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审评流程
乌龙茶审评

乌龙茶审评:干看条色湿品香味发表于:2009-8-31乌龙茶审评:干看条色湿品香味乌龙茶是福建省特种茶类,其初制工艺精细,品质表现因子很多,茶叶审评也较为复杂。
目前,乌龙茶感官审评仍作为判别茶叶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分为毛茶审评和精茶审评。
毛茶是指鲜叶经初制形成一定规格的茶叶初级产品。
闽南乌龙茶毛茶是指鲜叶经做青、杀青、揉烘等十大工序初步制成的茶叶。
乌龙茶毛茶审评分干看和湿看,其中干看以条索色泽为主,适当结合净度;湿看以香气滋味为主,适当结合叶底“做青”程度与“柔软”程度。
干评乌龙茶:卷曲条形,呈“宝色”者为上品条索是指各类干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闽南乌龙茶要求卷曲的条形,它主要是在包揉工艺中形成,目前大部分是手工包揉,也有机器整形。
包揉除破碎叶细胞,使毛茶色泽油亮增加冲泡美观外,还使条形卷曲,增加茶叶外形的美观,这也是闽南乌龙茶外形的传统风格。
因制作工艺不同,条形有卷曲、扁直、螺状等不同形态。
乌龙茶毛茶鲜叶中存在各种有色物质,如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花青素等。
由于含量不同及工艺程度不同,毛茶色泽多种多样,如香蕉色、象牙色、青褐色、乌油润、青绿色、墨褐色等。
其中,香蕉色茶叶香气高,乌润色茶香味醇耐泡,这两种是高级茶色。
闽南乌龙茶春、夏暑、秋茶色泽有明显的不同。
春季温度逐渐上升,日照适度、水湿适宜,茶树累积养分时间长,新梢上下叶嫩度相近、持柔性好,蛋白质、黄酮类含量高,春茶色泽都比较油润,滋味较醇和。
夏暑茶温高、日照强,茶叶生长快,易老化,芽头小,新梢上下叶老嫩差异大,多酚类及花青素含量高,而蛋白质、黄酮类含量低,所以夏茶色泽都比较枯燥、苦涩味浓。
秋茶生长季节温度逐渐降低,日照较短,雨水少,天气干燥,茶树生长受到阻碍,容易形成对夹叶,毛茶色泽灰杂,赤片多,嫩度适当的秋茶呈“绿豆色”。
秋茶香气较高,稍带青气,不耐泡。
乌龙茶色泽红点明、润亮,呈“宝色”者(意为色如珍宝令人喜爱,主要指乌龙茶色泽沙绿油润,并带有鲜活的光泽感)为高级茶,反之则较次。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

