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

合集下载

关于戴望舒诗的意象与诗情的解读

关于戴望舒诗的意象与诗情的解读

关于戴望舒诗的意象与诗情的解读
戴望舒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诗情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以下是对戴望舒诗的意象与诗情的解读:
1.意象运用:戴望舒的诗歌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月光、星空、花朵等,这些意象不仅营造出美的氛围,也传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悟。

例如,在《雨巷》中,他运用了“丁香”这一意象,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和痛苦的期待。

2.诗情表现:戴望舒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痛苦的思考。

他的作品既包含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又体现了深刻的哲理。

例如,《寻梦园》中,他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遗憾与无奈,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

3.语言特色:戴望舒的诗歌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乐性。

他的词语选用精准,句子结构多变,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夜行者》中,他运用了独特的语言风格,描绘了夜行者在黑暗中的孤独与迷茫。

4.主题思想:戴望舒的诗歌主题多样,包括爱情、人生、死亡等。

他的作品既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也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坦然。

例如,《可纪念的星光》中,他表达了对逝去
亲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珍惜,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总之,戴望舒的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和诗情诠释了人生的美好与痛苦、生命的短暂与永恒。

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浓郁的情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考与感受。

戴望舒的诗歌特点

戴望舒的诗歌特点

戴望舒的诗歌特点
哎呀,说起戴望舒,那可真是诗歌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诗歌特点,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又神秘莫测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先来说说他的语言,那叫一个优美细腻!就像微风轻轻拂过脸颊,温柔得让人心里痒痒的。

比如说在里,“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一连串的排比,把那种朦胧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难道你不觉得这样的描写美极了?
再看他营造的意境,那简直是如梦如幻!仿佛把你带入了一个虚幻又迷人的世界。

好比中“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这不就像我们在梦中漫步,看到了最绚烂的风景吗?
还有啊,他诗歌中的情感,深沉而又真挚。

就像那汹涌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你的心灵。

像里,“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这种强烈的情感,怎能不让人动容?
在我看来,戴望舒的诗歌就是一座宝藏,每次品读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让我们在他的文字世界里,尽情享受诗歌的魅力!。

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

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

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作者:李柯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6年第10期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有特点的著名抒情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别致的审美追求而享誉诗坛。

他的诗作在语言风格上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美和散文美。

一、戴望舒诗歌语言的音乐美戴望舒诗歌语言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音乐美。

戴望舒曾说:“诗的情绪不是用摄影机摄出来的,它应当用巧妙的笔触描出来,这笔触又是活的、千变万化的。

”这里所说的“巧妙的笔触”就是用艺术的语言筑造诗歌,让人阅读琅琅上口,富有乐感。

戴望舒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在借鉴新月派与象征派的基础上,还有其独到的创造。

其早期诗作《雨巷》发表于1928年8月,该作被名家名人赞不绝口,全诗共七节,每节有六行,每行长短不等,但长不过十个字,最多出现的是五言、七言,更有三言成行,五、七言又断成几处的。

也就是说,全诗语言以短句为主,音节以短促、缓慢多停留为特点。

押韵的位置变换不定,如第一节押二、三、六句,第二节押三、六句,随意性中突出情感优先与情感错综变化的节奏。

常用排比句的方式造成首语重叠,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用重复的词汇与句子,如“悠长,悠长”,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走近,走近”,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造成节奏低缓深沉、反复回响的艺术效果。

诗人还运用“抛词法”,即把下句的某个首词抛入上句的句尾,使语意似断实连,一词两用,更调整节奏使之繁复多变。

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第一、二句不用标点,让句子跨行。

既造就独特的节奏,又使“独自”、“悠长”承担起本句词意与下句开头的双重任务。

并因位置的突出而使词意得到强化。

此外,诗的首节与末节基本重复,只有“逢着”与“飘过”一词之差,形成了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节律感。

总之,标点符号的运用,韵脚的有无,排列方式的变化,重复的大量出现,都是诗人根据自己内心情绪的变化需要而临时地、随意地确定的,诗歌语言的节奏其实是诗人内心的情感节奏。

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备受关注的重要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歌情感表现
戴望舒的诗歌以情感表现为主要特征,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还表达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和自然的关注。

他的诗歌常常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然后拓展到社会、历史和自然等更广泛的领域。

例如《雪夜》一诗:“夜里一片雪,野外一片白,无穷的风雪中,我走在这里。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雪夜的感受,还蕴含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二、诗歌风格特点
戴望舒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含蓄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词藻精练,表现了一种淡泊的情感态度。

他的诗歌风格不拘泥于传统,融合了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使其具有时代的特色和时代的意义。

