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常用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完整word版)人教版_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氧负二二四六硫二四碳(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初中化学物质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详解
初中化学物质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详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性质,它反映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中物质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一、物质的密度计算方法物质的密度(ρ)定义为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之比,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ρ = m / V其中,密度的单位通常用克/立方厘米(g/cm³)或克/毫升(g/mL)表示,质量的单位用克(g)表示,体积的单位通常用立方厘米(cm³)或毫升(mL)表示。
例如,如果一块物质的质量为100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则可以通过密度公式计算出该物质的密度:ρ = 100g / 50cm³ = 2g/cm³因此,该物质的密度为2克/立方厘米。
二、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中用于描述物质分子量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对分子质量(M)可以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和来表示,即将每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得到。
例如,如果要计算二氧化碳(CO₂)的相对分子质量,需要查找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碳(C)和氧(O)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进行相加:CO₂的相对分子质量 = C的相对原子质量 + 2 × O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代入公式计算得到:CO₂的相对分子质量 = 12 + 2 × 16 = 44因此,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三、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在实际的化学问题中,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当已知物质的密度和化学组成时,可以通过密度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以乙醇(C₂H₅OH)为例,已知乙醇的密度为0.789克/毫升,要计算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计算乙醇的质量:已知密度和体积,可以通过密度公式计算出乙醇的质量。
化学相对分子质量表
63
硫酸
H2SO4
98
亚硫酸
H2SO3
82
磷 酸
H3PO4
98
乙酸
CH3COOH
60
碳 酸
H2CO3
62
盐酸
HCl
36.5
氢氧化钠
NaOH
40
氢氧化铜
Cu(OH)2
98
氢氧化钙
Ca(OH)2
74
氢氧化钾
KOH
56
氯化钙
CaCl2
111
硫酸钙
CaSO4
136
碳酸钙
CaCO3
100
氯化铁
FeCl3
甲 烷
CH4
16
尿 素
CO(NH2)2
60
甲 醇
CH3OH
32
乙 醇
C2H5OH
46
乙 炔
C2H2
26
过氧化氢
H2O2
34
过氧化钠
Na2O2
78
氧化铜
氯化铵
NH4Cl
53.5
氢氧化镁
Mg(OH)2
58
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62.5
氯化亚铁
FeCl2
127
硫酸亚铁
FeSO4
152
氯化钠
NaCl
58.5
硫酸钠
Na2SO4
142
碳酸钠
Na2CO3
106
氯化钾
KCl
74.5
氯化铜
CuCl2
135
硫酸铜
CuSO4
160
氯化锌
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106
氯化钾
KCl
74.5
氯化铜
CuCl2
135
硫酸铜
CuSO4
160
氯化锌
ZnCl2
136
硫酸锌
ZnSO4
161
硝酸铵
NH4NO3
80
高锰酸钾
KMnO4158氯酸钾KClO3122.5
甲 烷
CH4
16
尿 素
CO(NH2)2
60
甲 醇
CH3OH
32
乙 醇
C2H5OH
46
乙 炔
C2H2
26
过氧化氢
H2O2
34
过氧化钠
Na2O2
78
氧化铜
CuO
80
氧化镁
MgO
40
氯化铵
NH4Cl
53.5
氢氧化镁
Mg(OH)2
58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h221401 5399厙19977 4E09三25951 655F敟23996 5DBC嶼$23103 5A3F娿38730 974A靊23272 5AE8嫨37306 91BA醺35605 8B15謕C
62
盐酸
HCl
36.5
氢氧化钠
NaOH
40
氢氧化铜
Cu(OH)2
98
氢氧化钙
Ca(OH)2
74
氢氧化钾
KOH
56
氯化钙
CaCl2
111
硫酸钙
CaSO4
136
碳酸钙
CaCO3
100
氯化铁
FeCl3
162.5
氯化亚铁
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氯化铁
FeCl3
氯化亚铁
FeCl2
127
硫酸亚铁
FeSO4
152
氯化钠
NaCl
硫酸钠
Na2SO4
142
碳酸钠
Na2CO3
106
氯化钾
KCl
氯化铜
CuCl2
135
硫酸铜
CuSO4
160
氯化锌
ZnCl2
136
硫酸锌ZnSO4161源自硝酸铵NH4NO3
80
高锰酸钾
KMnO4
158
氯酸钾
KClO3
甲 烷
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氨 气
NH3
17
二氧化碳
CO2
44
二氧化硫
SO2
64
一氧化碳
CO
28
三氧化硫
SO3
80
氧化钙
CaO
56
四氧化三铁
Fe3O4
232
三氧化二铁
Fe2O3
160
氧化亚铁
FeO
72
氧化铝
Al2O3
102
五氧化二磷
P2O5
142
水
H2O
18
硝 酸
HNO3
63
硫酸
H2SO4
98
亚硫酸
H2SO3
82
磷 酸
H3PO4
98
乙酸
CH3COOH
60
碳 酸
H2CO3
62
盐酸
HCl
化学中常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CB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二基本知识、理论: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Cl氯化氢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钾K、钙Cu、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锡Sn、铅Pb、氢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熟石灰、消石灰:CaOH2 7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8纯碱:Na2CO3 9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酒精、乙醇:C2H5OH 13氨气:NH3 碱性气体 14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5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1、白色固体: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炭、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 、红磷黄色:硫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五、物质的溶解性1、盐的溶解性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2、碱的溶解性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六、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七解题技巧和说明:一、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2、CuO、Fe3O4、C、Fe蓝色: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4 