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 优秀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格尔尼卡》美术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提高美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美学价值。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格尔尼卡》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作品示例。
3. 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1. 预习《格尔尼卡》的相关知识。
2. 了解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基本概念。
1. 导入:教师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场景?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重点讲解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特点。
3. 欣赏:教师展示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作品示例,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尝试运用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手法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格尔尼卡》和欣赏立体主义、抽象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了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特点,提高了美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语言方面还需加强。
五、课后作业2. 收集其他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家的作品,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格尔尼卡》在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毕加索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分享给同学。
3. 教师展示其他著名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七、课程总结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在课堂参与度、绘画创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方面的提高。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1.2 欣赏《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1.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格尔尼卡》的创作者和创作背景2.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风格2.3 《格尔尼卡》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构图和色彩3.2 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3.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认知和理解程度4.2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艺术欣赏水平4.3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格尔尼卡》的图片和资料5.2 相关艺术史知识和理论5.3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标准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观看《格尔尼卡》的影像资料,增强直观感受。
6.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格尔尼卡》中的细节,深入理解作品。
6.3 安排绘画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格尔尼卡》的风格。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对《格尔尼卡》的好奇心。
7.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
7.3 实施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第八章:教学延伸8.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类似的艺术作品。
8.2 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第九章:教学反馈9.1 收集学生绘画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9.2 听取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观感和讨论心得,给予肯定和指导。
9.3 整理学生对《格尔尼卡》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总结本节课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10.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0.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艺术,提升艺术素养。
第十一章:教学拓展11.1 介绍毕加索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他的艺术生涯和风格变化。
11.2 探讨《格尔尼卡》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以及它在国际艺术界的地位。
美术教案-格尔尼卡
美术教案-格尔尼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分析俄罗斯画家库尔别利斯基的著名作品《格尔尼卡》,了解与运用绘画中的线条、色彩与构图等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审美意识。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自主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格尔尼卡》的背景和作者库尔别利斯基。
2.掌握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与构图等基本要素。
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激发艺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简介•介绍《格尔尼卡》是俄罗斯画家库尔别利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12年。
•分析作品的题材、构图和画面表现手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线条与构图•介绍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表现手法。
•分析《格尔尼卡》中的线条运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线条练习,体验线条对作品表现的影响。
3. 色彩运用•介绍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和表现手法。
•分析《格尔尼卡》中色彩的运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特点。
•进行简单的色彩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颜色的表现力。
4.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俄罗斯绘画的特点,进行自主创作。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表达的主题、运用适当的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和交流,共同提高创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1. 介绍《格尔尼卡》a. 共同欣赏•展示《格尔尼卡》的图像,让学生自由观看,并请他们描述作品中的人物、场景等要素。
b. 背景介绍•介绍《格尔尼卡》是俄罗斯画家库尔别利斯基创作的一幅作品。
•讲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创作动机。
2. 线条与构图分析a. 线条概念介绍•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体,让学生理解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b. 观察《格尔尼卡》中的线条运用•分析作品中的线条类型(直线、曲线、斜线等)以及线条的粗细、方向等特点。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案【篇一: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1】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七年级美术教案时间课题:格尔尼卡课型:欣赏。
