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的成因及危害分析

合集下载

厄尔尼诺有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有什么影响

厄尔尼诺有什么影响厄尔尼诺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厄尔尼诺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一种现象,它通常以几年为周期,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

一、厄尔尼诺的定义和成因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温异常升高,并扩展至更广区域的现象。

这一现象通常与拉尼娜事件相对应,后者则是赤道东部海温偏低的情况。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者之间的循环是由赤道太平洋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赤道太平洋中的风暴活动、海洋热盐异常和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都对厄尔尼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大洋中的海洋生物学过程以及地球自转和潮汐的影响也会对厄尔尼诺产生影响。

二、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1. 太平洋地区气温变化厄尔尼诺的核心特征是海温的异常升高。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温度上升,并伴随着季风变化和降水模式的转变。

通常,厄尔尼诺会导致太平洋地区的降雨量增加,同时也可能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 全球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也有显著影响。

由于厄尔尼诺事件改变了太平洋地区的气候模式,全球其他地区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亚洲和澳大利亚地区的降雨模式发生变化,引发干旱或洪涝灾害。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引起加拿大和美国的气温异常变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季节。

3. 生态系统与海洋生物厄尔尼诺对海洋生物也有深远的影响。

海洋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珊瑚礁的大规模白化,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

此外,厄尔尼诺还会造成海洋生物的迁徙和死亡,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厄尔尼诺可能带来的后果和挑战1. 农业和粮食安全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农业和粮食安全构成风险。

由于降水模式的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导致一些地区的粮食产量减少。

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的一些贫困国家,它们的农业经济高度依赖于季风降雨,一旦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

厄尔尼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厄尔尼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厄尔尼诺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厄尔尼诺(El Niño)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异常温暖的海洋现象,其周期一般为2-7年。

它对全球的气候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包括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对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阐述。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太平洋赤道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而西太平洋非常规温度分布抵制了传统的冷流系统GOLF(比艾尔弗德海流于东京海深之下)的出现。

厄尔尼诺的形成通常需要集成的触发机制,因此,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因于一个特定的因素。

二、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1. 气象影响厄尔尼诺使得我国的气候变异显著增加。

同时,它还导致了气温的波动,出现了异常高温或异常寒冷的情况。

在夏季,特别是中国南方地区,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高温天气的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和人体健康。

而在冬季,厄尔尼诺会导致南方地区的温度下降,引发寒潮、暴雪等极端天气现象。

2. 农业影响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其引发的干旱、洪涝、寒潮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重大损失。

特别是在南方一些主要的农业区域,由于降雨不均和温度的波动,农业收成大幅度下降,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 生态环境影响厄尔尼诺还对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海洋温度异常升高,水温变暖会导致海洋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引发生物资源的减少,影响渔业的发展。

同时,厄尔尼诺还会导致海洋酸化加剧,对珊瑚礁等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三、我国对厄尔尼诺的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我国通过建立气象观测站和气象卫星监测系统,加强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一旦发现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相关部门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和农民采取措施应对极端气候的影响。

2. 实施农业调控政策我国政府在农业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包括加强农业灌溉和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解释厄尔尼诺现象

解释厄尔尼诺现象

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上升,并伴随着大气环流变化的气候现象。

这一现象的发生通常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亚洲、美洲和非洲的降水分布、风暴活动以及温度变化等方面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解释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形成过程以及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1. 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南半球大气环流以及海洋环境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地区的东北东风会将辐合和暖流推向西太平洋,使得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较高。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年份,由于南半球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原本往西推动的暖流开始逆流并堆积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这就形成了高温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

2.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过程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在正常情况下,东太平洋的亚热带高压系统会阻止西太平洋的暖流流入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形成冷水上升。

然而,当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变化时,亚热带高压系统减弱,使得西太平洋的暖流逆流,并堆积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导致海洋表面温度异常上升。

随后,这一异常高温会进一步影响大气环流,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

3. 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降水量大幅减少,而亚洲、美洲及非洲一些地区则面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挑战。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引发亚洲地区的温度异常变化,例如导致中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温暖和南方地区的干旱。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引发亚洲风暴活动频繁,给当地居民带来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4. 防灾减灾措施鉴于厄尔尼诺现象的严重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通过密切监测大气环流和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及时预测和预警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其次,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高抗旱能力,为受干旱影响的地区提供紧急援助。

此外,加强气象灾害防范能力,提高风暴预警和风险评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南美洲沿海地区的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并带来的一系列气候变化现象。

