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1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重点知识点符号ps)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ps)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

2天体:宇宙中的物质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ps)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河外星系XXX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二、太阳1太阳系概况(ps)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环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因其质量最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99.86%)。

(1)八大行星的活动特征①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②同向性: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的方向。

③近圆性: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日核太阳结构光球层太阳大气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活动类型大气层位置概念说明XXX光球有时温度低于周围而出黑子的大小和几何是太阳活动强弱现的黑色斑点的标志,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耀斑色球色球有时出现突然增大增亮1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的斑块2开释巨大的能量(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s)①对地球天气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④产生极光。

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来看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

2地球的特殊性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己的条件有关。

3地球特殊性的原因(ps)(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稳定而又安全(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嘿,同学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的那些知识点呀!
你说地球这玩意儿,就像咱的大舞台,有各种气候、地貌啥的在上演大戏!像那大气环流,不就像个神奇的指挥家,决定着各地的天气嘛!比如你看看南方为啥老是湿漉漉的,北方有时候又干干的,这大气环流可起了大作用呢!
还有那地球自转公转,哎呦喂,就像一场永不停息的舞蹈!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咱才能白天上课晚上睡觉,多神奇啊!公转呢,让四季更替,就像换衣裳一样,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

再说说那些地貌,山啊、河啊、平原啊,那都是大自然这个大画家的杰作!像那喜马拉雅山,多雄伟啊,就像大地的脊梁!而河流呢,就像那灵动的丝带,哗哗地流着。

水的循环,哇,就像是个无尽的魔法!海水蒸发成云,云飘着飘着变成雨落下来,又流回大海,循环往复,多有意思!
板块运动呢,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在打闹,结果弄出地震、火山这些大动静!咱可得好好了解它们,免得被吓一跳呢!
哎呀呀,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的知识点真的是太丰富太有趣啦!就像一个大宝藏等我们去挖掘。

咱可得好好学,把这些知识都装进脑袋里,以后出去玩或者看新闻啥的,都能派上用场呢!这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去感受、去理解这个奇妙的地球!同学们,一起加油吧!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知识点不仅有趣还很实用,对我们理解世界非常有帮助,必须要好好掌握呀!。

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地理 必修一 重点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地理纬度——太阳高度;(2)地形、海拔高度——大气密度;(3)天气状况——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程度;(4)昼夜长短——日照时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2)产生“磁暴”,影响海上航行;(3)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对地球天气、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1.记住重要的地质年代及主要事件2.说出几个重要的成矿期(1)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2)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3)中生代——煤炭成矿期。

第三节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特性(1)纵波特性: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2)横波特性: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岩石圈的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上部和地壳组成岩石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1.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1)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①红外线被二氧化碳、水汽吸收;②紫外线被臭氧、氧原子吸收;③可见光不能被大气直接吸收。

(2)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3)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保温。

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1)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冷却下沉,即热升冷降;(2)近地面大气因受热而密度降低,形成低气压,因受冷而密度增加,形成高气压。

即热低压冷高压;(3)水平运动的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4)近地面的气压始终高于高空的气压。

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2)时间分布规律: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2.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陆地淡水注入;②降水量与蒸发量;③海域的封闭状况;④结冰与融冰;⑤沿岸洋流。

高一鲁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一鲁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一鲁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是人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在高一的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本文将以高一鲁教版地理教材为基础,对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进行汇总和总结,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地理学主要包括物理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方向。

物理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形态、地壳运动、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与活动以及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分为陆壳和海壳。

地幔在地壳下方,占据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三、板块构造学说和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是指地壳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的,它们在地球表面漂浮并不断地相互移动。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的隆起与沉降、地震活动、火山喷发和地热活动。

四、地形与地貌地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变化情况。

地貌则是地表上的各种地形特征。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五、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天气则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六、水文与水循环水文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及其循环规律的科学。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地进行蒸发、凝结、降水、流动和蓄存的过程。

七、资源与环境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

资源主要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八、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城市或社会群体中具有一定范围和特点的总人数。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包括对资源的需求、环境的压力、就业机会的变化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大全