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毕加索及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2、提高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3、通过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关键:《格尔尼卡》的含义和表现手法。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ppt、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毕加索及其作品《格尔尼卡》的文字或图像资料。
二、引课:(4分钟)展示《格尔尼卡》,请同学们观察作品,谈谈最初的印象和感受。
从而引出课题——格尔尼卡三、新课:(27分钟)(一)作者:巴伯罗。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出生于1881年,去世于1973年。
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从印象派、野兽派直至立体派。
早期描绘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
1930年,又明显倾向超现实主义。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境界独特、视角独特,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抽象的造型、浓艳的色彩,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他作画从不临摹实物,他说:“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说明,教师适时补充说明。
)(二)《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1、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狂轰滥炸。
三个小时的轰炸,死伤无数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夷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暴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毕加索义愤填膺,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准备以这一事件作为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壁画的题材。
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死难者哀悼。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知道它描绘了什么内容。
2. 引导学生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构图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对《格尔尼卡》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厌恶。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和画面内容。
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格尔尼卡》画面构图的理解。
2. 对《格尔尼卡》艺术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和画面内容。
2. 采用欣赏分析法,培养学生对《格尔尼卡》艺术特点的审美能力。
3. 采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对和平和战争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背景知识: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
3. 分析画面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探讨作品的主题和构图。
4. 欣赏艺术特点: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光影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和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主题思想。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和平和战争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介绍等。
2. 准备投影仪或电脑等展示设备。
3. 准备纸张和画笔,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作。
七、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背景知识。
2. 《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构图分析。
3.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4. 和平与战争的思考。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学习背景知识: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
小学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绘画技巧的运用:学生需学会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2.教学难点
-艺术风格的辨识:《格尔尼卡》的立体主义风格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辨识这种风格是教学难点。
-举例:通过比较立体主义与其他艺术风格的差异,如现实主义,帮助学生理解立体主义的特点。
在课程总结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格尔尼卡》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反战主题仍有些模糊。为了加深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画作的历史背景。
最后,我认为今天的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课《格尔尼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欣赏分析:让学生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了解其历史背景、创作主题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
2.实践创作:以《格尔尼卡》为灵感,让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创作一幅寓意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画作。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欣赏与创作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学生需要掌握该画作与西班牙内战的关系,以及毕加索为何以此题材进行创作。
-欣赏和分析艺术风格:学生应掌握《格尔尼卡》的立体主义特点,包括对形状、线条和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任务分析《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一幅艺术巨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由于该作品中不是按保守绘画中那种整体、严谨的构图来完成的,同学一时会很难理解。
因此围绕《格尔尼卡》可以展开诸多有探究性的主题供同学深入研讨。
如、毕加索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创作《格尔尼卡》、怎样理解《格尔尼卡》中的怪异形象、立体主义风格对象征性的表示手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我们从毕加索的发明性思维中得到了什么,毕加索的高尚人格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等。
围绕新课程规范,本课以关注全体同学,以有利于同学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为理念,确定适宜目标。
促进同学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创设同学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突破学科本位,以信息技术为后盾扩展课程资源。
二、同学分析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第一课的内容,作为初一的新生,直观、感性的内容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和平环境中生长的同学的生活经历与《格尔尼卡》作品所出现的痛苦、阴暗的悲剧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同学能接受的程度动身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
把对《格尔尼卡》的欣赏更多地围绕在美术创作的本意上来,即毕加索是怎样发明性的应用立体主义这一形式来充沛表示战争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格尔尼卡》作品中的立体主义风格和象征性手法。
2、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
3、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发明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3. 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 《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分析。
