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权法案与少数族
饱受争议的美国平权法案
那么同样背景的白人申请者的录取概率 将是36%,黑人或者拉美裔的申请者的
法案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当时这一政 策的主张是为了帮助刚从奴隶制度中解
在本案中,原告(即“学生公平录取 录取概率将会是77%—95%。
放的少数族裔们真正获得独立,由政府
一场由数百名亚裔人士参与的集会上,人们打出了“以多样性名义进行歧视是错误的”等标语(图/网络)
理由是哈佛大学采取了有种族意识而非 美国的数量却在显著上升。
持在6%左右。
52
种族中立的招生政策。2019年10月,美国
根据原告统计的数据,亚裔学生在
不仅双方各执一词,哈佛大学的在
法 治
联邦区法院最终做出了有利于哈佛大学 各项客观测试中的得分往往都是最高的, 校学生、校友以及校外群体也在这场诉讼
在
的判决,但这并非该案件的终点。时至今 但在例如性格评价等主观测试中往往得 中纷纷站队、对簿公堂。为何哈佛大学要
治
着这一案件,美国教育领域历来饱受争议 显示,如果某一特定亚裔申请者(参考高
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再次引 中成绩,大学申请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经 平权法案的前世今生
发了人们的激烈讨论。
历以及家庭背景)有25%的概率被录取,
早在美国内战后的重建时期,平权
陷入争议的哈佛大学招生政策
行政命令中。
而言,这一政策无疑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织而言,这一政策都将带来少数族裔学生
今日,美国的平权法案是指由一系列 的。那么为什么在很多州和联邦政府层面 获得更多深造机会及大学实现多样化教
法律、政策、行政行为组成的“旨在结束 这一政策有时并不受欢迎,而在社会上又 育环境的双赢结果。对于反对者而言,这
究竟该给少数族裔提供多少帮助,这永 远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与此同 时,用额外的帮助来解决过去的歧视,用 新的歧视来解决旧的歧视,这究竟能否 达到公平同样是一个问题。尽管歧视存
美国的民族政策
美国的民族政策曾信凯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种族大熔炉。
除了极少数的稀有民族外,世界上有多少民族,它就有多少民族。
人口超过了一百万人的种族有31个,一百万人以下的种族更多。
除了白人占大多数,印第安土著、黑人、南美洲西语裔、亚裔,都是少数民族。
由于历史的原因,印第安人、黑人和亚裔等所谓“有色人种”,都曾遭受种族歧视。
美国是“民族大熔炉”模式的典型。
美国政府不对族群(种族)进行法律、政治等实体方面的认可和标识,不给予族群(种族)集团以法律上的承认,特别是不容许任何一个族群生活在一块属于自己的历史疆域内,而是千方百计通过国籍法、移民法、英语教育、立法、司法、行政、传媒等法律和公共政策,着力构建一个不分来源、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的统一的美利坚民族(American nation)和美国人(American)身份。
美国任何族群的成员(印第安人有所例外)都不得以种族身份为由在政治任命、选举、教育、工作机会等方面给任何人以优待或歧视。
从美国民族政策的历史看,早期的大熔炉政策(第一代)是一种强力的盎格鲁-撒克逊化政策,主要是把其他族群同化为盎格鲁新教群体的过程。
20世纪初以来,随着来自德、意、法、西、墨等世界各地大量新移民的不断涌入,第二代大熔炉政策主要在于促进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域、具有不同族群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融合成为具有美国核心文化特质的美国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多元主义的兴起,第三代大熔炉政策在强调继续巩固和发展美利坚民族和美国人的统一性的同时,承认和容忍族群的“文化多元性”,允许不同族群保持具有族群特色的文化传统。
但是,“尽管近年来(文化)多元主义准则变得很是强势,事实仍然是族群差异正趋于消弭”。
通过两百多年持续不断的民族大熔炉政策,美国有力地建构了美利坚民族和美国人的身份和身份认同。
通过强调国族身份的建构和统一,强调个人的公民权利平等(而不是族群的集体权利平等),避免把公民的财富、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等个人差距与族群身份、族群集体联系起来,既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激发公民的个人平等竞争,促进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同时也有力地防止了个体之间的矛盾演化为族群矛盾和族群冲突。
少数民族权力如何与多数民族权力平衡?
少数民族权力如何与多数民族权力平衡?在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与多数民族的权力平衡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族权力如何与多数民族权力平衡:一、法律制度的建立在多民族国家中,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这不仅是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关心,也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的需要。
应当立法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并明确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法律还应鼓励、支持和保护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消除民族间的不理解和偏见,建立起良好的民族关系。
二、教育平等的实现教育平等是多民族国家中维护少数民族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应当为少数民族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促进他们在文化、知识和经济上的发展,确保少数民族的教育机会与多数民族相当。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多民族互动和交流,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团结意识。
三、政治参与的机会为了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在政治层面上应当给予他们充分的参与机会。
政府应当鼓励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高其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
在选举和任职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少数民族的政治代表能够获得公平的竞选环境和权利保障,如此能够在国家决策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正义和权利。
四、就业领域的公平机会在就业领域,政府应当推出针对性的政策,保障少数民族能够在平等的机会下实现就业。
政府应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他们融入工业、商业、服务等各行各业,提高整体群体的经济水平。
此外,政府还应当优先保障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提高整体群体的就业率。
保障就业机会,能够缩小民族间的差距,减少民族间的隔阂。
五、宗教自由的维护在多民族国家中,各种宗教信仰的存在较为普遍。
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群体享有公平、自由、平等的宗教信仰自由,保证他们能够自由地信仰、宣扬和传播自己的宗教文化,以此维护民族和谐。
[笔记]民族理论与政策
民族理论与政策问题太大。
就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问题谈些建议:1)中央财政补助,率先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2)对少数民族的文字、民俗等物质或非物质文化予以保护;3)对教育资源进行提升;4)适当提高大学录取比例等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一大截,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要想发展是很缓慢的。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面扶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儿童和青少年教育问题,虽然很多地方看似生活困难,但是维持生计还是可以的,但是要供家里小孩上学,那就是千难万难了。
所以,在地方建立学校,免费或是工读性的提供教育是必须的,只有将下一代的知识层面提高了,才能间接地提高当地文化环境和经济发展可能。
其次,在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也要有人直接引导当地人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保持当地环境的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建立当前可建立的经济项目。
特别是在贫瘠地区,环境保护应提在首位,只有环境好了,才有发展的可能,不适合生活的地方是很难有发展的可能。
最后就是城乡路通、电通、水通、网通。
道路通到哪里,那里才是发展的地方,交通的不便只会阻碍当地的发展。
水、电、网,也是渐渐开通的,有了电,才能走上科技发展道路,有了水,才有脱离天然雨水的依赖,有了网,才走上网络发展。
哈哈,写民族理论的论文啊?!我也在网上找了一些,摘些给你族自身的发展问题。
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是支撑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民族的政治、文化发展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参与国家和制度建设的程度是其发展的一种标志。
民族的发展还表现在民族体制规模上。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
民族关系是民族和民族之间交往联系的状态。
民族之间关系的状况既有团结合作,也有冲突对抗。
就世界民族发展过程的规律而言,民族之间团结合作是主流,但由于民族差异,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重要现象。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
在民族形成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单一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与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着的。
中美少数民族政策的比较
的义务 ,反对一切形式 的民族压迫和 民族歧视 。而 民族 团结 是指 :各 民 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 和互助 、联合 的关 系。民族团结要 求在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的基础上 ,维护 和促进各 民族 之间和 民族 内部的团结 ,各 民族人 民齐心协力 ,共 同促进 国家 的发展 繁荣 ,反对 民 族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保护少数 民族人身 自由,各 民族平 等参与 国家 事务的管理。尊重和保 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 , 自由使用 和发展少数 民族
3 少数 民 族政 策服 从 国 家发 展 原 则 。 .