三、诗歌语言表达
戴望舒的诗歌语言表达以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思考为主要特征。

他的诗歌语言具有细腻的感性和深刻的理性,表现了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歌语言丰富多彩,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使其具备了艺术性和表现力。

总之,戴望舒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以情感表现、清新自然、个性深刻为主要特点,体现了现代诗歌的特色和时代的意义。

戴望舒诗歌特点[指南]

戴望舒诗歌特点[指南]

戴望舒诗歌特点诗作内容: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审美原则:朦胧美。

表现方法: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络。

形式:散文化的自由体。

(1)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但将法国象征派诗和中国诗歌传统相融合,将象征与浪漫抒情相结合形成新诗史上具有"古典美"意义的现代诗。

他从法国象征派主张重用暗示、感觉挪移、迷离神秘、人与自然的契合中看到了中国诗论倡导的意境、象外之象、含蓄蕴藉等等,看到了两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正因为如此,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自始至终深受东西方诗歌的影响。

早期诗歌,像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中前辑《旧锦囊》、《雨巷》中的诗,英国颓废派诗人道生、法国早期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很大。

中期诗歌,代表他最高诗歌成就的《望舒草》中的诗,致力于诗的感觉、情绪、诗风的自由淳朴和口语化的追求,显然是果尔蒙、耶麦、保尔 ?福尔等法国后期象征派诗人的创作和理论给他的新启示。

后期诗歌,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灾难的岁月》里的诗,有着法国诗人阿拉贡、艾吕雅,西班牙反法西斯诗人洛尔加的影响。

但不管早期诗歌,还是中后期诗歌,戴望舒始终没有忘记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重视运用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方法、习惯意象。

再加上戴望舒学贯中西,自然就成功地将西象征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熔为一炉,创作出中国气派的现代诗歌。

《乐园鸟》诗歌的中心意象“华羽的乐园鸟”。

很明显,这里的“乐园”直接取自犹太教和基督教《圣经》中亚当、夏娃生活的“伊甸园”,但这只羽毛斑斓的“乐园鸟”好像又不是耶和华神所创造的,因为《旧约》中记载的“空中飞鸟”,都不具华丽的羽毛。

这只“华羽的乐园鸟”,更可能是赤县神州的珍禽,其形其神,都具华夏的特征,“华羽的乐园鸟”既有西方文化的质地,又有东方文明的神韵,是中西合璧之产物。

乐园鸟“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餐风饮露,“在茫茫的晴空中”飞翔,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不料“天上的花园”早已荒芜。

戴望舒诗歌艺术特色

戴望舒诗歌艺术特色

戴望舒诗歌艺术特色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

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

如在《寻梦者》中,“寻梦者”“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当“梦开出花来时”,他已经“鬓发斑斑”、“眼睛朦胧”,执着的追求精神寄予在众多的朦胧的意象中,在一种类似于民歌的诗歌形式中,表达得既明白,又蕴藉,既清楚,又朦胧。

同样,在《乐园鸟》中,作者的矛盾的、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怀疑和追问,也是通过“乐园鸟”等意象来表现的。

其二、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寻梦者》和《乐园鸟》两首诗,语言是明白如话的,但显然同民歌不同,表达的思想情绪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

现代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的情绪的表达是清楚的,但追求中的疲倦和感伤又是迷惘的、朦胧的、含蓄的,这种既明朗又迷惘的风格,正适合于表现现代人矛盾的心绪。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借用法国象征派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围传达感情象征派诗人追求的是把强烈的情绪寓于蒙胧的意向中,主张诗要写得像“面纱后面美丽的双眼”,传达出内心的最高真实。

戴望舒创作与接受的审美标准正是使诗歌处在表现与隐藏自己之间,即诗歌的蒙胧美。

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

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

如在《寻梦者》中,“寻梦者”“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当“梦开出花来时”,他已经“鬓发斑斑”、“眼睛朦胧”,执着的追求精神寄予在众多的朦胧的意象中,在一种类似于民歌的诗歌形式中,表达得既明白,又蕴藉,既清楚,又朦胧。

浅议戴望舒诗歌语言的忧郁基调及情感

浅议戴望舒诗歌语言的忧郁基调及情感
深 切 地 触 及 抒 情 主 人 公 内 心 的 忧 思 和 悸 动 为 特 色 . 缘 . 的初 恋是 施 蛰 存 的妹 妹 施 绛 平 . 他 而他 的第 一
是在讥讽 与 嘲笑 中生 活着 的人 。因此 。他 在很 长一 郁 的力 量 呢 ? “ 段 岁月里感 到 一种 无法 排遣 的压 抑 和苦 闷 . 唱不 有 除去生 理上 的 不幸 . 望舒 在 感情 上 多舛 的命 戴 完 的忧郁之歌 , 此大概 也不无 关系” 与 。他 的诗 歌风 运 也使 他 的诗歌 始终 弥漫 着 挥之 不去 的深 切忧郁 。 格 感伤凄 清 、 咙婉 曲 . 蒙 多用 象 征手 法 , 能含 蓄而 多 情之 人多 不幸 。 望 舒一 生 与 三位女 性有 不解 之 以 戴

