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画关系

合集下载

【精选】第四讲声画关系

【精选】第四讲声画关系

声画无真正意义上的“分离”,声画分离 的意义就是“表现”。
声画关系中的特殊现象——“静默”,指在 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 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
“画内”、“画外”并非区分声画关系的 依据。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时空关系之复杂,在于它既有 画面的问题,也有声音的问题,还有作品的叙事 空间或非叙事空间的问题。
“声画关系”表明:影视艺术的形象是一 个视听形象,它既不同于视觉形象,也不 同于听觉形象,亦不是二者的相加。画面 和声音结合起来时产生完全不同的表现意 义和艺术感受。
声画关系有不同层面的意义:技术层面的 关系、心理—生理层面、艺术层面的关系 。
1、技术层面关系:声画同步、声画错位
是指声音和画面的物理对应关系,即当画 面中声源做出发声动作时观众同步听到该 动作的声音。
第四讲 声画关系
对声画关系的研究基于以下认识:
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和画面是两个不同的 符号系统,有着各自的叙事、表意的规 则;
声画关系不是视频系统+音频系统或画 面+声音的问题。
视听艺术对声画关系的处理其实就是两个 相反同时又相辅相成的问题:真实再现现 实生活中的视听经验,创造现实生活中没 有的视听感受。
2、声画的时空关系:声画同步、声画错位 、声画分离、声画对立或声画对位。
这一范畴的问题主要是涉及画面的空间属 性、声音的空间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
3、声画的(情感)表现性:声画同步、声画 对位、声画并行
利用声音与画面的错位,表达某种象征意 味。
一般意义上的声画关系主要有下面的几个 方面:
(1)对位(对立)
声画对位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 、艺术形象的表述上处于某种对立的关系 ,它是通过突显二者的差异来表述某种叙 事、象征或表现意义的。

声画组合的四种关系

声画组合的四种关系

同步关系和隶‎属关系主中心是共现‎中心的声画组‎合,具有同步关系‎或隶属关系两‎种。

这也就是说,在同步关系或‎隶属关系中,声画组合的主‎中心由画面和‎解说一起来直‎接表述。

同步关系同步关系式声‎画组合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句法‎关系。

由同步关系构‎成的句子、句组,可以说是声画‎组合中最基础‎的结构形式,也是没有共现‎主中心的声画‎组合得以使用‎的基础句法关‎系。

隶属关系同样是用画面‎和解说一起表‎述主中心,隶属关系与同‎步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所表述的中‎心,在解说中处于‎不同的句法位‎置。

在隶属关系中‎,声画的主中心‎并不由解说中‎的声主题与画‎面一起来表示‎,而是由述题中‎的词语,主要是述题中‎的宾语与画面‎一起来表示。

以上所说的同‎步关系和隶属‎关系是两种不‎同的关系,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声画组合的主‎中心都是用画‎面和解说来共‎同表示,也就是声画中‎心在画面和解‎说中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声画组合‎的主中心不用‎画面和解说来‎共同表示,而是只用画面‎或解说分别表‎示,便构成下面的‎两种关系:空位关系和队‎列关系。

空位关系和队‎列关系主中心不是共‎现中心的句子‎是构成空位关‎系或多列关系‎。

这也就是说,在空位关系或‎队列关系中,声画组合的主‎中心并不由画‎面和解说共同‎直接表述。

空位关系空位关系的特‎点是:声画组合的主‎中心,只出现在解说‎中,而不出现在画‎面中;画面所表现的‎内容不是主中‎心,但它常与解说‎中除中心之外‎的其他词语想‎对应。

对于观众来说‎,则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解说中的主‎中心,与画面内容组‎合在一起。