少数 民族 政 策 是 与 国家 发 展 水 平 分 不 开 的 。美 国 国 家 发 展 在 南 北 战 争前 后,建立在廉价或免费农奴制基础上。当时的政治家不可能跳 出生 产 力 的 发 展 水平 ,奢 谈 废 除 黑 奴 。 林 肯 在 总 统 选 举 以 前 ,主 张 废 除 黑 奴 。 因 为其 支持 者 的北 方 资 本 家 需 要 自 由的 工 人 。林 肯 上 台后 ,不 光 不 谋求 废除黑 奴制度 ,反而保护黑奴制度 。南北战争开战 ,也没有废 除黑 奴。直到北 方兵 源紧张,需要黑奴参军 ,他才宣布废 除黑奴 制度 。林 肯 在 16 元 旦 发 布 的 解 放 黑 奴 宣 言 ,其 动 机 是 为 了士 气 和 兵 源 。 “ 放 3年 8 解 黑 奴 ”,是 “ 收 叛 逆 罪 犯 财 产 ” 没 ,从 钱 财 经 济 上 打 击 从 叛 人 士 。 黑 奴 的解 放 ,是 南北 战争 的结果 ,而不是 目的。南北战争几十年后 ,黑 奴制 度 才 在 美 国 彻底 废 除 。 美 国 黑 人 获 得 民权 ,则 是 七 八 十 年 以 后 的事 了 。
关 键 词 :少数 民 族 ;教 育 ;平 等 中 图分 类 号 :G 5 .1 79
美国经典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审理了著名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
该案起源于堪萨斯州托皮卡市,原告是一位名叫布伦达·布朗的黑人小女孩。
她因种族歧视而被当地公立学校拒绝入学。
原告的父母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取消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
案件经过多次审理,最终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美国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否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
原告方主张,种族隔离制度导致了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之间的不平等,侵犯了黑人学生的受教育权。
三、法院判决美国最高法院在1954年5月17日对该案作出判决,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代表法院发表判决意见。
法院认为,种族隔离制度违反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即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因此,法院判决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违宪,并要求废除该制度。
四、案件影响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案件之一。
该案对美国法律、社会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消除种族隔离:该案判决标志着美国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被正式废除。
此后,美国各级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消除其他领域的种族隔离现象。
2. 平等保护原则的确立:布朗案强调了平等保护原则在美国宪法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民权运动奠定了法律基础。
3. 教育公平的推进:该案判决促使美国教育部门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学生的扶持力度。
4. 民权运动的发展:布朗案激发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为消除种族歧视、争取平等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五、法律分析1. 宪法解释:布朗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对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原则进行了新的解释。
法院认为,平等保护原则不仅要求政府不歧视任何群体,还要求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历史上形成的歧视现象。
2. 法律推理:法院在判决中运用了法律推理方法,分析了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学生和学校教育的影响。
美国民族政策
• Third,Ethnic policy is insepara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 country.
美国民族政策的三大原则
• 第一,少数民族政策服从国家至上、统一原则。 • 第二,少数民族政策服从国家法制原则。
美国有个“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1961年3月,美国总统肯 尼迪,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中严重存在着的种族歧视,成立了“平等就 业机会委员会”。监督全国范围内与联邦政府有商业和经济往来的部 门,要求这些部门在就业方面保证平等的原则,消除肤色和种族之间 的歧视。后来发展成为平权法案。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consists of two executive orders issued by United States 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du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 The first one, issued September 22, 1862, declared the freedom of all slaves in any state of 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 that did not return to Union control by January 1, 1863. • The second order, issued January 1, 1863, named ten specific states where it would apply.
The Abolitionist M Nhomakorabeavement
平等面纱下的反向歧视——以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为例
平等面纱下的反向歧视——以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为例摘要】各国都注重对公民平等权利的保护,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然而在对弱势群体进行政策倾斜时,却也容易造成对“多数人”的反向歧视。
我国有些民族政策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排除了合理差别的反向歧视,这是我们需要去注意和修正的。
【关键词】平等权;少数民族;反向歧视平等权有不同的内涵,包括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等。
机会平等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的去实现目标,结果平等旨在帮助每个人都能实现最终目标,现代宪法一般都只保障机会平等。
形式平等只要求在法律文字层面的平等,而实质平等要求法律形式上的平等能在现实中得到实际运用,如果符合了形式平等却不满足实质平等,便会构成“事实上的歧视”。
各国实践中,会出现一些重结果平等,忽视机会平等,重形式平等,忽略实质平等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往往也容易引发另一种不平等或歧视。
一、从平等到反向歧视(一)平等权在各国宪法中的规定为了防止社会“大多数”对“少数”的统治造成对“少数人”的歧视,各国宪法中都明文规定了平等权这项重要的权利。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规定了最早的平等原则:“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达。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来参与法律的制定。
无论是保护还是惩罚,法律应当对所有人都一样。
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有权平等的依其能力获得所有的公共荣誉、职位和雇佣,除了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异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1868年,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了“平等保护”(equal protection)原则:“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
”1947年日本宪法第14条规定:“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关系中,都不得以人种、信仰、性别、社会身份以及门第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法规以及其内容。
一、宪法我国宪法是最高法律法规,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的法律基础。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益。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地位。
二、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特别针对少数民族制定的法律。
根据该法的规定,我国将民族地区划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并将自治权授予当地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具有自治权利,可以自主管理和发展本民族的事务,包括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等。
