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思维能力(上、下)
浅谈高一历史课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一历史课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高一历史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和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本论文提出了若干策略,包括引导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运用历史地图和时间线、进行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关键词:高一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历史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还要求他们具备分析、比较、归纳和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一方面,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本论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一、高一历史课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在高一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
他们可能能够记住一些基本的事实,但对于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很多学生习惯于机械记忆历史知识,缺乏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这种单一的记忆方式不仅容易忘记,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分析历史事件时,许多学生往往只关注事件本身,而忽视了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这使得他们难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学生往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持有固定的看法,缺乏批判性思维。
他们很少对历史事件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他们的心理和动机对于理解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引导学 生 自主构 建优 良的历 史 认 知 结构 , 奠定 历 史思维 能力培养 的基础
历史 思 维 能力 的培 养是 历 史教 学 的重要 目标 ,历史知识 的记忆和储备 是
提升 能力 的前提。在教学活动 中 ,教 师
视学生 的历史思维能力 的培养是很有必
一
历 史是客观存在 的,历史现象 又是
课 “ 古典文 明的再 生”时 ,从历史条
台 电 力的培养
郭建 萍
纷繁复 杂的 ,在教学活动 中,教师要有
件 、发源地 、表达 形式 、性质 、旗帜 、 矛头等几个方 面用 列表形式构建知识 网
意识地 培养学生勤于 阅读 、善 于阅读 、
自主学 习的 良好 习惯 。
把握历史人物 的活动轨迹 ,进 行适当的
联想 ,总结历史 阶段 特征 ,生动直观再
摘
要 :历 史课 堂 教 学要 充分 关
现历史情景 。
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和 学习能 力的提 高, 充分发挥历 史学科益智育人的功能。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历 史教 学
的一 项重要任 务 ,是推进素质教 育的重
史不 重视 ,考试又是开卷 ,学生没有 记
理特点 和已有 的认 知水平 ,帮助学生构 建合理 的知识 网络 ,培养历史感和历史 形象思 维能力 ;积极探讨和改进教学方 法 ,通 过创 设有效的 问题情境 ,合 理设
学 维
计探究 ,激发学生求知欲 , 鼓励学 生大
胆 质疑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和 自主学
实施新课改后 , 新教材版本增多了 ,
编排体例方 面也 得到很大改进 ,教材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智力结构诸因素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控制并制约其他因素的发展,指挥并调节其他因素的运用,如果没有思维能力的参与,其他诸因素就不可能发挥作用。
因此,历史教学应把开发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
求异思维,集合思维,逻辑思维和迁移思维是历史思维的基本形式。
一、思维能力的形成及特点(一)求异思维的发展求异思维有叫发散性思维,它具有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特点。
1、思维的敏捷性,即思维的速度。
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某一问题,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迅速作出反应,也就是快速抓住问题本质,迅即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巧设疑难,激发思维。
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教师应严格限定时间,有意训练学生答题的速度,帮助学生养成快速思考的习惯,课外可定期举办历史知识竞赛,通过抢答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
2、思维的广阔性,即思维的广度。
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于打开思路,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如,讲述北美独立战争进程后,教师问:“为什么北美人民能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学生从美英双方力量对比的史实中分析提炼,得出是“由于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性”的结论。
3、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的深度。
它是指在历史学习中,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来揭示历史事物内在的联系。
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史实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主要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名词解释供学生练习。
如:关于禁烟运动,教材用了大量篇幅叙述其背景、经过及意义。
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才能作出言简意赅的解释。
4、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用新观点或丛新角度认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独创性是求异思维的最高层次和终极目标,教师须格外重视培养。
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局内。
然后启发学生:若你作为郑和去航海,需要什么条件?要求学生联系从前所学知识来思考。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
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历史思维能力不仅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注重历史观念的培养。
要求学生从历史的长河中抽取出历史观念,如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变迁的规律、历史联系的规律等,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观念。
二是注重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抽取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利用历史比较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三是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抽取出主要的历史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是注重历史运用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抽取出可以运用的历史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运用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把握好历史教学的核心,注重历史观念、历史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苏霍姆林基曾指出,学生在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进行独立思考这里的思考,实际上就是思维能力,它是认知能力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历史教学浅谈几点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历史教材中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有大量形象直观的插图,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插图中的有效信息,无疑是历史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以图学史,读图说史,通过图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许多插图中,不但包含着能够形象直观反映历史的显性知识外,还包含着某些内在的隐性知识例如,在学习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由于缺乏建设经验,错误的发动大跃进运动,课本有一幅插图是,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骡子拉不动当时我这样处理,把这幅简图首先画出来,启发学生,从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经过思考后,许多学生说出了他们的看法是,不切合实际,瞎吹,不可能我进一步启问,既然不可能,那么这幅图又是反映的什么时期什么现象呢?