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HCl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过饱和的石灰水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SO2 + 2KOH == K2SO3 + H2OH2SO3 + 2KOH == K2SO3 + 2H2OSO3 + 2NaOH == Na2SO4 + H2O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uO + 2HCl == CuCl2 + H2OCuOH2 + 2HCl == CuCl2 + 2H2OCaO + 2HCl == CaCl2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二、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③除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八、初中化学中的“三”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1金属元素、2非金属元素、3稀有气体元素..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1FeO、2Fe2O3、3 Fe3O4..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九、、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 叫氢氯酸根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11、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不同溶质而言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12、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13、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4、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15、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如NH4NO3 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16、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17、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18、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 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19、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2CO3溶液显碱性..20、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 =Na++H+ +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21、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22、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2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2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常见的酸性氧化物:CO2 、 SO2 、 SO3 、P2O5 、 SiO2 等;酸性氧化物大多数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记住二氧化硅SiO2不溶于水 ..25、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26、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27、凡是单质铁参加的置换反应铁与酸、盐的反应;反应后铁一定显+2价即生成亚铁盐..28、凡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只要看参加反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与生成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大换小增重;小换大减重”29、凡是同质量同价态的金属与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产生氢气的质量就越少..31、凡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如K、Ca、Na;就一定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但它们与酸反应是最为激烈的..如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 =2NaOH+H2 ↑;2NaOH+CuSO4 =CuOH2 ↓+Na2SO4 ..30、凡是排空气法无论向上还是向下;都一定要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31、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在装药品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检验纯度.32、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 、CH433、5g某物质放入95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5%..可能等于5%;如NaCl、KNO3 等;也可能大于5%;如K2O、Na2O、BaO、SO3 等;也可能小于5%;如结晶水合物以及CaOH2 、CaO 等..十化学实验总结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反应原理 2K MnO4 == K2MnO4+MnO2+O2↑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CaCO3+2HCl=CaCl2+H2O+CO2↑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常见气体的性质O2 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用途氧气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1、供呼吸2、炼钢3、气焊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氢气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H2CO3 === H2O + CO2↑不稳定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CO2 +2NaOH==Na2CO3 + H2O氧化性:CO2 + C == 2CO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作燃料2、冶炼金属②还原性:CO + CuO === Cu + CO23CO + WO3 === W + 3CO23CO + Fe2O3 == 2Fe + 3CO2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化学相对分子质量表
74
氢氧化钾
?KOH
56
氯化钙
CaCl2
111
硫酸钙
CaSO4
136
碳酸钙
CaCO3
100
氯化铁
FeCl3??????
162.5
氯化亚铁
FeCl2
127
硫酸亚铁
FeSO4??
152
氯化钠
NaCl?
58.5
硫酸钠
Na2SO4
142
碳酸钠
Na2CO3
106
氯化钾
KCl
74.5
氯化铜
CuCl2
135
硫酸铜
CuSO4
160
氯化锌
ZnCl2?
136
硫酸锌
ZnSO4
161
硝酸铵
NH4NO3
80
高锰酸钾
KMnO4?? ?
158
氯酸钾
KClO3
122.5
甲? 烷
CH4
16
尿? 素
CO(NH2)2
60
甲? 醇
CH3OH
32
乙? 醇
C2H5OH
46
乙? 炔
C2H2
26
过氧化氢
H2O2
34
过氧化钠
Na2O2
化学相对分子质量表
物质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氨? 气
NH3????????
17
二氧化碳
CO2
44
二氧化硫
SO2
64
一氧化碳
CO??????
