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68d556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a.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8章,主要讲述的是搭配(二)的知识点。
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搭配原理,能够运用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搭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搭配原理进行简单的搭配问题解答。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搭配的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搭配问题的解答。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搭配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搭配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搭配示例和练习题目。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搭配知识。
3. 彩笔:用于学生的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的生活情境,比如“小明要参加一个派对,他有红色的衣服和蓝色的裤子,请问他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来引起学生对搭配的兴趣。
2. 讲解搭配原理:我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搭配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并讲解搭配的原理和方法。
3. 练习搭配问题:我给出一些搭配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在解答过程中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4. 板书设计:我引导学生通过彩笔在黑板上绘制搭配问题的解题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过程加深对搭配知识的理解。
5. 作业设计:我布置一些搭配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并第二天进行作业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搭配的概念、搭配原理和方法,以及一些具体的搭配示例。
通过板书设计,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搭配的知识点,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过程加深对搭配知识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搭配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例如:1. 小明有红色的衣服和蓝色的裤子,他还有白色的鞋,请问他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2. 小华有3件不同的上衣和2条不同的裙子,请问她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式?答案:1. 小明有6种不同的穿法。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40348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3.png)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的章节内容。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基本的搭配方法,学会用字母表示搭配,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搭配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够用字母表示搭配,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基本的搭配方法,用字母表示搭配。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搭配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搭配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搭配方法。
3. 例题讲解:用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搭配的概念2. 基本搭配方法3. 用字母表示搭配4. 实际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及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答案:A、B、C;T、C、S。
答案:妈妈可以搭配红衬衫和黑裤子,或者蓝衬衫和牛仔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搭配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我选择了图片作为实践情景的引入方式。
这种方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搭配概念的直观理解。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搭配(2)》教案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搭配(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c62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9.png)
课 题
数学广角——搭配(2)
授课时数
1课时
主备人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核心素养源自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2.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排列组合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注意: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穿1件)
(2)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3)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4)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小结:可以将实物抽象为简易符号或字母来进行搭配,这样比较简单直观,并且组合问题是不分顺序的,不同于前面所学的排列问题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2衣服小图卡,数卡纸条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课堂小结
六一儿童节到了,哆哆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看(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 的情境图)
哆哆可能穿哪两件呢?请你猜一猜。
哆哆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1.你能试一试吗?
3.用生活实例来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情
分析
服装搭配学生并不陌生,适宜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渗透了分步乘法计算原理。本课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且易于理解和探究。
教学
重点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能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的排列事物。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考问题。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课堂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e838e8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a.png)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二、个人备课情况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学习例2。
(1)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教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卡片拿出来摆一摆、连一连,看一共能找到几种搭配方法?注意每次上装和下装只能各选1件。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及时收集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交流探讨预设学生1:我用○表示上装, 表示夏装,每件上装可以与3件下装搭配。
教师:那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预设学生1:2×3=6(种),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教师:我们在解决这种搭配问题时,不能随身携带卡片,摆一摆也浪费时间,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解决这种搭配问题吗?预设学生2:我用字母表示,用A表示上装,两件上装分别表示为A1、A2;用B表示下装,三件下装分别表示为B1、B2、B3,然后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教师: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的连线图。
预设学生2:(3)结果汇报教师:很好!我们通过数线段也可以确定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
教师:我们在解决搭配问题时,可以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实物,先固定其中一个,再连线求出组合数。
课堂小结:教师:在求上装和下装的搭配方法时,如果上装有m件,下装有n件,那么一共有m×n种搭配方法。
三、当堂训练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学习例3。
(1)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教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连一连、数一数,一共要踢多少场?(2)交流探究预设学生1:我先按顺序列举出每个班与其他3个班的场次,再划掉重复的场次,发现一共要踢6场。
教师:请画图表示你的思考过程。
预设学生1:教师:好!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来说一说。
预设学生2:我把4个班一字排开,从最左边的班开始,每个班都顺次与其右边的班相连。
一共连了6条线,每条线表示踢1场,所以一共要踢6场。
教师:请画图表示你的思考过程。
预设学生2:教师:前两位同学的方法都非常好,同学们还有别的方法吗?预设学生3:我把4个班摆成长方形,两两相连。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100a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1.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搭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搭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将用列表法或画图法来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式,这个操作将演示乘法原理的基本原理。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发展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素养。