队列关系在声画组合中‎,不但没有相同‎的主中心,而且在画面和‎解说之间也很‎少有其他直接‎相同的内容。

这样的句法关‎系是队列关系‎。

在队列关系中‎,画面和解说之‎间的关系,以及声画共同‎说明的内容要‎靠观众自己的‎思考把它们联‎系起来。

同步句:同步句是指具‎有同步关系的‎句子,或者说是用画‎面和解说中的‎主题一起陈述‎主中心的句子‎。

影视艺术中声画关系&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

影视艺术中声画关系&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

1.谈谈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1895月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铺辛路十四号的“大咖啡馆”地下室中第一次公开售票播放电影,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

拍摄和放映无声影片的运转速率为每秒16格画幅。

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发展为纯视觉艺术,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淘金记》等经典性影片。

1927年的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是第一部添加了对白的电影,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无声电影在电影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积累和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

有声电影诞生初期,这些电影大师或带有不少的抵抗情绪,但随着声音和画面更精确的结合和成熟,有声电影逐渐代替无声电影成为电影世界的主要角色。

电影中的声画关系,越来越出现无穷的变化。

不断有新的声画方式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声音与画面在现代电影中就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随着电影声画的逐步走向成熟,电影中的声画关系逐渐固定为三种主要类型:1.声画合一。

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是声音、画面结合的艺术。

在影视作品中声音作为一种造型手段,与视觉造型相结合,共同参与着影视审美价值的创造。

即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生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步调协调一致。

其依据是人类视听接受的同步习惯和立体思维,作用在于加强真实度,丰富影像表达的层次性和立体感。

这种关系是电影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声画关系,有时是唯一使用的一种关系。

声画合一时的声音完全依附于画面形象,为写实音。

当写实声音和画面同时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后,两种不同的感觉相互渗透和互为补充,使观众的感受变得更为深刻、真实。

2.声画对位。

对位概念借自音乐的对位法,原指复调音乐中两个以上的,有独立表现的旋律的同时存在。

音调不同,节奏不同的若干声部可以结合,共同构成一首乐曲并形成复杂多变的对位。

声画关系

声画关系

四、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
■ 声音和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建 立联系。
声画关系
第三节 声画关系
■ 声画结合是现代影视的一个基本特征。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 两大元素。 ■ 声画结合的关系主要分为:声画同步、生化分立和生化对位。
一、声画同步
■ 声画同步关系是指声音和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 ■ 这类声画关系中画面居于主导地位,声音必须与画面配合才能发挥作 用。
■ 看到的和听到的同步,听到的声源即在画面中。
二、声画分离
■ 声画分离的原理 ■ 声画分离技巧使观众没有看到形象也能理解叙事。使声音和形象摆脱 了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想想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即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的逻辑相配合,而是意念上的相呼应关系。

声画关系-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声画对立
视听语言
·声画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类型
➢ (2)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
面,是相互对立的,从而更加深化影片的主题。
➢ 这是声画分立的进一步演化,它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 而又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 容,它们独立发展又相互配合,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从不同 方面阐释同一涵义,并产生对比、象征、比喻、联想等效果。
声画关系类型
➢ 幸福欢喜的画面应该与明快昂扬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痛苦 悲伤的画面应该与深沉凄凉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然而在很多影 片中,常常会出现错位现象。如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宋 薇与吴遥结婚一场。
➢ 声画对位中的声音,可以是音乐、音响,也可以是人物语 言;可以是画内音,也可以是画外音的形式。
声画关系类型
【技术方法】
声画对位在剪辑中使用的技法是: 串剪法(又称串位法、交错剪辑 法)。 所谓串剪就是前后镜头的画面和 声音不同时同位转换。这种方法 可加前后后镜头的呼应和感染力
具体为拖声法和捅声法。
拖声法 捅声法
声画关系类型
➢ 声画同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声画组合关系,声音和画面 完全合拍,在节奏和情绪上基本一致,其目的是增强画面的真 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 声画分离是指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它们相互分离又有某种 内在联系,它不仅可以形成内容的省略和时间的节约,还能产 生某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声画对位则是声画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声音和画面各 自独立又相互作用,声音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情绪与画面没有 任何联系或者恰恰相反,但却可以借助于这种不和谐或反差而 达到特殊的表意效果。这种结构形式往往能产生对比、隐喻、 讽刺和象征效果。

