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法--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材的炮制PPT课件
宋代炮制方法有很大改进,炮制的目的也多样化了,开 始从减少副作用而进入增加和改变疗效,从汤剂饮片 的炮制而同时注重制备成药饮片炮制的崭新阶段。
这一时期有两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对零星的 炮制方法方法进行了归纳,形成了较系统的炮 制通则;二是逐渐增加了一些炮制方法,现代 的炮制方法至代大多出现。这一时期是炮制技 术形成时期。
【功效】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熟用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瘀血所致的经闭、肾.虚腰痛。近用于扩宫引产。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生津。
【主治】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气血 双亏的面色萎黄、头痛.心悸。
4烫 5煅 6淬 7炙 (1)蜜炙:款冬花 (2)醋炙:元胡 (3)酒 (4)姜汁炙 (5)盐水炙 (6)油炙
3 清代
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种有所增 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4 现代
建国后各省市陆续出版了本地中药炮制规范, 同时国家药典也收载了炮制品种,并制定了中 药炮制通则。
1979年我国高校《中药炮制学》试用教材出版, 1985年出版了第二版,1996年出版了规划教材。
七五、八五期间将首乌、草乌等40种饮片列为 国家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
款 冬 花
【功效】化痰,降气。 【主治】用于各种咳嗽,常与紫菀同用。本品为
.
治咳常用药。“十方有九”《本草经疏》。
水火共制
1煮 (1)清水煮 (2)醋制:元胡 (3)酒醋同煮 2蒸 (1)清蒸 (2)酒蒸 (3)醋蒸
.
【来源】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Berberidaceae) 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 et Z.)Maxim.、淫 羊藿E. brevicornum Maxim.、柔毛 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巫山 淫羊藿E. wushanense T. S. Ying或 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的 干燥茎叶。
这一时期有两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对零星的 炮制方法方法进行了归纳,形成了较系统的炮 制通则;二是逐渐增加了一些炮制方法,现代 的炮制方法至代大多出现。这一时期是炮制技 术形成时期。
【功效】生用散瘀血,消痈肿。熟用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瘀血所致的经闭、肾.虚腰痛。近用于扩宫引产。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生津。
【主治】中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气血 双亏的面色萎黄、头痛.心悸。
4烫 5煅 6淬 7炙 (1)蜜炙:款冬花 (2)醋炙:元胡 (3)酒 (4)姜汁炙 (5)盐水炙 (6)油炙
3 清代
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种有所增 多,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4 现代
建国后各省市陆续出版了本地中药炮制规范, 同时国家药典也收载了炮制品种,并制定了中 药炮制通则。
1979年我国高校《中药炮制学》试用教材出版, 1985年出版了第二版,1996年出版了规划教材。
七五、八五期间将首乌、草乌等40种饮片列为 国家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
款 冬 花
【功效】化痰,降气。 【主治】用于各种咳嗽,常与紫菀同用。本品为
.
治咳常用药。“十方有九”《本草经疏》。
水火共制
1煮 (1)清水煮 (2)醋制:元胡 (3)酒醋同煮 2蒸 (1)清蒸 (2)酒蒸 (3)醋蒸
.
【来源】为罂粟科(Papaveraceae)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块茎。
淫羊藿
来源:小檗科(Berberidaceae) 植物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 et Z.)Maxim.、淫 羊藿E. brevicornum Maxim.、柔毛 淫羊藿E. pubescens Maxim.、巫山 淫羊藿E. wushanense T. S. Ying或 朝鲜淫羊藿E. koreanum Nakai的 干燥茎叶。
中药炮制基础知识与技能—中药炮制的分类(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 (12)伏:一般指“伏火”,即药物在火中处理,经过一 定时间,在相应温度下达到要求。如伏龙肝。
中药炮制的分类
➢ (13)镑:是利用一种多刃的刀具(镑刀),将坚韧的 药物刮削成极薄片。如镑檀香、羚羊角等。
➢ (14)摋:“侧手击也”。即打击之意,使药物破碎。 ➢ (15)Zaozi005:即晒。指在日光下晒干。 ➢ (16)曝:指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 ➢ (17)露:指药物不加遮盖地于日间晒夜间露。
中药炮制的分类
❖ 中药炮制分类方法
➢ 雷公炮炙十七法 ➢ 三类分类法 ➢ 五类分类法 ➢ 药用部位来源分类法 ➢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中药炮制的分类❖1. 来自公炮炙十七法➢ (1)炮:古代是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现 代是砂烫至发炮(泡)鼓起,如炮姜、炮山甲等。
➢ (2)Zaozi004:药物进行焚烧、烘烤之意。 ➢ (3)煿:以火烧物,使之干燥爆裂(有爆裂响声)。 ➢ (4)炙:古代的释义,一种是药物于近火处烤黄;一种
➢ 近代医药工作者在陈嘉谟三类分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类 分类法。即: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4. 药用部位来源分类法
➢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各省市炮制规范,大多以药用部 位来源进行分类:根及根茎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叶 类,花类,皮类,藤木类,树脂类,动物类,矿物类等, 在每种药物项下再分述各种炮制方法。
是“炙”同于“炒”。现代指药物与液体辅料拌炒。
中药炮制的分类
➢ (5)煨:是将药物埋在有余烬的灰火中缓慢令熟。现代 是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缓慢令 熟。
➢ (6)炒:汉代以前多为“熬”法。雷敩时代已有麸炒、米 炒、酥炒、酒炒等辅料炒法。现代是指清炒法、加辅料炒 法。
中药炮制ppt课件
酒炙 醋炙 蜜炙 姜炙
将药物加入黄酒拌匀,闷透后用 文火炒至黄色。
将药物加入蜂蜜拌匀,闷透后用 文火炒煅烧至红透,取出 晾凉。
暗煅
将药物置于密闭容器中,用高温使其 煅烧至酥脆。
蒸法
清蒸
醋蒸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蒸至熟透。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及米醋,蒸 至熟透。
炮制器具的选择与使用
器具选择