5.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运用乘法原理找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式。
-学会使用列表法和画图法等策略来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并能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法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法原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在搭配问题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乘法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bcf2427e21af45b207a823.png)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第1课时搭配(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然后进行排列难点:正确有序地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导入。
(课件出示密码门)师: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发现门紧锁着,想要出门必须先破译门锁上的密码。
这密码是由四个数字0、7、8、9组成的一个两位数,猜一猜可能是哪个密码。
问:如果不告诉你正确的密码,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师:要求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实际要知道什么?(用0、7、8、9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2.课堂实践,破解密码。
师:请大家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
(无序的组合:有的写的数重复了,有的少写了一些数)二、新课讲授活动一摆一摆、写一写——探索搭配1.感知搭配。
师:你们做事情真是细心,你们是老师学习的好榜样。
下面就来看看这几位同学写的数。
(把写的有顺序的数放一起,把无序写的数放一起)师:为什么大家的结果会不同呢?大家议一议。
2.操作理解。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动手摆一摆,看看到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给学生提供数字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生反馈(上台操作展示),学生在摆时引导学生一种一种的数出来。
操作完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谁来评价一下他摆的怎么样?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摆的怎样?你觉得应该怎样摆能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哪种更好呢?好在哪?最后引出:我们在搭配中要按顺序,搭配时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这样才能准确的找到全部的搭配结果。
(这边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师:刚才第二位同学用数字卡片进行有序地搭配,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
咱们应该怎样进行有序搭配呢?活动二想一想、议一议——深化搭配1.首位固定法。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4f80e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4.png)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01页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例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排列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惯.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排列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学难点:掌握固定法、数形结合的方式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卡纸、磁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师:介绍三只小羊:懒洋洋,名如其羊,爱吃蛋糕,爱睡懒觉,不爱运动,不爱动脑。
XXX:草原三剑客,单纯善良,健壮鲁莽,正义勇敢。
XXX:羊村小英雄,性格活波,机智可爱,有勇有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羊羊们的人物特点,并引导教育孩子们向喜羊羊研究。
)2.出示村长慢羊羊被XXX抓走图片师:一天,XXX在野外遇到了村长慢羊羊,XXX抓走了村长,不生:准备好了。
设想意图:创设情境,激起孩子们的乐趣)3.师:它们来到青青大草原,发现大门被锁住了,需要密码才能打开。
出示青青草原大门、密码锁和密码的线索。
生:密码是由1、2、3组成的一个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密码可能有多少种?设想意图:让学生回忆二年级上册,搭配例1的解答办法。
)4.出示懒洋洋可怜巴巴,两眼泪花的图片。
师:首先派出XXX闯关,看到XXX这可怜巴巴,两眼泪花的模样,你能帮助懒洋洋闯关成功,拿到打开青青草原的钥匙吗?生:能。
5.师:让学生在纸上写一写。
同学们总共有多少种?找个同砚回答,并说出解题思路,老师板书。
课件展示xxxxxxxx3132共6种。
出示XXX对同学们的帮助表示感谢的图片。
师:哇,你们真的是太棒了!设想意图:表现XXX不爱动脑的性情特点;激起同砚们匡助懒洋洋闯关的热情。
)22、自立探究(一)出示狼堡图片,密码锁以及密码的线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8891814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2.png)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数学广角-搭配(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搭配的概念及意义2. 简单的搭配方法3. 实际生活中的搭配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搭配的概念及简单的搭配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搭配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如衣服、鞋子、帽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之间的搭配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搭配。
2. 讲解搭配的概念及意义(1)搭配的概念:搭配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品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使其相互协调、美观。
(2)搭配的意义:搭配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高我们的审美观,同时也能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讲解简单的搭配方法(1)颜色搭配:选择颜色相近或相互协调的物品进行搭配。
(2)形状搭配:选择形状相似或相互补充的物品进行搭配。
(3)大小搭配:选择大小适中、比例协调的物品进行搭配。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搭配练习,如:为一只小熊搭配衣服、鞋子、帽子等。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搭配方法,为小熊选出合适的搭配方案。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搭配概念、搭配方法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搭配的理解。
(2)拓展: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运用搭配的知识,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进行搭配,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思考一个实际搭配问题,并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搭配的概念、搭配方法,以及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搭配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2)》第二课时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2)》第二课时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73d0b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e.png)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2)》第二课时搭配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搭配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搭配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搭配问题的概念:理解什么是搭配问题,搭配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掌握解决搭配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搭配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够将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搭配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理解搭配问题的概念,以及如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图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搭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搭配问题的概念,以及解决搭配问题的基本方法。
3. 实例讲解:通过教学视频和教学图片,讲解一些具体的搭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2)》第二课时搭配问题2. 内容:包括搭配问题的概念,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以及一些具体的实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搭配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解决搭配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同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a1b11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8.png)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搭配游戏的制作和展示,如使用Flash软件制作搭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搭配方法。
