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pptx
合集下载
综合虫害管理ppt课件
? 害虫进入的通道(缝隙、出入口、货物) ? 室内的吸引源(气味、光、适宜的栖息地) ? 建筑外围的害虫密度(户外的绿化管理、户
外的清洁管理、垃圾管理)
13
常见的有害生物简介
苍蝇
Fly
白蚁
Termite
储粮害虫
Stored Product Pest
蚂蚁
Ant
蚊
Mosquito
蟑螂
Cockroach
“有害生物”指的是任何有害的动物或昆 虫,包括(但并不限于 )鸟类、啮齿动物、 苍蝇和幼虫。 来自于联邦食品与药品化妆品法(法 案)第201章中的术语定义和解释
从有害生物防制员的工作范围来说,有害 生物主要涉及到节肢动物(昆虫)、啮 齿动物(鼠类)等来自于有害生物防制 教程(初级),上海市除四害协会
? 鼠类的听觉非常发达,能判断声音的来 源,并可感知和发出超声波。
? 家栖鼠的触觉非常发达,在黑暗复杂的 环境中不断利用嘴边的触须和全身的刚毛 进行定位。并能准确地判断障碍。喜欢靠 墙走。
18
老鼠的活动能力
?褐家鼠、黄胸鼠等家栖鼠类,能垂直或 水平地沿着电线或电缆爬行。
?家栖鼠能立定跳高 60cm,短距离起跑可 跳过1m高的障碍。立定跳远可达 1.2m,
鼠
Rodent
14
常见的老鼠种类
15
老鼠的感官特性
?家栖鼠的感觉器官很发达。可进行 个体间的联系。
?鼠类经常在活动的路线上留下尿和 生殖分泌物,并经常沿着这些有特 殊气味的线路活动,形成光滑的鼠 道。
16
容易为鼠类攀爬的地方
17
老鼠的感官Leabharlann 性? 鼠类敏锐的味觉给灭鼠工作带来很大的 困难,因此毒饵必须保持新鲜、干净,否 则易引起鼠类拒食。
外的清洁管理、垃圾管理)
13
常见的有害生物简介
苍蝇
Fly
白蚁
Termite
储粮害虫
Stored Product Pest
蚂蚁
Ant
蚊
Mosquito
蟑螂
Cockroach
“有害生物”指的是任何有害的动物或昆 虫,包括(但并不限于 )鸟类、啮齿动物、 苍蝇和幼虫。 来自于联邦食品与药品化妆品法(法 案)第201章中的术语定义和解释
从有害生物防制员的工作范围来说,有害 生物主要涉及到节肢动物(昆虫)、啮 齿动物(鼠类)等来自于有害生物防制 教程(初级),上海市除四害协会
? 鼠类的听觉非常发达,能判断声音的来 源,并可感知和发出超声波。
? 家栖鼠的触觉非常发达,在黑暗复杂的 环境中不断利用嘴边的触须和全身的刚毛 进行定位。并能准确地判断障碍。喜欢靠 墙走。
18
老鼠的活动能力
?褐家鼠、黄胸鼠等家栖鼠类,能垂直或 水平地沿着电线或电缆爬行。
?家栖鼠能立定跳高 60cm,短距离起跑可 跳过1m高的障碍。立定跳远可达 1.2m,
鼠
Rodent
14
常见的老鼠种类
15
老鼠的感官特性
?家栖鼠的感觉器官很发达。可进行 个体间的联系。
?鼠类经常在活动的路线上留下尿和 生殖分泌物,并经常沿着这些有特 殊气味的线路活动,形成光滑的鼠 道。
16
容易为鼠类攀爬的地方
17
老鼠的感官Leabharlann 性? 鼠类敏锐的味觉给灭鼠工作带来很大的 困难,因此毒饵必须保持新鲜、干净,否 则易引起鼠类拒食。
2 害虫综合治理.