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药材特性,选择合适的器具,如锅、罐、炉等。
使用方法
确保器具干净、无油污,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避免器具损坏或药材污染。
炮制用水的选择与处理
选用水质
选用纯净水或软水进行炮制,避免使用硬水或含有杂质的水。
处理方法
对水质进行过滤、沉淀等处理,确保水质清洁、无异味。
酒蒸
将药物放入蒸锅中,加水及黄酒,蒸 至熟透。
煮法
水煮
将药物放入水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醋煮
将药物放入醋液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蜜煮
将药物放入蜜液中煮沸,达到软化 或熟透的目的。
煨法
面粉煨
将药物与面粉拌匀后加水搅拌成团,再烤至金黄色。
纸煨
将药物用纸包裹后埋入热炭中煨至纸黄。
04
个人卫生
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
勤换工作服等。
设备卫生
炮制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确 保无残留物和污垢。
原料卫生
中药原料应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不得使用变质、腐烂的原料
。
炮制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
减少废弃物排放
中药炮制过程中产生的 废弃物应妥善处理,减
少对环境的污染。
节能减排
分类
中药炮制学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6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
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
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
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整理版课件
7
▪ 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 形成时期。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简 单的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 苦、酸、咸性寒凉,属阴――趋向沉 降,作用向下、向内――潜阳、收敛 、清热、降逆、渗利、泻下等。
整理版课件
23
1.“生升熟降”。如:莱菔子 2.“酒制升提”。如:黄柏 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
地,转化其升降浮沉,使药物更好地 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整理版课件
24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 醋制-归肝经、蜜制-归脾经、
据《说文》载:“炮,毛炙肉也。”段注: “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整理版课件
5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明 为 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制法以及 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 的工具条件。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与拓展了炮制的 内容。
碱的溶出率。 整理版课件
36
对于生物碱类药物:
▪ 有效成分
性质稳定――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元 胡用醋制
不耐热――软化、切片、生用,如石榴 皮、山豆根
水溶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
▪ 有毒成分
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 川乌、草乌
或者除去其毒性整成理版分课件
37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养生新技术药敷泥炙ppt课件
• 在敷上泥灸时要: • 1、不断的问感觉,有辣感要马上告知,因为这种感觉
要持续2-4小时,如果硬熬的话,虽然对皮肤没有任何 的伤害,但辣得让人没有办法接受,如果实在是太辣 受不了可以不用包保鲜膜。 • 2、保鲜膜拿掉后,皮肤上会有水珠,如果是透明,小 颗粒说明有湿气,如果是大颗粒说明湿气比较重,如 果颜色是深色、褐色说明湿气很重并且体内有痰湿。
药泥灸的诊断
• 1.辣感,气虚。多敷几次就不辣了,说明气已经恢复。
• 2.没感觉,表明内寒重(顾客敷后都会觉得热哄哄的舒服,有的 敷了几分钟后没什么感觉了,说明客人内寒很重。如在肾俞八髎 穴附近没感觉,则为肾阳虚、宫寒。 这样的顾客要常做药泥灸 扶阳气。)
• 3.太热,太辣,属上火体质。
• 4.顾客正常感觉为热哄哄轻松舒爽,有舒服的辣感也正常。如有 不太能承受的辣感为气虚表现,在不同的区域辣就代表那些脏腑 气虚,如在背部脾胃腧穴附近太辣为脾胃气虚。
• 艾灸: 补气;提温,5--10分钟; • 有烟 ;不容易控火,弄不好客人会上火
• 中医针灸
• 可以防病、保健、治病,包括一些疑难杂症
• 血液疾病;专业;经验。 可编辑ppt
6
药泥灸的神奇功效
2、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检测身体;做一次就有一次的效果。
3、可以拔出体内深层的痰湿;对颈椎病、肩周炎、腰病、(类) 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效果;落枕,痛经,宫寒,子宫肌瘤, 效果显著。
21
可编辑ppt
22
可编辑ppt
23
可编辑ppt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可编辑ppt
2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要持续2-4小时,如果硬熬的话,虽然对皮肤没有任何 的伤害,但辣得让人没有办法接受,如果实在是太辣 受不了可以不用包保鲜膜。 • 2、保鲜膜拿掉后,皮肤上会有水珠,如果是透明,小 颗粒说明有湿气,如果是大颗粒说明湿气比较重,如 果颜色是深色、褐色说明湿气很重并且体内有痰湿。
药泥灸的诊断
• 1.辣感,气虚。多敷几次就不辣了,说明气已经恢复。
• 2.没感觉,表明内寒重(顾客敷后都会觉得热哄哄的舒服,有的 敷了几分钟后没什么感觉了,说明客人内寒很重。如在肾俞八髎 穴附近没感觉,则为肾阳虚、宫寒。 这样的顾客要常做药泥灸 扶阳气。)
• 3.太热,太辣,属上火体质。
• 4.顾客正常感觉为热哄哄轻松舒爽,有舒服的辣感也正常。如有 不太能承受的辣感为气虚表现,在不同的区域辣就代表那些脏腑 气虚,如在背部脾胃腧穴附近太辣为脾胃气虚。
• 艾灸: 补气;提温,5--10分钟; • 有烟 ;不容易控火,弄不好客人会上火
• 中医针灸
• 可以防病、保健、治病,包括一些疑难杂症
• 血液疾病;专业;经验。 可编辑ppt
6
药泥灸的神奇功效
2、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在检测身体;做一次就有一次的效果。
3、可以拔出体内深层的痰湿;对颈椎病、肩周炎、腰病、(类) 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效果;落枕,痛经,宫寒,子宫肌瘤, 效果显著。
21
可编辑ppt
22
可编辑ppt
23
可编辑ppt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可编辑ppt
2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中药炮制技术之盐炙法—黄柏护理课件