三、民族团结进步法民族团结进步法是为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进步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规定,我国禁止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行为,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益。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维护民族团结的各项措施,包括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民族交往交流和促进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四、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保障各民族教育权益的重要法律法规之一。
根据教育法的规定,我国各民族在教育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少数民族学生应享有接受与自身语言、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教育的权益,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少数民族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五、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法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法是为了保护和发展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而制定的法律。
根据该法的规定,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权益,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措施,保护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在公共场所使用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义务。
六、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是我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益的法律法规之一。
该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各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产业。
美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中值得中国参考之处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和“民族大熔炉”。
由于历史原因,印第安人、非裔和亚裔等所谓“有色人种”,都曾遭受种族歧视。
今天,各族在国家稳定的前提下和谐生存、共同发展,有几条原则值得中国参考。
首先,少数民族政策服从国家至上、统一原则。
美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在南北战争期间遇到过一次空前绝后的挑战。
解放黑奴运动始于南北战争,南北战争的目的是统一国家,解放黑奴只是手段。
林肯总统曾说:“最高目的在保存联邦,既不是保奴,也不是废除隶。
如果不放奴隶能保联邦,就一个不放;如果解放奴隶就能保联邦,就全部解放。
”少数民族问题通常是民族关系问题,可以通过少数民族政策解决。
但政策的实施需要一个稳固的政权。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少数民族在一个国家机器中得到保障,前提是服从国家至上和统一大原则。
如加拿大魁北克省,可以是一个国家统一的问题。
在这种情势下,少数民族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引发国家分裂,必须慎重。
其次,少数民族政策服从国家法制原则。
美国的少数民族是发达国家中最多的,但民族矛盾却并非最突出。
没有法制高于一切原则,这么多民族很难共处。
美国有个“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
1961年3月,肯尼迪总统为解决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严重的种族歧视,成立了“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监督全国范围内与联邦政府有经济往来的机构,要求这些机构在就业方面保证平等,消除肤色和种族歧视,后来发展成为“平权法案”。
约翰逊总统说:“平权的原则不止局限于平等的原则,而应解释成对非裔等少数族裔在就业和就学方面的优先考虑、优先机会。
” 一些美国大学也因此被告上法庭。
在中国,汉族占绝大多数,蒙古、维吾尔、藏、回等少数民族各居其地,法律虽然只有一部,但执行却五花八门。
有媒体爆料,在深圳,抓到新疆籍小偷不能加以刑求,最重处罚就是把他送回原籍。
笔者不知其实,若真有这种有法不依、双重标准,民族矛盾无疑会加剧。
再次,少数民族政策服从国家发展原则。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的国家发展建立在廉价的农奴制基础上。
美国加州宪法修正案 (五) 与“平权法案”-比较法论文-法学论文
美国加州宪法修正案(五) 与“平权法案”-比较法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美国加州宪法修正案(五) 即SCA5风波, 实际是有关加州大学入学标准是否加入种族考量的又一次拉锯, 是有关教育平权系列司法判例的最新案例。
该风波和Fisher案一样, 都是对教育公平政策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的摇摆和争执。
华裔普遍重视子女教育, 且华裔子女普遍读书成绩优秀, 以配额或者加分为手段、以照顾少数族裔升学为目标的平权法案恰恰限制了华裔子女进入一流大学就读, 对华裔构成逆向歧视。
美国加州宪法修正案(五) 所显现的教育公平问题, 是全球性的复杂话题, 是程序正义与补偿正义的再次博弈。
只有下好起手棋, 不断消除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 才能促进教育向地区公平良性发展。
关键词:美国; 加州宪法修正案(五) ; Fisher案; 教育公平;Abstract:California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5, namely SCA5 storm, is actually another seesaw battle about whether theadmission standard of the universities of California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race. It is the latest case of education series of equal rights in judicial cases. Both SCA5 storm and Fisher case, are the swing and disputes of the education fair policy under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The Chinese-Americans usually attach importance to children education, and their children can ge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TheAffirmative action which takes care of ethnic studies by means of quota or bonus points as the goal, restricts the children of Chinese-Americans from attending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becomes anti-discrimination against Chinese-Americans. Education fairness, as shown in SCA5, California, USA, is a global complex topic and a game between procedural justice and compensatory justic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antly elimin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education fairness and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o regional fairness by playing the upper-hand move well.Keyword:USA; SCA5; Fisher Case; Education Fairness;美国加州参议院提出的加州宪法修正案(五) 即SCA5, SCA是Senat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的缩写。
机会平等的核心理念、证成与现实争议
