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少年中国说》同步练习 鄂教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达标试题 -2023-2024学年 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3、少年中国说(节选)达标试题 -2023-2024学年 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ce3e5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e.png)
13、少年中国说(节选)达标试题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积累运用一、给多音字组词。
zhǎo()shǎo()hénɡ()爪< 少< 横<zhuǎ ()shào ()hènɡ()二、我会查字典填空。
1、“潜”是( )结构。
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组词( )。
2、“皇”是( )结构。
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组词( )。
三、读拼音,写词语。
biān jiānɡ chuàng xīn qián nénɡ qīnɡ xiè cè shì()()()()()四、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
鳞.爪(lín lén) 惶.恐(huáng háng ) 胎.教(t ā i d ā i)皇.家(huáng háng ) 履.行(lǚ lǔ) 美哉.(zāi zǎi)五、补充词语,并根据意思填写词语。
河()()流潜()腾()来()方()()国()疆鳞()()扬()()震惶()()初胎()履()黄1、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当。
()2、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现用来暗示事情还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3、脚踏着黄土大地。
()六、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 )2、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 )3、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 )七、选择。
1、《少年中国说》采用的是()结构。
A 总分 B并列 C分述 D递进2、理解《少年中国说》中“少年中国”,选择:( )A.“少年中国”是说中国历史并不长。
B.“少年中国”是针对“老大帝国”而言的,是作者理想中的中国。
C.“少年中国”是指中国社会的有志少年。
第27课《少年中国说》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二上)(无答案)2
![第27课《少年中国说》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二上)(无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b18bc25b03d8ce2f0066235e.png)
第27课《少年中国说》同步练习(鄂教版初二上)(无答案)2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近代资产阶级阶级政治家、学者,著作收在中。
2.原文填空:⑴老年人如夕照,,老年人如瘠牛。
⑵红日初升,;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干将发硎,。
⑶本文提出的论点是。
3.选出以下加点字的正确讲明。
⑴盖袭.译欧西之言也〔〕A、沿袭B、突击C、触及⑵人固.有之,国亦宜然〔〕A、坚牢B、坚决C、本来⑶彼老朽者何.足道〔〕A、充足B、值得C、能够⑷干将发硎,有作其芒.〔〕A、光芒B、锋芒C、茫茫4.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反义词。
老大既往期望保守永旧灰心惯例豪壮5.将以下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A、象征青年中国突然崛起⑵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B、象征中国的庞大声威⑶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C、象征中国的庞大前程⑷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D、象征青年中国奋发有为⑸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E、象征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⑹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F、象征中国的美好生活⑺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G、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6.文中有专门多排比句和比喻句,各举一例分不讲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排比句:作用:比喻句:作用:读选文,回答以下咨询题:日本人之称为中国也,一那么老大帝国,再那么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青年中国在。
7.给文中的〝恶〞注音,并讲明它的作用。
8.这是文章的第一段,请讲讲它在文中的作用。
9.文中〝是何言,是何言〞和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10.东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看法如何样?11.选文用〝〞一句引出反对的文字。
第二部分:祖国啊,我友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的歌;我是你额上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伤。
八年级语文《少年中国说》《橘颂》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少年中国说》《橘颂》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1be0254431b90d6c85c733.png)
初二语文《少年中国说》《橘颂》鄂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少年中国说》《橘颂》《少年中国说》教学目标:1. 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理解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3. 体会排比句和比喻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学法指导:1. 本文感情充沛,气势磅礴,而且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应以此为训练蓝本,加强朗读训练,学有余力时,可以背诵个别段落。
2. 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以便自己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
3. 划分课文层次,理清课文的思路,从而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4. 深入探究作者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予以正确的评价。
应充分肯定作者的爱国热忱,肯定本文的思想教育价值,同时实事求是地评价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预习导引:1. 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
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从“戊戌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先后提出“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
与诗歌、小说、戏曲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
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
2. 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即甲午战争失败和戊戌变法流产,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前夕。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少年中国说》精品导学案 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少年中国说》精品导学案 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8d9ae2b0717fd5360cdcb2.png)
使举国之少年少年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
干( )将发硎(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国亦宜然风尘吸张鹰隼( )
(2)结合注脚试译下面各句子。(答案略)
①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②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③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④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3)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一)结合“十注”带疑初读(25)分钟
环节要求:细读默想用心十注整体感悟卒章反刍
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或学生学习过程笔记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探究下面的问题。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答案见书上注释)
其果老大矣乎恶,( )是何言!