盐炙法炮制黄柏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盐炙法炮制黄柏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盐的用量不易掌握,炮制过程中易出现焦糊 现象等,需要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
06
盐炙法炮制黄柏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盐炙法炮制黄柏的技术创新
自动化技术
绿色环保技术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实现盐炙法 炮制黄柏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准备药 材
选择符合要求的中药材,清洗 干净。
拌炒
将清洗干净的药材与炒好的食 盐一起放入锅中,用小火拌炒, 使食盐均匀附着在药材上。
晾凉
将炒好的药材晾凉,然后收集 保存。
盐炙法的注意事项
选用优质食盐
应选用颗粒均匀、纯净 的食盐,避免使用含有
杂质的食盐。
控制火候
翻炒均匀
注意储存
盐炙时应使用小火,避 免大火导致药材烧焦。
它包括净选、切制和炮炙三类,其中净选包括了去除非药用 部分、除去泥沙杂质、挑选及破碎等;切制包括了切片、切 段、切丝、破碎等;而炮炙则包括了炒、炙、煅、煨、蒸、 煮等。
中药炮制技术的重要性
01
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制剂的重要 环节,它能够改变药物的性能, 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 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准备材料
黄柏:适量 锅具:炒锅或平底锅
食盐:适量 搅拌工具:铲子或搅拌勺
操作步 骤
2. 将泡好的黄柏取出,用干 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1. 将黄柏放入清水中浸泡30 分钟,使其充分湿润。
01
3.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盐, 用中火加热,待食盐微黄时
02
03
放入黄柏。
4. 用铲子不断翻炒黄柏,使 其均匀受热。
盐炙法炮制黄柏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盐的用量不易掌握,炮制过程中易出现焦糊 现象等,需要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
06
盐炙法炮制黄柏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盐炙法炮制黄柏的技术创新
自动化技术
绿色环保技术
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实现盐炙法 炮制黄柏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准备药 材
选择符合要求的中药材,清洗 干净。
拌炒
将清洗干净的药材与炒好的食 盐一起放入锅中,用小火拌炒, 使食盐均匀附着在药材上。
晾凉
将炒好的药材晾凉,然后收集 保存。
盐炙法的注意事项
选用优质食盐
应选用颗粒均匀、纯净 的食盐,避免使用含有
杂质的食盐。
控制火候
翻炒均匀
注意储存
盐炙时应使用小火,避 免大火导致药材烧焦。
它包括净选、切制和炮炙三类,其中净选包括了去除非药用 部分、除去泥沙杂质、挑选及破碎等;切制包括了切片、切 段、切丝、破碎等;而炮炙则包括了炒、炙、煅、煨、蒸、 煮等。
中药炮制技术的重要性
01
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制剂的重要 环节,它能够改变药物的性能, 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 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准备材料
黄柏:适量 锅具:炒锅或平底锅
食盐:适量 搅拌工具:铲子或搅拌勺
操作步 骤
2. 将泡好的黄柏取出,用干 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1. 将黄柏放入清水中浸泡30 分钟,使其充分湿润。
01
3. 在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盐, 用中火加热,待食盐微黄时
02
03
放入黄柏。
4. 用铲子不断翻炒黄柏,使 其均匀受热。
《中药炮制技术》PPT课件
(二)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
1.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
2.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
3.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为了饮片外形 的美观,或为了方便切制操作,视不同 情况,选择直片、斜片等。
4.凡药材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有易煎出 的,可切制一定长度的段。。
5.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切制 成一定宽度的丝。
3.厚片 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粘 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 山药、天花粉、泽泻、丹参、升麻、南 沙参等。
4.斜片 厚度为2~4mm,适宜长条形而纤维 性强的药材。倾斜度小的称瓜子片,如 桂枝、桑枝;倾斜稍大而体粗者称马蹄 片,如大黄;倾斜度更大而药材较细者, 称柳叶片,如甘草、黄芪、川牛膝等。
2. 对于全草类和叶类药材的饮片,可用 无毒聚丙烯塑料编织袋包装,固定装量 为10~15kg一件。
3. 对于矿物类和外形带钩刺药材的饮片宜 用双层或多层无毒聚丙烯塑料编织袋装, 以防泄露。
4. 对于贵重、毒剧药材的饮片宜用小玻璃 瓶、小纸盒分装到一日量或一次量的最小 包装,并贴上完整的使用说明标签。
第二节 饮片的干燥
药物切成饮片后,为保存药效,便 于贮存,必须及时干燥,否则影响质量。 自然干燥 人工干燥
一、自然干燥
自然干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片置日光下晒 干或置阴凉通风处阴干。晒干法和阴干法 都不需要特殊设备,具有经济方便、成本 低的优点。但本法占地面积较大,易受气 候的影响,饮片亦不太卫生。
5.直片(顺片) 厚度为2~4mm,适宜形状 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和需突出其鉴 别特征的药材。如大黄、天花粉、白术、 附子、何首乌、防己、升麻等。
6.丝 (包括细丝和宽丝)
细丝2~3mm,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 类和较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厚朴、桑 白皮、秦皮、合欢皮、陈皮等均切细丝; 荷叶、枇杷叶、淫羊藿、冬瓜皮、瓜蒌皮 等均切宽丝。
炙法—姜炙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10-
六、其他炮制方法
姜煮厚朴 标文炮题本制方法:取生姜切片,加水煮汤,另取刮净粗皮的
厚朴,扎成捆,置姜汤中,文火加热,煮至姜液被吸尽,取 出,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同姜炙厚朴。
-11-
-8-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姜厚朴——形如厚朴丝 ,表面灰褐色,偶见焦 斑。略有姜辣气。
姜厚朴
-9-
五、炮制作用
标题
厚朴文本——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 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用于湿滞伤中,腕痞吐泻,食积 气胀,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生品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一般内服不用生品。 姜厚朴——姜制后能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 和胃的作用。
