光波段内随着波长的延伸,反射率亦呈 上升趋势。因此,根据光谱特征分析,在可见光波段内,植被反射率最低,水反射率次之,反射率最高的是土壤。 而云雾在可见光波段内的反射率却明显高于下垫面介质,其反射率随着云、雾区高度、厚度的变化而不同。因此, 不同的云、雾相对于植被、土壤、水域等不同下垫面在NOAA卫星可见光波段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以及在热红外波段 具有较低的亮温等特性,给我们判别云雾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主要卫星数据及特征
主要卫星数据及特征1. NOAA卫星NOAA卫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第一代称为“泰罗斯”(TIROS)系列(1960-1965年),第二代称为“艾托斯”(ITOS)/NOAA系列(1970-1976年),其后运行的第三代称为TIROS--N/NOAA系列。
NOAA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870千米和833千米,轨道倾角为98.9°和98.7°,周期为101.4分钟。
NOAA的应用目的是日常的气象业务,平时有两颗卫星运行。
由于一颗卫星可以每天至少可以对地面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所以两颗卫星就可以进行四次以上的观测。
NOAA携带的探测仪器主要有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2)和泰罗斯垂直分布探测仪(TOVS)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隶属于美国商业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全球海洋、大气、空间、太阳等数据的收集和相关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科学研究,为美国社会及大众提供相关服务。
特别是制作灾害性天气警报、制作海洋、大气图表,引导海洋及沿海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研究改善维持人类生存的环境策略,及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了解。
NOAA于1970年10月正式成立,成为联邦政府机构仅仅只有三十三年的历史,但其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的。
NOAA由包括国家天气局NWS(National Weather Service),相当于我国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NOS(National Ocean Service), 国家渔业局NMFS(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国家环境卫星数据信息局NESDIS(N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and Information S ervice), 和NOAA研究机构NR(NOAA Research)五个主要机构提供相关服务,此外与NOAA合作的观测人员组成了一个超过一万人的网络,主要由全国的志愿者构成,这些人员也都通过专门培训,其观测的数据已经成为美国气候观测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来自NWS,美国海军、空军、FAA及世界其他各国气象部门的资料一起存放在北卡全球最大的气候数据中心NCDC(国家气候数据中心)。
转极轨气象卫星及其AVHRR介绍
转极轨气象卫星及其AVHRR介绍000极轨气象卫星及其AVHRR介绍极轨气象卫星是围绕太阳同步轨道运行的卫星,其携带的可见光、红外遥感仪器可以在较低的轨道上以较高的地面分辨率对全球进行监测。
目前在轨运行的业务极轨气象卫星主要有美国的NOAA系列(NOAA12、NOAA14、NOAA16和NOAA17)和中国的"风云一号"(FY-1)系列(FY1C和FY1D)。
"风云一号"(FY-1)系列极轨气象卫星是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此系列卫星目前为止共发射了4颗,即FY-1A、FY-1B、FY-1C、FY-1D,其中FY-1A(1998年9月发射),FY-1B(1990年9月发射)与NOAA卫星兼容,均属于实验性质卫星,现都已经退出业务运行。
FY-1C(1999年5月发射)及其接替卫星FY-1D(2002年3月发射)是改进型的极轨气象卫星,它的多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是MVISR,其通道数为10个,包括4个可见光通道,1个短红外,2个近红外通道,1个中波红外通道和2个长波红外,它的高分辨率图像传输仪称为CHRPT。
NOAA系列卫星是美国第三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环境监测业务卫星,即TIROS-N和NOAA-A~J。
第一颗卫星TIROS-N于1978年10月13日发射并投入业务运行。
自1978年至今,NOAA-A~J卫星相继发射,卫星发射前命名为NOAA-A、B、C、…,入轨运行后改为数字标号,例如:1984年12月12日发射的NOAA-F投入业务运行后更名为NOAA-9,1993年8月9日发射的NOAA-I,转入业务运行后将更名为NOAA-13。
NOAA系列卫星分为两种类型:5颗TIROS-N型的,即TIROS-N和NOAA-A~D,6颗改进TIROS-N型(ATN),即NOAA-E~J。
卫星携带了两部对气象业务预报非常有用的仪器:一部是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用以获得图像资料;另一部是泰罗斯垂直业务探测器(TOVS),用以得到温度垂直探测资料。
卫星概况
地球资源卫星数据一、Landsat卫星1.卫星概况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Landsat)计划(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 ),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已发射8颗(第6颗发射失败)。
目前Landsat1—4均相继失效,Landsat 5仍在超期运行(从1984年3月1日发射至今)。
Landsat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
Landsat8于2013年2月11日发射升空,经过100天测试运行后开始获取影像。
