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冷色调的画和暖色调的画》教案
美术色彩的冷暖教案
美术色彩的冷暖教案教案标题:美术色彩的冷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辨别和运用冷色调和暖色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有代表性的冷色调和暖色调作品。
2. 彩色画笔、颜料和调色板。
3. 白纸和画板。
4. 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冷色调和暖色调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冷色调和暖色调吗?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知识讲解:1.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概念和特点。
2. 解释冷色调和暖色调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和效果,如冷色调给人以平静、冷静的感觉,而暖色调则给人以温暖、活力的感觉。
示范与实践: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冷色调和暖色调进行绘画创作。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使用彩色画笔和颜料在白纸上进行冷暖色调的绘画实践。
3.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创作出具有冷暖色调的形象或场景。
小组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幅冷暖色调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讨论作品中冷暖色调的运用方式和效果。
展示和评价: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冷暖色调的运用是否准确和表达是否清晰。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冷暖色调的运用,如拍摄冷暖色调的照片或收集冷暖色调的物品。
2.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艺术形式中运用冷暖色调,如舞蹈、戏剧或手工制作等。
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冷暖色调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运用冷暖色调,培养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冷暖色调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
冷色与暖色美术教案两课时
冷色与暖色美术教案两课时教案标题:冷色与暖色美术教案两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冷色和暖色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2. 掌握冷色和暖色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冷色和暖色表达情感和氛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或图片资料,展示冷色和暖色的特点和应用。
2. 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3. 学生练习用的画板或画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冷色和暖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冷色和暖色的认知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通过PPT演示或图片资料,讲解冷色和暖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蓝色、绿色属于冷色,红色、黄色属于暖色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冷色和暖色,并讨论它们所传达的感觉和情绪。
3. 绘画实践(30分钟):a. 让学生准备画纸和彩色铅笔,要求他们用冷色和暖色分别画出一个自然风景。
b. 学生完成后,展示作品并让他们互相欣赏和评论。
4.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冷色和暖色的特点和应用,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运用。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冷色和暖色的理解。
2. 创作任务(25分钟):a. 提供水彩颜料、画笔和画纸,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冷色和暖色,创作一幅表达特定情感或氛围的画作。
b.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表现方式。
3. 展示和分享(20分钟):a. 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同时让其他同学观察作品并提出评论和建议。
b.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作品中冷色和暖色的运用效果以及所传达的情感和氛围。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评价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并提出今后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观察和分析更多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名家作品中冷色和暖色的应用。
美术教案-冷色和暖色
美术教案-冷色和暖色教案名称:冷色和暖色教案主题:了解冷色和暖色,并学习如何运用冷色和暖色来表达情感和创作艺术作品。
教案目标:1. 了解冷色和暖色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冷色和暖色对情感的表达和艺术作品的影响。
3. 学会使用不同的冷色和暖色来创作艺术作品。
教学资源:1. 彩色铅笔或彩色油画棒。
2. 画纸。
3. 展示冷色和暖色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冷色和暖色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概念解释:- 解释冷色概念:冷色是指带有蓝色、绿色和紫色基调的颜色,如蓝色、绿色、紫罗兰等。
这些颜色给人一种清凉、沉静、冷静的感觉。
- 解释暖色概念:暖色是指带有红色、橙色和黄色基调的颜色,如红色、橙色、黄色等。
这些颜色给人一种温暖、活力、兴奋的感觉。
3. 讨论和实践:- 讨论冷色和暖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情感表达。
- 让学生用彩色铅笔或彩色油画棒画出一些冷色和暖色,并描述他们的感受和表达的情感。
4. 创作艺术作品:-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情感或主题,然后使用冷色和暖色来创作一幅艺术作品。
-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绘画、素描、水彩等媒介来完成作品。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颜色搭配和色彩运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5. 展示和分享:-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并互相分享彼此的创作灵感和感受。
- 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冷色和暖色的运用效果,并对其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
