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反思
数学教学情境探索反思范文
数学教学情境探索反思数学教学情境探索反思范文《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解决问题方面更是明确提出了一个课程目标——“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帮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编写了独立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提升“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信息”的策略,下面就如何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创设鲜活的情境,激发寻求策略的需求1、回归自然的情境。
很显然,如果问题情境中的信息一目了然地、整齐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收集和整理也就无从谈起。
收集并整理的前提是所提供的信息比较凌乱,但这种凌乱不应是故意制造的凌乱,应该是还原为生活常态的凌乱,即减少一些对信息的刻意加工,让纷繁信息的呈现回归于自然的状态。
观察教材所提供的问题情境,购物、栽树等情境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历的、看得到的事件。
第一个例题在呈现情境时,采用了几个人物出场,在他们之间展开对话的方式;第二个例题虽无场景图,但在文字的叙述上,先一起告诉每种树各栽了几行,再分别指出每种树每行各栽了几棵,这就是采用了生活口语中常见的叙述方式。
例题的这种贴近生活常态的信息呈现方式,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面对自然呈现的这些信息产生了整理清楚、恰当筛选的需求。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尊重教材的这种编排意图,恰当地呈现例题和相关习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可以努力再挖掘一些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素材,比如班级中同学订阅几种报纸的情况等,以期进一步加强对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价值的感受。
2、化静为动的情境。
教材受限于文本呈现,所给的问题情境只能是一副静态的画面甚至是静态的文字,如果在教学中仅是简单的挂出挂图、贴出文字,就很难实现上述所说的让问题情境回归一定的自然状态,更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去收集、整理这些相关信息的欲望和需求。
幼儿园数学教学情境法实践中的启示与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情境法实践中的启示与反思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情境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幼儿园数学教学情境法的实践启示和反思。
一、信息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情境法能够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购物情境中,引导幼儿使用小人或玩具模拟购物场景,让他们学会用小票和硬币模拟购物结账,这样既能够让幼儿体会购物的过程,又能够锻炼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法的实践中,也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积木情境中,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各种形状的积木,通过组合和拼凑来完成任务,这样既能够锻炼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教师角色与引导方式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情境法的实践中,教师的角色和引导方式也需要进行反思。
教师在情境法中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幼儿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师需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情境的设置,合理引导和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情境法的实践,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情境法能够很好地融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让他们能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快乐,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数学知识,幼儿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五、结语幼儿园数学教学情境法的实践启示我们,教学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需要合理设置情境并灵活引导,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年级数学情境教育反思怎么写
二年级数学情境教育反思怎么写
二年级数学情境教育的反思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反思是否通过情境成功吸引了学生
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的融入:思考情境是否自然地融入了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3.学生参与度:反思是否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情境是否
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4.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思是否通过情境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并掌握了数学知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5.改进方向:思考如何改进情境创设,更好地服务于数学
教学。
结合以上几点,写出反思,总结得失,为未来的教学提供借鉴。
数学学习的情境创设的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的情境创设的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的情境创设的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因此,创设情境一定要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智慧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学习环境。
如:
1、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环境。
2、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数学活动情境。
3、创设源于数学知识本身的问题情境。
4、创设思维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
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是无法与别人交流的。
因此,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次,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问题解决的目标,明确小组成员分工,组织好组内、组际之间的交流。
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应加强指导。
除了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和良好合作习惯的培养。
如:倾听的习惯、质疑的能力,有条理汇报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方法策略等。
对良好习惯的养成,合作
探究技能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当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需要空间,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搭好台,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落实。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在当前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在开展小学数学时,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而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应依据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这门科目来说,老师最主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变,实事求是地从实际出发,让整个课堂变得更有活力,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我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依据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并将所要教授的数学知识渗透于其中,将数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体验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到教学情境中,进行体验式、探究式学习。
一、情境教学体现出的优势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即是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可借助于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基于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学习与记忆数学知识。
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情境教学并非是一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而是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措施,例如,教师可应用微课视频、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渗透到情境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降低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这一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使得自身的数学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