28
初中常用相对分子质量及计算公式
氢气 H 2 2 五氧化二磷P 2O 5 142 氧气 O 2 32 氢氧化钙(熟石灰Ca (OH ) 2 74 氯气 Cl 2 71 氢氧化铜 Cu(OH) 2 98 氨气 NH 3 17 氢氧化钠NaOH40 氮气 N 2 28 过氧化氢(双氧水H 2O 2 34 一氧化碳 CO 28 碱式碳酸铜(绿) Cu 2(OH) 2CO 3 222 二氧化碳 CO 2 44 盐酸 (氯化氢) HCl 36.5 一氧化硫 SO 48 氯化钙 CaCl 2 111 二氧化硫 SO 2 64 氯化钾KCl 74.5 三氧化硫 SO 3 80 氯化铁 (淡黄溶) FeCl 3162.5 二氧化锰 MnO 2 87 氯酸钾KClO 3122.5 碳酸 H 2CO 3 62高锰酸钾(灰锰氧)MnO 4158 碳酸钙 CaCO 3 100 硫酸铜 (白蓝固溶)CuSO 4 160 碳酸氢铵 NH 4HCO 3 79 硫酸钠Na 2SO 4 142 硝酸 HNO 3 63 硝酸铵 NH 4NO 3 80 硫酸 H 2SO 4 98 甲烷 CH 416 亚硫酸 H 2SO 3 82 尿素 CO(NH 2)2 60 磷酸 H 3PO 4 98 甲醇 CH 3OH 32 水H 2O 18 乙醇(酒精) C 2H 5OH 46 氧化铜(黑) CuO 80 乙炔 C 2H 226 氧化镁(白) MgO 40乙酸(醋酸)CH 3COOH60氧化钙 (白) CaO 56四氧化三铁(黑) Fe 3O 4 232氧化铁(红) Fe 2O 3 160氧化亚铁(黑)FeO72硫酸亚铁(淡绿) FeSO 4152硫酸锌(白/无)ZnSO 4 161初中化学常用计算公式一. 常用计算公式:(1 )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2 )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 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 : 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100%(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5)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100% =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100%=1- 杂质的质量分数(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量/×100% = 溶质质(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7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M浓×a%浓=M稀×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 稀(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浓×a%浓+M稀×b%稀=(M浓+M稀)×%(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容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学习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L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 ----------------------- —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 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一一该原子—卜原子的穿际质量〔千克)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磷原予买际质量Jtj 1/12(千克)(单位为1 ”,省略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 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 原子的结构: -质子(+)「原子核I 中子(0) 原子 I 中子(0)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一)-、 /得e 才得e 、原子、离子的关系:阴离子= 二原子 ------------------ 务阳离子失e 失e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 工核外电子数18、 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女口: A + B = AB ②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女口: AB = A + B③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女口: A + BC = AC + B④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女口: AB + CD = AD + CB19、 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 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哑02 2H 2O + 02 f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如:0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一.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产生新物质。
5.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6.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7.变化与性质的语言区分:一般描述物质性质时有“可、易、能、会,可以,不能,不会,不易,难,不可”等字,而且性质表示结论,变化表示过程。
8.常考的物理变化:气液固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状态改变,灯泡发光,蒸汽锅炉的爆炸,石油分馏,车胎爆炸等化学变化:燃烧,食物变质,生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瓦斯爆炸,硬水软化等二.组成与结构1分子⑴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⑵分子与物质的关系: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⑶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⑷基本特征:1分子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4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2.原子⑴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⑵原子与物质的关系: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⑶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⑷基本特征:1原子的体积很小,质量很轻2原子总是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3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气体>液体>固体)4直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必背手册
初中化学必背手册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word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式和化合价-推荐文档
+2 化学式和化合价考点归纳1.化学式的含义(重点、考点)2.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重点)3.化学式书写方式(重点)4.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重难点、考点)知识点1.化学式的含义: 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以CO2为例说明)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二氧化碳。