二 、戴 望 舒 的情 感 不 幸 促 使 其 诗 歌 形 成 忧 郁 的
去 掉 了音 乐 与 绘 画成 分 的 纯 粹 的情 绪 。戴 诗 主 要 的 风 格
在戴望 舒 的笔下 , 忧郁 是一种 神奇 的力 量 。 而这 种 穿越 了时空 的力 量 只能来 自于爱情 :说是寂 寞的 “
长 于 抒 情 , 于 感 情 。诚 挚 而忧 伤— — 这 正 是戴 诗 的 格 律 诗 的 顶 峰 之 作 ” 陈 丙 莹 语 )《 说 月 报 》 发 这 富 ( ,小 编
魅力所 在 。戴望舒 的诗与 2 0世纪 2 O年代臻 于高潮 首 诗 时 . 赞戴 望 舒 “ 盛 替新 诗 的音 节 开 了一 个 新 的 的英语 系的 现代 主义诗 的 重 “ 知性 ” 不尽 相 同 . 的 纪 元 ” 他 。戴 望 舒 一 夜 成 名 , 此 以 “ 巷 诗 人 ” 名 行 从 雨 之 诗 主情 。情 ” “ 是他 的诗 的骨子 。正如戴望 舒在其 《 诗 世 , 并长期 实践着 他那 典型 的忧郁 与抒 情基 调。 论零 札》 中所 言 : 诗所 表现 的 是情 绪 的抑 扬顿 挫 , 是 情绪 和感 情就是忧 郁 .诗 言志 ”这 种情绪 的根祉是 “ 。 其不幸的人生经历尤其 是感情经历

浅议戴望舒诗歌语言的忧郁基调及情感

浅议戴望舒诗歌语言的忧郁基调及情感

浅议戴望舒诗歌语言的忧郁基调及情感摘要: “雨巷诗人”戴望舒曾用笔,确切地讲是用心,感动过无数孤独的灵魂。

本文认为戴望舒诗歌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忧郁基调,与其人生经历尤其情感生活的不幸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到他的诗歌语言基调,最终形成其感伤凄清、蒙眬婉曲的风格。

关键词: 戴望舒情感生活语言基调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他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不过百余首),却在诗坛上占有重要位置;他没有系统的诗论,但他的《论诗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诗论》却倍受重视;他在诗坛以现代象征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纵观戴望舒的诗作,无论是《我的记忆》,还是《望舒草》,或者《灾难的岁月》,大都亲切、柔美,长于抒情,富于感情。

诚挚而忧伤——这正是戴诗的魅力所在。

戴望舒的诗与20世纪20年代臻于高潮的英语系的现代主义诗的重“知性”不尽相同,他的诗主情,“情”是他的诗的骨子。

正如戴望舒在其《诗论零札》中所言:诗所表现的是情绪的抑扬顿挫,是去掉了音乐与绘画成分的纯粹的情绪。

戴诗主要的情绪和感情就是忧郁,“诗言志”,这种情绪的根祉是其不幸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

一、戴望舒的生理缺陷奠定了其诗歌的忧郁基调戴望舒幼年得过天花,愈后脸上留有疤痕,长了一脸麻子,戴望舒本来是一个特别爱美的人,为此他感到很自卑。

这种生理上的缺陷,常常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这也给他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

1931年12月,戴望舒的中学同学张天翼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猪肠子的悲哀》的小说,小说素材之一就是戴望舒的生理缺陷。

可以说,戴望舒是在讥讽与嘲笑中生活着的人。

因此,“他在很长一段岁月里感到一种无法排遣的压抑和苦闷,有唱不完的忧郁之歌,与此大概也不无关系”。

他的诗歌风格感伤凄清、蒙眬婉曲,多用象征手法,以能含蓄而深切地触及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忧思和悸动为特色,《雨巷》就是典型代表。

戴望舒的现代诗歌

戴望舒的现代诗歌

戴望舒的现代诗歌一、戴望舒简介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 - 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他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的诗歌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融合了中西方诗歌的特色,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代表诗歌及赏析- 原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 赏析- 意象运用- “雨巷”是诗歌的核心意象,它狭窄、悠长而又寂寥,象征着当时黑暗压抑的社会现实,也为诗人的彷徨、惆怅情绪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环境。