1.植物检疫定义、特点及意义
定义:植物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
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和处理,禁止危险性的病、虫、
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和传出或限制其传播蔓延的
工作或方法。
特点:强制性、预防性、根本性(铲除性)。 意义:防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人为传播和蔓延,
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进行,维护我国对外贸易信誉。
第二章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法 三、生物防治法 四、物理机械防治法 五、化学防治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一、人类害虫防治的历史
1. 早期的害虫防治时期(农业生态系统的创立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
2. 有机化学农药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
SPP则强调整个农田系中现实的和潜在的
有害生物。
b. 治理目标延伸:IPM治理目标是以当年
防治效果为标准,而SPP则兼顾当前和长远
综合效益。
c. 治理方案的长期性:SPP的治理方案不
是一年一度的技术设计,而是多年连贯一体
的技术方案的分年实施。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综合治理措施
一、植物检疫(法规防治)
植保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使植物保护真正能够兼
顾当前和长远,防患于未然,使植物保护和植物
生产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和提高。简言之,即有害
生物可持续治理。
2.2 提出的背景 在1991年提出可持续农业背景下提出的。 为了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需要,1995年7 月在荷兰海牙第13届国际植保大会上提出, 并作为这次大会的主题。 持续植保是在持续农业的战略思想指导
又不破坏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和环
定义:植物检疫机关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出和调入的
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和处理,禁止危险性的病、虫、
杂草等有害生物人为地传入和传出或限制其传播蔓延的
工作或方法。
特点:强制性、预防性、根本性(铲除性)。 意义:防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人为传播和蔓延,
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进行,维护我国对外贸易信誉。
第二章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法 三、生物防治法 四、物理机械防治法 五、化学防治法
第一节 害虫的防治策略 一、人类害虫防治的历史
1. 早期的害虫防治时期(农业生态系统的创立到第
二次世界大战)
2. 有机化学农药时期(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
SPP则强调整个农田系中现实的和潜在的
有害生物。
b. 治理目标延伸:IPM治理目标是以当年
防治效果为标准,而SPP则兼顾当前和长远
综合效益。
c. 治理方案的长期性:SPP的治理方案不
是一年一度的技术设计,而是多年连贯一体
的技术方案的分年实施。
第二节 害虫防治方法——综合治理措施
一、植物检疫(法规防治)
植保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使植物保护真正能够兼
顾当前和长远,防患于未然,使植物保护和植物
生产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和提高。简言之,即有害
生物可持续治理。
2.2 提出的背景 在1991年提出可持续农业背景下提出的。 为了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需要,1995年7 月在荷兰海牙第13届国际植保大会上提出, 并作为这次大会的主题。 持续植保是在持续农业的战略思想指导
又不破坏后代人赖以生存的资源基础和环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PPT课件
第13页/共88页
• (二)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 • 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很多,其中随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病、
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和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的,可用直接检验法; 对在作物种子或其他粮食中混有菌核、菌瘿、虫体、虫瘿、杂草种子的, 多采用过筛检验法;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的,多 采用解剖检验法。此外,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还有种子发芽检验、隔离试 种检验、分离培养检验、比重检验、漏斗分离检验、洗涤检验、荧光反应 检验、染色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检验、生物化学反应检验、电镜检验、 DNA探针检验等。
• 了解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含义,掌握各种防治措施的基本内容熟悉当地常用农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能 够制定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 第一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第1页/共88页
• 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世纪以来, 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 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的出现,使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 要手段。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 优点。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 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 物。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 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 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 的防治策略。