⑴宏观上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⑵微观上表示分子的构成: 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注: 表示每种物质的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2.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化学性质,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元素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⑴一般情况下, 元素化合价为常见化合价, 氢元素的化合价通常显+1价, 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⑵在化合物中, 金属元素为正价。
⑶非金属与氢或金属化合时, 非金属元素显负价;非金属与氧元素化合时, 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⑷在化合物中, 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⑸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6)有些元素有可变化学价, 如Fe2O3中铁元素为+3价, FeSO4中铁元素为+2价。
(7)有些元素在同一化合物里可显不同的化学价, 如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和+5。
表示方法:标化合价是, 先写“+”或“—”, 再写化合价的数值,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要注意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与离子符号的区别, 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用+、2+、-、2-……表示, 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 如: Na+、Cl-、Mg2+、O2-。
例如:Ca表示钙元素显+2价(或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1 钾、钠、氢、银+2 钡、镁、钙、锌+3 铝-1 氯、氟-2 氧+2.+3 铁- 1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 硫四六, 三五有磷, 二四碳;一二铜, 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Word版
分析化学教材(系列一)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第八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十四章核磁共振波谱法第十五章 质谱法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第十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九章 平面色谱法 第二十章 毛细管电泳法 第二十一章 色谱联用分析法 附录一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05) 附录二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四 国际制(SI )单位与cgs 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附录五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附录六配位滴定有关常数附录七常用电极电位附录八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I=0)附录九标准缓冲溶液的pH(0—95℃)附录十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附录十一质子化学位移表附录十二质谱中常见的中性碎片与碎片离子附录十三气相色谱法用表参考文献英文索引中文索引目录第三版前言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第1章绪论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第3章重量分析法第4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6章络合滴定法第7章沉淀滴定法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9章取样与样品预处理方法附录附录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附录Ⅱ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物理化学常数及物理量附录Ⅲ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Ⅳ常用相对分子质量表附录Ⅴ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附录Ⅵ常用标准缓冲溶液的pH(0~60℃)附录Ⅶ络合滴定有关常数附录Ⅷ标准电极电位及条件电位表附录Ⅸ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 符号表第1章概论1.1 定量分析概述1.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1.1.2 定量分析过程1.1.3 定量分析方法1.2 滴定分析法概述1.2.1 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1.2.2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1.2.3 滴定分析中的体积测量1.2.4 滴定分析的计算思考题习题第2章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2.1 有关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2.1.1 误差的表征——准确度与精密度2.1.2 误差的表示——误差与偏差2.1.3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2.2 随机误差的分布2.2.1 频率分布2.2.2 正态分布2.2.3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2.3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2.3.1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的表示——对μ和σ2.3.2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对μ的区别间估计2.3.3 显著性检验2.3.4 异常值的检验2.4 测定方法的选择与测定准确度的提高2.5 有效数字思考题习题第3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3.1 酸碱反应3.1.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3.1.3 活度与浓度,平衡常数的几种形式3.2 酸度对弱酸(碱)形态分布的影响3.2.1 一元弱酸溶液中各种形态的分布3.2.2 多元酸溶液中各种形态的分布3.2.3 浓度对数图3.3 酸碱溶液的H+浓度计算3.3.1 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处理的方法3.3.2 一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3.3.3 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3.3.4 多元弱酸溶液pH的计算3.3.5 一元弱酸及其共轭碱(HA+A)混合溶液pH的计算3.3.6 强酸(碱)溶液pH的计算3.3.7 混合酸和混合碱溶液pH的计算3.4 酸碱缓冲溶液3.4.1 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3.4.2 缓冲溶液的选择3.4.3 标准缓冲溶液3.5 酸碱指示剂3.5.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3.5.2 影响指示剂变色间隔的因素3.5.3 混合指示剂3.6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3.6.1 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3.6.2 一元弱酸(碱)的滴定3.6.3 滴定一元弱(弱碱)及其与强酸(强碱)混合物的总结3.6.4 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3.7 终点误差3.7.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3.7.2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3.8.