结合课本思考以下,这样就把以图学史联系在一起通过思考学生明白这幅图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从而使学生对建国期,我们在经济建设中的这一失误有了更深刻认识二注重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历史是由无数偶然和必然的事件组成,偶然中隐含着必然,学史就是为了使人明知学生学习历史,重要的不是让他们知道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而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一事件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发现事件内在必然的能力例如,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在学生了解日本对中国发动多次侵略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思考,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学生从日本的社会背景,中国的社会状况,日本对中国侵略的结果等多方面分析得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必然的,因为当时的日本已强大起来,加上法西斯势力掌权,导致它势必要扩张而当时中国却固步自封,腐朽落后,因此日本对中国侵略是必然的,通过这样的前后纵横知识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历史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不拘泥于教材的现成结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具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发现问题脱颖而出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百团大战一事例中,我组织学生讨论对这一事件的评价,结果许多学生联系历史经过讨论后,得出弊大于利这一观点他们的论据是这一时期主要应是保存实力,后来根据地三年困难的出现与百团大战有很大联系我想不管学生的论点错与对,但是这种敢于发表不同于教材结论的观点应是提倡的,诸如其它评价西安事变长征重庆谈判等等学生都谈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在学习中对学生这方面培养,增强了他们识别历史事件的能力四注重对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此,就是引导学生即求同又求异,寻求规律,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从而概括出规律性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中强调发散思维,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如学习了日本历史明治维新后,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对比,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为什么中日改革的背景大致相同,而日本成功了,中国却失败了,学生从国情背景,皇帝等方面思考,得出了中国失败的原因又如对此秦朝与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对此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等等,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五注重历史情景设置过去性是历史重要特点之一,这种特点决定了历史无法重演,后人只能根据留下的历史资料来演绎历史;因而对历史的解释无疑带有后人的主观色彩历史学科的这个特点恰好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空间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适当的设置一些历史情景,让学生参与到事件中去,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西安事变是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讲这段历史时,我采用了设置情景,让学生参与以诱导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其步骤是给学生提供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其次是借电视剧张学良播放之际,介绍张学良,最后让学生充当这一事件当事人思考下列问题:假如你是张学良,你会采取什么办法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你会亲自送他回南京吗?假如你是共产党领导人,你会如何处理西安事变通过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不同结果,你怎样评价蒋介石其人问题提出后,不少学生都依据当时背景材料和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可见设置情景,让学生充当历史事件的主角,即有利于学生深入历史,深层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大胆设想,探求具有全新意义新观点新办法总之,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王东杰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王东杰发表时间:2014-04-01T16:30:06.89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王东杰[导读] 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中学王东杰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1 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1.1 因材施教。
学生的思维类型有多种,一般可以分为缜密型、敏捷型、深沉型、变通型等。
但是人的思维品质类型往往具有兼通性和过渡性,不是专一固定的。
历史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向兼通优质的方向发展,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有要分析和把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1.2 循序渐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在一节课上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要有规划,将思维能力训练写入日常教学计划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低级能力向高级能力进行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例如,林崇德先生认为,在思维的品质中,概括是思维能力的基础。
因此,我们把概括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的培养放在高一年级重点进行,而把判断能力和分析说明能力的培养放在高二年级进行,把评价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放在高三重点进行。
1.3 结合学生特点。
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时,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这包括学生在年龄、性别上的特点,心理上的特点,思维发展上的特点,学习上的特点,尤其是在历史学习与理解上的特点。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顾名思义,历史思维能力就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我们要在历史中找出事件与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理性思考。
作为五种思维能力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状似遥远,但其实在生活中却是常见的一种应用能力。
再说历史,历史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强的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学科,我们常常能够在历史中找到其他学科的踪迹,它内涵丰富,万象包罗,相对的,认识历史绝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应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方法才能读懂历史的故事和奥秘。