---------------------------------------------------------------最新资料推荐------------------------------------------------------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乌龙茶和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点中国茶叶加2]22019,(2)44 ?岛恭蔼窗画窗魏 ?龚淑英 ?(浙江大学茶学系杭州310029) ?1 乌龙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 ?乌龙茶主产于我国的福建省,广东省和台湾省, ?是我国的特种茶类.以前,乌龙茶的消费主要在产地 ?和港澳地区,近几年来,乌龙茶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 ?爱,其它地方的消费群体正在逐步扩大,如何正确地 ?认识和评判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是消费者热切希望了 ?解的知识,下面介绍乌龙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 ?点. ?1-1 感官审评方法 ?1.1.1 对审评场所及设备与用具的要求 ?审评乌龙茶对评茶场所的要求与审评绿茶相同 ?(见《中国茶叶加工》2019,(1):44),评茶杯碗根据所 ?采用的冲泡方法不同选用不同的杯碗,一种采用乌龙 ?茶专用审评杯碗,其形状为倒钟形,白色,容量为 ?1lOml,另一种采用红,绿精制茶审评杯碗,白色,容量 ?为 15Oral.叶底盘用白色搪瓷漂盘,天平的精确度为 ?O.1g 感量,计时钟要精确到秒. ?1.2 审评的程序 ?1.2.1 评茶用水 ?水质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这是最低标准),每 ?次审评时同一批茶的泡茶用水必需一致,否则会产生 ?误差.水温应达到 IO0~C,做到现沸现泡. ?1.2.2 评茶程序 ?方法一:采用乌龙茶专用审评杯碗,其评茶的基 ?本程序为:扦取有代表性的茶样 250~35%放入白色评 ?茶盘中一审看外形一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茶样 5.Og ?置于1lOml 干净审评杯中一用沸水冲泡至 1lOml(满 ?杯),加盖一静止二1 / 8分钟一揭盖,带汤闻杯盖的香气一 ?将茶水倒入审评碗中,看碗中汤色一尝碗中茶汤的滋 ?味一再用沸水冲泡至 llOml,加盖一静止三分钟一揭 ?盖,带汤闻杯盖的香气一将茶水倒入审评碗中,看碗 ?中汤色一再尝碗中茶汤的滋味一第三次用沸水冲泡?收稿日期:2019-0523 ?至 1lOml(满杯),加盖一静止五分钟一揭盖,带汤闻杯 ?盖的香气一将茶水倒入审评碗中,看碗中汤色一尝碗 ?中茶汤的滋味一如认为有必要,可进行第四次,第五 ?次冲泡,判其耐泡性,最后将评过香气的叶底全部倒 ?人白色搪瓷漂盘评叶底. ?方法二:采用红,绿精制茶审评杯碗,其评茶的基 ?本程序为:扦取有代表性的茶样 250~350g 放入白色评 ?茶盘中一审看外形一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茶样 3.Og ?置于150ml 干净审评杯中一用沸水冲泡至150ml(满 ?杯),加盖一静止五分钟一将茶水倒入审评碗中(倒茶 ?的顺序和速度应与冲泡的顺序与速度一致,其目的是 ?保证每杯茶的冲泡时间都是五分钟)一看碗中汤色一 ?嗅杯中茶的香气一尝碗中茶汤的滋味一将评过香气 ?的叶底全部倒入白色搪瓷漂盘评叶底. ?1.3 审评方法与技术要点 ?1.3.1 干看外形 ?评审乌龙茶的外形,主要评其形状(风格),色泽, ?嫩度与品种特征. ?乌龙茶的外形由于产地不同,加工工艺也不一 ?样,因此,其风格差异较大.一般说来,福建南部乌龙 ?茶,如安溪铁观音,其外形呈拳曲形,似紧握的拳 ?头.也有的地方称其为蝌蚪形,因为它有一个圆圆 ?的头并拖着一条尾巴,这是由于用于闽南乌龙茶加工 ?的鲜叶有一定的成熟度且在加工过程中有一个包揉 ?的工序所形成的.闽北乌龙茶,如武夷岩茶,其外形呈 ?---------------------------------------------------------------最新资料推荐------------------------------------------------------ 条状,且比较松散,称其为浓眉形,单位重量体积较 ?大,这是由于用于加工闽北乌龙茶的鲜叶原料成熟度 ?较高,而揉捻程度较轻的原因.广东乌龙茶的外形也 ?呈条形,但它比闽北乌龙茶的外形稍紧而肥壮.台湾 ?乌龙茶,大部分呈球形(或称颗粒形),由于其原料采 ?摘细嫩,包揉程度重而次数多,因此其体形较小,比重 ?较大.评茶师根据其形状判断其产地,并根据各类茶 ?所应有的风格判断外形是否符合要求. ?乌龙茶的干茶色泽主要是受加工工艺和原料嫩 ?度的影响.乌龙茶为半发酵茶,由于发酵程度不一,颜 ? ?龚淑英:乌龙茶和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 45 ?色差异很大,如发酵较重的武夷岩茶颜色较深,呈乌 ?润或乌褐(蟮皮色)色;广东乌龙茶颜色比武夷岩茶稍 ?浅,呈黄褐色或青褐色;闽南乌龙茶因发酵较轻,色以 ?绿为主,呈砂绿色带红点;台湾乌龙茶大多为轻发酵 ?乌龙茶,干茶呈绿色,无红点.颜色的鲜润程度与原料 ?的嫩度和加工技术相关,鲜活油润红点明是色泽好品 ?质高的表现,干枯暗红是原料粗老加工差的表现.不 ?同的鲜叶的嫩度和加工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色泽,评茶 ?师应准确判断所审评茶样的色泽是否是该茶应有的 ?色泽. ?嫩度是判断茶叶级别的主要依据,干看乌龙茶的 ?嫩度.主要是掂其身骨的轻重,观其色泽鲜活和光润 ?度,一般来说,身骨重,鲜活,光润是优质茶的表现,身 ?骨轻,干枯是低档茶的特征. ?乌龙茶的商品茶如用茶树品种命名,就应审评其 ?品种特征.品种特征的判断主要是根据鲜叶的品种特 ?征进行判别,如铁观音的外形肥壮,结实,沉重,有腰 ?鼓筷(梗壮3 / 8如鼓槌),粽叶蒂(柄肥宽叶背卷)之称;黄 ?木炎叶薄色黄,身骨轻,梗叶细小尖梭;水仙具有四方 ?梗等. ?1-3.2 湿评内质 ?1-3.2.1 审评香气 ?在乌龙茶的审评过程中,香气的审评非常重要, ?在评判乌龙茶质量时,香气的分数占 30%-35%(见表 ?1).香气审评主要是根据香气的类型,浓度与持久性, ?综合判别香气质量.高档乌龙茶的香型应具浓郁的花 ?果香.香气类型因茶树品种和加工工艺不同有别,如 ?铁观音有似兰花香的音韵,黄金桂的香气似水蜜桃 ?香,黄枝香具有桅子花香,等等.这些优异的香气浓度 ?越高越持久,品质越好,乌龙茶常以七,八泡后仍有余 ?香而称道.中档的乌龙茶有花果香,但香气比较淡且 ?带有轻微的老火香.低档茶主要以老火香为主,更差 ?的则是老火带粗气.这是因为在乌龙茶的加工过程 ?中,有一特殊的工艺叫吃火,即长时间的烘焙,原料 ?档次越低,吃火时间越长,老火气越重.只有老火气的 ?乌龙茶是品质较低的表现. ?表 1 乌龙茶品质感官审评各因子所占比例% ?注:1,福建省茶叶质量检验中心站 2,农业部茶叶质量监测中心 ?采用多次冲泡审评乌龙茶的香气,一般第一泡辨 ?香气的纯异,第二泡辨别香气的浓度与类型,第三,四 ?泡辨别香气的持久性.采用一次冲泡审评乌龙茶的香 ?气,一般分热嗅,温嗅和冷嗅,热嗅易辨香气的纯异, ?温嗅辨别香气的浓度与类型,冷嗅辨持久性,方法同 ?绿茶.乌龙茶的香气种类比绿茶多,香型更为复杂,要 ?求评茶师有敏锐的嗅觉,丰富的评茶经验和制茶经 ?验,熟悉各种茶的香气类型与风格,熟悉各种茶的加 ?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3.2.2 审评汤色:审评乌龙茶的汤色主要从汤色---------------------------------------------------------------最新资料推荐------------------------------------------------------ 的 ?透明度和沉淀物二个方面去判断,沉淀物多,透明性 ?差是品质不好的表现.乌龙茶汤色的类型与深浅主要 ?受发酵的程度影响与吃火程度的影响,与品质相关性 ?不大,因此有的地方把乌龙茶的汤色作为参考,不计 ?分.乌龙茶汤色的类型根据发酵从轻到重有蜜绿,蜜 ?黄,金黄,橙黄,橙红等种类. ?1-3.2-3 尝评滋味 ?审评乌龙茶滋味的方法基本同绿茶,但乌龙茶评 ?审滋味除辨别滋味的浓淡,爽涩,甘苦,鲜滞和纯异 ?外,还要注意辨别茶汤在口中的韵味与从口腔到鼻腔 ?的香味,浓爽甘鲜带韵味是高档乌龙茶的品质. ?1-3.2.4 审评叶底 ?采用多次冲泡审评乌龙茶在审评叶底时,包括嗅 ?叶底香和查看叶底二个步骤.因为该方法审评香气时 ?只带汤闻香,因此评叶底时要补评叶底的香气,进一 ?步辨别香型,强弱,持久性,异杂,焦味等,不良的气味 ?更易在叶底上表露出来.叶底香气的评审作为带汤闻 ?香审评的补充.经冲泡后展开的叶子更能反应出该茶 ?叶的嫩度和一些鲜叶特征,并留下一些;~n-v 的痕迹, ?评茶师要从叶形,色泽,叶质的柔软性,叶脉的平滑, ?叶张的肥厚程度,发酵程度和红点的明亮度,嫩度及 ?整碎度等,通过眼看,手摸的方法来判别品种纯度和 ?品质高低.一次冲泡审评叶底时只需通过眼看,手摸 ?的方法,从叶底的色泽,发酵程度,品种纯度,叶子肥 ?厚度,嫩度,整碎度等方面去辨别茶叶质量的高低. ?2 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 ?茉莉花茶是我国内销的主要茶类,它是用各种茶 ?坯同茉莉鲜花窨制而成.如何正确地认识和评判茉莉 ?花茶的品质特征是消费者希望了解5 / 8的知识,下面介绍 ?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 ?2.1 感官审评方法 ?2.1.1 对审评场所及设备与用具的要求 ?审评茉莉花茶对评茶场所和用具的要求与审评 ?绿茶相同(见《中国茶叶加工》,2019,(1):44). ?2.2 审评的程序 ?单杯法:扦取有代表性的茶样 250-350g 放入白 ? ?46 中国茶叶加工 2019,(2) ?色评茶盘中一审看外形一取 lOg 左右茶捡去花的成 ?分,准确称取有代表性的茶样 3.0g 置于 150ml 干净审 ?评杯中一用沸水冲泡至 150ml(满杯),加盖一静止五 ?分钟一将茶水倒入审评碗中(倒茶的顺序和速度应与 ?冲泡的顺序与速度一致,其目的是保证每杯茶的冲泡 ?时间都是五分钟)一看碗中汤色一嗅杯中茶的香气一 ?尝碗中茶汤的滋味一将评过香气的叶底全部倒入白 ?色搪瓷漂盘评叶底. ?双杯法:扦取有代表性的茶样 250~350g 放入白 ?色评茶盘中一审看外形一取两份lOg 左右茶捡去花 ?的成分,准确称取两份有代表性的茶样 3.0g 分别置 ?于 150ml 干净审评杯中一用沸水冲泡至 150ml(满 ?杯),加盖.其中一杯静止三分钟一将茶水倒出一嗅杯 ?中香气鲜灵度与纯度一再续水冲泡五分钟一将茶水 ?倒出一嗅杯中香气浓度.另一杯静止五分钟一将茶水 ?倒入审评碗中(倒茶的顺序和速度应与冲泡的顺序与 ?速度一致,其目的是保证每杯茶的冲泡时间都是五分 ?钟)一看碗中汤色一尝碗中茶汤的滋味一将叶底全部 ?倒入叶底盘中评叶底. ?2.3 审评方法与技术要点 ?2.3.1 干看外形 ?茉莉花茶的外形,应与其所采用的茶坯相似,但 ?因多次窨制加工,干茶的色泽与整碎度变化较大,绿 ?茶色泽变黄,其它茶色泽变深茉莉花茶外形的审评 ?---------------------------------------------------------------最新资料推荐------------------------------------------------------ 与茶坯相似,主要评其形状(风格),色泽,嫩度与匀整 ?性. ?湿评内质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其中茉莉花 ?茶香气的审评是评审茉莉花茶质量的关键,在评判茉 ?莉花茶质量时,香气的分数占 40%(见表2).茉莉花 ?茶香气的审评从香气的浓度,纯度和鲜灵度三个方面 ?去判别.纯度是指茉莉花茶香气的纯正度,茉莉花茶 ?的香气要求只有花香而不能有茶香,否则,称为透 ?素;而茉莉花茶的花香只能是茉莉花香,如闻出打 ?底的玉兰花香,则称为透兰,透素和透兰都是香气 ?纯度不好的表现.透素是下花量不足(主要在中低档 ?茶中出现)或茶香太浓(大多为高档茶坯中出现)之 ?故,透兰是打底所用玉兰花太多或窨制技术欠佳所 ?形成的,现在中低档茶中出现透兰的情况比较多,这 ?与有的茶叶加工者为了提高中低档茶的香气浓度而 ?放弃纯度有关.浓度是指茉莉花茶香气浓烈的程度, ?它与茉莉花茶加工时所用的茉莉花量密切相关,下花 ?量越大,花香越浓,有经验的评茶师根据香气的浓度 ?可以判别用花量的多少.鲜灵度是指茉莉花茶香气的 ?清鲜程度,鲜灵度好,说明窨制茉莉花茶的鲜花质量 ?高,加工技术好.加工时通花,起花和复火不及时,都 ?会影响香气的鲜灵度. ?表 2 茉莉花茶品质感官审评各因子所占比例% ?注:1,出 13 检验 2,农业部茶叶质量监测中?L- ?有经验的评茶师一般采用单杯法审评香气,热嗅 ?时评香气的纯度与鲜灵度,辨别是否有其它不良气味 ?存在,温嗅和冷嗅评香气的浓度与持久性,最后综合 ?评定香气质量.初评者一般采用双杯法,其中一杯专 ?用于香气审评,第一次冲泡三分7 / 8钟审评香气的纯度与 ?鲜灵度,第二次冲泡五分钟审评香气的浓度,二次综 ?合评判香气质量.在香气评定时,一般说来,香气的浓 ?度和鲜灵度同等重要,各为 l6%,纯度为 8%. ?茉莉花茶的汤色和滋味审评与茶坯同,但汤的色度 ?会有所加深.滋味审评除辨别浓淡,爽涩,甘苦,鲜滞和 ?纯异外,还要注意辨别茶汤的香气浓度,满口生香,浓醇 ?鲜爽是高档茉莉花茶的滋味特征. ?茉莉花茶的叶底审评同茶坯,如茶坯是烘青绿 ?茶,审评方法同绿茶,如茶坯是乌龙茶,审评方法同乌 ?龙茶.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 ?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现已 ?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 ?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 ?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 ?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者,请在来稿中注明.本 ?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 ?付.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是国家九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本刊全文内容按照统一格式?制作,读者可上网查询浏览本刊内容,并征订本?刊. ?http:www.wanfangdata.eom.ca ?E-mail:teains@mail.hz.zj. ca. ?《中国茶叶加工》编辑部 ?2019 年 6 月 ? ?。
乌龙茶品质与审评

