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动力学

包装动力学
包装动力学

运输包装-包装动力学习题

一、包装动力学基础知识 1.名词解释

(1)运输包装;(2)包装动力学;(3)质点动力学;(4)流变学;(5)弹性;(6)塑性;(7)粘性;(8)蠕变;(9)松弛; 答:(1)、以运输存储为目的的包装,具有保障产品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等作用。在

商品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用某种适宜的材料和容器保护其价值与状态的技术措施。 (2)、分析研究流通过程中的机械振动与冲击在商品上产生的响应和采取相应包装措施的一门学科。 (3)、质点动力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质点所受的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对质点的全部运动规律都得出 了的话,由它就可以推出质点系以及刚体等的全部力学规律。 (4)、流变学是在虎克的弹性理论和牛顿的粘性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关于变形与流动的科 学根据流变学观点,缓冲材料称为粘塑弹性物质。所谓的粘塑弹性物质是可以假定由弹性、粘性、 塑性三要素所构成的物质。 (5)、缓冲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撤去时能恢复其原有状态的能力称为弹性。

(6)、物体在其弹性限内对外力有弹性表现,但一超过该界限就会发生流动,以致造成永久变形或破 坏,这种性质称为塑性。

(7)、物体受力作用时,其内部产生与速度有关的阻力,是材料本身阻碍变形的一种阻力,因此称为

物体的内阻。这种内阻与加载速度不可分割,因此也称为粘性内阻。 阻尼不具有弹性的复原性,当

外力撤去时则停止在该瞬间的位置上,绝不会恢复。

(8)、材料在保持一定静压状态下,变形随时间而增加的现象称为蠕变。 (9)、材料的变形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材料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称为松弛。

2.问答题

(1)包装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2)包装动力学与运输包装设计的关系是什么?

(3)外力对包装件(或者物体)的作用效果可用什么来表示?和哪些因素有关? (4)外力与变形和应力与应变有何关系?

(5)缓冲材料缓冲性能的好坏可用哪些性质来表征?

答:(1)、包装动力学是振动理论的一个分支,它只是从力学角度阐明缓冲包装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

包装动力学研究包装件对流通过程中的振动与冲击环境激励的响应,分析内装产品在振动与冲击激励 下破损的原因,并在经济的前提下提出防止内装产品破损的条件。其任务是为缓冲包装设计提供理论 依据。 产品、缓冲防振包装、包装件。 (2)、缓冲防振包装设计:确定产品的流通环境条件;确定产品的脆值;根据脆值和缓冲材料特性,

设计缓冲结构;设计并制作原型包装结构;试验评估缓冲防振包装结构。

包装动力学:包装件对流通环境的响应;分析包装件破损的原因;提出防止包装件破损的条件。 (3)、作用效果可用最大加速度、力的时间效应、力的位移效应来表示或加速度时间曲线。和外力作

用在产品上产生的最大加速度、力的作用时间间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波形)有关。 (4)、A

F =

σ,t

x =

ε,x

F k =

,ε

σ=

E ,t

EA k =

(5)、弹性、塑性、粘性、蠕变、松弛。

二、振动与冲击理论基础知识

1.名词解释

(1)自由振动;(2)强迫振动;(3)随机振动;(4)单自由度系统;(5)多自由度系统;(6)主振型;(7)有限元法; 答:(1)、去掉外界激励后,系统只在初干扰的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直线运动。 (2)、 由于激励是简谐形式,故振动微分方程的特解也是简谐形式。该特解对应的振动是由简谐激励

力引起的,故称为强迫振动。 (3)、包装件在实际流通过程中的振动响应是没有规律的,在任何瞬时的响应值都是不可预知的,任

何时间间隔的振动情况都是不可重复出现的,具有随机性,因此称这种具有随机性的运动为随机过程。 具有随机性的振动称为随机振动。 (4)、只需要用一个广义坐标就能确定系统的位置,这样的系统称为单自由度系统。

(5)、 包装件中的产品由若干个零部件组成,如果有一个或更多的零部件相对关键、灵敏和脆弱,则 包装件可以简化成两个以上自由度的力学模型。 (6)、主振型表明的是系统中的两个质量块在两个频率下产生振动的振幅比,是常数,与系统本身的 特性有关,与初始条件无关。 (7)、根据有限元法,整个结构可以被看作是由有限个力学小单元互相连结而组成的集合体,每个单

元的力学特性与原有的实际小块在能量上等效,装配在一起就能提供整体结构的力学特性。最后得到

以结点位移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组,利用现成的计算方法,可推出单元内部各点的位移、应变或应力 近似值。 2.问答题

(1)单自由度系统无阻尼自由振动是什么形式?其振动振幅、初相位、频率、周期是多少? (2)单自由度系统弱阻尼自由振动是什么形式?其振动振幅、初相位、频率、周期是多少?

(3)单自由度系统弱阻尼简谐激励力强迫振动是什么形式?其振动振幅、频率和初相位是多少?动力放大系数是多少?并总结强迫振动规律。

(4)单自由度系统弱阻尼简谐位移激励强迫振动是什么形式?其振动振幅、频率和初相位是多少?动力放大系数是多少?并总结强迫振动规律。

(5)单自由度系统由于非简谐激励引起的强迫振动是什么形式?采用什么方法分析振动响应?

(6)单自由度系统由于瞬态激励引起的强迫振动是什么形式?采用什么方法分析振动响应?

(7)两自由度系统无阻尼自由振动是什么形式?物块1和物块2的振动情况可用什么来描述?公式是什么?

(8)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响应分析方法是什么?其基本原理和步骤是什么?

(9)随机振动的特点是什么?其分析方法是什么?这些分析方法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1)、是简谐振动。()()?ω-=t A t x n cos

()2

02

0n v x A ω+=

,()n x v ω?00arctan =,T

m

k f n n 1212=

=

=

π

π

ω。

(2)、是衰减振动。()(

)

αωζζω+-=-t Ae

t x n t

n 2

1sin

,其中:mk

c m c m

22=

=

ωζ(阻尼比)。

()()22

2

002

1n

n x x

x A ω

ζζω-++

= ,02

01tan x

x n ζ

ωα-=

,n d ωζω2

1-=,2

112ζ

ωπ

-=

=

T T d

1

1)

(1

T T t t i i n i n i

n e

Ae

Ae A A d ζωζωζω==

=

+--+(减幅系数),2

112ln ζ

πζζωδ-=

==T d n (对数衰减率)

(3)、是衰减振动与简谐振动的合成,衰减振动消失殆尽后,就只剩下简谐振动,称为稳态振动。

()()()(

)

()?ωαωζζω-++-=+=-t x t Ae

t x t x t x m n t

n sin 1sin

2

21→()()?ω-=t x t x m sin

2

22

2

2

2

4)(ω

ωζωωn

n

m h

x +-=

,2

22tan ω

ωω

ζω?-=

n

n ,稳态振动的频率和外界激励力的频率相同。

()

2

22

20

411

λ

ζλβ+-=

=B x m (动力放大系数),其中:k

F B m =

0(静力偏移),n

ωωλ=

(频率比),

mk

c

m c m

22=

=

ωζ(阻尼比)。

当1212

≈-=ζ

λ(ζ很小)