教学延伸:- 邀请一位专业艺术家来班级做客,并分享他们在作品中使用冷色和暖色的经验和故事。
- 参观当地的艺术画廊或博物馆,观察和讨论艺术家如何使用冷色和暖色来表达情感和创作效果。
- 给学生一些练习任务,让他们使用冷色和暖色来描绘不同的场景和情感。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 评估学生的艺术作品,包括他们对冷色和暖色运用的理解和创造性。
教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区分冷色和暖色,并理解冷色和暖色对情感和创作的重要性。
他们将有机会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并通过作品展示和分享来展示他们对冷色和暖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美术《冷色与暖色》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冷色与暖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颜色的变化和情绪的联系?”比如,晴天时蓝天白云让人心情愉快,阴天时灰暗的天空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忧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冷色与暖色的奥秘。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们相互评价和借鉴,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将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牢固。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巩固他们对冷色与暖色概念的理解,并鼓励他们在家里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冷色与暖色的概念和运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美术作品,能够逐渐理解冷色与暖色在画面中的作用。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冷色与暖色的区分,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色彩情感表达:通过创作练习,让
-区分冷色与暖色:对于初学者来说,区分各种颜色属于冷色还是暖色可能存在困难。
-色彩搭配的和谐性:如何将冷色与暖色搭配得既对比又和谐,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在运用色彩表达情感时,如何做到准确传达自己的情感意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冷色与暖色的识别和搭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色彩样本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小学五年级美术《色彩的冷暖》教案
小学五年级美术《色彩的冷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色彩的冷暖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懂得色性运用及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3、掌握使用冷暖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彩的冷暖及产生色彩冷暖对比的原因,并学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教学难点:认识冷暖色,并会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知识,表现自己对色彩冷暖的感觉。
教学流程:一、欣赏与观察。
师:大自然是位神奇的魔术师,它能使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现在,我们的同学也来当一回魔术师,为下面的图画染上四季的颜色。
(点出图片,播放优美背景音乐。
)学生踊跃参加。
师:没一个季节的来临,我们是怎样去分辨的呢?生:温度、色彩------。
师:除了用温度来分辨以外,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眼睛观察周围环境色彩的变化。
我们常常在作文里边写到春————————大地一片新绿夏————————灼热、火辣辣秋————————金秋,树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耀眼的黄色和红色冬————————雪白、寒冷这些都是我们用色彩所描绘出来的,看到夏天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什么?冬天呢?学生积极发言师:对,这就是景物的色彩为我们冷暖不同的感觉。
是人对色彩的感受,如我们看到红、橙色会使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看到蓝色会使人联想到冰雪、海洋。
二、思考与分析。
师:色彩的冷暖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分组讨论。
师:是一种感觉,视觉产生的感觉。
(在炎热的夏天看到穿红衣服的人跟白衣服的人相比较,看到穿红衣服的人感觉比较人。
这是因为红色能刺激人的神经使血液循环加快)师:通过我们了解到的知识,请同学们分辨一下色环表上的颜色的冷暖。
一般情况,红、朱红、橙属于暖色。
绿、紫、蓝属于冷色。
但是冷暖的对比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举例说明。
三、创作与展评师:在我们预备的风景画上用我们的神完成一幅冷色或暖色的画。
色彩冷暖绘画教案
色彩冷暖绘画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色彩冷暖——绘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冷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使用色彩冷暖表达情感和创造艺术效果的技巧。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色彩冷暖的示例图片或艺术作品。
2. 不同温度色彩的颜料和画笔。
3. 画纸或画板。
4.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简要介绍色彩冷暖的概念,解释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中使用的冷暖色调。
探索:1. 分发画纸或画板给学生,并提供不同温度的颜料和画笔。
2. 让学生用冷色调绘制一个冷静、安静的场景,如冰雪山脉或湖水等。
3. 引导学生用暖色调绘制一个温暖、活泼的场景,如夏日的沙滩或花园等。
4. 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尝试混合冷暖色调,以创造更多的表现效果。
创作:1.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理解,选择一个主题或场景进行绘画创作。
2. 引导学生运用冷暖色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3.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尝试不同的色彩组合和表现手法,如色彩对比、层次感等。
分享与评价:1. 学生完成绘画后,组织一个小组或全班分享作品,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作品中使用冷暖色调的效果和表达方式。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的方向。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场景中的色彩冷暖变化。
2. 邀请学生参观当地的艺术展览或画廊,观察艺术家如何运用色彩冷暖表达情感和创造效果。