它通常在每2至7年间周期性地发生,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起源于太平洋上南美洲附近的海洋环流系统。

正常情况下,赤道上的东北贝赫特(Peru)附近海域拥有较为寒冷的海洋表面温度,而赤道以东则是温暖的海洋表面温度。

然而,当东北贝赫特附近的海洋环流系统发生异常,导致表面水温异常升高,就会触发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这种异常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风向和风速变化、海洋波动性等。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的改变,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具体而言,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南美洲沿海地区降雨量明显偏多,而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则可能出现持续的干旱。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等。

2. 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可导致珊瑚礁的白化和死亡,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导致海洋富营养化现象,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最终影响整个食物链。

3. 经济社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农业、渔业、水资源等经济和社会领域造成重大影响。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南美洲沿海地区的渔业资源大量减少,给当地渔民和相关产业带来巨大损失。

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国家的农作物产量也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波及而受损。

三、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措施1. 监测和预警:加强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并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2. 加强国际合作: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范围内的气候事件,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监测数据和科研成果,共同应对厄尔尼诺带来的挑战。

3. 提高适应能力:加强农业、渔业等领域的适应能力,通过耐旱、耐涝、耐高温等抗灾技术和品种选育,减轻厄尔尼诺现象对相关产业的冲击。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原因_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原因_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原因_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原因_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你知道厄尔尼诺现象会带来什么危害吗?相信很多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但是很多的人都不知道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是有着很大的危害的。

下面小编带来的厄尔尼诺现象产生原因,希望大家喜欢!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全球气候。

在太平洋区域,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多雨区随着海洋温度的改变而向东移动,直接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发生干旱,中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等灾害。

厄尔尼诺不仅改变了整个热带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状况,而且还影响到热带的其它地区,甚至会导致热带以外地区的气候异常。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还与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有联系;也对大西洋飓风有明显影响,厄尔尼诺年大西洋飓风日数明显减少;对西太平洋台风的活动也有一定影响。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有影响。

多数的厄尔尼诺天气会影响食糖、水稻、玉米、天然橡胶等农产品产量,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还有,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南美沿岸涌升流减弱,无法把海洋下层营养丰富的冷海水带到海面,正常的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浮游生物大量减少,很多鱼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

东风减弱又使赤道太平洋海平面高度西部降低、东部上升,表层海水沿赤道向东涌。

这股较暖的海水在数月之后到达太平洋东侧时,被迫沿海岸向南和向北流动,导致鱼类大量迁移或死亡。

最后,影响人类的基本生存。

在厄尔尼诺严重的年份,有些地区会出现严重干旱或是洪涝灾害,甚至是飓风等等。

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的生命和财产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国际厄尔尼诺现象是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把热带地区的大气、海洋发生的异常信号传给热带的其他地区和中、高纬度地区,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自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后,全球天气、海洋状况和海洋渔业都受到了重大影响。

每当厄尔尼诺出现时,秘鲁沿海的一些鱼因为气温升高不得不迁徙他处,但别的鱼被吸引过来了。

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影响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影响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影响有哪些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天气现象。

它的形成与相邻的拉尼娜现象相对应,两者构成了所谓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周期。

厄尔尼诺现象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对全球气候系统和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成因是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洋热含量的重分布。

其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风暴活动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上吹向东方的东北贸易风会堆积较冷的水流,使得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较低。

而在厄尔尼诺事件中,东北贸易风减弱,甚至逆转,导致冷水无法堆积,海洋热含量逐渐上升导致海水温度升高。

2. 洋流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上有一准静止的洋流体系,从东称为赤道洋流,从西称为反赤道洋流。

而在厄尔尼诺事件中,由于风向和海表面温度的变化,这两个洋流体系均受到显著影响,导致了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3. 热带空气圈的变化:热带空气圈是大气中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巨大气旋系统。

在厄尔尼诺事件中,热带空气圈受到海洋温度异常上升的影响,从而引发了大范围的空气圈异常运动,形成厄尔尼诺事件。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天气异常:厄尔尼诺事件通常伴随着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温度上升,导致热带风暴活动的增加。

这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天气异常,例如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洪水和干旱频发。

2. 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海水温度升高导致大量的珊瑚礁白化和死亡,对海洋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全球温度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温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热量重新分布,使得全球平均气温有所升高。