,系统振幅达到最大,产生共振现象,ζ

β21m ax ≈。增大系统的阻尼或者

系统的固有频率远离外界激励力的频率,可降低共振振幅。

(4)、是衰减振动与简谐振动的合成,衰减振动消失殆尽后,就只剩下简谐振动,称为稳态振动。

()()()(

)

()?ωαωζζω-'++'-=+='

-t x t Ae

t x t x t x m n t n sin 1sin

2

21→()()?ω-'=t x t x m sin

()

()

2

22

2

2

222242

22

2

2

2

444ω

ωζω

ω

ω

ωζωω

ωζω

ω

n

n

n n m

n

n

m y h x +-+=+-'

=

()2

22

2

2

2

3

42tan ω

ωζ

ω

ωωω

ζωψn n n n +-=,

稳态振动的频率与外界位移激励的频率相同。

()

2

2

2

2

222

2

2

2

2

2

41414141λ

ζλλ

ζωωζωωω

ωζβ+-+=

???

? ??+????

?????

? ??-???

? ??+=

=n

n

n

m

m y x (动力放大系数),其中:n

ωωλ=

(频

率比),mk

c

m c m

22=

=

ωζ(阻尼比)。

当1≈λ时,系统振幅达到最大,产生共振现象,ζ

β21max ≈

。增大系统的阻尼或者系统的固有频率远离

外界激励力的频率,可降低共振振幅。与外界力激励引起的强迫振动不同的是,当2>λ时,增大系统

的阻尼反而会增大系统的振幅,但此时振幅小于位移激励的幅值,故强迫振动对系统不具有破坏作用。 (5)、是若干个简谐振动的叠加,()(

)

()

=+-+=

n

j j

j

j j k

t j A t x 1

2

2

2

2141sin λζλ?ω,

n

j j ωωλ1

=(非简谐力激励引起的)。

()()

(

)∑

=++-+=

n

j j

j j

j

j

t j A t x 1

122

2222sin 4141?

ωλ

ζλλζ(非简谐位移激励引起的)

。 采用谐波分析法,具体是将非简谐形式的激励展开成傅里叶级数的形式。 ()()

(

)∑

∑==++

=

++

=

n

j j

j n

j j j

t j A a t j b t j a

a t f 1

101

110sin 2

sin cos 2

?

ωωω

()dt t f T

a T

?

=

02,()dt t j t f T

a T

j ?

=

1sin 2ω,()dt t j t f T

b T

j ?

=

1cos 2ω,22

j

j

j b a A +=

j

j j b a =?tan

(6)、是在脉冲激励作用时间内的任意瞬时受到初速度的作用而产生的衰减振动的叠加。 ()()()[]()τ

τωτζω

τωd t t f m t x t

d n

d

?

---=

sin exp 1

采用单位脉冲函数分析瞬时系统的振动响应,然后根据线性叠加原理,利用卷积写出杜哈梅尔积分式,便可求出最后的响应表达式。

(7)、是物块1和物块2分别在两个固有频率下产生的简谐振动的叠加,叠加后的振动不再是简谐振动,也不是周期振动。只有两个固有频率都比较大,而且相差很小的情况下,叠加后的振动为振幅呈现出时大时小特点(此现象称为“拍”)的近似周期振动。

物块1和物块2的振动情况可用主振型来描述两个物块的振幅比。

1

2

12212

1111

211111k m k k m k k A A r n

n

ωω-+=

-=

=(第一主振型)

1

2

22212

2111

22

122

1k m k k m k k A A r n

n ωω

-+=-==(第二主振型)

(8)、有限元分析法。

其基本原理为:整个系统被看作是由有限个力学小单元互相连结而组成的集合体,每个单元的力学特性与原有的实际小块在能量上等效,装配在一起就能提供整体结构的力学特性。最后得到以结点位移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组,利用现成的计算方法,可推出单元内部各点的位移、应变或应力近似值。

其基本步骤为:①结构离散化;②选择位移模型;③分析单元的力学特性;④计算等效节点力;⑤建立整个结构的平衡方程;⑥求解未知节点位移和计算单元应力。 (9)、振动规律具有不可预知性、不可重复性的特点,无法用确定性函数描述其振动规律。采用概率和数理统计方法。

概率主要分析随机振动的幅值在某个范围内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数理统计方法主要分析研究随机振动幅值的均值、均方值、均方根值、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等内容。均值描述随机振动幅值的平均强度(或大小),均方值描述随机振动的强弱,均方根值描述随机振动幅值的离散程度(其意思就是在某个范围内随机振动幅值与均值的偏差),自相关函数描述随机振动在不同时刻的相似程度,互相关函数描述随机激励和随机振动响应之间的相关(或相似)性。 随机振动关键分析工具为: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是将时域内的随机振动响应转换为频域内的表达式,分析随机振动幅值、相位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随机振动规律。

3.计算题

(1)单自由度系统有自由振动:一振动系统具有以下参数:m =17.5kg ,k =70N/cm ,c =0.7N·s/cm ,求:

①阻尼比;②求阻尼振动固有频率;③对数衰减率;④任意相邻振幅比值。

(2)单自由度系统简谐力激励引起的强迫振动:在弹性系数k=107N/cm 的弹簧上支承着一个重W=454N 的物体,在物体上作用着一个简谐激振力P 0sinωt ,其力幅P 0=36.4N ,系统的阻尼系数c=1.176N·s/cm 。试求系统的共振频率、共振振幅及共振时的动力放大系数。

(3)单自由度系统简谐位移激励引起的强迫振动:设有一包装件,内装产品在静平衡时压缩缓冲垫引起的静变形为cm st 08.5=δ,如果此包装件放在运输车辆上,支座激振频率已知为p=15.7(rad/s ),支座激励位移幅值为mm y 50m ax =,求产品最大位移和最大加速度。

(4)两自由度系统自由振动:如图所示的两自由度系统,已知:m m m 4412==,k k k ==21,求系统的主振型,并画出主振型图。

m 1m 2k 1k 2

(1)、解:①1.070005.17270

2=??

=

=

=

mk c c c c

ζ;

②()()s rad

m

k n d /9.191.015

.177000112

22

=-=

-=

-=ζζ

ωω;

③63.01

.011.02122

2

=-?=

-=πζ

πζδ;

④d ln =δ88.1==?δ

e d ;

(2)、解:0835.010700

8

.94542

6.1172=?==

=

mk

c c c c

ζ,阻尼比较小,可以认为1=λ时,发生

共振。则共振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即:s rad W

kg m

k n /2.15454

8

.910700=?=

=

=

=ωω。

因为阻尼比较小,则共振时的动力放大系数为:98.50835

.021

21=?=

β。

共振振幅为:cm m k

P B x B x m m 04.20204.010700

4.360835

.021000

==?

?=

?