“丁香姑娘”是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形象,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和忧愁。

丁香在古典诗词中常与愁怨相连,如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在这里,丁香姑娘既可以看作是诗人理想中的美好形象,又象征着在黑暗中遭受压抑、摧残的美好事物。

- 音乐美- 全诗采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婉转悠扬的节奏。

如诗中“悠长,悠长”“哀怨,哀怨又彷徨”等词句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也很好地传达出诗人那种迷茫、惆怅的情绪。

- 主题表达- 诗歌表达了诗人在黑暗压抑的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孤独、迷茫而又充满期待的复杂情感。

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 原文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经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在雨里,在诗里,在散文里,在小说里,在一切文学作品里,都能看到你寂寞的身影;而我,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借用法国象征派象征化的意境和氛围传达感情象征派诗人追求的是把强烈的情绪寓于蒙胧的意向中,主张诗要写得像“面纱后面美丽的双眼”,传达出内心的最高真实。

戴望舒创作与接受的审美标准正是使诗歌处在表现与隐藏自己之间,即诗歌的蒙胧美。

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

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

如在《寻梦者》中,“寻梦者” “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当“梦开出花来时”,他已经“鬓发斑斑”、“眼睛朦胧”,执着的追求精神寄予在众多的朦胧的意象中,在一种类似于民歌的诗歌形式中,表达得既明白,又蕴藉,既清楚,又朦胧。

同样,在《乐园鸟》中,作者的矛盾的、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怀疑和追问,也是通过“乐园鸟”等意象来表现的。

其二、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寻梦者》和《乐园鸟》两首诗,语言是明白如话的,但显然同民歌不同,表达的思想情绪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

现代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的情绪的表达是清楚的,但追求中的疲倦和感伤又是迷惘的、朦胧的、含蓄的,这种既明朗又迷惘的风格,正适合于表现现代人矛盾的心绪。

戴望舒的诗歌艺术除了以上两个个方面的特点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特色。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他在诗歌中多种手法的运用。

如通感、比喻、顶针、拟人、象征、重叠、复沓等。

《致萤火虫》中那句“我躺在这里/咀嚼太阳的香味”,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诗人奇妙地将视觉、味觉、嗅觉三者沟通在一起,并且将情思融汇于一句话之中。

再如《秋蝇》一诗中“用一双无数的眼睛/衰弱的苍蝇望得眩晕/这样窒息的下午啊/它无奈地搔着头搔着肚子//木叶、木叶、木叶/无边木叶萧萧下……”。

浅议戴望舒诗歌语言的忧郁基调及情感

浅议戴望舒诗歌语言的忧郁基调及情感

浅议戴望舒诗歌语言的忧郁基调及情感摘要: “雨巷诗人”戴望舒曾用笔,确切地讲是用心,感动过无数孤独的灵魂。

本文认为戴望舒诗歌语言中所表现出来的忧郁基调,与其人生经历尤其情感生活的不幸密切相关,并进而影响到他的诗歌语言基调,最终形成其感伤凄清、蒙眬婉曲的风格。

关键词: 戴望舒情感生活语言基调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他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不过百余首),却在诗坛上占有重要位置;他没有系统的诗论,但他的《论诗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诗论》却倍受重视;他在诗坛以现代象征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纵观戴望舒的诗作,无论是《我的记忆》,还是《望舒草》,或者《灾难的岁月》,大都亲切、柔美,长于抒情,富于感情。

诚挚而忧伤——这正是戴诗的魅力所在。

戴望舒的诗与20世纪20年代臻于高潮的英语系的现代主义诗的重“知性”不尽相同,他的诗主情,“情”是他的诗的骨子。

正如戴望舒在其《诗论零札》中所言:诗所表现的是情绪的抑扬顿挫,是去掉了音乐与绘画成分的纯粹的情绪。

戴诗主要的情绪和感情就是忧郁,“诗言志”,这种情绪的根祉是其不幸的人生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

一、戴望舒的生理缺陷奠定了其诗歌的忧郁基调戴望舒幼年得过天花,愈后脸上留有疤痕,长了一脸麻子,戴望舒本来是一个特别爱美的人,为此他感到很自卑。

这种生理上的缺陷,常常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这也给他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

1931年12月,戴望舒的中学同学张天翼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猪肠子的悲哀》的小说,小说素材之一就是戴望舒的生理缺陷。

可以说,戴望舒是在讥讽与嘲笑中生活着的人。

因此,“他在很长一段岁月里感到一种无法排遣的压抑和苦闷,有唱不完的忧郁之歌,与此大概也不无关系”。

他的诗歌风格感伤凄清、蒙眬婉曲,多用象征手法,以能含蓄而深切地触及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忧思和悸动为特色,《雨巷》就是典型代表。