• 3.覆盖技术 • 通过地膜覆盖,达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
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目的。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控制某些地下害虫和土传病 害。将高脂膜加水稀释后喷到植物体表,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层,膜层允许 氧和二氧化碳通过,真菌不能在植物组织内扩展,从而控制了病害。高脂 膜稀释后还可喷洒在土壤表面,抑制土壤中的病原物,减少发病的几率。 • 4.合理密植 • 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 不良,作物徒长,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危害。如水稻过度密植, 有利于稻飞虱、稻叶蝉等大量发生。作物种植密度过大易使田间湿度增大, 有利于病害中耕和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还
• (二)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 • 植物检疫检验的方法很多,其中随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运输传播的病、
虫、杂草,如有明显的症状和容易辨认的形态特征的,可用直接检验法; 对在作物种子或其他粮食中混有菌核、菌瘿、虫体、虫瘿、杂草种子的, 多采用过筛检验法;种子、苗木及植物产品,无明显病虫危害症状的,多 采用解剖检验法。此外,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还有种子发芽检验、隔离试 种检验、分离培养检验、比重检验、漏斗分离检验、洗涤检验、荧光反应 检验、染色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检验、生物化学反应检验、电镜检验、 DNA探针检验等。
• 了解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含义,掌握各种防治措施的基本内容熟悉当地常用农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能 够制定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 第一节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
第1页/共88页
• 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理想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19世纪以来, 人们对生物防治有了极大的兴趣。20世纪40年代,人工合成有 机杀虫剂和杀菌剂等的出现,使化学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主 要手段。化学防治方法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效果显著等 优点。但是经过长期大量使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 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以及大量杀伤有益生 物。人们终于从历史的经验认识到依赖单一方法解决病虫害的 防治问题是不完善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防治有害生物对环 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简称IPM 的防治策略。
• 3.覆盖技术 • 通过地膜覆盖,达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
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目的。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控制某些地下害虫和土传病 害。将高脂膜加水稀释后喷到植物体表,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层,膜层允许 氧和二氧化碳通过,真菌不能在植物组织内扩展,从而控制了病害。高脂 膜稀释后还可喷洒在土壤表面,抑制土壤中的病原物,减少发病的几率。 • 4.合理密植 • 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 不良,作物徒长,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危害。如水稻过度密植, 有利于稻飞虱、稻叶蝉等大量发生。作物种植密度过大易使田间湿度增大, 有利于病害中耕和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还
《害虫综合治理》课件
类的健康和生活造成负
面影响。
常见的害虫防治方法
1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毒来控制害虫数量。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化学防治
使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来消灭害虫。
3
物理防治
利用屏障和陷阱来限制害虫的进入和活动。
生态友好的害虫综合治理技术
有机农业
天敌利用
采用无化学农药和肥料的农业 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利用天敌对害虫进行控制,保 持生态平衡。
《害虫综合治理》PPT课 件
《害虫综合治理》PPT课件将向你展示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害虫。我们将探 讨种类和危害,共享常见的防治方法,并介绍生态友好的技术。
害虫的种类及危害
1 蚊虫类
2 害虫及害虫病
3 害虫对人类健康的
威胁
传播疾病,如疟疾和登
对农作物和植物造成破
革热。
坏,损害农业生产。
引发过敏和骚扰,对人
温室综合病虫害管理
结合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 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
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人类健康
减少疾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