==?=

βββ。

(3)、解:st

st g

m

k k mg δωδ=

=

?=,则:s r a d g

st

/9.130508

.08.9==

=

δω,

13.19

.137.15==

=

ω

λp

因为不考虑阻尼,则:6.313

.111112

2

=-=

-=λ

β

m mm y x y

x y x m m m m m

m 144.0144406.36.36.3==?=?=?==

=

β

222/5.35144.07.15s m x p x

m m =?== (4)、解:??

????=??????????

??+--+??????????

??000021211112121

x x k k k k k x x

m m → 02

2211

1

2

11=-+---ω

ω

m k k k k m k →

021*********=+???? ?

?++-m m k k m k m k k ωω→???

?

????-???? ?

?++++=???2

12121122111221222

1421m m k k m k m k k m k m k k n n ωω ?????=??

?m

k

m

k

n n

222221ωω 第一主振型:

2212

1111

21

111

=?

-=

-=

=

m

k m k k m k k A A r n

ω;

第二主振型:

1212

2111

22

122

-=?

-=

-=

=

m

k m k k m k k A A r n

ω

m 1m

2k

1k 2

三、脆值理论

1.名词解释

(1)破损;(2)脆值;(3)振动脆值;(4)冲击;(5)冲击谱;(6)产品破损边界曲线;(7)位移损坏边界曲线;(8)振动破损边界曲线;

答:(1)、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受到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作用而造成内装产品丧失全部或部分使用功能或价值。

(2)、又称易损度,是产品经受振动和冲击时用以表示其强度的定量指标,一般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G 表示。在我国国标GBS166-87中定义为:产品不发生物理损伤或功能失效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

(3)、根据产品疲劳破损理论,可以通过试验或计算,求得产品关键部件达到累积损坏时的与振动加速度幅值有关的交变应力总循环次数N,把振动的最大加速度幅值与重力加速度之比称为产品的振动脆值Gz。

(4)、在短暂而又剧烈的动态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急剧变化或能量发生急剧转换的现象。

(5)、反映产品的最大响应与脉冲三要素及其自身振动特性(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

(6)、将最大加速度、冲击脉冲波形、速度变化和产品的破损现象之间的关系用一条曲线完善地表示出来。这条曲线就称为产品破损边界曲线。

(7)、产品由于受到机械冲击而造成过度变形,此时对应在产品上产生的加速度,用以表示二者的关系的曲线称为位移损坏边界曲线。即产品所能承受的最大相对位移对应于产品所产生的最大加速度。

(8)、产品的振动脆值Gz与振动循环次数N的关系曲线,该曲线表明产品关键部件是否发生振动疲劳破损的极限线。

2.问答题

(1)脆值的作用是什么?

(2)传统的脆值理论是什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3)冲击脉冲对包装件(或产品)的破坏效果可由哪些因素评价?

(4)常见的冲击脉冲都有哪些?哪一种的破坏效果最大?

(5)产品脆值的测定方法有哪两种?简述测定方法的基本步骤,并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差异。

(6)冲击破损边界曲线和振动破损边界曲线有何区别?

(7)产品脆值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答:(1)、脆值的大小表征了包装产品对外界激励的承受能力。用于指导设计产品的缓冲包装结构,以确保在跌落冲击过程中包装件中内装产品上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不会超过其脆值,从而不会发生破损。

(2)、只用产品最大加速度来评价内装物损坏情况,无法反映外界冲击激励的形状、持续时间以及包装件固有频率等因素的影响。传动脆值理论是基于包装件的破坏性跌落试验,其中心内容是仅以内装物受到的冲击力的大小来评价其是否破损,即:内装物在跌落冲击受到的冲击力F超过内装物所允许的强度极限时,内装物便发生破损。传统脆值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只用冲击力的大小作为是否破损的唯一条件,太过片面,因为内装物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而发生破损不仅仅和冲击力的大小有关系,还和冲击力的作用时间(或持续时间)、冲击力随时间的变换(波形)有关系。

(3)、冲击脉冲的加速度峰值(最大加速度)、脉冲持续时间、脉冲波形。

(4)、矩形脉冲激励、正弦半波脉冲激励、后峰锯齿脉冲激励。矩形脉冲激励的破坏效果最大。

(5)、第一种方法是使用冲击试验机测定产品脆值的试验方法,其基本步骤为:

在冲击试验机上进行的,采用矩形脉冲波形。试验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测试产品的临界速度线,先将产品固定在冲击砧上,从较低的高度开始跌落,记录每次跌落的速度增量和最大加速度,在坐标轴上标下每次记录数据对应的点,逐渐增加跌落高度,直到产品破损,通过破损前的那一点做垂线,此线即为临界速度线;第二步是测试临界加速度线,将产品固定在冲击砧上,适当调高跌落高度,开始跌

落产品,每次跌落高度保持不变,逐次调高脉冲激励的峰值,直到产品破损,记录每次跌落的速度增 量和最大加速度值,在坐标轴上标下每次记录数据对应的点,通过破损前的那一点做水平直线,此线 即为临界加速度线,临界加速度就是产品脆值。

第二种方法是使用缓冲材料进行的产品机械冲击脆值试验方法,其基本步骤为:

产品经过简单的缓冲包装,在跌落试验机上从某个高度自由跌落,逐次降低跌落高度或减小缓冲材料 的厚度以改变冲击加速度幅值,直到产品破损,如果是采用缓冲材料厚度控制冲击脉冲幅值,则在同 一高度连续跌落5次,测得每一次的最大加速度值,产品破损前一次的最大加速度值即为该产品在此 包装结构下该等效跌落高度对应的脆值。

第二种试验方法利用缓冲材料来控制冲击脉冲,其只能产生近似半正弦波,并且由于缓冲材料的 质量、密度等稍有变化,就会影响试验结果,故其模拟性及再现性都较差。由于缓冲材料的塑性变形, 冲击时冲击状态的偏差和二次冲击(回弹)等原因,使其测试精度相对低,离散度大。 (6)、冲击破损边界曲线表示的是冲击加速度和冲击脉冲激励的幅值、持续时间、波形的关系曲线,

而振动破损边界曲线表示的是振动加速度和发生疲劳破损时的振动次数的关系曲线。

(7)、冲击脆值的确定方法有:①振动模型估算法;②非线性系统估算法;③经验估算法;④类比法; ⑤冲击响应谱法。

振动脆值的确定方法有:①扫频振动试验法;②疲劳曲线反求法;③随机振动试验法。

3.计算题

(1)传统脆值理论:某产品质量m =80kg ,缓冲衬垫的线弹性系数为k =100kN/m ,产品的脆值为G =80,产品包装件的跌落高度为60cm ,不计产品衬垫系统的阻尼,试求内装产品在跌落冲击过程中产生的最大位移和最大加速度。并对这个包装件进行强度校核。 解:最大位移:cm m k WH gH

x m 7.9097.01000

1006.08.980222==????=

=

=

ω。

最大加速度:8037.12097

.06.022<=?===m

m m x H g x G ,这个包装件是安全的。

第二章反应动力学基础.