3.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
4. 绘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绘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画作。
2. 新课导入:介绍《格尔尼卡》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3. 画面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画面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
4. 艺术特点讲解:讲解《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5. 绘画技巧讲解: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6.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相关资料及视频。
2. 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布置教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绘画实践。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其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技巧及表现力。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开展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及新课导入:20分钟2. 画面内容分析:15分钟3. 艺术特点讲解:15分钟4. 绘画技巧讲解:20分钟5. 实践环节:45分钟7. 教学拓展:课后自主完成十、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学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和道德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通过详细介绍毕加索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强调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使学生认识到《格尔尼卡》在艺术领域的价值。
4.学习鉴赏名画的方法,培养审美能力;
5.尝试创作以《格尔尼卡》为灵感来源的美术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格尔尼卡》,让学生掌握毕加索及其代表作品的基本知识,了解立体主义绘画风格,提高对名画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从多角度欣赏名画,提高审美品位,激发艺术创作灵感。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对于《格尔尼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独特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讨论时,我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问题难度,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格尔尼卡》的画面构成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在难点解析部分,我尝试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作品,从而加深对难点知识的掌握。
实践活动方面,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相当顺利,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作品。但我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比较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解读还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第一篇:《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课题:格尔尼卡课时:1课时课型:欣赏·演说型授课对象:高中二年级教材分析: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后的悲惨情景。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介绍毕加索作品整体的艺术价值及其风格特征,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欣赏方法的能力,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审美能力及主动创新的意识,同时引入相关背景资料,使学生了解这幅著名作品的艺术特色。
2.过程和方法目标: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思考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来讲解他们对这幅画的心得体会,共同探讨这幅画的价值取向和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作品展示了充满着破碎的形象、惊恐的气氛和灾难,这种采取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我们深刻体会这幅画所表达的思想以及创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地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设置适应双边教学深入展开的情境及方式,激发学生更深入思考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
了解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欣赏、讨论2.学法:观察、理解、讨论教具准备: 教材(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系统,使用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分钟)师生问好。
有哪位同学知道毕加索?有谁知道他有哪些著名作品呢?引起学生对毕加索以及他的作品的注意,以此引出这节课要讲的内容。
二:引入新课:(4分钟)师:格尔尼卡——这个名字也许大家听起来有些陌生,为什么一幅画要取这个名字?不要紧,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等会儿老师讲完大家就会明白,接着来我们一起看看他的作者——毕加索,听说过他的同学给老师举一下手。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讲解: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1.2 学生思考:让学生谈谈对《格尔尼卡》的第一印象,了解学生对这幅画的初步认识。
1.3 课程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美术作品《格尔尼卡》的历史背景、画面内容、艺术特点等。
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师讲解:详细讲解《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艺术风格等。
2.2 学生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格尔尼卡》的画面细节,引导学生分析画面中的人物、场景、构图等。
2.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理解。
第三章:创作手法分析3.1 教师讲解:分析《格尔尼卡》的创作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2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模仿《格尔尼卡》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手绘练习。
3.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手绘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第四章:作品拓展4.1 教师讲解:介绍类似《格尔尼卡》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拓展视野。
4.2 学生研究:让学生选择一幅类似《格尔尼卡》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4.3 分享成果: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创作一幅以《格尔尼卡》为灵感来源的美术作品。
第六章:作品分析与解读6.1 教师讲解:《格尔尼卡》的深层含义和艺术表达,分析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6.2 学生思考:让学生探讨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反战情感。
6.3 讨论交流: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格尔尼卡》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第七章:艺术技法探索7.1 教师讲解:介绍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法进行创作。
