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中信泰富巨亏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ppt
1- 16
案例分析
•
中信泰富之所以签订这一“止赚不止蚀”的
合约,一方面可能因为计价模型过于复杂,操作
者不能准确对其风险定价;另一方面,这一合约
1- 7
• 以今年7月15日澳元兑美元汇率收盘价 0.979计算,中信泰富可以用0.87的便宜汇 率买入澳元,赚取差价;而当澳元兑美元 汇率低于0.87,比如10月21日,澳元兑美 元汇率盘中曾报0.6928,中信泰富也必须 以0.87的高汇率水平,继续向其对家买入 澳元。
1- 8
• 而双币合约则更加复杂。按规定,中 信泰富必须以0.87的澳元兑美元的汇率、 或者1.44的欧元兑美元汇率,按照表现更 弱的一方来接盘澳元或者欧元,直到2010 年7月;而人民币合约则参考美元兑人民 币汇率6.84计算盈亏。
澳元合约”)、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
(每月结算,下称“双币合约”)、人民币累计目
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每月结算,下称“人民币合约”)。这类被统源自为Accumulator(累计期权)
的衍生工具
1- 5
中信泰富Accumulator合约
• 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20日发表的公 告中称,为对冲澳元升值风险,锁定公司 在澳洲铁矿项目的开支成本,中信泰富与 香港的银行签订的四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 约,其中三份涉及澳元,最大交易金额为 94.44亿澳元。另一份则为人民币兑美元的 汇率挂钩合约。令中信泰富损失最为惨重 的,是其中一份澳元合约。
1- 6
• 按照合约内容,中信泰富须每月以固 定价格用美元换澳元,合约2010年10月期 满。双方约定的汇率为澳元兑美元1∶0.87。 如果澳元汇率上涨,中信泰富即可赚取与 市场汇率的差价,但每份合约达到150万 美元-700万美元的最高利润时,合约终止。 即盈利上限是锁定的;但如果澳元汇率下 跌,根据双方约定的计价模型,中信泰富 不仅将蒙受约定汇率与市场汇率的差价损 失,而且还受合同约束需加倍买入澳元, 其损失也将成倍放大。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事件分析
❖ 中信泰富主要的澳元合约内容大致如下:
❖ 中信泰富与汇丰、花旗和法国巴黎百富勤 等外资银行签约承诺,在此后两年多内, 每月(部分是每日)以0.87 美元/澳元 的平均兑换汇率,向交易对手支付美元接 收澳元,最高累计金额可达约94.4 亿澳 元。市场普遍认为,签约时的澳元市场价 要高于0.87 美元。
中信泰富涉及的衍生产品有两个特点
❖第一 复杂性 ❖第二 合约的收益与风险完
全不匹配
(三)业界的几点质疑
❖ 1、中信泰富为什么做如此复杂与高风险 的交易呢?
❖ 2、信息披露不及时,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3 、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能力备受质疑.
1、中信泰富为什么做如此复杂与高风险的交易呢?
❖ 首先,据估计,公司的澳洲铁矿石项目目 前的资本开支需求约为16亿澳元,随后的 25年经营期内需要大约10亿澳元营运费 用。问题是,这两者加起来也不过26亿澳 元,为什么中信泰富要冒如此巨大的风险, 一次性签下总额高达94.4亿澳元的“魔 鬼”条款呢?