4. 农业和粮食安全: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农业产量和粮食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厄尔尼诺现象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大气环流异常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通常表现为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成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并对大气环流和气候产生显著影响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通常出现在每3至7年的时间尺度上,持续时间较短,约为数月至一年。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赤道东太平洋的热带西风异常有关。

正常情况下,该地区存在稳定的热带西风,将海表温暖的水流由南美洲沿赤道向西推送,形成所谓的埃克曼输运。

然而,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这种稳定的热带西风减弱甚至逆转,导致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向赤道东太平洋积聚,形成异常的暖池。

三、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气候影响:厄尔尼诺事件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在厄尔尼诺期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通常较为干燥,而南美洲沿海和澳大利亚北部则更常见极端降雨。

而其他地区如非洲和北美洲等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农业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农业产生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期间,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农作物可能面临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从而造成粮食减产和农业经济损失。

3. 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一些海洋生物可能难以适应水温的剧烈波动,造成生态失衡,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 海平面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引发海平面变化。

暖池的形成加剧了海水的蒸发,导致附近海域水位升高,从而可能引发洪涝和滨海区的沿海侵蚀等问题。

四、应对措施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1.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各国应建立健全的厄尔尼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异常现象,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2. 政策调整和适应措施:各国政府应制定应对厄尔尼诺事件的政策和应急预案,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经济和社会影响。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

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厄尔尼诺(El Niño)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域海水暖流增强、暖水面积扩大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以2至7年的周期往复出现,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它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特征和成因厄尔尼诺现象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

正常情况下,该海域的冷流从厄尔尼诺海湾向东流向南美洲沿岸,将深层的冷水带到表层,使得该海域表面水温较低。

然而,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由于某些原因,大气环流的变化导致海水暖流增强,暖水积聚,使得该海域水温升高。

二、厄尔尼诺现象可能的影响1. 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发生变化,从而在多个地区引发气候异常。

一方面,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和持续高温,影响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另一方面,南美洲沿岸地区可能会遭受洪涝和暴雨的影响,导致泥石流和洪水等自然灾害。

2. 生物多样性受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由于海水温度升高,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珊瑚等生物会受到伤害甚至死亡,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此外,温度异常变化还可能导致海洋鱼类的迁徙路径改变,影响渔业资源。

3. 全球经济的波动: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渔业等经济产业有直接冲击。

由于部分地区干旱或洪涝,农作物产量可能下降,进而导致食品价格上涨。

同时,渔业资源的减少也会影响相关产业的运营。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燃油和金属等商品价格的波动。

4. 自然灾害的增加:厄尔尼诺现象加剧了全球天气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年份,发生台风和飓风的可能性增加,给沿海地区带来风暴潮、海啸等灾害。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增加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风险。

5. 疾病传播和健康问题: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的健康也有影响。

由于气候异常,某些区域可能出现传染病的爆发,如登革热、霍乱等。

同时,高温和干燥的气候也可能加剧人们的健康问题,如热带地区的中暑、呼吸系统疾病等。

厄尔尼诺的成因及影响是什么

厄尔尼诺的成因及影响是什么

厄尔尼诺的成因及影响是什么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那么厄尔尼诺的成因及影响是什么呢?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与预防是怎样的呢?
成因
1、东南信风减弱。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

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

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现象。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原因:1. 热带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厄尔尼诺现象通常由于热带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引起。

这种升温可以使得暖流在往东流动时受到削弱,使得更多的暖水聚集在中太平洋地区。

2. 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变化:厄尔尼诺现象也与热带太平洋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

当海水温度升高时,会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

例如,热带太平洋东部地区会出现上升气流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导致西移的大尺度对流减弱。

3. 美洲大陆附近的异常低气压系统:厄尔尼诺现象也与美洲大陆附近异常的低气压系统密切相关。

这些低气压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大气环流,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1. 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

例如,南美洲夏季降雨量明显减少,而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地区则可能面临洪灾和暴雨。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导致北美冬季天气异常温暖。

2. 水资源短缺: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减少了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降雨量,这些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农业和饮水供应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3. 生态系统失衡:厄尔尼诺现象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由于海水温度升高,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可能受到蓝藻和温暖水团的威胁,破坏生态平衡。

4. 损失经济: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也带来不利影响。

农作物歉收、渔业和旅游业受到重创,导致失业率上升和经济减速。

5. 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影响: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对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产生影响。

由于干旱和森林火灾加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综上所述,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热带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大气环流变化以及美洲大陆附近的异常低气压系统密切相关。