㊀2024年第1期No.1㊀202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总第250期Sum No.250ɦ外国哲学研究ɦ机会平等的核心理念、证成与现实争议顾㊀肃摘㊀要:机会平等原则要求人们在受教育㊁兴办企事业㊁就业㊁获得晋升㊁担任政府公职等方面的机会同等,不能因为人的性别㊁出身㊁家庭背景等非业绩因素而区别对待㊂对机会平等的证成是道义论和权利论的,立足于人是目的的道德公设,从而需要给予每个人同等的发展机会㊂罗尔斯主张,人的天赋㊁家庭背景等非业绩因素是随机获得的,因而不应认为是应得的㊂但自由至上主义者则认为,个人拥有其身体及寓于其中的天赋㊁才能等特质,在此基础上依据正当的程序取得的成就便是其应得的㊂围绕机会平等理论的争论与众多社会政策和立法密切相关,以族群多样性的理由调整竞争性机会平等,积极行动计划等补偿措施也引起了司法诉讼,美国高院近期关于高校招生不考虑种族因素的判决反映了对竞争性机会平等的新认知和再调整㊂关键词:机会平等;积极行动计划;族群多样性;正义理论中图分类号:D621.5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0766(2024)01-0066-07作者简介:顾肃,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上海㊀200433)政治哲学讨论人际关系时不能绕过平等这个核心概念和首要问题㊂平等的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相互关系上得到同等的对待,反对在身份㊁性别㊁家庭出身㊁资格认定㊁族群认同等方面人为的歧视㊂机会平等则是平等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要求人们在接受教育㊁就业㊁担任公职㊁进入市场进行交易㊁创业等各方面,在起点上是平等的,人人具有同等的机会㊂而机会平等的一个理论上的推论是优绩主义(能人主导论),即把人的实际成就㊁业绩和才能,而不是身份㊁背景和族群属性等非业绩的因素作为奖赏㊁晋升和评判优劣的标准㊂自由平等主义的政治哲学家大多主张机会平等,其中一些人更力推优绩主义,提出了各种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立法的主旨㊂但是,在社会实际运作中,并非所有的政策主张都以此为单一的标准和依据,社会需要照顾各种地域㊁文化㊁种族和功能群体的多样性,因而在就业㊁受教育㊁担任公职等方面,提出了照顾性的妥协方案㊂此类情况在各国都存在㊂比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和录取,政府公职㊁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录用和晋升,等等,均需要兼顾族群多样性,包括性别㊁种族㊁民族㊁政治功能㊁地域㊁界别等方面的多样性,防止占人口多数的强势主导族群占据垄断地位㊂美国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积极行动计划(平权法案),即是在各方面兼顾各种少数族群的方案㊂但是,围绕这些方案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㊂近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不得在大学招生中考虑种族因素,即实际上停止了积极行动计划㊂我国也有一些类似的争议,比如在招生㊁提干㊁就业等方面的名额照顾㊂本文在此讨论围绕此类机会平等的政治哲学理念的争议及可能的解决方案㊂机会平等的根本诉求尽管历史上各个社会都存在诸多不平等的现象,但平等一直是人们心怀的崇高理想,许多政治人物㊁社会改革家为此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㊂政治哲学家们构想和论述了诸种关于平等的理论,激进地提出和论证了平等主义的主张㊂如何结合社会和经济差别普遍存在的现实来诠释和论证平等,界定怎样的平等是可以接受的,一直是理论界需要研究和论述的重要任务㊂66顾㊀肃:机会平等的核心理念㊁证成与现实争议2024年第1期平等主义通常是指要求所有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的主张㊂这是一种原则性的规范要求,在具体论述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㊂在具体地探讨 什么的平等 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澄清㊂这可以是基本权利和生活及事业起点上的平等对待,也可以是经济收入和待遇结果的平等㊂对于起点平等和结果平等,也有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㊂起点平等指人们在接受教育㊁兴办企事业㊁就业㊁获得晋升㊁担任政府公职方面的机会同等,不存在人为的歧视,不能因为人的性别㊁出身㊁家庭条件等因素而在机会上将人们区别对待㊂起点平等的要求是承认人们在实际社会经济地位状况方面存在差别的基础上提出的合理的平等,它集中于获得机会上的同等对待,这是能够实现平等的主要方面㊂结果平等的要求则与此不同㊂在实际生活中,人在智力㊁能力㊁雄心㊁勤勉程度㊁运气方面事实上存在差异,也无法强行拉平,使每个人都等同㊂如果以结果平等的要求和措施强行干预事实上不平等的状况,虽然在表面上可以暂时实现人们在经济结果上的比较平等,但在实质上有可能促成新的社会不平等㊂比如,以干预举措致使条件优势者与劣势者状况拉平,劫富济贫的结果有可能让勤勉不足的人得到与其努力程度不相称的东西,同时,结果拉平使得投入更多资源的努力者的积极性受挫,全社会的发展效率势必受影响,这是对勤勉者的另一种不平等对待㊂为了避免强行拉平中的不公正和导致新的不平等,自由平等主义的政治哲学家通常坚守程序正义意义上的机会平等和起点平等㊂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论述正义理论时多次强调机会平等的重要性㊂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基本表述如下: 第一个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㊂第二个原则: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㊂ ①第一条原则强调公民在政治和法律上同等的基本自由权利,属于广义的机会平等㊂第二条正义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构建并规定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方面,承认分配的一些方面人们是不平等的,但这种不平等必须对每个人都有利;并且必须遵守公共职位对所有人开放的原则㊂对机会平等概念的解说并非完全一致,如罗尔斯强调的是职位对所有人开放,而另一些人则坚持 前途向人才开放 ㊂这里先对机会平等做一些细致的分析㊂可以将其细分为以下几类:理想的机会平等㊁非竞争性的机会平等和竞争性的机会平等㊂②这些类型所适合的社会条件和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区别㊂理想的机会平等要求,每个人在实现各方面的福祉上必须拥有同样的机会㊂这是一种纯粹理想化的机会平等的要求㊂两个人的机会也许不同,拥有机会的次数也不同,但是,如果把人一生中面向不同人的所有机会加起来,那么,这些机会就必须使得每个人确实平等地获得福祉㊂这种理想的机会平等要求的实现条件很苛刻,其实际可操作性很差,因为对机会进行必要的比较和干预的可能性很成问题,因而这种要求显得比较空洞,几乎得不到什么支持㊂非竞争性的机会平等则有所不同,它只是要求实现福祉的机会在人生的某些重要的领域内对每个人必须是平等的㊂这些重要的领域可能是指被评估为特别重要的欲求和偏好(如罗尔斯的 基本益品 所指涉的那些要素,主要是自由和机会㊁财富㊁收入以及尊重自我的社会基础),也可能指被视为高于一切的某种实际的利益,人们只有在这些方面获得福祉的机会才可能是平等的㊂这些重要领域的机会平等是不需要通过竞争实现的,在原则上任何人都应当拥有平等的机会㊂因而这是比理想的机会平等更容易操作和实现的平等方案㊂竞争性的机会平等适合这样一些领域,其机会的获得需要适用竞争性的标准㊂例如,能够担任宇航员的人,需要通过少数特别的训练课程,由于无法给所有愿意并且有能力报名的人提供足够的课程,因而只能通过竞争性的筛选程序来决定哪些人可以接受这样的训练,只有得分最高的申请者才能获得这样的机会㊂成为飞行员的机会也是如此,当然这要比宇航员的机会多一些,但也需要通过竞争来获得㊂现实社会中,像优质的高等教育㊁各类专业训练㊁担任公职㊁取得晋升,都程度不同地取决76①②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37页㊂D.A.Lloyd Thomas, Competitiv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Mind ,New Series,vol.86,no.343(Jul.,1977),pp.388-40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50期于通过竞争而获得的机会㊂只要所提供的名额和必要的训练的条件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申请者的需要,就应当通过平等的竞争来实现这些机会㊂这是公平地分配社会益品的方式,因而使得竞争性机会平等成了分配正义的一种形式,许多社会领域都需要解决此类机会平等的问题㊂竞争性机会平等表现在社会的多个方面,凡是可以提供服务的位子少于申请人数量的,都得考虑获得的方式是否公正,其中有效的方式就是平等的竞争㊂对于提供服务的质量存在差别的情况,即使所提供的位子与申请者等值,也存在优先排序的问题,同样需要通过平等的竞争来获得㊂竞争的方式也有多种㊂一种是诉诸价格因素,对于市场上具有独特性的物品和服务,大多采用竞争拍卖的方式进行,最终由出价最高者获得㊂对于有限数量的物品和服务,较常用的竞取方式是抽签,这就取决于各人的运气㊂例如,单位为条件相仿的职工提供宿舍,用抽签来决定宿舍间的微小差别,如不同楼层和朝向的房间㊂但抽签决定的适用性相当有限,因为这看起来是平等的竞争,把决定的因素交给运气,而运气面前的平等是不是真正的平等,这是有相当争议的㊂较普遍的可行方式是先定下若干个评分因素,以此作为标准来评定各人的得分,按总分数排序来决定选择者的先后顺序㊂仍以选择房屋为例,可以参与评分的因素有:就业的年限㊁资历㊁年龄,更多的是根据其工作的业绩,即取得的成就㊁绩效,提供服务的质与量,以此来进行打分,作为选择优先性的排序㊂在所考虑的因素中,有相当一些是人的特质因素而不是业绩,如性别㊁种族㊁荣誉㊁家庭背景(长辈的职业㊁经济和政治地位)㊁等级制社会中的出身等级,等等,这些都是非业绩的因素,带有人为的随意性㊂如果将这些因素作为竞争主要的评判标准,那就不是平等的竞争,也不存在实质性的机会平等㊂这里将评价因素大致分为业绩与非业绩两大类,作为讨论机会平等时必须作出的重要区别㊂业绩因素包括才能㊁贡献㊁绩效㊁成就,这些都与人的智力和体力㊁雄心和勤勉程度相关联㊂而非业绩的因素则是在业绩类以外的所有关于人的属性和特质的诸多因素㊂机会平等理论强调的是业绩在确定人的机会中的位置,即可以参与竞争的因素只能是业绩㊂因而与优绩主义(能人主导论)相关联㊂这一理论主张人的所得和社会名望应与其才能㊁业绩和贡献相对应,因而需要排除所有人为的随意的因素㊂这一理论的历史悠久,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已经明确地提出并阐述了优绩主义㊂他在‘理想国“中主张,应当排除使个人占据优势地位的所有人为的因素(如家庭背景),彻底清除个人生活前景中所有偶然机遇的因素,从而只依据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来确定其社会地位㊂这种优绩主义在人类文明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只是难以实现的纯粹的理想,各种人为的随意因素尤其是家庭出身和背景仍然是决定个人地位的重要依据㊂优绩主义的现代版即是自由平等主义的一个主要的原则,它要求将人的平等的自由最大化,排除各种人为的随意的优势因素,使得社会和经济体制实现普遍的均衡㊂由此来看,机会平等的要求克服所有妨碍个人发挥其潜力的障碍,使人的自由最大限度地增长㊂法国大革命时期流行的一句话 