以四川为道地产区,色紫、肉厚、油润、香味浓烈者被称为“紫油厚朴” ,质量最好。
-3-
厚朴采集发汗过程
-4-
厚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伤 寒论》。古代有去皮制、姜汁炙、糯米粥制、盐炒、 煮制、醋炙、酥炙等方法。处方用名厚朴、姜厚朴、 川厚朴。
《中国药典》2015版载厚朴和姜厚朴两种炮制品。
-5-
二、生药饮片制备
取原药材,刮去粗皮, 洗净,润透,切丝,干 燥,筛去碎屑。
厚朴
-6-
三、姜炙炮制方法
取厚朴丝,加姜汁拌匀, 闷润至姜汁被吸尽,置预热后 的炒制器具内,文火炒干,取 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净厚朴,用生姜10kg。
-7-
标题 文本
厚朴
四、成品性状
厚朴——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 卷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 椭圆形皮孔或纵皱纹。内表面紫棕 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 纹。划之显油痕。切面颗粒性,有 油性,有可见小亮星。气香,味辛 辣、微苦。
六、其他炮制方法
姜煮厚朴 标文炮题本制方法:取生姜切片,加水煮汤,另取刮净粗皮的
厚朴,扎成捆,置姜汤中,文火加热,煮至姜液被吸尽,取 出,切丝,干燥。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同姜炙厚朴。
-11-
-8-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姜厚朴——形如厚朴丝 ,表面灰褐色,偶见焦 斑。略有姜辣气。
姜厚朴
-9-
五、炮制作用
标题
厚朴文本——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 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用于湿滞伤中,腕痞吐泻,食积 气胀,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生品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故一般内服不用生品。 姜厚朴——姜制后能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 和胃的作用。
以四川为道地产区,色紫、肉厚、油润、香味浓烈者被称为“紫油厚朴” ,质量最好。
-3-
厚朴采集发汗过程
-4-
厚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首见于《伤 寒论》。古代有去皮制、姜汁炙、糯米粥制、盐炒、 煮制、醋炙、酥炙等方法。处方用名厚朴、姜厚朴、 川厚朴。
《中国药典》2015版载厚朴和姜厚朴两种炮制品。
-5-
二、生药饮片制备
取原药材,刮去粗皮, 洗净,润透,切丝,干 燥,筛去碎屑。
厚朴
-6-
三、姜炙炮制方法
取厚朴丝,加姜汁拌匀, 闷润至姜汁被吸尽,置预热后 的炒制器具内,文火炒干,取 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净厚朴,用生姜10kg。
-7-
标题 文本
厚朴
四、成品性状
厚朴——呈弯曲的丝条状或单、双 卷筒状。外表面灰褐色,有时可见 椭圆形皮孔或纵皱纹。内表面紫棕 色或深紫褐色,较平滑,具细密纵 纹。划之显油痕。切面颗粒性,有 油性,有可见小亮星。气香,味辛 辣、微苦。
中药炮制最新优质ppt课件
艾叶
艾绒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炮炙)
拌衣法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表面用水湿润,加入定量的辅料使之粘于 药物上,晾干的炮制方法。
主要目的:增强疗效或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朱砂拌茯神、茯苓、 远志,增强宁心安神的作用;青黛拌灯芯草,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茯苓
朱砂粉
朱茯 苓
Thank You!
敬请批评指正!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切制)
饮片切制: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 丝、块、段等的炮制工艺,称为饮片切制。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切制)
鲜切
干切
青蒿、玉竹、藿香、益母草
灯心草、通草、丝瓜络、竹茹
水处理 药材软化 软硬适度
切制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切制)
类型
规格
片
丝
段 块 颗粒 粉末
极薄片 薄片 厚片 细丝
水飞法
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与水 反复研磨、混悬、静止,分离制备成极细粉末的方法。
朱砂
雄黄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炮炙)
制霜法
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称 为制霜法。按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去油制霜、渗析制霜、升华制霜、煎煮制霜。
巴豆霜
100半夏,甘草15,生石灰10。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炮炙)
发酵法
? 改变原有的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用药品种 如黑大豆经 发酵炮制成淡豆豉、六神曲、红曲、建神曲等。 ? 增强疗效 如半夏曲。
六 神 曲
黑大豆
红 曲 淡豆豉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炮炙)
发芽法
将成熟的种子或果实,置一定的温度与湿度的条件下,促使其萌发幼芽的方 法。古代称蘖(bò)法。发芽常用物质:稻、麦、粟、大豆等
十炙法PPT课件
[来 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唐 古 特 大 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 药 用 大 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的干
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 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炮 制方法。
【炮制方法】
C.Y. Cheng et Hsiao或云
连Coptis teeta Wall.的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现行有姜炙、吴 茱萸炙、酒炙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黄连——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透, 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 凉,筛去碎屑。 黄连:黄酒=100:12.5
吴茱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 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 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 痞满,泄泻或下痢.