第四章 声画关系

第四章 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
第四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
电影声音的构成
语言(对白、独白)
叙述 塑造性格传达情绪
人声
声乐其它人声电 Nhomakorabea影 中
音乐



非人声 电子拟声
传达情绪 叙述 传达情绪
抒情 表现意义
无声
环境声响
叙述 造型意义 无声胜有声
声音的功能
人声:画外叙述声
造型意义:人声 显示性别、年龄 信息,参与和推 动叙事。人声的 语速、语调、声 高等元素能参与 影片的造型和表 现。
中国戏曲的表演中经 常出现声画分离的形 式,演员的唱词并不 通过相关道具的入画 来表现,而是借助演 员的演唱与表演使观 众展开想象。
黄梅戏 夫妻观灯
声画分离是影片中常 见的声画组合方式, 声画分离最基本的作 用就是扩大影片的信 息量。
黑客帝国片头: 入画:数字雨 声音:通话
声画对位指的是 声音和画面表面 上不是和谐统一 的矛盾关系,比 如视觉形象可能 是极其混乱不堪 或是残酷的,而 配以和谐优美圣 洁的乐曲。
——《毛诗序》
电影中的声乐有极强的表现意义和造型功能 ,它属于人声,可以参与塑造人物性格,将 对白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升华,用更艺术、更 精练和更震撼的方式来表达。有时候,它也 可以代替旁白,直接表达思想并进行评价。
人生如此,浮生如此,
缘生缘死,谁知,谁知?
情终情始,情真情痴,
何许?何处?情之至!
——《青蛇》片头曲 作词:黄沾
12分钟的小提琴协奏曲演奏,不仅交 代了音乐会演奏中由演奏生疏到完美 演奏的过程,也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世 和剧团的喜剧性结局。不同场景通过 平行剪辑交错在一起,反映了音乐的 伟大力量和平凡的人对于理想的执着 追求。

【精】纪录片的声画关系

【精】纪录片的声画关系

3.声画对位
指声音和画面彼此表示各自的情节,但合 在一起却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本体所 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4.无声的运用
无声运用在有声片中,沉默被赋予了新的 指画面中的影像和其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同步进行、互相吻合。
声画同步包括对话、人声、自然声、环境音响、拟音效果、音乐旋律与画面的大体一致。 声音与画面形象不同步,各自独立。
声电影美学作为最终的美学。
声音与画面形象不同步,各自独立。
纪录片在声音的处理上更多地运用“同期 声画同步也叫声画合一。
然而,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声音的创作远比画面的创作要复杂得多。
这也不好,那也不行,
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呢?
声”,而且多采用“声画合一”的方式,从 而对另一类以形式感为主的电视纪录片,画面的形式美远比声音更重要。
对两大观点的分析
我们把前一种观点称为 主义的观点,因 为它视无声电影先于有声电影出现的过程 为 发展的必然,以此确定声画的地位,将 早生的无声电影美学作为最终的美学。
后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技术主义,它把 技术因素作为电影艺术的最终决定因素。 在一个影像技术发展的时代,影像是优先 的,而在一个声音技术发展的时代则是声 音至上的,它所谓的电影本性其实游移不 定。
• 而对另一类以形式感为主的电视纪录片,画面的 形式美远比声音更重要。如里芬斯蒂尔的《水下 印象》全剧没有一句解说,片中完全通过优美的 画面,新奇的视听、画面之间剪接的节奏变化、 画面本身的景别变化,以及满足人类对水下生命 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前提,片中声音只有音乐,作 为一种情绪的烘托,将导演的思想完全传递给观 众。

