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点考点总结溶液与胶体

合集下载

高考常考胶体知识点

高考常考胶体知识点

高考常考胶体知识点胶体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高考化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均匀分散体系,其中一个物质呈胶状或胶体状态。

胶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牛奶、胶水、乳液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考常考的胶体知识点。

一、胶体的基本特征胶体由两部分组成: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其中,分散相是指在胶体中存在的固体颗粒或液滴,而分散介质则是指分散相所处的物质。

胶体的基本特征包括:1. 均匀性:胶体是一种均匀分散的体系,其中分散相均匀分布在分散介质中,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

2. 不可见性:由于分散相颗粒或液滴的微小尺寸,胶体在光学上呈现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状态,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其中的分散相。

3. 稳定性:胶体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分散相能够长期保持在分散介质中的悬浮状态。

4. 灵敏性:胶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如温度、浓度等)较为敏感,其性质和特点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胶体的分类按照分散相的不同性质和状态,胶体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

1. 溶胶:溶胶是指由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胶体。

这种胶体中,分散相的颗粒尺寸通常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

2. 凝胶:凝胶是指由固体网状结构的分散相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

凝胶的分散相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稳定性,如煤矸石凝胶、硅胶等。

3. 乳胶:乳胶是指由液滴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

乳胶具有乳白色或淡黄色的外观,如牛奶就是一种常见的乳胶。

4. 气溶胶:气溶胶是指由固体或液滴分散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

这种胶体呈现为气状或雾状,如烟雾和大气中的尘埃等。

三、胶体的制备和应用胶体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乳化法等。

胶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胶体应用:1. 医药领域:胶体作为药物的载体,常用于制备纳米药物和控释药物等。

胶体药物可以有效改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2. 日化产品:乳液、皂液等日化产品就是胶体的应用。

高一化学胶体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胶体的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胶体的知识点归纳在高一化学学习中,胶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胶体是指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其中一种物质以微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另一种物质中。

下面将对胶体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混合体系。

它的特点是悬浮的微粒大于分子,但又小于机械混合物的粒径。

胶体的形成是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导致溶质不能完全溶解于溶剂中,而形成微小颗粒悬浮在溶剂中,形成胶体。

二、胶体的性质1. 可见性:胶体的微粒大小在10-9到10-6m之间,透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2. 不稳定性:胶体由于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导致胶体不稳定,容易发生凝聚和沉淀现象。

3. 混浊性:胶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混浊状态,散射光使得胶体呈现浑浊的外观。

4. 过滤性:胶体可以通过一次普通滤纸进行过滤,不通过超微滤膜。

三、胶体的分类根据胶体的组成和性质,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三类。

1. 溶胶:溶胶是指胶体中溶质颗粒多分散且呈无定形结构的胶体,如烟雾、煤粉等。

2. 凝胶:凝胶是指胶体中溶质颗粒呈现有规律的立体结构的胶体,如明胶等。

3. 胶体溶液:胶体溶液是指胶体中溶质颗粒保持在溶液中的胶体,如乳液、胶束等。

四、胶体的应用1. 工业上的应用:胶体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纺织、造纸、涂料、医药等行业中常用的乳液和胶束都是胶体的应用。

2.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胶体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重要的应用,如牙膏、洗洁精等产品中的凝胶胶体,以及乳化液体、奶粉等产品都是胶体的应用。

3.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胶体的特性使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胶束能够帮助清洁污染物,减少环境污染。

总结:高一化学中胶体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以及应用。

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体系,具有可见性、不稳定性、混浊性以及过滤性等特点。

根据组成和性质的不同,胶体可以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三类。

胶体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环境保护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溶液和胶体知识专题总结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溶液和胶体知识专题总结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溶液和胶体知识专题总结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溶质+熔剂溶质:被分散的物质。

如食盐水中的NaCl;氨水中的NH3;碘酒中的I2溶剂:溶质分散其中的物质。

如食盐水、氨水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3.溶解过程:溶质分散到溶剂里形成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程: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变化,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中放出和吸收热量的相对大小。

如:浓硫酸稀释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4.溶解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的状态叫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

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它的浓度一定,未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等方法可使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胶体及其性质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2.胶体的分类3.胶体的重要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光通过胶体时所产生的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溶液无此现象,故可用此法区别溶液和溶胶。