❖ 声明指出,这批导致155亿港元损失的外 汇合约投资竟然没有通过公司董事会授权 审批。授权审批作为公司内部控制中最基 本的一个控制原则,应该在所有公司重大 的决策行为中加以执行,更不用说是如此 巨大的衍生金融工具的购买。正是中信泰 富在这最基本内部控制原则上的缺失,使 得这笔远期合约合同的投资行为无法在事 前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事件分析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事件分析
1 杠杆式合约中伤中信泰富
2 Accumulator“魔鬼”条款
3
几点启示
一 杠杆式外汇合约中伤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 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中信泰富注册地 在香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 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中信泰富之 最大股东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 团)有限公司。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一、公司背景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
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
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中信泰富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并为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
其最大股东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二、案例背景2006年3月底,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的采矿企业eralogy Pty Ltd达成协议。
以4.15亿美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炖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权。
收购之后它将成为中国未来巨大的铁磁矿石供应商。
中信泰富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属红筹股,而香港恒生指数的成分股都属蓝筹股,中信泰富恰是恒指成分股,所以中信泰富集红蓝一身,加上澳大利亚的收购项目是目前澳洲已规划开发的规模最大的磁铁矿项目,中信泰富的资金实力可见一斑。
然而,这只香港红筹股却于10月21日曝出155亿美元巨额外汇交易亏损的噩耗,当日股价下挫55%,累及恒生指数下挫1.84%。
使中信泰富遭受巨亏的则是为其在澳洲的磁铁矿项目规避风险而购买的杠杆式外汇期权合约——Accumulator。
三、案例分析(一)杠杆式外汇期权合约Accumulator意为累计期权,属于杠杆式期权的一种,所谓杠杆合约则是收益放大同时风险也放大的合约。
中信泰富购买的为变种累计期权,英文全称是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KODA)。
最初Accumulator是投资者与私人银行订立股票累计期权合约,也就是投行设定一个股价,当市场价高于这个价格时,则可以规定价买入股票以套利,但是当市场价低于这个规定价格时,却需要投资者买入双倍的股票,一般最低认购额是百万美元。
中信泰富事件分析报告_解读中信泰富投资澳元外汇衍生品巨亏深层原因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35一、中国企业频发衍生品交易亏损事件,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2009年3月24日,国资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央企严守套期保值原则,禁止投机。
这不禁让人想起此前国内众多央企爆出的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巨额亏损事件,包括中航油(新加坡)因参与石油期权衍生品交易造成5.5亿美元亏损;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在航油套保值上分别高达68亿元和62亿元的亏损;中国远洋在 FFA(远期运费协议)上高达50多亿元的投资亏损拨备;以及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双铁”)出现的19元亿和3亿元的大额汇兑损失等。
在一系列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中,最令国人震惊的当数中信泰富155亿港元汇兑损失。
二、中信泰富事件回顾1、中信泰富与13家投行签定多个复杂金融衍生品合约2008年10月,中信泰富曝出曾与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瑞信国际、法国巴黎百富勤、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13家外资银行签订了数份杠杆式外汇合约,其中金额最大的是澳元累计期权合约,总额为90.5亿澳元,锁定汇率0.87。
合约规定在此后两年多内,每月(部分是每日)以0.87美元/澳元的平均兑换汇率,向交易对手支付美元接收澳元,最高累计金额约94.4亿澳元。
(据外汇分析人士推测,签约时间点应锁定在2007年12月前后,因为在2007年l0月以后,澳元兑美元的汇率才处于0.87之上。
自2007年底至2008年7月,澳元一直处于上升态势,2008年7月,公司在两周内又增加了很多类似合约。
)2、合约签定当时已造成中信泰富亏损这些合约规定中信泰富的向上利润有敲出封顶,而向下亏损却是加倍且无敲出的:如果汇率保持在0.87美元/澳元以上,中信泰富会获得有限利润,敲出障碍期权便利总利润最多只能有4亿多港元,而且若每月利润超过一定额度,投行即可选择取消合同,则以后有限利润也无法取得;而极不对称的条款是当汇率低于0.87美元/澳元时,中信泰富需要加倍以0.87美元的高价接澳元仓位直至合约日期结束。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滨江学院课程论文题目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课程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专业 2013级金融工程学生姓名吴欣怡学号任课教师李长青二O一六年六月三日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一、案例简介2008 年 10 月 20 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表示,由于中信泰富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导致已经产生 8 亿港元的损失。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关键词:中信泰富;外汇;远期杠杆二、案例的具体内容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
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
荣智健在发布会上称该事件中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他同时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
自即日起,中信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 147 亿港元的损失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人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
