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高考成绩高考成绩一塌糊涂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心得体会

高三高考心得体会

高三高考心得体会(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高考心得体会高三高考心得体会优秀5篇也许你的模拟成绩一塌糊涂,且一次不如一次,也许准备高考是一件非常疲累的事情,但你一定有很多的体会吧。

高三摸底考试分析181123

高三摸底考试分析181123

尊重数据学会反思---高三摸底考试质量分析会前言不尊重数据的分析,那是扯谈。

不会自我反思的人,那是莽夫。

掌声和鲜花的背后,那是汗水和泪水。

奖金和荣誉的刺激,那才是成功的王道。

一、高考指标的纠结1、下达依据(1)市局下达给各县的指标(我县2581人)(2)中考成绩(3)2018届高考成绩2、中考成绩与指标成活率总结:(1)18届高考全县文化本科人数2217(包含复读生),去除400多个复读生,能成活的应届文化本科人数也就1800人左右,基本上也就是中考前1800名,这也基本符合高二期末考试教研员推测的本科人数,我校中考前1800名也就3人,也就是说如果按18届高考本科录取率测算,我们这届文化本科也只能考取3人。

(2)由于18届高考成绩辉煌和我校在公办三星级高中的威望,致使前2500-3000名,我校成活率偏高。

(3)每届情况各不相同,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数据,认清自己,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妄自菲薄。

18届的文化指标数在公办三星级高中中是最多的,那是因为他们的中考成绩是最好的,因此高考也较出色。

我们这届中考成绩太差,9人的确太多也不合理,完成的可能性不大,凌中这几年也不止一次出现过完不成指标的情况,那不是因为老师不努力,而是指标太不合理。

二、团队组建的艰辛在高二下学期,学校就开始谋划团队成员,标准就是教学能力强,责任心强,精力跟得上的骨干教师,依据这个标准,我们从全校选老师,几易其稿,最终确定各位。

根据高二期末考试成绩,我们淘汰了一大批教师,只保留了一位班主任、两位数学老师、一位语文老师,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当然也导致了一些非议,但只要秉持一颗公心,那就无畏,对于一些关键教师的定夺,虽然我和校长室意见不统一,但最终我坚持了自己的意见,我相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事实证明我们这个团队是有战斗力的,团结和谐但又不缺乏竞争,特别是三位班主任尽心尽力,任劳任怨,他们是值得尊重的。

初中阅读与写作专题3——手足情深(附答案)

初中阅读与写作专题3——手足情深(附答案)

第三讲手足情深第一节导语“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的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以后便融汇一体,结成冰,化成水,永远就分不开了。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感谢造物主,冥冥中让我们成为生命树上彼此靠近的花朵,暖阳下笑靥相向,月光里馨香互递;不妄谈红尘中的生死与共,只坚守与生俱来的心有灵犀!因为是手足,我们坚信爱根植于生命,并与生命等同。

难道这份情谊不值得我们诉诸笔端并传唱下去?茫茫人海,谁让我们思念的触角穿越时空,感受彼此的荣辱苍凉?滚滚红尘,心灵最不须设防的一隅除了兄弟姐妹还有谁?手足间的故事是不是冬日里最温馨的记忆?这记忆的弦弹奏出血脉相连的音符,它流过岁月,流过沧桑,流过指尖,把问候和牵挂谱成旋律轻轻在你的耳边播放。

推开亲情的天窗,忽而你的兄长牵着你走过记忆的栅栏,吹一声嘹亮的口哨,放飞几只白羽的鸽子,他的调皮洒脱弥散在记忆空气里;忽而你的姊妹挥舞着花一般的俏丽盛开在你叙述的情节里!往事如烟,谁家的小妹分食了哥哥的糖果再去父母跟前告状?所有兄妹间的故事除了冲突,更多的是不是包容的美丽?亲情渗透进寻常往事,智力有障碍的哥哥,敏感的姐姐,一笑一颦都因呵护、关爱而温情脉脉,谁说小故事写不出大亲情?生命之火灼灼不息,同胞情意绵绵不绝。

它活跃在你轻灵的叙述里,奔突在你斑斓的描绘中,流淌在你沉醉的抒情里。

手法万变,亲情不老!就着岁月这坛老酒,于烛光摇曳里,举杯畅饮,生命与生命的友善碰撞在彼此的瞳孔中投下火热的投影,感谢命运让我们生为同根,永不相弃!第二节选文、点评与阅读写作思考选文一来世我要做姐姐他只比我大1岁,因为有了我,他4个月大时就只能喝米汤。

据说母乳喂养的孩子抵抗力强,我从小就身体健康,而他则三天两头发烧、咳嗽,整个人弱不禁风,像一棵小小的豆芽菜。

站在他面前,我比他高了小半个头。

也许是因为我抢了他的口粮,他忒恨我。

从我记事起,我和他就成天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

虽然我是女孩,但每次他都被我打得大败,可他屡败屡战,不肯认输。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现状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现状