3. 给学生布置绘画作业,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色彩冷暖知识创作一幅作品,并写下创作感想。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学习更多关于色彩理论和绘画技巧的知识。
2. 引导学生尝试在其他艺术媒介中运用色彩冷暖,如摄影、陶艺等。
3.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艺术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技巧和表达效果。
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
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冷与暖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的冷与暖来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冷与暖的概念及应用。
2. 色彩的搭配与表现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色彩理论知识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冷暖色调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冷与暖。
2. 学生分享对色彩冷与暖的直观感受。
二、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冷与暖的概念,包括冷暖色调的定义及特点。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知识点。
三、色彩搭配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冷暖色调的搭配建议,如冷色调搭配蓝、绿、紫等颜色,暖色调搭配红、黄、橙等颜色。
2. 学生根据建议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绘画实践(10分钟)1. 学生选择一种冷暖色调,运用所学色彩搭配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绘画进展和色彩运用情况。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色彩的冷与暖运用和创意表现。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色彩的冷与暖的概念,掌握了色彩搭配技巧,并能运用冷暖色调进行绘画创作。
在今后的学习中,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和运用色彩的冷与暖表达情感和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六、深入探讨冷暖色调的情感表达(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情感表达的冷暖色调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色彩的冷与暖如何传达情感。
2. 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探讨色彩如何影响观者的情感体验。
七、冷暖色调在自然景观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自然景观的冷暖色调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冷暖色调在表现自然景观时的不同效果。
2. 学生尝试运用冷暖色调描绘自然景观,如山脉、湖泊、季节变化等。
冷色调的画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冷色调的画学科领域:小学美术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冷色调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冷色调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冷色调的特点和应用。
2. 学会运用冷色调进行绘画创作。
难点:1. 冷色调的搭配和运用。
2. 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冷色调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冷色调的基本知识、作品欣赏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冷色调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让学生初步感受冷色调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冷色调的基本知识,包括冷色调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3. 示范演示(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冷色调进行绘画创作,边示范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创作(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个人喜好,运用冷色调进行绘画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色彩运用、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了冷色调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
在学生创作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作品评价环节,部分学生对色彩运用的评价较为模糊,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色彩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冷色调进行绘画创作,尝试创作不同主题和场景的冷色调作品。
2.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冷色调绘画技巧。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幅冷色调绘画作品,要求体现冷色调的特点和运用技巧。
八、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色彩运用、创意等方面。
2. 学生互评,互相学习、借鉴,提高绘画水平。
九、教学建议1.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色彩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冷色暖色美术教案
冷色暖色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冷色暖色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冷色和暖色的概念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2.培养学生对冷色和暖色的感知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冷色和暖色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内容:1.冷色和暖色的概念介绍;2.冷色和暖色的特点及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3.通过色彩搭配的练习,培养学生对冷色和暖色的感知能力;4.利用冷色和暖色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冷色和暖色的示例图片、画笔、颜料、画板等;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颜料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冷色和暖色的示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冷色和暖色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冷色和暖色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步骤二:理论学习(10分钟)1.教师详细介绍冷色和暖色的特点,如蓝色、绿色为冷色,红色、黄色为暖色等。
