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标准规范
软件工程规范
![软件工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ec2a0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6.png)
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工程规范1. 引言软件工程规范是为了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它旨在提高团队合作性和工作效率,减少软件开发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
本文档将介绍软件工程规范中的一些重要方面。
2. 命名规范良好的命名规范有助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命名规范:- 变量和函数名采用小驼峰命名法,例如:`myVariable`。
- 类名采用大驼峰命名法,例如:`MyClass`。
- 常量名使用全大写字母,单词间用下划线分隔,例如:`MY_CONSTANT`。
3. 代码风格一致的代码风格可以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减少代码维护的难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代码风格规范:- 使用适当的缩进,一般情况下使用四个空格进行缩进。
- 每行代码长度不应超过80个字符,超过的部分应进行换行。
- 在代码中添加适当的注释,解释代码的目的和作用。
4. 编码规范编码规范是为了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编写的代码风格一致。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编码规范:- 禁止使用全局变量,除非极特殊情况。
- 尽可能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风格,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
- 每个函数或方法应只负责一项具体的功能。
5. 文档规范良好的文档规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理解代码的作用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档规范:- 在代码文件的开头使用注释添加文件级文档,包括文件作用、作者信息、最后更新时间等。
- 在函数或方法定义处使用注释描述功能和参数要求。
- 在类定义处使用注释描述类的作用和用法。
6. 版本控制规范版本控制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合作开发、跟踪代码变更。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版本控制规范:- 使用适合团队的版本控制工具,如Git。
- 每次代码提交时,写清楚提交信息,包括修改内容和原因。
- 定期进行代码合并和分支管理,确保主分支的稳定性。
7. 测试规范良好的测试规范可以提高代码质量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测试规范:- 编写单元测试,覆盖所有可能的代码路径。
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确保行业一致性与合规性
![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确保行业一致性与合规性](https://img.taocdn.com/s3/m/1220342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8.png)
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确保行业一致性与合规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软件工程在各个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软件对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则是保证软件质量和行业一致性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并阐述其如何确保行业的一致性和合规性。
一、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的定义软件工程标准是对软件工程活动中的最佳实践和指导原则进行规范化的文件或规则。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际、行业或组织机构制定,旨在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高质量和一致性。
软件工程规范则是对软件工程各个阶段和过程的详细规定,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等。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软件开发人员能够保证其工作符合规范,从而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
二、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1. 提高软件质量: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使软件开发人员能够按照一套统一的方法和规则进行工作。
这样可以提高软件质量,并减少软件错误和缺陷的出现。
2. 促进合作与交流:标准和规范为不同的软件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平台。
这样,不同的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协作和交流,并在项目中共享经验和资源。
3. 降低成本和风险:遵循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可以减少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并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规范化的软件工程流程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错误和缺陷,从而降低整体风险。
4. 保证一致性与合规性:在不同的行业和国家,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确保了软件开发的一致性和合规性。
这对于那些涉及到敏感信息和法律法规的行业尤为重要,如金融、医疗等。
三、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的应用1. 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起到了指导作用。
例如,ISO/IEC 12207标准规定了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的要求和活动,包括需求定义、设计、开发、测试等。
2. 质量管理和测试: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提供了确保软件质量的方法和指导原则。
例如,IEEE 829标准规定了软件测试文档的格式和内容,而ISO/IEC 29119则是软件测试的国际标准。
软件工程规范
![软件工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ee4bc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a.png)
软件工程规范1. 引言软件工程规范是为了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本文档旨在规范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文档编写等。
2. 需求分析规范在开始开发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包括获取需求、分析需求、明确需求等步骤。
需求分析要尽可能详细和准确,要与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和确认。
在分析需求时,要注重功能、性能、界面、安全等多个方面。
在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时,要使用统一的格式和模板,以便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和协调。
3. 设计规范在设计软件时,要遵循模块化、可扩展、可维护等原则。
每个模块应具有清晰的职责和接口,模块间的关系要清晰可见。
设计时要注重性能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安全漏洞。
设计文档要清晰明了,包含模块设计、接口说明、数据流程和算法等相关信息。
4. 编码规范编码要注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代码要有良好的命名和注释。
代码要遵循统一的编程风格,包括缩进、代码布局、命名规范等。
尽量避免使用过长的函数,每个函数要尽量做到单一职责。
在编码过程中要注意代码的复用和模块化,尽量避免重复代码的出现。
5. 测试规范在进行软件测试时,要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测试要覆盖各个功能模块和边界条件,确保软件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对于重要的功能和模块,要进行充分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要记录问题和缺陷,并及时跟进和修复。
6. 文档编写规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编写相应的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用户手册等。
文档要具有条理性和易读性,采用统一的格式和模板。
文档要及时更新,反映最新的软件状态和功能。
在编写文档时要注意语法和格式的正确性。
7. 审查和审核规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代码审查和文档审核,确保质量和准确性。