厄尔尼诺的原理

厄尔尼诺的原理

厄尔尼诺的原理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在太平洋地区出现的异常暖海水,通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关。

它的发生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发生变化,对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和农业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厄尔尼诺现象的原理以及其可能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引起的。

其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海水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失衡。

在正常情况下,东部的热带海水被推动到太平洋中心,而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池的地区则是相对冷的。

然而,当地球上的其他因素干扰这种正常的海洋运动时,就会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具体而言,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有关。

当ENSO发生的时候,赤道上的风向和风力变得与正常情况不符,导致了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异常。

这种现象会使得厄尔尼诺暖池的海水开始流向东部,并导致深海冷水上涌减弱。

这个过程导致了东部海域的表面温度上升,从而形成了厄尔尼诺现象。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影响方面:1. 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可以改变全球的气温和降水分布。

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东太平洋地区变暖和干燥,而西太平洋地区变冷和湿润。

这会引发一系列气候变化,如干旱、洪水和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

2. 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各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气温和降水差异的变化,许多植物和动物的生存条件遭受到了破坏。

某些物种可能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它们的数量减少或甚至灭绝。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如珊瑚礁的白化和渔业资源的变化。

3. 农业产量: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也很大。

由于降水分布的改变,许多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了限制。

一些地区可能出现干旱,导致庄稼歉收和食品短缺。

另一些地区可能经历洪水和暴雨,导致农田被淹没,农作物遭受损失。

三、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措施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广泛而严重,各国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来减轻它的影响。

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 成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 成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
概念:“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成因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

异常年份,每隔几年,东南信风突然减弱,甚至会转为西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冷海水上涌现象消失,赤道逆流增强,温暖的海水被输送到东太平洋,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①大洋东岸: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增强,降雨增多,洪涝成灾。

②大洋西岸: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甚至发生火灾
③对秘鲁寒流和秘鲁渔场的影响:秘鲁寒流补偿上升流减弱,使带到海面的营养物质大量减少,鱼类因缺乏饵料而大量死亡,秘鲁沿岸捕鱼量减少。

大量死鱼又造成以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从而使南美的重要农业肥料——鸟粪急剧减少,影响农业收成。

④对我国气候造成影响:台风减少;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厄尔尼诺现象当年,我国夏季风较弱,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夏季易出现干旱、高温);次年,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拉尼娜现象
概念: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成因:东南信风加强,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东部底层海水上泛,致海水变冷,西部海水温度增高。

影响:
①太平洋东部:秘鲁寒流增强,水温更低。

降水更少,加剧干旱危害。

②太平洋西部:洪涝灾害加剧。

厄尔尼诺现象原理_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理_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理厄尔尼诺现象原理_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温度异常升高,伴随着大气环流和降水的异常变化。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每隔2-7年的时间里,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小编带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原理,希望大家喜欢!厄尔尼诺现象原理厄尔尼诺现象的原理是太平洋海洋中的暖水向东移动,使得海洋表面温度升高。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因为热带太平洋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区域之一,其水温和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的影响,包括:太平洋地区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全球大气环流和海洋循环的变化全球气候模式的变化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预测方法厄尔尼诺现象的预测方法包括:观测海洋表面温度变化观测大气环流变化使用气候模型进行预测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和影响,从而采取措施应对可能的影响。

厄尔尼诺有哪些典型影响?世界气象组织介绍称,虽然厄尔尼诺有许多典型的表现,但从历史来看,没有两次厄尔尼诺事件是完全相同的。

在典型的厄尔尼诺现象中,全球平均气温将出现上升,结合人类污染排放等活动,往往会产生崭新的国家和全球气温纪录。

对于具体地区的影响方面,世界气象组织概括描述称,厄尔尼诺一般会导致南美洲南部、美国南部、非洲之角和中亚部分地区季风增强,从而导致降雨量增加,也会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南亚部分地区形成相反效应,造成严重干旱。

在北半球夏季,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暖水可以加剧太平洋中部/东部的飓风,同时又可能阻碍大西洋盆地的飓风形成。

世界气象组织警告称,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几率在今年5月至7月为60%,7月至9月升至80%。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4月发布“厄尔尼诺观察”警报,也作出类似预测。

今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影响该国2023-2024年的谷物生产,并加剧当地的粮食不安全状况。