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第4章络合滴定法第5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6章沉淀重量与沉淀滴定法第7章分光光度法第8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第9章其他常用仪器分析方法附录目录编写说明第1章绪论第1节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第2节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第3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第4节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1节误差第2节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第3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第4节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第5节相关与回归思考与练习第3章重量分析法第1节挥发法第2节萃取法第3节沉淀法思考与练习第4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1节滴定反应类型与滴定方式第2节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第3节滴定分析的计算思考与练习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1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第2节基本原理第3节滴定终点误差第4节应用与示例第5节非水滴定法思考与练习第6章沉淀滴定法第1节基本原理第2节应用与示例思考与练习第7章配位滴定法第1节配位平衡第2节基本原理第3节滴定条件的选择第4节应用与示例思考与练习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9章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参考资料附录目录符号缩写或简称第一篇概述第1章分析化学的目的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1.1 分析化学的目的:对社会的基本重要性1.2 分析化学的目的:作为问题解决者的分析化学家1.3 非常规实验实应用分析化学的目的参考文献第2章分析过程2.1 概述2.2 全分析过程2.3 工作特性2.4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参考文献第3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3.1 分析化学的质量和目标3.2 分析方法3.3 如何保证准确度3.4 质是保证和质是控制受规章限制的方面3.5 结论参考文献第二篇化学分析第4章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第5章色谱法第6章动力学与催化第7章化学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第三篇物理分析第8章元素分析第9章化合物和分子特效分析第10章微束流和表面分析第11章结构分析第四篇基于计算机的分析化学(COBAC)第12章化学计理学第13章计算机软硬件及分析仪器接口第五篇全分析系统第14章联用技术第15章微分析系统第16章过程分析化学VI. 附录汉英索引英汉索引目录总序出版说明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符号表绪论0.1 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0.2 分析方法的分类0.3 发展中的分析化学1 分析质量保证1.1 分析化学中关于误差的一些基本概念 1.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3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小结习题分析化学前沿领域简介——化学计量学2 化学分析法2.1 滴定分析概述2.2 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2.3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2.4 滴定条件选择2.5 滴定分析的应用2.6 重理分析法小结习题化学大师Liebig3 分离分析方法3.1 分析试样的制备和分解3.2 沉淀分离法3.3 溶齐萃取分离法3.4 离子交换分离法3.5 挥发和蒸馏分离法3.6 气相色谱法3.7 高效液相色谱法3.8 色谱分离技术发展简介3.9 膜分离法3.10 激光分离法3.11 复杂试样分析实例3.12 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小结习题科学家及其思维方法简介——色谱学家马丁4 原子光谱分析法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小结习题著名化学家本生对分析化学的贡献5 分子光谱分析法5.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2 红外光谱法5.3 分子发光分析法小结习题光分析化学前沿简介——光化学传感器6 核磁共振谱法6.1 基本原理6.2 核磁共振谱仪6.3 化学位移6.4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6.5 核磁共振谱图解析6.6 13C核磁共振谱小结习题生物分子的革命性分析方法7 质谱法7.1 基本原理7.2 质谱仪7.3 离子的主要类型7.4 有机化合物质谱7.5 质谱图解析7.6 飞行时间质谱简介7.7 UV、IR、NMR和MS四谱综合解析小结习题科学展望——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8 电化学分析法8.1 电位分析法8.2 极谱法和伏安法8.3 库仑分析法8.4 电分析化学新进展小结习题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格雷和麦金农参考文献附录后记目录第1篇分析化学基础第1章分析化学导言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1.2 分析化学的特点和分类1.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1.4 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方法思考题第2章试样的采集、制备与分解2.1 试样的采集2.2 固体物料试样的制备2.3 试样的分解思考题第3章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3.1 误差的基本概念3.2 误差的传递3.3 有效数字的表示与运算规则3.4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3.5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3.6 数据的评价——显著性检验、异常值的取舍3.7 回归分析3.8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思考题习题第2篇化学分析法第4章化学分析法概述4.1 化学分析法概述4.2 滴定分析法概述4.3 标准溶液与基准物4.4 化学分析法的计算思考题习题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6章配位滴定法第7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8章沉淀滴定法第9章重量分析法第3篇仪器分析法第10章仪器分析法概述第11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第12章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3章电位分析法第14章气相色谱法第4篇复杂物质分析第15章定量分析中的分离及富集方法第16章复杂物质分析示例附录参考文献目录第1章绪论第1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第2节分析化学的分类一、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三、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四、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五、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第3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一、取样二、分析试液的制备三、分析测定四、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第4节分析化学的发展与趋势第2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1节概述第2节定量分析误差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二、