这种思维始终贯穿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历史思维能力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
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历史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历史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历史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等等。
可以说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历史最为重要的一项技能,而我们在接受九年教育的同时,自然也接受到了历史思维能力的熏陶,我们常说前车之鉴,以史为鉴,借此来规劝一些错误的行为,这其实就是一种历史思维能力,我们应该善于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完善自己的行为。
大到科学研究发明,小到生活实践学习,都离不开历史思维能力。
科学发明,正是由于前者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才有后者的成功,若是没有历史思维能力,以失败的案例为基石走向成功,那么科研活动就会停滞不前,得不到成果。
而生活更是如此,尝过的酸甜苦辣,走路跌倒的坎坷,只有借鉴前事才能做的更好。
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这里可见一斑。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
一、发挥自身主体作用。
历史思维需要自我的培养和认知,所以自身的内在很重要,学会积极思考,主动去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与历史结合在一起思考。
二、构建相对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知识体系。
在联系历史的同时,也应该有着相对宽泛的历史知识体系和知识。
每个人的知识程度不同,就会导致其对于同一事件的理解层面不同,理解偏差的造成是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因此更是要注重这一点。
三、注重历史的联系。
惯性的思维模式往往会让我们走上一如往常的结局,在思考的同时,要注意与历史的联系,在崭新的21世纪,我们也要做到与发展相结合,结合实际才能有成果。
浅谈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要获得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策略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已经势在必行,过去那种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我认为要以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为基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科学引导。
本文仅就个人的教学实践,举例阐述如下。
一、营造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索现代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并重在发展”,根据这一要求,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如采用图片、资料、模拟角色表演等,创设历史情景,营造特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这对于学生培养良好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
中国近代史第一节《禁烟运动》,过去教学时,我一讲到底,虽然讲得详细生动,分析得有条有理,但课后发现学生对许多问题并未理解,头脑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针对这个情况,我改变方法,如在教学中营造一些历史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中思索,从而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
课堂上,我先扼要地介绍英国偷运贩卖鸦片的概况,指出面对鸦片贸易,清政府内部分成禁烟派和弛禁派,接着要求学生把自己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确定自己是哪一派,并说出理由。
学生们立即兴致勃勃地看书、讨论,纷纷发言。
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是禁烟派,他们一条一条列举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讨论到这里,似乎教学目的已经达到,学生掌握了鸦片输入的深重灾难以及禁烟的必要性。
但我发现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沉思,想发表意见,这些学生心里想的正是教学中的难点。
于是我便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
终于他们站起来发言了。
有的说:“鸦片输入是有许多害处,但禁烟会引起英国武装侵略,中国打不过英国,失败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损失更大”,有的说:“禁烟会给英国侵略者找到借口。
浅谈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应关注的四个关键能力
139美眉 2024.2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浅谈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应关注的四个关键能力冯华波(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湖北 恩施 445000)摘 要:当前,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
对于高中历史这门学科来说,深度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然而,如何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四个关键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四个关键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只有掌握了这四个能力,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这四个关键能力,以此提高他们的深度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四个关键能力;关注策略引言新课标让深度学习这一概念逐渐映入学科教师的眼帘。
同时,学校也越来越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深度学习,并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采取措施落实深度学习,高中历史教学也同样如此。
历史作为一门涉及面较广、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文化。
这就意味着学生面临着海量的知识。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获取、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关注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的四个关键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基于此,本文将从高中历史教师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简要讨论与分析。
一、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四个关键能力的具体概念研究调查发现:历史深度学习的四个关键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阅读历史资料时,准确理解文字信息、提炼关键内容、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能够有效地记住关键信息、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通过培养记忆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为深入分析和探讨历史问题奠定基础。
浅析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2013-02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将使学习变得更加富有成效。
笔者在此试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谈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巧妙设疑,激发探究心理学研究表明,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维持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原因,有了学习兴趣,他们就会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并不断获得心理愉悦,就能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学习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