常思既往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怯懦( )
瘠( )牛人固有之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没有和宽广。”
(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形式多样的排比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深化中心。
2.比喻及其作用
比喻是我国传统的修辞方式之一。根据联想,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也称譬喻。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所描写的事物或所说明的道理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的作用有三:
答案:①C ②G ③A ④B ⑤F ⑥D ⑦E
【精品配套】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3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配套】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3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8ada7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7.png)
第13课《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同步练习基础百花园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ng sǔn wújiāng qián lìbùlǚhuáng dì二、请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并填入括号里。
鳞粼1.现代化的大都市高楼()。
2.春天里,小溪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绸带上镶嵌了亮晶晶的宝石。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潜龙腾渊(qiǎn) 一泻汪洋(xiè)鳞爪飞扬(lín)B.百兽震惶(huāng) 鹰隼试翼(sǔn) 地履其黄(lǚ)C.奇花初胎(tāi ) 矞矞皇皇(yù) 干将发硎(xíng)提升训练营四、解释下列词语。
1.天戴其苍,地履其黄:2.鹰隼试翼,风尘吸张:3.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B.“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中国的进步不行限量。
C.“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着中国的奇特生活。
思维大练兵六、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将“少年中国”比作了什么?2.读一读下列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七、课外阅读。
祖国啊,我友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乏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哀痛。
我是你祖祖辈辈苦痛的期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1、诗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_,“你”指的是____________。
2、诗中一连用了多个比方,指出下列比方的含义。
(1)“破旧的老水车”突出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熏黑的矿灯”示意了几千年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鄂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
![鄂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03233e31126edb6f1a1012.png)
第六单元测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一、全卷书写(4分)二、积累·运用(22分)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上拼音。
白喙.()垂髫.()穷匮.()林壑.()伛偻.()箕畚.()觥.筹()始龀.()2.文学常识填空。
①《左传》是一部史书,由时期左丘明所作。
②《桃花源记》和《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和。
3.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②甚矣,汝之不惠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④后皇嘉树,橘徕服兮4.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颛民,鸷鸟()老弱。
于是女娲()五色石以补苍天,()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冀州,积芦灰以()淫水。
5.用“/”划分下列诗句节奏。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诗词赏析填空。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句流露出作者7.根据提示默写课文语句。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②《醉翁亭记》中描述四时之景的句子:8.读文答题。
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①许仲平不取梨的理由是:②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三、(22分)理解·探究(一)精卫填海《山海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鄂教版八年级上综合文言检查题(全)
![鄂教版八年级上综合文言检查题(全)](https://img.taocdn.com/s3/m/4b2ca8d6d0d233d4b04e6913.png)
八年级文言检查题(上册)愚公移山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éng)山北之塞(sè)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跳往助之c.高万仞(rèn) 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sòu) 一厝(cuò)朔东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交换)b.何苦而不平(愁)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d.方七百里(周长) 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笑而止之b.跳往助之c.惩山北之塞d.操蛇之神闻之4.与“河曲智叟亡无应”中“亡”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甚至,汝之不惠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一厝朔东二、语段阅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焉。
1.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点的虚词,哪些可读得稍重些,哪些只宜轻轻带过。
将重读的在括号内注明“重”字。
北山愚公者( ),年且( )九十,面山而( )居②以( )君之( )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2.解释①聚室而谋②投诸渤海之尾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这两个疑问句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意思是。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c6863a59eef8c75fbfb3c9.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7课《少年中国说》27 少年中国说【教学构想】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
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
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