审查和审核要由专人进行,要制定相应的审查和审核流程。
在审查和审核过程中要充分交流和讨论,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8. 参考资料[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概论]()[软件工程实践]()以上就是软件工程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规定,希望能对软件开发者在日常工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一)2024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a63cd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2.png)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一)引言概述:软件工程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和指导原则,用于规范和指导软件工程领域的开发、测试和维护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国家标准的内容,并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1. 软件项目管理1.1 项目立项与组织: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明确项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1.2 项目计划与控制:制定项目计划、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策略,并监督执行情况。
1.3 质量管理: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估。
1.4 配置管理:管理软件项目的所有配置项,包括版本控制和配置变更管理。
1.5 缺陷管理: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和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2. 软件需求工程2.1 需求获取与分析: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明确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2 需求规格说明:将需求转化为可测量和可验证的规格说明,包括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2.3 需求确认和变更管理:与用户确认需求,并管理需求变更,确保软件系统满足用户期望。
2.4 需求追踪和验证:追踪需求的实现过程,确保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需求规格。
2.5 需求评审和验收:评审和验证软件系统的需求规格,确保其与用户需求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3. 软件设计与实现3.1 系统结构设计:设计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组件、模块和接口之间的关系。
3.2 数据结构设计:设计软件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模型,确保数据的合理组织和管理。
3.3 模块设计与实现:设计和实现软件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确保功能的完整和正确性。
3.4 界面设计与交互设计:设计软件系统的界面和用户交互方式,确保用户友好和易用性。
3.5 编码规范与代码审查:制定编码规范,进行代码审查,确保软件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4. 软件测试与验证4.1 测试策略与计划:制定测试策略和测试计划,明确定义测试的范围和测试用例。
4.2 单元测试:对软件系统的单个模块进行测试,确保模块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详解软件开发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详解软件开发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f8b59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9.png)
详解软件开发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1. 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软件开发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国家和行业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解析软件开发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2.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
在软件开发领域,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软件工程标准软件工程标准是指规范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管理和工程实践的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国家标准是《软件工程》(GB/T -2003),它规定了软件开发的基本原则、生命周期、开发过程和管理要求等内容。
2.2 软件质量标准软件质量标准是指规范软件产品质量的标准。
其中最常用的国家标准是《软件质量保证》(GB/T .3-2008),它详细说明了软件质量保证的原则、要求和评估方法,确保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2.3 软件测试标准软件测试标准是指规范软件测试过程的标准。
其中最常用的国家标准是《软件测试文档》(GB/T -2003),它规定了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的编制要求,确保软件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符合需求。
3. 行业规范行业规范是由行业组织或专业协会制定的,用于规范特定行业软件开发的标准。
在软件开发领域,行业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安全标准安全标准是指规范软件安全开发和使用的标准。
例如,在金融行业,有《金融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YD/T 2086-2016);在医疗行业,有《医疗器械软件开发规范》(YY/T 0616-2018)。
这些标准规定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测试方法。
3.2 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指规范软件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标准。
例如,在电力行业,有《电力行业数据交换规范》(DL/T 645-1997);在交通行业,有《交通信息数据交换规范》(JT/T 808-2011)。
这些标准规定了数据格式、数据交换协议和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软件工程标准规范
![软件工程标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921e80caf45b307e8719772.png)
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河北省制图院2015年1月30日1.前言1.1项目背景当前,我国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入,网络化地理信息应用如同雨后春笋,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使用地理信息的方式与频率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针对这一重大应用需求,国家测绘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性决策。
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河北省地理信息局下属的河北省制图院自主研发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促进地理信息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目标,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统一、高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1.1.1软件系统名称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在线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是实现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功能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
1.1.2政策依据1)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发[2007]30号):要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
2)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到2010年,我国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基础测绘公共产品;到2020年,要实现服务网络化社会化。