武夷肉桂-----全肉宴
“牛肉”-----牛栏坑肉桂 “马肉”——马头岩肉桂 “龙肉”——九龙窠肉桂 “猫肉”——马头岩山场的一个小区域,猫耳石肉桂 “狮肉”——青狮岩肉桂 “羊肉”——洋墩岩肉桂 “虎肉”——虎啸岩肉桂 “鹰肉”——鹰嘴岩肉桂 “猪肉”甚至有两个——,竹窠肉桂和猪仔洞肉桂 “虾肉”——霞滨岩肉桂 “燕子肉”——燕子窠肉桂 “鬼肉”——鬼洞肉桂 “牛鞭肉” ——牛栏坑周边肉桂
茶的发源地。
品质特征
外形条索细紧重实、叶端扭曲,色泽褐 绿润(乌润)
内质香气清高幽长,似蜜桃香,滋 味古朴醇厚,喉韵清冽,汤色清澈呈金黄色,
叶底软亮,红点泛现。耐冲泡。 矮脚乌龙还非常适合做拼配的原料,
其特点为不夺其它茶香,能让香味更多元化。
(二)、闽南乌龙茶
产于福建泉州和漳州两市及周边市县,其中 以安溪铁观音久负盛名,
的不好的有生硬的臭青味或闷青味或臭闷酸味。
(4)韵香型安溪铁观音
韵香型安溪铁观音:韵香型铁观音是介于清 香与浓香之间,有清香型之翠绿润泽,又不失浓香 型之醇厚悠远,又被称为半熟茶。在传统正味做法 的基础上再备清火短时间烘焙,提高滋味醇度,发 展香气。茶叶发酵充足,传统正味,具有“浓、韵、 润、特”之口味,麦香或乳香高,回甘好,韵味足,
其汤色澄明清亮,黄中有绿。
(5)炭焙型安溪铁观音
炭焙型安溪铁观音:是在浓香型安溪铁观音 茶基础上再次用木炭进行约5~12h的炭焙时间的, 应该属于传统正味的好茶。口感更易保证,口感顺
滑,拥有天然的火香味。
(6)陈香型安溪铁观音
“陈香型”铁观音有望丰富铁观音的标准, 成为第三类具有国家标准的铁观音产品。
主要山场
竹窠 地理位置:流香涧西侧 海拔高度:351m 植被情况:★★★★☆ 茶树品种代表:水仙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

乌龙茶审评实验报告一、实验材料木制茶盘1个,紫砂母子壶1对,品茗与闻香杯若干对,茶具组合1套、茶巾1条、开水壶1个、酒精炉1套、香炉1个、茶荷1个。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1)恭请上座:邀请宾客依次入座,主人或侍茶者备茶待客。
(2)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幽静,祥和,温馨的气氛。
(3)丝足和鸣:播放或者演奏古典民乐、使品茶者进入品茶的精神境界(4)鉴香品茗:从茶叶罐中取出茶叶,置于赏茶荷中,让客人鉴赏干茶。
(5)活火煮泉:冲泡武夷岩茶用山泉水溪水,即用旺火将壶中的山泉水煮到初沸。
(6)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其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训“温壶”;同时又可预热和洁净茶具。
(7)倾心桃源:即置茶于壶内,俗称"纳茶”,将茶叶用茶匙拨人茶壶。
(8)悬壶高冲:向孟巨罐中注水。
将沸水环壹口、沿壶边冲人,至水满壶口为止。
切忌直冲壶心,要气呵成不可断续,不可急迫。
(9)春风拂面:用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末。
蓝上壶盖,冲去壶口泡沫。
加盖后,提水淋迎壶的外壁边热,使之内外夹攻,以保持壶中有足够的温度.进面清除粘在壶外的茶沫。
淋壶须冲淋壶盖和壶身,但不可冲到气孔上,否则水易冲人壶中。
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10)重洗仙颜:首次注人沸水后,立即倾出壶中茶汤,除去茶叶中的杂质.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这个步骤叫作“洗茶”。
倾出的茶汤不予饮用。
(11)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12)游山玩水:执壶沿茶传运转圈,清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满落人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13)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
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均匀一致。
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高冲低斟石工夫茶的技法之一。
高冲要连贯而从容,低斟茶时必须来回移动茶壶,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
(14)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戏称韩信点兵。
各杯茶汤浓族相宜,汤景相当,充分体现了人与茶、宾与主大圆融的中国茶德精神。
乌龙茶审评标准