(3)实物展示:准备实物教具,如服装、裤子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搭配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给出建议:针对学生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如如何正确运用搭配方法、如何提高搭配技巧等,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进步: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搭配方案的创新性、搭配理论的合理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课后作业
1. 请同学们设计一套服装搭配方案,要求上衣和裤子至少三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并说明搭配原则。
(4)小组讨论区:设置小组讨论区,让学生在讨论区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搭配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教学评价:运用教学评价工具,如搭配游戏成绩、小组讨论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搭配(二)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答案:示例:主食1:鸡蛋饼,蔬菜1:黄瓜,水果1:香蕉,饮品1:牛奶,搭配原则:鸡蛋饼搭配黄瓜,营养丰富。蔬菜2:西红柿,水果2:苹果,饮品2:豆浆,搭配原则:西红柿搭配苹果,健康美味。蔬菜3:胡萝卜,水果3:橙子,饮品3:酸奶,搭配原则:胡萝卜搭配橙子,美味可口。蔬菜4:西兰花,水果4:蓝莓,饮品4:绿茶,搭配原则:西兰花搭配蓝莓,健康养生。
4.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办公桌的搭配方案,要求桌椅、书架、台灯和文具至少四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并说明搭配原则。
《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f12d2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5.png)
《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理解搭配的方法,找出简单事件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初步的概括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利用图片或实物,探索并发现简单事件中的排列组合现象。
2.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件的规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独立完成搭配过程,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或实物。
2. 学具:学生自备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搭配现象。
2. 新课: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简单事件中的排列组合现象。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搭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用图片或实物进行搭配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搭配(二)》2.搭配方法:实物操作,观察发现搭配规律:简单事件的排列组合操作活动:分组进行,合作交流练习巩固:独立完成,巩固知识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图片或实物进行搭配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交流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如衣服、鞋子、手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搭配现象。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搭配问题吗?”“这些图片或实物有什么共同点?”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环节1. 分组操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进行搭配操作。
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如“每组要搭配出不同的组合”“每组要搭配出最多的组合”等,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08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1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08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10](https://img.taocdn.com/s3/m/b8bc952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e.png)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101.102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寻找稍复杂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的过程, 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等活动发展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能用比较简单、抽象的方式进行表达, 体会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符号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 掌握搭配的方法, 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能用比较简单、抽象的方式进行表达, 体会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符号化思想。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具: 多媒体课件直尺教具任务单学具: 学具袋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 你们喜欢旅游吗?二、老师也喜欢旅游, 在一次旅途中, 我女儿的好朋友遇到一个小麻烦, 你们愿意帮帮她吗?(视频: 小哥哥小姐姐, 我忘记了行李箱的密码, 你能帮帮我吗?我只记得是1.3.5.7这几个数字中的某两位, 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师: 仔细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是一个两位数的密码)猜一猜, 这把锁的密码可能是多少?(猜)主动探究, 合作交流。
(一)在合作交流中找到排列规律。
1、解密师: 这把锁的密码到底是多少呢?想想办法, 能不能将密码试出来呢?(找到所有的组合数)请先看要求(课件出示: 解密要求)师: 你是怎么想的?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汇报)从十位上写1开始, (也就是先固定十位上的数——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 十位固定法。
板书: 十位固定法)然后按(从小到大)顺序选择数字。
(板书: 有序)十位为1的有3个数, 追问:1在十位的两位数还有吗?十位相同, 个位不同的两位数各有3个, 所以一共搭配了12个两位数。
2、师: 他的想法你听清楚了吗?那我们就展开比赛,看谁最快写出所有的三位数?(学生试着在任务一空白处写一写)3、师: 同学们齐心协力, 通过有序排列, 不重复不遗漏(板书: 不重不漏)的找到了所有符合条件的两位数, 你们真是太棒了。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d4dd3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b.png)
教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搭配的概念: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组合,使其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2. 搭配的方法:根据事物的性质、用途、颜色、形状等因素进行合理组合。
3. 搭配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如服装搭配、饮食搭配、学习用品搭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挂图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搭配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搭配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2. 搭配的概念、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尝试进行搭配,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搭配的图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搭配的概念,掌握搭配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难点能否被学生克服。
第八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八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1cd4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a.png)
教学资源准备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或视频片段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是因为我对导入环节的处理不够吸引人。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尝试更多的导入方式,如游戏、故事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在搭配(二)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搭配(二)的定义和组成部分。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搭配(二)的基本概念时存在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搭配(二)的基本概念。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足,展示内容不够清晰和有条理。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的培养,通过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达和展示能力。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搭配(二)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搭配(二)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搭配(二)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搭配(二)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搭配(二)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搭配(二)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搭配(二)的魅力或特点。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搭配中的学问》(教案)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搭配中的学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ed5a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02.png)