②布朗运动:胶体粒子所作的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

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③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工业生产中可利用电泳现象来分离提纯物质。

例如:在电泳实验中,Fe(OH)3胶体微粒向阴极移动,使阴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红褐色;而As2S3 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使阳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金黄色。

④胶体的聚沉:一定条件下,使胶体粒子凝结而产生沉淀。

胶体聚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a.加入电解质 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c.加热。

如:制皂工业生产中的盐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等等。

⑤渗析:依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利用半透膜把溶胶中的离子、分子与胶粒分离开来的方法。

大学化学1溶液和胶体

大学化学1溶液和胶体

14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原因
3.溶液的沸点上升(boiling point)
液体的沸点 ( boiling point ) 当P 液 = P 外,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正常沸点:当P外=P标时的液体的沸点。
溶液的沸点升高
是溶液蒸气压下降的直接结果
2024/9/30
15
溶液的通性 — 溶液的沸点上升的数值
p溶液= p*-⊿p = 2.338kPa - 0.021kPa = 2.317kPa
溶液的通性 — 凝固点下降
2.液体的凝固点降低(freezing point)
凝固点:某物质的液相蒸汽压与固相蒸汽压相等时 的温度。用Tf表示 或在一定外压下,物质固、液两相平衡共存时的温 度。
如 :H2O(l) 273K,101.3kPa H2O(s)
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加入一种难挥发的非电解质
束缚一部分高能水分子
P↓
占据了一部分水的表面
2024/9/30
8
溶液的通性 — Raoult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
(P)等于纯溶剂的蒸气压(PA*)乘以溶液中溶剂的 摩尔分数(xA )。
p
p* A
xA
xA
nA nA nB
1.蒸气压下降 2.凝固点降低 3.沸点升高 4.渗透压力
p
p* A
xB
ΔTf=kf • bB
ΔTb =kb• bB
= CBRT
的数值与溶液中质点 的个数成正比
2024/9/30
23
第 4 章 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4.1 电解质溶液 4.2 酸碱理论 4.3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4.4 缓冲溶液 4.5 沉淀溶解平衡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

大一化学溶液与胶体知识点在大一的化学学习中,溶液与胶体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介绍溶液和胶体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和特点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一种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能够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介质。

溶液具有以下特点:1. 透明度:溶液通常呈透明状态,能够使光线通过。

2. 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3. 浓度: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和质量浓度等。

二、溶液的分类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水溶液:以水作为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

例如,盐水和糖水都属于水溶液。

2. 非水溶液:以非水溶剂作为介质的溶液称为非水溶液。

例如,乙醇溶液和二氧化碳溶液都属于非水溶液。

3. 气溶液:气体在液体中的溶液称为气溶液。

例如,碳酸氢钠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就是气体在水中的溶液。

三、胶体的定义和特点胶体是介于溶液与悬浊液之间的一种混合态物质。

在胶体中,溶质以极微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溶剂中,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均匀分散状态。

胶体的特点包括:1. 稳定性:胶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即能够长时间保持分散状态,不易发生沉淀。

2. 散射性:胶体溶液能够散射光线,呈现浑浊的外观。

3. 过滤性:胶体溶液不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器进行过滤,只能通过特殊的方法进行分离。

四、胶体的分类根据溶剂与溶质的相态、形状和粒径大小等,胶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溶胶:溶剂为液体,溶质为固体的胶体称为溶胶。

例如,颜料溶液就是一种溶胶。

2. 凝胶:在溶胶基础上,加入适量的胶态剂后形成的胶体称为凝胶。

凝胶具有较高的黏稠度和凝固性质,可以保持形状。

3. 乳胶:溶剂为液体,溶质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称为乳胶。

例如,牛奶是由水、脂肪、蛋白质等组成的乳胶。

4. 气溶胶:溶剂为气体,溶质为固体或液体的胶体称为气溶胶。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

胶体高考化学知识点胶体是高考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高考化学中,胶体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应用等方面。

本文将从胶体的定义、性质、分类和应用等方面,全面介绍高考化学中与胶体相关的知识点。

一、胶体的定义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系统,其中一种物质呈胶态,即粒径在1纳米(nm)到1000纳米之间,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稳定混合物。

胶体由胶体溶质和分散介质组成,其中溶质是胶粒,分散介质是胶体液体或固体。

二、胶体的性质胶体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主要包括稳定性、散射性、过滤性、浑浊性和凝胶性。