ndsat卫星参数:陆地卫星的轨道设计为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圆形轨道,以确保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获得中等太阳高度角(25°一30°)的上午成像,而且卫星以同一地方时、同一方向通过同一地点.保证遥感观测条件的基本一致,利于图像的对比。
如Landsat4、5轨道高度705km.轨道倾角98.2°,卫星由北向南运行,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卫星每天绕地球14.5圈,每天在赤道西移159km,每16天重复覆盖一次,穿过赤道的地方时为9点45分,覆盖地球范围N81°—S81.5°。
ndsat卫星的传感器:(1) MSS:多光谱扫描仪,5个波段。
(2) TM :主题绘图仪,7个波段。
(3) ETM+:增强主题绘图仪,8个波段.(4) OLI:陆地成像仪,9个波段.(5) TIRS:热红外传感器,2个波段.4. landsat数据系列4.各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1)MSS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2)TM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3)ETM+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4)OLI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5)TIRS传感器的波谱分辨率:二、Spot卫星数据1. Spot卫星概况SPOT系列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至今已发射SPOT卫星1-6号,1986年已来,SPOT已经接受、存档超过7百万幅全球卫星数据,提供了准确、丰富、可靠、动态的地理信息源,满足了制图、农业、林业、土地利用、水利、国防、环保地质勘探等多个应用领域不断变化的需要。
主要卫星数据及特征
主要卫星数据及特征1. NOAA卫星NOAA卫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第一代称为“泰罗斯”(TIROS)系列(1960-1965年),第二代称为“艾托斯”(ITOS)/NOAA系列(1970-1976年),其后运行的第三代称为TIROS--N/NOAA系列。
NOAA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为870千米和833千米,轨道倾角为98.9°和98.7°,周期为101.4分钟。
NOAA的应用目的是日常的气象业务,平时有两颗卫星运行。
由于一颗卫星可以每天至少可以对地面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所以两颗卫星就可以进行四次以上的观测。
NOAA携带的探测仪器主要有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2)和泰罗斯垂直分布探测仪(TOVS)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隶属于美国商业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全球海洋、大气、空间、太阳等数据的收集和相关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科学研究,为美国社会及大众提供相关服务。
特别是制作灾害性天气警报、制作海洋、大气图表,引导海洋及沿海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研究改善维持人类生存的环境策略,及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了解。
NOAA于1970年10月正式成立,成为联邦政府机构仅仅只有三十三年的历史,但其发展还是相当迅速的。
NOAA由包括国家天气局NWS(National Weather Service),相当于我国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NOS(National Ocean Service), 国家渔业局NMFS(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国家环境卫星数据信息局NESDIS(N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Data and Information S ervice), 和NOAA研究机构NR(NOAA Research)五个主要机构提供相关服务,此外与NOAA合作的观测人员组成了一个超过一万人的网络,主要由全国的志愿者构成,这些人员也都通过专门培训,其观测的数据已经成为美国气候观测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来自NWS,美国海军、空军、FAA及世界其他各国气象部门的资料一起存放在北卡全球最大的气候数据中心NCDC(国家气候数据中心)。
常见卫星简介
Landsat数据介绍LANDSAT是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计划(1975年前称“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从1972年开始发射第一颗卫星LANDSAT-1,已发射7颗。
目前,在役服务的是Landsat5。
Landsat5搭载MSS(Multi Spectral Scanner)四波段光-机扫描仪和TM(Thematic Mapper)多光谱扫描仪。
在2003年出现故障的Landsat7于1999年发射,搭载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ETM+)多光谱扫描仪,ETM+除有TM 7个波段外,增加了一个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5米,同时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也提高到了60m。
Landsat系列卫星参数一览表Landsat各个传感器波段设计1.MSS2.MSS3.TM4.ETM+常用的合成方法321:真彩合成。
与肉眼所见接近;仅使用反射的可见光,受大气、云雾、阴影、散射的影响较大,通常对比度不高,感觉模糊(蓝色光散射严重);对于海岸区域研究特别有用,因为可见光可穿透水面,观察到海底。
432:近红外合成。