如在有关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关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我先后设计了几个小问题:如果林则徐没有被撤职,中国还会战败吗?为什么?若你生活在那个时代,目睹了战争的过程,你会对当政者提出哪些合理建议?在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己见后,我对意犹未尽的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任务: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所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约300字的小论文———《鸦片战争教训总结》。
让兴趣延续,就是让思维延伸。
历史教学中,结合教材信息,巧妙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热情,经常性的训练,更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的形成。
二、创设情境,综合感悟新课标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历史学科可以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有时发现历史课本限于篇幅等原因,内容叙述比较抽象简短,常常有疑问却无法释疑。
作为教师,我除了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迁移和探究,从而化解疑难点外,还坚持针对问题的关键,创设历史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指导学生参与情境,互动探究,化抽象为形象,化“历史”为“现实”,这样往往能很好地释疑学生心中困惑。
如秦朝建立起来后,地方行政制度应该如何设立,鉴于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我尝试着在课堂上组织几个学生表演一场微型历史情景剧,分成对立的双方:一方主分封,一方主郡县。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历史思维能力对高中生而言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石。
对这一能力进行培养,既是高中历史教师的必修课,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教师需充分发挥其领导与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索,依托历史事实进行分析与归纳,以形成准确的结论。
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塑造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得到锻炼,自我监控能力将得以增强,进而推动学生判断力与想象力的提升,实现思维能力的整体跃升。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阶思维思维的显著特征是归纳,它能洞察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源自抽象思维和归纳过程。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指的是将历史事件、现象及人物行为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而识别各阶段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它是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还符合学校选拔人才的标准。
一、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一)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注重思维的灵活运用1. 深刻性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思想的深刻性既包括思想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也包括思想的广度、深度与难度。
深刻性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进行深刻地思考,把握事情的规律、实质,预测事情的发展过程。
以上所提到的归纳训练,都是发展学生思考深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2. 合理而灵活的思维品质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人的智慧和能力的转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思维出发点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当学生开始思考历史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
第二,学生的思考能力很强,很少会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所困扰。
第三,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总结和转化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意愿,以便更好地概括、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有利于形成知识能力的迁移,进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第四,学生要善于运用组合方法来处理历史问题。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交给共产党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于是学生答 : 社会 民主党
无 力一 党支 撑局 面 , 更 为 重要 的是 共产 党 掌握 着武 装 力量 。
的突出表现 。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 中, 教师应力求做到教 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 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 的具 有代表性 、 又是学生普遍关心 的热点 问题 , 教育学生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 科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
养能力 , 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 , 而应在讲授历史 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 , 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1 调 动 学生 的 内驱 力
自信心 、 意志 、 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 孔子说得好 : “ 知 之 者不 如 好 知者 , 好 知 者 不 如乐 知 者 ” 。
体 。这样 学 生通 过历 史课 的学 习 , 就会 觉得 历 史并 非过 眼 云 烟, 而 是完 全 可 以和纷 繁 复杂 的现 实生 活接 轨 。
从而使学生理解 , 匈牙利社会 主义革命特点是在暴力基础上 和平过渡。因此通过学生 自己找问题 , 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 又可形成竞争机制 , 给学生以表现 自己的机会 , 又可避免老师的一言堂。 同时又可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 好的思维活动中, 培养了学生 的能力。
么社会 民主党 同意 了共产 党 的条件 ? 社 会 民主 党把政 权拱 手
学习中, 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 , 唯有热爱历史 , 才会 在积极持久 的学 习热情 中获得能力。 首先 , 我认为应 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 生学习历史 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历史是前人 生活的再现 , 包含 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 是人类经
浅谈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
政》 一课 , 可引导学生分析胡佛总统为什么下台 , 罗斯福总统
的新政新在何处 ?从 而得 出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 : 自由——
干预 — — 发 展 , 起 学 生 的兴 趣 。 引
9 9・
一
2 用图表活跃学生思维, 彳U 加深对史 实的理 解 中学历史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 图( 历史地图、 表格 、 代表
人 物画像等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 , , 不仅能克服 学 生因强记 历史人名 、 地点 、 年代 、 时间 、 事件 等单 纯知识 的
枯燥无味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 , 而且由于它们给教材增 强 了直观性 、 可读性 、 欣赏性 , 有利于激发学 生的兴趣 , 活跃
3点 面 交 叉 法 .