1. 稳定性: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系统中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胶粒和分散介质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的稳定性分为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物理稳定性是指胶体中胶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凡德华力以及吸附层等相互作用力所保持的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是指胶体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或化学稳定剂等,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保持稳定性。

2. 散射性:胶体溶液对光的散射现象称为散射性。

由于胶粒的尺寸与光的波长接近,所以会导致光的散射现象。

胶体溶液的散射性可以用来研究胶粒的尺寸和浓度等信息。

3. 过滤性:胶体溶液可以使用过滤纸、滤膜等进行过滤分离。

胶体溶液中的胶粒尺寸较小,可以通过过滤纸或滤膜的微孔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对胶粒的分离。

4. 浑浊性:胶体溶液在光的照射下,会导致光的透明度降低,呈现出一种浑浊的样子。

浑浊性是胶体中胶粒悬浮在分散介质中的体现。

5. 凝胶性:一些胶体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凝胶,凝胶是一种类似固体但又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物质。

凝胶形成是由于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整个系统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

三、胶体的分类胶体可以根据胶粒的性质和分散介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胶粒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胶粒尺寸较小,无明显的流变性质;凝胶是指由胶粒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保持一定形状;胶体溶液是指胶粒悬浮在液体中,没有形成明显的凝胶结构。

高考化学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知识点

高考化学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知识点

高考化学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知识点1、分散系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在水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溶质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各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分散质分散质直径主要特征实例溶液分子,离子<1nm(能通过半透膜)澄清,透明,均一稳定,无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溴水胶体胶粒(分子集体或单个高分子)1nm~100nm(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均一,较稳定,有丁达尔现象,常透明肥皂水,淀粉溶液,Fe(OH)3胶体悬浊液固体颗粒>100nm(不能透过滤纸)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能透光的浊液有丁达尔现象水泥,面粉混合水乳浊液小液滴牛奶,色拉油混合水2、胶体的性质与作用:(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KI反应,生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a、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c、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d、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a、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b、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c、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d、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e、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f、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2°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3、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0.01mol•L-1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SiO32-+2H++2H2O=H4SiO4(胶体)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5、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注意:1、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2、常见的胶体分散系①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②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③土壤胶体.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⑥烟、云、雾.3、胶体的分离与提纯:胶体与浊液:过滤.胶体与溶液:渗析.采用半透膜.【解题思路点拨】: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它是不可逆的.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盐析是因为加入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周围的水膜,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所以盐析是可逆的.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

高考化学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知识点

高考化学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知识点

高考化学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知识点1、分散系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体系.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在水溶液中,溶质是分散质,水是分散剂.溶质在水溶液中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各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分散质分散质直径主要特征实例溶液分子,离子<1nm(能通过半透膜)澄清,透明,均一稳定,无丁达尔现象NaCl溶液,溴水胶体胶粒(分子集体或单个高分子)1nm~100nm(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均一,较稳定,有丁达尔现象,常透明肥皂水,淀粉溶液,Fe(OH)3胶体悬浊液固体颗粒>100nm(不能透过滤纸)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能透光的浊液有丁达尔现象水泥,面粉混合水乳浊液小液滴牛奶,色拉油混合水2、胶体的性质与作用:(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KI反应,生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a、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b、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c、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d、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a、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b、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c、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d、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e、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f、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1°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2°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3°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3、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0.01mol•L-1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SiO32-+2H++2H2O=H4SiO4(胶体)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5、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注意:1、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2、常见的胶体分散系①Fe(OH)3胶体,Al(OH)3胶体,原硅酸胶体,硬脂酸胶体.分别由相应的盐水解生成不溶物形成.FeCl3溶液:Fe3++3H2O=Fe(OH)3(胶体)+3H+明矾溶液:Al3++3H2O=Al(OH)3(胶体)+3H+水玻璃:SiO32-+3H2O=H4SiO4(胶体)+2OH-肥皂水:C17H35COO-+H2O=C17H35COOH(胶体)+OH-②卤化银胶体.Ag++X-=AgX(胶体)③土壤胶体.④豆奶、牛奶、蛋清的水溶液.⑤有色玻璃,如蓝色钴玻璃(分散质为钴的蓝色氧化物,分散剂为玻璃).⑥烟、云、雾.3、胶体的分离与提纯:胶体与浊液:过滤.胶体与溶液:渗析.采用半透膜.【解题思路点拨】: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它是不可逆的.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盐析是因为加入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周围的水膜,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而析出.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所以盐析是可逆的.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