复习课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经线圈长约4万千米二、地球仪㈠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形状除极点外,均为圆;只有赤道平分地球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个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相等(2万千米)★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间隔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任意两条经线的间隔在赤道上最大★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㈡经度和纬度纬度经度划分方法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由0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0,00经线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分布规律北纬度越向北度数愈大南纬度越向南度数越大自西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两条正对的经线度数之和是180,东西经相反代号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㈢经纬网中重要的经纬线纬线经线①0°南北半球分界线;②23°26′热带和温带分界线,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③66°34′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界线;④90°极点①0°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①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0°--160°E是东半球160°E—180°--20°W是西半球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地球仪侧视图上的经纬网地球仪俯视图上的经纬网方格状经纬网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纬线是横线,经线与纬线垂直★三、经纬网的应用1.确定地理坐标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地理学科的基础1.地理学的含义和发展:研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2.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综合性学科;3.地理学的对象:地球;4.地理学的分类: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5.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考察、实验、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6.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经济地理学等;7.地理学的地理思维方式:地球综合性思维、空间综合性思维、自然与社会相互关系思维;第二单元:地球的结构与构造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2.地球的构造:底物、岩石、地壳的厚度和构造类型;3.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地壳的演化;4.地球板块理论:地球表面被分为多块板块,板块之间可上下、左右相互运动;5.板块构造显示的形态:地震、火山、地台山、地壳升降及断裂等;6.地球板块运动的类型:边界收缩型、边界扩张型和边界横动型;7.中国地质构造类型:川西块体、明显的副断裂带和整体北东向的构造。

第三单元:地球的水资源与水循环1.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开发利用;2.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冰川融水等,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3.地表水资源的地理分布:龙洞江、西江、怒江等;4.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地下水位、地下水的特点、地下水的分布;5.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入渗和注入等;6.全球水循环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大气压、风、云、地形等;7.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水资源污染的防治与处理。

第四单元:岩石圈的地理环境1.岩石圈的含义:岩石圈是地球上固态部分的总称,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上部;2.地壳的类型和地壳厚度的分布:经济活动带、火山活动带、地震带;3.岩石圈构造与经济活动:决定燃料和矿产资源的形成、地貌和水文条件的形成、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4.地壳的动力学过程:地壳的慢性变动和地壳的快速变动,包括地壳的升降、地壳的扩展和地壳的断裂等;5.地震的成因和地震带的特点:内因和外因导致地震的发生,地震带与板块边界的关系;6.火山的类型和分布:火山的类型分为火山口火山、构造火山和岛弧火山等,火山的主要分布区为太平洋火环、地中海火山带和大西洋中脊;7.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关系:火山带和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上。

高中地理 知识总结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知识总结 鲁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温差不大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8图1-1-15)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昼夜交替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

●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 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

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一 必背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 背诵题纲1.1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是指: 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 。

星云、恒星(如 太阳 )、行星(如 地球 )、卫星(如 月球 )、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 船等)。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 从总星系到地月系共4级,天体系统的层次由 高 到 低 ,。

3.太阳系(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 太阳(2)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颗行星,从a-h 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 (类地行星) 。

(4)八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木星、土星(巨行星) ;八颗行星中属于远日行星的是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

(5)其中小行星带位于在 火星和木星之间 。

(6)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为 月球 。

(7)地球两侧的行星为 金星和火星 。

4、地球普通性的体现:(1)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看具有: 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圆性(公转轨道面是近似正圆的椭圆)(2)从结构特征看:与 水星、金星、火星 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5、地球特殊性的体现: 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6、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总星系也称为 银河系河外星系恒星系统其他行星系统地球 月球地月系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太阳是一颗炽热的 气体 球、主要成分为 氢和氦8、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释放能量,按照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 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三部分,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 可见光 部分。

9、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 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2)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须1知识点(复习大纲)总结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须1知识点(复习大纲)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 (1)天体的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天体的标准: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的宇宙物质。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2)天体系统的级别:(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公转方向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其彗尾背向太阳延伸,离太阳越远,彗尾越短。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A.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B.太阳辐射能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风能、太阳能等)。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即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高一鲁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鲁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鲁教版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它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

在高一的鲁教版地理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是我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一、自然地理1. 地球和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图是一种对地球表面进行表达和记录的工具。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椭球体的,而地图是通过投影将三维地球表面展示在平面上。

最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等经纬度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

2. 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大约有71%是水域,29%是陆地。

陆地包括七大洲和各种岛屿,海洋则分布在陆地之间。

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湿度等因素。

气象则研究天气的变化和气象要素的测量。

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4.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都造成极大的破坏。