7.2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艺术技法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或装置艺术等形式。
7.3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学习。
第八章:文化背景探讨8.1 教师讲解:介绍《格尔尼卡》创作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格尔尼卡》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格尔尼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尔尼卡》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1、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
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
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
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
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节: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介绍《格尔尼卡》的背景及作者毕加索。
教学过程: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格尔尼卡》的画作及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节: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格尔尼卡》,培养其审美能力,并分析作品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欣赏《格尔尼卡》,分析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
教学过程:1. 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及作者的绘画技巧。
3. 总结《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节:创作指导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指导学生创作一幅以《格尔尼卡》为主题的画作。
教学内容:学习《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教学过程:1. 讲解《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培养其创作能力。
第四章节:学生创作与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2. 引导学生从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节:课程总结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及创作意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格尔尼卡》的背景、主题、创作技巧等。
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格尔尼卡》这幅画作,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提高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痛苦与希望等主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分析《格尔尼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思想内涵。
2. 如何运用欣赏和分析方法深入解读《格尔尼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相关历史资料和艺术欣赏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对这幅作品的兴趣。
2. 基本知识(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艺术特点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这幅作品的基本认识。
3. 欣赏与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并讨论其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4. 思考与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格尔尼卡》所表达的战争与和平、痛苦与希望等主题,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5.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分析,运用彩笔在笔记本上创作一幅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画作,可以借鉴《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在下次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其他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作品,让学生课后欣赏和分析,进一步拓展艺术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现场欣赏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幅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的欣赏和分析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写一篇关于《格尔尼卡》的观后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格尔尼卡》是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
解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格尔尼卡》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作品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构图,分析其平衡、对比和节奏感。
指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色彩,探讨其色彩搭配和运用的技巧。
分析《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如线条、形状和质感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细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提供美术术语的定义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格尔尼卡》。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创作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尝试创作类似的美术作品。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技能。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指导他们进行《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等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3 教学方法:提供《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示例,引导学生参考和模仿。
分发工作纸和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创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作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展示和表达自己的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提供评价标准,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作品。
4.3 教学方法:安排作品展示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立体主义画派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西班牙内战时期,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轰炸。
2. 毕加索与立体主义画派: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及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3. 《格尔尼卡》的画面分析: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4. 《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和对战争的反思。
三、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及其在《格尔尼卡》中的体现。