材, 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而挖掘
教材所提供 的本质和精华 是提 高教学水平 的关键 。 挖掘教材
中 内在 的 因 果 并 列 关 系 和历 史 发 展 的 规 律 是 激 发 学 生 的学
要 拓 宽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 重 要 的是 要 找 准 “ ” 以 “ ” 最 点 , 点
学生思维 , 帮助 学 生 加 深 对 教 材 的 理解 和记 忆 。
、
明确 中学 生在 历 史 学科 中的 思 维 特 点
1形 式 思 维逐 步发 展 并趋 向成 熟 的 同时 , 证 思 维 开 始 . 辩
形 成 并得 到 较 快 的 发 展
所谓 形 式 思 维 , 指 在 对 历 史 表 象 认 识 的基 础 上 , 过 是 通
21 第O 0 0年 9期
总第 15 8 期
浅谈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史 ”把 教学 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 的正本清 源 , 以教师必须关 注教育 。 所
对象 。
其次 。 要培养学生 的历史思 维能力 , 终要使学生 的思维跟着 教师动起来 。 最 仅要 让学 生知道是什么 、 还有什么 , 还要 让学生知道 为什么 , 更要让学 生知道 么办 。 从长期课堂教学的实践看 , 我认 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
们在 参 与教学 活动 中感 知 与体验 , 深理 解课 本 内容 。 学实 践 中我 常用 物 加 教 品、 文物 、 史遗 留物( 古钱 币 、 历 如 古器物 等 ) 等创 设情 境 , 以具体 的讲 解 。 辅 另
外, 用课本 内外的 图片 、 影视 资料及 多媒体计 算机 等再现情 境与创 设 这有 助于 吸引学生 的注意 力 , 调动学 生学 习的积
8
C
导
的主体性 , 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 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 增 同时新 课程 的实施要有 利于教 师教学理念 的更新 , 有利于教学方式 的转变 , 倡导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 段 和方 法 , 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创 造必 要 的前 提 。 为 新 形 势 下 的 一 线 历 史 教 师 不 为 作 仅仅要重视历史知识 的传授 , 应把 培养学生历 史思维能力贯穿课堂始终 , 还 把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 、 创新能力作 为历史教学的主要 目标 。 首先 , 师 自己要有独 到的见解 , 教 要善于创新 , 并且要关注教育对象 。 历史教 育 的终极 目的是育人 , 是帮助学 生知道做 人的道理 。 这种认识有助于教师在实际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的分层次培养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的分层次培养学习历史课程的根本目的不是只让学生记住几个时间和几个事件,而是使学生获得对历史发展观的思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完成从单纯地掌握历史知识信息向增强历史思维能力转化。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时必须具有的思考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那么在教学具体实践中我们又如何去实施呢?可循序渐进地采用分层次培养的方法进行,具体如下。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而学生往往反映“记不住”。
帮助学生少花时间多记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首先,教会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
学生往往把某一需掌握的知识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遍,当时记住,过一段时间差不多又忘光了。
克服这个弊端可要求学生分解去记:当天记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考核前巩固一次,总费时少而记忆的知识多,效果非常好。
其次,教会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
如清朝12个皇帝在位,时间跨古代近代两段,学生往往弄不清顺序。
教学中先要学生记住“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学生读一两遍就记住了,然后再展开逐一说明。
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
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
如康有为的活动归纳为“上书、变法、保皇、复古、复辟”5个词,反映出康有为行为思想历史演变过程。
记忆纲要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第四,记忆示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复杂的历史问题用示意图表示,学生易于掌握并记准。
例如,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各有两次工作重心转移,涉及知识很多,可用下列示意图,并要求学生二、理解能力的培养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
在注意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的同时,更要注意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并防止思维定势。
首先,要讲清基本概念。
如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讲述、评述、分析等概念的内涵。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能从当时、当地情况出发,从不同视角,多方面、客观地去思考,锻炼了思维的周密性,克服主观性、片面性。
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一、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思维的理论依据,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辩证唯物主义中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共性与个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继承与发展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与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等原理,常被用于历史思维过程中。
利用好这把“钥匙”学习历史,进行历史思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社会现象,都能从背景、根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到正确结论。
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能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的变化及变化根源有较清楚的认识,并能发现和得出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识上,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就能把它们放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去分析。
比如,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历史人物,有些在历史进程中起过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不足的一面;有些反面人物,干了许多坏事,但也不能抹煞他一生中干了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
二、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的导向作用举足轻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上)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概念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以及预见未来的智力思维能力。
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观的指导下,人们意识到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体现出历史教育对学生人生发展的深远影响。
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发展学生智力的中心环节,也是历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直接反映。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的“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应该获得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而历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最终目的应不在于让学生熟知和牢记具体的史实,而在于引导他们利用历史知识这个厚重的载体,去认识和明晓社会变迁、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在认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思维能力。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考也朝着重视能力的方向发展,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历史学科的好成绩,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怎样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