农作物保护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可持续发展
促进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害虫综合治理案例研究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农田害虫,实现农作物 高产高质。
通过改进农业管理措施,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 赖,保护生态环境。
采用综合病虫害管理技术,减少农作物病虫害 的发生,提高农业可持续性。
总结及展望
害虫综合治理是保护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应 用生态友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实现更有效的害虫控制和管理。
第二章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r-K对策”(r-K strategies)
r-对策以提高生育力为主要目标,K-对策以提高竞争力为 主要目标。r是逻辑斯谛增长方程中的内禀增长能力,这 类对策者把能量主要分配于提高生育力上。
K是环境容纳量,K-对策者的种群多处于K值附近。 在进化过程中,r-对策者以“量”取胜,而K-对策者则以
➢ (2)棉田生物多样性
罗志义在上海佘山地区研究了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发
现在棉田生态系统中,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是群落的优势种和
棉花的生育阶段。
当地棉田群落中蚜虫是优势种群,占总数量的75%~93%,由于 群落多样性是群落丰富度的函数,所以,优势种群的比例越高,均 匀性越低,势必影响多样性的值。
都有显著的特点,在研究农田生物多样性时,必须根据这些特点加以分析,以便合理地
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 经典生态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有 利于保护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害虫的暴发成灾。而许 多经验观察和试验支持这一论点(但也有一些例外)。
➢ 害虫防治的任务通常不是在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在于 压低害虫种群数量。
棉株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不同的空间结构,并出现不同 的器官,对群落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
➢ (3)农田害虫-天敌群落多样性
➢ 万方浩等通过稻田害虫-天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认为多样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1、群落所处的环境和时间,初级生产者资源的多样化、质量和数量; 2、群落与迁移者来源地的距离和迁移者迁入农田所需时间的长短; 3、作物-害虫、寄主-寄生物、猎物-捕食者共同发展所需的时间; 4、各物种本身的特性,如繁殖对策、食性、活动能力与范围、资源限制性; 5、物种对环境灾变的抵抗能力;
➢ 1996年6月1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
害虫综合治理_2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 优点:杀虫谱广、作用快、效果好、使用 方便、不受地区和季节性的限制,适于大 面积机械化防治。
• 缺点:“3R”问题 • 抗药性Resistance • 残留Residue • 再猖獗Resurgence
农药的分类
• 1. 按防治对象: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
杀线虫剂、杀鼠剂等
• 2. 按化学结构:
• 无机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硫磺粉 • 有机农药:敌百虫、百菌清、灭多威 • 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百僵菌 • 植物性农药:烟碱、雷公藤、鱼藤酮等
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 触杀剂:辛硫磷、杀灭菊酯 • 内吸剂:乐果、氧化乐果 • 胃毒剂:敌百虫、敌杀死 • 熏蒸剂:敌敌畏、氯化苦、磷化铝 • 驱避剂:卫生球、避蚊油 • 拒食剂:杀虫脒、拒食胺 • 昆虫生长调节剂:拟保幼激素、几丁质合成抑制
剂
农药的加工剂型
• 原药:工厂制造出来未经加工的农药原粉或原油。 • 粉剂(DP):适用于喷粉、拌种、撒毒土、土壤处理等。 • 可湿性粉剂(WP):适用于喷雾、泼浇、拌种、撒毒土。 • 乳油(EC):适用于喷雾、泼浇、涂茎、拌种、撒毒土。 • 颗粒剂(GR):适用于拌种、秧田施药、土壤处理。 • 悬浮剂(SC):使用同乳油。 • 水分散性粒剂(WG):适用于喷雾。 • 水剂(AS):适用于喷雾、泼浇、撒毒土。
害虫综合治理
害虫的综合治理
• 植物检疫 • 农业防治 • 生物防治 • 物理机械防治 • 化学防治
综合治理(IPM)
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 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 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 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 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生态平衡受损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影响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措施
推广生物防治、天敌利用等环保措施,减少对 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恢复与重建
对于已受损的生态系统,采取生态恢复和重建措施,促进生态平衡。
未来发展方向与技术革新
智能化监测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害虫监测的智能化和实时化。
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保障农产品安全
通过控制害虫种群数量,降低农药使用量, 确保农产品安全。
提高农业效益
有效控制害虫,减少作物损失,提高农业生 产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 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害虫综合治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
02
03