赏析诗歌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赏析诗歌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赏析诗歌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本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作者对萧红的思念。

戴望舒与萧红是好友,萧红生时受尽磨难,一生寂寞,如今逝者无言,安葬在此听海呢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慰藉,暗隐一种超脱的心境。

《萧红墓畔口占》一诗最令人吃惊的地方在于展露了一种诗歌的成熟。

这种成熟不仅涉及到诗人的心智,也洋溢在诗歌的语言上;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其中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成熟之间的相互协调。

(1)仿效悼亡诗的传统从类型上说,这首诗仿效了悼亡诗的传统,但由于诗人和被追悼者的关系只是作家之间的倾慕,所以它在借助悼亡诗的基本情景的同时,又迅速偏离了典型的悼亡诗的图式,转而探询人生的奥义。

这首诗的基本场景是: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墓前表达他的哀思。

对于被悼念的对象,诗人并没有倾注过多的笔墨。

在这首诗中,作为诗人的戴望舒对萧红是怀有好感的。

这种好感可以被界定为一种作家之间的钦慕,而诗人在传达这种钦慕时,表现得非常克制,可以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品质。

所有这些,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的:①现象的陈述:“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耗费六小时去给死者上坟,而且完全是步行,这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暗示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深深的怀念。

这里,有两个精确的细节特别强化了其中的情感意味。

首先是时间的细节。

诗人和女小说家之间并没有血统和亲情关系,连结他们的只是一种作家之间的友情。

所以,诗人坚持步行六小时,去给另一个人上坟,便显得十分可贵。

因为这种行为不出于义务,而是出于心灵深处的冲动与高贵。

其次是历史的细节,或是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这对理解本诗非常关键。

这首诗写于1944年秋天,当时整个中国烽火连天。

在这样的战乱环境中,诗人默默地走路六小时去给一个亡故的友人上坟,便显得意味深长了。

这首诗开始偏离悼亡诗的传统范式,加入了谈论人的命运、生与死的关系以及对自身生命意义觉察的内涵。

②诗人使用的隐喻:“红山茶”这一隐喻非常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激赏。

在现代文学的传统中,“茶花”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

戴望舒诗集读后感范文

戴望舒诗集读后感范文

戴望舒诗集读后感范文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以独特的诗风和深沉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

《戴望舒诗集》是他多年来的心血之作,其中收录了他的许多经典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诗集,我对戴望舒的诗歌才华和思想的独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戴望舒诗集》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

戴望舒擅长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

他的诗歌中没有华丽的修辞和繁琐的叙述,而是直抒胸臆,简洁明快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深刻感受。

例如,在《倒影》中,他以简单而直接的语言描写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痛苦:“我是我自己的倒影/一瓢清泪,一枝遗忘的时间”。

这种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让人读后心生共鸣,引起了我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同时,《戴望舒诗集》的另一个特点是思想深邃而引人思考。

戴望舒是一位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诗人。

他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麦穗》中,他写道:“麦迎晚霞归燕归,星河燃烧献硕果,/十五岁在庄稼中……新庄里秋凉雾。

/ 麦晚霞打破黄昏的馓子/破晓乡亲忽然起来,/新修的碓磨和渠子法令粮食/出生的孩子要比春花还香甜。

”这些诗句展现了戴望舒对农民劳动的感悟和对农村建设的期待。

他通过描写微小而真实的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个体在社会和历史中的重要性。

戴望舒的诗歌也常常反映了他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他以深邃的目光审视着人生的起伏和无常。

在《最后的浮冰》中,他写道:“那浮冰早晚要熔化/时间之磨砺是不可抗拒,/谁都无法从浩渺中逃出,”这些诗句让人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戴望舒不回避死亡,而是用诗歌探索死亡的意义和存在。

他通过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而许多诗歌里洋溢着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例如,在《怀念卡车尾灯的田野》中,他写道:“连着草地的尾巴,/夏天游荡的风车,/一片闪亮的苦草地,/还有高傲的柿子树。

”戴望舒用细腻的文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论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戴望舒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美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抒情主义:戴望舒的诗歌追求感性的表达和情感上的共鸣。

他的诗歌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表达对于生命、爱情、自然等主题的深刻感悟。

自由意志与反传统:戴望舒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上都倡导自由意志,反对传统的束缚和规范。

他的诗歌语言自由流畅、富有音乐感,形式多样化,独立于传统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现代主义意识:戴望舒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强调诗歌的主观性和复杂性,并尝试将日常生活的细节转化为意义深刻的形象。

