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经济机理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经济学大作业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经济机理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研究基于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对其根源的透视,得出产城融合的发展主要经历
“产城分离——产城规划——产业变革——产城融合”等路径,然后进一步精炼出区
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经历了“以产兴城”、“产转城升与产城共荣”两个阶段。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验证了其所构建的发展路径与规划方法的
合理性。
大作业评阅评分表
班级:城规1211 姓名:罗嘉诚学号:1220102107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经济机理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城市规划、城规1211、罗嘉诚、1220102107)
摘要: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
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研究基于
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对其根源的透视,得出产城融合的发展主要经历“产城分离——产
城规划——产业变革——产城融合”等路径,然后进一步精炼出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
镇化道路经历了“以产兴城”、“产转城升与产城共荣”两个阶段。并结合苏州工业
园区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验证了其所构建的发展路径与规划方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产城融合;发展路径;工业园区
1 引言(Introduction)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这是“产城
融合发展”首次写入中央文件的正式表述,足见其重要性。产城融合发展是我国推进
新型城镇化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新区、产业园区和小城镇等各类载体
健康发展的核心理念。因此为了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坚
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市场化运作、分步实施、利益共享和包容发展的思路,引
导各地开展产城融合实践,探索出适合地方特点的产城融合模式。
而苏州工业园区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各地兴起的开发区、园区建设大潮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与城市功能升级优化协调并进的高水平城镇
化发展道路,为我国改革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的推进,为城镇化发展的后进地
区审慎避开“产城分离”的窘境,为新城区和开发区的建设者们反思、破解并走出新
区建设经常出现的“生活空间发展落后于生产空间发展,城市功能建设滞后于产业功
能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发展”的低水平城镇化困局,提供了极为有益
的参考和弥足珍贵的先行经验。
2 相关研究综述(Literature Review)
对于产城融合这个概念来说,业界也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都是寻求产业和城市的共同发展。张道刚(2011)认为,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相应的匹
配度,不能一快一慢,并提出将产业园区作为城镇社区加以打造,实现产业社区向城
市功能区转变,推动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多功能的城市型经济转型[1]。李文彬等(2012)较为全面地解读了“产城融合”的内涵,并认为产城融合发展并不能一蹴而
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刘畅等(2012)也探讨了产城融合的内涵,提出了“功能复合、配套完善和布局融合”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结合对成都天府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历程的回顾,刘畅等认为从产业新区转变为
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区具有一定规律性,建议在今后的新区发展中提前做好规划,为新
区长远的发展做好准备[3]。刘荣增等(2013)还从城市新区开发与建设角度提出了广义上的“产城融合”,具体包括:城市新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城市新区产业
的选择与城市的发展定位相吻合;城市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融合。刘荣增等针对很多城
市新区面临着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薄弱、新区入
住率低、产业竞争力弱、新老城区功能衔接不畅等问题,提出了城市新区产业高级化
战略、社会服务强化策略以及城市新区有机成长的路径[4]。
3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与规划策略构建
3.1产城融合的内涵与发展路径
3.1.1基本内涵
针对产城分离的矛盾及其产生的根源,并结合其他研究成果,在我看来,产城融合的基本内涵
可界定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即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将居住、商业、生态、文化、休闲、娱乐、创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
有机融入园区发展中,形成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产业园区乃至新城。
3.1.2发展路径
从产业园区设立到全面实现产城融合,期间要经历“产城分离——产城规划——产业变革——
产城融合”等阶段,但不同园区由于设立目的、发展环境和园区特质等存在差异,并不一定会经
历所有阶段。其中,在“产城分离”阶段,园区以工业为主导,建设少量职工宿舍,园区与城区
间产生巨大潮汐式交通流量,产业园区功能单一,允许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在“产城规划”阶段,产业园区主要植入居住等生活性功能,职工社区和基本商贸服务设施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园
区则通过极化效应整合区域生产性要素资源。在“产业变革”阶段,园区产业升级加快,以植入生
产性和高端生活性服务为主,创意研发等创新产业占产业结构的比重增加,园区通过辐射和扩散效
应重组区域要素资源,将可能伴生“退二进三”式工业外迁等现象。在“产城融合”阶段,产业园
区产业多元化、功能集聚,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其水平甚至高过中心城区,园区多导入市级乃至区
域级的文化艺术中心、休闲度假基地和商务会展中心,有的甚至还会建设CBD;同时,注重综合环
境营造和生态宜居形象塑造,多选取生态绿地、山体和水系等特色要素进行景观亮点打造,系统提
升园区整体形象与品质。(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