高一化学溶液和胶体知识点

高一化学溶液和胶体知识点

高一化学溶液和胶体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其中溶液和胶体是常见的物质形态。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非常重要。

一、溶液的组成和特性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是少量被溶解物质,溶剂是大量溶解物质。

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通过相互作用力相互结合。

溶液的特性包括:1. 浓度:指单位体积内溶质的含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等。

2. 饱和度: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度。

当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3. 溶解度:指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会增大。

4. 溶解过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过程包括溶质分子离开晶体、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和溶质分子在溶剂中均匀分布等。

二、溶液的分类和应用溶液可以按溶质和溶剂的性质进行分类。

1. 按溶质的性质分类:溶液可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溶质是能够导电的,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不能导电,如糖水等。

2. 按溶剂的性质分类:溶液可分为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水溶液中溶液以水为溶剂,非水溶液中以非水溶剂为溶剂,如乙醇溶液等。

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生活中常用的酒精、盐水和果汁都是溶液,药品、染料等也常以溶液形式存在。

三、胶体的组成和特性胶体是溶质以分散相形式分布在溶剂中的混合物。

在胶体中,溶质颗粒的大小通常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比溶液中的分子要大得多。

胶体的组成和特性包括:1. 分散相:胶体溶液中,分散相指的是溶质分子或颗粒。

分散相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分散介质:分散相所分布的溶质。

分散介质可以是液体、固体或气体。

3. 胶体稳定性:胶体稳定性是指胶体保持均匀分散状态的能力。

胶体稳定性受到分散相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4. 胶体的应用:胶体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

例如,胶体可以用作涂料、油墨、颜料等工业原料;胶体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制备药物、人工器官等。

化学高考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高考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高考溶液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中,溶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在高考中,溶液的性质、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溶液的电离和浓度等知识点常常是考试的重点。

因此,理解和掌握溶液相关知识点对于高考化学的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化学高考溶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其中溶质是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溶剂是溶质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溶液可以是固体溶解体、液体溶解体或气体溶解体。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

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溶解最多溶质的量。

当溶质溶解度达到饱和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加。

三、溶解度曲线将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绘制成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对于一些常见的物质,其溶解度曲线具有一定的规律。

例如,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解度曲线是个正常曲线,而硫酸钠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则是个反常曲线。

四、溶液稀释和配制溶液稀释是指在保持物质的物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溶剂的体积来降低溶质的浓度。

溶液配制是指通过称量溶质,加入溶剂,制备出一定浓度的溶液。

稀释和配制溶液可以通过使用稀释和配制公式来计算。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根据溶质在溶液中是否能电离,溶液可以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能电离生成离子,而非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不能电离。

六、溶液的电离度溶液中的电离度是指溶液中电离的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浓度与溶质初始浓度的比值。

电离度可以用于描述溶液的强弱和电离程度。

七、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主要包括溶液的离子生成反应和离子的反应平衡。

在溶液中,离子可以发生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了解这些反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溶液中离子的转化和反应。

八、溶液的浓度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或摩尔数。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百分数浓度、摩尔浓度和体积分数等。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胶体和溶液【本讲主要内容】胶体和溶液【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分散系中的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注意:△粒子——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也可以是离子、分子的集合体△分散剂——可以是固态、液态、气态的物质△分散系是混合物二、胶体1、胶体的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的分类3、胶体的重要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特征,这是由于胶体粒子的大小正好可以发生光的散射。

常用于胶体的鉴别,区分胶体和真溶液。

(2)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受分散剂分子撞击,形成不停的、无序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独有的性质,并且需要在超显微镜下才可观察到,所以一般不用于胶体的鉴别。

(3)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产生电泳现象的原因是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某些离子而使其带有电荷引起的。

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

注意:“胶粒”带电荷,而“胶体”呈电中性。

4、胶体的制取(1)物理法:研磨如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如制蛋白胶体制NaCl(分散剂是酒精)胶体(2)水解法如制 F e(O H)3胶体(3)复分解法如制AgI胶体5、胶体的聚沉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同性相斥,胶体粒子之间不易聚集沉降。