2.教师通过示例作品,向学生展示冷色和暖色在画面中的运用效果。
步骤三:感知训练(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色彩感知训练,将一些冷色和暖色的颜料涂抹在画板上,让学生用手触摸并感知颜色的冷暖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手感和触感,加深对冷色和暖色的感知。
步骤四:实践操作(30分钟)1.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冷色和暖色进行创作。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选择合适的冷色和暖色进行创作。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供建议。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评价作品,鼓励学生的努力并提出改进意见。
步骤六: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冷色和暖色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运用冷色和暖色进行创作。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大师作品中的冷色和暖色运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2.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冷色和暖色进行不同主题的创作,如描绘季节变化、情感表达等。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感知训练中的参与度和反应情况;2.评价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对冷色和暖色的正确运用程度;3.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美术课堂冷暖色调教案
美术课堂冷暖色调教案教案标题:美术课堂冷暖色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冷暖色调的概念和特点;2. 能够辨认和运用冷暖色调;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色彩感知能力;4.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展示板或投影仪- 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色板或图片- 调色盘、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学生练习用纸和画板- 范例作品或艺术家作品图片2. 学生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画笔等)- 练习用纸和画板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起学生兴趣:展示一幅运用冷暖色调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2. 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对于冷暖色调的了解程度,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 解释概念:简要介绍冷暖色调的概念和特点,可以通过展示色板或图片进行说明。
主体活动:4. 色彩辨认练习:展示一系列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并分类这些颜色。
让学生描述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特点,并与他们之前的观察进行对比。
5. 色彩运用实践:a. 给每个学生发放练习用纸和绘画工具。
b.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场景,让他们运用冷暖色调进行绘画创作。
可以提供一些范例作品或艺术家作品供学生参考。
c. 学生开始绘画,并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6. 学生展示与分享:a. 学生完成绘画后,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和分享作品。
b. 鼓励学生描述自己使用冷暖色调的意图和感受。
总结活动:7. 总结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冷暖色调的概念和特点,确保学生对这些概念有基本的理解。
8. 反思与评价: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拓展活动:9. 拓展练习:提供更多的绘画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冷暖色调进行创作。
10. 艺术家研究:让学生选择一个喜欢的艺术家,研究他们的作品中如何运用冷暖色调,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估,包括对冷暖色调的运用和创意表达。
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精选11篇)
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精选11篇)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 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和运用色彩冷暖知识,给学生一把打开色彩知识大门的钥匙,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培养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从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运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识上,有目的地正确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
教学重点: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色性,并会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的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产生冷暖对比的原因,认识冷暖色彩并会正确运用。
学具准备:色彩冷暖涂色印样、水粉画颜料、笔、笔洗、调色盒。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组、色相卡、生活中冷暖色调的作品、色轮等。
板书设计:7、色彩的冷与暖冷色:绿、蓝、紫暖色:红、橙、黄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
二、导入新课:(一)、谈话,引起学生兴趣。
“在讲课之前,先回答老师几个问题。
请大家要结合自己生活实际来回答,看谁最积极、回答的最好。
”教师提问:(1)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欢穿蓝色的、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很有个性,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颜色。
(2)那你为什么喜欢穿这种颜色?分别让生谈谈自己的感觉。
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小结,边板书“冷、暖”两种感觉。
(3)通过观察,你体会并感觉到色彩有什么属性?(指名回答)---色彩有冷与暖。