2 反应动力学基础 2.1在一体积为4L 的恒容反应器中进行A 的水解反应,反应前 A 的含量为12.23%(重量),混合物的密度为1g/mL ,反应物A 的分子量为88。在等温常压 解:利用反应时间与组分A 的浓度变化数据,作出C A ~t 的关系曲线,用镜面法求得t=3.5h 时该点的切线,即为水解速率。 切线的斜率为 0.760.125/.6.1 α-==-mol l h 由(2.6)式可知反应物的水解速率为 0.125/.-==dC A r mol l h A dt 2.2在一管式反应器中常压300℃等温下进行甲烷化反应: 2423+→+CO H CH H O 催化剂体积为10ml ,原料气中CO 的含量为3%,其余为N 2,H 2气体,改变进口原料气流量Q 0解:是一个流动反应器,其反应速率式可用(2.7)式来表示 00000(1)(1)-= =-=-=-A A R A A A A A A A A dF r dV F F X Q C X dF Q C dX 故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000 0(/)==A A A A A R R dX dX r Q C C dV d V Q 用X A ~V R /Q 0作图,过V R /Q 0=0.20min 的点作切线,即得该条件下的dX A /d(V R /Q 0)值α。 0.650.04 1.79 0.34 α-== 故CO 的转化速率为 40030.10130.03 6.3810/8.31410573--? ===???A A P C mol l RT

430 0 6.3810 1.79 1.1410/.min (/)--==??=?A A A R dX r C mol l d V Q 2.3已知在Fe-Mg 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20.850.4 /-=?w CO CO r k y y kmol kg h 式中y CO 和y CO2为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瞬间摩尔分率,0.1MPa 压力及700K 时反应速率常数k W 等于0.0535kmol/kg.h 。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30m 2/g ,堆密度为1.13g/cm 3,试计算: (1) 以反应体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V 。 (2) 以反应相界面积为基准的速率常数k g 。 (3) 以分压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k g 。 (4) 以摩尔浓度表示反应物系组成时的速率常数k C 。 解:利用(2.10)式及(2.28)式可求得问题的解。注意题中所给比表面的单位换算成m 2/m 3。 33230.450.45 33 0.45(1) 1.13100.053560.46/.6(2) 1.7810/.3010 11(3)()()0.05350.15080.1013..()8.3110700(4)()(0.05350.333(0.1)ρρρρ-==??=-= = =???==?=??==?=v b w b b g w w v b n p w n c w k k kmol m h k k k kmol m h a kmol k k P kg h MPa m RT k k P km 0.45)().kmol ol kg h 2.4在等温下进行液相反应A+B →C+D ,在该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1.50.5 0.8/min =?A A B r C C mol l 若将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为3mol/l 的原料混合进行反应,求反应4min 时A 的 转化率。 解:由题中条件知是个等容反应过程,且A 和B 的初始浓度均相等,即为1.5mol/l ,故可把反应速率式简化,得 1.50.5222 00.80.80.8(1)===-A A B A A A r C C C C X 由(2.6)式可知 00 (1)?? ???? --==-=A A A A A A d C X dC dX r C dt dt dt 代入速率方程式 22 00.8(1)=-A A A A dX C C X dt 化简整理得 00.8(1)=-A A A dX C dt X 积分得 00.81= -A A A X C t X 解得X A =82.76%。

包装运输课后习题练习题目答案

1、包装的含义; 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2、运输包装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为了尽可能降低运输流通过程对产品造成损坏,保障产品的安全,方便储运装卸,加速交接点验,人们将包装中以运输存储为主要目的的包装称之为运输包装。 3、简述并理解《运输包装》课程的要求; 理解包装动力学基本理论; 了解包装件流通的环境条件; 了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机械损伤的机理,掌握产品力学性能的评价方法; 熟悉缓冲包装材料,掌握其缓冲性能评价方法; 掌握缓冲包装设计基本理论、方法、步骤;及与之相关的实验(检测)设备和实验(检测)方法。 熟悉纸箱、木箱、集合包装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 运输包装的要求 a)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b)具有防水、防潮、防虫、防腐、防盗等防护能力; c)包装材料选用符合经济、安全的要求; d)包装重量、尺寸、标志、形式等应符合国际与国家标准,便干搬运与装卸; e)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使操作安全便利。 f)符合环保要求。 4、简述并理解运输包装器具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标准化原则 2、集装化原则 3、多元化原则 4、科学化原则 5、生态化原则(书P7) 5、流通的基本概念及流通环境的基本环节。 指产品从生产工厂为起点,经过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陈列、销售等多个环节,以用户消费为终点的全过程。 基本环节:装卸搬运环节(跌落)、运输环节(振动&气象影响)、储存环节(堆码载荷&气象条件、生物化学因素)。 6、设计实例:酒品运输缓冲包装设计方案分析(黄昌海) 1、简述冲击与振动异同之处。 1、冲击的特点: i.冲击力的作用时间极短; ii.产生极大的冲击加速度; iii.冲击力极大。 2、冲击:物体在极短时间内速度或能量产生突然的变化。 3、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受到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垂直冲击(跌落冲击)和水平碰撞冲击。 跌落冲击最为强烈,是重点研究的对象。 4、冲击的三要素:冲击波形、冲击峰值、冲击时间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及答案(2)

第四章 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 考虑地球为自转椭球模型,请推导地面返回坐标系及弹道坐标系(半速度坐标系)下航天 器无动力再入返回质心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以及绕质心旋转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 解答: (1)地面返回坐标系:原点位于返回初始时刻地心矢径与地表的交点处,ox 轴位于当地水平面内指向着陆点,oy 垂直于当地水平面向上为正,oz 轴形成右手坐标系。 地面返回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与发射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形式相同,令推力为0即可得到。 (2)弹道(航迹,半速度)坐标系定义:原点位于火箭质心,2ox 轴与速度矢量重合,2oy 轴位于包含速度矢量的当地铅垂平面内,并垂直于2ox 轴向上为正,2oz 轴形成右手 坐标系。 由于弹道坐标系是动坐标系,不仅相对于惯性坐标系是动系,相对于地面返回坐标系也是动系,在地面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可以写为: 惯性系下:22222()=F=++m e e e d m m m m t dt t δδδδ=+?+??r r r ωωωr P R g 地面系下:22=++m -2-()e e e m m m t t δδδδ???r r P R g ωωωr 弹道系下:22=()=++m -2-()t e e e m m m m m t t t t δδδδδδδδ'=+????'r v v r ωv P R g ωωωr 式中,t δδ''v 表示速度矢量在弹道坐标系的导数,t ω表示弹道坐标系相对于地面坐标系的 旋转角速度,将上式矢量在弹道坐标系分解得到: 速度矢量00v ????=??????v ,角速度矢量=tx t ty tz ?? ???????? ωωωω 00cos 0sin 00sin =+=()001000sin 0cos 0cos t y L σσσθσσσσθσσθσθ?? --??????????????????????+=+=? ???????????????????????????????????ωθσ sin 0 cos 0=0cos 0sin 0cos cos 0sin 00t v v v v σθσθσσσθσθσθσθσ σθ σ????--?????? ????????????==????????????????? ???---??????????ωv 等式左边:()=cos t v m v t v δσθδσ? ? '??+???'??-?? v ωv 等式右边将所有力转换到弹道坐标系下,如果不方便直接转换,可以先转到地面系,然 后再转到弹道系。其中:

《理论力学》动力学典型习题+答案

《动力学I 》第一章 运动学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1-3 解: 运动方程:θtan l y =,其中kt =θ。 将运动方程对时间求导并将0 30=θ代入得 34cos cos 22lk lk l y v ====θ θθ 938cos sin 22 3 2lk lk y a =-==θ θ 1-6 证明:质点做曲线运动,所以n t a a a +=, 设质点的速度为v ,由图可知: a a v v y n cos ==θ,所以: y v v a a n = 将c v y =,ρ 2 n v a = 代入上式可得 ρ c v a 3 = 证毕 1-7 证明:因为n 2 a v =ρ,v a a v a ?==θsin n 所以:v a ?= 3 v ρ 证毕 1-10 解:设初始时,绳索AB 的长度为L ,时刻t 时的长度 为s ,则有关系式: t v L s 0-=,并且 222x l s += 将上面两式对时间求导得: 0v s -= ,x x s s 22= 由此解得:x sv x -= (a ) (a)式可写成:s v x x 0-= ,将该式对时间求导得: 2 02 v v s x x x =-=+ (b) 将(a)式代入(b)式可得:32 20220x l v x x v x a x -=-== (负号说明滑块A 的加速度向上) 1-11 解:设B 点是绳子AB 与圆盘的切点,由于绳子相对圆盘无滑动,所以R v B ω=,由于绳子始终处 于拉直状态,因此绳子上A 、B 两点的速度在 A 、B 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即: θcos A B v v = (a ) 因为 x R x 2 2cos -= θ (b ) 将上式代入(a )式得到A 点速度的大小为: 2 2 R x x R v A -=ω (c ) 由于x v A -=,(c )式可写成:Rx R x x ω=--22 ,将该式两边平方可得: 222222)(x R R x x ω=- 将上式两边对时间求导可得: x x R x x R x x x 2232222)(2ω=-- 将上式消去x 2后,可求得:2 22 42) (R x x R x --=ω 由上式可知滑块A 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其大小为 2 22 42) (R x x R a A -=ω 1-13 解:动点:套筒A ; 动系:OA 杆; 定系:机座; 运动分析: 绝对运动:直线运动; 相对运动:直线运动; 牵连运动:定轴转动。 根据速度合成定理 r e a v v v += 有:e a cos v v =?,因为AB 杆平动,所以v v =a , o v o v a v e v r v x o v x o t

第二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答案)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一、填空题 1. 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 主反应 ,其它的均为 副反应 。 2.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逸度表示的速率常数f K ,则C K =n f K 。 3.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气体摩尔分率表示的速率常数y K , 则C K = n p RT ???? ?? y K 。 4.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B A C A C C K r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βα+RT ___P K 。 5. 反应A + B → C ,已知115.0-=s k ,则反应级数n= 1 。 6. 反应3A → P ,已知s l mol k ?=/15.0,则反应级数n=___0____。 7.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 反应速率 对温度的敏感程度。 8. 对于一非恒容均相化学反应B A B A αα?,反应组分A 的化学反应速率=-A r Vdt dn r A A -=- 。( V d t dn r A A -=-、 Vdt dn r B A -=-、dt dC r A A -=-、dt dC r B A -=-) 9. 气相反应A + B → 3P + S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 与B 以1∶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δ=____2___。 10. 气相反应3A + B → P + S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A 与B 以2∶1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A δ=___-2/3____ 11. 在一间歇恒容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平行反应12k k A P A S ??→??→,P 为目的产物,已知0A c 的单位为[]/mol L ,1k 的单位为1s -????,2k 的单位为[]/L mol s ?,活化能12E E >。则R A = )(221A A C k C k +- 。目的产物P 的瞬时选择性P S = 1212A A A k c k c k c + ,为了提高P S ,A c 要控制得较 低 ,T 要控制得较 高 。

包装动力学--样题

包装动力学样题 一.判断题(对于给出的命题,判断其是否正确) 1. 振动与冲击是商品产生物理机械损伤的主要原因 √ 2. 包装件在流通中遭受的振动通常是随机振动 √ 3. 冲击是一种瞬时的、猛烈的机械运动,即物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很 大的速度变化或完成突然的能量转化. √ 4. 当激振频率接近包装件固有频率时,包装件产生剧烈共振。 √ 5. 产品在振动台上做振动试验时,安固有频率振动。 × 6. .最大加速度m G 与跌落高度、弹性系数及产品质量有关。.缓冲材料越硬(弹 性系数越大),m G 越大。 × 7. .跌落高度越大,m G 越大。 × 8. .产品质量越大,在跌落缓冲过程中产生的m G 越小。 × 9. 产品的破损不仅取决于冲击脉冲的加速度峰值,还依赖于冲击持续时 间和冲击脉冲的形状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 正确的选项选出,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1.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产生自由衰减振动的条件为: A. 1<ζ; B.1>ζ; C. 1=ζ, D. 0=ζ. 2.同一种缓冲材料的缓冲系数曲线具有如下性质 A.;只有一条; B.有两条, C.有三条. D.厚度有几种就有几条缓冲系数曲线 3.振动传递率与 无关。 A 激励频率;B.阻尼系数, C.固有频率. D.振幅 4.常用缓冲设计方法有三种,下面哪一种不是 A 全面缓冲包装法;B. 局部缓冲包装、C. 悬浮式缓冲包装. D.防潮包装 5.等效跌落高度主要代表 A 缓冲材料性能;B. 产品特性、C. 流通环境冲击跌落程度. D. 流通环境振动特性 三.选择填空题(从题后给出的5个选项中选择若干个正确答案,填入每 题给出的空格中,每一空格填一项答案(字母代号),按选填项正确性计分,错选或不选不得分) 1. 流通过程基本环节主要有: 、 、 、 。 A . 搬卸装运、 B .运输、 C .仓储堆码、 D .销售 E .展示 2.描述随机振动的特性函数有: 、 、 、 。 A. 自相关函数、B .互相关函数、C .功率谱密度、D .频谱E .周期 3.描述产品的特性参数有: 、 、 、 。

力学习题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含答案)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单元测验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物体A和B的质量分别为2kg和1kg,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静 止叠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各接触面的静摩擦系数均为μ=0.2,现有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在物体A上,则F至少为多大才能使两物体运动. A.3.4N; B.5.9N; C.13.4N; D.14.7N 答案:A 解:设沿斜面方向向下为正方向。A、B静止时,受力平衡。 A在平行于斜面方向:F m g sin T f f 0 A12 B在平行于斜面方向:1sin0 f m g T B 静摩擦力的极值条件:f1m g cos, B f m m g 2(B A)cos 联立可得使两物体运动的最小力F min满足: F min (m B m A)g sin (3m B m A )g cos=3.6N 2.一质量为m的汽艇在湖水中以速率v0直线运动,当关闭发动机后,受水的阻力为f=-kv,则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A.v k t =v e m; B. v= -t k t v e m 0; C. v=v + k m t ; D. v=v - k m t 答案:B 解:以关闭发动机时刻汽艇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和计时零点,以v0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牛顿第二定律: dv ma m kv dt 整理: d v v k m dt