前程向人才开放 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理论的精髓,它要求消除各种为特定的种族㊁阶级或某个性别的人特别设定的法律及其他无法证明的特权㊂通过这种向人才开放的机制,社会使得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取得最佳的发展效率㊂竞争性机会平等具体表现在各个社会的制度设定中㊂如接受高等教育和特别训练的机制,其录用标准是通过平等的竞争,让表现在考试中的才能和成就来决定谁能够进入优秀的高等院校接受本科教育,接受医学㊁法学㊁科学㊁工程等专门训练,如美国高校录取主要依据学生的中学综合成绩和能力测试,以及在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活动中的优异表现㊂在东方社会则主要是根据入学综合考试成绩,无论其家庭出身和收入如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㊂本科以上的专门训练也是以本科学习成绩为基础确定资格㊂担任公职,企事业单位的职务晋升,也主要靠业绩,即公开考试的成绩和已有的工作表现㊂机会平等的证成与应得问题在影响人的机会的非业绩因素中,还可以区分出两种类型㊂一类是人的属性和特质,如性别㊁种族㊁生活和成长的地区,另一类是专指家庭背景,即父母等长辈所从事的事业㊁职业㊁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威望,如担任政府公职㊁富有的企业家,等等㊂自由民主理论强调机会平等,主张个人的家庭背86顾㊀肃:机会平等的核心理念㊁证成与现实争议2024年第1期景因素不应当影响其机会,也就是不应让优势的家庭背景促使个人格外地容易成功,而劣势的家庭背景不应拖累个人取得成功㊂当然,这一要求是原则性的,不应当完全按字面来理解,即排除一切可能的偶然因素㊂人们事实上不可能在家庭出身㊁成长环境㊁体力和智力等天赋条件上实现完全均等,让所有人都回到一切方面都相同的起点,是一种乌托邦理想,实际上根本做不到㊂事实上,长辈的事业和职业对于个人选择所从事的事业和取得成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㊂政治人物的子女更容易从政,并且在被选举和担任公职上具有一定的优势㊂中学教师的子女在接受初高中教育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高考比较容易取得好成绩㊂体育世家的孩子从小得到父母的格外培养和指导,因而较容易获得体育上的成功㊂当然,这些成功都不是绝对的,也存在一些反例㊂不能以机会平等为理由而强制取消这些人在父母职业和事业上拥有的优势㊂例如要求体育世家的孩子必须拥有与其他人一样的训练条件㊂国内在取缔学生义务教育课目上的课外培训项目时,就有人提出要对作为教师的家长为其课外在家辅导自己的孩子作出惩罚,其理由是机会平等㊂这是对机会平等的刻板理解,强行拉平所有的教育条件是不明智的,也不现实㊂机会平等只是强调,决定一个人机会和前程的唯一因素是其才能,而不是其他㊂无论是竞选公职,还是竞争优良的教育资源,唯一公正的程序是公开㊁开放的平等竞争,让每位候选人都能有参与竞选和测试的平等机会㊂至于政治世家在竞选中比较容易获胜,体育世家在竞赛中比较容易成功,只要坚持了竞争的程序公正,如没有作弊㊁偷跑㊁服用禁药㊁强制压制对手㊁以造谣诽谤破坏对手的名声,则其竞争产生的结果就是公平的,并未违反机会平等的原则㊂经常有人无差别地批评政治世家在政治上容易成功,但他们没有区分通过公开公平的竞选与通过压制对手㊁任人唯亲等阴谋手段取得职位之间的原则差别㊂前者的成功是正当的,而后者则是封建世袭和门阀制度等落后的做法㊂为什么要坚持机会平等?支撑这一原则的理据和内在伦理价值是什么?现代社会为何需要消除主观随意的不平等体制,最大限度地将福祉平等化?对此的回答关涉人的平等的基本公设,即从义务论和权利论的立场来看,人有权获得平等的对待,这是人格平等的基本条件㊂可以从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公设来证成这个平等原则㊂每个人都是 目的 ,平等对待是个人应当得到的普设前提: 这样去行动,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总是当成一种目的,而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㊂ ①绝不能把人只当作手段,而应是根本的目的,所以才需要平等的对待,给予同等的发展机会㊂这一平等原则的理论前提是义务论或权利论的,即人的平等权是首要的㊁天经地义和不可剥夺的㊂当然,对机会平等原则的解说和证成,存在一些并非完全一致的论述㊂罗尔斯在解说机会平等时强调,不可把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混同于 前途向人才开放 的概念,因为提出公共职位开放的主张的理由不仅仅是㊁甚至主要不是出于效率的考虑㊂而是因为 它表达了这样的信念:如果某些地位不按照一种对所有人都公平的基础开放,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的感觉就是对的,即使他们能从那些被允许占据这些职位的人的较大努力中获利,他们的抱怨还是有道理,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得不到职位的某些外在奖赏例如财富和特权,而且是因为他们被禁止体验因热情机敏地履行某些社会义务而产生的自我实现感,他们因此被剥夺了一种重要形式的人类善 ㊂②这就主要不是从社会效率的视角来论证机会平等,而是从权利论的视角强调社会的公平性,也就是个人从公平的机会中获得受到公正对待的感觉,从而获得罗尔斯用以衡量社会价值的个人自尊㊁自我实现感等人类益品㊂机会平等的道德证成离不开对应得问题的回答,也就是回答个人所拥有或希望得到的东西,是不是他所应该得到的㊂人们在天赋㊁才能㊁工作能力和进取心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导致其现实社会经济状况上的差别,那么,这些因素究竟是不是个人应该得到的?罗尔斯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反对将应得作为判定的标准㊂他认为,从道德的观点来看,人们的这些特质的分布就像性别㊁家庭财产和社会阶级的分布一样是随机的㊂某人因为比另一人更有才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与某人因为出自某个宗教的背景而有权拥有更多的财产的情形是一样的,这种权利本身并没有多少根据㊂他因而辩称: 差别原96①②Kant,Foundations of 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 ,trans.L.W.Beck,New York &London:Macmillan,1959,p.54.罗尔斯:‘正义论“,第65-66页㊂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50期则实际上代表这样一种同意:即把天赋的分布看作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共同财产,可以共享这种由天赋分布的互补性带来的较大社会与经济利益㊂那些先天有利的人,不论他们是谁,只能在改善不利者状况的条件下从他们的幸运中得利㊂在天赋上占优势者不能仅仅因为他们天分较高而得益,而只能通过抵消其训练和教育费用和用他们的天赋帮助较不利者得益,没有一个人能说他的较高天赋是他应得的,也没有一个优点配得到一个社会中较有利的出发点㊂ ①德沃金也认为,再分配需要调整的不平等是道德上随意的不平等,包括才能的基因分配㊁生理的需求(如残疾人)㊁技巧或幸运,还有继承权㊂ 在自由主义的观点看来,(举例说)在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分配的东西中,某人因为其父具有某种出众的技巧或幸运而所得较多,这显然是令人不快的 ㊂②可见德沃金把社会正义原则限于消除那些由先天或继承性及幸运等随意性因素造成的不平等㊂总的来看,个人只能为其自愿选择的结果承担责任,而那些非自愿选择的非业绩因素就谈不上是应得的㊂罗尔斯强调把两个问题区别开来:一个是从社会发展的实效来看,为了促进社会的繁荣进步而奖励杰出才智和贡献的人是必要的;另一个问题是,从道义上分析,这样奖励的依据不是这些杰出人士的道德应得,而是社会为动员和激励杰出人士为公共利益服务㊁作出贡献而付出的能力租金㊂可见,罗尔斯把社会发展的实效问题与道德应得的伦理问题加以区别,即把社会为促进发展效率对杰出才能者的奖赏与这些人应得这些报偿区别开来㊂同时,还要分清道义上的应得与法律权利上的应得㊂自然特质最初赋予个人早期成长和培养的各种偶然情况,在性质上是随机的,因而不能说是这些人在道德上应得的㊂另一种是法律权利上的应得,即个人因为自己的特殊才能和贡献而有资格得到正义制度的奖赏㊂ 的确,给定一种作为公共规则框架的正义合作体系,以及它所确立的各种期望,那些希望改善自己的状况,做了这一体制宣布要奖赏的事情的人,是有资格满足他们的期望的㊂在此意义上,较幸运者有资格要求更好的状况,这些要求是由社会制度建立的合法期望,共同体是有义务实现它们的 ㊂③但是,自由至上主义者(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可以被归入保守派)对此的看法则不同㊂其核心命题是,个人拥有其自身的绝对所有权㊂由于世界上有价值的东西只与个人生活相关,而不与某种超验的㊁形而上学的或社会的背景或实体相关,因而某人未经他人同意便可侵犯其道德空间的道义基础是不存在的㊂诺齐克根据个人获得所有物过程的归纳定义,推导出分配正义的核心要素,也就是从个人最初获取上的公正性,到以合法的管道转让权利的公正性,两者相结合,确认了分配的正义㊂他坚守的立场是,个人对持有物拥有的权利只能采取这两种方式,假如实际情况不是这样,那就需要依据这两条原则予以纠正,这是分配正义的必然要求㊂他把这个权利原则概括为历史的原则,理由是, 分配的正义与否依赖于它是如何演变来的 ㊂④在他们看来,个人绝对拥有其身体及寓于身体中的天赋㊁才能等个人特质,因而个人在此基础上依据正当的程序取得的成就是其应得的㊂机会平等即是个人有平等的自由权,尽其所能,最终取得的成果就是天经地义的,社会不必为此予以干涉,这是个人正当的法律权利㊂这里,促进社会的发展㊁繁荣和进步的实效与个人的道德应得是一致的㊂可见,对于机会平等的理论证成是与对该原则的解说和表述相关联的㊂自由派内不同倾向的理论家在此显出一些分歧㊂激进倾向者认可职位向所有人开放的公平原则,但不主张个人的各种优势因素都是其应得的;而保守倾向者则接受 前途向人才开放 的原则,认为只要分配的程序是正当的,个人在竞争中的优势就是其应得的㊂虽有解说和证成上的分歧,但所有这些论述都从权利论的视角主张并支持机会平等的基本原则㊂竞争性机会平等与族群多样性的张力围绕机会平等理论的争论并非空洞的教条之争,而与众多社会政策和立法密切相关㊂这里分析一07①②③④罗尔斯:‘正义论“,第78页㊂R.Dworkin,A Matter of Principle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p.195.罗尔斯:‘正义论“,第79页㊂诺齐克:‘无政府㊁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59页㊂。