加入某些物质,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发生沉降,这个过程叫聚沉。

(1)加入电解质溶液: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成大颗粒。

显然,胶粒带正电,所加电解质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越高,阴离子浓度越大,聚沉效果越明显;胶粒带负电,所加电解质中阳离子电荷愈高、离子浓度愈大,聚沉效果越明显。

高考化学知识点溶液与胶体(基础)

高考化学知识点溶液与胶体(基础)

高考总复习溶液和胶体【考纲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分类2.了解胶体的概念、制备、性质、应用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利用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物质溶解度信息4.理解溶液的组成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考点梳理】考点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

要点诠释:分散系的分类【高清课堂:溶液和胶体】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9种组合:2.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现将三种分要点诠释: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溶液中的分散质我们也称为溶质;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

因此,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通过滤纸。

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考点二:胶体及其性质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胶、蛋白质溶液、肥皂水、有色玻璃、牛奶、豆浆、粥、江河之水、血液等。

2、胶体的分类: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

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

如雾、云、烟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

高考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之溶液、胶体、浊液巧分辨

高考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之溶液、胶体、浊液巧分辨

高考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之溶液、胶体、浊
液巧分辨
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质,另一种连续。

以下是高考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之溶液、胶体、浊液巧分辨,请考生认真掌握。

1.要准确理解胶体的概念: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大小不同。

2.对胶体性质的认识:丁达尔现象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而造成的,可区别溶液与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

3.注意胶体知识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考查对胶体知识的运用情况。

溶液、胶体、浊液比较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外观均一、稳定、透明均一、较稳定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
分?散?质?微?粒组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许多分子集合体
直径小于1 nm 1~100 nm之间大于100 nm
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注:抓住粒子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即与胶体粒子直径
大小相当,那么这种粒子与胶体粒子性质具有相似性,由此可以推断新情景纳米颗粒性质。

高考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之溶液、胶体、浊液巧分辨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查字典化学网。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

溶液与胶体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概念及特点1. 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新物质。

其中,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称为溶质,用来溶解其他物质的溶液称为溶剂。

溶质和溶剂共同组成的溶液称为多组分溶液。

2. 溶液的特点(1)均匀性: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形成均匀的溶液。

(2)透明性:溶液是透明的,因为溶质和溶剂的颗粒大小相仿,不能散射可见光。

(3)不能析出: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是稳定的,不会因物理条件的改变而析出溶质。

(4)不可过滤:溶质颗粒尺寸小,不能通过常规的过滤器进行分离。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最大量溶质,通常用溶质在100g溶剂中的溶解质量来表示。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通常溶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溶解度常常用曲线表示。

二、溶液的分类1. 按溶质的溶解度分为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全部溶解,待溶液冷却后,溶液中不能溶解的溶质再原料形成颗粒,导致溶液过饱和。

(3)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加入的溶质不能全部溶解在溶剂中所得到的溶液。

2. 按溶剂的性质分为气体溶液和固体溶液。

气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不稳定,易溢出和失去溶质。

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固体溶液:溶质与溶剂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如常见的金银二十合金等。

三、溶液的制备方法1. 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将固体溶质加入至液体溶剂中,搅拌并加热或者冷却,待溶质溶解于液体中形成溶液。

2. 液体溶解于液体中:两种液体混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液体。

3. 气体溶解于液体中:气体呈溶解状态,如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4.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溶液的浓度常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表示,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或溶质来改变溶液的浓度。

四、胶体的概念及特点1. 胶体是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的一种新形态的分散系统,是由微粒或宏观大分子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一种新物质。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热点 二电解质溶液、胶体

高中化学知识总结热点 二电解质溶液、胶体

热点二——电解质溶液、胶体考向指南针本专题属于高考必考内容,并且考查的热点众多、分散。

从历年高考试卷看,考查的热点有:(1)比较某些物质导电性的强弱;(2)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3)依据电离、水解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某些问题;(4)相同浓度(或相同pH)的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如氢离子浓度的大小、与较活泼金属放出氢气的速率或多少、中和碱的能力、稀释后的pH的变化等;(5)将已知pH的酸、碱按一定比例混合,分析混合后溶液酸碱性或计算溶液的pH;(6)已知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的酸碱混合,推断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或计算溶液的pH;(7)已知混合溶液的pH,推断混合前的各种可能,或已知强酸、强碱各自的pH及混合后的pH,求混合时的体积比;(8)对盐对水的电离程度的影响作定性判断或定量计算;(9)盐溶液蒸干灼烧后产物的推断;(10)盐溶液的pH大小比较;(11)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另外,判断离子共存、配制溶液、试剂贮存、化肥的混用、物质鉴别推断、某些盐的分离除杂等内容在高考中也涉及到盐的水解。