【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进行,减少在水中浸润时间。
2.炮制——温度升高,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 但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出率。加酒和加热温度 对黄连生物碱含量及溶出度均有影响。
醋大黄—生大黄+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大黄:醋=100:15
清宁片—生大黄加水,武火煮烂,加黄酒(100: 30),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筛,与黄酒、 炼蜜混合,蒸透,搓成圆条,低温干燥,烘至 7成干,闷约10天,切厚片。
大黄:黄酒:炼蜜=100:75:40
大黄 酒大黄
【炮制作用】
生大黄-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酒大黄-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熟大黄-泻下作用减弱,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活血解毒、消积化瘀为主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逐瘀不败正,适用于大
Rheum palmatum L. 唐 古 特 大 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 药 用 大 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的干
燥根及根茎。
[历史沿革] 现代主要有酒炙、 酒蒸、醋炙、炒炭、清蒸等炮 制方法。
【炮制方法】
C.Y. Cheng et Hsiao或云
连Coptis teeta Wall.的
干燥根茎。
[历史沿革]现行有姜炙、吴 茱萸炙、酒炙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黄连——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润透, 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先拌黄酒,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晾 凉,筛去碎屑。 黄连:黄酒=100:12.5
吴茱萸制黄连——抑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 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 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 痞满,泄泻或下痢.
【炮制研究】
成分:
1.切制——温度较低进行,减少在水中浸润时间。
2.炮制——温度升高,小檗碱含量有一定降低, 但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出率。加酒和加热温度 对黄连生物碱含量及溶出度均有影响。
醋大黄—生大黄+醋-拌匀闷润吸尽-文火炒干
大黄:醋=100:15
清宁片—生大黄加水,武火煮烂,加黄酒(100: 30),煮成泥状,晒干,粉碎过筛,与黄酒、 炼蜜混合,蒸透,搓成圆条,低温干燥,烘至 7成干,闷约10天,切厚片。
大黄:黄酒:炼蜜=100:75:40
大黄 酒大黄
【炮制作用】
生大黄-泻下峻烈,伤胃气,攻积导滞,泻火解毒。 酒大黄-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可清血分热毒。 熟大黄-泻下作用减弱,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凉血化瘀止血。 醋大黄-泻下作用减弱,活血解毒、消积化瘀为主 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逐瘀不败正,适用于大
炙法—酒炙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五、代表性药材 丹参
【处方名】丹参、酒丹参 【来源】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1
丹参
炮制方法
100kg净丹参,黄酒10kg
2
酒炙丹参
原药材,去杂质,洗净 ,润透,切 薄片,干燥
净丹参片,用定量黄酒拌匀,闷 润至酒被吸尽,置于热锅内,文 火炒干,取出,晾凉
成品质量要求
丹参: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硬而脆, 断面略呈角质样 酒炙丹参:表面红褐色,略具酒香气
(闷润)
文火(预热)
一定 程度
每100㎏净药物,用黄酒10~20㎏
出锅
色泽 加深
药物近 干
2.先炒药后加酒(喷炒)
三、操作方法
净药材
投药翻炒
色泽加深
文火(预热)
黄酒
(喷洒)
一定 程度
出锅
色泽 加深
药物近 干
活血散瘀
适用药物
祛风通络
性味苦寒
丹参
威灵仙
黄连
四、注意事项
1.闷润时容器加盖,以免酒挥发 2.酒量太少,可加适量水稀释 3.火力不可过大,一般用文火
第九章 炙法
第一节 酒炙法
一、含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药物,加入定量黄酒拌炒的方法, 称为酒炙法。又称酒炒法
辅料:酒
古代炮制中,浸药多用白酒,炙药用黄酒
制造方法
组成
黄酒 米、麦、黍酒曲发酵 含醇量15~20%
白酒 发酵后蒸馏
含醇量50~60%
药性
辛、甘,大热 活血,行药势
辛、甘、大热 散寒,能升能散
二、炮制目的
1.缓和药性,引药上行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酒大黄:清上焦热邪
炙法—醋炙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课后作业
1. 完成本次课的实训报告。 2. 预习加液体辅料炒法的先炒药后加辅料法。 3. 每个小组在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分别 设计醋炙乳香、盐炙车前子、蜜炙百合的炮制工艺。
酒炙白芍 盐炙小茴香
姜炙厚朴 蜜炙黄芪
5.成品质量
① 色泽较生品稍深,或微带焦斑。略带辅料气味。
② 蜜炙品呈黄色或深黄色,或色泽加深,微带焦
斑,有光泽,微有黏性但不粘手,味甜。
➢酒白芍:表面微黄或淡黄棕色,偶见焦斑,微有酒气 ➢盐小茴香:微鼓起,色泽加深,偶有焦斑,香气浓 ➢姜厚朴:表面灰褐色,偶见焦斑,略有姜辣气 ➢蜜炙黄芪:外表浅棕黄色,略有光泽,切面皮部黄白色, 木质部淡黄色,具蜜香气。
1. 加液体辅料炒的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 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方
法,称为加液体辅料炒,又称炙法。
2.加液体辅料炒的分类 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先拌辅料后炒药、先炒
药后加辅料和油炙法。 根据所用辅料不同又可分为酒炙法、醋炙法、
盐炙法、姜炙法、蜜炙法、油炙法等。
加液体辅料炒法 任务一
先拌辅料后炒药法
本次课的组织与安排
1. 复习、提问,布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2. 介绍与本次课学习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3. 观看录像,各小组优化设计的炮制工艺 4. 教师示教,学生实训练习,获得感性认识 5. 根据示范及实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归纳总结 6. 周六到实训药厂顶岗实训
(4)姜炙法:生姜捣汁加水,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以1:1为 宜。每100kg净药物,用生姜10kg。