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三、准确度与精密度四、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第3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一、有效数字二、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三、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4节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三、可疑值的取舍四、分析数据处理与报告第3章重量分析法第1节概述第2节挥发法一、定义二、操作过程三、应用第3节萃取法一、定义及分类二、操作过程三、应用第4节沉淀法一、沉淀重量法二、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三、沉淀的纯度及其影响因素四、沉淀的类型与沉淀条件五、沉淀法中的计算第5节应用一、药物含量测定二、药物纯度检查第4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1节概述第2节滴定方式一、直接滴定法二、反滴定法三、置换滴定法四、间接滴定法第3节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一、基准物质二、标准溶液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第4节滴定分析中的计算一、计算依据二、计算示例第5章酸碱滴定法第1节概述第2节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一、酸碱质子理论二、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分布三、酸碱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第3节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二、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四、混合指示剂第4节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第6章沉淀滴定法第7章配位滴定法第8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9章电位分析法第10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11章荧光分析法第12章红外分光光度法第13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14章经典液相色谱法第15章气相色谱法第16章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7章其他分析方法实验部分参考文献附录《分析化学》教学基本要求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二、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三、常量、半微量、微量、超微量分析四、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五、例行分析、仲裁分析和快速分析第三节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分析理论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二、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定量分析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第一节定量分析误差的种类和来源一、系统误差二、随机误差第二节准确度与精密度一、准确度与误差二、精密度与偏差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第三节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一、频率分布二、正态分布三、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第四节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一、置信度与μ的置信区间二、可疑测定值的取舍三、显著性检验第五节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一、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二、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三、检验和消除系统误差四、减小随机误差第六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和位数二、数字修约规则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第一节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及滴定方式一、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三、滴定方式第二节滴定分析的标准溶液一、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二、化学试剂的规格与基准物质三、标准溶液的配制第三节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一、滴定分析计算的理论依据二、滴定分析计算示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四章酸碱滴定法第一节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一、酸碱反应及其实质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关系第二节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一、一元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二、多元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第三节酸碱溶液pH的计算一、质子等衡式(质子条件式)二、酸碱溶液pH的计算第四节酸碱指示剂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三、混合酸碱指示剂第五节酸碱滴定原理及指示剂选择一、强碱与强酸的滴定二、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三、多元酸(碱)的滴定四、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第六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一、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二、酸碱滴定法应用实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五章配位滴定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EDTA及其配合物一、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结构与性质二、EDTA在水溶液中各存在型体的分布系数三、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特点第三节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二、溶液中各级配合物浓度的计算第四节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一、酸效应及酸效应系数二、配位效应及配位效应系数三、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第五节配位滴定原理一、配位滴定曲线二、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三、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判据四、配位滴定中适宜pH范围第六节金属指示剂一、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二、金属指示剂应具备的条件三、金属指示剂的选择四、金属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和氧化变质现象五、常用的金属指示剂第七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一、控制溶液酸度二、利用掩蔽和解蔽作用三、采用其他配位剂四、分离干扰离子第八节配位滴定法的应用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二、各种配位滴定方式三、配位滴定法应用实