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法与技 术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 措施,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 境,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一
种害虫治理方法。
农业防治主要包括轮作、深耕、 施肥、灌溉、调整播种期等措施 ,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种群数
量。
农业防治具有成本低、环保、可 持续等优点,但见效较慢,需要
长期坚持。
物理防治主要包括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阻隔等 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数量。
物理防治具有无毒、环保、操作简单等优点,但 成本较高,需要大量投入。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害虫的一种方法。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 污染等问题。
在进行化学防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对环 境的负面影响。
05
第二章—园林植物虫害综合治理.pptx
(二)害虫综合治理的特点(4点)
1.预防为主是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从生产 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强调充分利用自然 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创造不利于病虫发 生发展的条件,以达到控制害虫发生的目 的。
2.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使其相互协调, 取长补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确定最佳防治方案。
3. 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目的,而 是将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二)植物检疫机构及主要职责
农业--农业植物;林业—森林植物;动植物 检验检疫局--各口岸
(三)植物检疫措施和对象
1. 植物检疫措施
1) 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
A 对外检疫(国际检疫):是指国际间的 植物检疫事宜,包括进境检疫、出境检疫、 过境检疫、旅客携带物检疫、国际邮包检 疫等。
B 对内检疫(国内检疫):内容包括划分疫 区和保护区,对疫区实行封锁、消灭措施, 对保护区实行保护措施等。 2)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农、林) 3)划定疫区和保护区 A 疫区:有检疫对象发生的地区。 B 保护区:未发生检疫对象,但有可能传播 进检疫对象的地区。
(二)主要生物防治措施: 1.以虫治虫; 2.以菌治虫; 3.以病毒治虫; 4.以鸟治虫; 5.以蛛螨类治虫; 6.以激素治虫等措施。
1.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 中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
1)捕食性天敌昆虫:18个目,近200个科 2)寄生性天敌昆虫:5个目近90个科
天敌昆虫
澳洲瓢虫 大红瓢虫 平腹小蜂 赤眼蜂 红蚂蚁 赤眼蜂 黑蚂蚁 日光蜂
1. 196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罗 马召开的“害虫综合防治”讨论会上提出 了“害虫综合治理”的概念,并定义为: 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按照种 群动态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的运 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害虫保持在经济 允许水平之下。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ppt
天敌昆虫的生态学意义
天敌昆虫与害虫之间存在生态平衡关系,通过利用天敌昆虫能够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天敌昆虫的利用方法
一般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和引进天敌昆虫来增加其数量,从而对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
微生物源农药的优点
微生物源农药具有环保、安全、无抗药性等优点,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白蚁的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
使用慢性毒饵、熏蒸剂等化学药剂来消灭白蚁,但需要注意安全。
化学防治
采用高温、低温、光触媒等物理方法灭杀白蚁。
物理灭杀
生物灭蟑
利用蜘蛛、蚂蚁等生物捕食蟑螂,达到灭杀效果。
生态灭蟑
利用蟑螂不喜欢洁净环境的习性,保持家庭和办公环境的卫生,从而减少蟑螂的生存空间。
物理灭蟑
使用自制或购买的粘板捕获蟑螂,或使用激光、电力等物理方法灭杀蟑螂。
常见的植物源农药种类
包括印楝素、苦参碱、藜芦碱、鱼藤酮等,它们能够针对不同的害虫种类进行防治。
植物源农药的使用方法
一般是采用喷雾、熏蒸等方法,使用时需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配制和操作。
植物源农药的利用
天敌昆虫的种类
天敌昆虫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猎蝽等,它们能够寄生或捕食害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天敌昆虫的利用
提高农民参与度与技能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度和防治水平。
01
03
02
未来农业害虫防治的方向和目标
综合治理与可持续控制
注重农业生态系统整体优化,实现害虫综合治理和可持续控制。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害虫防治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害虫防治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病虫害防治原理》课件
纳米技术防治
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 进行病虫害防治,具有高 效、低毒、低残留的优点 。
精准农业防治技术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 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的 精准化和智能化。