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内部控制角度一、公司简介中信泰富的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获得上市资格,同年2月,泰富发行亿股新股给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股权。
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而后,中信(香港集团)通过百富勤配售部分泰富股份,使中信(香港集团)对泰富的持股量下降至49%,目前已降至%。
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另外,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
于一九九七年,公司的总部大楼“中信大厦”更于海旁落成,为香港海滨的重要标志。
中信泰富现上市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属于蓝筹股。
此外,因为其大股东是国企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也被视为红筹股。
红加蓝就是紫色,于是,一些香港的分析师把中信泰富戏称为“紫筹股”。
公司业绩优良,2007年年报显示公司盈利高达亿港元。
早在2006年,公司董事会主席荣智健曾展望了中信泰富的三大主营业务:钢铁、航空、地产。
在荣智健看来,未来几年中信泰富将把钢铁业务作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核心业务,而航空、地产成为了“守成”式的日常营收业务。
为了拓展核心业务,中信泰富曾先后收购了内地三家龙头特钢企业。
2008年中信泰富全年特种钢业务净利润大幅提升68%,盈利达亿港元,成为对中信泰富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
二、中信泰富前董事长简介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
荣智健可谓衔玉而生,他的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百年前,无锡荣宗敬与荣德生两兄弟,白手创业,贵为中国面粉和棉纱大王。
他的父亲荣毅仁,着名“红色资本家”,曾任国家副主席,其爷爷是中国棉纱大王,百年前,荣宗敬与荣德生两兄弟,白手创业,贵为中国面粉和棉纱大王。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分析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分析摘要:2008年中信泰富集团外汇合约曝光,产生高达155.07亿港元的巨额亏损。
本文通过研究中信泰富签订外汇合约的公司背景和国际背景,详细分析中信泰富签订的Accumulator合约,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投机行为、内部控制失效阱是导致中信泰富套期保值失败的重要原因,最后针对公司投资金融外汇衍生品交易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累计股票期权;外汇远期;套期保值;内部控制前言2008年10月20日,香港中信泰富(00267)发布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 亿港元。
至10 月17 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 亿港元。
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 亿港元,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当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
本文通过研究中信泰富签订外汇合约的背景和合约金融衍生品的权利义务,分析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背景中信泰富是中国大型央企中信集团在香港上市的6家子公司之一。
其前身泰富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1986年通过新景丰公司而获得上市地位,同年2月,泰富发行2.7亿股新股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使中信(香港集团)持有泰富64.7%股权。
自此,泰富成为中信子公司。
1991年泰富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
中信泰富的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中信泰富签订外汇合约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06年3月底。
当时,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的采矿企业Mineralogy Pty Ltd达成协议,以4.15亿美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权。
中信泰富案例
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
风险分析
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考虑如何管理风险
•
中信泰富事件反映出其内部的风险监管和治理机制存 在问题,累计期权的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收益固定但 风险却无限。中信泰富选择了澳元作为买卖产品,这笔合 同并未考虑相关货币贬值而设定止损金额,从而为日后的 无限量亏损埋下祸根。
风险表现
1.市场风险。 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中信泰富共先后买入澳元期权合 约共90亿澳元,因全球金融海啸,澳元大幅贬值。决策的失误,最终让 中信泰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左图为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澳元 兑美元走势图。由走势图可知澳元 兑美元从全年最高价为7月的0.9848 狂跌到10月的0.6004。
2.流动性风险。 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对外披露了巨亏消息,由于巨额亏损, 中信泰富曾出现短暂的流动性危机,随后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 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救。
中信泰富股价图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 • • • •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主要原因) 内部控制 (主要原因)
内部环境 董事会制度:
• 董事长大权在握控制着董事会 • 独立董事制度失去作用 • 董事会高管巨额薪酬
风险评估
外部因素
风险识别
内部因素
风险评估
中信泰富买入澳元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 4倍多,并且其买入行为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采取分批买入的方 式。应当说,中信泰富在投资澳大利亚磁铁矿时世界经济正处于上升 时期的话,此时做多澳元完全可以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密集买入 澳元的时段为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而此时,全球经济已显危险征 兆,特别是到了2009年,所有不同经济体衰退的趋势非常明显。在这 种情况下,尽管中信泰富已经发生明显亏损却仍在一味做多澳元。之 所以如此,就是中信泰富认为澳元跌势已经见底,并试图通过追加投 资挽回前面的 •