国家测绘局在《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平台整合社会、经济和人文等信息,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开发利用,到2010年初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化。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若干意见”(国办发2001-53号):要求各级测绘部门与当地发展计划等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推进本地区地理空间信息协调机制的建设,解决好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封闭管理等问题。
国家标准--软件工程规范
![国家标准--软件工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1d8389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11.png)
国家标准--软件工程规范
首先,软件工程规范对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环节,而软件工程规范对这些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包括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所需的文档、质量标准等,使得软件开发的流程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其次,软件工程规范对文档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需
要编写大量的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测试报告等,而这些文档的编写、审批、变更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软件工程规范对文档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包括文档的命名规范、版本管理、审批流程等,使得文档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此外,软件工程规范对质量保证、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
规范。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对软件的质量进行保证,对软件的配置进行管理,对软件的变更进行控制,而软件工程规范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包括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标准、配置管理的流程和规定、变更管理的流程和权限等,使得软件开发更加可控、可靠。
总的来说,国家标准--软件工程规范对软件开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可以使得软件开发的流程更加规范、文档管理更加高效、质量保证更加可靠,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值得我们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认真遵循和执行。
软件工程行业标准、技术指南一览
![软件工程行业标准、技术指南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3394330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a.png)
软件工程行业标准、技术指南一览1. 背景本文档旨在提供软件工程行业的标准和技术指南的一览。
软件工程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行业内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指南,以规范开发过程并指导开发人员。
2. 行业标准2.1 ISO/IEC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ISO/IEC 是软件工程领域最广泛使用的标准之一,定义了软件生命周期过程框架。
该标准包含了软件开发、维护、测试等各个阶段的过程要求,为软件项目提供了一个集成的管理方法。
2.2 ISO/IEC 9126 软件质量模型ISO/IEC 9126是一个关于软件质量的模型,定义了软件质量特性和度量方法。
该模型包括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六个方面,并提供了相应的度量标准和评估方法。
2.3 IEEE 830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IEEE 830是一个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标准,用于定义软件系统的需求。
该标准规定了需求文档的结构和内容,包括需求标识、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等,帮助开发人员理解和实现系统需求。
3. 技术指南3.1 OWASP Top 10 安全风险OWASP Top 10是一个关于软件安全风险的指南,列举了当前最常见的十大安全风险,如跨站点脚本攻击、身份验证问题等。
该指南提供了防范和解决这些安全风险的建议和最佳实践。
3.2 SEI 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SEI CMMI是一个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用于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组织的成熟度。
该模型包括五个成熟度等级,从初始级到优化级,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过程和方法,帮助组织提高开发能力和质量。
4. 结论【注意】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和指南的使用应遵循相关机构的最新版本和指导。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标准与规范制定(十)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标准与规范制定(十)](https://img.taocdn.com/s3/m/a21723d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1.png)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标准与规范制定在软件工程领域,软件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准与规范的制定能够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致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同时也促进了软件开发团队的合作和沟通。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中软件标准与规范制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标准与规范。
一、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软件开发过程中,标准与规范的制定是确保软件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标准是一系列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方法、技术、工具和准则,而规范则是这些标准的具体实施细则。
制定标准与规范可以帮助开发团队保持一致的代码风格、命名规范和文档格式等,从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此外,标准与规范还可以提供统一的测试用例和质量指标,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标准与规范还能够提供一个沟通和协作的框架,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标准与规范制定的过程要制定有效的软件标准与规范,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制定标准与规范的目的和范围。
需求分析阶段需要考虑到软件开发的特点和需求,并确定制定的标准与规范是否适用于当前的项目。
2.制定原则:在制定标准与规范之前,需要明确一些基本原则,例如一致性、可读性、可维护性等。
这些原则将为后续的标准与规范制定提供指导。
3.制定内容:根据需求和原则,制定具体的标准与规范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包括代码编写规范、文档编写规范、测试用例编写规范等等。
在制定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实际的应用场景并参考行业内的最佳实践。
4.制定流程:制定标准与规范的过程也需要明确一些流程和角色。
例如,制定标准与规范的负责人、审核人和更新周期等。
流程的明确可以帮助确保标准与规范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5.培训和推广:制定好标准与规范后,需要进行团队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通过培训,团队成员可以了解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并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三、标准与规范的挑战与应对在实际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制定和执行标准与规范也会面临一些挑战。
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遵循软件工程的标准和规范
![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遵循软件工程的标准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60ab9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d.png)