调查显示,1977年至2006年30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和同时参加高考的其他同学相比是“泯然众人矣”。

有人甚至认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状元只是考试最牛的人。

另一方面,在中学、大学、商家、媒体共同炒作下,“状元崇拜”还在升温——余乃明,1977年广东高考状元,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毕业,广东实验中学教师,现已退休。

敖刚,1981年四川高考状元,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现为《重庆晚报》编辑。

郭宝发,1985年陕西高考状元,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曾任秦俑博物馆保管部主任,现去世。

徐少伟,1993年江苏高考状元,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洪玮,1998年江西高考状元,北京大学外语专业毕业,现为中国建设银行翻译。

张锐,1998年高考状元,北京大学法学专业毕业,魔时网CEO。

……30年高考状元中未发现一个顶尖人才5月14日,一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崇拜者们狠狠泼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06年30年间的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和同时参加高考的其他同学相比,可以用“泯然众人矣”五个字来形容。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高考状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学者、中层以上的企业管理者,但没有发现像‘长江学者(教育部与李嘉诚先生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奖励计划,评审委员会由国际著名学者组成)’这样公认的杰出人才。

”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蔡言厚教授6月13日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说。

蔡言厚和他的课题组先找出各大学的“杰出校友”(就是这个学校培养出的公认的顶尖人才,如两院院士、杰出社会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等),再回顾他们的高考成绩,结果发现“杰出校友”和当年“高考状元”的交集里人数非常少,反倒是那些在大学班级里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成才率最高。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高考状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学者、中层以上的企业管理者,但缺乏顶尖人才。

鼓励高考失利学生的作文

鼓励高考失利学生的作文

鼓励高考失利学生的作文篇一《失利不是终点》嘿,刚经历高考失利的小伙伴。

我知道你现在可能觉得天都塌了,但是你听我说,这真不是世界末日。

我给你讲个我朋友的事儿。

我这朋友小华,他当时高考那叫一个惨啊。

他一直觉得自己数学特牛,平时模拟考都能拿一百三以上。

结果高考的时候,不知道是紧张还是题太偏了,数学居然没及格。

你想啊,这打击多大。

我们当时都怕他想不开。

刚知道成绩那几天,小华把自己关在屋里,谁也不见。

后来他出来了,跟变了个人似的。

他说他想明白了,不能就这么被高考给打败了。

然后他就开始研究能去的学校和专业,挑了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科。

在专科里,小华可没闲着。

他知道自己数学基础好,就参加了学校里的数学建模社团。

这个社团可都是高手啊,刚开始小华都跟不上。

但是他不服输,每天查资料、问老师、找同学讨论。

有一次为了做一个项目,他们小组要研究一个商场的人流量分布和盈利的关系。

小华天天去那个商场,跟着人家转,统计人流量。

从早到晚,在商场各个角落蹲点,累得像条狗。

但就是这么一点点努力,他们小组最后拿了学校的大奖。

现在小华在一家大公司实习呢,因为他在数学建模上的成绩和自己过硬的数学知识,老板可器重他了。

小华就常跟我说,高考失利了怕啥,路又不是只有一条。

只要自己不放弃,总能在别的地方发光。

所以啊,你也一样,这次失利只是暂时的,后面还有好多机会等着你去抓住呢。

篇二《别怕,未来还有戏》刚高考完的你是不是正耷拉着脑袋,觉得自己没救了呢?别这样,我跟你唠唠我的一段亲身经历,你就知道高考失利真不是啥天大的事儿。

以前我邻居家有个小孩叫阿强,阿强从小就被家里寄予厚望,就盼着他高考能考好,光宗耀祖那种。

阿强学习也挺努力的,大家都觉得他肯定能考上好大学。

可是成绩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

他的分数离他理想的大学差了一大截。

阿强刚开始那状态真让人心疼。

他就坐在家门口的小板凳上,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远方,不说话也不笑。

但是吧,阿强这孩子有股子干劲儿。

在等待录取结果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对电脑很感兴趣,特别是一些编程的东西。

励志_一个高考学渣逆袭的励志故事

励志_一个高考学渣逆袭的励志故事

一个高考学渣逆袭的励志故事高考学渣逆袭的励志故事1一个“差生”的奋斗史“临床心理咨询师、自由撰稿人、《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作者”,考拉小巫的微博如是介绍。

考拉小巫这个名字不仅是许多怀有出国梦的人的精神支撑,也是很多青年人共有的榜样符号。

微博上,她拥有近8万个粉丝、3万多个博客关注,豆瓣上还有以她名字命名的“考拉早起队”,8个QQ群全部爆满,里面聚集了众多为梦想奋斗的人,他们每天坚持早起、坚持“打卡”签到。

“考拉小巫”的真名叫王娟,身材高挑,笑起来挺阳光。

从一个标准的差生到被美国名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录取,再到进入美国一家儿童基金会做临床心理咨询师,考拉小巫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