积分得:v= - v e k t m 3.质量分别为m和m( 12m m)的两个人,分别拉住跨在定滑轮(忽略质量)21 上的轻绳两边往上爬。开始时两人至定滑轮的距离都是h.质量为m的人经过t 1 秒爬到滑轮处时,质量为m的人与滑轮的距离为 2 m m1m-m1 1; C.1(h gt2)2h gt 1 2 A.0; B.h+; D.(+) m m2m2 222 答案:D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设人与绳之间的静摩擦力为f,当 质量为m的人经过t秒爬到滑轮处时,质量为m的人与滑轮的距离为h',对二者12 分别列动力学方程。 对m: 1 f m g m a m 11m1 1 dv m 1 dt 对m: 2 f m g m a m 22m2 2 dv m 2 dt 将上两式对t求积分,可得: fdt m gt m v m 11m1 1dy m 1 dt fdt m gt m v m 22m2 2dy m 2 dt 再将上两式对t求积分,可得: 1 fdt m gt 0m h 22 11 2 1 fdt m gt m h m h 22 222 2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动力学考试资料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动力学考试资料 1. 产品质量m = 10(kg)。所用缓冲衬垫的弹性模量E = 800(kPa),衬垫面积A = 400(cm 2 ),衬垫厚度h 分别取1.10、2.16、5.28(cm),试求这三种情况下衬垫的弹性常数及产品衬垫系统的固有频率。 解 衬垫厚度h =l.10(cm)时,其弹性常数为 09.2910 .1400 80=?== h EA k (kN/cm ) 产品衬垫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7015 1009.2921215 =?== π π m k f n (Hz ) 衬垫厚度h =2.16(cm)时其弹性常数为 81.1416 .2400 80=?== h EA k (kN/cm ) 产品衬垫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5015 1081.142121 5 =?== π π m k f n (Hz ) 衬垫厚度h =5.28(cm)时,其弹性常数为 06.628 .5400 80=?== h EA k (kN/cm ) 产品衬垫系统的固有频率为 3215 1006.621215 =?== π π m k f n (Hz ) 2.已知一包装件的产品质量m = 6 kg ,缓冲垫等效弹性系数为k = 600 N/m ,当其作无阻尼自由振动时给一个初始位移为 A = 0.04 m ,使之从静止开始振动,求其固有频率、位移方程。 3.已知一包装件产品质量 m = 8 kg ,缓冲垫等效弹性系数为k = 500 N/m ,将其简化为有阻尼单自由度模型,设阻尼比为0.05ζ=。当其作有阻尼自由振动时给一个初始位移为 A = 0.02 m ,使之从静止开始振动,求振动周期、位移方程,并计算振动多少次后的振幅小于初始振幅的10%。 解:固有园频率 27.91m f ωπ== ==(rad/s ) 阻尼系数 7.910.050.395n ωζ==?= ①振动周期 10.795T = = =(s ) 初始条件 00.02x = 00v =

动力学答案

作业 动力学 1、质量为m=1kg 的质点,在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t x 4=,3215t y -=(SI 制),则在t =3s 时,所受合外力为……………………………………………………………(③ ) ① j i 3912-; ② j 12-; ③ j 36-; ④ j i +6。 2、质量m=2.0kg 的物体,其运动方程为j t i t r )35(42-+= (SI 制),则物体的轨道方程为(2)5(9 4-= y x 或010094042 =+--x y y ) ,t=2秒时物体的受力大小为( 16 )牛顿。 3、质量为1kg 的球以15m/s 的速度垂直的落在地板上,又以10m/s 的速度弹回,碰撞时地板所受的冲量大小I 为(25N.s ),若球与地板接触的时间为0.02s ,作用在地板上的平均冲力F 为(1250N )。 4、质点系所受外力的矢量和恒为零,则…………………………………………………(② ) ① 质点系的总动量恒定不变,质点系内各质点的动量都不改变; ② 质点系的总动量恒定不变,质点系内各质点的动量可以改变; ③ 质点系的总动量可以改变,质点系内质点的动量恒定不变; ④ 质点系的总动量和质点系内各质点的动量都可以改变。 5、质量m =2kg 的物体,以初速v 0=20m/s 沿x 轴正方向运动,受到与速率成正比的阻力f 的作用,f = -v /2 (SI),则当它速度降至10m/s 米/秒时,它前进的距离=?x ( 40m );在这段路程中阻力所做的功=f A (-300J )。 6、A 、B 两质点m A >m B ,受到相等的冲量作用,则………………………………………(③ ) ① A 比B 的动量增量少; ② A 比B 的动量增量大; ③ A 与B 的动量增量相等; ④ A 与B 的动能增量相等。 7、小球A 与B 的质量相同,B 球原来静止,A 以速度u 与B 做对心碰撞。这两球碰撞后的速度v 1和v 2的可能值是…………………………………………………………………(② ) ① –u ,2u ; ② u/4,3u/4; ③ –u/4,5u/4; ④ u 21,2/3u - 。 8、一物体质量M =2kg ,在合外力F =(3+2t )i (SI)的作用下,从静止出发沿水平X 轴作直线运动,则当t =1s 时物体的速度v 1=( 2m/s )。 9、质量为10kg 的物体,沿X 轴无摩擦的运动,设t=0时物体位于原点,速度为零。若物体在合外力F=3+4t N 的作用下运动了3s ,则物体速度为( 2.7 m.s -1),加速度为(1.5 m.s -2)。 10、质量为m 的小球从4/1的圆弧槽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槽的质量为M ,圆弧的半径为R ,忽略所有摩擦,小球滑离圆弧槽的速率为……………………( ② ) ①、Rg 2 ②、()m M MRg +/2 ③、M m M MRg m /)/(2+ ④、m m M MRg M /)(2+ 11、质量为m 的质点,受力F 作用,一段时间后,速度方向改变α 角,而速度v 大小仍然保持不变,则该力的冲量大小为……………………………………( ② )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5R方法:Reduce、Reuse、Recycle、Rclaim、rufuse,即减少包装、回用包装、再生包装、统一回收、拒用无环保观念的包装品,同时还要选用生态包装材料。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Life Cycle Assessment):即评价某种包装品时,要考虑其在从开采自然资源,经加工制造为成品供使用废弃后,被回收再生或处理,又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整个封闭的循环过程中,总共消耗了多少能量,产生了多少有害物质,并以其对环境的污染作为评估的重点。 一、包装工艺的物理基础 一、填空 1、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最大冲击是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 2、在缓冲包装动力学领域,按产品破损性质和程度,被包装产品破损形式分为失效、失灵、商业性破损。 3、适合于大部分果蔬贮存的条件为低温、高湿。 4、渗透是指气体或蒸气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碰撞震动,使包装受损等的现象。 5、脆值是指其遭受机械性损伤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值,通常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表示。 二、名词解释 渗透:气体或蒸气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 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碰撞震动,使包装受损等,而发生产品渗漏现象。 脆值:又称易损度,是指产品不发生物理的或功能的损伤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值,一般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G表示。 溶化:溶化是指某些固体产品在潮湿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当吸收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溶化成液体的现象。(吸湿性、水溶性两者兼备) 熔化:熔化是指某些产品受热或发生变软以至变成液体的现象。 溶解:某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吸湿点:产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开始吸湿的相对湿度。