(二)、导入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是色彩的一种属性。
这节课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种冷与暖的感觉,好不好?”(“好”)。
三、讲授新课:(一)、结合作品,讲述色彩的’冷暖对比是怎样产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无彩色之分。
除了黑、白、灰属于无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属于有彩色。
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感觉一下有彩色的冷与暖。
我们知道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色彩的冷暖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1、屏幕放映,看冷暖不同色调的作品,让学生去亲自感觉。
(1)、放映冷色调画面《雪山》,问: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观察后回答)---给人以冷的感觉。
冷色暖色美术教案
冷色暖色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冷色暖色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冷色和暖色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冷色和暖色进行创作,并理解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力。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使用冷色和暖色的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1. 色彩轮或色板2. 色彩筷子或画笔3. 艺术作品图片或投影仪4. 艺术材料,如颜料、画笔、画纸等5. 学生画板或画纸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询问他们对颜色的感受,引发对冷色和暖色的兴趣。
2.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其中使用的冷色和暖色,并讨论这些颜色在作品中的效果和表达。
探究:1. 介绍冷色和暖色的概念,使用色彩轮或色板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冷色和暖色。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辨认出冷色和暖色的特点和区别。
3. 分发色彩筷子或画笔给学生,让他们尝试使用冷色和暖色在画纸上进行涂抹,感受不同颜色的温度和情感表达。
实践:1. 分发艺术材料给学生,让他们选择冷色和暖色进行创作。
2. 提供一些主题或引导性的问题,例如“冷色和暖色在描绘季节的变化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或“使用冷色和暖色表达情感,你会选择哪些颜色?”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创意。
3.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使用冷色和暖色的体验。
拓展:1. 展示更多使用冷色和暖色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色彩运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使用冷色和暖色的例子,例如广告、海报、街景等。
3.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让他们尝试使用冷色和暖色创作不同主题的作品。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价他们对冷色和暖色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完成的艺术作品,包括他们对冷色和暖色的运用和表达。
延伸活动:1. 组织艺术展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其他同学解释他们使用冷色和暖色的意图。
2. 邀请专业艺术家或美术教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指导学生在使用冷色和暖色方面的技巧和创意。
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
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教案主题: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教学目标:1. 理解色彩在艺术中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冷色和暖色的概念;2. 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作品中的冷色和暖色运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3. 学会在绘画中运用冷色和暖色进行表达,以增强作品的情感和情绪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画笔、画板、画纸、颜料、调色板等绘画材料;2. 学生:纸和铅笔,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做笔记和练习。
教学步骤:引入新知: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运用的色彩,并鼓励他们描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情绪。
2. 引导学生理解冷色和暖色的概念。
解释冷色(如蓝、绿、紫等)与暖色(如红、橙、黄等)在视觉上的不同效果和情绪感受。
知识扩展:1. 教师展示一系列具有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艺术作品,并带领学生观察和分析每幅作品中冷色与暖色的运用。
2. 合作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各自观察到的冷色与暖色,并描述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讲解不同作品中冷色和暖色的运用对情感和情绪产生的影响。
实践操作:1. 学生进行个人创作练习:提供画纸、颜料和画笔等绘画材料,让学生选择冷色和暖色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情绪,以一幅小画作为练习。
2. 一边绘画,教师会对学生们的绘画进行巡视,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总结回顾:1. 学生互相展示并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其他同学猜测画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2. 教师总结并强调冷色和暖色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和表现力,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从身边环境中寻找冷色与暖色的元素,并拍摄或收集照片,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借助多媒体设备,学生们可以在课后观看一些冷色和暖色运用丰富的艺术作品,并写下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和评估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运用冷色与暖色的能力。
2. 学生之间的作品分享和讨论。
补充说明: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示例,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