3.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立体主义画派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对战争的反思。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格尔尼卡》,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准备白板、记号笔等教学用具。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以便记录和作图。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讲解创作背景:介绍西班牙内战时期,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轰炸。
3. 分析立体主义画派:讲解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及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4. 欣赏《格尔尼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对战争的反思。
6.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格尔尼卡》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尝试绘制一幅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格尔尼卡--优秀教学设计
格尔尼卡--优秀教学设计《格尔尼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教学重点(2)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课前准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格尔尼卡》毕加索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师:请看这几幅画,哪一张是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生:B师:非常正确!大家学习能力很强。
师:通过前面我们从创作背景、画家简介、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对《格尔尼卡》赏析后,相信现在已经改变了同学们对它的最初印象。
那以后再遇见大师画作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从这几方面去欣赏呢?(PPT展示)生齐答:是!(过程三)课后拓展与教师示范作业: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和平鸽、橄榄枝、吉祥物、大熊猫、),创作一幅简笔画。
要求:用立体主义风格去表现。
(五分钟时间)师:前面我们共同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受难人民的痛苦,老师为了表达对和平的祝福,用立体主义风格来画画我心中的和平鸽。
(示范)师边讲边画:首先画和平鸽侧面的头部,侧面的头部把原本看不到的一面表现出来,老师画了两只眼睛,用简单的几何形来概括和平鸽的身体,接着老师把自己侧面的形象也画进去,同样把看不到的一面表现出来。
我用橄榄枝的叶子来代替我的眼睛,和平鸽嘴里衔着橄榄枝,它已经抽象的变成几根线条。
(演示完毕)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作业: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和平鸽、橄榄枝、吉祥物、大熊猫、),创作一幅简笔画。
要求:用立体主义风格去完成。
这里我给出的几张图片都是具象的,同学们要大胆的进行夸张变形,不要临摹。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对《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赏析,明白了立体主义描绘的对象并非如我们所见一般。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习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画面内容分析。
3. 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和学习。
三、教学难点:1.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画面内容的理解。
2. 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介绍《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2)教师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美。
(3)教师解读《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实践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2)学生根据所学创作方法,进行绘画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4.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格尔尼卡》对现代美术的影响和启示。
2. 学生可以进行课后研究,了解其他著名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格尔尼卡作品赏析教案
格尔尼卡作品赏析教案篇一:格尔尼卡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著名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2)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课前准备教师:电脑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五、教学过程(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创作背景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这节课,凡是能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都会得到一个小礼品折纸和平鸽。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选自动画片《再见萤火虫》的短片,看完后请大家谈谈视频中传递了哪些信息?生1:看到逃命的人群。
生2:那个地方都被炸平了。
师:1937年,同样的场景在西班牙北部格尔尼卡小镇上演,德国法西斯对原本美丽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大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
画家毕加索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慨,于是在墙上激情创作了一幅壁画,用来痛斥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所以用地名格尔尼卡来命名这幅画,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赏析的画作就是《格尔尼卡》。
请大家把书本翻到第一页。
(板书:格尔尼卡)(过程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知识二、画家简介。
师:欣赏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画家——毕加索。
(PPT显示毕加索肖像)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著名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2)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课前准备教师:电脑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五、教学过程(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创作背景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这节课,凡是能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都会得到一个小礼品折纸和平鸽。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选自动画片《再见萤火虫》的短片,看完后请大家谈谈视频中传递了哪些信息?生1:看到逃命的人群。
生2:那个地方都被炸平了。
师:1937年,同样的场景在西班牙北部格尔尼卡小镇上演,德国法西斯对原本美丽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大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
画家毕加索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慨,于是在墙上激情创作了一幅壁画,用来痛斥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所以用地名格尔尼卡来命名这幅画,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赏析的画作就是《格尔尼卡》。
请大家把书本翻到第一页。
(板书:格尔尼卡)(过程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知识二、画家简介。
师:欣赏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画家——毕加索。
(PPT 显示毕加索肖像)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
他从19世纪末从事绘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据统计共画了近37000幅作品,也是立体派的先驱代表,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代表作有《梦》、《亚威农少女》,还有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格尔尼卡》。
三、画面内容分析(分组比赛法、表演法、问题引导法)1、学生对画面的最初印象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画,给你们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生1:乱。