中信泰富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是中信集团在香港的龙头公司,主要经营特钢制造、铁矿石开采和房地产,是香港股市的一大蓝筹股。
中信泰富董事会主席荣智健曾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首富。
2006年3月底,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的采矿企业Mineralogy Pty Ltd达成协议,以4.15亿美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权。
SINO-IRON铁矿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原计划于2010年内投产,产品全部供应国内钢厂。
据中信泰富的公告称,该项目的诸多费用需要用澳元支付,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
中信泰富买入远期外汇金融衍生产品,是为了对冲投资澳洲矿业一个涉及16亿澳元矿业项目的外汇风险,但在外汇衍生投资,实际上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四倍多。
自2008年7月份以来,澳元汇率波动加大,持续贬值。
从7月中旬到8月短短一个月间,澳元开始出现持续贬值,澳元兑美元跌幅也高达10.8%,这几乎抹平了今年以来的涨幅。
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中信高达200亿港元的损失。
根据案例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中信泰富巨亏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叫套期保值?什么叫投机?3、套期保值与投机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4、在实际操作中,套期保值应该注意什么?5、实体企业可以选择哪些外汇(金融)衍生品来做套期保值?6、从这次事件中得到启示,实体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外汇风险管理?1、中信泰富巨亏的原因是什么?一、直接原因是由于澳元汇率走低而引起的巨损。
二、间接原因是监控制度严重渎职。
三、根本原因是经受不住金融市场的投机诱惑,公司打着外汇套期保值的旗帜,而实际上做的操作是外汇投机!2、什么叫套期保值?什么叫投机?套期保值(hedge):就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
案例 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
案例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
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事件发生后,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去董事职务,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对中信泰富进行调查,范鸿龄离任港交所董事、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和提名委员、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直至调查终止,中信集团高层人士对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逾105亿港元极为不满,认为荣智健应对监管疏忽承担责任,对中信泰富董事会讲可能进行大改组。
而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团也因此受影响。
全球最大的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信集团的长期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到Baa2,基础信用风险评估登记从11下调到12;标准普尔将中信集团的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待调名单;各大投行也纷纷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标价。
摩根大通将中信泰富评级由“增持”降至“减持”,目标价削72%至10港元;花旗银行将中信泰富评级降到“沽出”,目标价大削76%至6.66港元;高盛将其降级为“卖出”,目标价大削60%至12.5港元;美林维持中信泰富跑输大市评级,目标价削57%到10.9港元。
除此之外,中信泰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一家香港红筹股资金运用部总经理表示:“此事对于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群体形象破坏极大,对于我们也是敲了一记警钟。
”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对冲政策据了解,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因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中信泰富案例
谢谢!
结果分析
由于发生了以上外汇风险的事件,集团财 务董事张立宪先生和集团财务总监周志贤先 生已辞去本公司董事之职位,由2008年10月 20日起生效。
直接原因——澳元汇率巨幅波动
案例所述,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经 营的铁矿项目规模庞大,很多设备和投 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2008年9月-10月份,澳大利亚储备 银行连续两次降息,导致澳元大幅贬值。
中信泰富与香港的银行签订了四份杠杆式外汇买卖 合约,其中三份涉及澳元,最大交易金额为94.4亿澳 元。中信泰富投资的杠杆式外汇合约主要有4种,分 别为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澳元合约)、每 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每日澳元合约)、双货币累计 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人民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 期合约(人民币合约)。令中信泰富损失最为惨重的, 是其中的澳元合约。
根本原因—企业高管贪婪本性
2006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前,证券市场 的繁荣使不少企业发现从事实体企业的 盈利远远不如金融交易,金融衍生品的 巨额利润使实体企业忽略了风险,交易 范围超出锁定利润所需,堕入贪婪的美 式金融风险的陷阱。这就是中信泰富巨 亏的根本原因——公司高管的贪婪本性。
评价及建议
1、慎重对待金融衍生品
中信泰富衍生品交易 巨亏事件
目录
背景知识 事件过程 结果分析
评价与建议
衍生品
衍生品是指也称金融衍生工具, 指的是由交易双方签订的一种格 式化的协议,按协议规定,双方 在将来某一时间按事先确定的价 格交换一定数量的资产或现金。
中信泰富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港交所:0267)于 1990年在香港注册成立,是港交所蓝筹股 列表内的大型上市公司,并且其大股东是 央企中信集团。 其前身是信泰发展有限公司,1990年由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购入其49%的股份并注入若干资产,并于 1991年正式易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公司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 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 础设施(如桥、路和隧道)、能源项目、环 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中信泰富案例分析