曾经的差生:打牌、逃课、泡吧考拉小巫说:“有一些道理只有自己经历沉重打击或重大失败后,才能切身体会到,光靠人在耳边说,是听不进去的。

”初中,考拉小巫严重偏科,数学一直是她的死穴,她的数学成绩一直徘徊在20~50分之间。

中考,她的成绩连填报志愿时的保底学校分数线都没达到。

家里人奔波了一个暑假,终于在临近开学时帮她找了一所私立高中。

但是,中考的打击并没有让她真正改变,高中没上几天,就又被打回原形了。

和舍友聊天打牌、隔三岔五逃课、包夜泡吧成了家常便饭。

高考,考拉小巫在补招录取中扫尾进了内蒙古大学英语系,看着自己的同学奔向了全国各地的一流大学,她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别人做得到的事情我做不到?”考拉小巫好像突然“开窍”了。

她告诉自己必须从现在开始改变。

大学想打翻身仗改变命运虽说这不是第一次暗下决心要重新开始,但是这次她真正付诸行动了。

考拉小巫进入了“披星戴月”的状态,“每天早晨6点钟爬起来,别人玩乐我学习,别人逛街我学习,别人睡觉我学习,别人过节我学习。

生活单调又枯燥,但从没心疼过自己。

”考拉小巫大学四年中一直保持全系第一名的成绩,并在大四获得了保研资格,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研究生开学没多久,出国的想法萌生了。

研一上学期,冲击GRE的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高考1977》观后感1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参加高考似乎是顺理成章;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却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电影《高考1977》,正反映了这段历史,叙述了特殊岁月里的激情。

《高考1977》以1977年恢复高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主要讲述一群在东北农场下乡的各地知识青年,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冲破重重阻力参加考试最终改变命运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一段知青生活的苦乐悲歌。

“恢复高考比高考本身要重要得多、伟大得多!”影片中的这句话,是对这场变革最好的注解,也是影片的意义所在。

影片一开始,小根宝的扛包争取回家名额的戏,就已经把观众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中,而为争取报名的权利,知青不惜绝食抗议;为了按时赶到考场,男女知青们在雪地里拼命追赶火车……这些令观众慨叹不已,并潸然泪下的感人场面,不仅触到了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的深处神经,就是现在的年轻观众,也能从影片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得到触动和启示。

影片的细节部分处理得十分精细。

去考试的路上,知青们乘坐的拖拉机抛锚了,男男女女只能在障碍重重的山林里飞奔着赶火车,有人摔倒了,很快被拉起来;有人摔伤了,就一把推开赶来帮忙的人,哭喊着为前行者送上祝福……长达几分钟的奔跑镜头,看得观众眼中都闪着泪花。

影片中更多积极阳光的力量,作为观众也一直被感动着。

因为有组织“老迟”,他思想正、党性强、组织性和纪律性高,但更重感情,被年轻人的.那种执著的热情所感染;因为有北大荒知青们的热情,他们友好、团结,纯洁的友谊也许是支撑下去的理由;因为还有父女情,为了给女儿送高考的复习资料,父亲从上海赶到黑龙江;因为还有爱情,在那么荒凉的土地上,还看到了不可多得的爱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且那种爱是那么真挚奔放。

农场革委会主任老迟是权威的化身,在北大荒经历了大半辈子艰辛生活的他,其严肃、保守的言行作风已深入骨髓。

他随时随地将公章揣在身上,因为“一个章子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他是对农场怀有深情的退伍老兵,他爱脚下这片土地,因此千方百计阻止知青回城;同时,他又具有父亲的情怀,最终为知青们打开方便之门。

沈阳40中学高考状元

沈阳40中学高考状元

沈阳40中学高考状元
在众多高考状元中,高考总分排在第一名的是沈阳40中学高考状元,今天状元就读于沈阳40中学的第一中学,高考总分744分,分别由722分裸分和22分量化成绩共同组成,是历年来高考得分最高的“理科总状元”。

不过,阳40中学的高考状元也遭到了不少质疑,有人说这位状元的744分是在加了附加分以后得到的,并非高考裸分,说是“全国总状元”名不副实,这种理论虽说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成立,毕竟附加分既然存在了,就是要让考生们加上去的,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历年高考,除了高考成绩和分数线,以及各地600分以上考生人数外,最受关注的莫过各省市的“高考状元”,例外,高考成绩放榜没多久,各地的高考状元就已新鲜出炉。

各大省市内的第一名都好厉害,考出了让考生们很羡慕的高分,这类状元考生肯定是被最高学府清北给直接预定了,而且是属于两所名校都想努力去争取的状态。

各大省市的最优生源,清北肯定是抢着要的状态了,这类省市内的第1名考生能考得这么好,肯定是和备考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直接相关的。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我读了两年高三,最后以还算不错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 业。