平权运动辩论
关于平权运动的辩论正方观点(一辩):我方的观点认为平权运动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大学是可取的,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人降生伊始,其生存能力并不比动物优越,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具有区别于动物的潜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
独立宣言以上帝的名义告诉我们人人生来平等,拥有生命权、自由权、与追寻幸福之权。
远想中国,我们的老古人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有教无类的思想。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百花齐放,却不是一枝独秀,但是放眼人类历史的发展,从美国的黑人奴隶运动,到中国的五四运动,没有一个不是在为自己的平等,自由,幸福而努力挣扎。
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教育是根本,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没有教育的依托,生活何所依,生存和所靠,幸福又和所取?经济发展的障碍,肤色语言的阻隔,也无法阻止一个人获得教育的权利,强势群体自觉地为弱势群体做出牺牲,以实现教育平等的梦想,这样才能为中华名族的复兴注入持续不衰的活力。
综上所诉,我方认为平权运动让更多的人入大学是可取的。
反方观点(一辩):假设你来自于火星,突然被扔到中国,你可能被扔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可能被扔到河南这样的内地省份,甚至还可能被扔到西藏这样的边疆地区。
不幸的是,你被扔到中国去的使命,就是去上中学,然后高考。
如果你想考进北大清华,你肯定希望自己被扔到北京上海,因为那里学习条件好,分数线又低嘛。
问题是,你被扔到这3个地方的概率一模一样,各三分之一。
这个时候,你来设计一个理想的高考分数线制度,你会怎么设计?你肯定会说三个地方分数线一样。
所以,反方的观点认为平权运动看起来是平等的,其实那只对少数人的公平,我们需要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要求所有人得到平等待遇。
1、(正方一辩)作为一所学院,我们有必要拥有多样性的学生群体,因此,我们将要考虑的不只有中学成绩和考试得分(例如SAT),而且还要包括人口学的组成,如肤色和种族;(反方一辩)假设,这里有两位候选人,两人的成绩和考分都一样,当考虑到种族和肤色的多样性时,其中白人在一些大学或学院里遭到不公正对待,所以我方认为应该人人平等对此又怎么看2、(正方二辩)因为糟糕的学校体制,在某些情况下,少数民族的子女并不能像有钱人的子女那样,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所以,他们的测试分数可能并不代表他们真正的实力。
美国反对教育照顾政策
美国人反对教育照顾政策美国教育加分来源于1961年肯尼迪时代的《平权法案》。
这个法案在总体上认可了美国的少数民族,尤其是黑人的权利,正式与白人的权利平等了。
而其中关于教育的问题规定,美国凡是联邦政府下属或相关的就业和教育机构,都必须向黑人倾斜,甚至保留一定的份额。
然而在197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引发全国关注的官司。
一个名为阿兰·贝克的学生连续两年申请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被拒。
而他认为,这和该医学院设定的16%少数族裔预留份额具有必然的联系,于是一纸诉状递了上去。
然而奇妙的事在于:虽然层层上诉到最高法院后,判定贝克可以进入学校,最高法院却在伦理上支持了戴维斯分校。
最高法院看似暧昧的态度,其实是美国社会进退维谷的状态的反映:一方面人们充分认识到,尽管黑人在理论上已经处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但他们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依旧艰难,黑人聚居区的教育条件恶劣,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另一个方面,这种矫枉过正的对于白人的“反向歧视”,也是他们难以忍受的。
现在,反对给予黑人教育照顾的团体,已经不仅仅是白人了,连黑人自身也成为反对的主力人群之一。
在他们看来,作为弱势群体的黑人,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下去进行竞争,才能得到真正的、来自于心灵的平等。
政府要改变的并不是录取政策,更多的是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
当然,无论今天双方的分歧如何演变,有两个趋势正在形成。
其一,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大学正在逐步取消教育照顾政策。
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曾经预言,在25年之内,这种政策将完全没有必要。
其二,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
也就是说,从最初的幼儿教育到中等教育,提高黑人聚居区的教育能力。
可以这么说,对于黑人教育程度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改造。
Americans Protest the Special Accommodation Policy in EducationThe awarded mark was derived from the Affirmative action policy during the Kennedy’s in 1961. The policy generally approved the right equality between the American minority, especially the Black, and the White. Its problems of education involved, however, stipulated that all the sub-organization of federal government or related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must tilt towards the Black, even reserve some allotment.In 1978, a lawsuit broke out in America brought the attention across the whole country. A student, Bake Alan, had been refused twice when he successively made application to the School of medicine in Davi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ccording to him, it certainly had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16% reservation for the minority set by the school, which caused him to do the lawsuit. However, the unusual thing lied in that the Supreme Court, though made the decision of the school’s admission to this boy in the end, it did take stand with the school in the moral aspect.The seemingly ambiguous attitude of the Supreme Court actually mirrors the state of dilemma in American society. On one hand, People fully realized that though the black had obtained their equal status in theory, most of them still lived in poverty and the education conditions was tough in the Black’s ghetto, thus students of high quality were hard to cultivate. On the other hand, these overcorrect “reverse discrimination” for the white was also quite unbearable.Currently, the group which oppose to special accommodation for the Black consists not only of the white, but also the Black themselves,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forces. To them, the Black as a disadvantaged group can win the real equality from the soul only through competing in a fair environment. What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change is not the enrollment policy, but the equal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likely.No matter how the existent divergence evolves, of course, two tendencies are forming. First,more regions and universities are gradually canceling the special accommodation policy in education. In 2003, the American Supreme Court predicted that the policy would be totally unnecessary in 25 years. Second, people have to go to the root to alter the education resource distribution. That’s to say, we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educated in the Black’s ghetto, from preschool to secondary education. We can conclude that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 Black is a reshape to the systems engineering.《高中生》High School Boys and Girls高考指导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Guidance心声Inner voices歌声Singing读书声Sounds of Reading家事House Affairs国事National Affairs天下事Global Affairs昨天Yesterday今天Today明后天Tomorrow红色文化Red Culture青春励志Youth Inspirational双语传播Bilingual Dissemination引领成功Success Usher瞧这一家人what a family吃饭的时候不要把饭粒掉到桌上。