(5)蜜炙法:以炼蜜为宜,炼蜜的含水量在10~13%为 宜,一般100kg净药物,用炼蜜25kg。
炒制药材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讲义ppt课件
注意事项
1.辨证:寒证、虚证适合 2.时间:下午、晚上适合 3.环境: 温暖适宜
3.艾灸治疗胎位不正
1.取穴:至阴(足太阳膀胱经) 2.定位:足小趾外侧,指甲角旁开0.1寸 2.操作:艾条灸
注意事项
1.时间:下午、晚上 2.患者体位:仰卧位 3.环境:不宜太热
4.敷脐疗法治疗慢性腹泻
选穴:少商、商阳、耳尖
少商
少商 (手太阴肺经井穴) 【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
商阳 (手阳明大肠经井穴)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泻热。
耳尖
【标准定位】在耳郭的上方,当折耳向前, 耳郭上方的尖端处。
。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丝竹空 SJ23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散风清热,清头明目。
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功效】祛风扶正,通络止痛。
对虚寒腹痛有非常明显的疗效。
注意事项
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 2.敷脐后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
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 3.敷脐疗法主要靠局部吸收产生治疗作用,治疗效
果较慢,对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免疫疾病的调节则 更慢, 需治疗一段方可产生治疗效果,早期更换治 疗方案是不科学的。 4.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 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
2024/8/7
6.三棱针点刺治疗麦粒肿
炙法的实验报告
炙法的实验报告引言炙法是一种传统的烹饪技术,通过将食材直接暴露在高温下进行烹调,以达到快速烹煮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炙法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炙法对食材烹调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的炙法效果,探究最佳炙制温度。
实验步骤1.准备食材:选取牛排作为炙法的对象,将其切割成适当的厚度。
2.预热烤箱:将烤箱预热至不同温度,分别设置为200°C、250°C、300°C。
3.炙制过程:将牛排放置在烤箱烤盘上,分别将其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设置炙制时间为5分钟。
4.观察效果:在炙制结束后,取出牛排,观察其表面的状况,记录观察结果。
5.品尝口感:将炙制好的牛排切块,让实验者品尝不同温度炙制的牛排,记录口感评价。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200°C下炙制的牛排表面呈现出淡黄色,熟度较低,肉质还有一定的嚼劲。
- 250°C下炙制的牛排表面呈现出金黄色,熟度适中,肉质嫩滑多汁。
- 300°C下炙制的牛排表面呈现出深棕色,熟度较高,肉质稍显干燥。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高温炙制可以使牛排表面迅速形成美味的焦糖化外皮。
- 250°C的炙制温度下,牛排的熟度和口感均达到了最佳状态。
-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牛排过熟和肉质干燥。
总结炙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烹饪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烹制出美味的食物。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温度下炙制的牛排的差异,并找到了最佳炙制温度。
希望这份实验报告能对炙法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无。
炙法—姜炙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炮制方法
1
厚朴
原药,去粗皮、洗 润透切丝,晒干
2
姜厚朴
每100kg厚朴,用生姜10kg
姜炙:净厚朴丝—姜汁拌匀—闷透—文火炒干
姜煮:姜片+水—煎汤+成捆个货厚朴—文火煮—姜汁被吸尽—取 出—切丝—干燥
成品质量要求
厚朴:丝条状,外表灰褐,内部紫棕色,切面颗粒状,油 性,气香,味辛辣,微苦 姜炙厚朴:表面灰褐,偶见焦斑,姜辣味
生姜:姜汁=1:1
二、炮制目的
1. 降低副作用,增强疗效
厚朴:燥湿消痰
姜炙厚朴:缓和刺激,增强和胃止呕
2.缓和寒性,增强和胃止呕
姜炙黄连:缓和寒性,增强止呕作用
三、操作方法
1.先拌姜汁后炒药(闷炒)
适用于大部分需姜炙药物
净药材
姜汁
(闷润)
姜汁被吸尽
投药翻炒 文火(预热)
一定 程度
出锅
色泽 加深
微有焦 斑
具姜辛 辣气味
三、操作方法 2.姜煮
适用于个货药材如厚朴
个货厚朴
定量姜汁或姜片 文火(煮2h)
姜汁被吸尽
取出 厚朴
切丝
丝
生姜用量:100kg净药物,生姜10kg
四、注意事项
1.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以1:1为宜 2.充分闷润,姜汁被吸尽,文火炒干
五、代表药材 厚朴
【处方名】厚朴、川厚朴、姜厚朴 【来源】木兰科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厚朴
姜炙厚朴
厚朴
炮制作用
味辛辣,性温,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对咽喉有刺激性
姜炙厚朴 消除刺激,增强宽中和胃止呕
炮制研究
主要含 :厚朴酚、和厚朴酚、挥发油
成份研究:栓皮基本不含厚朴酚及和 厚朴酚
炙法—蜜炙法(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蜜炙甘草
五、代表药材 甘草
【处方名】甘草、炙甘草、蜜甘草 【来源】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
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炮制方法
1
甘草
2
蜜炙甘草
100kg净甘草,炼蜜25kg
原药材,去杂质,洗净 ,润透,切 厚片,干燥
净甘草片,加定量蜜水拌匀,闷润 至蜜水被吸尽,置于热锅内,文火 炒至深黄色,不粘手,取出
成品质量要求
甘草:类圆形厚片,表皮红棕,切面黄白 质坚,有粉性,气微,味微甜
蜜炙甘草:老黄色,微有光泽,具焦香气
甘草
蜜炙甘草
炮制作用
甘 草 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蜜炙甘草 味平,偏温,长于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出锅
色泽 加深
微带焦 斑
有光泽 不粘手
三、操作方法
2.先炒药后加蜜(喷炒)
适用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药物
净药材
投药翻炒
色泽加深
文火(预热)
蜜水
(喷洒)
一定 程度
每100㎏净药物,用炼蜜5㎏
出锅
色泽 加深
微带焦 斑 有光泽
不粘手
止咳平喘
适用药物
补脾益气
桑白皮
红芪
成品质量要求
1.蜜炙品呈黄色或深黄色,或色泽加深, 微带焦斑,有光泽,微有黏性但不粘手, 气焦香,味甜。 2.成品含生片、糊片不得超过2%,含水分 不得超过1%。