或作为深奥莫测的象征。 。
纪录片的为同期声、字幕、现场音效。
解说词变弱,同期声崛起

声音与声画关系

声音与声画关系

声⾳与声画关系第四章声⾳与声画关系⽬录(⼀)电影声⾳的分类及其功能 (1)1.对⽩:281 (1)2.⾳效: (1)3.电影⾳乐: (1)4.画外叙述声:617 (1)5.⽆声:272 (2)(⼆) 声画关系 (2)1.声⾳的主观性:350 (2)2.声画同步:185 (3)3.声画分离:281 (3)4.声画对位:280 (3)5.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163 (4)(⼀)电影声⾳的分类及其功能1.对⽩:281但甚⾄把打断后的句⼦剪辑在不同的时间⾥。

电影中的对话可以交叠,打碎句⼦,不可过度依赖对话来传达信息。

如果对话传达的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电影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信息能⽤形象更有效地表达,那⽤对话就会使影⽚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的沉闷。

以对话为主使影⽚节奏缓慢。

由于⼈在谈话时运动幅度⼩,因此对话会限制运动,容易的影⽚会在视觉上使观众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影响导演对其他信息的传达。

让观众感到单调乏味。

2.⾳效:(⾳效的功能,见简答题。

)3.电影⾳乐:(电影⾳乐的功能,见简答题。

)4.画外叙述声:617总的来说,画外学术省市⼀中⾮常⽂学性的电影⼿法,在电影的视觉画⾯不能完全实现许是任务是,画外⾳可以辅助画内的叙事,提供必要的故事背景信息,解⽒⼈物内⼼独我们按照画外叙述者与叙事情境的关系将画外叙述声分为:通常,的内⼼世界。

.⽩、旁⽩和解说词。

1)内⼼独⽩⼈物超越叙事时空的内⼼声⾳,画外叙述⼈以⼈物的⾝份参与叙事,是⼈物(兼叙事者)第⼀⼈称在⾮叙事空间⾥对事件的评价。

内⼼独⽩的作⽤是挖掘⼈的⼼理层⾯。

并不是所有内在含义都能通过电影电视摄取的⽣活表象来表现,这是,‘内⼼独⽩作为⼈内⼼视像的⼀种表现形式,它必须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的东西,⽽是⼈物对外部世界的⼀种⼼理体验'。

2)旁⽩叙述⼈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的评价,在感情⾊彩上更为客观,以叙事情节、交代故事信息为主要功能。

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

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

三、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和画面在内容、节奏、情绪 等方面,形成一种相反的关系。
声画对立的特点是音乐和画面在情绪上造成“ 反差”,通过“反差”造成对比,在对比中包 含着潜台词,观众通过潜台词受到启迪,从而 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ETV
二、声画并行
声画并行是介于声画统一和声画对立之间的一 种声画组合的形式。声画并行是指声音和画面 保持着内在的联系,但声音与画面并非一一对 应。二者分别进行剪辑,从整体上对画面内容 进行解释、表现。 音响和画面构成声画并行,不是简单地重复, 而是互相补充、拓展空间。 解说词与画面构成声画并行时,往往会起到概 括、提示的作用,也可以交代背景。解说词放 在一组镜头的开始阶段,它就起到提示的作用 ,引导观众思考。解说词放在一组镜头的结束 阶段,一般是对画面的总结。
ETV
教育电视节目
编导与制作
声画关系
声音和画面是构成电视艺术的两大重要因素 ,从而使电视以视、听两种手段共同发挥其媒体 的功能。声音与画面既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又 彼此分离,构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电视制作中,恰当地处理声画关系,对电 视作品的表现力有很大提高。
电视画面与声音以一声画对立。
一、声画统一
声画统一也可称为声画合一或声画同步,即声音 与画面之间建立一种对应关系。画面内容与声音 内容相一致。 对于音响和对白,声画统一的主要形式就是同期 声。 对于音乐,要实现声画统一,就要使音乐的风格 与画面情绪、节奏、气氛相匹配,也包括两者在 长度和时间上严密精确地配合。对于解说词,它 的位置必须与画面内容相对应,才能真正发挥它 补充、提示、概括和强化的作用。