乌龙茶审评标准
乌龙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闻名
于世。
在茶叶市场上,乌龙茶因其品质良好、口感独特而备受消费
者青睐。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茶叶品质的参差不齐,乌龙
茶的审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外形、香气、口感、叶底等
方面对乌龙茶的审评标准进行详细解析。
外形,乌龙茶外形应呈现出紧结、匀整、色泽翠绿的特点。
好
的乌龙茶叶片展开后,色泽翠绿,叶片完整,有光泽,叶脉清晰,
如果是手工揉捻的茶叶,其外形更显得紧结匀整。
而劣质的乌龙茶
叶片颜色暗淡,叶片不完整,甚至有破碎、碎屑等情况。
香气,乌龙茶的香气是其品质的重要体现。
好的乌龙茶应该有
清香、浓香、持久的特点。
在冲泡后,茶汤散发出清香扑鼻的香气,让人心情愉悦。
而劣质的乌龙茶香气淡薄,甚至有异味。
口感,乌龙茶的口感应该鲜爽回甘,有滋味。
好的乌龙茶在口
中有舌尖生津的感觉,喝完后口腔留有鲜爽的回甘。
而劣质的乌龙
茶口感涩涩的,没有滋味,甚至有苦涩味。
叶底,通过观察茶叶的叶底可以初步判断乌龙茶的品质。
好的乌龙茶叶底嫩绿匀整,叶脉清晰,叶底柔软。
而劣质的乌龙茶叶底颜色不匀,叶脉模糊,叶底杂质多。
总体来说,好的乌龙茶外形匀整,色泽翠绿,香气清新浓郁,口感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整。
而劣质的乌龙茶外形不规整,颜色暗淡,香气淡薄,口感涩涩的,叶底颜色不匀,叶脉模糊。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乌龙茶时,可以根据以上审评标准进行鉴别,选择优质的乌龙茶,享受到更好的茶叶品质。
不同茶叶感官审评步骤及其规则

茶叶感官审评1 审评条件1.1 审评室环境1.1.1 室外环境①审评室周围50 m以内必须无污染源,如卷烟厂、农药厂、化工厂、油漆厂、食堂、卫生间等;②环境必须安静,无噪音,要求音响在60 dB以下;③审评室四周(5 m以内)不宜种植乔木型的大树和香花,以防室内光线暗淡和香气侵入。
③地势干燥,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鲜;④北向房间,北面空旷,光线充足。
1.1.2 室内环境①要求设在二楼以上,反对与办公室混用,座南朝北,北向开窗且均装有30度倾斜的黑色半形遮光板,面积不得小于15 m2;②室内色调:白色或浅灰色,无色彩、无异味干扰;③室内温度和湿度:温度宜保持在15~27℃、恒湿(相对湿度70±5%);④室内光线:应柔和、自然光、明亮,无阳光直射。
自然光线不足时,应有辅助照明(强度为1000~1200 LX灯光),辅光源光线应均匀、柔和、无投影;⑤噪声控制:评茶时,保持安静。
控制噪声不得超过50 dB。
图1审评室样图Figure 1 Sample image of the review room1.2 设备条件(用具)1.2.1 审评台(1)干评台:一般设在北窗口,评干茶用的,高(80~90 cm)×宽(60~75 cm),长度依室的大小和需要而定;台面为黑色亚光(白色的反光耀眼,容易使人疲劳)。
(2)湿评台:主要是放审评杯碗及开汤评内质用,位于干看台后面大约1米之处,高(75~80cm)×宽(45~50cm),长度视实际需要而定;台面为白色亚光,台面应镶边高5 cm,一端留一缺口以利清扫。
注:室内还要配备样茶柜、冷藏柜,用于存放样茶罐等之用,其规格、式样依室的大小而定。
另外还有要消毒柜,用来对所用杯碗消毒清洁,有条件的评茶室可安装空调。
(a)(b)图2干评台(a)和湿评台(b)Figure 2 Dry evaluation platform (a) and wet evaluation platform (b)1.2.2 审评所需用具评茶室的设备应尽量标准化,方可减少误差。
茶叶感官审评操作规程

八马茶业茶叶感官审评操作规程茶叶品质的好坏、等级的划分、价值的高低,主要根据茶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项目,通过感官审评来决定。
感官审评分为干茶审评和开汤审评,俗称干看和湿看,即干评和湿评。
一般的评茶操作程序如下:1、把盘把盘,俗称摇样匾或摇样盘,是审评干茶外形的首要操作步骤。
审评干茶外形,依靠视觉触觉而鉴定。
因茶类、花色不同,外在的形状、色泽是不一样的。
因此,审评时首先应查对样茶、判别茶类、花色、名称、产地等,然后扦取有代表性的样茶,审评毛茶需250~500g,精茶需200~250g。
审评毛茶外形一般是将样茶放入篾制的样匾里,双手持样匾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样匾里的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匀分布在样匾里的毛茶通过反转顺转收拢集中成为馒头形,这样摇样匾的“筛”与“收”的动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层次。
审评精茶外形一般是将样茶倒入审评盘中,双手拿住审评盘的对角边沿,一手要拿住样盘的倒茶小缺口,同样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2、开汤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为湿评内质重要步骤。
开汤前应先将审评杯碗洗净擦干按号码次序排列在湿评台上。
称取样茶适量投入审评杯内杯盖应放入审评碗内,然后以沸滚适度的开水以慢快慢的速度冲泡满杯,泡水量应齐杯口一致。
冲泡时第一杯起即应记时,并从低级茶泡起,随泡随加杯盖,盖孔朝向杯柄,到时间后按冲泡次序将杯内茶汤滤入审评碗内,倒茶汤时,杯中残余茶汁应完全滤尽。
一般红、绿、黄、白散茶,称取3g茶叶用150ml审评杯冲泡,时间一般为5min。
乌龙茶则取5g用110ml倒钟形评茶杯冲泡,冲泡时间为2min、3min、5min。
3、嗅香气嗅香气应一手拿住已倒出茶汤的审评杯,另一手半揭开杯盖,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也有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增加嗅感。
为了正确判别香气的类型、高低和长短,嗅时应重复一二次,但每次嗅的时间不宜过久,因嗅觉易疲劳,嗅香过久,嗅觉失去灵敏感,一般是3s左右。
六大茶类审评方法