当然教学的方法也可以融入图片或者视频去解释各种知识点,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都得到拓展。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相关的知识点,让他们更加热爱数学,热爱自然。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依据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围绕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学习水平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保证情境的创设能够包含该课堂当中数学的所有知识点。
与此同时,还需要思考该问题创设是否具有教学的意义,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否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不能为了构造生活情境而出现错误的情境创设方法或者错误的情境创设做法。
而且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当中,应该以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作为基础,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之后,将其与课堂的内容充分的结合在一起,这一个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也考虑学生对数学实例的思考能力。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第一篇: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认识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
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
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
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对声音、动作更有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
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
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
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安排教学过程。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1.1问题提出1.1.1数学情境引发数学问题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新课程提倡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正被广大的数学教师所关注并普遍采用。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教学情境,强化了教学效果。
然而,在教学调研中我发现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趣味性,忽视了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情境创设的“原则”,步入了“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现象1:喧宾夺主,忽视教学目标。
【案例1】山区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一定的认识,教学基本功也不错。
她在《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二)》一课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上课一开始,多媒体显示“争当科学家”字样和一位科学家头像,并伴随着音乐。
师:你们知道这位是谁?生:不知道(有点冷场)……老外(有人回答了)……科学家(受到“争当科学家”的启发)……最后终于有位学生猜对了――阿基米德。
老师非常高兴:那你知道阿基米德的哪些情况……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教师归纳阿基米德的情况后说:阿基米德曾对国王说过一句话,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学生展开讨论:……不可能的,地球这么大……可能的……讨论得很激烈,最后有位女生做出总结:“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十分钟过去了)接着多媒体显示杠杆撬地球的示意图,复习“8字形”相似三角形……花了十三分钟才提出例1,一个人字架的题目。
【理性思考】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总是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创设情境时应考虑它能否为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提供支持。
例1中的情境,从表面上看学生参与面广,也有较多讨论,但对引发数学思考,激发探究欲望又有多少作用?花了十分钟仅是为了引出课题,成本过高、时间浪费。
其实,例题1的引入其实很方便,当地有廊桥有古民居,找一个人字架很容易(为了采光开气窗,为档雨而出檐――生活化――贴近生活――即得例1),而本节内容《举例(二)》教学必须复习。
关于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心得体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学习数学成为了每个小学生必须经历的课程之一。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在不停地探索,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以便能够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探讨如何创建一个让学生产生兴趣,更好的参与学习的数学教学情境。
首先,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室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这会对学生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关注因素的创造又是让学生们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保持专注的基本要求之一。
因此,为了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室的风格。
为了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教室最好是装饰简洁,颜色匀称,同时充满活力和创意,这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更舒适自在。
其次是师生互动。
当在教室里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始终保持积极的互动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活跃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困难情况,这也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这也使学生感觉到他们可以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这也会大大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是多种形式的教学。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尽可能多的教学形式来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
例如,老师可以举办班级比赛,进行趣味拼图,或大型剧场式表演,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增加了他们的参与度。
同时,因为数学并不是一项容易掌握的科目,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和记忆数学知识。
其次,教材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等特征,为他们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材料。
教学材料不应过于简单,但又必须能够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认知挑战。
同时,教师也应尽可能地将实际生活,与教材融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
最后,适当的奖励也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鼓励。
在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情境后,教师可以适度地给学生一些奖励,例如班级奖励、称赞和鼓励等,以便激励孩子们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教学反思王学胜从教十几年,听了很多教师的课,我留意教师们的课堂情景创设。
看到优秀的,也碰到不足的。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面谈谈本人对数学课堂情景创设的反思。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模式,其中“创设问题情境”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但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在引入新课时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觉得数学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激起他们强烈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欲望,与教师一起步入数学的课堂。
如: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如何理解10+(-4)=6 呢?可这样说的:“把10看作原有10元钱,把-4看作用了4元,则手里还剩下6元钱,故等于6。
”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例子,学生对抽象、难理解的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了感性、直观的认识。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创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自然、真切、实用,学生们才会满腔热诚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再比如:《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可这样进行引入:进入教室你们怎么找到座位的?学生答:找排数和一排上的座位数。