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
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八年级语文少年中国说1-P
![八年级语文少年中国说1-P](https://img.taocdn.com/s3/m/f080e303bceb19e8b8f6bad9.png)
第二段
老 思既往—留恋—保守—永旧—已经者— 照例
年 人
多忧虑—灰心—怯懦—苟且—灭世界ຫໍສະໝຸດ 常厌事—无可为者—夕照—瘠牛
对比、排比 歌颂少年人敢于破格,改造能世界和勇于作为的精神
少 思将来—希望—进取—日新—未经者—破格 年 人 好行乐—盛气—豪壮—冒险—造世界
常喜事—无不可为者—朝阳—乳虎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 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 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 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 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 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 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 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 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 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 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 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 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 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一介书生
作为一个普通的书生 吴晗与黑暗势力抗争 的武器是那么有限。
不能自已
越到老年他的思乡 之情越不能控制自己
名声日隆
母校的名声一天比 一天大
*春节舞台精彩纷呈,许多名家一起登台表演。 ——联袂登台
*多数农民以金丝猴为捕猎对象,主要是陋习使他们这 样的。
——陋习使然 *作为一个普通的书生吴晗与黑暗势力抗争的武器是那 么有限。
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以人喻国
比喻
‘’红日初升” 比作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
“河出伏流” 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少年中国说)教案 鄂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少年中国说)教案 鄂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4beb1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3.png)
《少年中国说》教案教学目标1.顺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文章的内容。
2.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从歌词“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入手,引出梁启超先生;或者从历史人物陈天华、魏源等说起,引出梁启超。
二、介绍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早年极力鼓吹变法维新,是我国19世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文学方面,他提倡“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在文学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散文,他不赞成“桐城派”的古文,也不受汉魏古文的影响,而是追求“务为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
他的散文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别具一种魅力,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
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教师范读后,解决难字的读音:恶怯懦瘠牛翘足可待鹰隼干将发硎四、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如下问题:(1)请简要概括这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由日本人对中国的称呼,引出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先写日本人对中国的蔑视性称呼,既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愤慨之情,也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感情,引发共鸣。
同时,将日本人所称呼的“老大中国”与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如果将“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改为“一曰老大帝国”,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明确:肯定不同。
因为“一则”、“再则”连用,很清楚地表现出日本对中国的蔑视程度,这就容易引发读者更激愤的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
![《少年中国说》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b9f8da3d4d8d15abe234ec5.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7课《少年中国说》27 少年中国说【教学构想】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 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
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
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
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
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
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
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
如文章的第2自然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
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
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
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
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解释下列词语:恶、澌、硎、冤业、汪洋、八荒。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4.能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喻论证法和类比论证法来阐述道理。
[教学安排] 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梁启超是生活在清末民初的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学问家。
“百日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少年中国说》同步练习 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少年中国说》同步练习 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592e0dbcd126fff6050b00.png)
少年中国说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近代资产阶级阶级政治家、学者,著作收在中。
2.原文填空:⑴老年人如夕照,,老年人如瘠牛。