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一、标准电极电势和条件电极电势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四、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原理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二、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电势的计算三、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的指示剂一、自身指示剂二、特殊指示剂三、氧化还原指示剂第四节常见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应用一、高锰酸钾法二、重铬酸钾法三、碘量法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七章沉淀滴定法第一节沉淀滴定法基本原理第二节银量法一、莫尔法二、佛尔哈德法三、法扬司法第三节沉淀滴定法的应用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二、应用示例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八章分析化学中的常用分离方法第一节沉淀分离法一、无机沉淀剂分离二、有机沉淀剂分离三、共沉淀分离第二节液?液萃取分离法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二、萃取体系的分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三、萃取分离技术四、溶剂萃取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三节离子交换分离法一、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二、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三、离子交换分离操作技术四、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第四节常规色谱法一、柱色谱法二、纸色谱法三、薄层色谱法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九章电势分析法第一节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一、直接电势法二、电势滴定法三、电池电动势的测量第二节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一、参比电极二、指示电极第三节直接电势法及应用一、溶液pH值的测定二、离子活度(浓度)的测定三、直接电势法的应用第四节电势滴定法一、电势滴定法的原理二、电势滴定终点的确定三、电势滴定法的应用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章吸光光度分析法第一节吸光光度法的基础知识一、光的基本性质二、光的互补作用与溶液的颜色三、光的吸收曲线第二节光的吸收定律一、朗伯?比耳定律二、朗伯?比耳定律的推导三、吸光度与透光度四、吸光系数、摩尔吸光系数及桑德尔灵敏度第三节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一、吸光光度法对显色反应的要求二、影响显色反应的主要因素三、显色剂第四节吸光光度分析法及仪器一、吸光光度分析的类型二、吸光光度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三、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四、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第五节吸光光度法测量误差及测量条件的选择一、吸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二、测量条件的选择第六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一、示差吸光光度法二、多组分的分析三、配合物组成的测定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一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一节基本原理一、共振发射线与吸收线二、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的关系三、原子吸收线的宽度四、原子吸收的测量五、灵敏度和检出限第二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一、光源二、原子化器三、分光系统四、检测系统五、读数装置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第三节仪器测量条件的选择一、分析线的选择二、灯电流的选择三、原子化条件的选择四、燃烧器高度的选择五、进样量六、单色器狭缝宽度与光谱通带的选择第四节定量分析方法一、标准工作曲线法二、标准加入法第五节干扰及消除方法一、光谱干扰二、化学干扰、物理干扰及电离干扰第六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应用一、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化学元素二、有机物分析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第一节色谱法概述一、色谱法原理介绍二、色谱法的分类第二节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及基本原理一、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二、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第三节气相色谱的实验技术一、色谱系统二、实验技术要点三、程序升温和衍生物制备第四节气相色谱法的应用一、定性分析二、定量分析三、气相色谱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第五节气相色谱法的新进展一、顶空气相色谱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三、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三章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一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技术参数一、速率理论二、柱外效应三、分离度四、系统适应性实验第二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系统一、高压泵二、梯度洗脱装置三、进样器四、色谱柱五、检测器六、数据处理系统和结果处理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方式一、吸附色谱法二、分配色谱法三、离子色谱法四、尺寸排阻色谱法五、亲和色谱法第四节样品预处理与色谱柱的保护一、样品预处理二、色谱柱的保护第五节液相色谱分析技术的新进展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概述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概述三、高效毛细管液相色谱法概述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四章现代仪器分析简介第一节光分析法导论一、电磁波的辐射能特性二、光分析法的分类第二节原子发射光谱法一、基本原理二、原子发射光谱仪三、应用第三节原子荧光光谱法一、基本原理二、原子荧光光谱仪三、应用第四节分子荧光和磷光分析法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二、荧光和磷光强度的影响因素三、荧光/磷光分析仪器四、荧光/磷光分析法应用第五节红外分光光度法一、分子的红外吸收二、红外光谱解析程序第六节核磁共振波谱法一、基本原理二、1HNMR谱的解析三、13CNMR谱的特点与解析第七节流动注射分析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第十五章样品分析的一般过程第一节试样采集和制备一、试样的采集二、试样的制备第二节试样的分解与处理一、无机试样的分解处理二、有机试样的分解处理三、试样分解处理方法的选择四、干扰组分的处理第三节测定方法的选择一、测定的具体要求二、被测组分的性质三、被测组分的含量四、共存组分的影响五、实验室条件第四节分析结果的计算和数据评价一、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表示方法二、分析结果的报告与评价本章小结思考题与习题附录附录一相对原子质量表(2001年国际原子量)附录二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表附录三弱酸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附录四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附录五常用浓酸浓碱的密度和浓度附录六几种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附录七常用标准缓冲溶液不同温度下的pH值附录八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lgKf(25℃)附录九标准电极电势表(25℃)附录十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25℃)附录十一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参考文献目录绪论0.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0.2 分析方法的分类0.2.1 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0.2.2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0.2.3 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和微量分析。