浅谈美国种族问题
浅谈美国种族问题—读《我也有一个梦想》我并不十分的了解种族问题和民族问题之间的区别,我也不知道社会学家们者如何界定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想等我有一天闲下来的时候,把它们弄清楚对我来说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如果简单从字面意义上或者一般的大众化理解,不管是民族问题还是种族问题,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人(语言,信仰,肤色,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因为某种原因在生活和生产中出现交集不被认可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
上完《国际劳动法制比较》,尤其是看完《我也有一个梦想》这本书,对我思想上的震撼远远超过任何一部看过的电影。
美国的劳动法,很大的篇幅都在讲歧视的问题,希望通过法律尽可能的避免各种社会歧视问题的出现。
俗话说:缺什么,补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社会一定是深受歧视问题的困扰,尤其是种族和性别歧视,所以才不得已通过法律条款明文禁止各种歧视行为。
当然,如果光看这些法律和法官们的判决,很难理解美国的种族问题。
当读完《我也有一个梦想》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刚从丛林深处逃出来的孩子,现在正站在丛林边的那片大草原上,回望着那片郁郁葱葱的丛林。
而之前,我看到的只是一棵棵壮大的树木。
以前,我也知道美国有种族歧视问题,而且特别严重。
我从历史书上知道黑奴贸易,林肯总统解放黑奴的故事;我从语文老师那里知道马丁.路德金的历史事迹和他激情昂扬的演讲;我也听说过公交车上那位勇敢的黑人妇女。
但是,这些支离破碎的历史片段,给我构建起了对于美国种族问题的不全面的认识。
它们就像是我在丛林里面看到的一棵棵硕大的树木,我一直以为森林就是那个模样。
直到看完《我也有一个梦想》,这本书带我走出了那片差点让我迷失的丛林。
这本书不是史书,却记录着大量的史实,从1620年的“五月花”号带来第一批黑奴开始,到1995年修改“平权法案”的大讨论,不知不觉美国近四百年的种族历史尽收眼底。
虽然其视角并不新颖,但是这种全面的认识至少会让我们消除偏见,对此种问题能够更加理性的思考,得出客观公允的结论。
aa平权法案
aa平权法案(原创实用版)目录1.平权法案的定义和背景2.平权法案的主要内容3.平权法案的实施效果4.平权法案的争议和挑战5.我国的平权法案实践正文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又称平权措施,是一种旨在消除社会中种族、性别、民族等不平等因素的制度安排。
这一概念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是为了纠正历史上对非裔美国人、女性等群体的歧视而制定的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权法案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涉及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等多个领域。
平权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领域: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例如优先录取、奖学金倾斜等。
2.就业领域:企业在招聘时,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岗位留给弱势群体,以提高其就业率。
3.社会福利领域:对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例如住房、医疗等。
平权法案的实施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缩小贫富差距。
2.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
3.有助于激发弱势群体的潜能,提高整体国家的竞争力。
然而,平权法案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1.反歧视与逆向歧视:有人认为平权法案可能造成逆向歧视,即对优势群体的不公平对待。
2.制度执行难度:平权法案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标准不一、执行困难等问题。
3.依赖性增强:长期实施平权法案可能导致弱势群体对政策产生过度依赖,降低自身发展动力。
我国在平权法案方面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领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更多教育资源。
2.就业领域:对农村贫困人口、退伍军人等群体提供就业扶持政策。
3.社会福利领域: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例如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
总之,平权法案作为一种消除社会不平等的手段,具有一定的实施效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争议和挑战。
aa平权法案
aa平权法案摘要:1.平权法案的定义和背景2.平权法案的主要内容3.平权法案的实施效果4.平权法案的争议和挑战5.我国的平权法案实践正文:一、平权法案的定义和背景平权法案,又称为平等法案,是指为消除种族、性别、宗教等群体之间的歧视,保障公民平等权利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 世纪中期的民权运动。
当时,黑人等少数族裔在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受到严重歧视,民权运动者们为争取平等权利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平权法案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平权法案的主要内容平权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平权:保障少数族裔和女性等群体在教育领域的平等权利,包括入学机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
2.就业平权:消除职场中的歧视现象,保障公民在招聘、晋升、薪酬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3.住房平权:消除房地产市场中的歧视行为,保障公民在购房、租房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4.社会保障平权:保障少数族裔和女性等群体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平等权利,如医疗、养老等。
三、平权法案的实施效果平权法案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平等理念的普及,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同时,它也为少数族裔和女性等群体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提高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
然而,平权法案的实施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领域内的歧视现象依然存在。
四、平权法案的争议和挑战平权法案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和挑战:1.逆向歧视:有人认为平权法案过度倾向于保护少数族裔和女性等群体,导致其他群体受到逆向歧视。
2.种族划分:平权法案强调对不同种族的差异化对待,有可能加剧种族划分,不利于民族融合。
3.法律执行困难:平权法案涉及的领域广泛,执法难度大,容易出现执行不力的现象。
五、我国的平权法案实践我国一直致力于消除歧视,保障公民平等权利。
在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平权理念的实施。
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
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政务院•【公布日期】1952.08.13•【文号】•【施行日期】1952.08.1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族区域自治正文政务院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一九五二年二月二十二日政务院第一百二十五次政务会议通过一九五二年八月十三日发布)由于各种的历史原因,国内某些少数民族成分,在好多年以来,甚至在好几代以来,即星散地居住在汉族地区。