高考结束两年后的现在,让我 感到一丝欣慰并觉得没有白过高三两年的,并不是高考成绩那个冰冷 冷的数字,而是我在这两年里与广 泛性焦虑障碍的相处。

我的第一次高考以兵荒马乱终结,成绩一塌糊涂,学校和专业 都不理想,对大学的抗拒,最后使我决定复读。

天气最热的时候,我开始了 复读生活。

那时,我尚存复读的激情,想着自己这一年一定要做出一 番成就,向家人和朋友证明我是对 的。

每天不赖床,闹钟一响,我 就起床,去学校、背书、学习、放 学、回家再学习,然后又开始第二天。

我每天的生活目标专一、明 确,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和想做的 事。

这个时候,我的学习状态是非常好的,一切都游刃有余。

我有自 己的目标,做着自己该做的努力, 我既不乐观,也不悲观,我快要忘记上一年的焦虑症带给我的痛苦To然后就到了寒假补课的阶段,那个阶段是我复读一年中最 为煎熬的一个阶段。

伴随着夏秋 的过去,我复读的激情也渐渐地消减。

读大学的朋友放假回来,有的高考成功,回到母校做大学宣 传,而复习的第一阶段此时也进入中后期,需要消化的知识点铺天盖地地涌过来,但支撑我的动力一再减弱,渐渐地,我没办法抵挡那些洪水猛兽。

之前的时间,是我和焦虑症和平共处的时间;现在的时间,是 我被焦虑症按在地上摩擦的时间。

我没法好好睡觉,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也差,半夜总是惊 醒,第二天起不来,精神不振。

然后是集中不了注意力听课和做题,听着听着,我就开始胡思乱想,想外面下雪了,我骑自行车 回家会不会路上打滑;想下节上地 理课,我听不懂怎么办;想今晚回去要不要做一套卷子……当我重新集中注意力听课时,已经错过了核心知识点。

我甚至做英语阅读理解都没"出尔反尔"是一个被曲解了意思的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中曾子的话"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是 "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历年全国高考人数及录取率一览

历年全国高考人数及录取率一览

高考是我国学生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考试,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而每一年全国高考的人数和录取率也是备受关注的重要数据。

本文将对历年全国高考人数及录取率进行一览,以便读者了解高考的整体情况。

二、历年全国高考人数统计1. 2010年2010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3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953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63,录取人数为600万人。

2. 2011年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8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03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62,录取人数为625万人。

3. 2012年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10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28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61,录取人数为630万人。

4. 2013年201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13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53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60,录取人数为635万人。

201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157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76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58,录取人数为625万人。

6. 2015年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18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95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57,录取人数为620万人。

7. 2016年201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06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112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56,录取人数为615万人。

8. 2017年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3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131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55,录取人数为610万人。

9. 2018年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5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153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54,录取人数为605万人。

10. 2019年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8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174万人。

高考录取率为53,录取人数为600万人。

三、历年高考录取率分析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历年全国高考的报名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0年至2019年的报名人数分别为1032万人至1280万人。

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名人故事

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名人故事

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名人故事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名人故事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马云,一张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放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

马云的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马云之所以让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试想,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了父母的劝告,去学习一门手艺,安安稳稳过他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铁卢。

尽管马云的英语在同龄人中显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数学却实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败北。

这之后他当过秘书、搬运工,后来踩着三轮车帮人家送书。

有一次,他给一家文化单位送书时,捡到一本名为《人生》的小说。

那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

小说的主人公,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给马云带来了许多感悟。

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会有一种阻力横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从故事中,马云深刻领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这正印证了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复杂,人们就应该坦然地去面对。

于是,马云下定决心,要参加第二次高考。

那年夏天,马云报了高考复读班,天天骑着自行车,两点一线,在家里和补习班间游走。

没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

这一次,马云的数学考了19分,总分离录取线差140分,而且这一次的成绩使得原本对马云上大学还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时候,电视剧《排球女将》风靡全国,可谓家喻户晓。

高考历史上最难的3次“数学考试”

高考历史上最难的3次“数学考试”

高考历史上最难的3次“数学考试”
1、1984年高考数学
那年的高考数学卷和现在的不一样,现在数学满分是150分,而那个时候120分即可,但不要以为很好考了,事实比你
想得要困难许多。

在恢复高考的前五年,考虑到当时的教育水平,那几年的
高考试题都比较简单。

但是,1984年的高考数学卷却一反常态,加大了试题难度,这让考生们毫无准备,考得“一塌糊涂”,
而对于那些复读几年的学生来说,看到这样的试卷更是接近崩溃。

据说那年的高考数学平均分还不到30分,能考超过100分的人寥寥无几,考生都是含泪走出考场!
2、1999年高考数学
作为20世纪最后一场高考,考生们都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去
参加考试,可能为了体现新时代创新思维,1999年高考数学题
目灵活多变,想套用公式来答题?那是不行的。

因此,那年学生们的成绩分化严重。

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
拿到高分,而剩下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表现,导致总分
非常低。

据说当年的高考数学平均分还不到50分,真的太难
了!
3、2003年高考数学
那年的试题难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题型偏门也就算了,有些人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懂,整张试卷几乎没有简单的题目,2003年也被称为中国高考历史上的传奇。