1.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二、炮制目的
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
2.缓和药性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3.消除副作用
马兜铃:清肺降气,化痰止咳
三、操作方法
1.先拌蜜后炒药(闷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酒炙的操作方法 酒炙的操作方法 先拌酒后炒药、先炒药后加酒 酒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5.注意事项 . (1)药物加入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应加盖,以免 酒挥发。 (2)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 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3)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酒迅速挥 发,达不到炮炙目的。
炮制研究
1.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延胡索甲素、延胡索 .延胡索含多种生物碱 乙素和延胡索丑素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尤以延胡索 乙素的作用最强。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制后, 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 煎煮时易于溶出。实验证明,延胡索经醋炙后,其水煎液中
总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药理实验表明,延胡索生物碱含量的高 低与止痛效力成正比。
延胡索
来源 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 炮制规格 延胡索、醋延胡索。
炮制方法
延胡索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稍 浸、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后捣碎。 醋延胡索 (1)取净延胡索碎粒或延胡索片,加入 定量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文火炒干, 取出晾凉。(2)取净延胡索,加入定量米醋与适量 清水(以平药面为宜),煮至透心,醋液被吸尽时取 出,晾至6成干,切薄片晒干,或晒干捣碎。 延胡索每100kg,用米醋20kg。
乳香
来源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其同属其它数种植物渗出的油胶树脂。 炮制规格 乳香、醋乳香、炒乳香。
成品性状
乳 香 不规则乳头状小颗粒或小团块状,表面黄棕色,半透明 或不透明,稍有光泽,附有白色粉尘。质坚脆,有粘性。气香, 味苦辛。 醋乳香 表面深黄色,显油亮,略有醋气。炒乳香 表面油黄色, 微透明,质坚脆,具特异香气。
成品性状
大 黄 为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中心有纹理, 微显朱砂点,习称“锦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 酒大黄 表面深棕色或深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呈浅棕色,质坚 实。略有酒香气。 熟大黄 酒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香气,味微苦。
成品性状
大黄炭 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有焦香 气,味微苦。 醋大黄 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断面浅棕色。略有醋香 气。 清宁片 为圆形厚片,表面乌黑色。有香气,味微苦甘。
醋炙的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疗效。 引药入肝,增强疗效 引药入肝 散瘀止痛类药物,如延胡索、三棱、莪术,醋炙后增 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五灵脂醋炙增强活血 止痛作用外,兼有矫嗅矫味之功。疏肝理气药如青皮、 香附、柴胡、郁金等醋炙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青皮、 香附还能消积化滞。 2.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降低毒性,缓和药性 降低毒性 芫花、商陆等,醋炙后能降低毒性,缓和峻泻作用。 3.矫嗅矫味 矫嗅矫味。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如动物粪便类 矫嗅矫味 和树脂类,醋炙可减少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没药
来源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Balsamodendron ehrenbergianum Berg.的干燥胶树脂。 炮制规格 没药、醋没药、炒没药。
成品性状
没 药 颗粒状或不规则的碎块状,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粗糙, 附有粉尘,质坚脆。气特殊,味苦而辛。 醋没药 黑褐色或棕黑色,显油亮光泽,略具醋气。炒没药 黑 褐色或棕黑色,有光泽,气微香。
一般每100公斤药物加米醋20~30公斤,最多不超过50公斤。
注意事项
1.若用醋量较少,不能与药物拌匀时,可加适量水稀 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2.醋炙药物多用文火,并应勤加翻动,一般炒至微 干显火色时,即可取出摊凉。 3.树脂类药物如乳香、没药,先加醋易粘连,动物 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先加醋易松散,呈碎块状,故都 应采用先炒药后加醋的方法炮制。 4.先炒药后加醋时,宜边喷醋边翻动药物,使之均 匀。
大黄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n palmatun L.、 唐古特大黄Rheun tanguticun Maxim.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n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 根茎。 炮制规格 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清 宁片。
炮制方法
大 黄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捞 出,淋润至软后,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酒大黄 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 待酒被吸尽后,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放凉。大 黄片或块每100kg,用黄酒10kg。 熟大黄 (1)取大黄片或块,隔水蒸至大黄内外均 呈黑色为度,取出,干燥。 (2)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闷约1~2小时 2 1 2 至酒被吸尽,密闭,隔水炖约24~32小时至大黄内外 均呈黑色时,取出,干燥。大黄片或块每100kg,用 黄酒30kg。