了解自然灾害的原因和防灾措施对我们保护生命和财产非常重要。

5.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保护生态环境。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地方。

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人口政策和城市规划可以解决人口过剩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 农业与工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工业则是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变。

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粮食和农产品,工业生产则为人们提供各种制成品和服务。

3. 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促进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经济的发展。

交通方式包括陆路、水路和空运,通信方式包括电话、互联网等。

4. 文化与旅游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财富,旅游则是人们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区文化的重要方式。

文化和旅游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高一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鲁教版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与人类活动的学科,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知识点和概念。

本文将对高一鲁教版地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涉及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文地理要素等方面。

一、地球的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岩石构成的行星,由内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被高温高压的岩浆所包围,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幔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由熔融的岩石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包括了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地球的构造对地理过程和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1.大气大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包含空气和水蒸气等组成部分。

大气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地球免受宇宙辐射和保持适宜的气候。

大气循环、气候变化和天气等现象都与大气紧密相关。

2.水域地球表面的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水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湖泊和河流是地面积水的形式,对陆地的水循环、生态系统等有着重要影响。

冰川则存在于寒冷地区,对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

3.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称为地貌。

地貌可以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海岸等不同类型。

地貌的形成是由地质力量和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地貌对生态环境、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三、人文地理要素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人类活动的主体,人口数量和分布对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负荷等都有着重大影响。

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包括地理条件、历史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等。

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地理条件、交通网络和资源分布对经济活动和区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3.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都带来了重大挑战。

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管理等都是城市化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四、地理技术地理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重点知识点符号*****)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运动性、多样性的特征。

2天体:宇宙中的物质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3天体系统(*****)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二、太阳1太阳系概况(*****)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

太阳因其质量最大而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99.86%)。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②同向性: 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为自西向东的方向。

③近圆性:各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的能量来源:太阳的辐射能量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活动类型大气层位置概念说明黑子光球光球有时温度低于周围而出现的黑色斑点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耀斑色球色球有时出现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1耀斑爆发时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2释放巨大的能量(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④产生极光。

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从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来看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相比有很大的相似性。

2地球的特殊性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这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的条件有关。

3地球特殊性的原因(*****)(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稳定而又安全(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

地理高一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鲁教版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鲁教版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1. 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自然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地形学、气候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等。

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椭球体,其赤道周长为40075公里,极圈周长为40008公里。

3.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时间为24小时,公转一周时间为365天。

4. 地形要素地球表面的地形要素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岛屿等。

5. 地球的地壳地球的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其厚度大约在5-70公里之间,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7.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带、热带、极地气候等不同类型。

8. 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的生态环境包括陆地生态和水域生态,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的问题。

9.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涝、飓风等,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 地球资源的利用地球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其合理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人文地理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等。

2. 人类的聚落人类的聚落主要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空间。

3. 人类的居住环境人类的居住环境包括住宅、交通、公共设施等,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人类的经济活动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5. 人类的交通运输人类的交通运输包括陆上、水上、空中三种,是人类社会联系和交换的重要方式。

6. 人类的文化传承人类的文化传承包括语言、宗教、传统节日等,直接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星云2.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级依次是?(理解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3.八大行星顺序、分类、运动共性?小行星带的位置?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运动共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4.太阳是颗气体球,其大气层的分层(由内向外)有哪三层(肉眼所见哪一层)?光球层(肉眼所见)、色球层、日冕层5.太阳活动有哪两种,依次出现在哪一层,活动周期多长,对地球带来的影响?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周期为11年影响: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产生“磁暴”,指南针失灵,信鸽迷路;③天气、气候异常;④极地出现极光。

6.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带来光和热,促进生物生长;②带来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③为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简写/详写)简写:有适宜的大气、温度和液态水详写:外部条件——①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自身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②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宜的大气层;③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不大。

8.地层下老上新,石灰岩、页岩、玄武岩各反映什么环境?石灰岩-浅海;页岩-静水;玄武岩-火山活动9.地质年代表与植物演化、动物演化、海陆变化(古大陆)?10.两个地质成煤期所属的地质年代?铁矿成矿期对应的地质年代?成煤期-古生代(石炭纪)、中生代成铁期:前寒武纪11.地球的三个内部圈层(由外向内)是?两条分界线?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12.地壳平均厚度(陆/洋)?软流层位置?岩石圈范围?平均厚度:17km(大陆-33km;大洋-6km)软流层在地幔上部岩石圈范围:地壳+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13.横波、纵波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波速变化?(理解19页的图)在莫霍面:明显加速在古登堡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14.地球三大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圈的范围?水圈的特征?生物圈最活跃。