据说那年的高考数学平均分只有60分左右,能考及格的学生,就可以跟普通考生拉开很大的距离,这可能也是一种机遇
吧!听一位参加过那场高考的人说,考完收卷后,坐他后面的女生直接哭出了声,其他人都是含泪走出考场。

本文编辑:小杰
(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高考黑马梁宏宇最差成绩450分,高考成绩608分,考取四川大学

高考黑马梁宏宇最差成绩450分,高考成绩608分,考取四川大学

高考黑马梁宏宇最差成绩450分,高考成绩608分,考取四川大学高考黑马梁宏宇最差成绩450分,高考成绩608分,考取四川大学初入高三时的恐慌、不知所措似乎还在昨日,不想今天高考已经结束了。

拼搏了一年,我从三本冲到重点,我想我还是胜利了。

回望高三历程,状态最差时我考了450分,所幸当时能在绝望中痛定思痛,极尽全力调整状态,勇敢地闯过来了。

淡定纵观高三初入高三的考生都会发慌:一年时间,那么多内容要复习,怎么办?这时候,首先要坦然面对,因为所有高三生都要面对大量的知识,大量的习题,大家都一样艰难。

大家先了解高三各个时间段的复习任务:第一阶段,也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约5个月,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每一个科目都要逐册逐章节复习,而且要细到字句,做到毫无遗漏。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约4个月,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串成线,记住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关系。

这个阶段十分关键。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约2个月,这是综合复习阶段。

这个阶段不必再做过多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建议花些工夫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

然后,通过试卷检查自己薄弱的知识模块,如果是基础不扎实,那么在第一阶段复习中留心补缺;如果是答题不完整,做题的时候有意识地训练规范答题。

跟着老师的步伐走。

带高三的老师都是有多年指导高考复习的经验的,年级组老师早就为学生定下了全年的复习进程表,同学们只要跟着老师的进度就行。

自问激发信念面对高三严峻的学习任务的时候,每次考试成绩总也上不去的时候,很多同学会怀疑自己,也会因此打了退堂鼓。

我当时就萌生了放弃的想法,想着压力太大了,不想再逼自己,不如放弃。

后来,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为谁而学习?我今后想要怎么样的前途?我如何实现我的梦想?我的学习跟我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当我想明白这五个问题后,学习的信念就来了。

为了梦想,我必须坚持几个月。

高效学习攻略高效课堂。

我认为,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是预习,将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

马云三次高考的励志故事

马云三次高考的励志故事

【导语】马云三次⾼考,数学仅仅及格,最后成功考⼊⼤学。

曾经的差⽣,现在也拥有如此成功的事业,⾼考的⼈⽣如此励志,那么在⾼考奋⽃的你,还有什么可以放弃的理由!下⾯®⽆忧考⽹给⼤家带来⾼考励志故事,希望你喜欢。

马云三次⾼考 1984年,在浙江⼤学的校园⾥,你经常会看到6个年龄相仿的⾼考落榜⽣,他们聚在⼀起,对着天空肆⽆忌惮地振臂⾼呼:我们⼀定会考上⼤学,我们⼀定会出⼈头地!我们⼀定会考上⼤学,我们⼀定会出⼈头地!我们⼀定会考上⼤学,我们⼀定会出⼈头地!这6个落榜⽣⾥⾯,也有马云的⾝影,也有马云的声⾳。

24年过去,当我们重温那些充满激情的青春誓⾔时,我们的⼼仍然被深深震撼着。

我们感受到的是⼀种勇往⽆前、破釜沉⾈、不破楼兰誓不还的⼤信念。

和张朝阳、李彦宏、史⽟柱、丁磊、马化腾这些打⼩学习成绩就⾮常优异的当今互联⽹领袖级⼈物们相⽐,马云真的不是⼀个好学⽣。

他的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那简直是差到了地⽼天荒海枯⽯烂的地步。

因为数学太差,初中毕业,他根本不敢报考重点⾼中,只报了个⼆流的⾼中,但连考两次都没考上。

1982年,18岁的马云第⼀次参加⾼考。

他填报的是北京⼤学。

但是他的⾼考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只考了1分。

第⼀次⾼考落榜后,说实话,马云是很灰⼼丧⽓的,他认为⾃⼰根本不是考⼤学那块料,于是他开始四处打零⼯谋⽣计。

他每天踩着⼀辆装满货物的笨重的三轮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吃⼒地⾏驶。

我们可以想像,以马云那样瘦⼩的⾝⼦,⼲着那样沉重的活,是怎样的⼀副情景。

18岁的马云常常望着前⽅,茫然不知所措,难道⾃⼰这⼀辈⼦就只能当这样⼀个踩三轮的“骆驼祥⼦”?他不⽢⼼,他当然不⽢⼼!有⼀次,马云踩着三轮去给⼀家⽂化单位运书,在⾦华⽕车站的候车室⾥,他捡到了⼀本书,作家路遥的中篇⼩说《⼈⽣》。