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评论嘉宾的画面切换,则会让观众感到视觉乏味。因此,为 了丰富画面,也为了增强评论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编辑通 常会事先准备大量资料画面,用来配合评论性口播内容。
第二节 声画对位
二、声画分立
(三)资料画面与记者连线的配合 记者连线中也常采用声画分立的做法,在导播过程中或编辑
镜头时插入与连线内容相关的资料画面,用来辅助观众了解 现场环境、补充视觉信息、理解记者表述等。
第二节 声画对位
一、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的意思是声音和画面在形式上是对立关系,比如声 音或音响是欢歌笑语,画面却是悲痛万分的人物。
单独看,这二者没有关联性和互为解释的关系,但是一旦将 其放在相互反衬的特殊故事情境下,二者便可以有效结合起 来,在反衬中突出和表现主题。
声画对立在电视新闻中较少使用,而常用于电影,以增强其 艺术表现力。
第九章
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关系
第二节 声画对位
1 声画对立 2 声画分立
第二节 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主题、同一内容,运用各
自独立的表现形式,进行主题叙述。声画对位中声音和画面不 是一一对应、互为解释的关系,但却在叙述过程中实现声画两 种元素的有机结合。
具体可分为声画对立、声画分立两种形式。
第二节 声画对位
二、声画分立
故在介绍李光耀的生平背景时,电视编辑调取了大量李光耀 生前参与各种活动的资料画面进行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声 音(解说词)虽然不直接解释画面内容,但却能够辅助观众 了解新闻背景,与画面形成配合和实现主题统一。
第二节 声画对位
二、声画分立
(二)资料画面与新闻评论的配合 在演播室录制或直播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如果只有主持人和
等进行口头解释,可以辅助观众充分理解画面信息。

六:第九讲视听语言声画关系

六:第九讲视听语言声画关系
普多夫金(1893-1953)
普多夫金实验:
A. 一个人在笑 B. 手枪指着这个人的脸 C. 惊惧的脸 A+B+C=怯懦 C+B+A=勇敢
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

“蒙太奇是把无 论什么镜头对列在 一起,它们必然会 联接成从这一对列 中作为新质出现的 意像。”
——《蒙太奇论》
爱森斯坦(1898-1948)
三、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爱森斯坦和
雷内· 克莱尔等著名导演在有声电影早期
提出来的。所谓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 面各自独立,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 从不同方面表示同一含义,是对立统一 的辨证关系。
1.利用声音和画面形象性质的对立, 可使各自的特色在对比中更为鲜明, 从而辨明它们本质上的区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清]王夫之“以乐景写
2.它能发挥声音衔接画面,转换时空 的作用。 如《牧马人》(谢晋,1982)中许灵 均的旁白。 《生死恋》:夏子和大宫的通信连接 东京和八户 《人证》(佐藤纯弥,1977)八杉恭 子,18’
3.它能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天云山传奇》(谢晋,1980)结 尾宋薇重回天云山。1’56”
将相同或相似的镜头
上一场景叫到的某人 叫板式 或某物,下一镜头便 出现
前呼后应,承上启 下,简洁明快地推 动剧情发展
主要 审美 特点 功能 名 称
表 现 形 式 特 点
作 用
表 现 性 蒙 太 奇
以镜头 对列为 基础, 通过相 连镜头 在形式 或内容 上相互 对照、 冲击, 从而产 生单个 镜头本 身所不 具有的 丰富涵 义。
叙 事 性 蒙 太 奇
把一系 列能表 现事态 进展和 剧情内 容的镜 头,按 一定的 时间顺 序或逻 辑顺序 有机 组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动画中的声画关系摘要:伴随着录音和影像技术的革新,影视动画中声画关系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声音从一开始的对画面的补充渐渐变为影视动画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本文结合影视动画的开展历程,探讨了声画关系的开展和声画关系的几种结合形式并举例表明。