风景性写作:戴望舒的诗歌常常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意象化的语言展现出景色所引发的情感体验,从而突显出自然美和人与自然的情感共鸣。

借鉴外来化:戴望舒在诗歌创作中借鉴了西方文学的思想和技巧,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他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多样性,力求使诗歌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戴望舒的诗歌美学特征深受现代主义思潮和自由意志的影响,追求个性和突破,以抒情主义、自由与自我、现代主义意识、借鉴外来化、风景性写作等特点而著名。

戴望舒诗歌特点

戴望舒诗歌特点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意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戴望舒的诗歌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

他充分吸收了西方现代诗歌的理论与技巧,尤其是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使其作品充满了细腻的意象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他的诗歌常常以意象的碎片化呈现,通过意象的凝视和重组,揭示出人类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思考。

其次,戴望舒的诗歌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探索。

他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矛盾与碰撞,对生命、自然、时间、权力等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他运用隐喻与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

第三,戴望舒的诗歌抒发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反抗。

他对人生的关切和对世界的观察使他深入思考命运的神秘和无常。

他常常以个人的经历和感悟来阐释人类的存在与命运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对命运表现出的种种无奈与争斗的态度。

第四,戴望舒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

他善于运用精确的词汇和流畅的句式,让诗歌的表达更加准确而具有感染力。

他常常使用一些具象的物象和形容词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最后,戴望舒的诗歌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人类和生活的美的表现与赞美,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同时,他也对艺术的力量和作用保持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以诗歌为媒介,传递出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综上所述,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色,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探索,抒发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反抗,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体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其诗歌作品之丰富多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

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戴望舒的诗,那意境美如画!就像在你心里种下一朵梦幻的花。

你想想,《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多让人着迷呀!”例子:我和朋友聊起诗歌,我就说:“戴望舒的《雨巷》那可真是绝了,那姑娘就好像从画里走出来似的。

咱啥时候也能遇到那么美的画面呢?”“他的诗语言细腻得像丝滑的巧克力,一点一点融化你的心。

哎呀,这魅力谁能挡得住?”例子:我读戴望舒的诗,就跟我闺蜜说:“你快来感受感受,这语言,简直太妙了。

就像巧克力在嘴里化开一样,让人心里暖暖的。

”“戴望舒的诗歌情感深沉得像大海,能把你一下子卷进去。

你说是不是超厉害?”例子:我给同学推荐戴望舒的诗,同学问为啥好。

我就说:“你看啊,那情感就跟大海似的,深不见底。

一读就被吸引进去了,你能不试试?”“他的诗节奏就像美妙的旋律,在你耳边不停回响。

这难道不迷人吗?”例子:我自己没事的时候就会念念戴望舒的诗,感觉那节奏就跟好听的歌一样。

我就想,这诗咋这么有魔力呢?“戴望舒的诗里的意象,就像夜空中的星星,闪闪发光。

你不觉得超美吗?”例子:我和弟弟一起看星星,我就突然想到戴望舒的诗,跟弟弟说:“你看这星星,像不像戴望舒诗里的意象,多闪呀。

”“他的诗的氛围,神秘得像古老的城堡。

你难道不想去探索探索?”例子:我跟朋友讨论神秘的地方,我就说:“戴望舒的诗营造的氛围就跟神秘城堡似的,让人特别想去一探究竟。

”“戴望舒的诗歌色彩斑斓得像彩虹,一下子就抓住你的眼球。

这多棒呀!”例子:我看一幅画的时候,就觉得这色彩跟戴望舒的诗似的。

我就跟旁边的人说:“你看这画,跟戴望舒诗里的色彩一样,像彩虹一样好看。

”“他的诗的韵味,悠长得像一杯好茶。

你能不细细品味吗?”例子:我喝茶的时候就想到戴望舒的诗,跟一起喝茶的朋友说:“这茶的韵味跟戴望舒的诗一样,得慢慢品。

”“戴望舒的诗的意境,空灵得像山间的云雾。

你说美不美?”例子:我去爬山,看到山间的云雾,就想到戴望舒的诗。

我就跟同行的人说:“这云雾,跟戴望舒诗里的意境一样,空灵得很。

戴望舒诗歌特点

戴望舒诗歌特点

戴望舒诗歌特点戴望舒(1905年-1950年)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在他短暂而有创造力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诗作。

他的诗歌特点丰富多样,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首先,戴望舒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他关注社会和人民的命运,对贫困、苦难和战争等社会现象感同身受。