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遵循软件工程的标准和规范软件工程是一门关注软件开发过程中规范和标准的学科,通过遵循软件工程的标准和规范,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的标准和规范,并探讨为什么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一、软件工程标准在软件工程领域,标准是指由相关的国际组织或行业组织制定的指导软件开发和管理的文件。
这些标准提供了一套共同的规则和方法,用于指导软件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常见的软件工程标准有ISO/IEC 12207、ISO/IEC 15504和ISO/IEC 9126等。
ISO/IEC 12207是一项国际标准,规定了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的基本要求和指南。
它定义了不同软件工程阶段的活动和任务,并提供了相应的输出,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遵循ISO/IEC 12207标准,软件开发团队可以更加规范地执行项目计划,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ISO/IEC 15504,也称为“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是一种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
该标准基于一套全面的过程能力模型,可以帮助组织评估其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遵循ISO/IEC 15504标准可以帮助组织不断改进软件开发过程,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ISO/IEC 9126是一个软件质量标准,定义了衡量软件质量的特性和度量方法。
该标准将软件质量划分为六个特性: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通过遵循ISO/IEC 9126标准,开发团队可以根据特定的质量目标来评估和改进软件的质量。
二、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工程规范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需遵守的一套规则和约定。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操作,以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在软件开发中,编码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编码规范可以规定代码的命名规则、代码风格、注释要求等。
通过编码规范的遵守,可以使代码易于理解、易于维护,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软件工程国内标准、行业准则一览
![软件工程国内标准、行业准则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47901e3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c.png)
软件工程国内标准、行业准则一览1.背景随着软件行业的迅速发展,软件工程标准和行业准则在国内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标准和准则旨在指导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最佳实践,以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档将概述一些国内的软件工程标准和行业准则。
2.国内软件工程标准2.1 GB/T 25000-2019 软件工程能力评估标准这是国内广泛使用的软件工程能力评估标准,旨在评估软件企业的软件工程能力和水平。
该标准包括管理能力、开发能力、支持能力和交付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指标,为软件企业提供了自我评估和改进的依据。
2.2 GB/T 20030-2012 软件测试文件编写规范这一标准规定了软件测试文件的编写规范,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内容的编写要求。
它旨在提高软件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可重复性,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3 GB/T 20991-2007 软件工程术语该标准定义了软件工程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为软件开发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统一的术语标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3.行业准则3.1 CMMI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n)是一套用于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的行业准则。
它通过对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帮助企业识别和改进其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
3.2 SCRUMSCRUM是一种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团队合作和迭代式开发。
SCRUM准则鼓励团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可工作的软件功能。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灵活性,满足用户需求的变更。
3.3 ISO/IEC 12207:2008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这一国际标准定义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和过程,如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等。
它提供了一套广泛认可的软件开发过程框架,帮助软件开发者进行规范的软件开发和管理。
4.结论以上是一些国内的软件工程标准和行业准则的概述。
软件工程的软件工程标准
![软件工程的软件工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413ec5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c.png)
降低开发成本
减少重复工作、提 高资源利用率
提升软件质量
保证软件开发过程 中的质量标准
软件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 工程也将迎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的结 合将推动智能化发展,云计算将提高软件部署效率,物联 网则将拓展软件应用领域。软件工程需要与时俱进,紧跟
03
生成测试结果报告
自动化测试
测试策略
灰盒测试
结合黑盒测试和白 盒测试的优点
压力测试
测试系统在负载下 的表现
A/B测试
对比两个版本的测 试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执行各种测试 方法和策略来发现和修复软件中的缺陷,从而提高软件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 06
第6章 软件维护与管理
阶段
需求分析、设计、 编码、测试、部署
方法
面向对象、结构化、 敏捷开发
模型
瀑布模型、迭代模 型、增量模型
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
1950s
01
软件工程的概念首次提出
1970s
02
软件危机爆发,推动软件工程的发展
1980s
03
出现了许多软件工程方法学
● 02
第2章 软件需求工程
需求获取
收集用户需求信息 分析需求来源
技术变革的步伐,才能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软件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
01
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等技术与软件开发的结合
云计算与软件工程
02
分布式计算、云服务等技术对软件开发产生影响
物联网与软件工程
03
物联网设备、传感技术对软件系统提出新要求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f21d68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5.png)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在软件工程领域,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是确保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指导方针。
它们旨在确保软件开发团队可以遵循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演化性。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常见的标准与规范以及它们的应用。
1. 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的重要性1.1 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确保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帮助开发人员遵循最佳实践和标准化流程。