塔拉斯表示,尽管此前3年的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温起到了暂时的“刹车”作用,但过去8年仍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年。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洋的温度异常升高现象,它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天气、环境、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海洋温度异常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的不稳定。

当温度升高时,海洋表面形成高气压,导致降雨量减少、干旱加剧,造成地区性的旱灾。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引起风向和风速的改变,影响到其他地区的降水分配。

这些气候的变化会对全球粮食生产、水资源分配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二、自然灾害由于厄尔尼诺现象会改变全球气候,因此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规模产生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往往会增加热带风暴和台风的频率和强度,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风暴潮和洪水,引发洪灾和滑坡等自然灾害。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地震活动增加,特别是在环太平洋地区。

三、生态系统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都造成了威胁。

海洋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浮游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

许多浮游生物和珊瑚都无法适应过高的水温,导致它们的死亡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此外,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旱,土壤贫瘠,植被减少,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和生态失衡的问题。

四、经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农业是最直接受影响的领域之一。

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降低了农产品的供应,进而推高了粮食价格。

同时,厄尔尼诺现象也会带来严重的渔业损失,造成渔民收入的减少。

此外,由于自然灾害的增加,重建和恢复所需的费用也会大幅增加,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

五、人类社会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干旱和洪灾导致的减产和贫困会加剧社会不稳定。

另外,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压力,人们可能不得不面对流离失所、种族冲突、粮食危机等问题,加剧了社会紧张局势。

此外,减少的农产品供应可能会导致粮食安全问题,威胁到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总结起来,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涵盖了气候、自然灾害、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

厄尔尼诺现象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有哪些

厄尔尼诺现象有哪些厄尔尼诺现象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对全球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和原理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通常每2至7年会发生一次。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海水温度和海洋运动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大气环流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特征1. 海温异常: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明显上升,形成异常的温暖区域。

2. 大气环流异常:厄尔尼诺会导致大气环流产生变化,如东太平洋地区的高压减弱,副热带地区降水减少,而亚洲和美洲部分地区的降水增加。

3. 气候异常:厄尔尼诺对全球气候产生广泛影响,导致某些地区出现干旱、洪涝、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

三、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1. 气温异常:厄尔尼诺引发的海洋温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影响到陆地和海洋上空的气候状况。

2. 降水分布变化:厄尔尼诺会改变全球降水分布,使得原本湿润的地区变干燥,干旱地区可能会增加降水量。

3. 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化:厄尔尼诺使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冬季变暖和降雨增加,同时导致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降雨减少。

4. 自然灾害增加:厄尔尼诺会增加洪涝、风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四、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农业影响:厄尔尼诺会导致降水不均,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收成,进而影响粮食供应和物价波动。

2.渔业影响:厄尔尼诺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捕捞量。

3. 能源影响:厄尔尼诺会导致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能源市场和能源供应。

4. 健康影响:厄尔尼诺会改变疾病传播的环境条件,可能导致疫情的爆发,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五、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措施1. 监测和预警:加强对厄尔尼诺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 气象服务优化: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提供及时的防灾减灾指导。

什么叫厄尔尼诺

什么叫厄尔尼诺

什么叫厄尔尼诺厄尔尼诺(El Niño)是指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天气现象。

这种气候现象与南美洲沿海附近的热带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有关。

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就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厄尔尼诺的形成机制厄尔尼诺的形成一般与热带太平洋的海洋环流系统发生异常有关。

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海水温度较低,而西部的海水温度较高。

这种温差会导致从东向西的海洋表层水流,即所谓的“赤道反气旋”环流。

然而,在特定的时期,由于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的海水温度会异常升高,导致赤道反气旋环流减弱甚至逆转,形成了厄尔尼诺。

二、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1. 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其主要影响包括:加剧干旱和洪涝灾害、破坏温带地区的气候平衡、导致热带地区的降水模式发生改变、影响风暴形成和路径等。

这些影响通过改变大气环流格局、海洋表面温度、降水分布等方式展现出来。

2. 南美洲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南美洲的气候影响尤为显著。

在厄尔尼诺年份,南美洲沿海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对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这种干旱现象还导致热带雨林大面积减少、湿地干涸等环境问题。

3. 亚洲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亚洲地区的气候也会产生影响。

在厄尔尼诺年份,亚洲地区的降雨量通常会增加,尤其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印度等地,会出现洪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此外,亚洲地区的冬季气温也可能偏暖,导致冬季降雪减少,对冬季运动、渔业和冰雪旅游带来负面影响。