防治技术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
生物技术与化学防治的结合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和创制新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环境污染 。
物理防治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类。
防治方法
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选择 合适的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
防治时机
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 最佳防治时机进行防治,提高
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评估
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总结防 治经验,不断完善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包 括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环境
VS
科学用药
科学用药是实现化学防治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通过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如用药时 机、用药量、用药方式等,可以最大限度 地发挥化学农药的作用,同时减少其对环 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
04
病虫害防治实践
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01
02
0304病虫害识别来自掌握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和识别 方法,能够准确判断病虫害种
效益等方面。
评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实地调 查、数据统计等,确保评估结 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估结果分析
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防 治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 改进措施。
经验总结
总结防治实践经验,不断完善 和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防治技术改进与推广
技术研发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探索新的防治方 法和手段。
01
02
03
04
害虫综合治理PPT课件下载
(2)综合治理是建立在各项措施的基础上,但不是各项措施的简单相加。 可持续性农业这个词首先出现在1978年的文献上,但1985年才正式引用。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全盘考虑
Bt抗虫基因 它也明确地指出:害虫综合防治一定要考虑生态平衡,是多种防治方法的有机配合,并强调:(1)要强调及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
面减少控制主要害虫的杀虫剂用量来衡量。事实上,杀虫
剂用量减少是IPM的一个理想结果,但这不是衡量
成功的唯一方法。也有特殊情况,即使在IPM指导下,为
了保持农业产量,也必须多用而不是少用杀虫剂。关键是在
IPM准则下使用杀虫剂,也就是说,最有效地利用自然控
制,再选择使用杀虫剂。
IPM的未来
•
国际农业和生物研究中心估计了IPM与
▪ 害虫防治的第一次革命(1940-1962)
20世纪40年代害虫防治发生了第一次革命性的改变,这是由于 DDT的出现所引起的。英法两国同时发现与DDT同效的六六六,后 来又发现了许多高效的有机氯杀虫剂。德国在二战期间也发展了有 机磷毒物,后来发展为有效的杀虫剂。
同时,也出现了人们通常说的“3R”问题:害虫抗药性 (Resistance)、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
(3)、引进或建立新的自然天敌种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缺少有效的杀虫剂,植保专家依赖害虫生物学知识和栽培实践来制定多种手段的防治策略,在某种意义上这策略成为 现代IPM系统的先驱。 (2)首次在我国的综合防治定义中使用经济允许水平作为经济的定量标准。 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国际发展机构在巴西主办了各种项目,包括大豆生产和保护的技术协助,自一开始,IPM就有很大的优越 性,在巴西和其它拉美国家,大豆IPM项目的成功作为其它农业产品类似项目的典范。 现阶段我国植物保护专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Bt抗虫基因 它也明确地指出:害虫综合防治一定要考虑生态平衡,是多种防治方法的有机配合,并强调:(1)要强调及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
面减少控制主要害虫的杀虫剂用量来衡量。事实上,杀虫
剂用量减少是IPM的一个理想结果,但这不是衡量
成功的唯一方法。也有特殊情况,即使在IPM指导下,为
了保持农业产量,也必须多用而不是少用杀虫剂。关键是在
IPM准则下使用杀虫剂,也就是说,最有效地利用自然控
制,再选择使用杀虫剂。
IPM的未来
•
国际农业和生物研究中心估计了IPM与
▪ 害虫防治的第一次革命(1940-1962)
20世纪40年代害虫防治发生了第一次革命性的改变,这是由于 DDT的出现所引起的。英法两国同时发现与DDT同效的六六六,后 来又发现了许多高效的有机氯杀虫剂。德国在二战期间也发展了有 机磷毒物,后来发展为有效的杀虫剂。
同时,也出现了人们通常说的“3R”问题:害虫抗药性 (Resistance)、农药残留(Residue)、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
(3)、引进或建立新的自然天敌种群。 19世纪末20世纪初,缺少有效的杀虫剂,植保专家依赖害虫生物学知识和栽培实践来制定多种手段的防治策略,在某种意义上这策略成为 现代IPM系统的先驱。 (2)首次在我国的综合防治定义中使用经济允许水平作为经济的定量标准。 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国际发展机构在巴西主办了各种项目,包括大豆生产和保护的技术协助,自一开始,IPM就有很大的优越 性,在巴西和其它拉美国家,大豆IPM项目的成功作为其它农业产品类似项目的典范。 现阶段我国植物保护专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十二讲.害虫综合治理PPT (2)
合物,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在密封塑料袋中可以实现中药饮片的除氧封存,从而有效的防止