从发展的趋势看,在以后的高考中,外界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及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将仍是命题的重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热中之热。

在高考试题中,特别是选择题,常常将盐类水解与弱电解质的电离、酸碱中和滴定、pH等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溶液的pH计算题设条件可谓千变万化,正向、逆向思维,数字和字母交替出现,与生物酸碱平衡相结合或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等试题在理科综合测试中出现可能性极大,今后很可能会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题目难度适中,推理性会有所增强。

有关胶体的试题,命题有向着考查胶体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问题的趋势,主要考核胶体性质和胶体提纯(渗析法)。

三点荟萃[知识网络]一、电解质溶液二、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凝聚[问题透析]一、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可通过比较一定条件下①导电性强弱,②氢离子浓度大小,⑧起始反应速率,④滴有指示剂的溶液加热前后的颜色变化:⑤中和碱的能力,⑥稀释后pH的变化程度,⑦相同pH的两溶掖稀释至相同pH所加水的量,⑧盐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或pH的大小),⑨较强酸制较弱酸的难易(离子结合能力)等等进行判断。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

化学中胶体知识点总结一、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 胶体的定义胶体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胶体颗粒。

这些颗粒的直径范围在1~1000纳米之间,与溶液中的溶质颗粒直径相当。

2. 胶体的性质(1)悬浮性:胶体颗粒在溶剂中形成悬浮系统,不会很快沉淀下来。

(2)分散性:胶体颗粒的分散程度较高,不容易团聚。

(3)不可过滤性:胶体颗粒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相近,不容易通过过滤器。

(4)光学性质:胶体颗粒对光有一定的散射和吸收作用,显示出乳白或彩色。

(5)电性质:胶体颗粒可以带电,形成电性胶体。

(6)表面效应:胶体颗粒的表面活性较高,与外界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二、胶体的形成和稳定1. 胶体的形成胶体的形成是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常见的胶体形成方式包括:(1)机械法:通过机械方式混合两种或多种物质而形成的胶体。

(2)凝聚法:由于凝聚或凝聚抑制作用导致的胶体形成。

(3)化学法:由化学反应而形成的胶体,如溶胶凝胶法。

2. 胶体的稳定胶体颗粒在溶液中往往会因为分散力和聚合力的作用而发生团聚,影响胶体的稳定性。

为了稳定胶体颗粒,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分散剂:通过增加分散剂的使用量来提高胶体颗粒的分散性。

(2)控制电荷:通过改变胶体颗粒的表面电荷来调控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稳定性。

(3)控制溶液条件: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温度等条件来影响胶体颗粒的稳定性。

三、胶体的分类1. 根据分散介质的性质,胶体可分为溶胶、凝胶和胶体溶液。

溶胶是指液体中形成的胶体,凝胶是指固体中形成的胶体,胶体溶液是指固体和液体相混合形成的胶体。

2. 根据胶体颗粒的大小,胶体可分为溶胶胶体(颗粒直径小于1纳米)、胶体(颗粒直径1~1000纳米)和胶束(颗粒直径大于1000纳米)。

3. 根据分散相和连续相之间的互作用,胶体可分为溶胶性胶体和胶凝性胶体。

溶胶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弱,易于分散;胶凝性胶体是指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互作用力比较强,不容易分散。

胶体-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要点

胶体-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要点

高考化学考点解析全程复习:胶体1.复习重点1.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2.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3.了解Fe(OH)3、AgI、硅酸溶胶的制备方法;4.掌握胶体的凝聚方法2.难点聚焦(一)分散系的概念、种类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2、分散系的种类及其比较:根据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由于其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不同,从而导致某些性质的差异。

现将它们的比较如下:二、胶体: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2、胶体的制备与提纯:实验室制备胶体的方法一般用凝聚法,利用盐类的水解或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来制备。