三、厄尔尼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气候层面上的。

在南美洲沿海地区,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高温和干燥的气候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渔业资源的丰富度,给农民和渔民带来经济困难。

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也会影响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甚至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原因及影响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是指太平洋地区海洋温度异常变化的现象,它对全球的气候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以及对全球气候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源于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洋运动的异常变化。

通常太平洋赤道东部海洋表面有一股强劲的东向风,将表面水流由南美洲一直推向西太平洋。

这导致赤道东部海域水温较低,而赤道西部海域则较暖。

然而,当这股东向风变弱甚至逆转时,就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和动力学过程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就可能导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与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相关,南方涛动是太平洋区域大气压强变化的一种模式。

当南方涛动偏离正常状态时,就可能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模式有重要影响。

它导致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海洋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影响大气环流模式。

厄尔尼诺时期,太平洋赤道地区和周边地区的降水模式发生变化,通常导致东南亚地区干旱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洪灾。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影响全球气温分布。

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大于陆地,厄尔尼诺时期海洋释放更多热量到大气中,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2. 生态系统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海洋温度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导致珊瑚礁白化现象增加,并影响海洋生物的迁徙和繁殖。

厄尔尼诺现象还可能导致渔业资源减少,损害渔民的生计。

厄尔尼诺现象还与全球的陆地生态系统紧密相关。

例如,厄尔尼诺时期,秘鲁海岸的海鸟数量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异常的海洋温度变化破坏了它们的食物链。

3. 经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由于厄尔尼诺导致的气候变化,许多国家的农作物产量受到影响,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此外,经济依赖渔业的国家也会受到损失,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渔业资源减少。

厄尔尼诺现象的解释

厄尔尼诺现象的解释

厄尔尼诺现象的解释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是指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天候现象,同时也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

在正文中,我将解释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科学家对此现象的研究成果。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起因与特征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发生在每2-7年左右,它的主要特征是太平洋赤道区域的海水温度升高。

这一现象常常会伴随着西风信风的减弱,甚至改变了海洋表层水流的方向。

这种异常温暖的现象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二、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的东西风会把温暖的表层水推向西部,造成东太平洋为冷水区。

而在厄尔尼诺发生时,西方强风减弱,使得温暖的表层水聚集在东太平洋,海洋中的暖流被推到近赤道地带,导致该地区海水温度升高。

三、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1. 气候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全球气候系统发生剧烈变化。

太平洋沿岸地区常常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降雨量明显减少,旱涝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及环境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2. 生态系统影响:由于厄尔尼诺导致海洋温度升高,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热带珊瑚礁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造成珊瑚白化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3. 经济影响: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渔业、贸易、能源等产业造成重大影响。

渔业资源的减少、贸易中断以及能源供应不稳定等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四、科学研究与预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目前,他们已经能够提前几个月预测到厄尔尼诺的来临,并对其发展趋势给出预报。

这为政府、企业和个人采取相应的防范和适应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结: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天气现象,由于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它会带来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经济和气候等多个方面。

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并提供预测,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挑战。

厄尔尼诺名词解释

厄尔尼诺名词解释

厄尔尼诺名词解释厄尔尼诺(El Niño)是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自然现象,广泛存在于太平洋地区。

它影响着全球气候系统,对温度、降雨分布、风向和海洋生态等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详细解释,从其形成原因、影响范围、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常见的后果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厄尔尼诺源于太平洋赤道东部海域,通常与东太平洋脱靶现象紧密相关。

其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海洋运动:厄尔尼诺现象与海洋表面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当东太平洋的东北风减弱或逆转时,厄尔尼诺可能发生。

这种变化导致了热带海洋表面的温度升高。

2. 巨型热带涛动(ENSO):ENSO是厄尔尼诺现象背后的动力。

ENSO包括厄尔尼诺、拉尼娜和中性阶段。

而厄尔尼诺正是ENSO中的一个阶段,通常表现为东太平洋的海洋异常暖化。

二、厄尔尼诺的影响范围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范围广泛,覆盖全球各地。

以下列举了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1. 气温变化:厄尔尼诺会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

其主要原因是海洋暖化会增强对流作用,进而释放更多的热量到大气中。

2. 降雨分布:厄尔尼诺对全球降雨分布产生显著影响。

一些地区可能出现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遭遇洪水等极端降水事件。

3. 风向变化:厄尔尼诺会改变风向和强度,从而影响海洋表面海流的运动。

这可能导致对海洋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和沿海地区的影响。

三、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1. 主要影响区域:厄尔尼诺最直接影响的地区是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如南美洲、中美洲和亚洲一些岛屿国家。