然后,教师组织把班级的座位用图形表示出来。
请同学到黑板上圈点出自己的座位,在此基础上补充坐标,进一步得到直角坐标系。
这样引入,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直角坐标系新知识的建构。
二、善用数学故事导入数学方面的故事非常多,适当的向学生讲述故事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摘要:情境创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
通过将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问题;反思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非常关键。
教师应认识到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日常教学中的情境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确保能够通过不同层面的认识,采取合适的方法,让情境与学生背景相匹配,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与教学目标一致,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情境创设的作用。
一、情境应与学生背景进行匹配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确保情境能够与学生背景相匹配,通过合适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理解能力[1]。
具体而言,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以确保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符,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授面积和周长时,就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物体和场景来创建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以教室的桌子为例,让学生测量桌子的边长和高度,并计算桌子的面积和周长。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要注意的是,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
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文化背景的情境。
例如,在教授时间和日历的概念时,可以以学生所在地的重要节日或传统活动为情境,让学生根据日历计算出特定日期的星期几,或者计算节日的天数差。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并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情境应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其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的背景,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数学课堂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反思
•••••••••••••••••数学课堂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反思数学课堂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反思在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逐渐成为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因此,我在以往的教学中注重的是怎样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在每一节课伊始,我总会创设一个情境,其目的主要是引入新课。
或者说,我习惯于在引入新课时创设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目的单一,一般只是在于新课引入。
比如在学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中,我会创设一个简单的教学情境,里面涉及到平行线,再直接引入新课。
这种创设教学情境是形而上的,片面的,或者说是形式上的情境创设,这样的情境对教学没有太大帮助。
在这一次的研修学习中,我对《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课例研究中的“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这一方面学到很多。
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学习中,我对创设问题情境有了新的.认识:合理设置问题情境,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能有效或高效的进行课堂活动。
在这一环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穿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时要注意学生提出问题时的语言组织,以及问题的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
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要注意提出问题的深刻性,问题太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问题太难,使得学生“跳跳脚够不到苹果”,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以外,容易挫伤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比如在《探索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课例研究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中直接提出问题: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学生茫然,无从下手,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课堂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的深刻性,太浅,太深都不利于教学。
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不能一下想出解决办法,但通过动脑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当的引导点拨能解决问题。
各地学生学情各有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进步。
幼儿园情景化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幼儿园情景化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一、引言幼儿园数学教学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情景化数学教学模式。
情景化数学教学旨在通过生活中的情景或实践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探究,幼儿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园情景化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出发,探讨该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二、情景化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1. 融入生活情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情景化教学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幼儿生活实践中,通过日常生活、游戏、操作等情境化活动进行教学。
在幼儿园的数学角落,教师可以设置各种生活情景,如购物、厨房、花园等,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
2. 强调教学实践情景化数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游戏、数学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身边的图形、制作图形贴画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领悟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3. 引导发散思维情景化数学教学鼓励幼儿多方面参与,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在教学《认识数量》时,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和探究活动,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数量的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景化数学教学的反思尽管情景化数学教学有着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设计情景化教学的活动和材料,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情景化数学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因此班级中的教师数量和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情景化实践还需要与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协同,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写手,我认为情景化数学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
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感知数学的美妙与乐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
情景化数学教学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合作和创造力,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反思
关于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反思数学课堂中引人入胜、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现将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创设故事型情境。