茶叶审评1、茶叶审评即审评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2、审评用具审评盘、审茶杯、审茶碗、叶底盘、样茶称、计时器、网匙、茶匙、汤杯、茶渣桶(吐茶桶)、烧水壶。
3、评茶程序3.1把盘将样茶倒入审评盘中,拿住审评盘的对角边沿,一手拿住倒茶缺口,用回旋筛转的方法使盘中茶叶分出上中下三层。
3.2开汤将审评杯碗洗净,称取茶样投入审评杯,以沸滚适度的开水冲泡满杯,按审评时间将茶汤滤入审评碗。
开汤后先嗅香气,快看汤色,尝滋味,评叶底(审评绿茶时先看汤色,再嗅香气)。
3.3嗅香气热嗅:辨别香气正常与否及香气类型、高低;温嗅:辨别香气优次;冷嗅:辨别香气持久程度。
3.4看汤色审评汤色要及时,茶汤混入茶渣残叶时,应用网匙捞出.并用茶匙在碗里绕一圈,使沉淀物集中于碗中,再以汤色所呈现的深浅、明暗、清浊评出优次。
3.5尝滋味取一汤匙茶汤吸入口内,使茶汤在舌头循环滚动。
茶汤温度以50℃为宜。
3.6评叶底主要以视觉和触觉判别叶底老嫩、匀杂、整碎、色泽等。
4、茶叶审评项目和审评因子茶叶审评包括干评外形和湿评内质。
五项目: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八因子:条索、色泽、整碎、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六大茶类(精茶)审评方法1、乌龙茶1.1外形条索:以紧结重实为佳,粗松轻飘细小为次。
闽北乌龙茶条索为直条紧结沉重,叶端扭曲折皱,有“外实中空”与“蜻蜓头”、“青蛙腿”、“三节色”的描述。
闽南乌龙茶条索为紧结沉重卷曲,呈青蒂绿腹蜻蜓头。
色泽:评比颜色、枯润、鲜暗,以鲜活油润为好,死红枯暗为次。
以品种不同有油润、青绿、乌褐、绿中带金黄等色泽。
色泽呈红茶颜色,乌黑油润则发酵过度;如叶蒂和条索青绿且带青闷气则萎凋不足,称之“叶饱”;色泽枯暗则晒青过度,称之“叶缺”;色暗绿则凉青不足,俗称积水,即“梗饱”;梗枯干则凉青过度,称之为“梗缺”;色泽枯黄、黄片、朴多则杀青过度,称之“锅饱”。
台湾乌龙茶的评审方法

乌龙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闽南人常饮的茶类。
乌龙茶有分好多种,如高山乌龙茶、台湾乌龙茶、人参乌龙茶等。
懂茶的人现在不仅仅是为了口渴而大品灌茶了,而是慢慢品饮,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台湾乌龙茶的评审方法,让大家对台湾乌龙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台湾乌龙茶源于福建,但是福建乌龙茶的制茶工艺传到台湾后有所改变,依据发酵程度和工艺流程的区别可分为:轻发酵的文山型包种茶和冻顶型包种茶;重发酵的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的评审方法与红茶、绿茶有所不同,习惯用钟形有盖茶瓯冲泡。
其特点是:用茶多,用水少,泡时短,泡次多。
审评时也分干评和湿评,通过干评和湿评,达到识别品种和评定等级优次。
1、干评外形以条索、色泽为主,结合嗅干香。
条索看松紧、轻重、壮瘦、挺直、卷曲等。
色泽以砂绿或密黄油润为好,以枯褐、灰褐无光为差。
于香则嗅其有无杂味、高火味等。
毛茶外形因品种不同各具特色,如水仙品种的外形肥壮,主脉呈宽、黄、扁;黄梭外形较为细秀;佛手外形重实呈海蛎干状,色泽油润。
2、湿评内质湿评以香气、滋味为主,结合汤色、叶底。
冲泡前,先用开水将杯盏烫热。
称取样茶5克,放入容量110毫升的审评杯内,然后冲泡。
冲泡时,由于有泡沫泛起,冲满后应用杯盖将泡沫刮去,杯盖用开水洗净再盖上。
第一次冲泡2分钟即可嗅香气,第二次冲泡3分钟后嗅香气,第三次以上则5分钟后嗅香气。
每次嗅香时间最好控制在5秒钟内。
每次嗅香后再倒出茶汤,看汤色、尝滋味。
一般高级茶冲泡4次,中级茶冲泡3次,低级茶冲泡2次,以耐泡有余香者为好。
(1)嗅香气主要嗅杯盖香气。
在每泡次的规定时间后拿起杯盖,靠近鼻子,嗅杯中随水汽蒸发出来的香气。
第一次嗅香气的高低,是否有异气;第二次辨别香气类型、粗细;第三次嗅香气的持久程度。
以花香或果香细锐、高长的见优,粗钝低短的为次。
仔细区分不同品种茶的独特香气,如黄梭具有似水蜜桃香、毛蟹具有似桂花香,、武夷肉桂具有似桂皮香、凤凰单丛具有似花蜜香等。
(2)看汤色以第一泡为主,以金黄、橙黄、橙红明亮为好,视品种和加工方法而异。
乌龙茶的审评方法