关键词:影视动画;声画关系一、从动画影史看声画关系的开展19世纪末电影诞生之际,电影艺术中还不存在声音的概念。

虽然当时已出现留声机这种可以录制和播放声音的设备,但由于技术限制,人们并没有找到将声音和画面结合的有效伎俩。

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作“默片时代〞。

由于不足声音作为有效的辅助表达伎俩,当时的电影演员的表演都比拟夸张,经常会运用到面部的表情特写,这也正是20世纪初喜剧电影风行的原因。

不过当时的电影放映时也不是完全静默的,无论是在剧院或音乐厅,还是后来出现的电影院,大都配备有音乐家或乐队在现场伴奏,但配乐的功能仅仅是为了衬托氛围,同时掩盖老式放映机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并没法做到与影片画面真正结合。

这时的声音相对于画面既不具备叙事功能也没有叙述作用。

直到1927年10月6日,美国的华纳兄弟拍摄并发布了故事片?爵士歌手》,里面首次出现了男主角讲话的声音,拉开了有声电影时代来临的序幕。

这也鼓励了前来参与这场首映式的沃尔特·迪士尼,他一回到工作室就开始着手研究如何给动画配上声音。

1928年迪士尼公司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廉号汽艇》,采用将声画同步记录于胶片上的形式,利用音乐来配合角色夸张的动作表演,使声音作为画面的一种补充伎俩,将声音和画面真正地结合了起来。

当声音进入动画不再成尴尬题,动画艺术家们也开始积极探索声画结合的不同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先锋艺术家纷纷涌入影像的创作领域,发明出不少具有实验性质的动画短片。

如奥斯卡·费钦格将抽象几何图形与音乐相结合,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几何图形以规律的方式组合和变化。

这也使得声音不再仅仅是画面的附庸,而是可以与其相互结合与照应,两者的关系变得更加丰盛与纯正。

声音与声画关系

声音与声画关系
②管弦乐队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早期开始进入大 城市旳电影院旳。乐队旳规模与质量完全取决于 雇用它们旳电影院旳财力, 少则几人,多则几十 人。如1923年拍摄旳《一种国家旳诞生》, 有着 适合于它们旳专门乐谱。
③伴随电影事业旳发展, 诸多专业作曲家开始为 影片创作乐曲。德国作曲家爱德蒙· 梅塞尔曾 经以他为谢尔盖· 爱森斯坦旳《战舰波将金号》 和《十月》谱曲。
音色和发声体旳构造有亲密联络,人们能够根 据音色判断声源。
三、影视声音旳艺术属性
影视声音旳艺术属性是指怎样利用声音 去艺术性反应在影视作品中所形成旳综 合视听觉印象旳一种主要特征。
影视声音旳艺术属性主要是指声音旳距 离感、空间感、环境感、运动感以及方 位感。
【距离感】
声音旳距离感,又称远近感、深度感或透 视感,指人耳对声音远近旳感觉。
4、主题歌
相对于电视剧(片)中旳配乐来说,主 题歌不但有旋律,而且有歌词。正因为 有歌词存在,所以它旳意义体现更为直 接、明晰。
主题歌往往是对电视剧(片)内容旳一 种高度概括。它能够以特定旳风格和凝 练旳情感刻画来充实剧中主要人物形象, 能够呈现特定旳历史气氛,能够体现生
5、插曲
插曲是在电视剧(片场景音乐是指在某一种单一场景中使用 旳、只对详细场景发挥作用旳音乐。其 体现功能是对某个详细旳场景中演绎旳 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在详细场景中旳感情 发展变化进行必要旳铺垫、烘托、渲染, 推动情节旳发展、戏剧高潮旳出现或发 明富于诗情画意旳意境。
3、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是指电视剧(片)中标识环境、 场合、地域、时代等旳一种音乐,其体 现功能是强调环境旳真实,或以一种假 定旳真实起到艺术体现旳作用。
人眼旳接受能力不不大于人耳,人旳五官接受外 界信息旳百分比是:视觉80%,听觉是20%, 其他不及1%。看比听所接受旳信息量更大和更 精确。