《⼈⽣》⾥⾼加林的故事深深感染了他。

他从此明⽩了⼀个道理:⼈⽣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番磨练。

对高考失利自杀悲剧的思考

对高考失利自杀悲剧的思考

对高考失利自杀悲剧的思考【摘要】高考曾经成就了我们,但也曾经伤害了我们。

在中国,高考,绝对不意味着是一场考试,高考几乎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

高考有可能意味着漩涡,有可能意味着失落,有可能意味着命运转变。

高考分数的弊端从1953年开始显现,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大的改观。

最极端的莫过于高考是因、自杀是果的悲剧,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导致自杀事件屡屡发生。

究其原因,若用考生的心理脆弱来解释,那只是表象托词罢了。

【关键词】高考失利;自杀;悲剧;教育;思考【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2013年高考刚过没多久,各地一个接一个报道了考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自杀结束自己年轻而又脆弱的生命的新闻: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复读生李某在2013年高考的第二天查阅参考答案后,在鞍山市郊投河自杀(信息来自网络)。

河南信阳五中19岁女生范楠楠在2013年6月25日高考查分后,因考试成绩不理想,选择溺水身亡。

同在6月25日,安徽省滁州天长市汊涧一名高三考生今年高考成绩虽然比安徽省二本分数线高出10分,但他仍感到无脸见人,于是于当晚21:00自杀身亡。

四川崇州女孩王倩复读一年后,在得知自己2013年的成绩比高考三本线还少6分的消息后先选择割腕自杀,未遂后再喝农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以此方式不让爱自己的养父母辛苦。

……一个个血淋淋的事例表明:高考失利自杀还真是中国教育之殇啊。

我们不会不明白,高考考生的分数相差几十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因为人的一生成功并不在于这一次机会,比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经经历过三次高考落榜,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经历过两次落榜。

而俞敏洪第一次高考时的英语成绩是33分。

他们都来自教育条件并不好的地区,他们都历经人生的坎坷,但他们都靠不变的信念及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高考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门槛,迈过去之前,不妨让心灵先休息一下,放下压力,也许会考得更好。

上海高考历年各中学成绩

上海高考历年各中学成绩

上海高考历年各中学成绩
摘要:
1.上海高考历年概况介绍
2.各中学成绩排名及分析
3.影响中学成绩的因素
4.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正文: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其中,高考成绩是衡量中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上海历年高考各中学成绩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回顾上海历年高考成绩,可以看到整体上保持稳定。

在这段时间里,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名校始终名列前茅,这些学校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同时,其他一些中学也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其次,对各中学成绩进行排名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现象。

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部分名校,这使得这些学校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另一方面,一些普通中学也在稳步提升,逐渐缩小与名校之间的差距。

然而,仍有一部分中学在教育质量上亟待提高,这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影响中学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学生素质、家庭教育等。

其中,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是关键因素,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育行业。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不
容忽视的一环,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综上所述,上海高考历年各中学成绩整体保持稳定,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大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育水平。

作弊的危害作文

作弊的危害作文

作弊的危害作文在我们的学生生涯中,考试就像家常便饭,隔三岔五就会来上一顿。

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在面对考试时,动起了歪脑筋——作弊。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作弊这事儿到底有多大的危害。

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叫小李的同学。

这家伙平时看着挺机灵的,就是不爱学习,上课不是开小差就是睡觉。

每次考试前,他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打听怎么能在考试中“蒙混过关”。

有一次期中考试,小李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套小抄,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公式和知识点。

考试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偷偷摸摸地把小抄拿出来看。

可他没想到,监考老师那可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发现了他的小动作。

老师径直走到他跟前,一把就把小抄给没收了。

当时小李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和周围同学的目光。

那场面,别提有多尴尬了。

结果呢,这门考试他不仅得了个零分,还被学校通报批评,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

从那以后,小李在班上就成了“名人”,同学们都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说他是个不诚信的家伙。

原本和他关系还不错的几个朋友,也渐渐疏远了他,觉得和这样作弊的人在一起玩没面子。

就连老师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像以前那样耐心地给他讲解题目,而是对他充满了失望。

而且啊,因为这次作弊,小李的家长也被请到了学校。

他爸爸气得当场就给了他一巴掌,妈妈在一旁也是又生气又伤心,不停地数落他。

看着家长那愤怒和失望的表情,小李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这还不算完呢,因为这次考试得了零分,小李的成绩在班级里一下子掉到了末尾。