他们大多居住在城市和集镇,他们曾经在反动控治下长期地忍受着民族的压迫和歧视,有的因此不得不隐瞒自己的民族出身,改变自己的民族成分,遮盖自己的民族特点,以求生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以后,民族压迫业已宣告废除,民族平等业已付诸实施,为保障这些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的权利特作如下的决定:一、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的人民,均与当地汉族人民同样享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身、居住、宗教信仰、游行示威的自由权,任何人不得加以歧视。
二、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依法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其人数较多者,当地人民政府可采取适当办法,使有代表参加政权机关,遇有关少数民族的提案和意见,应与其他方面的提案和意见同样予以重视,有关某一少数民族的特殊问题,须与该少数民族代表充分协商。
三、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无论在社会上,在工厂、学校、团体、机关和部队中,均有自由保持或改革其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权利,别人不得干涉,并须加以尊重和照顾。
四、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有分别加入当地各种人民团体及参加各种职业的权利,各人民团体及各种职业部门,不得因其民族成分的关系而加以拒绝或歧视。
五、凡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有基本民族语言、文字者,得在法庭上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辩。
六、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如遭受民族的歧视、压迫或侮辱,有向人民政府控告的权利。
aa平权法案
aa平权法案摘要:1.引言2.平权法案的定义和背景3.平权法案的主要内容4.平权法案在我国的实施情况5.对平权法案的评价与反思6.结论正文:1.引言平权法案,作为一项旨在保障公民平等权益的法案,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对平权法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法案。
2.平权法案的定义和背景平权法案,是指以法律形式保障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享有平等权益的立法。
它起源于西方国家,后来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平权法案的提出,旨在消除各种形式的歧视,保障每个人都能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生活。
3.平权法案的主要内容平权法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种族平等:禁止以种族、肤色、国籍等为理由的歧视行为。
(2)性别平等:保障男性和女性在教育、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平等权益。
(3)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公民有信仰、不信仰各种宗教的自由,禁止宗教歧视。
(4)残疾人权益:保障残疾人在教育、就业、生活等方面的权益,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
(5)经济平等: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经济平等。
4.平权法案在我国的实施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平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反歧视法》、《性别平等法》等,以保障公民的平等权益。
然而,虽然我国在平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性别歧视、职场歧视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平等意识,以实现真正的平权。
5.对平权法案的评价与反思平权法案作为一项保障公民平等权益的法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消除社会歧视,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应看到平权法案存在的问题,如过度平权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等。
因此,在推动平权法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保障公民权益与维护社会稳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会众议员赵美心表示,美国的亚裔群体一直以 来都遭受着程度不同的种族歧视。“即便亚裔人 士和其他族裔有着同等的学历和经验,也不等于 他/她就可以和其他族裔一样受到同等的待遇,或 找到相同职位的工作。”
• 。
• 赵美心认为, “平权法案”还有不完善之处,还 需要进一步修改。
• 虽然“平权法案”尚不健全,但至少可以帮助亚 裔人士向美国主流的高层发展,帮助他们加入该 法案项下的各项计划,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 努力
• 通过平权法案,那些来自历史上受到排斥的少数 族裔在就业上得到了改善,并且学校的学生比例 也更能体现族裔人口现状。 • 各族裔可以通过平权法案更好地了解彼此,很多 强有力的证据显示,平权法案可以帮助少数族裔 融入到主流社会,这样他们的领导力才能够提高。 • 多样性的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不同的 群体比相对同质的团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即使 平均均质组独立测量的优点是比一般的基于独立 的不同的组的优点。
• 2012年10月04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据美国《侨报》报道根据全美亚裔选民民调,这项针对帮 助黑人、女性和其他少数族裔获得更好工作和教育机会的 平权法案得到了75%的亚裔的支持。 • 根据另外一项在大学财团间进行的民调,63.1%的亚裔认 为平权法案是一件好事。亚太法律中心称,平权法案可以 帮助亚太裔在就业上打破玻璃天花板,由于平权法案,少 数族裔所拥有的商业中亚太裔的比例有所增加 • PS:玻璃天花板,是指虽然公司高层的职位对某个群体 来说并非遥不可及,却无法真正接近,看似前途光明远大, 实则被透明玻璃阻隔。男女不平等及种族歧视是“玻璃天 花板”现象的两大最主要原因。
• 平权法案是确定所有的雇用决定并未考虑求职者 的种族、皮肤颜色、宗教信仰、性别或是国籍。 • 平权法案能有效迫使雇主调整招聘及筛选手段,提 高少数族裔的就业率,从而消除少数族裔就业的体 制性障碍,其效果受实施力度的影响甚微; • 平权法案有利于提高少数族裔的就业水平,尤其是 具备一定技能的少数族裔;没有迹象显示平权法案 的实施降低了公司的生产力水平。
• 增加对弱势群体的专业服务 • 平权措施使各种背景的合格工作人员进入 劳动队伍, 不仅有利于少数种族, 而且也有 益于整个社会。 • 在一个多元的社会中,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 时候, 多样化的劳动队伍是有好处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平权行动”争论的核心,是一个“程序性正义” 和“补偿性正义”的矛盾。“程序性正义”主张 一个中立的程序施用于任何社会群体,而无论结 果如何—同一条起跑线,兔子也好,乌龟也好, 你就跑去吧。 • “程序性正义”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历史”、 “经济”和“文化”的无视。一个经历了245年 奴隶制、100年法定歧视和仅仅30年政治平等的 种族,必须和一个几百年来在高歌雄进征服全球 的种族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 补偿性正义则主张根据历史、文化、经济条件有 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证一个相对公平的 结果。 • 但补偿性正义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操作性问题— —由谁、如何、是否可能来计算鉴定一个人的历 史、文化和经济遭遇?这种补偿性正义的原则, 需要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来整理、裁判历史和现 实无限的复杂性,而这种裁判权一旦被权力机器 劫持,问题就不仅仅是如何抵达正义,还有这架 机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了。
平权法案与少数族裔的就业
罗琳 国政1101
《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 美国少数族裔在就业和职业上受到歧视。
• 人权纪录说,黑人在升迁、福利、任职等多方面均遭受不 公平待遇或排挤。据报道,有1/3的黑人在工作中遭遇过 种族歧视,但其中只有1/16的黑人会因此投诉。 《华盛顿邮报》2010年10月15日报道说,华盛顿特区消防 和急救中心的30名消防员认为,其所在部门存在种族歧视 现象,对黑人工作人员实施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
据悉,农业部因为过去几十年对黑人农民的歧视问题将要 赔偿12.5亿美元。。
• 截止2011年年底,有15.8%的非裔美国人无法还清贷款。 • 非裔美国人目前还是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拉丁裔美国人的失业率在 10.5%左右,亚裔失业率在6.7%左右,而全美的平均失业率是8.5%。 • 同工不同酬也是工作歧视的一个突出方面。少数民族的工资待遇,从 个人来讲,肯定低于受过同等教育和职业训练的所谓纯白种人。 • 当今的美国种族歧视已不再是机构性的、法律性的和结构性的,而是 社会、心理和人际关系性的。可以说,后者比前者更加隐蔽、更加间 接、更加非语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