视听语言09声音的分类声画的关系视听语言ppt课件

视听语言09声音的分类声画的关系视听语言ppt课件
第二章 声音
第二节 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一、人声及其功能 二、音响及其功能 三、音乐及其功能
形态各异、各司其职 相互联系、有机交织 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一、人声
人在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 出的各种声音。即人物的语言。
人声的重要性
1、人的故事 2、表情特征(音调、 音色、力度、节奏等)
独白:剧中人的视角
类型:根据发出者性质划分 1、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第一人称 自身或
与自身相关的人物的故事。说话人可出现在 画内,也可不出现。 例《电影往事》开篇
2、完全独立的局外人的客观叙述,议论、评 价性的旁白:第三人称 上帝般全知的视角
例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01》
3、特殊: “我”出现在叙述口吻中,但叙述者完
(1)前景声音与后景声音的对比
例《勇敢的心》战斗场面01:14:41
(2)声音元素的结合性运用。音乐与音 响结合的基础是音色的近似。例《丹麦 交响曲》、《黑暗中的舞者》39:00
第三节 声画关系
关于声画结合的关系,说法不一。 概括来看,分为三种: 声画同步 声画分立 声画对位
声画同步(声画合一)
电视中的解说词一般也是后期配音完成的。
3、同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同时, 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 声音。真实感强。纪实风格的影片多用。
每一种方式都应做好。不能因为同期录音 没做好就寄希望于后期弥补,或者认为同 期录音好就忽视后期制作。
后期工作:添砖加瓦;同期录音:基础。 二者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
旁白推进故事发展
更为真实可信
《电影往事》
2、转换时空 例《电影往事》玲玲的旁白 现在时空→过去时空 13分开始
3、风格追求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学习要点】1.声音塑造空间的作用。

2.声音灵活调度时空的叙事能力。

3.声音的情绪性。

4.声画关系类型。

电影声音的特性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早期的有声片,比较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当时的制作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铺得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的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声源的声音。

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能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为什么不可见声音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的声音都是不可见的,和视觉不同步,因为我们会认为声音不重要或者没必要知道声源在哪儿。

意识到这一点,电影制作者经常在电影中用声音这个可以提供信息独立的叙事元素。

声音的这个用法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靠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地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很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门铃的叮当声、细碎的脚步声、吱呀作响的楼梯、开门的吱嘎声、深夜狼的嗥叫,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第四讲声画关系