以前他虽然学习不好,但也没这么差。

这下可好,老师对他的关注度更低了,觉得他就是个自暴自弃的学生。

他自己也因为这个打击,变得越来越消沉,对学习更是提不起一点兴趣。

后来,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小李就算想好好考,也发现自己很多知识都不会了。

之前他靠作弊,根本就没有真正学到东西,那些知识点对他来说就像陌生人一样。

结果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依旧惨不忍睹。

慢慢地,小李意识到了作弊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危害。

2022年考试失利检讨书

2022年考试失利检讨书

2022年考试失利检讨书2022年考试失利检讨书1尊敬的班主任:请允许学生在这里,为本次考试的失利做出深刻检讨。

听过去的人说过,高二的成绩怎么着以后的两年就怎么着了,如果想翻身的话,会很难的。

这次自己考得这么惨!每思及此,我痛感欲绝,涕泗交流。

因为我想靠自己理想的大学,去成就自己的梦想。

可是现在的我……今天在这里我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向您做出深刻的检讨。

自今日起,我要好好的学习,绝不再犯此类错误。

其实我早就有了深切感悟,痛定思痛过后我决定洗心革面,立志从新做人,从第一步台阶迈起。

这次考试的失利,主要源于本人因为马虎大意,于是犯下这种大的错误——考试失利。

这次考试题目是如此简单,我想,依照我的水平,只要稍微写两笔,好成绩就不在话下,正是我的轻敌心理,是我败下阵来,输给了---马虎。

知道自己考得一败涂地后,我那嚣张气焰立刻就被失望打灭了,心情一落千丈。

我知道我错了。

经过我的努力下,我一定立志学习,脱离出来!我想今日经自己触及灵魂深处的检讨之后,会从新开始自己的学习。

一次的失利,不会代表永久的失利。

尚且不管这次自己的考试因何而下滑,为何而退步,我想人生大起大落未必也不可以。

对于这次,我想再说了。

因为过去了。

请您相信我,我会在下次期中考试的时候,一定会出色表现的。

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绝对不在同一个地点再跌倒第2次,努力坚持,让自己按时按质完成作业,每天认真听讲,大量做题,踏踏实实学习。

脚踏实地,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以优异的成绩来汇报您和我的父母。

所以我不可以再犯懒惰的错误了,我要积极地看待我所生活,学习过的每一天,给我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给同学和老师留下好的印象,让我在这3年的时间创造出一个另人折服的奇迹。

不负父母期望,不负恩师厚望,不负天赐智慧,不负青春理想……永不气馁,自强不息,超越自我,永夺第一。

请老师放心,我会给你们一次满意的答复的。

光说不做,只是纸上谈兵,我愿意履行我所作出的如下计划:每次考试即使题目再简单,也要细心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南京高考成绩一塌糊涂?教育局局长纠正误传本报特约记者薛雯记者王琦教育,一个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教育,一项让人们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的社会活动。

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关注,教育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而深远,教育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遭人热议、让人焦虑。

教育究竟为什么,教育究竟怎么了,教育究竟走向何方?让我们随同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徐传德的思路一起来思考、探究———弄清“教育是什么”是讨论教育问题的起点记者(以下简称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现在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可能会影响您休息吧?徐传德(以下简称徐):我首先要感谢媒体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在晚间看看书报,思考一些问题,和有关同志研究工作,是我多年的习惯。

晚上安静,能够保持思维的连续性,相信我们今天可以讨论得比较深入。

记:教育的话题现在很热,关于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甚至很激烈。

这些都牵涉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教育的本质属性。

能否请您先谈谈究竟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徐: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不少教育界内行长期思考的问题。

按照现行教科书的通行说法,教育是一种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但对教育的目的问题,人们却一直众说纷纭。

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个体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影响个人的发展与幸福。

例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启蒙时期的卢梭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在东方,印度诗人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在我国,孙中山先生1924年提出“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

这些都体现了个体本位的倾向。

还有一种是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

例如德国的赫尔巴特从国家主义出发,强调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社会我”,而不是“个体我”;在我国,从孔孟的“克己复礼”,到程朱的“存天理、灭人欲”,到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时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都有着鲜明的社会本位倾向。

按照我的理解,关于教育的目的问题可以这样回答: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明的基本途径,它的目的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往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要么过分强调社会要求而忽视个性发展,要么过分强调个性发展而忽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其实,这两者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

健全的社会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有赖于健全的社会,尤其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的历史阶段,两者是互为前提的。

“老百姓对教育现状不太满意有三种原因”记:确实像您指出的那样,我们过去讨论教育问题,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采取单一的观察视角,以至于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么,您对现实的教育怎么看?徐:我们今天的教育,追求实现促进个人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

这是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育的双重功能给予高度重视。

纵观20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我认为当前的教育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革。

我有一个未必准确的归纳:中国的现代教育长期处于“追随”他人的摇摆状态。

五四以后追随欧美,解放后追随苏联直至“文革”走向虚无,改革开放后先是博采众长、之后才逐步有了构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自觉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三次会议所产生的质的飞跃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尽管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还需要走很长的路,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其实,从世界范围看,重视人的素质培养也是国际教育的共同趋向。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专题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宣示,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是未来教育的4大支柱。

四个“学会”的核心就是素质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终身教育、个性化教育、教育民主与平等、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等先进理念也得到广泛推崇和积极有效的实践。