地理高一鲁教版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鲁教版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鲁教版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知识点。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培养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笔者将以鲁教版为参考,对地理高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对于理解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学生们需要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自转和公转等基本概念,了解地球的不同区域,如赤道、北极、南极等,并能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位置的定位和信息的获取。

二、世界地理与中国地脉:学生们需要了解世界地理主要地形和区域的特点。

比如:了解世界主要的大陆、洲际和大洋,掌握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规律。

此外,了解中国地脉是掌握世界地理的基础,学生们需要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地貌进行了解,包括山脉、平原、盆地、高原等。

三、地理环境与人居: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生活和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们需要学习地球的气候、水资源、土壤和植被等地理要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同时,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变化等。

四、城乡发展与经济建设: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生活的两种典型空间。

学生们需要了解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区别,掌握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和原因。

此外,还需要了解城市的功能和结构,如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等。

经济建设是城乡发展的核心,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五、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学生们需要了解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以及人口政策在城市化中的作用。

此外,还需要对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及人口密度等问题进行了解。

六、地理信息技术(GIS)与地理调查与实验: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工具。

学生们需要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能够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呈现。

此外,地理调查与实验是地理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需要了解地理调查和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操作技巧,培养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是我国高中地理课程的一部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必修的内容。

本篇文章将介绍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的主要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对于理解地理知识至关重要。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首先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经、纬度等基本概念。

学生将通过学习地球与地图的关系,掌握使用地图测量与方位的能力。

二、地球上的居民地球上的居民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详细介绍了人口与人口分布的概念。

学生将了解到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口与经济、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土地是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基础,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将深入介绍土地利用以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土地利用带来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四、工业与交通运输工业和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将重点介绍工业和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了解到工业化进程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对地域联系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以及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总结: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的内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地球上的居民、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工业与交通运输以及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的地球,同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地理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鲁教版的内容。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地理:必修一一汇编高一地理组鲁教版地理必修1知识点归纳1.1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 .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

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 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彗星、流星体、太空中 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 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 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

距离 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 之间。

彗星的轨道扁长。

6 .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类地行星有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 .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层。

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 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 染。

10 .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一一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 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 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 志)。

3.4.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11 .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 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⑶对气 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 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的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天体系统的层次(级别):3.太阳辐射(1)太阳的能量来源:核心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光合作用、风能、水能)②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煤炭和石油,其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

③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丰富、廉价、清洁等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气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太阳辐射能越大。

②地形:海拔越高,大气密度越小,空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大。

③天气和气候:降水多的地区,空气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小。

④昼长;白昼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能越大。

4.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 年)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现象,产生地震、水旱等自然灾害;(5)影响航天活动等5.太阳系6.地球的普通性:(1)公转特征一致: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公转轨道都近似圆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2)物理性质相似:和水星、金星、火星一样,都是类地行星;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温度、大气、液态水),如下图所示:【问题举例】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1)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2. 四川盆地为太阳辐射低值中心,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3.试比较图中台湾岛东西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并分析原因。

西侧高: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

东侧反之。

4.城市的太阳能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试分析其原因。

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5.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1)我国能源需求量大;(2)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3)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6.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1)尽量选择纬度较低的地区。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2)尽量选择地势较高、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的地区。

地势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3)尽量选择恶劣天气少,天气晴朗,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4)交通便利;(5)人烟稀少,有建立禁区的可能;(6)符合国防安全的需要。

7.我国海南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1)纬度低,发射方向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小,发射效率高,费用少,技术难度低并可延长卫星寿命;(2)射向多,射向范围大,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近地轨道卫星都可以发射;(3)交通方便,海运方便大型运载火箭运输;(4)火箭落区为海洋,不经过人口稠密地区,安全性好,不污染国土;(5)后勤支持强劲有力;(6)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带动旅游等产业发展。

第二讲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化石: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2.地质年代: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者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