大学物理习题精选-答案——第2章 质点动力学

质点动力学习题答案 2-1一个质量为P 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α)上以初速度0v 运动,0v 的方向 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AB 平行,如图所示,求这质点的运动轨道. 解: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mg ,斜面支持力N .建立坐标:取0v ? 方向为X 轴,平行 斜面与X 轴垂直方向为Y 轴.如图2-1. 图2-1 X 方向: 0=x F t v x 0= ① Y 方向: y y ma mg F ==αsin ② 0=t 时 0=y 0=y v 2sin 2 1 t g y α= 由①、②式消去t ,得 2 20 sin 21x g v y ?= α 2-2 质量为m 的物体被竖直上抛,初速度为0v ,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数值为f KV =,K 为 常数.求物体升高到最高点时所用时间及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⑴研究对象:m ⑵受力分析:m 受两个力,重力P 及空气阻力f ⑶牛顿第二定律: 合力:f P F ? ??+= a m f P ???=+ y 分量:dt dV m KV mg =-- dt KV mg mdV -=+? 即 dt m KV mg dV 1 -=+ ??-=+t v v dt m KV mg dV 01 0 dt m KV mg KV mg K 1 ln 10-=++

)(0KV mg e KV mg t m K +?=+- mg K e KV mg K V t m K 1 )(10-+=?- ① 0=V 时,物体达到了最高点,可有0t 为 )1ln(ln 000mg KV K m mg KV mg K m t +=+= ② ∵ dt dy V = ∴ Vdt dy = dt mg K e KV mg K Vdt dy t t m K t y ??? ?? ????-+==-0000 1 )(1 mgt K e KV mg K m y t m K 11)(02-??????-+-=- 021 ()1K t m m mg KV e mgt K K -+--??=???? ③ 0t t = 时,max y y =, )1ln(11)(0)1ln(02max 0mg KV K m mg K e KV mg K m y mg KV K m m K + ?-??? ?????-+=+?- )1ln(1 1)(0 22 02mg KV g K m mg KV mg KV mg K m +-????? ? ?????? +-+= )1ln()(022 0002mg KV g K m KV mg KV KV mg K m +-++= )1ln(0 220mg KV g K m K mV +-= 2-3 一条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链条,放在一光滑的水平桌面,链子的一端由极小的一 段长度被推出桌子边缘,在重力作用下开始下落,试求链条刚刚离开桌面时的速度. 解:链条在运动过程中,其部分的速度、加速度均相同,沿链条方向,受力为 m xg l ,根据牛顿定律,有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包装工艺学:研究包装工艺过程中具有共同性规律的学科。 包装工艺过程:包装品(容器、材料及辅助物)与产品结合在一起构成包装件。 5R方法:Reduce、Reuse、Recycle、Rclaim、rufuse,即减少包装、回用包装、再生包装、统一回收、拒用无环保观念的包装品,同时还要选用生态包装材料。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Life Cycle Assessment):即评价某种包装品时,要考虑其在从开采自然资源,经加工制造为成品供使用废弃后,被回收再生或处理,又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整个封闭的循环过程中,总共消耗了多少能量,产生了多少有害物质,并以其对环境的污染作为评估的重点。 一、包装工艺的物理基础 一、填空 1、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最大冲击是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 2、在缓冲包装动力学领域,按产品破损性质和程度,被包装产品破损形式分为失效、失灵、商业性破损。 3、适合于大部分果蔬贮存的条件为低温、高湿。 4、渗透是指气体或蒸气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碰撞震动,使包装受损等的现象。 5、脆值是指其遭受机械性损伤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值,通常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表示。 二、名词解释 渗透:气体或蒸气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 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碰撞震动,使包装受损等,而发生产品渗漏现象。 脆值:又称易损度,是指产品不发生物理的或功能的损伤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值,一般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G表示。 溶化:溶化是指某些固体产品在潮湿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当吸收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溶化成液体的现象。(吸湿性、水溶性两者兼备) 熔化:熔化是指某些产品受热或发生变软以至变成液体的现象。 溶解:某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吸湿点:产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开始吸湿的相对湿度。 失效:既严重损破,指产品已经丧失使用功能,且不可恢复。 失灵:既轻微破损,指产品功能虽已丧失,但可恢复。 商业性破损:指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而仅在外观上造成的破损,产品虽可以使用,但已经降低了商品价值。 三、问答 1、溶化、熔化对产品的影响有哪些如何克服熔化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溶化对产品的影响:有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会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水分子能够扩散到产品体中,破坏产品份子的原有紧密联系,使产品逐渐潮解,直至溶解成液体;有的产品如纸张、棉花等虽然不会溶解但依然有很强的吸湿性,使其使用性能降低。溶化对产品的影响:作为产品在流通环境中溶化的结果有的会早餐产品流失;有的会使产品与包装黏结在一起;有的产品会产生体积膨胀,胀破包装;有的还可能玷污其他产品等。 2、何谓渗漏与渗透它对被包装产品的影响如何 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候碰撞震动,使包装在受损等,而发生产品渗漏现象。渗透是指气体或蒸汽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它对被包装产品的影响:当被包装产品的渗漏或渗透超过一定程度时,都会引起产品发生品质变化、质量减少、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造成灾害。 3、被包装产品的破损如何分类 被包转产品的破坏形式分为三大类: 失效或严重破损:是指产品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且不能恢复。 失灵或轻微破损:指产品功能虽已丧失,但可恢复。 商业性破损:指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而仅在外观上造成的破损,产品虽可以使用,但已经降低了商业价值。 4、挥发与温度、沸点、空气流速及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关系挥发对产品有何影响 关系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沸点越低空气流速越快,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挥发越快。

大学物理_第2章_质点动力学_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_第2章_质 点动力学_习题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 质点动力学 2-1一物体从一倾角为30的斜面底部以初速v 0=10m·s 1向斜面上方冲去,到最高点后又沿斜面滑下,当滑到底部时速率v =7m·s 1,求该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系数。 解: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f =uN =umgcos30 物体向斜面上方冲去又回到斜面底部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2011 2(1)22mv mv f s -=-? 物体向斜面上方冲到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01 0sin 302mv f s mgh f s mgs -=-?-=-?- 2 (2)(31) s g u ∴= - 把式(2)代入式(1)得, () 22 2 20 0.198 3u v v = + 2-2如本题图,一质量为m 的小球最初位于光滑圆形凹槽的A 点,然后沿圆弧ADCB 下滑,试求小球在C 点时的角速度和对圆弧表面的作用力,圆弧半径为r 。 解: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G 和轨道对它的支持力T .取如图所示的自然坐标系,由牛顿定律得 2 2 sin (1) cos (2) t n dv F mg m dt v F T mg m R αα=-==-= 由,,1ds rd rd v dt dt dt v αα= ==得代入式(), A 并根据小球从点运动到点C 始末条件进行积分有, 习题2-2 A o B r D C T