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这些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他们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泰乐斯旅行到埃及,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埃及伊系神殿的司祭长陪同他去参观胡夫金字塔,泰乐斯问司祭长:“有谁知道这金字塔有多高?”司祭长告诉他:“没有人知道,古书中没有告诉这个,而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使我们不可能大概的判断这金字塔有多高。
”泰乐斯说:“可是这是可以马上测出来的,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测出塔的高度。
”众人感到惊讶。
说完,泰乐斯随即从白长袍下取出一条结绳,在他的助手的帮助下很快测出塔高131米。
故事讲完了,学生都产生了疑惑的眼光,兴趣很高。
接着我就问:“谁能说出他是怎样测出塔的高度吗?”学生面面相视,回答不出,这时我便顺势利导,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
这样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
二、创设活动型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平台,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做一做,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的目的。
这样,探索、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就能更快的得到培养与提高,而且给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等腰三角形》的教学时,可创设这样的活动平台:将学生按每组4人分组,以组为单位按要求动手实践:(1)制作等腰三角形纸片,并标上顶角、底角、腰和底边。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反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为此,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将自己置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对于情境教学,首先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要在教学的引入阶段格外注意,而且应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情境中不断激发学习冲动,使学生经常处于渴求新知的状态,激发其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思维空间。
其次,从长远的前景来看,引入教学情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会学”数学,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科学地思考,把学习中探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当然,要设置好情境还不可忽视情境创设和教材主旨的统一,始终坚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加动机出发。
以下我将根据情境教学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一个案例。
案例一、教“画圆”时,教师向学生指出:“谁能用一支粉笔徒手画圆?”两位很自信的学生上台后却在全班学生的嘻笑声中宣告失败。
另一位同学上了黑板,用两手指捏粉笔,将大拇指按住黑板固定,一旋转便画出一个标准的圆。
学生们感到惊讶、激动。
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互相质疑活动,学生一下子便受到启发:因为大拇指按住黑板没动,捏粉笔的两指和大拇指间的距离没有变,从而导出了画圆的两个要求:定点(圆心)和定距(半径)。
之后教师进一步询问,“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行不行?为什么?”这样一个习以为常的不是问题的问题却能引发使学生产生好奇,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还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显得丰富多彩,变化万千。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反思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反思
陈慧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某些教师对课程理念方面已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教学实践的落实中存在着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照猫画虎的问题,表现在数学教学中重视问题情境创设,轻数学化训练;重合作交流,轻自主探索;重学生主体,轻教师主导;重电脑课件演示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轻教师的讲述、提问、语言与板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的运用。
这些重形式、轻实质的教学行为虽然只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部分现象,但其影响却不可低估。
1.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与意义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用真实的情境呈现有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把数学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营造现实有趣的学习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与测量,以获得知识,用熟悉的生活实例说明数和形的特征,说明法则与公式的由来。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感悟数学:看到数学起源于现实,看到数学应用于生活,感知到数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猜想化、形式化的刻画,进而认识数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创设问题情境的学习方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直观到严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
这样既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又有利于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发现的拟真过程,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在以上“直线”“集合”和“角”的概念教学中,都有一个从具体情境到抽象数学模式之间“数学化”的提炼过程。
而数学化的过程不同程度经历辨别、分化、类化、抽象、检验、概括、强化、形式化等步骤,它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核心价值——数学化。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践与反思内容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数学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和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学习。
本文以案例的形式探究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要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情境创设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意义及情境创设的途径。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境地。
具体可感知性就是情境的特质。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
“数学教学情境”是指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包括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包含于其中,而且应用于其中,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
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育通过艺术的直观与教师的语言描绘,连同教师的情感,创设出一种美、智、趣的教学情境,并与亲、助、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使儿童轻松、愉快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一直达到全身心地沉浸其中的世界,从而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富有趣味。
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能极大地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
在情境的创设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思维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境。
由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思考和注意:一、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强调,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教学内容越接进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与现实生活联系得紧密,教学就越有效。
对于小学生而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或者间接看见、听说的事和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所以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激发其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以“小卖部卖东西”为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
在买卖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富于生活气息的“小卖部”这一场景,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与生活零距离接触。
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数学课创设教学情境的反思
数学课关于创设教学情境的反思十天的小学数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让我受益非浅。
其中,西南师范大学教授朱德全讲的《课堂教学系统的有效性论纲》,让我感受颇深。