新生第四新古纪,中生白垩侏叠三;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纪;3.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1)原始地球:地球起源于大约46 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

星云盘内的物质经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

(2)地核、地幔、地壳形成: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

密度大的物质逐渐聚集到地球的中心,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

(3)大气圈: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圈。

(4)水圈:随着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发生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

(5)生命开始:目前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 亿年。

(6)生命大爆发:大约5.4 亿年前,在相对短暂的2 000 多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生物种类。

此后地球进入显生宙。

(7)人类诞生:大约180 万年前。

4.地球演化过程(1)生物演化①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②分布空间上经历了由海洋向陆地扩展的过程。

③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灭亡,是另一些生物的诞生和兴盛。

(2)海陆变迁①盘古古陆形成于大约3 亿至2 亿年前的中生代早期,所有大陆联合在一起,大陆周围是统一的大洋。

②大约在距今2 亿年前分裂成两个大陆: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

③距今约6 500 万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

(3)构造运动构造运动导致了海陆的变迁、地形的变化,对气候的变化、生物的演化以及一些矿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4)矿产形成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如前寒武纪铁矿成矿期、古生代后期煤炭成矿期、中生代煤炭成矿期等。

【问题举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原有岩层。

2.人口增长过快、过量会导致物种灭绝,分析其原因。

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争夺生存空间(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群落中的物质流与能量流)。

人类活动及地域联系的扩大侵占了耕地、草地、湿地,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家园;人类过量索取自然资源(森林、草原、生物等) 直接破坏物种,使物种减少;环境污染导致一些物种死亡;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壤板结变硬、土地盐碱化等生态破坏,对生物种群构成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战争、核试验及其他意外灾害和事故会导致物种破坏、减少。

3.简化的地质年代表宙代纪开始年代(百万年前) 主要事件第四纪 1.806±0.005 冰河时期,大量大型哺乳动物灭绝;人类诞生新生新近纪5.332±0.005 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出现23.03±0.05 代33.9±0.1 大部分哺乳动物目崛起古近纪65.5±0.3 被子植物繁荣显白垩纪末灭绝事件:恐龙等大批生白垩纪99.6±0.9生物灭绝;有胎盘的哺乳动物出现宙中鸟类出现,有袋类哺乳动物出现,生侏罗纪199.6±0.6恐龙繁荣,被子植物出现,裸子植代物繁荣三叠纪251.0±0.4 恐龙出现,盘古大陆(泛大陆)形成;卵生哺乳动物出现古生二叠纪299.0±0.8地球上95%的生物灭绝,盘古大陆轮廓初现代石炭纪359.2±2.5 爬行动物出现,昆虫繁荣;裸子植物出现,蕨类繁荣,成煤期两栖动物出现,鱼类繁荣;泥盆纪416.0±2.8昆虫出现;石松和木贼出现,种子植物出现志留纪443.7±1.5 陆生的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488.3±1.7 鱼类出现;海生藻类繁盛寒武纪542.0±1.0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630+5/-30 多细胞生物出现2 300 蓝藻、细菌繁盛前寒武纪(寒武纪之前的时期)2 500 成铁纪(重要的铁矿成矿期)3 600 蓝绿藻出现3 850 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细菌4 150 地球上出现海洋4 570 地球形成第三讲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内部圈层界面(1)莫霍面:在地下平均约33 千米处(大陆部分),纵波、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2)古登堡面:在地下约2 900 千米处,横波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3.内部圈层:(1)地壳:莫霍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2)地幔: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2 800 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了岩石圈。

(3)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约3 400 千米。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4.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大气圈: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可以避免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削弱紫外线对地球的影响,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2)水圈: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广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狭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

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问题举例】1.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与水中游泳的人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地面上的人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

因为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水中游泳的人只会感觉到上下颠簸。

因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水中的人只能感觉到纵波引起的上下颠簸。

第四讲大气圈与大气运动1.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

(2)二氧化碳的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3)水汽的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人类生活的舒适度。

(4)尘埃的作用: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作为凝结核,促进云雨的形成;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平均12 千米左右,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大于冬季;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

(2)平流层:厚度约40 千米,其顶部距地面约50 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以平流运动为主,是航空的理想空域;臭氧含量较高,水汽和杂质很少,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有若干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的电离层,能反射电磁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逆温现象、分类及其影响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1)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地面辐射冷却(辐射逆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