但它的全球性影响使得厄尔尼诺现象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气候事件。

2. 气候异常:厄尔尼诺会导致原本季节性稳定的气候出现大幅度异常。

例如,原本湿润的地区可能变得异常干燥,而本应干燥的地区却可能遭遇异常降雨。

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均有重要影响。

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浮游生物和大型鱼类数量可能会受到影响,陆地上的植被和动物群落也可能经历变化。

厄尔尼诺影响

厄尔尼诺影响

厄尔尼诺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海洋温暖异常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系列全球天气变化。

这种现象通常以5到7年为周期,并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和人类活动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厄尔尼诺现象的原理和对气候、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厄尔尼诺现象的原理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由于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异常升高所引起的。

正常情况下,赤道地区海洋表面温度相对较低,海水呈现由东向西的洋流形式向西太平洋移动。

然而,当海洋表面温度升高时,洋流的强度减弱,甚至发生逆转,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引起的。

海洋表面的温度升高会导致水汽的蒸发增加,形成大量的云层,进而影响了大气环流。

这种变化导致原本赤道地区上升气流和降水的位置发生移动,降雨量在原本多雨的地区减少,而在原本干旱的地区增加。

二、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的气候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它对全球的温度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厄尔尼诺年份通常比正常年份温暖,导致陆地和海洋的平均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飓风等。

其次,厄尔尼诺现象还会改变降水分布。

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会导致原本多雨的地区干旱,而原本干旱的地区则可能变得湿润。

这对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洋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受到海洋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食物链的运转。