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可能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失去兴趣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只有枯燥、乏味、厌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投影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提供给学生更为丰富的思维载体,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的崛起》这一课时,利用这一历史时期教学资料丰富的优势,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也可以播放《我的1919》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讲述“五四风雷”做好铺垫,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兴趣盎然,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历史知识的传授,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过程,离开了历史知识这个载体去谈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那是空谈。
那么,怎么来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呢?
第一,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者见到森林,但那是杂乱无章的森林,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地处理教材,把教学内容系统化,在明确教学内容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明确本章节在整体中的地位,注意历史
浅谈历史思维能力(下)
第三、加强知识的纵横比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比较法是培养学习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平时应注重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把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同一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一些历史现象进行比较;也可以对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还可以对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比较时,要先找好比较点,一般是背景要素中的原因、条件、目的;内涵要素中的经过、内容、特点;后果要素中的结果、性质、作用、影响等。
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和不同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同点,概括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或认识,以准确、深刻地认识历史事物。
如通过对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背景、领导阶级、结果和失败原因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联系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反帝和反封建同时并举;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敢于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四,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思维定势。
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着的,同时我们的思想也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特别是阶级性质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过去主要看到计划经济存在的弊端,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主义国家也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寻找适合于自身经济发展的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也力求运用市场调节经济,与世界接轨。
(三)重视历史与现实密切联系,凸显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树立现代意识。
平时应经常关注现实问题,将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从历史中找借鉴,沟通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理论问题的联系,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
“现实中问题,去历史中借鉴”不仅是当前历史试题考查的主要趋向,也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系方式有两种:一是顺向联系,即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揭示其对现实的影响与启示。
二是逆向联系,即从现实需要出发,遴选历史上能够为之提供经验作为借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
(四)立足整体史观,关注整个人类的发展,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
还应把中国历史重大事件“置身”于世界的角度来观察,努力培养“整体世界史观”。
如学习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一定要把中国历史的发展放到世界史中去考虑,体现“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过程也是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过程。
现在文综考试就要求学生树立现代意识,密切关注现实,理性看待今天,要能知古鉴今,关注世界整体发展,关心人类共同命运。
(五)运用学科观点,正确分析事物,培养应用能力。
分析、评论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分析历史事件的范例,而同学们一般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如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分割开来。
对此,同学们要学会一些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
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自己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如对鸦片战争的评价,同学们要学会辩证地分析,避免绝对化,既要看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也要看到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促进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爱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六)联系政治地理,加强学科综合,形成大历史观。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科综合越来越明显。
不仅学科内综合加强了,还出现了跨学科综合—主要是历史与政治、地理的综合,同学们学习也需顺应这种变化趋势。
历史本来与政治、地理密不可分,我们可以用政治、地理学科的知识分析有关历史现象。
如分析民族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分析上海成为中国革命发源地的原
因;结合教材《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概括说明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的主要原因等。
要全面地解答这些题目,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从政治、地理、历史知识等角度去分析,培养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工程,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调动一切可挖掘的积极因素,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高屋建瓴,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