这样可以降低软件中错误和缺陷的数量,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1.2 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标准和规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框架,使得软件开发团队可以更加高效地协作和沟通。
每个成员都明确知道他们的角色和职责,并且各个部分的接口和交互得到明确定义,减少了沟通和协调的障碍。
1.3 遵循法律、安全和道德要求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还确保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合规性,包括法律、安全和道德方面的要求。
这可以帮助组织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提高软件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2. 常见的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2.1 IEEE软件工程标准IEEE软件工程标准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软件工程标准之一。
其中包括了许多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最佳实践,如软件需求规范、软件设计文档、软件测试计划等。
这些标准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开发人员进行软件开发和管理。
2.2 ISO/IEC 12207标准ISO/IEC 12207是一种国际标准,定义了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和活动的基本要求。
它包括了软件开发、维护和支持等各个阶段的标准化过程和方法,帮助团队遵循统一的软件生命周期管理。
2.3 CMMI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综合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组织的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能力的模型。
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指南和最佳实践,帮助组织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质量和效率。
3. 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的应用3.1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软件工程规范(一)(一)2024
![软件工程规范(一)(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bd2c8c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8.png)
软件工程规范(一)(一)引言概述:软件工程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可追溯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需求规范、设计规范、编码规范、测试规范和文档规范。
正文:一、需求规范1.明确需求的来源和背景2.详细描述每个需求的功能和特性3.对需求进行可行性评估和优先级排序4.编写清晰的需求文档,包括用户故事、用例规约等5.确保需求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及时进行变更管理二、设计规范1.制定软件架构设计方案,包括模块划分、数据流程和接口设计2.选择适当的设计模式和编程风格3.遵循一致的命名规范和标识符命名规则4.编写简洁清晰的设计文档,包括类图、时序图等5.评审设计方案,确保其符合软件需求并具备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三、编码规范1.遵循统一的编码规范,如缩进、命名、注释的格式2.保持代码的简洁性和可读性,避免冗余代码和复杂逻辑3.使用合适的代码注释,说明代码的用途和关键逻辑4.进行静态代码分析和代码复审,确保代码质量5.遵循代码版本管理和提交规范,及时进行代码迭代和维护四、测试规范1.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2.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3.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4.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及时反馈给开发团队5.进行回归测试和性能测试,优化软件的稳定性和性能五、文档规范1.编写清晰、完整的软件设计文档和技术文档2.规范文档的格式和结构,包括封面、目录和索引等3.明确文档的目标读者和使用场景4.编写易于理解的用户手册和操作指南5.定期更新和维护文档,反馈用户的问题和建议总结:软件工程规范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确保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通过遵循需求规范、设计规范、编码规范、测试规范和文档规范,可以提高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控性和可维护性,从而实现软件项目的成功交付和稳定运行。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应积极采纳和落实软件工程规范,以提升软件开发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9a13a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b.png)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套规范、准则和标准,它们起到规范、统一和标准化软件工程活动的作用。
在软件工程领域,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提高软件质量、提升软件开发效率、降低软件维护成本,同时还能够促进软件工程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在软件工程中,标准与规范的制定通常由专业组织、标准化机构或行业协会来完成。
这些组织和机构会经过专门的研究和讨论,结合软件工程实践和相关技术发展,制定出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便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进行参考和应用。
软件工程标准和规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质量保证:标准和规范能够确保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严格遵循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可以减少软件缺陷和错误的出现,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健壮性和安全性。
2. 开发效率:标准和规范可以促进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和集约化。
开发人员可以根据标准和规范的指引,按照统一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开发,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3. 维护成本:标准和规范能够使软件维护变得更加简单和可行。
通过规范化的开发过程和标准化的代码结构,可以提高软件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减少维护人员的工作量,降低维护成本。
4. 行业交流:标准和规范可以促进软件工程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可以共同制定、遵循和应用标准和规范,从而实现行业间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推动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
在软件工程的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与标准和规范相关的实际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的示例:1. ISO/IEC 12207: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共同制定的软件生命周期过程标准。
它定义了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活动、任务和文档,并提供了相应的指南和要求。
2. IEEE 829:这是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制定的软件测试文档标准。
软件工程规范
![软件工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e5882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c.png)
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工程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遵守软件工程规范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代码错误,降低维护成本,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软件工程规范,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1. 代码规范1.1. 缩进和空格在编写代码时,应使用统一的缩进和空格规范。
通常情况下,一个缩进为四个空格或一个制表符。
避免在代码中出现多余的空格。
1.2. 命名规范所有的变量、函数和类名都应该使用有意义的命名,遵循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
命名应清晰、简洁,并符合项目的命名规范。
1.3. 注释规范在代码中适当添加注释,解释代码的作用、原因以及特殊处理。