他通过诗歌表达出对人类痛苦和困境的深切关怀,呼唤着人们的共同关怀和尊重。

在他的诗作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人类共同的命运是核心主题。

其次,戴望舒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

他追求诗歌的朴素和真实,拒绝华丽的修饰和繁琐的表达。

他的诗作中使用大量的日常用语和简洁的句子,让诗歌更加贴近人心,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他的诗歌语言充满了力量和直接性,能够深深打动人们的内心。

第三,戴望舒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描绘。

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自然界的美丽和多样性。

他的诗作中经常出现风、雨、花、鸟等自然元素,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此外,戴望舒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尽管他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希望。

他相信人类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未来,他试图通过诗歌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和社会变革。

他的诗作中不乏描绘美好未来的意象,寄托了他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最后,戴望舒的诗歌富有哲理和思考。

他善于思考人类的存在和意义,对生命、爱、自由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许多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和思索。

总的来说,戴望舒的诗歌特点丰富多样,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语言简洁明快、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以及哲学思考等。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独特艺术风格,更表达出了他对社会和人类的深切关怀。

通过他的诗歌,人们可以深入思考人类、社会和自然等各种重要问题。

因此,戴望舒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戴望舒诗歌的语言特色摘要: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诗坛的首领”是一位富有自觉艺术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不仅记载了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记载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道路。

更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体现着作者自身的现代审美原则与艺术追求。

而他的这些原则、追求是通过语言这一载体来呈现的。

音乐美、散文美、象征手法和诗歌意向的完美结合,是其诗歌独特的语言特色,正是这些别具美丽的语言特色和诗人独特的审美艺术追求使戴望舒成为我过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的著名代表。

关键词:戴望舒;诗歌;语言特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现代派,是我过现代文学史上一支重要的诗歌流派。

它有一个庞大的诗人群有戴望舒,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冯至,施蛰存等等。

这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的诗歌流派,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每个作家几乎都受法国象征主义,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影响,都有着相似近乎相同的审美原则和艺术追求。

特别是在语言方面,他们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美学。

其中,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一、音乐美戴望舒诗歌语言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的音乐美。

音乐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音调上。

如《雨巷》,叶圣陶先生曾认为它的出现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戴望舒也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首先,全诗气节,每节有六行,且每行长短不一,有五言、七言一行,也有三言一行,五言、七言又有标点断开,使全诗有一种缓慢多停留的特点。

其次,韵脚的使用使全诗富有节奏感韵律感。

第一节的二、三、六、句押“ang”韵,第二节的二、六句也押“ang ”韵,第三节的一、三、六句押韵,第四节的三、六句押韵,第五节的三、五、六句押韵,第六节的三、五、六句押韵,第七节的二、三、六句押韵。

像这样押韵的位置变换不定,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错综复杂的体现。

再者,排比句的方式造成首句重叠,像“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等构成了节奏低缓深沉,反复回响的艺术效果。

再加上“抛词法”(即把下句的某个首词抛入上句句尾)的运用更是使全诗语意似断还连,给人以绵延悠长的美感。

如“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最后标点符号的运用,首节末节的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回环复沓的节奏感。

这种内在的音乐性与诗人孤寂迷惘的心境相结合,“创造出迷离恍惚,低回杳渺的氛围,从而谱写出了一曲朦胧而神秘、轻柔而沉思的寻梦曲。

”【1】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在其他诗歌中也有具体体现。

如《致萤火》,全诗七节,每节行数不同。

一句一节,三句一节,四句一节,节奏由急促而舒缓,每节大体押韵,节节韵脚不同,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形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

再如《寻梦者》整体上,全诗共八节,三行一节,“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三行中大体取‘aab’的韵脚,甚至两字完全重复”。

【2】在《寒风中闻雀声》里,第一节的“叹”、“残”、“感”押“an”韵,第二节的主要韵脚是“en”,第三节“鬓”、“尽”押“in”韵,第四节的“境”、“命”押“ang”韵。

这四个韵脚发音嘴型由宽至狭,舌位由前到后。

再加上诸如“萎残”,“寒风”,“寂寞”等低沉的词,营造出一种凄清悲伤的韵律。

总体来讲,节奏与音调的完美结合,标点,格式,韵脚等匠心独运的使用让戴望舒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乐感。

读他的诗便如在听一曲曲美妙而富有情感的歌。

二、散文美(一)自由的语言形式戴望舒创作成熟时期的诗歌采用无束缚的现代口语,打破传统格律诗的创作方法,使诗句排列自由化,或两言成句,三言成行,完全依据自己内心情绪的需要。

这些诗“在亲切的日常说话调子里舒卷自如,敏锐,准确,而又不失它的风采,有节制的潇洒和有公里的淳朴。

”【3】如《雨巷》,像“她是有”三言成行,一行中用标点隔开的“冷漠,凄清,又惆怅”,像这样随心所欲地安排诗句使这首诗完全自由化,像散文一样,能使作者的心情得到充分而自由的抒发。