醋炙的方法
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可分别选用以下两种方法。 1.先拌醋后炒药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 先拌醋后炒药 定量的米醋,加盖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用文火炒干, 取出摊凉或晾干,筛去碎屑。一般药物均采用此法炮 制。优点是能使醋渗入药物组织内部。 2.先炒药后加醋 将净选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 先炒药后加醋 文火炒至表面熔化发亮(乳香、没药),或炒至表面 颜色改变,有腥气溢出时(五灵脂),喷洒一定量米 醋,炒至微干,取出摊开晾凉。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和 动物粪便类药物。
炮制研究
1.有效成分:结合型和游离性的蒽醌类衍生物,番泻 苷,鞣质等。 2.炮制对大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的影响 (1)泻下作用 (2)解热作用 (3)抑菌抗肿瘤作用
成品性状
当归(全当归) 圆形或类圆形薄片,表面黄白色或 淡黄色,平坦,有裂隙,中间有一浅棕色的环纹,并 有多数棕色的油点,周边灰棕色或灰褐色,有裂缺。 质柔韧,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大黄炭 取大黄片或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 表呈焦黑色时,取出,晾凉。 醋大黄 取大黄片或块,用米醋拌匀,稍闷润,待醋被吸尽后, 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大黄片或块每100kg,用米醋 15kg。 清宁片 取大黄片或块,置煮制容器内,加水满过药面,用武 火加热,煮烂时,加入黄酒(100:30)搅拌,再煮成泥状, 取出晒干,粉碎,过100目筛,取细粉,再于黄酒、炼蜜混合成 团块状,置笼屉内蒸至透,取出揉匀,搓成直径约14mm的圆条, 于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容器内,闷约10天 至内外湿度一致,取出,切厚片,晾干。大黄片或块每100kg, 用黄酒75kg,炼蜜40kg。
4. 炙法与加辅料炒的区别
炙法 辅料 液体辅料 温度 低 时间 长 火力 文火(个别药物中火) 辅料去向 辅料渗入药材组织内部 作用 协同增强疗效 操作方法 先加辅料后炒药 或先炒药后加辅料 加辅料炒法 固体辅料 高 短 中火或武火 炒后筛去辅料 中间传热多为先来自热辅料后投药第一节 酒炙法
1.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酒拌 含义 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 2.辅料酒 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酒性大热,味甘 辅料酒 辛。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 散寒、去腥的作用,因此酒炙法多适用于活血散瘀、 祛风通络及动物类药物。 3.酒炙的目的 酒炙的目的 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 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 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矫嗅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 矫嗅去腥 减少副作用。如常山。 减少副作用
柴胡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n chinense DC.或狭 叶柴胡Bupleurun scorzonerifoliun Willd.的干燥根 炮制规格 柴胡、醋柴胡、鳖血柴胡。 。
第三节
1.含义
盐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的水溶液共 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盐炙法。 在历代文献记载中,盐制主要有二种方法:一种是药 物与盐共同拌炒,炒后去盐使用,利用盐做加热介质, 明代后已基本不用。另一种是盐水与药物拌匀后再经 炙炒、蒸、煮等处理。 近代多用盐炙法,利用盐本身的治疗作用,下行入肾, 增强补肝肾、泻相火、利小便等作用。
当归身当归尾 酒当归 表面色泽加深,偶见焦斑,略有酒香气。 土炒当归 表面挂土黄色,具土香气。 当归炭 表面黑褐色,断面灰棕色,质枯脆,气味减 弱,并带涩味
第二节 醋炙法
1.含义 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方 法称为醋炙法。 2.辅料醋的选择 辅料醋的选择 炮制用醋,以米醋为佳,且陈久者良。 醋味酸苦性温,主入干经血分,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 痛矫味的作用。 醋炙法多用于疏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 疏肝解郁, 疏肝解郁 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
2.延胡索中季胺碱 延胡索中季胺碱(如去氢延胡索甲素等),是治 延胡索中季胺碱 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有增强小鼠耐缺氧,增加心肌 营养性血流量,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加热醋炒 使季胺碱含量下降,以上作用减弱,所以在治疗冠心 病时,以用延胡索生品为佳。
香附
来源 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 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香附、醋香附、四制香附、酒香附、 香附炭。
辅料的选择与用量 《本草纲目》载:“凡盐入药,须以水化,澄去脚滓,
煎炼白色,乃良。” 现代用盐,多选精制盐。一般每100公斤药物,用食 盐2~3公斤,加入4~5倍量的水溶解后制成食盐水溶 液备用。如是粗盐,尚需过滤后备用。 食盐味咸性寒,有清热凉,软坚散结,润燥的作用因 此盐炙法多用于补肾固精、疗疝、利尿和泻相火 补肾固精、 补肾固精 疗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 物
操作方法
1.先拌盐水后炒药 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定量盐 . 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完全吸尽,用文火炒至颜色 加深或炒干,取出放凉。一般药物多采用此法,如黄 柏。而杜仲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有焦斑,丝易断 为度。 2.先炒药后加盐水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 . 内,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如有爆裂声(车前子)或变 色(知母)或微黄色,微有爆声(菟丝子)时,喷洒 定量盐水,炒干,取出放凉。含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多 用此法。因其遇水发粘,粘成坨后,盐水不易渗入, 翻炒时受热不均,又易粘锅。所以,需先将药物加热 除去部分水分,并使药物质地疏松,此时喷洒盐水, 利于渗入药物组织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