关于中信泰富事件的思考小组成员:吴婷、张瑞、王珊、陈雪林、翟春怡、周玉企业外部风险包括:顾客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等;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产品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延迟交货违约赔偿风险、技术风险、报告期内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利率风险、代理风险、领导风险等。
规避风险:1.买保险2.对冲3.获取更多的信息。
无法规避的风险被称为系统风险,大部分为企业外部风险。
规避风险原则:分散化投资组合根据案例资料来看,中信泰富的主营业务为特钢,物业,航空,发电,基础设施等,从过去10年来看增加的钢铁行业也来自于从2003~2008这段钢铁黄金时期,所以中信泰富需要和和澳大利亚采矿企业进行收购与投资,但是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信泰富应该发展国内行业。
中信泰富的系统风险有:1,货币风险,中信泰富在投资澳洲的开采项目中涉及到大量的外汇资金,此项投资占中信泰富资产的重大部分,所以汇率特别是美元兑换澳元的汇率变动会对中信泰富产生重大的影响。
2, 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在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机的影响,矿产等原材料价格下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货币汇率受到拖累,9月到10月,澳大利亚储蓄银行连续两次降息,澳元大幅跳水。
另一方面,美国金融机构的危机造成了美元支付的高潮,大量美元溜回美国加之投资者为求避险分分将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套现,7月以来美元突然大涨。
再加上原来做过澳元的交易方因受损急需抛售澳元平仓,澳元的价格在三个月的时间下跌了40%。
而中信泰富的经营风险有:1高杠杆投机产生的财务风险,作为交易主体的中信泰富公司,无视了交易的风险仍旧选择了高杠杆的外汇交易合约。
为企业带来了与投资收益不相符的杠杆风险,最终以巨亏结束。
2内部控制产生的管理风险,此次澳元累积外汇期权合约是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私自与香港多家主要银行签订的,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并不知情。
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
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由亍澳元的走高而引 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 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 以澳元杢支付。中信泰富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 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 元之外,在项目迚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 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 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00267)发布 公告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 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 损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 汇合约挄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 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 155.07亿港元。
巨额亏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合约开始执行的七月初,澳元对美 元价栺持续稳定在0.90以上,澳元一度还 被外界讣为可能冲击到“平价美元”的地 位。这样的一个合约似乎看上去是个好买 卖。但是到了八月上旬,国际金融市场风 于突变,澳元兑美元接违走低,特别是十 月初澳元出现暴跌,巨亏就此酿成。 澳元兑美元汇率从2000年以杢一直呈单 边上行趋势,即使在调整期跌幅也较小, 因此当时很难预料到短短三个月内,澳元 丌仅跌破0.87,而且还出现30%的跌幅。
分时走势图
中信泰富股价图
中信泰富事件分析
• 根源:内控制度的漏洞,中信泰富对风险 没有合理估计,对权力没有有效监督,在 信息披露上又严重远规,结果导致内部控 制系统漏洞百出。
从风险评估方面分析 :
• 追求杠杆交易的高利 润,忽视风险。中信 泰富在签订澳元期权 合约之前,对澳元外 汇走势没有做科学评 估,盲目迚行交易。 泰富迚行外汇交易丌 只是为了对冲风险, 而是为了谋取暴利。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等)
一、案例背景2008 年10 月20 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表示,由于中信泰富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导致已经产生8 亿港元的损失,他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
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
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
荣智健在发布会上称该事件中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他同时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
自即日起,中信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l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人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
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ll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随着澳元持续贬值,中信泰富因外汇累计期权已亏损186亿港元。
中信泰富巨亏案
启示三
怎样利用衍生品交易规避风险
既要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 又要防范交易员投 机或被诱惑进入复杂衍生产品。
Company
LOGO
证调查,中信泰富丑闻正式升级。
•
2009年4月8日荣智健正式辞去中信泰富董事及主席职
务。
三、原因分析
背景介绍 启示
过程介绍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澳元汇率波动 间接原因:监控制度严重渎职 根本原因:实业难逃金融市场引诱 其他原因:合约内容的隐患
中信泰富巨亏
直接原因:澳元汇率波动
1、澳元持续走高 2、项目需要大量澳元