这对于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多样性都带来了重大威胁。

三、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气候和生态系统。

由于气候变化,许多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可能会下降,导致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严重,可能加剧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此外,厄尔尼诺还可能对水资源供应和能源供应造成影响。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不足将导致灌溉和饮水问题,而电力供应也可能受到影响,因为许多发电厂依赖于水力发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沙尘暴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令人生畏。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约10亿人口,遭沙尘暴袭击,每年损失为472亿美元;我国荒漠化土地39.3亿亩,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7.3%,相当于14个关东省得幅员,每年经济损失达540亿人民币。
4)暖冬
2002年1月3日~5日,正值冬季的北京,连续几天最高气候都在10摄氏度至12摄氏度左右,1月4日最高气候达14.3摄氏度。暖冬之暖创下了40年来历史最高纪录。
第二,“圣婴”学说:“厄尔尼诺”在气象学中使用,起源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的三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现象;3月份以后,暖流消失,水温逐渐变冷。当地称这个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圣诞节时诞生的男孩)。
第三,“渔夫”说:“厄尔尼诺”取自南美一位渔夫的名字,因为他曾在圣诞节时观察到海水温反常回暖现象。
杨学祥 厄尔尼诺—构造运动周期证据[J]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科技快报)2000年第六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厄尔尼诺简化模型(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异常)
厄尔尼诺的简化模型表明了能量在海洋中传播过程中不同波动的作用。
在这个简化模型中,海洋中的被称为罗斯贝波的波动,从赤道附近的异常暖的海面向西传播。当它达到海洋的西边界时会被反射成一种不同的铂,成为开尔文波,这种波向东传播,起着抵消或改变原来的暖海温的作用,并引起降温事件。显然,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大气环流(开尔文波)和海洋环流(罗斯贝波)之间的强耦合事件。
无论是圣婴、圣女还是渔夫,总之,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北纬4度至南纬4度,西经150度至90度之间)数千公里的海水带大范围的异常增温现象,它导致局部地区干旱、洪涝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厄尔尼诺的成因
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众说纷谈,迄今科学家门尚未找到准确的答案。目前国内外地相关研究主要分为大气环流异常、海洋环流异常、地热释放异常和天文因素变化等四种类型的成因。
1)暴雨和洪涝灾害;
1997~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曾袭击秘鲁,造成200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35亿美元;厄瓜多尔国家大部分省份暴雨不断,洪水泛滥,共有280余人丧生,大量民房、道路、农作物被毁,仅秘鲁直接经济损失达26亿多美元。2002年12月秘鲁南部地区大降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泛滥,7人死亡,20多人受重伤,数千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达数千万美元;厄瓜多尔由于普降暴雨,在圣地亚哥省南部发生大面积塌方,造成至少30人死亡,数十人失踪,超过6000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近500亿美元。我国1991年江淮大水,1994年和1998年珠江大水,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大水,1999年大湖大水,2003年淮河大水等,1993年~1998年仅我国洪灾的直接经济损失达9000亿元,相当于同期财政收人的1?5。仅1998年我国长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2)干旱1995年一月至五月墨西哥几乎滴雨未下,全国有近2.6万平方公里的耕地未能按时播种,家畜大量渴死,森林火灾频发,烧毁森林13.2万平方公里。
到2002年4月底,巴基斯坦热到49摄氏度,印尼西部从4月中旬就大旱,气候高达40摄氏度,赤道千里,人畜渴死。2002年8月,越南出现27年来最严重的旱情;美国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26个州灾情严重;印尼和几内亚等国等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旱情和森林火灾。
5)动物惨遭灭顶之灾2002年1月,300多头海豚在法国比斯卡罗斯附近的海滩上搁浅死亡,50多吨龙虾仔南非开普敦以北350公里的埃兰兹海湾集体“自杀”;海鸟也因厄尔尼诺而大量死亡。
6)农作物早熟减产以稻米为主的日本,1993年因低温冷害造成水稻绝收;2003年菲利宾水稻产量下降5%-12%参考文献
2)大气降温
海水温度上升,海洋大气为什么会降温呢?国内国外没有相关的报道,笔者认为这与水的热容量和水德缔合有关。水的化学式除了有简单的H_2 O分子外,还存在着缔合水分子(H_2 O)_n.(H_2 O)_n与H_2 O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nH_2 O 缔合/(H_2 O)_n+热简单分子发生缔合是,水向大气放热,水温降低,而大气温度升高;当缔合分子解离时,水吸收大气的热量,水温升高,大气温度降低。这正是海洋性气候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的原因;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水向周边大气吸收热量,使海水水温增加,必然导致大气温度下降。水的比热又很大,估计,100米厚的暖水层每升高0.1摄氏度时,从大气吸收的热量足以使其上方的大气温度平均降低6摄氏度。3)火山地震(地热释放异常)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频频发生于“温室效应’有直接关系。而海水变暖是,海洋吸收空气中CO2的能力会下降,这样更加聚了“温室效应”。
5)太阳黑子异常
来自美国国家航天局的专家们预测,2002年太阳黑子将开始减少,2007年达到谷值。太阳黑子减少到谷值期是厄尔尼诺的多发期。太阳黑子的“顽皮行为”很可能是导致“厄尔尼诺”的原因。
关键词:厄尔尼诺 拉尼娜
近年来,全世界大部分地区被笼罩在反常的气候条件下生活。例如,众所周知的印尼森林大火、非洲的干旱、巴西的暴雨、北美的洪水和暴雪……科学家们把这种现象归功于影响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近年来,各类媒体也越来越关注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到底什么事厄尔尼诺?
媒体有多种解释:第一,“圣女”学说;所谓厄尔尼诺,是指南美洲秘鲁外海一侧出现相反,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必然出现部分海水水温降低现象,科学家把它称为“拉尼娜现象”(西班牙语意为‘圣女’),也叫做“反厄尔尼诺现象”。
火山活动室影响厄尔尼诺最重要的外界因素,英国弗吉尼亚大学布拉德·亚当斯教授指出,热带地区火山爆发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每当有一次火山爆发,当年冬天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几率就会增加一倍。
我国气象工作者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部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4)温室效应
厄尔尼诺的成因及危害分析
李伟强 数控102班 学号201036621217
摘要: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是指南美赤道附近数千公里的海水带大范围的异常增温后又变冷的现象,它导致局部地区干旱,洪涝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造成大经济损失。世界各国都在寻找产生厄尔尼诺的原因和预测的方法,以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危害。
危害分析
这种异常增暖后又变冷现象也给大气带来同样的变化,引起难以预测的气候反常。它曾使南部非洲、印尼和澳大利亚遭受过空前未有的旱灾,同时带来给秘鲁、厄尔多尔和美国加州的是暴雨、洪水和泥石流。厄尔尼诺现象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19世纪初才开始有记载。据统计,从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全球已经发生了13次厄尔尼诺现象,最近的五次为:1982~1983,1986~1987,1991~1992年,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nian,其中以1982年和1997年发生的两次最为严重。造成1500余人丧生和1200多亿美元经济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