第四讲声画关系

声画无真正意义上的“分离”,声画分离 的意义就是“表现”。
声画关系中的特殊现象——“静默”,指在 有声影视作品中,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 消失而产生的一种艺术效果。
“画内”、“画外”并非区分声画关系的 依据。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时空关系之复杂,在于它既有 画面的问题,也有声音的问题,还有作品的叙事 空间或非叙事空间的问题。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在论及声画对位时说:
“非同步的声音能起很大的作用……导演为了表 达音响或人声的情感力量或象征意义,惟一可能 的方法就是拆散音画的正常联系。”
“非同步的声音独立于形象而存在……它的效果 是象征性的,观众能感觉到它跟它所衬托的场面 之间的联系。这并非观众感到它真实,而是由于 引起了观众的联想。”
声画关系中从同步、并行到对位,逐渐变得越来 越有张力。
1、同步
声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形象、情绪色彩一 致。
这种关系中音乐只能起着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并不能给作品加更多的叙事意义。
声画同步从默片时代起就是最常用的强化 银幕的情感表现的手法。
有声片诞生后,同步有了另一种含义,指 影片中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同一关系,主要 指音响与画面内容协调一致。
2、并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音乐的用法有两个 较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音乐完全追随画面,用音乐的方式 诠释画面,渲染画面的情绪气氛;
一个是主导动机似的用法,音乐作为某个 人物、某种特定意义的象征而出现。
近些年影视音乐创作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音乐 不再局限在某一段画面的情绪范围之内,而是超 越于具体的画面、人物行为、甚至具体的情节之 上,以音乐的方式表现作品的主旨、某种象征性 含义、某种哲理性感悟等。
1、同步
声画同步指画面中的视觉影像与出现的声 音处于同步关系中,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 人或物体、环境所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声画对位 指声音和画面内容并不一致,它与声画同步相反, 又分两种情况,对立和并列。
1、声画对立 指就是声音和画面内容相悖相反, 声音不是画面的附属或补充,而是从相反的方向 去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营造某种情绪,暗示 某种思想,声画对立产生了新的表象,形成了新 质,有时可以成为隐喻蒙太奇。
如《有话好好说》对你爱不完和心情不错。《幸 福时光》中吴颖回到家中看到鹊巢鸠占心情悲凉 失望,此时的声音却是口哨声鼓掌声,欢呼声, 声音传达出的热烈和兴高采烈与主人公心境构成 了极大的反差,声画对位更加反衬出人物内心的 失望与愤懑、焦急与慌张。
(一)声画同步 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内容一致,画面表现到什么地 方,声音就停留到什么地方,声画是一个相辅相 成的复合观赏体,一般情况是声音从属于画面: 对话补充人物活动内容,音乐节奏和听觉节奏相 符,自然音响和环境协调,声和画是一个整体, 观众在看其画时,又闻其声,达到视听互补的艺 术效果,它加强了画面的真实感,提高了视觉形 象的感染力。
2、声画并行 并行即平肩而行,声音和画面内容 既不以职业部相辅相成,也不是相对立,而是双 车轨道,各行其道,,就像两条平行线,各自朝 各自方向延伸,这种组合,可以增加容量,有时 可生发新意,
如《黄土地》翠巧一边纺线,一边唱歌,歌声和 画面内容是平行发展,二者并没有必然的意义联 系,但通过这种声画组合形式,我们一方面了解 到翠巧的心灵手巧和勤的容量。
声画组合的形式
影视艺术是视听兼备、声画结合的艺术,声音和 画面是电影的左膀右臂,他们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画面可以脱离声音单独存在,声音也可以脱离画 面完成其表意功能。然而更多的情况下使两者协 同作战,有声电影的初期,声音只是画面的附庸、 陪衬,但随着人们对视听潜能的不断发现,升华 组合的形式也在不断得到开拓,升华组合的形式 主要有三种类型: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音串 位。
2、声音串后 指画面声音已经隐去,但音响还不 绝于耳,这种情况较多的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如一场浩劫过后,人们由于恐惧惊吓而形成了心 理失衡,精神异常,耳边老是出现浩劫时的声音, 说明人物还没有从恶梦中挣脱出来。
(三)声音串位 声音和画面内容上的组合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 步,在时间配合上可以同时也可以不同时,在正 常情况下,声画应当是同时性的,有时为了表现 某种主管情绪,或制造特殊气氛,便让声音先于 画面或后于画面出现,形成声画对位上的时间差, 这便叫声音串位,它又分串前串后。
1、声音串前 声音先于画面出现这叫串前,在 《爱国者》中又多次声音串前的镜头,每次表现 战争前,都是苏格兰风笛演奏的进行曲响起,然 后画面才出现两军对垒的厮杀场面,这种色声音 串前,就表现出了战争的一触即发性和连绵不断 性,营造出炮火连天的战争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