7 月(合约开始)
10 月(发布亏损公告: 合计亏损超过 155 亿港 元)
惨痛后果
股市暴跌
惨痛后果
中信泰富2008年全年 亏损127亿港元
事件回顾
•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首次披露
持有超过百亿澳元的Accumulator,并称早在9月已经察觉
其潜在风险。同时,表示中信集团同意安排15亿美元备用
信贷。主席荣智健声称对有关投资决定不知情。
•
2008年11月12日,中信泰富公布中信集团拯救方案,
后者将购买中信泰富116.25亿元换股债券,并接手一批潜
在亏损的澳元合约。
•
2008年11月17日,中信泰富表示,已经终止出售或减
持旗下子公司大昌行股权的谈判。
•
2008年12月24日,中信集团行使换股债券,使到持有
2、若是真的,那么中信泰富财务董事则没有遵守风 险政策,公司内部监控制度存在严重失职行为。
根本原因:实业难逃金融市场引诱
• 中信泰富买入外汇金融衍生产品,据 称是为了对冲投资澳洲矿业一个涉及16亿 澳元矿业项目的外汇风险,但在外汇衍生 投资,实际上最终持有90亿澳元,炒汇金 额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四倍多。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讲解
其次,透过其全资附属机构大昌贸易行有限 公司及慎昌有限公司进行贸易及分销业务。
集团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 及优质商用物业。
Page 3
红色贵族:荣智健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中信泰富集团主席。
曾经三次荣膺中国首富。
其父是著名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曾任国家副主席,
其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
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在香港的子公司——中
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信),
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后来,荣智健又买壳上市,香港中信收购上市公司
另一个原因是牛市行情中部分投资者盲目相信股市只涨不 跌。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许多投资者对这种金融衍生产品的 风险并不了解。很多投资者就表示当时根本不了解这些金 融衍生产品,大部分人仅仅知道这种产品的收益,而不知 道它的巨大风险。
Page 10
公司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的金额巨大的澳元 杠杆式远期合约,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 元汇率挂钩,实际上是做空美元、做多澳元。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仔细去读中信 泰富衍生产品条款,会发现很不平等的地方, 其中包括澳元和欧元两个货币,最终是以币 值较低的一个币种结算,这使得他们的风险 无法得到控制。如果澳元汇率不能升到公司 与银行事先约定的水平,中信泰富必须定期 购入大笔澳元,直到澳元汇率上升到有关水 平为止。
page23三中信泰富巨亏的原因深层原因表面原因1汇率变化估计失误2存在风险敞口3套期保值工具选择不当巨亏1缺乏明确授权2没有制定严格的限额控制3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4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page24一表面原因1汇率变化估计失误中信泰富过于相信澳元会不断升值而美元会持续走低然而结果并没有按其所想的那样发展由于其投入过大导致其亏损巨大
中信泰富巨的亏案例分析
中信泰富巨的亏案例分析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分析【摘要】中信泰富作为中信集团控股并在香港上市的“紫”筹股,作为国资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代表,面对巨大的外汇风险,购买国际投行量身打造的外汇合约,却陷入巨亏的泥淖。
本文根据相关报道和评论,聚焦于损失最严重的澳元累积目标可赎回合约,以期权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分析合约在订立时的价值,以及合约的风险特性。
在此基础上,得出从事衍生品交易时应注意对衍生工具的分析以及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的意见。
【关键字】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一、中信泰富巨亏案一)案例背景中信泰富是港交所蓝筹股列表内的大型上市公司,并且其大股东是央企中信集团,业内人士纷纷称其为“紫”筹股,可见其综合实力之雄厚。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信泰富获得了澳大利亚的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
整个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确定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期间,还将每年投入10亿澳1元,作为后续工程开发的费用,保证设备人员的及时进场。
但是由于国内并没有外汇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因此中信泰富的该项交易就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之下。
考虑当时的澳元兑美元的强势上涨的趋势,要锁定外汇的风险,必然需要借助于相关的衍生品市场,包括远期、期权、互换甚至是相关的组合物。
二)合约内容2根据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布的《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盈利警告》(以下简称《盈利警告》),在2008年7月,中信泰富为避免汇率风险,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13家国际金融机构签订了4大类的外汇衍生合约,分别是AUD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contracts(澳元累积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AUD daily accrual,Dual currency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和RMB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其中以澳元累积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损失最为巨大,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ppt课件
因累计期权带有赌博性质,美国政府认为其对金 融 的破坏极大,因此在美国被禁止销售的。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 中信泰富10月20日发表的公告称:为对冲澳元升值 风险,锁定公司在澳洲铁矿项目的开支成本,中信 泰富签订了多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其中三份涉 及澳元,最大交易金额为94.44亿澳元。
• 2008年10月20日傍晚,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 富(00267.HK)突然爆出惊人消息:因投资杠杆式 外汇产品,中信泰富巨亏155亿港元!