90 2 n (sin )m cos 3cos '3cos ,e v vdv rg d v v r v mg mg r mg α αα ωαα α=-===+==-=-? ?得则小球在点C 的角速度为 =由式(2)得 T 由此可得小球对园轨道得作用力为T T 方向与反向 2-3如本题图,一倾角为θ的斜面置于光滑桌面上,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木块,两者间摩擦系数为μ,为使木块相对斜面静止,求斜面的加速度a 应满足的条件。 解:如图所示 () 1212min max sin ,cos cos sin (1) sin cos 2(1)(2)(sin cos )(cos sin ) (sin cos )() (cos sin )1(2)(1)(sin cos )(cos sin )(sin cos a a a a N mg ma ma mg uN m a ma u g u a u g u g tg u a u utg u g u a u g u a θθθθθθ θθθθθθθθθθ θθθθθ==∴-==±==?+-=+--∴= = ++-?+=-+∴=得,得,)() (cos sin )1()()11g tg u u utg g tg u g tg u a utg utg θθθθθ θθθθ += ---+∴≤≤+- 2-4如本题图,A 、B 两物体质量均为m ,用质量不计的滑轮和细绳连接,并不计摩擦,则A 和B 的加速度大小各为多少 。 解:如图由受力分析得 习题2-3图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和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和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和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和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和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和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和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和相邻波峰和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第二章均相反应动力学试题(带答案)

第二章 均相反应动力学 1. 均相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反应的物质均处于同一相) 2. a A + b B p P + sS 对于反应,则=P r _______)(A r -。(a p ) 3.着眼反应组分K 的转化率的定义式为_______。(0 0K K K K n n n -= χ ) 4.当计量方程中计量系数的代数和等于零时,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否则称为_______。(等 分子反应、非等分子反应) 5. 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α B A C A C C K r =- ,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假定符合理想气体状 态方程,如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P K ,则C K =_______P K 。( ) () (βα+RT ) 6.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逸度表示的速率常数f K ,则C K =_______ f K 。(n RT )() 7. 化学反应的总级数为n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气体摩尔分率表示的速率常 数y K ,则C K =_______y K 。( n p RT ???? ??) 8.在构成反应机理的诸个基元反应中,如果有一个基元反应的速率较之其他基元反应慢得 多,他的反应速率即代表整个反应的速率,其他基元反应可视为处于_______。(拟平衡常态) 9.当构成反应机理的诸个基元反应的速率具有相同的数量级时,既不存在速率控制步骤时,可假定所有各步基元反应都处于_______。(拟定常态) 10. 活化能的大小直接反映了______________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反应速率) 11. 一个可逆的均相化学反应,如果正、逆两向反应级数为未知时,采用______________法来求反应级数。(初始速率法) 12.生成主产物的反应称为_______,其它的均为_______。(主反应、副反应) 13. 平行反应 A P (主) S (副)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选择性S p 与_______无关, 仅是_______的函数。 (浓度、温度) 14. 如果平行反应A P (主) S (副) 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提高选择性P S 应 _______。(提高温度) 15. 一级连串反应A S P 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 度= max ,P C ______、 = opt τ ______。(2 2 /112 0] 1) /[(+K K C A 、 2 11 K K )

物流运输包装设计复习题

物流运输包装设计习题:1.流通的三个环节,除了贮运、运输,还有重要的一环是(B)C)销售(D)堆码(A)吊装(B)装卸搬运( 2. 集合包装以(A)为前提:(A)装卸与搬运作业的机械化(B)流通环节少) 大体积货物(D (C)人力资源成本低 3.关于捆扎器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B)捆扎器材的自重轻)常用的捆扎器材 有钢丝、钢带、焊接链、钢丝绳等(A )捆扎器材就是我们常说的塑料打包带(D (C)捆扎器材的成本较低 4.托盘是与(C)配合的集装器具D)吊车(A)集装箱(B)货运卡车(C)叉 车( )5.对于包装件的设计能有效地减少粗野装卸的发生的是(B (B)机械装卸(A)人工 装卸 (D)符合人体因素的包装重量与外部尺寸(C)缓慢启动 电子产品应特别考虑环境(6. B)对其性能的影响()人工装卸D (C)必要的捆扎(A)跌落(B)静电场 7.冲击、振动、压力、滚动、跌落、堆码统一称为(A)( D ) 包装运输环境环境因素A)机械因素( B ) ( C ) 包装件( 物流运输包装标志是指在货物物流运输包装上应用图形或者文字制作的特定记号和说8. )功能明。物流运输包装标志主要是赋予物流运输包装件以(C (D) 验证传达(B) 传输(C) (A) 辨别 9. 下边标志是堆码极限标志的是(B) ) (A(B)

(D)(C) )哪一种楞型的瓦楞纸板平面抗压强度最好?(D10. 型D)E (C)C型(B型(A)A ()B型 长途运输用的干式集装箱,内部处于密闭状态,箱内温度状态随外界温度或太阳辐射的11.变化而变化,为防止可能发生内部结露,应严格控制包装材料的(A) 含菌量(D) 含氮量(C) 含氧量(B) 含水量(A) D)等几个气温带12.我国幅员辽阔,从北到南依次跨越了( 寒温、寒冷、湿热、干热(B) (A) 寒温、干热、寒冷、湿热 寒冷、寒温、干热、湿热(D) (C) 干热、湿热、寒冷、寒湿 )13.导致包装件内装产品的破损原因是(C 冲击作用时间长(B) (A) 速度变化大 极大的加速度,导致包装件在瞬间承受极大的冲击力(C) 速度变化小,冲击作用时间长(D) C )14. 重量为25kg的包装件,根据跌落高度的经验公式其跌落高度是((D) 70cm (B) 50cm (C) 60cm (A) 40cm C)15. 有关产品跌落冲击的论述错误的是( 不论人工或机械装卸,都可能因人为或偶发因素使包装件自由跌落(A) 100g 为重力加速度)左右,有时超过人工装卸的跌落冲击加速度通常在10g(g(B) 冲击力大小取改:(C) 冲击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包装件重量,而不取决于跌落高度 决于包装件重量(D) 冲击力大小除取决于跌落高度外还取决于包装件重量、缓冲性能和地面的弹性程度 16.防振包装的目的是(C)(A)减弱包装件对运输振动环境的响应 (B)减弱包装件对运输中发生冲击时产生的加速度值(D) (C)防止产品受到振动的影响防止产品受到冲击的影响 17.用以评定物流运输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各种性能的试验,称为(A)(D)探索实验机械搬运试验(C)环境试验(A)物流运输包装件试验(B) 18.合理包装是(C)(B) 不存在包装不足的现象不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A) (C)既要保护产品不受损坏,还要尽可能降低成本,综合考虑科学、适用、经济等各方面。(D)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法令的包装 19.据调查,仓库堆垛的高度通常是(A )米(D) 7 6 (C) 6 (A) 3~4 (B) 5~ )包装质量件超过(A,一般使用机械装卸。20.90kg )(D)(C80kg ((A)60kg B )70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