茶叶审评:茶叶质量优次的审评:茶叶的品质是由色、香、味、形4个因子构成的;凡质优的茶叶必然是色泽正,香气高,滋味醇,形状美;而质次的茶叶必然是色泽花杂,香气低沉,滋味粗淡,形状不正;◆干看评外形—A、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凡香气高、气味正的必然的优质茶;凡香气低、气味不正的就是粗老茶,或者是劣质茶;B、看茶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整碎等;凡色泽匀正,嫩度高,条索或颗粒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如果条形茶条索松散,叶脉突出,叶表粗老,色泽不一,身骨轻飘,片、末、老叶多;圆形松树颗粒松泡,大小不一,色泽花杂,都算不得好茶;◆湿看识内质—A、湿看,就是开汤审评;开汤俗称泡茶或沏茶;1嗅香气:茶叶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不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为好茶;2看汤色:凡属上乘的茶品,汤色明亮有光却是一致的;具体说来,绿茶汤色以浅绿或黄绿为宜,并要求清而不浊,明亮澄澈;红茶汤色要求乌黑油润;如果是工夫红茶,那么,若茶杯四周汤面上形成一圈金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更属上品;乌龙茶以青褐光润为好;茶茶以黄绿明亮为上;3尝滋味--在看汤色后立即进行,尝茶汤滋味时,必须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的辩别茶汤滋味;4评叶底--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看其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茶的保存藏茶禁忌:◆忌茶叶含水量较多;◆严禁茶叶与异味接触;◆防止茶叶挤压;◆坛藏法--选用的容器必须干燥无味,结构严密;如瓦坛,无锈铁桶等;◆罐藏法--采用市售的铁罐、竹盒或木盒等装茶;应放在阴凉处,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如果罐装茶叶暂时不饮,可用透明胶纸封口,以免潮湿空气渗入;◆袋藏法--用塑料袋保藏茶叶,这也是家庭贮藏茶叶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之一;用塑料袋包装茶叶,能否起到有效的保藏作用,关键是:一要茶叶本身干燥,二要选择好包装材料;◆冷藏法--用冰箱冷藏茶叶,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必须注意:一是要防止冰箱中的鱼腥味污染茶叶;二是茶叶必须是干燥的;首先我们先列举出一泡茶中我们需要和能够体验到的元素;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香气基于嗅觉;二、水性包括了茶汤的柔顺度,绵滑度,粘稠度,水路的粗细度等,指的是茶汤对饮茶的通道造成了什么样的刺激以及该类感觉的程度的描述的总称;三、喉感也就是茶人们常说的喉韵;四、滋味苦涩度对口腔中的各种部位造成的刺激和程度;五、回味饮茶过后口腔和舌面等部位的生津回甘情况;以上这些元素构成了一泡茶最终给人的感觉;一般来说,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大都是混合在一起的;饮茶时,多数人往往同时使用着嗅觉和味觉,把它们综合在一起,这样,大脑接受到的就是一种“综合信号”;而“综合信号”和较单纯的味觉、嗅觉等“单一信号”之间一般有较大的差别;举例来说,当我们喝中药时,如果端起来就喝下去,往往就会感到很大的苦味;而当一个人捏着鼻子喝一些较苦的中药的时候,感觉苦味好像少很多;在前者中,因为味觉和中药对鼻腔产生的嗅觉信号综合在一起,所以就产生了“非常苦”的体验;而在后者中,由于捏住鼻子摒弃了嗅觉的介入,喝药时就只有较单纯的味觉存在,只有单一的信号,所以苦味的感受就淡了许多;分步体验式饮茶法就是要利用这一原理,培养和训练我们对单一信号的认知和把握能力;下面来介绍下此方法;首先,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做这些练习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培养在饮茶过程中专注的单一体验能力:一、避开呼吸训练这个过程可以用一泡较香的茶譬如铁观音来练习,目的是要学会在不呼吸的状况下完成从茶汤入口到下肚的整个过程;其意义在于在茶汤入口时暂时摒弃和排除掉嗅觉的介入,为以后的水性的体验打下基础;方法是这样的:在自然状态下,茶汤入口-用舌搅动一至两秒中,然后咽下,在整个过程中,一定不能有“闻到任何气味”的体验,反复几次,若均能做到,则说明掌握了该方法;二、咀嚼茶汤训练乌龙茶不知道大家可见过那些无牙的老奶奶吃东西,她们蠕动着上下唇,用牙床来触碰食物使之碎裂,以方便吞咽和消化;因为没有牙,所以老人们会对食物的粘稠度,硬度,包括形状等会产生较细腻的感觉,因此,我们以类似的动作来培养一种通过用口腔中上下鄂和舌的运动来体验茶汤的汤感,为将来饮茶过程中对茶的粘稠度,顺滑度,柔软度的评估打下基础;大家可以多练,因为类别的判断虽然容易,但是程度的评估则比较较难;三、吞咽训练一般来说,人吞咽汤水,往往是会用舌的后部以及喉部的动作来共同完成;但是这三样就会令舌面紧张,因此而影响舌面中后部味蕾的感知力;所以,我们要求尽可能的放松舌头,尽可能的采用仰脖子的辅助动作来完成吞咽,这样,舌面在此过程中就会得到相对的放松,味蕾对滋味评估就会客观一些;这个练习可以先使用水进行锻炼,日常不妨多练练;具体方法是:舌在口腔中平铺,呈自然放松状态,然后用仰脖子的动作来吞咽,尽量放松并打开喉咙,要感觉到,在很大程度上,水是自己“流下去”,而不是有意的“咽下去”;四、回气训练普洱茶的品饮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体味它的喉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喉韵”,从而在回味中感到喉感的类别和强弱,并从中得到深度的体验;回气的方法因此就显得格外重要;吸一口气,但注意不要吸得太深,然后闭口,让气息从鼻腔呼出;在呼的时候,需要感觉到“顿”感;这个“顿”感要在喉部,而不是在鼻腔内;具体训练方法是,在呼气出喉的一瞬间,用喉部挡下气,自鼻腔中发出类似“空”的声响,声音要发在喉部,而不是鼻腔内,一般来说反复几次即可做到;这将有助于喉感的体验和评判;在日常训练时,动作和声音都可以夸张一些,但是在具体饮茶时则不需要出声,关键是掌握了此种感觉就好;。
福建乌龙茶审评技巧及品质特征

二 次 评 滋味 时 ,主要 评 各各 种 滋 味 的 明显 突 出
例 如福 建 乌龙 茶 中的水 仙 品种 ,由于 种植 在
不 同 的地 区 , 茶 工 艺 不 同 , 外 形 上 , 制 在 闽北 的水
程 度 , 三 次评 滋 味 的持久 性 , 泡 性 、 和第一 、 第 耐 并
旁 的 为洲 茶 , 种植 在 山岩 上 的 为岩 茶 , 上 的香气 岩
大 多显 馥 郁 或 浓 郁 , 味 醇 厚 甘 润 , 韵 显 , 岩 滋 岩 半 的香 气 浓 郁 清 长 . 滋味 醇 厚 回甘 , 韵 较 显 , 茶 岩 洲
收 稿 日期 :0 2 O — 4 2 0 一 1 1
一
色泽 乌润砂 绿 较 细 , 气 清爽 高 长并 带鲜 甜 味 , 香 滋 味清 纯微 厚 品种 特 征显 , 色清 黄或 金黄 , 汤 叶底 黄 绿、 软、 柔 红边 较 显 。
色 泽都 不 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但 它们 都 具 备 了一个 共 同 的特征 即
浑 浊 、 、 。乌龙 茶正 常 汤色 一 般 为金 黄 、 黄 、 青 绿 橙
橙红 。
4 叶 底 : 叶底 主要 评 叶 张 的形 态 一红 边 程 、 评 度 ( 青 程 度 ) 色 泽 暗 、 、 种 纯 度 、 挺 、 软 做 、 亮 品 硬 柔
时 ,熟 练而 富有 经 验 的评 茶 师 就可 以初 步 推知 茶
持 久 性 以及 第 一 、 次 嗅 的香 气 是否 能基 本 一致 。 二
乌 龙 茶 每一 次 嗅香 还应 结 合 嗅 叶底余 香 ,嗅 叶底 余 香 的 目的在 于弥 补每 次 冲泡 嗅 香 时 自己体 会 不
足 的方 面 ,以及 叶底余 香 是 否和 每 次 嗅香 时 的香 气 保 持一 致 , 以增强 对茶 样 香 气 的准 确评 定 。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方法及技术要点_龚淑英

、
中 档 的 乌龙 茶 有 花果 香 但 香 气 比 较 淡且
。
,
的 方 法 从 叶 底 的 色 泽 发酵 程 度 品 种 纯 度 叶 子 肥
带 有轻 微 的 老 火 香
,
低档茶主要以老火香为主 更差 这 是 因 为在 乌 龙 茶 的 加 工 过 程
“
,
厚 度 嫩 度 整 碎 度 等 方 面 去 辨别 茶 叶 质 量 的高 低
,
(满
,
。
广 东 乌龙 茶 的 外 形 也
。
杯 ) 加盖 * 静 止 二 分 钟斗 揭 盖 带 汤 闻杯 盖 的 香 气、 将 茶水 倒 人 审 评碗 中 看碗 中汤 色斗 尝 碗 中 茶 汤 的滋 味叶 再 用 沸水 冲泡 至 1 1 0 血
,
、
呈 条形 但 它 比 闽 北 乌龙 茶 的 外形 稍 紧 而 肥 壮
。
透 明 度 和沉 淀 物 二 个 方 面 去判 断 沉 淀 物 多 透 明 性 差是 品 质不 好 的 表现 乌龙 茶 汤 色 的 类 型 与深 浅 主 要
受 发 酵 的 程 度 影 响 与 吃 火 程 度 的影 响 与 品 质 相 关性
,
,
嫩 度 是 判 断茶 叶 级别 的主 要 依据 干 看 乌龙 茶 的 嫩 度 主要 是 掂 其 身 骨 的 轻 重 观 其 色 泽 鲜 活 和 光 润
,
保 证 每杯 茶 的 冲 泡 时 间 都 是 五 分 钟 ) 什 看 碗 中 汤 色 件
嗅 杯 中 茶 的 香 气 、 尝 碗 中茶 汤 的 滋 味 * 将 评 过 香 气
的 叶 底 全 部 倒人 白 色 搪瓷 漂盘 评 叶 底
L 3 审 评 方法 与 技 术 要 点
乌龙茶审评标准