中药饮片的发霉、虫蛀、氧化变质等。
•
气调贮藏技术。
• (1)充氮降氧法;充入氮降低氧浓度。一般氧浓度在8%以下能防虫,2% 以下能使害虫窒息死 亡,1% 以下能加快害虫死亡速度,0.5 %以下可以杀蜡和抑菌;
3.物理防治法
•
通常温度在16~35℃,相对湿度在60%以上,药材含水量在11%以上,是害虫生长的有利
条件。一方面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如热、光、射线等破坏仓库害虫的生理活动和机体结构,使其
不能生存或繁殖。另一方面用人工机械清除的方法,将仓虫排除。
3.1 温度法
•
日光曝晒法。夏季将中药材摊开在干净地面上,约厚5~15cm,让阳光充分照射,并勤
生长。若发现药材已受虫蛀,应把所有的药材进行检查,把已受虫蛀的剔出或销毁,以免进一步
传播。
2. 2分类存放
•
药材虫蛀与药材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防治时,要按其性质而采用不同的贮存
条件分类保管,集中处理,这样可有效防止或减少虫害。
•
一般含脂肪油类(如杏仁、柏子仁等)、含淀粉或糖分类(如薏仁米等)及含蛋白质类(如
致药材挥发油的挥散而导致功能下降。
•
高温烘烤法。 利用烘箱、烘房或干燥机,将药材摊置其中,使温度达60~70℃,使害
虫体内蛋白质凝固而死亡。对不耐热药材,应采用其它方法。
• 低温冷藏法。 因耗资太大,仅用于少数贵重药材。特别是一些贵重,性质脆弱的药材,在
O‘C~ 10℃贮藏,不会走油、变色、霉败、虫蛀。如银耳发霉易粘连,曝晒易变色,风吹后易 失去光泽,用冷藏技术较为适宜。
冬虫夏草等)的药材比较易蛀,因为这些成分都是害虫的营养物质;而含辛辣成分(如丁香等)及
综合虫害管理ppt课件
苍蝇的取食特点是边食、边吐、边拉,而且全身的毛和爪 垫的粘毛能携带大量的病原体及寄生虫卵,这是苍蝇传播 疾病的主要方式。
苍蝇的特性
卵1—2天可发育成幼虫,幼虫5—6天可发育成蛹,5 天可羽化成蝇,共13天左右。但受气温的影响,据观 察 春季(20℃)为14—18天; 夏季(28.1℃)为7—9天, 秋季 (23.1℃)为9—15天; 冬季 (16.4℃)为23—29天。
3:确保员工的更衣室没有食物、饮料,以防止虫害的孳生
检查(三)
消除户外虫害栖息地:
•保持建筑围墙和人行没有杂草 •维护建筑和户外之间合适的空间
--户外绿外应离开建筑至少1米、并保持绿化整齐
--户外要放置仓板、设备和其它物品要离开建筑外墙和围墙1米的地方 --防治垃圾、废弃包装箱板或其它物品的堆积 --对动物的排泄物、迅速带离建筑 --需要时、设置围墙和防护网 --物品进入建筑前、检查是否有害虫 --靠近工厂的地方应避免灌木丛、以消除害虫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门、窗和其它对外的开口处需要关闭、加装防护网、或者其它防护措施: --无孔洞、防护刷/胶帘无破损。 •能让害虫进出、躲藏的墙缝、地缝需要封闭 •所有物品应离地放在仓板、架子上 •水管离地放置(不使用时应关闭、加盖) •在管道入口处设置“加盖设施” •地漏加盖、通风系统加装防护网
• 电击式灭蝇灯 电网产生的瞬间电压会击碎飞虫躯体,所产 生的肢体碎片和碎片上所携带的病原体或者 致敏原均能对人体或食品安全产生危害。
综合虫害管理
综合虫害管理的发展
什么是综合虫害管理
IPM综合虫害管理:是用环保经济的方法, 使用合适的虫害管理方式和策略、来协 调做出决定并操作,以符合程序性的虫 害管理目标。
为何IPM有效: ❖因为它基于害虫的基本习性 ❖针对害虫的要害攻击 ❖防止害虫再重新出现 ❖重点在于防治
苍蝇的特性
卵1—2天可发育成幼虫,幼虫5—6天可发育成蛹,5 天可羽化成蝇,共13天左右。但受气温的影响,据观 察 春季(20℃)为14—18天; 夏季(28.1℃)为7—9天, 秋季 (23.1℃)为9—15天; 冬季 (16.4℃)为23—29天。
3:确保员工的更衣室没有食物、饮料,以防止虫害的孳生
检查(三)
消除户外虫害栖息地:
•保持建筑围墙和人行没有杂草 •维护建筑和户外之间合适的空间
--户外绿外应离开建筑至少1米、并保持绿化整齐
--户外要放置仓板、设备和其它物品要离开建筑外墙和围墙1米的地方 --防治垃圾、废弃包装箱板或其它物品的堆积 --对动物的排泄物、迅速带离建筑 --需要时、设置围墙和防护网 --物品进入建筑前、检查是否有害虫 --靠近工厂的地方应避免灌木丛、以消除害虫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门、窗和其它对外的开口处需要关闭、加装防护网、或者其它防护措施: --无孔洞、防护刷/胶帘无破损。 •能让害虫进出、躲藏的墙缝、地缝需要封闭 •所有物品应离地放在仓板、架子上 •水管离地放置(不使用时应关闭、加盖) •在管道入口处设置“加盖设施” •地漏加盖、通风系统加装防护网
• 电击式灭蝇灯 电网产生的瞬间电压会击碎飞虫躯体,所产 生的肢体碎片和碎片上所携带的病原体或者 致敏原均能对人体或食品安全产生危害。
综合虫害管理
综合虫害管理的发展
什么是综合虫害管理
IPM综合虫害管理:是用环保经济的方法, 使用合适的虫害管理方式和策略、来协 调做出决定并操作,以符合程序性的虫 害管理目标。
为何IPM有效: ❖因为它基于害虫的基本习性 ❖针对害虫的要害攻击 ❖防止害虫再重新出现 ❖重点在于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多样性:
所有生命个体差别归功于遗传密同的排列
组合,决定了基因及生命的多样性。
任何一个物种的绝灭,都会带走它独特的基
因,令我们永远地遗憾。
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地球的表面,到处都有生命在游荡。为适应在不同环境下生存, 各种植物、动物和菌类与环境又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这就是生 命的家园。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以生态学为依 据,强调诸如天敌、气候等自然致死因 素的作用,并寻求对这些自然因素影响 尽可能小的防治技术,以控制害虫的策 略,其实质是一个应用生态学问题。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治理
➢第二节 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请问同学们:为何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维护地球生命的过程是由多样性的生命来完成的;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
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们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显示了不可估
量的美好前景。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 一个基因可能关系到一种生物的兴衰,一个物种可能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生态系统可能改变一个地区的 面貌。在人类还没有来得及开发应用的众多物种便如此大 量和快速的灭绝了,从此,我们不知道,而且将来永远也 不可能知道这些已经灭绝物种的宝贵价值,全球生物多样 性正在迅速丧失,这不仅意味着我们正失去大量以后可资 利用的资源;更重要的是,那将最终导致我们人类自己, 也像其他生物一样,从这个星球上消失!
