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的发展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业的发展思路

“三农”问题,是个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谈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备受党和国家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30余年,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0个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了战略部署,将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谱写新的篇章。

在“三农”问题中,农业是重中之重,农业稳,天下安。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各级政府在其工作中从不敢懈怠。但是,尽管近几年国家对农业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减免了农民的税赋,给粮食生产进行直补,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推动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并没有出现可喜的局面,不时还出现农产品供给不足,价格暴涨,引发物价全面上涨的情况。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如何稳定发展,破题之举是什么?本文想就农业发展的思路问题做一个初步探讨。

一、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生产组织形式缺乏创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责任制实施以来的30年间,强化了家庭经营,集体经营这个层面没有随着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集体经济组织演变为处理一般日常村务的行政组织。虽然农民自发组建了一些专业合作组织,由于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扶植,形式松散,组织乏力,运作不规范,自生自灭,大多数处于发展雏形,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单家独户的“小而全”生产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物流方式的变化,已经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良种良法推广慢,对市场需求反应迟缓,跟风生产,经常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且生产批量小卖不出好价钱,还常常遭遇假种子、假肥料的坑骗;村社之间、农户之间、农户与一些部门、组织机构之间矛盾不断,影响了农村的和谐。

2、耕地零碎细划且利用率不高。以笔者调查的江油市为例,人均耕地只有0.91亩,有些乡镇人均不到0.5亩地,家庭的耕作面积在2亩—5亩。在缺乏组织的这样的土地面积上要创造出好的效益是不可能的。加之不少地方,特别是丘区和山区,耕地的粗放经营现象严重,甚至不少耕地撂荒,据一个丘陵乡的农技服务人员反映,该乡的撂荒耕地达百亩之上。

3、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素质在下降。农业比较效益低,耕地面积少,农村中有文化的轻壮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外出打工,留下一些老人和没有多少文化的妇女维持土地上的简单再生产,以保

证有粮食吃为目的。这种状况不是少数,已成为农村中特别是丘陵和山区的普遍现象。

4、农业基础设施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使用的水利设施,大多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所建,严重老化,病险水库、塘埝多,水渠硬化率低,渗漏严重。提灌设施提水效能不高,大多需要维修整治,而整治资金缺乏。因此,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农户因水费较高,把栽水稻的田改成种旱地作物。在山区乡镇,还有部分村不通公路,农产品的商品化仍在靠马帮来实现。

5、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一是大规模、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尚未形成,农产品流通还不顺畅,部分农产品仍然存在卖难问题。二是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差,辐射半径小,交易方式落后;三是现代流通企业太少,流通方式陈旧,大多数产品很难走出去省门和国门。四是专业批发市场少,规模小,营销手段落后,不能预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及行情,对生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非常有限。五是政府对培育市场体系重视不够,重生产、轻销售的现象仍然存在,无论是在市场的建设上还是营销网络的构建上力度都不够。

6、农业服务体系的服务职能弱化。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尤其是它的低效益降低了各级干部对它的重视程度,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中,也弱化了对农业的考核。最明显和最直

接的反映是过去为农业服务的县、乡、村、社四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名存实亡。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呈现“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不少农技站有名无实,技术服务人员由乡镇行政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知识,服务能力差,服务功能不健全,导致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周期越来越长;农产品生产过程缺乏监督,乱用、滥用农药、生长激素的现象不能得到及时遏止,造成消费者对一些农产品的食用安全越来越担心,影响了这些产品的发展。过去为农业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基层供销社,改制后由私人经营,服务能力大大下降。

7.农民和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同时,农村生产资本也在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投入土地的资金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近几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但由于农业的欠账太多,国家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地方财政基本是吃饭财政,每年的支农预算,大部分作为了农口部门的人头和办公费用,直接投入到土地上的资金十分有限。除了财政,金融信贷支持农业的力度也不够,农民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小额贷款手续繁杂,落实起来也困难。作为投资主体的大多数农民,其自身的经济状况除了维持简单再生产,也没有能力来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基本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条件始终比较脆弱,经不起大的自然灾害,农业内部各产业的发展也不可能出现令人欣喜的局面,低水平上的缓慢发展便成为一种必然。

二、农业应从规模的发展上实现突破

规模经济由规模经营而产生。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农户从传统的“小而全”生产格局中脱离出来,有组织地专门从事某种产品的商品生产,进行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运作,产生出规模经济效应。农业规模经营既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又突破了家庭的生产边界,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升级和传统农户经济整合变异的产物,它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也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候的必然选择,是农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现实选择。

1、发展规模经济的重大作用。现代农业有四个重要的特征: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企业化。这四个特征中,规模化是基础,没有规模化,就不可能有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经营管理的企业化。规模经济所体现的许多现代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既定的农村经营体制条件下,规模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业主开发还是农村中成长起来的专业大户,还是各种协会及合作经济组织,无论他们从事种植业还是养殖业,或是其他与农业有关的二、三产业,要达到一定的发展规模,都必定有一定数量的其他农户以各种方式的参与,单家独户的农民通过这种参与,走上双赢的联合发展道路。

(2)、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扩大农业的劳动力容量。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其基本特征是以市场为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