注释应该清晰、简洁,并保持与代码同步更新。
1.4. 函数规范每个函数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功能,并且函数的功能应该与其命名保持一致。
函数应该尽量遵循单一职责原则,避免函数过长或功能过于复杂。
2. 版本控制2.1. Git使用规范在使用Git进行版本控制时,应遵守一定的规范。
每次提交前应先进行代码的自测,确保代码的稳定性。
合并分支时,应尽量使用`rebase`命令,避免产生大量的无用的提交记录。
2.2. 版本号规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版本号的规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软件的发布和更新。
一般情况下,版本号由三个数字构成,分别表示主版本号、次版本号和修订号。
版本号的变更应遵循一定的规则,遵循语义化版本号规范。
3. 规范3.1. 单元在开发软件时,应编写相应的单元代码,并保证覆盖率达到较高水平。
单元应覆盖常见的输入和异常情况,并能够正确验证代码的逻辑和功能。
3.2. 集成在进行集成时,应模拟真实的环境和场景,并确保软件在实际使用中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集成需要注意各个组件之间的交互和数据传递。
3.3. 性能在软件开发完成后,应进行性能,以验证软件在各种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性能应模拟真实的用户和数据情况,并记录关键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软件工程完整规范版
![软件工程完整规范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9630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d.png)
软件工程完整规范版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规范化的过程和科学化的工具,来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完整规范版的软件工程要求严格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探讨软件工程完整规范版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方法,旨在为软件工程师提供指导。
一、需求分析在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完整规范版的软件工程实践中,需求分析需满足以下要求:1.准确性:需求分析师应与客户充分沟通,确保准确理解客户的需求,避免误解和偏差。
2.一致性:需求分析师应确保所有需求之间的一致性,避免冲突和不一致的情况。
3.完整性:需求分析师应全面收集客户需求,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重要细节。
二、设计与架构软件设计和架构是软件工程的核心环节,对软件质量和性能影响深远。
在完整规范版的软件工程实践中,设计与架构应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软件划分为独立的功能模块,使得每个模块的功能更加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2.高内聚低耦合:模块之间应尽量保持高内聚性,意味着模块内的组件彼此相关;同时,模块之间应尽量保持松耦合性,以减少对其他模块的依赖。
3.可扩展性:设计和架构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避免设计上的局限性。
三、编码实践编码是将设计和架构转化为实际代码的过程。
在完整规范版的软件工程实践中,编码应遵循以下实践:1.编码规范: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则、注释规范、代码缩进等,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代码复用:利用已有的代码库和组件,尽量减少重复编码,提高效率和代码质量。
3.测试驱动开发:在编码过程中,采用测试驱动开发的方法,编写对应的单元测试用例,并保证代码通过测试。
四、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完整规范版软件工程的重要环节,目的是确保软件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
以下是质量保证的关键措施:1.代码审查:对编写的代码进行代码审查,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以保证代码的质量。
软件工程规范(二)
![软件工程规范(二)](https://img.taocdn.com/s3/m/b09e3d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5.png)
软件工程规范(二)引言:软件工程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达到高质量的软件产品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编写等方面的规范。
正文:1. 需求分析规范小点1: 确定需求的具体范围和优先级小点2: 分析需求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小点3: 编写清晰、准确的需求文档小点4: 与客户充分沟通,确保需求理解一致小点5: 实施需求变更管理,避免频繁修改需求2. 设计规范小点1: 使用合适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小点2: 制定设计规范,确保代码的一致性和可读性小点3: 进行详细的系统设计和模块设计,明确功能和接口小点4: 定期进行设计评审和修改,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小点5: 关注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在设计中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3. 编码规范小点1: 遵循编码规范,包括命名规则、注释规范等小点2: 使用合适的编码工具,提高编码效率和质量小点3: 保持代码的清晰和简洁,避免冗余和重复代码小点4: 注重代码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小点5: 进行适当的代码审查和测试,及时修复bug4. 测试规范小点1: 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覆盖各个功能和场景小点2: 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层次的测试小点3: 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提高测试效率和一致性小点4: 关注测试结果和覆盖率,及时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小点5: 进行性能和安全测试,确保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5. 文档编写规范小点1: 编写清晰、准确的技术文档,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等小点2: 使用合适的文档模板和工具,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和一致性小点3: 注重文档的结构和组织,便于他人理解和使用小点4: 更新文档时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确保版本控制的一致性小点5: 进行文档评审和修改,提升文档质量和可用性总结:软件工程规范是确保软件开发过程中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总结了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文档编写等方面的规范要点,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提高软件的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软件工程标准规范(二)2024
![软件工程标准规范(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e6abc1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a.png)
软件工程标准规范(二)引言:本文将介绍软件工程标准规范的相关内容。
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是指为保证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遵守这些规范和准则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并降低项目风险。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需求分析1.明确需求:在项目开始之前,准确定义和理解需求是至关重要的,需求必须明确清晰,避免模糊和不完整的情况。
2.需求分级:将需求分解成不同的层次,便于管理和优先级制定。
3.需求追踪:确保开发过程中的每个需求都得到追踪和满足,防止遗漏和变更。
二、设计开发1.模块化设计:将软件系统拆分成不同的模块,便于开发和维护。
2.代码规范:制定统一的代码风格和命名规范,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版本管理:使用版本管理工具管理代码的版本,确保团队成员可以有效地协同工作。
4.测试驱动开发(TDD):先编写测试用例,再编写代码,确保开发的代码符合要求。
5.文档编写:编写清晰详细的文档,包括技术文档、用户手册等,便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项目的维护。
三、质量保证1.代码审查:开发阶段进行代码审查,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2.单元测试:编写各个模块的单元测试用例,保证各个模块的功能正常。
3.集成测试:对不同模块之间的交互进行测试,确保系统整体功能正常。
4.性能测试: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系统在预定负载下的表现。