美术教案-色彩的冷与暖教学目标:1. 了解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概念;2. 了解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特点;3. 能够运用冷色调和暖色调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概念;2. 学生能够通过色彩运用表达冷与暖的感觉;3. 学生能够创作出运用冷色调和暖色调进行绘画的作品。
教学准备:1. 彩色画笔和颜料;2. 画纸或画板;3. 色彩范例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介绍色彩的冷与暖的概念。
冷色调包括蓝色、紫色和绿色,给人一种凉爽、舒适的感觉;暖色调包括红色、橙色和黄色,给人一种温暖、活力的感觉。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其中冷色调和暖色调的例子。
Step 2:讲解特点讲解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特点。
冷色调的特点是色调偏向蓝色、紫色和绿色,给人一种安静、冷静的感觉;暖色调的特点是色调偏向红色、橙色和黄色,给人一种活力、温暖的感觉。
Step 3:展示范例展示一些作品范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范例中的冷、暖色调。
让学生讨论范例中色彩的运用对作品传达的感觉有何影响。
Step 4:绘画实践让学生选择一种色调进行绘画实践。
可以选取风景、人物、静物等题材,让学生尝试运用冷色调或暖色调进行创作。
Step 5:展示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作品中运用冷、暖色调的效果与感受。
Step 6:总结总结学生在绘画实践中的体会和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冷、暖色调的运用与作品氛围、情感的表达之间的关系。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冷、暖色调进行绘画创作,探索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2. 可以请学生观察著名画作中的冷、暖色调的运用,了解大师们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思路;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或展览,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概念,并能辨认出范例中的冷、暖色调;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冷、暖色调进行绘画创作,并能够表达出相应的感觉;3. 学生在分享作品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冷暖色美术教案
冷暖色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冷暖色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冷色和暖色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2. 能够运用冷暖色彩表达情感和氛围;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色彩感知能力;4.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资源:1. 彩色铅笔、彩色油画棒、彩色水彩颜料等;2. 白纸、画板、画笔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一些冷色和暖色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颜色给他们的感觉和情绪;2. 解释冷色和暖色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列举一些常见的冷色和暖色。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冷色和暖色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例如冷色常用于描绘冷静、平静、悲伤等情感,而暖色则常用于描绘热情、活力、喜悦等情感;2. 通过示范和解释,向学生展示冷暖色的混合和搭配方法,以及它们在绘画中的运用技巧。
实践操作:1. 给予学生一些冷暖色的彩色铅笔或彩色油画棒,并提供白纸或画板;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运用冷暖色进行绘画创作;3. 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尝试不同的冷暖色搭配,并注意色彩的对比和平衡。
展示与评价:1.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尝试冷暖色的运用。
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冷暖色的应用,例如在广告、插画、服装等方面;2. 给予学生更多的绘画材料和题材选择,让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表达冷暖色的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活动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冷暖色彩。
通过观察和创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冷暖色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并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还能进一步发展对冷暖色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冷色和暖色》美术教案
《冷色和暖色》美术教案
《冷色和暖色》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培养表现能力。
美术教案-冷色和暖色
学习美术教案-冷色和暖色的基本知识。
掌握美术教案-冷色和暖色的配色方法。
教学重点:
美术教案-冷色和暖色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冷、暖色的配色法。
美术教案-冷色和暖色
教具准备:
水粉画工具一套、范图。
教学过程:
一、现在很多同学家里装修,同学们肯定听到大人在商量时提到把这个房间布置成冷色调、暖色调,是什么意思呢?(色彩给人的感觉)。
对,给人热的感觉称暖色,给人冷的感觉称冷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冷色和暖色(板书)。
二、1 、冷色棗紫、蓝、绿(包括以这种为主的深、浅色)
2 、暖色棗红、橙、黄。
美术教案-冷色和暖色
3 、把各种深浅不同的冷颜色配在一起就构成“冷色调”,把各种深浅不同的暖颜色配在一起就构成“暖色调”在冷色调中可能会有面积很小的一点暖色,这也不影响总的色调。
在暖色调中也可有一些冷色调。
4 、出示各种物品,让学生说说是什么色调的?美术教案-冷色和暖色
5 、现在说说你家里哪个东西是暖色调的?有些什么颜色?你们家又有什么物体是冷色调的.?有些什么颜色?
三、今天,我们变来画一画冷、暖色调的图案。
1 、选好一组暖色调的颜色。
2 、一组冷色调的颜色。
四、学生作业:
1 、注意块面之间的颜色搭配。
2 、涂色要均匀、仔细。
3 、注意作业本的整洁。
五、展示:
欣赏一些优秀的作业。
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导学案(冷暖色调的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冷暖色调的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完成活动一:
小结:以暖色为主的画我们就称为暖色调的画,反之,以冷色为主的画我们就称之为冷色调的画。
归纳:
冷色调的风景:夜色、海景、草地、森林……显得静谧而幽深;
暖色调的风景:晚霞、秋景、丰收的田野……传达出热情和温馨。
小组合作,创作一幅冷色调或暖色调的画。完成活动三。
四、作品讲评
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冷暖色调来表现?