颜色与肉眼所见完全不同;植被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特别高,因为叶绿素在此波段反射的能量大,因此在432图象中植被会明显表现为深浅不同的红色,不同类型植物有不同的红色色调;水会吸收差不多所有的近红外光,因此水面颜色很深近乎黑色。
743/742:短波红外合成。
包含至少一个短波红外波段,短波红外波段的反射率主要取决于物体表面的含水量,因此这类图象可用于植被保护和土地研究。
波段组合光谱差异的缺陷1.TM1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开.2.TM2居民地与河流菜地不易分3.TM3乡村与菜地不易分4.TM4农田与道路不易分,乡镇,道路,河滩易浑.5.TM5县城与农田不易分SPOT卫星SPOT系列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至今已发射SPOT卫星1-6号,Spot卫星采用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通过赤道时刻为地方时上午10:30,回归天数(重复周期)为26d。
第五代极轨气象卫星NOAA-15资料定标和定位
第五代极轨气象卫星NOAA-15资料定标和定位
白衡;孙龙祥
【期刊名称】《气象科学》
【年(卷),期】2001(021)003
【摘要】本文讨论了NOAA-15极轨气象卫星AVHRR/3、AMSU资料的定标和定位.在资料定位过程中进行了卫星姿态的估计
【总页数】6页(P326-331)
【作者】白衡;孙龙祥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电子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12.27
【相关文献】
1.极轨气象卫星NOOA-KLM资料定标处理 [J], 陆琤;孙龙祥;马金钢;史贺江
2.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红外分光计真空辐射定标试验 [J], 漆成莉;殷德奎;王模昌;董超华;张鹏;马刚
3.极轨气象卫星微波温度探测仪资料的分辨率 [J], 邹晓蕾
4.极轨气象卫星微波成像仪资料 [J], 邹晓蕾
5.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地理定位误差评估与订正方法综述 [J], 唐飞;董慧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年论文
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李春霖
学号:09053207 指导老师:李伟
NOAA 气象卫星系列综述
李春霖
(天津科技大学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
摘 要:利用 NOAA 气象卫星收集的数据,在众多领域都可以发挥出它的用途。 本文简要介绍 NOAA 气象卫星在农业、土地利用以及水文监测这三个方面的应用 举例。 关键词:NOAA;气象卫星
二、卫星简介
NOAA 卫星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第三代实用气象观测卫星,第一代称为 “泰罗斯”(TIROS)系列(1960-1965 年),第二代称为“艾托斯”(ITOS)/NOAA 系列(1970-1976 年),其后运行的第三代称为 TIROS--N/NOAA 系列。目前我国 接收、存档和使用的 NOAA 系列卫星主要分为美国第四代(NOAA-9--NOAA-14)和 第五代(NOAA-15--NOAA-17)极轨气象卫星[1],它们的共同点是卫星姿态为三轴 稳定,扫描率为 6 条扫描线/秒,对地扫描角±55.4 度,星下点分辨率 1.1 公里, 卫星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高度在 800-850 公里之间,倾角为 98.6-99.1 度之间, 偏心率小于 10-4。周期 101-102 分。24 小时内卫星绕地球运行 14 圈左右。回归
一、引 言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发射的 NOAA/TIROS (诺阿/泰罗斯)系列气象卫星使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传感器为气象学提供了 大量有重要价值的图像。中国气象局自 80 年代初期以来已开展了 20 余年的 NOAA/TIROS 卫星的信号接收和资料分发工作。NOAA/TIROS 卫星系统每天可输出 全球范围的 16000 个地点的大气探测数据,20000~40000 个地点的海表面温度数 据。这些资料被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以及海洋、渔业、农业、水文、交通和地质 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越来越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Summary of NOAA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Li Chunlin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ata collected by NOAA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we can make much use of it in various fields. This paper chiefly studies examples of the use of NOAA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in agriculture, the use of land and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Key words: NOAA;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1998 年长江全流域、松嫩平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水位高,持续时间长, 洪水量大,其造成的巨大损失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命 财产的安全。由于受汛期天气条件限制(主要是云的影响),无法做到逐日监测, 根据数据条件分别选取了嫩江流域 7 月 21 日、29 日、31 日和 8 月 1 日、19 日、 20 日、24 日、25 日 8 个时相的 NOAA 影像,其中 7 月 21 日位于第一次洪水过后、 第二次洪水发生前,7 月 29 日、31 日和 8 月 1 日位于第二次洪水期间,余下的 位于第三次洪水期间。对所有 NOAA 影像进行纠正、配准,选取通道 1、通道 2、 通道 3 进行 RGB 合成,结果见图 5。