例如Fe(OH)3、Al(OH)3胶体就是利用盐类的水解方法来制得。

利用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分子能穿透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点,可用渗析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3、胶体的分类: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

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

如雾、云、烟分散剂是固体——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

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

4、胶体的性质与应用:(1)从胶体微粒大小,认识胶体的某些特征。

由于胶体微粒在1nm—100nm之间,它对光有一定的散射作用,因而胶体有特定的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也正是由于胶粒直径不大,所以胶体也有它的力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粒子较小,其表面积较大,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它选择吸附了某种离子,带有电荷,互相排斥,因而胶体具有相对稳定性,且显示胶体的电学性质——电泳现象。

(2)根据胶体的性质,理解胶体发生凝聚的几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十四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溶液=溶质+熔剂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

如食盐水中的NaCl;氨水中的NH3;碘酒中的I2
溶剂:溶质分散其中的物质。

如食盐水、氨水中的水;碘酒中的酒精
3.溶解过程:溶质分散到溶剂里形成溶液的过程叫溶解。

物质溶解时,同时发生两个过
程:
溶解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并伴随着能量变化,溶解时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中放出和吸收热量的相对大小。

如:浓硫酸稀释溶液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4.溶解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的状态叫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

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它的浓度一定,未达到溶解平衡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通过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等方法可使不饱和溶液成为饱和溶液。

未溶解的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
[例1](2011·眉山市)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末冷却到200C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C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解析]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向200C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加入的CaO会与水反应生成Ca(OH)2,不仅消耗了溶剂水,并且
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当溶液的温度等于200C时,肯定
会有溶质Ca(OH)2析出,所得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B
考点十五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
陡升型(KNO 3) 缓升型(NaCl) 下降型(Ca(OH)2) S/g T/℃ 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①一定温度 ②100g 溶剂 ③达到溶解平衡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是克(g)
(2)有关关系式:S(溶解度)=
)(100g m m ⨯溶剂溶质 100
100+==S m m S m 溶液溶剂溶质
(3)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一种
表示方法。

溶解度曲线可表示: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
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不同溶解度;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2.气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和1.01×105Pa 时,1体积溶剂里达到溶解平衡时溶解的气体体积数(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3.溶质质量分数(a%)
溶质质量分数=%100//⨯g
g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例2](2008·南昌一模)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 你解释原
因:“夏天晒盐” ;
“冬天捞碱” 。

[解析]由题给中的溶解度曲线易看出,10℃时,碳酸钠的溶解 度为10g ;30℃时,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大致相等,当温度高于30℃,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当温度低于30℃时,氯化钠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且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大,所以加热蒸发浓缩有利于氯化钠晶体的析出,降温冷却则有利于碳酸钠晶体的析出。

[答案](1)10g (2)小于30℃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氯化钠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易结晶析出。

考点十六胶体及其性质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的分类
气溶胶——雾、云、烟
按分散剂状态分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
胶体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分粒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很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3.胶体的重要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光通过胶体时所产生的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
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溶液无此现象,故可用此法区别溶液和溶胶。

②布朗运动:胶体粒子所作的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

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③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工业生产中可利用电泳现象来分离提纯物质。

3
色;而As2S3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使阳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金黄色。

④胶体的聚沉:一定条件下,使胶体粒子凝结而产生沉淀。

胶体聚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a.加入电解质
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c.加热。

如:制皂工业生产
中的盐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等等。

⑤渗析:依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利用半透膜把溶胶中的离子、分子
与胶粒分离开来的方法。

利用渗析可提纯胶体。

[例3](2008·湖北仙桃) Fe(OH)3胶体中常混有FeCl3和HCl。

试回答有关问题:
(1) 实验室制取Fe(OH)3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_方法除去胶体中的浑浊;根据____________现象证明胶体已经制
成。

(2) 鉴别溶液中存在Fe3+和H+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除去胶体中混有的FeCl3和HCl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胶体和Cl-两者已经分离?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利用过滤法可分离浊液和胶体,利用渗析法可分离浊液和胶体;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检验胶体的存在。

[答案](1)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待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胶体;过滤;丁达尔现象
(2)滴加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有Fe3+,pH试纸检验,变红,说明有H+
(3)渗析(将胶体装入半透膜中,然后置于蒸馏水中)
(4)取半透膜外最后一次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若无沉淀产生,证明两者已经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