乌龙茶审评标准
乌龙茶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丰富营养的茶类饮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功效备
受人们喜爱。
在对乌龙茶进行审评时,需要考虑到其外观、香气、口感、茶汤颜色、叶底情况等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乌龙茶的质量。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乌龙茶的审评标准。
首先,外观是评价乌龙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的乌龙茶外形条索紧结,
色泽墨绿,叶片完整,有光泽,叶脉清晰,叶底匀整。
而劣质的乌龙茶外形则可能出现杂质、破碎、不匀整等情况,色泽暗淡,叶片无光泽。
因此,通过外观可以初步判断乌龙茶的质量。
其次,香气也是评价乌龙茶的重要标准之一。
优质的乌龙茶香气清高持久,有
花香、果香、茶香等,而劣质的乌龙茶香气可能较差,甚至有异味。
因此,通过闻香可以初步判断乌龙茶的质量。
再次,口感是评价乌龙茶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的乌龙茶口感鲜爽甘醇,回甘
持久,汤色明亮,而劣质的乌龙茶口感可能涩苦、杂味浓重,汤色混浊。
因此,通过品饮可以初步判断乌龙茶的质量。
最后,茶汤颜色和叶底情况也是评价乌龙茶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的乌龙茶茶
汤颜色金黄明亮,叶底鲜嫩匀整,而劣质的乌龙茶茶汤颜色可能较深,叶底不匀整。
因此,通过观察茶汤颜色和叶底情况也可以初步判断乌龙茶的质量。
综上所述,乌龙茶的审评标准主要包括外观、香气、口感、茶汤颜色和叶底情
况等方面。
在进行乌龙茶的品鉴时,需要全面客观地观察和品饮,以确保对乌龙茶质量的准确评价。
希望这些审评标准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品鉴乌龙茶,选择到优质的乌龙茶产品。
乌龙茶审评技术要点

乌龙茶审评技术要点作者:陈荣冰来源:《茶道》2019年第06期乌龙茶传统的主产区在福建、广东和台湾,不同产区的乌龙茶品质特征各异。
要充分了解不同区域乌龙茶品质风味特征,以便开展客观的审评。
评审方法扦样:要求所扦茶样能代表该批茶叶的品质。
一般从大堆或每袋茶叶的上、中下四周均匀扦取茶样。
扦出后采用“四分法”,扦取对顶角的两份。
反复进行几次,直至所需叶量时为止。
扦样手势要轻,以免压碎茶叶。
把盘:将茶倒入评茶盘,双手持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使毛茶分出上、中、下段茶三個层次。
外形鉴评:乌龙茶毛茶外形干看以条索、色泽为主,匀整、净度为辅。
干看时要看、中段、下盘,并闻干茶香气。
看上盘的粗细、松紧、匀整度和色泽的鲜枯;再看中段茶的细紧、整碎、轻重、嫩度等;最后看下段茶的断碎程度和片末、杂质的含量;并比较面张、中段、下段茶的比例。
内质鉴评:乌龙茶鉴评重香气、滋味和耐泡次数。
先用沸水将评茶杯碗烫热,扦取59样茶,放入审评杯(1 -110ml)中,迅速注满沸水,并立即将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并用开水;中净泡沫后加盖。
1分钟后,揭取杯盖闻盖香,至2分钟时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先看汤色,趁热品饮滋味,并闻嗅叶底香。
接着第二次注满沸水,加盖。
2分钟后揭盖闻盖香,至3分钟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再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杯底香。
接着第三次注满沸水,加盖。
至3分钟揭盖闻盖香,至5分钟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再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杯底香。
比较其耐泡程度。
鉴评滋味后,再将叶底倒入有清水的碗中,审评叶底。
乌龙茶内质鉴评以第二泡为主.评审标准香气:先嗅杯盖香,待茶汤倒出后,再嗅杯底茶香。
嗅香时先评香气是否正常,区别香气类别、高低、浓淡、长短、清浊以及火候香等。
乌龙茶有不同品种香,有花香、果香、乳香、蜜糖香等。
香气以其品种的花果香、清香,浓强持久且耐冲泡为佳;品种香弱为次,香气粗短、浊而不清欠佳;如带有烟、焦、霉、水闷气、日晒气、油气等为劣品。
乌龙茶审评标准

乌龙茶审评标准乌龙茶,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茶叶,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备受茶客喜爱。
在茶叶市场上,乌龙茶种类繁多,品质良莠不齐,因此对于乌龙茶的审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外形、香气、口感、汤色和叶底五个方面,对乌龙茶的审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外形。
乌龙茶外形应该整齐、条索肥壮、色泽翠绿,有光泽,叶片完整,叶脉清晰。
对于乌龙茶的外形,我们应该注重观察茶叶的整体形态,以及叶片的完整度和色泽,这是判断乌龙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香气。
好的乌龙茶应该具有浓厚的花香和果香,香气持久,幽雅清新。
品尝乌龙茶时,我们应该通过闻香来感受茶叶的香气,香气的浓郁度和持久度是评判乌龙茶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再次,口感。
乌龙茶的口感应该鲜爽甘醇,回甘持久,有喉韵,茶汤滑爽。
品尝乌龙茶时,我们应该注重口感的变化和持久度,口感的舒适度是评判乌龙茶品质的关键之一。
接着,汤色。
好的乌龙茶汤色应该橙黄明亮,清澈透明,有光泽。
观察乌龙茶的汤色,可以直观地了解茶叶的质地和制作工艺,汤色的清澈度和光泽度是评判乌龙茶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最后,叶底。
好的乌龙茶叶底应该匀整,鲜亮,有弹性。
观察乌龙茶的叶底,可以了解茶叶的制作工艺和质地,叶底的匀整度和鲜亮度是评判乌龙茶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乌龙茶的品质评判标准主要包括外形、香气、口感、汤色和叶底五个方面。
在品尝乌龙茶时,我们应该综合考量这些方面的指标,全面评判乌龙茶的品质优劣。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乌龙茶审评标准能够帮助茶客们更好地欣赏和品鉴乌龙茶,选购到优质的乌龙茶产品。
乌龙茶审评流程