表 4 2005 年 1 月 16 日 06:58 地面观测数据与 NOAA/AVHRR 监测结果对比
表 5 2008 年 11 月 24 日 05:35 地面观测数据与 NOAA/AVHRR 监测结果对比
由表 4 可知,2005 年 1 月 16 日 6 时 58 分 NOAA/AVHRR 监测结果与地面观测 结果一致的样本有 67 个,其监测准确率为 82.6%,这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一致。 2008 年 11 月 24 日 05:35NOAA/AVHRR 监测与地面监测一致的样本有 44 个,估算 其监测准确率为 55.8%(表 5) 。2008 年 11 月 24 日 05:35 雾监测结果精度较低 的主要因素是研究区内出现大片的低层云,降低了雾判识的准确性;卫星过境时 间与地面观测二者之间有一个时间上的差异,分别相差近 1 h 和 2.5 h,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检验结果。
料(见图 4)。
表 7 卫星判识的大庆地区 5 个市(县)各种土地类型面积(单位:h ㎡)
图 4 大庆地区土地利用卫星遥感分类图 ( 图中的色阶由上到下依次代表:明水体,牧草地,森林,耕地,城镇和工业用地,荒漠)
4、水文监测 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于各种灾害所造
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5]。遥感技术对灾害监测评估有特殊的优势和潜力, 尤其是对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可以充分发挥其宏观、快速、经济等特点。
选取 2005 年 1 月 16 日 06:58(冬季)、2008 年 11 月 24 日 05:35(秋季) 2 个时次的 NOAA/AVHRR 卫星数据,利用夜间雾监测模型进行试验分析,见图 2、 图 3。
图 2 2005 年 1 月 16 日 6:58(a) NOAA/AVHRR 多通道影像和(b) 监测的夜间雾区分布图
周期 9 天左右,所不同的第五代卫星在 AVHRR 探测器安装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 计 3 型(AVHRR/3),增加 CH3A(同 CH3B 进行时间切换),同时 TOVS 变为 ATOVS, 增加微波探测器等先进仪器,并且预处理生成的 1B 文件由压缩形式改变成二进 制长字节文件。现将卫星某些轨道参数介绍如下,见表 1
下垫面高温点、夜间云图、森林火灾、火山活动
4
10.30~11.30
昼夜图像、海表和地表温度、土壤湿度
5
11.50~12.50
昼夜图像、海表和地表温度、土壤湿度
三、应用举例
1、气象 这里以 NOAA/AVHRR 遥感数据在夜间雾监测中的应用来举例。雾是一种灾害
性天气现象,可能严重危害到航空、航海和陆路交通安全[2]。及时监测雾的动态 变化对防止因雾造成的损失及因雾造成的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 的意义。传统观测雾的手段主要依靠是地面人工观测,但是常规的监测方法受到 观测站点分布及观测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对大范围的雾的监测无法动态监测,而 气象卫星遥感具有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信息量丰富等优势,可对雾进行 宏观、动态、连续监测,克服常规监测方法因站点设置和观测密度不够的缺点。
表 6 各省市建立的遥感模式
3、土地利用 对地表覆盖状况进行正确的区分对政府部门、农、林、牧各业都有现实的应
用价值。与资源卫星相比,NOAA 气象卫星在应用上具有覆盖面广、循环周期短、 价格便宜等特点,用 NOAA 卫星资料进行土地覆盖分类比人工进行调查要节约大 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人际罕至的地区更显出其优越性[4]。用 NOAA 气象卫 星的 AVHRR 资料和黑龙江省大庆地区 5 个县的行政县界资料,将大庆地区土地 初步分为 7 种类型,得到该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数值资料(见表 7)和彩色图象资
最大扫描角(度)
49.5
48.33
48.95
55.4
星下点分辨率
20.4/18.9
45
15.0
1.1
扫描带宽(km)
2248
2226
2168
2400
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3)包括 5 个波段,可见光红色波段、近红外波
段、中红外波段和两个热红外波段,如表 2 所示,其中 3a 白天工作,3b 夜间工
表 2 TOVS 和 AVHRR 传感器基本参数
仪器参数
HIRD/3
AMSU-A
AMSU-B
AVHRR/3
通道数
20
15
5
6
IFOV(度)
1.4/1.3
3.3
1.1
1.3 毫弧度
扫描周期(秒)
6.4
8
2.67
0.1
对地扫描视场数
56
30
90
2048
视场步进角(度)
1.8
3.33
1.1
1.362 毫弧度
作。其波段的说明如表 3。
通道序号
波长范围(µm)
表 3 AVHRR/3 波段说明
主要用途
1
0.58~0.68
白天图像、植被、冰雪、气候…
2
0.725~1.00
白天图像、植被、水/路边界、农业估产、土地利用调查…
3a
1.58~1.64
白天图像、土壤湿度、云雪判识、干旱监测、云相区分…
3b
3.55~3.93
图 3 2008 年 11 月 24 日 5:35(a) NOAA/AVHRR 多通道影像和(b)监测的夜间雾区分布图
为了验证 NOAA/AVHRR 数据监测夜间雾的模型的精度,利用地面气象站常规 观测资料对监测结果进行检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来源于江西省气象局,包括现 有的 86 个气象观测站点的能见度,云状、云量等数据。由于基准站是每小时观 测 1 次能见度,而基本站是每 6h 才观测 1 次能见度。为了统一地面观测数据的 时间,分别选用 2005 年 1 月 16 日 08:00 和 2008 年 11 月 24 日 08:00 的地面观 测数据进行验证。NOAA/AVHRR 监测结果与地面观测对比见表 4、表 5。
NOAA-11 NOAA-12 NOAA-14 NOAA-15 NOAA-16 NOAA-17 NOAA-18 NOAA-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