⑵红日初升,;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干将发硎,。
⑶本文提出的论点是。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⑴盖袭译欧西之言也()A、沿袭B、袭击C、触及⑵人固有之,国亦宜然()A、坚牢B、坚决C、本来⑶彼老朽者何足道()A、充足B、值得C、可以⑷干将发硎,有作其芒()A、光芒B、锋芒C、茫茫4.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反义词。
老大既往希望保守永旧灰心照例豪壮5.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⑵河出伏流,一泻汪洋B、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⑶潜龙腾渊,鳞爪飞扬C、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⑷乳虎啸谷,百兽震惶D、象征少年中国奋发有为⑸奇花初胎,矞矞皇皇E、象征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⑹干将发硎,有作其芒F、象征中国的美好生活⑺天戴其苍,地履其黄G、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6.文中有很多排比句和比喻句,各举一例分别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排比句:作用:比喻句:作用:读选文,回答问题:日本人之称为中国也,一则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7.给文中的“恶”注音,并说明它的作用。
8.这是文章的第一段,请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9.文中“是何言,是何言”和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10.东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看法怎样?11.选文用“”一句引出反驳的文字。
第二部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的歌;我是你额上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末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2、在第一节横线上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疲惫熏黑破旧B、疲惫破旧熏黑C、破旧疲惫熏黑D、破旧熏黑疲惫13、诗中4个破折号的用法是()A、感情归结B、转折C、话题转换D、延伸1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隧洞里蜗行摸索(表现祖国进步缓慢)B、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新中国克服困难力量大)C、古莲的胚芽(形容祖国的幼弱和稚嫩)D、是绯红的黎明(形容黎明的东方颜色美丽)15、第一段写祖国特点的词语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ec6a0d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c.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第 27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课文导读】这两篇短文,《答谢中书书》是作者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语言精练而生动。
阅读本文要由景入情,去体验作者与自然相融洽的生命愉悦,领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态趣。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文章仅84 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优美的语言中欣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并想象课文景象。
3.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学法指导】这两篇山水游记应该运用诵读学习法。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景色优美,语言精美,描写生动;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月夜静谧,语言朴素,诗情画意。
在朗读时,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在诵读中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意境,获得美的享受。
这两篇短文作者不同、题材不同、语言风格也不同。
在学习中可对比欣赏两篇写景短文的画面,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同时要结合自己脑海中对这类美景的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这些景物的感受,从中也学一点山水游记的写法。
【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夕日欲颓(t ú)B..沉鳞竞跃(j ìng)C. 藻荇交横(xìng)D. 何处无松柏(bǎi)...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水之韵,既风姿绰约,妩媚动人,又刚烈pi āo h àn(),不惧一切;既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又落拓不羁,极具个性;既沉稳含蓄,静若处女,又气宇xu ān áng(),满腔豪情;既婉约如诗,豪放如词,严厉起来又如一篇气势恢宏的战斗檄文,,3.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附答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7曹刿论战.docx
![【附答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7曹刿论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4529009195f312b3069a52b.png)
27曹刿论战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间焉()• •未孚()■玉帛(■)辙乱()登轼()• •夫战()■旗靡(■)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虽不能察()•(2)公将鼓之(•)(3)战则请从()(4)又何间焉()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根据要求默写课文屮的句子。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魯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作“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釆用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6.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7.文题对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8.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其“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02 -课内精读阅读《曹刿论战》,冋答问题。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_______(3)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神弗福也B.登轼而望之• •C.公将鼓之D.行拂乱其所为• •11.(汕尾屮考)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八年级上《少年中国说》鄂教版
![八年级上《少年中国说》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2ac12c964bcf84b9d57b9e.png)
3. 前两句对偶,中间两句对偶,后两句中 的“前途似海”为比喻。句式整齐有力, 展现中国必将屹立地球、雄视世界的广阔 前景。
课课练6
1、否定他人看法,引出中心论点。 2、点出少年人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课课练7
1、比喻未来中国如初升太阳,有着灿烂 的前景
比喻如同老鹰试飞,有着冲天的气势
2、铸剑人的名字 宝剑 宝剑刚刚从磨刀石上磨出