完成活动二:
1、理解“万绿丛中一点红”
小结:在美术作品中冷暖色的对比是在大面积的统一中有小的变化,可以使画面色彩丰富、对比强烈,使画面有更生动的感觉。
2、想一想:春天的小河、夏天的傍晚、丰收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美丽的大海、金黄的沙漠、夕阳西下、浓郁的树林,用什么色调表现比较合适?
三、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2.班级交流。
活动三:画一画,创作冷暖色调的画。
1.小组内商量,确定好表现内容及色调。
2.用拼贴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幅画。
3.选取一名代表介绍自己组的作品。
检测反馈: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可以运用冷暖色调来表现。能不能将你所学的冷暖色调知识用于家中的环境布置、服装的色彩搭配等方面呢?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冷暖色,知道了红、橙、黄属于什么色?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春天的小河夏天的傍晚丰收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美丽的大海金黄的沙漠夕阳西下浓郁的树林用什么色调表现比较合适
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七册
冷暖色调的画
陈 小 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冷暖色的知识,培养色彩美感意识。
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微课教案
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微课教案教案标题: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辨别和区分冷色调和暖色调。
3. 能够应用冷色调和暖色调在艺术创作中。
教学资源:1. 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图片和作品。
2. 画笔、颜料、画纸等绘画材料。
3. 学生练习用的绘画纸。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以往的绘画经验中是否遇到过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概念。
2. 展示一些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图片给他们的感觉和情绪。
探究(15分钟):1. 通过展示不同冷色调和暖色调的作品,解释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中使用的颜色,并讨论它们给人的感觉和情绪。
3. 给学生分发绘画纸,让他们尝试使用冷色调和暖色调分别绘制一幅简单的画作。
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冷色调或暖色调进行绘画。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风景、动物、人物等。
3. 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手法。
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总结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绘画作品中。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在家继续练习使用冷色调和暖色调进行绘画,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2. 学生可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冷色调和暖色调,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冷色调和暖色调设计一个海报或广告,展示给同学们。
评估方式:1. 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教学反思:1. 在引入部分,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在实践部分,教师应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3. 在总结部分,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冷色调的画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与前一课和后一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
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冷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
并创作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画。
冷色调的风景画就是以冷色为主的风景点。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知道了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所以对色调的理解不会太难,但要调出一种色调里丰富的层次变化,会有一点困难,故应在这方面多做一些辅导。
(二)教学目标
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冷色调的基础上创作冷色调风景画。
②画出冷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体验自然的静谧、幽深。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冷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揭示色调的概念。
●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学生将看到的冷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欣赏书本上冷色调的范画。
(4)讨论自己的创作构思。
●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调出了不同的冷色?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冷色调风景的感受?
●你画的冷色调风景好看吗?
第十三课:暖色调的画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它与前面两课一起构成了本册教材中的色彩双基教学单元。
学生在了解了冷暖色和色调的基础上,体会暖色调带来的特殊感受。
上一课已画了冷色调的风景画,这节课再来创作暖色调的风景画,会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会加深对画面丰富的色彩层次变化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①在充分感受与认识暖色调的基础上创作暖色调风景画。
②画出暖色调中丰富的层次变化。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图、音乐、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学具:调色工具和材料、白纸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出示一幅暖色调的范图,请学生谈感受,由此引出课题。
●教学新授:
(1)尝试调色,请学生把图中的暖色调出来。
(2)说说在尝试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颜色,以哪些色为主。
(3)老师可演示:在红色里分别加入少量其他颜色,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红。
●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暖色调的风景画。
●作品展示评价:
与上节课的冷色调作品合在一起,举办一次小小的画展。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调出了丰富的暖色?
●你画的暖色调风景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能否用语言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