• 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 港元的潜在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 根据年报显示,中信泰富2007年全年盈利达到 108.43亿港元。而2008年上半年,该公司盈利总 额为43.77亿港元。过去一年半的总盈利为152.2 亿港元,甚至还不足以抵消此次155亿港元的预 计亏损。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目分前股析权结构
• 中信泰富原名为泰富发展 (集团)有限公司,1990 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 港集团)有限公司购入 49%股权,并于1991年易 名为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其最终控股公司为:中国 中信集团公司。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中信泰富 集团主席。其父是著名红色资本家荣毅 仁,其爷爷荣德生是中国棉纱大王。
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案例分析
涉及股票的Accumulator其实是一种与股票挂钩的期 权产品,它设有取消价(Knock Out Price)及行使 价(Strike Price),而行使价通常比签约时的市价 有折让。 合约生效后,当挂钩资产的市价在取消价及行使价 之间,投资者可定时以行使价从庄家买入指定数量 的资产。当挂钩资产的市价高于取消价时,合约便 终止,投资者不能再以折让价买入资产。 可是当该挂钩资产的市价低于行使价时,投资者便 须定时用行使价买入双倍、甚至四倍数量的资产, 直至合约完结为止。
中信泰富案例分析报告
图 1.2 中信泰富营业比例
三 案例回顾
2008 年 10 月,中信泰富曝出与 13 家外资银行签订了数份杠杆式外汇合约, 其中金额最大的是澳元累计期权合约,总额为 90.5 亿澳元,汇兑损失 155 亿港 元,几月之内,公司股价暴跌,高层管理者受到调查。该事件是我国目前最令人 震惊的一起投资复杂外汇金融衍生品亏损事件。合约锁定汇率 0.87,规定在此 后两年内,中信泰富每月(部分是每日)以 0.87 美元/澳元的平均兑换汇率,向 交易对手支付美元接受澳元,最高累计金额约 94.4 亿澳元。
一 摘要..................................................................................................................5 二 公司简介..........................................................................................................5
第二章 风险管理目标—套期保值 .................................... 7
一 中信泰富对澳元的需求..................................................................................7 二 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7 三 小结..................................................................................................................8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一、案例背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企业公司,公司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陆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的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而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09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126.62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
二、案例分析目的:由于参与澳元期权的对赌,荣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发生了155亿港元的巨额亏损。
这位以斐然经营业绩颠覆了“富不过三代”商业定律的“红色资本家”后代不仅因此丢失了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权杖,而且可能面临着长达14年的牢狱之灾。
从30余年商战风雨中走过来的荣智健为何如此惨败,扼腕叹息之余,人们更多的是诘问与思索。
分析:原因1.少数人统治:群体决策缺陷。
由于现代投资市场的高风险以及决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国际上许多大型金融企业都实行群体决策制度,如董事会制、委员会制等。
但是,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如果高层管理者中存在一个特殊人物,群体决策就会陷入少数人统治的境地。
泰富有着非同常人的“钳控力”,如身上有着极具分量的标签——即荣氏家族第三代传人,同时还是中信泰富的缔造者,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和支配决策集团中其他决策成员的思想与态度;另一方面,中信泰富高层存在着明显的“内聚力”现象,其中以公司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公司副董事总经理荣明杰、公司董事兼财务部部长荣明方三人与荣智健的关系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