5.缺陷管理:建立缺陷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跟踪缺陷,并及时修复。
四、项目管理1.里程碑规划:将项目划分为多个里程碑,明确每个里程碑的目标和交付物。
2.团队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机制,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
3.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及时跟踪项目的进展,发现并解决进度延误的问题。
4.风险管理:对项目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5.项目评估: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总结项目管理经验教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五、部署和维护1.自动化部署:通过自动化工具实现软件的快速部署,提高部署的效率和可靠性。
软件标准规范
![软件标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1bd25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3.png)
软件标准规范软件标准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确保软件质量和可靠性,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它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软件标准规范的必要性、制定过程、内容要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软件标准规范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就会导致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混乱和不确定性,从而影响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而且,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软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软件标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它可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更好地进行协同工作,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减少软件缺陷,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其次,软件标准规范的制定过程需要经过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首先,需要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规范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然后,需要调研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吸取其他行业的经验和教训。
接下来,需要邀请业内专家和学者进行讨论和建议,形成初步的规范草案。
最后,需要进行广泛的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直至形成最终的软件标准规范。
软件标准规范的内容要点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流程、软件设计原则、编码规范、测试标准、文档规范、项目管理规范等方面。
其中,软件开发流程是软件标准规范的核心,它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需要明确相应的工作内容和质量要求,以确保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最后,软件标准规范的实施方法需要注重实际操作和持续改进。
首先,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让软件开发人员深刻理解软件标准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需要通过软件开发工具和系统的支持,来强制执行和监督软件标准规范的实施情况。
最后,需要定期进行软件标准规范的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和提升软件标准规范的质量和适用性。
综上所述,软件标准规范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河北省制图院2015年1月30日1.前言1.1项目背景当前,我国国家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不断深入,网络化地理信息应用如同雨后春笋,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使用地理信息的方式与频率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针对这一重大应用需求,国家测绘局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性决策。
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河北省地理信息局下属的河北省制图院自主研发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以促进地理信息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为目标,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提供统一、高效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1.1.1软件系统名称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在线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基本需求,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和可扩展空间,是实现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功能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
1.1.2政策依据1)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发[2007]30号):要切实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及人民生活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迫切需要。
2) 《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到2010年,我国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基础测绘公共产品;到2020年,要实现服务网络化社会化。
国家测绘局在《测绘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平台整合社会、经济和人文等信息,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开发利用,到2010年初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网络化。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若干意见”(国办发2001-53号):要求各级测绘部门与当地发展计划等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推进本地区地理空间信息协调机制的建设,解决好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封闭管理等问题。
注重发挥测绘部门的整体优势,实现与同级政府部门的网上适时数据传输与服务,促进地理空间信息设施的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4) 《中办国办公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8号):要求各部门建设基于广域网络的信息系统,应首先使用国家统一建设的电子政务网络,不得独自新建或租用商用广域网络链路。
5)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规划》(国家测绘局2010年10月):要求各级测绘部门全力做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到2015年初步完成国家级节点和有条件省、市节点的建设,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6) 国家测绘局《关于推进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议的函》(国测函[2008]100号):向国务院应急办、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提出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作为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上述领导讲话和政策性文件与规划均是设计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的重要依据。
1.1.3遵从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定本设计将遵循和参照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的一系列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与管理规定,主要分为三类:1)计算机信息系统有关标准规范与规定:如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技术规定、信息安全保密规定等。