可以说,今天中国教育变革的深刻性、广泛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些变革的总体方向就是让教育更好地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记:南京教育的发展轨迹怎样呢?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以来,是南京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总体看,南京教育运行着从“短缺”的教育→充分的教育→优质的教育,从面向政治的教育→面向经济的教育→面向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轨迹。

从教育普及程度看,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尚未普及小学教育,现在,全市不仅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率也已达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2%,常住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36%,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从教育工作的重点看,改革开放初期南京教育着力解决的难题是实现“一无两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椅;现在,我们不仅彻底解决了危房问题,校舍的标准化、教育设施的现代化也都达到相当的水平,工作的重点转到如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

从老百姓的需求看,过去期盼“有学上”,现在期盼的却是“上好学”,甚至于“好中选优”,期盼上名牌中学、名牌大学。

正如江苏省副省长王湛所评价的那样,十六大提出的今后20年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在南京已经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记:可是,现在的舆论似乎对教育的批评比较多,这是否反映老百姓对教育的现状还不够满意?徐:舆论批评教育是否客观公允,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老百姓之所以对教育现状不太满意,我认为主要有3种原因:一是教育滞后于社会。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大大提高,教育虽然发展比较快,但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社会滞后于教育。

适度超前发展的教育,开始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教育改革探索充满活力也伴生大量新的问题。

社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步认同的过程。

三是教育、社会存在一些失序现象。

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GDP处于1000至4000美元这一阶段,社会矛盾暴露比较充分。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整体转型阶段。

社会不同阶层的变化,多元价值理念的冲突,加之变革时期教育内部程度不同出现的认识不统一、法规不健全、政策不清晰、改革不成型等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议论有所增多。

但是,只要我们不怀有任何偏见,就应该很容易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今天的南京教育与十多年前比,究竟是倒退了,还是进步了?市民受教育的机会与过去比,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比,南京教育的差距究竟是拉大了,还是缩小了?当然,对于舆论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议论,我们一直秉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关注体现着重视,议论体现着期待。

这些关注和期待,同样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一方面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也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我们正朝着他们预期的方向一步一步地努力。

“不能为了今天而失去明天”记:您的这番见解很有见地。

可是,对于一些群众来说,他们也许更关注自己的子女能否顺利升入一所好学校,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过上一种好生活。

他们也许不太关心什么是素质教育,却会盘算孩子教育的投入与收益。

他们对未来满怀憧憬,却更加关注现实的利益。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矛盾,该如何面对呢?徐:你的这个问题非常厉害。

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常常为之苦恼、为之困惑、为之进退两难、为之遭人诟议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观点是“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引领未来”。

许多群众对子女的教育不惜金钱,不惜心血和汗水,所求无非是子女将来能立足,有发展,有出息。

他们的这种“改变命运”的追求,理所当然,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都围绕“高考升学”这个目标来运转,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民族的灾难。

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把对教育的投资局限于高考升学,必然是失望大于希望,风险大于收益。

如果我们认同教育的基本目的,那么,就必须有人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战略性的眼光来思考和规划教育发展;如果我们认同教育具有长周期、迟效性等特点,那么,教育就不可能只考虑当下,不能为了今天而牺牲明天。

教育发展并非单方向服从社会发展,教育同时负有推动历史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使命。

我始终认为,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的体现和实现。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承认教育的现实功利性,追求教育功利的超越。

人的选择大多是利益的选择,教育也不例外。

我国人口多,就业岗位少,生存竞争激烈。

这种竞争必然会在教育上有所反映。

在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必须通过升学考试、就业、招聘考试等方式公平合理地分配就学、就业的机会。

这就是教育的现实功利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高考)‘剃光头’就‘剃光头’好了,只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就没错。

”实事求是地讲,大多数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我———还没有这样的气魄。

我们现在还无法超然于升学率、就业率等指标之外。

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然而,我们的教育绝不能仅仅停留、局限于升学考试成绩、升学率或就业率上,而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教育很可能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很可能把正当合理的教育价值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扭曲为对学生身心的极大伤害。

现实已经给我们上演了多出“人间悲剧”。

“我想纠正一种误传很广的说法”记:我觉得您是一位清醒的教育理想主义者,或者说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教育现实主义者。

徐:我觉得自己只是一名理性的教育实践者。

我虽有这样一些不一定成熟的想法,但我更关注的是如何在现实的环境中协调好各种关系,如何把正确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工作实践之中。

尤其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应当做得很实在。

记:说到基础教育,高考可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请问您怎么看高考制度,怎么看南京的高考?徐:高考作为解决目前相对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问题的一种制度安排,还会长期存在下去。

教育部门在改革高考的形式和内容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比较1978年和2004年的高考试卷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今天的高考其实已经注意体现人的素质要求,有些地方的高考命题甚至已经直接涉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体验,这方面的探索一定会逐步成熟。

因此,尽管高考制度确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却不能寄望它短期内退出历史舞台,而只能寄望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

在我看来,高考制度应当更加深入地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切有益学生发展的因素,都应当成为高考录取“加分”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