乌龙茶审评流程一、备器1、评茶台分干评台和湿评台(目前公司是二合一)2、审评杯碗杯呈倒钟形,高52mm,上口内径80mm,底径45mm,容量100ml,带盖。
碗高50mm,上口内径90mm,容量110ml.。
3、评茶盘用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的盘。
审评干茶用。
评茶盘均应编上顺序号。
4、分样盘用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的盘。
分样盘均应编上顺序号。
5、叶底盘白色搪瓷盘(用于评定叶底用)(现用审评碗代替)6、其他评茶用具(1)克称(2)网匙(3)计时器(4)茶桶(5)茶匙(6)烧水壶(7)品茗杯7、审评用水(1)用水选择A、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GB51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水的PH值在5.5-6.5之间为好。
B、水质应无色、透明、无沉淀,不得含有杂质。
C、评茶以深井水、自然界中的矿泉水及山区流动的溪水较好。
D、一般自来水可采用净水器过滤,去除铁锈等杂质,提高水质的纯净度。
(2)水的温度泡茶用水以100℃水温的开水,水沸滚后宜立即冲泡。
如用久煮或用热水瓶中开过的水继续回炉煮开再冲泡,会影响茶汤滋味的新鲜度。
若用未沸滚的水冲泡茶叶,则茶叶中水浸出物不能最大限度地泡出,会影响香气、滋味的准确评定。
二、操作流程(乌龙茶审评操作分干看外形和湿评内质两个部分)1、干看外形取样放置于评茶盘中,做好标记→双手握住评茶盘的两对角,作回旋转动,使茶叶在茶盘中均匀分布。
精制茶是拼配茶,要使茶叶自然平伏并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要注意各段茶的比例,审评时先年上段茶,评后用轻轻抓一把,将茶叶倒翻过来看中、下段茶。
2、湿评内质扦样(扦样是湿评内质工作的开始。
评茶扦取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是评茶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
干看外形后,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伸入茶盘,从上到下一撮到底,抓取茶样置于天平称取5克。
注意要一次抓足,宁可手中有余茶,不可多次抓茶。
将称好的茶样按茶盘摆放的次序依次倒入审评杯中,审评杯的容量为110毫升。
青茶(乌龙茶)审评之理论准备(高级评茶员)

青茶(乌龙茶)审评之理论准备第一节概述青茶亦称乌龙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中,工艺最为复杂因而也最为精致的一类茶。
其品质特点独具特色,花香馥郁,兼具绿茶的清香与红茶的甜醇,属半发酵茶类。
青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也是六大茶类中其产品多以品种命名的一类茶。
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近年来云南、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一、乌龙茶与青茶的概念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乌龙茶是青茶当中最大的一类茶,不论闽南、还是闽北,乌龙茶的产量在众多品种中都占有优势,因而,民间也有用乌龙茶来代称青茶。
随着时代变迁,各种新兴的品种出现并大面积推广,乌龙茶做为青茶的一个品种在大陆却逐渐萎缩。
乌龙茶在产量上绝对优势的慢慢消失,其代称青茶的说法却在不断普及。
如今,一提乌龙茶,要么是特指台湾乌龙,要么就是指整个青茶类了。
因而,本课程以下都用乌龙来代指青茶。
二、历史溯源与传说(略)三、青茶的分类根据产地,我国青茶分为以下四类,即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及台湾乌龙。
各类之下又根据产地、品种、品质(香型、滋味及火功等)有更细的划分。
本课程在概述之后即根据以上四类的划分一一对乌龙茶进行介绍。
四、基本工艺虽然上述四类青类品质有很大差别,各具特色,但其基本工艺相同,都有做青的关键工序。
其工艺包括:萎凋(包括晒青及晾青)、做青(包括摇青与静置)、炒青、揉捻与干燥等工艺。
不同青茶除了在品种上的差异,在各个工序上度的把握也各有不同,造成在发酵及焙火程度上的不同,因而在整体品质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五、青茶的品质特征(在各章中分述)六、市场概况市场的内容是不断变动的。
青茶除了有较多的出口,在国内市场也长期是继绿茶之后第二大茶类。
近十年来虽然受普洱、红茶的冲击,市场份额仍然较高。
其中以闽南乌龙中安溪铁观音推广程度最大。
近年来,台湾乌龙在大陆的推广开始加强。
另外,自台湾乌龙在工艺上向轻发酵转变开始,不同青茶为迎合市场在工艺上也在不断变化,继十年以前铁观音走“清香”路线以后,武夷岩茶甚至凤凰单枞的市场导向也往“清香型”转变;与此同时,“清香型”走过一段时间的产品,比如铁观音,又开始向“传统”回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龙茶审评流程
一、备器
1、评茶台分干评台和湿评台(目前公司是二合一)
2、审评杯碗杯呈倒钟形,高52mm,上口内径80mm,底径45mm,容量100ml,带盖。
碗高50mm,上口内径90mm,容量110ml.。
3、评茶盘用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的盘。
审评干茶用。
评茶盘均应编上顺序号。
4、分样盘用木板或胶合板制成正方形的盘。
分样盘均应编上顺序号。
5、叶底盘白色搪瓷盘(用于评定叶底用)(现用审评碗代替)
6、其他评茶用具
(1)克称
(2)网匙
(3)计时器
(4)茶桶
(5)茶匙
(6)烧水壶
(7)品茗杯
7、审评用水
(1)用水选择
A、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GB51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水的PH值在5.5-6.5之间为好。
B、水质应无色、透明、无沉淀,不得含有杂质。
C、评茶以深井水、自然界中的矿泉水及山区流动的溪水较好。
D、一般自来水可采用净水器过滤,去除铁锈等杂质,提高水质的纯净度。
(2)水的温度
泡茶用水以100℃水温的开水,水沸滚后宜立即冲泡。
如用久煮或用热水瓶中开过的水继续回炉煮开再冲泡,会影响茶汤滋味的新鲜度。
若用未沸滚的水冲泡茶叶,则茶叶中水浸出物不能最大限度地泡出,会影响香气、滋味的准确评定。
二、操作流程(乌龙茶审评操作分干看外形和湿评内质两个部分)
1、干看外形
取样放置于评茶盘中,做好标记→双手握住评茶盘的两对角,作回旋转动,使茶叶在茶盘中均匀分布。
精制茶是拼配茶,要使茶叶自然平伏并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要注意各段茶的比例,审评时先年上段茶,评后用轻轻抓一把,将茶叶倒翻过来看中、下段茶。
2、湿评内质
扦样(扦样是湿评内质工作的开始。
评茶扦取的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是评茶结果是否准确的关键。
干看外形后,用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伸入茶盘,从上到下一撮到底,抓取茶样置于天平称取5
克。
注意要一次抓足,宁可手中有余茶,不可多次抓茶。
将称好的茶样按茶盘摆放的次序依次倒入审评杯中,审评杯的容量为110毫升。
开汤(开汤也叫冲泡,是湿评内质的重要步骤,冲泡时应使茶叶尽量在杯中翻滚,冲泡时用杯盖抹去杯面的泡沫,并用沸水冲洗杯盖。
开汤的操作要点:杯盖应沿杯的边沿稍斜插入盖上,以防止茶汤溢出而影响嗅香;整个冲泡过程动作要快,避免时间太长影响闻香气。
因乌龙茶外形紧结、圆结,冲泡后茶叶吸水膨胀,杯中的水会减少,所以冲泡时水一定要冲满杯,以免影响闻香气。
乌龙茶湿评内质过程一般冲泡三次,分别为2、3、4分钟。
每次冲泡后,将茶汤倒入审评杯碗中,嗅香气、看汤色、尝滋味,三遍过后,将茶渣倒入盛满清水的白色搪瓷盘中评叶底。
)
乌龙茶审评闻香气的操作是用拇指、食指、中指持杯盖竖起来移置鼻端。
闻香气的操作要点:深吸嗅香,注意只吸气,不吐气,直至换气为止,盖好杯盖后才可吐气。
香气闻完后再评滋味,用茶匙从审评碗中取一小茶匙的茶汤倒入品茗杯,进行审评。
评滋味的要点:舌头在口腔内循环打转,边打转边吸气,这个动作要协调,以免呛到。
闻叶底余香主要是弥补每次冲泡嗅香时对茶样香气体会的不足方面,并验证叶底余香是否和每一次冲泡时的嗅香一致,以确保对茶叶的香气的准确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