3、顶天立地 有疆哉广阔,历史悠久 4、赞颂少年中国前途远大,讴歌中国少年
前途无量,表明两者的命运紧密相连,不 可分离
联系拓展
1、老年人看破一切,内心平静,少年人豪情万丈, 肝胆忠肠 老年人生命即将干涸,少年人的前途则四通八达 老年人已是日薄西山,少年人则生机初萌
2、排比
老年与年性格
3、几组比喻意思有交叉重复的地方,而开头两组已 把握住了老年与少年最根本的区别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题: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第二段,以人喻国,通过老年人与少年人不 同性格的对比,说明了国家的强弱。
第三段,展望中国的美好前途,号召少年们 担当起振兴祖国的责任。
第一层:阐明中国少年肩负兴国重任。 第二层:热烈讴歌少年中国。
练习三
1. 四个比喻句,两两对照。形象鲜明地赞 颂了少年的青春活力和虎虎生气。
近代思想家 别号饮冰室主人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康有为的学生,提倡维新变法,时人合称“康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 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 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 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 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 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 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 完备。有关其生平的资料则以丁文江、赵丰编订的《梁启超年谱长编》最为 丰富。
鄂教版八上27《中国少年说》
![鄂教版八上27《中国少年说》](https://img.taocdn.com/s3/m/625e72dea1c7aa00b52acb37.png)
27课《少年中国说》导学练测资料包八年级语文上册鄂教版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袭:依照着做。
欧西人:泛指西方英、法、美等国的人。
恶:表示感叹的助词,这里有反对的意思。
请:副词,表示尊敬对方,相当于“请允许”。
故: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
皆:都是。
已经:已经经历。
惟:只。
行乐:这里不是指娱乐,意思是保持乐观。
怯懦:胆怯懦弱。
盛气:富有朝气。
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乳虎:劝虎。
大略:大概。
冤业:罪孽。
业,通“孽”。
举国:全国。
举,全部。
翘足而待:一抬脚就可以等到。
形容时间短,轻易。
吸张:收缩与扩张。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
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
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从戊戍变法前一两年开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
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
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
《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中国说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近代资产阶级阶级政治家、学者,著作收在中。
2.原文填空:
⑴老年人如夕照,,老年人如瘠牛。
⑵红日初升,;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
奇花初胎,;干将发硎,。
⑶本文提出的论点是。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⑴盖袭译欧西之言也()
A、沿袭
B、袭击
C、触及
⑵人固有之,国亦宜然()
A、坚牢
B、坚决
C、本来
⑶彼老朽者何足道()
A、充足
B、值得
C、可以
⑷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A、光芒
B、锋芒
C、茫茫
4.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反义词。
老大既往希望保守
永旧灰心照例豪壮
5.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⑵河出伏流,一泻汪洋B、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⑶潜龙腾渊,鳞爪飞扬C、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
⑷乳虎啸谷,百兽震惶D、象征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⑸奇花初胎,矞矞皇皇E、象征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⑹干将发硎,有作其芒F、象征中国的美好生活
⑺天戴其苍,地履其黄G、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6.文中有很多排比句和比喻句,各举一例分别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排比句:
作用:
比喻句:
作用:
读选文,回答问题:
日本人之称为中国也,一则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7.给文中的“恶”注音,并说明它的作用。
8.这是文章的第一段,请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9.文中“是何言,是何言”和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0.东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看法怎样?
11.选文用“”一句引出反驳的文字。
第二部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的歌;
我是你额上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末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
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
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万万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2、在第一节横线上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疲惫熏黑破旧
B、疲惫破旧熏黑
C、破旧疲惫熏黑
D、破旧熏黑疲惫
13、诗中4个破折号的用法是()
A、感情归结
B、转折
C、话题转换
D、延伸
1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隧洞里蜗行摸索(表现祖国进步缓慢)
B、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新中国克服困难力量大)
C、古莲的胚芽(形容祖国的幼弱和稚嫩)
D、是绯红的黎明(形容黎明的东方颜色美丽)
15、第一段写祖国特点的词语有。
16、诗共有四节,其中以描述为主的是()
A、第一节
B、第二节
C、第三节
D、第四节
17、本诗共用修辞手法有(写出3种)。
第三部分:
18.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2005年黄冈课改区试题)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
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19.仔细揣摩下面两段文字,按照其内容和形式再仿写一段话。
(2005年黔西南自治州课改区试题)
如果你能使一朵鲜花快乐,请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请不把生活的污秽随意践踏它,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20.口语交际:请根据语境选择得体的一项()(2005年广西南宁课改区试题)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的时候,作为一名志愿者,当你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时,一位中学生骑着自行车硬闯红灯,这时,你迎上去说:()
A、喂,你想干吗?想找死呀?
B、下来!你已经违反交通规则了。
C、同学,请你不要闯红灯!
D、你这家伙,懂不懂交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