他的观念给予我这样一个启示:课堂教学应走出“唯科学”的迷途,实现“学科知识教学”与”人文素养熏陶”的完美结合。
就数学学科而言,“人文素养熏陶”不是孤立于课堂教学中的,它是伴随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逐步渗透的。
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升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听了以后,我就马上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堂上我以人为本了吗?课堂上我尽力让孩子们的思维碰撞产生了火花了吗?课堂上我让学生大胆进行自主探索了吗?……我扪心自问, 课堂上有时做到了,有时却做得不够好。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渗透课改的理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创建有效的课堂。
于是,在第一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设计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数学课,本想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学了这些数学知识干什么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不少的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猜年龄:猜一猜江老师有多少岁?学生猜,老师再说并板书:30,接着,猜一位听课男老师的年龄,老师再板书数字。
你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谁能列式解决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教师接着又说:要解决这些算式,我们原来学习的2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不够用了,能不能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这就要用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最基础的知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学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环境。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于是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为此,不少教师都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想方设法、无论上什么课都要去创设一个“情境”,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创设情境,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效果,结果让学生感到疲乏、没有新意。
针对以上现象,根据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一、创设情境要客观存在,避免脱离生活实际。
《课标》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要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学既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森林里的小兔们给自己搭了漂亮的小兔房。
出示一个五边形,问学生:搭一座小兔房需要几块木板?学生回答5块。
老师接着追问:搭2座呢?3座、4座、5座呢?显然这个情境的创设不符合学生已有生活实际,搭一座房子怎么可能用5块木板呢?再说房子是立体图形,怎么可以用五边形来表示呢?因此,我认为这种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果改用“星期天,小朋友到公园里去划船,每只船上坐5个人”就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
许多数学都有“生活原型”,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真切体验。
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生活原型”对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让学生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中,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感受学习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而不能弯曲了生活,更不能编造“虚假”的生活情境来滥竽充数,欺骗学生的视觉感官。
二、创设情境要挖掘数学本质,把握创设情景的实质。
“生活化”和“数学化”是数学教学与生活世界联系的两个侧面。
生活化是基础,它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
数学化是目标,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往往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过于强调数学生活化,而忽视了生活数学化,因此,我们要防止片面追求“生活化”,冲淡“数学味”的倾向,要挖掘数学本质,避免流于生活形式。
例如,在教学《吨的认识》时:有位老师用课件出示一副漂亮的主题图,上面有牛、熊、马、鹿和一座小桥,并标出各只小动物的体重分别是500千克、400千克、300千克和100千克,小桥上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
这位老师介绍说:牛、熊、马、鹿一起去参加动物运动会,他们走到一座小桥边。
接着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从图上发现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提出了不少要用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但就是没有提出有关“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以上情境中的场景来源于课本的主题图,是一个不错的场景,但是,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忽视了对数学
本质的关注。
让学生发现图上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的思维象是活跃,但是,所提的问题却冲淡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数学本质——“吨”与“千克”的关系,冲淡应有的“数学味”。
教学若改为:出示主题图后,问:过桥要注意什么?他们能过桥吗?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吨”这个新的知识点,激起学生学习有关吨的知识的欲望。
在学习吨的知识之后,再引导学生解决:他们该怎么过桥?为他们设计过桥方案。
这样的情境既体现了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充分体现其中的“数学味”,真正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要有趣,但要避免情境庸俗化和烦琐化。
运用童趣的语言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操作、生活类比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并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切忌为创设情境而创设、为趣味而趣味,一定要避免情境庸俗化和烦琐化。
例如,有位老师在执教“射线和角”时是这样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直线爸爸长什么样吗?
生:是直直的、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
师:线段妈妈呢?
生:也是直直的,但两段各有一个端点,不能无限延长。
师:直线爸爸和线段妈妈生了一个线宝宝,猜猜,这个线宝宝会长什么样子?
师:多媒体出示射线。
边出示边说:这个线宝宝,一半象爸爸。
一半象妈妈,叫做射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射线和角。
整个一堂课师生都在直线爸爸、线段妈妈、射线宝宝中进行学习。
教学中教师想利用“童趣的拟人语言”来拉近数学知识和儿童的世界,进而激发学生研究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但是这种童趣语言是否真正得到学生喜欢?是否能够激起学生对射线的认识兴趣呢?我认为这样的生搬硬套的“拟人”情境,只能增加学生思维的负担,学生在说出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同时还要去思考他们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宝宝?真是六指挠痒——多此一举。
四、创设情境要简洁明了,避免耗时多收效少。
一节课40分钟,我们要向40分钟要效率,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考虑时间的控制,不能为了追求情境而花费很多的时间,从而无暇顾及教学的重点和目标。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统计》时,因为本课的内容是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制成统计图,所以教者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使统计结果更真实,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
课一开始的时候,教师出示了一份学校举行运动会的通知,设有跑步、跳远、跳绳、掷垒球四个项目。
接着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了这四个项目,再把学生带回教室进行喜欢的运动项目的统计。
这个活动情境用时30分钟。
尽管这个情境很真实,学生的体验很深刻,统计的数据也来自活动,也很真实。
但是,花了30分钟的活动情境,能给课堂带来怎样的效果呢?可想而知,后面的重头没时间进行。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情境
创设耗时多却收效小。
如果这位教师能够把这一活动放在实践课中完成,这节课直接拿出数据直奔主题,利用“短、平、快”的教学情境在短时间内拉近情境与数学的距离,我想这样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教学进行情景创设时,必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一节计算教学的课应该依靠什么去真正的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和探究的全程?情景创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否真正具有实质价值还是仅仅只有形式价值?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是不是真正地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我们更应以辨证的眼光来看待情景的创设,在不断分析与反思中让情景的创设更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