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搭配中的学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教材的第八单元《搭配(二)》,其中包括了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和掌握搭配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搭配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的搭配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的搭配问题,以及一些练习题供学生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副扑克牌,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如何用这副扑克牌来进行搭配。
2. 知识讲解:我讲解了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的例题来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3. 实践环节: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给出实际的搭配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4.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搭配的方法。
5.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列出了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搭配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答案:可以按照花色进行搭配,也可以按照数字进行搭配。
答案: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搭配,也可以按照奇偶性进行搭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如何将排列组合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我选择了教材中第八单元《搭配(二)》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涉及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实际的搭配问题中。
这是学生们首次接触此类概念,因此,我必须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
8.2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8.2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ef8fec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6.png)
8.2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我的教案:8.2数学广角—搭配(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8.2节,这部分内容是关于数学广角中的搭配(二)。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学习如何运用搭配知识解决问题。
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都会涉及到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搭配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搭配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搭配的概念,学会运用搭配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搭配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作为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搭配的概念。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内容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例如一套衣服由上衣和裤子组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搭配方式。
2. 讲解搭配概念:通过示例,我会向学生解释搭配的概念,即如何将不同的物品或元素组合在一起,使其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3. 示例讲解: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搭配案例,例如一套衣服的搭配、一桌菜肴的搭配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搭配。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搭配知识进行解答,例如给出一些物品,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搭配方式。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们互相展示自己的搭配成果,并互相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将搭配的方法和技巧展示出来,方便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运用搭配知识,为你的家人设计一套合适的衣服搭配,并写下来。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搭配成果,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搭配的概念,学会运用搭配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389d5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9.png)
教案:人教版数学三下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概率规律;–掌握概率事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概率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概率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合作探究,发挥团体智慧;–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概率事件的基本概念;3.相关概率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概率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准备;2.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概率事件的引入1.(引入)通过抛硬币、掷色子等引发学生对概率的思考;2.(引入问题)你觉得掷色子出现奇数点数的概率是多少呢?第二节:概率事件的定义1.(讲解)介绍概率事件的概念;2.(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概率事件的可能性大小;3.(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概率事件例子。
第三节:概率计算方法1.(讲解)介绍概率计算的基本方法;2.(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概率计算练习;3.(总结)总结概率计算方法,强化学生记忆。
六、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概率事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概率计算方法;2.学生明白了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概率规律;3.本节课注重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和作业题;2.思考生活中的概率事件,写下你认为的概率规律。
以上是本次《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同学们,五一快要到了,我们家庭成员想去呼伦贝尔大草原去玩玩,可是这几天,我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老师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我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
(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和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
(板书)6.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
刚才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7.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老师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
通过有顺序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新课讲授】
刚才同学们解决了衣服问题,每一套我都非常喜欢,老师谢谢你们了,下来该吃早餐了,我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帮忙吗?(生答)(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
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
请看屏幕,小华为妈妈的生日准备了礼物,你们觉得该怎么搭配
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顺势将习题拓展,成为三种物品的搭配,进行知识的延伸。
【课堂作业】
课件出示:呼和浩特经包头到大草原的路线,请学生说说有几种搭配?【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观看草原美景,谈谈感悟
【课后作业】
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相关习题。
教学板书:
第2课时搭配(2)2×3=6(种)
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反思:
【教学指导】
1.关注技能教学,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技能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有效学习和高效教学的需求,本节知识在教学中要涉及数字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比赛球队的搭配等,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对学生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课标要求。
2.关注学习效率,让效能像习惯一样自然。
教学质量年的开展更关注课堂教学效率。
本节知识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提高效率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设计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感悟、探索,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能。
另外,对教材本身也有所拓展,为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关注教师本身,让文化像自然一样和谐。
本节课教学要追求文化的和谐、人性化的色彩,教师句里行间充满对学生的期待与鼓励,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