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命通过一张极其复杂的食物网来获取 和传递太阳的能量,同时完成物质的循环。
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及调节机制千差万别是生物多样性的 重要内容。
地《有球害生上物综丰合治富理》的 生物资源
南极的磷虾: 4亿亿吨
每平方米地下的动物:
线虫:90,000,000
螨:
120,000
跳虫: 40,000
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 性;(5)人类文化多样性。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价值有 两方面:
➢ (1)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及驯化的组 分中,得到人类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 原料,在旅游业及娱乐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综合防治
➢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 二、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 三、农田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问题
生《物有害多生样物性综有合哪治些理》内容?
物种多样性:
已发现和命名 1,500,000 种
植物
260,000 种
昆虫
700,000 种
脊椎动物
500,000 种
共有
5,000,000 ----30,000,000 种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价值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复合体以及与此
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 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即包括了多个层次和水平:
基因、细胞、器官、种群、生态系、景观。 ➢ 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包括:(1)遗传多样性;(2)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五)、《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保护措施
➢ 制定国家的保护生物多样性计划 ➢ 对生物多样性的组成进行调查、监测及编目。 ➢ 迁地保护及就地保护。 ➢ 关于遗传资源的获取:要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 技术转让:发达国家要以优惠条件、非商业条件转让给
发展中国家。 ➢ 关于财务机制:发达国家要提供援助;保护生物多样性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全球环境面临威胁和挑战
乱伐森林
森林火灾
大气污染 赤潮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每天损失耕地40公顷、损失森林21公顷、11公顷良田 被沙漠化、向江河湖海排放污水85万吨;
地球正逐渐失去保证人类生活素质能力 近400年里,已记录到有484万种动物灭绝,随着 世界人口的爆炸,经济的发展,物种灭绝的速 度还要加快 从1990年到2015年,世界上将有60万到240万种生 命灭绝 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球将近一半的陆地, 正导致自然 界的动植物加速走向灭绝 估计下世纪后半叶, 将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物 种从地球上消失。
蚯蚓:
2,000
甲虫:
900
蚂蚁=人: 1万万亿(1~5mg/只)= 60亿(55kg/人)
现代人:1060亿,活着的占6%
地球可以承受多少人:10亿~1万亿? 77~120亿?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堪忧的现状!
人口增长:
生物资源不合理利用
自然环境遭破坏:
生物多样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被减少或丧失。
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只是 在特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而已。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
➢ 1996年6月1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李鹏在《生物多样性公约》 上签字。该公约有153个国家签字。
➢ 主要内容:绪言、42条、2个附件。 ➢ 目标:促进保护和持续利用。 ➢ 原则:各国要按照其环境原则开发生物资源。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七)、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内容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八)、植被多样性的概念:
➢ 植被多样性是指植物的种类组成、空间格局、 时间上的交错和重叠。
的基金由全球基金会管理。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六)、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热点
➢ 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及信息系统的建立。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的管理。 ➢ 生物多样性的长期动态监测。 ➢ 物种濒危机制及保护对策的研究。 ➢ 栽培植物与家养动物及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与对策。
➢ (2)间接作用: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关。主 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过程、防止水土流 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 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进程等7个方面。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三)、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可能因素
Pianka曾经提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6种可能因素: ➢ 时间 ➢ 空间 ➢ 竞争 ➢ 捕食 ➢ 气候 ➢ 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