化学相对分子质量表
物质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氨 气
NH3
17
二氧化碳
CO2
44
二氧化硫
SO2
64
一氧化碳
CO
28
三氧化硫
SO3
80
氧化钙
CaO
56
四氧化三铁
Fe3O4
232
三氧化二铁
Fe2O3
160
氧化亚铁
FeO
72
氧化铝
Al2O3
102
五氧化二磷
P2O5
142
水
H2O
18
硝 酸
HNO3
63
硫酸
H2SO4
98
亚硫酸
H2SO3
82
磷 酸
H3PO4
98
乙酸
CH3COOH
60
碳 酸
H2CO3
62
盐酸
HCl
36.5
氢氧化钠
NaOH
40
氢氧化铜
Cu(OH)2
பைடு நூலகம்98
氢氧化钙
Ca(OH)2
74
氢氧化钾
KOH
56
氯化钙
CaCl2
111
硫酸钙
CaSO4
136
碳酸钙
CaCO3
100
氯化铁
FeCl3
162.5
氯化亚铁
FeCl2
127
硫酸亚铁
FeSO4
152
氯化钠
NaCl
58.5
硫酸钠
Na2SO4
142
(完整word版)化学中常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常用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氢 H 1碳 C 12氮 N 14氧 O 16钠 Na 23镁 Mg 24铝 Al 27硅 Si 28磷 P 31硫 S 32氯 Cl 35。
5钾 K 39钙 Ca 40锰 Mn 55铁 Fe 56铜 Cu 64锌 Zn 65银 Ag 108碘 I 127钡 Ba 137常用的相对分子质量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氢气 H2 2氨气 NH3 17氮气 N2 28氧气 O2 32水 H2O 18过氧化氢 H2O2 34一氧化碳 CO 28二氧化碳 CO2 44一氧化硫 SO 48二氧化硫 SO2 64三氧化硫 SO3 80二氧化锰 MnO2 87二氧化硅 SiO2 60一氧化氮 NO 30二氧化氮 NO2 46五氧化二磷P2O5 142氧化铁 Fe2O3 160氧化亚铁 FeO 72四氧化三铁Fe3O4 232氧化铜CuO 80氧化亚铜 Cu2O 144氧化钠 Na2O 62氧化镁 MgO 40氧化钙 CaO 56氧化铝 Al2O3 102氧化锌 ZnO 81氧化汞 HgO 217氧化银 Ag2O 232氧化铅 PbO 223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氯气 Cl2 71氯化氢 HCl 36.5氯化钾 KCl 74.5氯化钠 NaCl 58.5氯化镁 MgCl2 95氯化钙 CaCl2 111氯化铜 CuCl2 135氯化锌 ZnCl2 136氯化钡BaCl2 208氯化铝AlCl3 133。
5氯化铁 FeCl3 162。
5氯化银 AgCl 143。
5氯酸钾KClO3 122.5氯化铵NH4Cl 53.5氯化亚铁 FeCl2 127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硫酸 H2SO4 98硫酸锌 ZnSO4 161硫酸铵(NH4)2SO4 132硫酸铜 CuSO4160硫酸钡 BaSO4 233硫酸钙 CaSO4 136硫酸钾K2SO4 174硫酸钠Na2SO4142硫酸镁 MgSO4 120硫酸铁Fe2(SO4)3 400硫酸亚铁 FeSO4 152硫酸铝 Al2(SO4)3 342硫酸氢钠 NaHSO4 120硫酸氢钾 KHSO4 136亚硫酸 H2SO3 82亚硫酸钠 Na2SO3 126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硝酸 HNO3 63亚硝酸 HNO2 47硝酸钠NaNO3 85硝酸钾 KNO3 101硝酸银 AgNO3 170硝酸镁 Mg(NO3)2 148硝酸铜 Cu(NO3)2 188硝酸铵 NH4NO380硝酸钙 Ca(NO3)2 164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碳酸 H2CO3 62碳酸钠 Na2CO3 106碳酸钙 CaCO3 100碳酸镁 MgCO3 84碳酸钾 K2CO3 138碳酸氢铵 NH4HCO3 79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22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氢氧化钠 NaOH 40氢氧化钙 Ca(OH)2 74氢氧化钡 Ba(OH)2 171氢氧化镁Mg(OH)2 58氢氧化铜 Cu(OH)2 98氢氧化钾 KOH 56氢氧化铝 Al(OH)3 78氢氧化铁 Fe(OH)3 107氢氧化亚铁 Fe(OH)2 90物质名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氨水 NH3·H2O 35高锰酸钾 KMnO4 158锰酸钾 K2MnO4 197磷酸 H3PO4 98磷酸钠 Na3PO4 164甲烷 CH4 16乙炔 C2H2 26乙烯 C2H4 28甲醇 CH3OH 32乙醇(酒精) C2H5OH 46乙酸(醋酸) CH3COOH 60明矾 KAl(SO4)2·12H2O 474绿矾 FeSO4·7H2O 278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250石膏 CaSO4·2H2O 172熟石膏 CaSO4·H2O 154碳酸钠晶体 Na2CO3·10H2O 286尿素 CO(NH2)2 60蔗糖 C12H22O11 342葡萄糖 C6H12O6 180。
完整word版)氢气MSDS
完整word版)氢气MSDS 氢气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中文名:氢;氢气分子式:H2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英文名:XXX相对分子质量:2.01CAS号:133-74-0化学类别:非金属单质主要组成与性状:含量工业级≥98.0%,高纯≥99.999%。
外观与性状为无色无臭气体。
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空气中氧气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在很高的分压下,呈麻醉作用。
危险特性与灭火方法: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
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或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
氢气会与卤素发生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将从火场转移置空旷处。
灭火剂:雾装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理化性质:熔点(℃):-259.2,沸点(℃):-252.8,闪点(℃):无。
爆炸上限%:74.1,爆炸下限%:4.1.不溶于水、乙醇、乙醚。
稳定性良好。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眼睛接触: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就医。
食入:不适用。
个体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穿防静电工作服。
佩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操作注意事项:工作现场禁止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高浓度区作业,应有人监护。
操作处置与储存:工作现场禁止烟火、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高浓度区作业,应有人监护。
易燃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氧化剂等分开存放。
切记混储混运。
储存间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废弃处置:按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