生2:丑。
生3、灰。
师:对于画面来说,同学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这些情感,那具体画面中表现了哪些形象呢?生1:人。
生2:动物. 生3、灯2、分组比赛,回答问题。
师:画家表现的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各代表什么含义?接下来我们来分组完成这两个问题。
每两列为一组,共分为四组。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迅速阅读书本第二、三页上对画面内容的介绍,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然后再随老师一起赏析画面内容,我会给出一些问题让你们回答,比比看哪组同学回答的既多又准确,不够积极的小组要派两名代表模仿画面中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现在开始看书。
3、师生共同分析画面内容师:好,同学们停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这幅画看上去很杂乱,实际上是经过画家精细推敲、布局,画了六张草图才完成的。
那我们怎么很清晰的解读这幅画呢?首先我们把这幅画分为四段。
(ppt展示)第一段:牛、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躺在地上的战士牛师:在第一段中最突出的形象是什么?生:牛!师:它的面目表情有什么特点?生:看上去很凶恶。
师引导:恩,很冷漠、无情、凶残的样子。
那用它可以象征着什么呢?生:代表着法西斯的暴行和黑暗。
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师:非常准确!牛的下面是抱着已死孩子的母亲,这位母亲的表情特征是什么?生:仰头痛哭。
师引导:它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生:像两滴眼泪,表示母亲在战争中失去孩子的痛苦。
师引导:对!悲痛的母亲两只眼睛已变成两滴眼泪,有什么象征意义?生:是人类受苦受难的普遍象征。
躺在地上的战士师:回答的非常好!她的右下方是躺在地上的战士,请同学们分析他的形态特征?生:他拿着一把断剑的剑柄。
师引导:剑为什么是断的呢?生:与敌人战斗时砍断的。
师引导:那在断剑旁边你发现了什么?仔细找找生:小花。
师:为什么要画花呢?有什么象征意义?生:纪念死去战士。
师:对。
是画家抒发对死去战士的悼念之情。
或者生:不知道。
师引导:我们清明扫墓时为什么要送花?生:纪念死去的人师:对!所以这小花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师:士兵左手上你发现了什么?生:有许多线条。
师:那表示什么?生:手纹师:那是在战场上被敌人划下的伤口。
师:士兵的肢体是完整的吗?生:不是。
师:对!已经支离破碎。
死去的士兵眼睛却是睁着的,为什么呢?生:表示他死不瞑目。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准确。
英勇奋战的士兵,未能保家卫国而死不瞑目。
第二段:马、灯师、接着我们再看第二段,(PPT展示草图对比)这是一张草图局部,、这两张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比较不同点。
【比较法】生:草图上没有马。
生2、草图上没有灯只有太阳。
师:没有马吗?同学们把书本倒过来看。
有没有马?生:有(生发现了马。
)师:草图和目前这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生:可能是为了突出马的形象,因为它代表痛苦的人民。
师:回答得很好!这样安排使受伤马的形象非常突出。
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生:面目狰狞,发出嘶吼,师引导:恩,面目冷漠、无情的发出嘶吼,它面朝着公牛,有何寓意呢?生:代表着受难人民对法西斯的痛恨。
师:他象征着什么?生:痛苦的人民。
师引导:画面中为什么要用灯取代太阳呢?这盏灯像什么?生:因为这盏灯像人的眼睛,发出耀眼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剧的气氛。
营造一个“冷酷的梦境”师:回答得很对!第三段: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师:第三段,最显眼的是哪个形象?生: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女人,师引导:画家为什么会表现这个形象?生1:象征光明与希望。
生2:画家小时候遭遇过一场地震,这是地震中母亲的形象。
师:非常准确,画家创作的灵感就来自小时候遭遇地震时,母亲举灯照路的情景,象征着什么?生:光明与希望。
师:对!其下面是奔跑的人,我们发现他的后腿拉得很远似乎跟不上前腿的脚步,这让你们想到战争中什么样的场景?生:逃命的场景!第四段:从楼上跳下来的人师: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男子形象,为什么一下子就吸引我们的视线?生:他是从楼上跳下来,发出求生的呼喊。
张着嘴巴,惊恐的面部让人过目难忘。
师:很好!它的上下两边的三角形代表什么呢?【引导学生联想】生:楼梯。
生2:火焰。
师引导:是房屋被轰炸时的火焰。
为什么要画火焰呢?生:增加悲剧的气氛。
师:好,画面内容我们基本分析完,根据前面各个小组的表现,老师发现第*小组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请这组派两名代表到讲台模仿举灯女人的形象。
师总结启发:画家用这些或压抑,或恐惧、或痛不欲生的形象,来表现战争悲惨的场面,传达着人类对战争的痛斥,对和平、美好的向往,这是不是一种美呢?生:是!师:而这种美的传达,画家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呢?接着我们深入学习这幅画的艺术特色。
四、艺术特色分析1、色彩:黑、白、灰师:这幅画中主要有哪几种颜色?生:黑白灰师:对!黑、白、灰带给你什么感觉?(板书:色彩:黑、白、灰)生:很压抑生:恐怖师:回答的很好,整幅画是用错宗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
2、构图:饱满、均衡师引导:画面中心,用许多不同的亮色相互交叠,构成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的中抽线恰好将这幅画分为两个正方形。
画面左右两端的形象,如果缺失其一,会发生什么现象?(PPT展示)【图示法】生:失去平衡(PPT展示)。
师:只有这样才能平衡(PPT展示)。
请同学们用个词概括这幅画的构图特征?师引导:是否饱满?生:平衡。
生:饱满。
师:非常准确!(板书:构图:饱满均衡)3、造型:夸张、变形师: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和画面左下角士兵的手作对比,发现有什么不同?生1:他的手变形了。
生2:他的手画的很夸张。
【比较法】师:对!画面中主要用变形、夸张的方法来表现对象。
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毕加索创作这幅画时的一张习作。
这幅画上的人物刻画和最后完成的有何不同?生:习作上有亮面和暗面。
生2:最后完成的作品人物形象仅仅是用线条勾勒?师引导:都很正确!我们发现习作上的人物形象复杂,有亮面暗面之分,使得人物具有体积感。
而这一张仅仅是用线条勾勒。
这有什么优点呢?生:简明、概括。
师:对,用概括性的线条去表现画面中夸张、变形的形象。
请同学们用个词概括这幅画的造型特征?生:夸张、变形等(板书:造型:夸张、变形)4、表现手法:象征、立体主义师:画家用这些夸张、生动的形象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抗议和对受难民众的同情,这种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叫什么?生:象征。
师:对!请同学们看看PPT上的解释(板书:表现手法:象征)师:请看我这里,正面你们时,你们能看见我有几只眼睛?【举例示范】生:两只。
师:侧对你们时,中间同学看我有几只眼睛?生:一只。
师:但是毕加索画画时,却不是这样表现对象的。
请看这里,侧面的牛却把看不到的另一面表现出来,两只眼睛睛,两个鼻孔。
师:画家是怎么刻画人物身体的呢?生1:很破碎。
生2:用几何形体表现师:观察的很好,是一用些亮度不同的几何形体重叠、堆砌而成。
这种绘画风格就是立体主义的风格,1、多角度描绘物体,并重新组合在一起;2、几何形体重叠、堆砌、重新组合。
(板书:立体主义)师:请看这几幅画,哪一张是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生: B师:非常正确!大家学习能力很强。
师:通过前面我们从创作背景、画家简介、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对《格尔尼卡》赏析后,相信现在已经改变了同学们对它的最初印象。
那以后再遇见大师画作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从这几方面去欣赏呢?(PPT展示)生齐答:是!(过程三)课后拓展与教师示范作业: 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和平鸽、橄榄枝、吉祥物、大熊猫、),创作一幅简笔画。
要求:用立体主义风格去表现。
(五分钟时间)师:前面我们共同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受难人民的痛苦,老师为了表达对和平的祝福,用立体主义风格来画画我心中的和平鸽。
(示范)师边讲边画:首先画和平鸽侧面的头部,侧面的头部把原本看不到的一面表现出来,老师画了两只眼睛,用简单的几何形来概括和平鸽的身体,接着老师把自己侧面的形象也画进去,同样把看不到的一面表现出来。
我用橄榄枝的叶子来代替我的眼睛,和平鸽嘴里衔着橄榄枝,它已经抽象的变成几根线条。
(演示完毕)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作业: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和平鸽、橄榄枝、吉祥物、大熊猫、),创作一幅简笔画。
要求:用立体主义风格去完成。
这里我给出的几张图片都是具象的,同学们要大胆的进行夸张变形,不要临摹。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对《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赏析,明白了立体主义描绘的对象并非如我们所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