1、极富情感的语言戴望舒曾经说过“诗应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而使人感到一种东西,诗本身像是一个生物,不是无生物。

”【4】所以在作者的诗中,大多追求诗情的流动。

如《我的记忆》,纯现代的口语,将作者内心复杂的,微妙的现代人的感受不露痕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得甚于我的友人”“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底喧嚣,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老朋友”在这首诗中,记忆是忠实的,亲切的,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老朋友。

但记忆毕竟只是记忆,与现实相距甚远。

当理想破灭时,爱情受挫时,“我”只能靠记忆来排遣孤独寂寞。

因为“记忆”这一意象的存在,让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对过去痛苦生活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流露的是无法言喻的孤寂伤感。

再如《我用残损的手掌》,“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这些表达了对山河破碎的切肤之痛。

而接下来,“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跳动着诗人按耐不住的激动,表现出对光明未来深切的向往和礼赞。

“与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动的抒情相比,后半部分则显得安静而舒缓,使整首诗在感情的哀怨与欢乐上得到完美的统一,抒情风格显得变幻多姿。

”【5】2、意象优美戴望舒的作品大多受法国浪漫主义派作品的影响,运用通感、隐喻、象征等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自身的感受情绪,所以读他的诗我们像是在看一幅优美的画卷,想在聆听一首旋律优美的歌,像在品尝一杯香醇诱人的佳酿,是一种美的享受。

“园中野草渐离离,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我今不复到园中去,寂寞已如我一般高:我夜听坐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寂寞》)诗人将“野草”拟人化,将“野草”当做寂寞的喻体。

“寂寞”十一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感触而已,而在诗人眼中却是一株长得如他自己一般高的野草。

诗人自己也说过:“诗不是某一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

”【6】比如说《灯》,有一节写到:“太阳只发着学究的教训,而灯光却作着亲切的密语,至于交头接耳的暗黑,就是饕餮者的施主了”原本作者眼中“青色的灯”,“桃色的灯”,最后却是在“作着亲切的密语”,“由视觉转化为听觉,又把两种感觉对比,构成活的情绪”,【7】美的享受。

三、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意象的完美结合法国象征主义是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并于二十世纪初扩及欧美各国的文学流派,影响一直持续到今。

主要涵盖诗歌、戏剧两个领域。

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

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

此外,象征主义者们更注重音乐性韵律感。

戴望舒是带着中国晚唐温李那一路诗的影响走上诗坛的,但他同时也接受了法国浪漫主义的洗礼,所以他早期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

但后来随着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他开始向现代派转变,转变的同时,他将这些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融入到民族传统艺术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那便是法国象征主义与中国传统意象完美结合。

说到两者的结合,我们不得不提到两者融合的一个成功的典范——《雨巷》。

诗中出现了江南城市特有的典型风貌——“雨巷”和中国传统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丁香”。

丁香是一种娇艳却易凋谢的花。

古代诗人眼中的丁香是愁的载体,是美丽、高尚、脆弱事物的象征。

这里有诗歌佐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在“雨巷”里走着,这是中国江南独具的一道风景线。

“雨巷”在作者眼中就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失败的人生境遇的象征,而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在作者眼中也是人生理想的幻化。

再加上富有音乐美的节奏音调和“雨巷”这一意象不仅隐秘含糊,还给人一种朦胧美。

现代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再融入像“丁香”,“雨巷”这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两者完美的统一使戴望舒的《雨巷》轰动诗坛,广受好评。

再如《致萤火》,“萤火”也是中国传统诗中常见的自然意象,而在《致萤火》中却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有自我意识的独立存在。

又如《白蝴蝶》,“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蝴蝶”也是中国古代诗人较为青睐的意象,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等。

《白蝴蝶》中的“蝴蝶”被诗人看作是焦灼、惶惶不安的载体。

自古以来,“蝴蝶”在人们眼中是美的象征,是脆弱的象征。

所以,该诗整体渗透着脆弱的个性生命无法把握自我、把握人生的悲剧意识。

《寻梦者》也是一首非常富于民族色彩的诗。

“金色的贝”“桃色的珠”“大海”“冰山”“天水”都经常出现在古典诗歌中。

“金色的贝”是人生的意义,“桃色的珠”使他们九死不悔所追寻的人生价值。

“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8】,让这首诗成为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

对法国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成功借鉴使戴望舒成为中国式的象征诗人。

又由于他对中国传统诗歌的完美继承,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的著名代表。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是一座宝库,是一座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借鉴开发的宝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