2)国家及行业地理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地理元数据标准、OGC服务标准等;3)地理信息服务的有关管理规定:如测绘成果密级划分、公开地图发布规定等。
详见附录。
1.2参考资料1.2.1纲要类1)《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字[2006]35号2)《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国发[2007]30号)3)《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规划》(国家测绘局2008年10月)4)《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指南》(国家测绘局2009年3月)1.2.2测绘类标准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2)《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 GB 1001—1994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 2260-20004)《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2409-19885)《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 13923—926)《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GB/T 18317—20017)《公路路线命名编号与编码规则》 GB 917.1—19898)《地理信息元数据》GB/T 19710—20059)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1.2.3公共服务平台类标准1)《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技术规范》(CH/Z 9001—2007)2)《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分类、描述及编码规则》GB/T 23705-20093)《地理空间框架基本规定》CH/T 9003—20094)《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CH/T 9004—20095)《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6)《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元素目录规范》(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7)《政务信息图层建设技术规范》DB11/z 360-20068)《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指南》、《1:400 万~1:5 万地理实体数据整合技术要求(试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地理实体数据规范(试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地名地址数据规范(试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电子地图规范(试行)》9)《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节点建设基本技术要求》10)地名地址数据规范-试行稿(20100125)11)电子地图规范-试行稿(20100730)1.3术语定义及说明1.3.1数字城市数字城市(Digital City):也可称数字社会(智能社会,信息城市或电子城市)指由宽带基础设施、移动式终端,基于开放式工业标准的面向服务的处理基础设施等组成,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创新服务。
数字城市,可以是小城也可以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无线基础网络设施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也只不过是数字城市建设的第一步。
数字城市也可能需要有线的宽带设施,并且它不限于网络。
数字城市提供互操作,和基于网络的政府服务,政府人员、企业和社会公众都可以随时访问政府主要业务。
数字城市服务通过无线移动终端访问,而且是面向服务企业架构包括网络服务、XML和移动应用使用软件激活。
数字城市的主要内容是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的智能化。
数字城市的广泛应用,对城市的繁荣稳定及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3.2智慧城市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1.3.3地理空间框架是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等构成。
1.3.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输入、编辑、浏览、查询、统计、分析、表达、输出、更新等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综合。
1.3.5基础地理信息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
1.3.6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简称“框架数据”):针对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整合和网络化服务需求,以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加工形成面向地理实体,分层细化为重要特征的数据,由地理实体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与高程数据构成。
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又细分为政务版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和社会公众版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1.3.7政务地理信息图层是指在政府管理部门规划、管理、决策和服务中所需要的、可共享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它按照矢量数据模型及相应的属性数据分层组织,形成与电子政务业务有密切联系,有明确空间定位的,多个部门均需使用且使用频率较高的政务地理空间数据集。
他同时具有空间特性和政务管理的权威、标准、现势等政务特性。
政务地理信息图层共享维护原则:“权威数据来自权威部门,由权威部门维护共享”。
2.项目概述2.1建设目标与意义2.1.1建设目标“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是实现全国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所需的信息数据、服务功能及其运行支撑环境的总称。
其建设目标是:建成由多级节点构成的一体化地理信息在线服务体系,实现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的纵横联通和有效集成;建成分布式的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形成多级互动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建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的运行服务机制,为政府宏观决策、国家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具体包括:1)实现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依据统一技术规范,整合全国多尺度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基于网络化运行环境的地理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2)提供一站式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建成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提供信息浏览、标图制图、导航定位、信息加载、系统搭建等网络化地理信息服务功能及二次开发接口,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3)形成业务化运行维护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运行维护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建成“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服务管理系统,形成不间断运行服务机制,为“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的资源管理、服务调度、运行监控及适时更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建设意义“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 2020)》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最大效益、提升全社会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切实提升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CreatMap 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将作为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主要运行形态与手段,向各类用户提供权威高效的地理信息实时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