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太网的数据采集系统在FPGA上实现
以太网测试仪中基于FPGA的FCS实现
![以太网测试仪中基于FPGA的FCS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77cf76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1.png)
以太网测试仪中基于FPGA的FCS实现摘要以太网测试仪在流量发生以及数据接收检测过程中,都需要计算fcs,还要能支持线速。
本文简要介绍了以太网帧fcs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基于fpga的实时fcs计算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兼容10/100/1000mbps三种速率的fcs计算实现。
【关键词】以太网 fpga fcs vhdl作为高性能以太网测试仪,全线速的流量发生与接收检测已成为必备功能。
以10/100/1000m以太网为例,速率越高,所用时钟频率越高,时钟周期越小,对发送和接收的设计要求也越高。
由于普通网卡缓存受限,加之发送时需要主机cpu参与,无法达到全线速,因此大多数测试仪都采用fpga+phy的方案,利用fpga在时序控制、并行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辅之以存储芯片,很好地解决了线速处理的问题。
在以太网测试中,涉及fcs(帧校验和)实时计算,特别是在线速下。
本文通过一款测试仪中流量发生设计实践为例,对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10/100/1000m三种速率下fcs的vhdl实现方法和仿真结果。
1 fcs计算方法在ieee std 802.3 csma/cd接入方法和物理层规范中,规定了fcs 的算法为32比特循环冗余校验(crc32),生成多项式:g(x)=x32+x26+x23+x22+x16+x12+x11+x10+x8+x7+x5+x4+x2+x+ 12 vhdl实现在硬件设计上,fpga与phy芯片之间采用mii和gmii接口。
10/100m采用mii接口,发送时钟分别为2.5mhz、25mhz,数据宽度4bit;1000m采用gmii接口,发送时钟125mhz,数据宽度8bit。
在利用fpga实现fcs时,就需要考虑三种不同时钟频率以及两种不同的数据宽度的处理。
2.1 10/100m10/100m宜采用4bit宽度的并行crc32算法,硬件实现电路如下:next_crc(0)<=(d(0) xor c(28));next_crc(1)<=(d(1)xor d(0)xor c(28)xor c (29));……next_crc(31)<=c(27);其中,d[3:0]为输入的4bit宽度数据,c[31:0]为前一次crc32计算结果,next_crc[31:0]为输入4bit数据后计算出的新的结果。
10G以太网接口的fpga实现,你需要的都在这里了
![10G以太网接口的fpga实现,你需要的都在这里了](https://img.taocdn.com/s3/m/2415080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5.png)
10G以太网接口的fpga实现,你需要的都在这里了随着FPGA在数据中心加速和Smart NIC在SDN和NFV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以太网接口的FPGA开发板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更高速率的以太网接口技术则是应用的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FPGA 的10G以太网接口的原理及调试技术。
欢迎留言讨论。
10G以太网接口简介1、10G以太网结构10G以太网接口分为10G PHY和10G MAC两部分。
如下图所示。
本设计中使用了Xilinx公司提供的10GEthernet PCS/PMA IP核充当连接10GMAC的PHY芯片,然后将该IP核约束到光模块上构建完整的物理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主要是完成以太网二层逻辑设计,不涉及PHY层的逻辑设计,如:bit同步、字节同步、字同步、64b/66b编解码等。
2、10G以太网接口PHY10G EthernetPCS/PMA的整体结构如图5.2所示,其核心是基于RocketIO GTH/GTX来实现的。
从图中可知,该模块分为PCS层和PMA层,对于发送数据,PCS层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64B/66B编码、扰码、发送变速等功能。
同时在测试模式下还提供了一个测试激励源,用于对链路进行检测。
PMA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并串转换、对串行信号进行驱动并发送等功能。
对于接收数据,PMA层的主要功能是将接收到的高速差分信号进行串并转换、bit同步、时钟恢复等功能,PCS层对于从PMA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块同步、解扰码、64B/66B 解码、弹性缓存等。
同时在测试模式下还提供测试激励检测功能,用于检测链路工作状态。
在接口调试过程中,可能用到PMA层的近端环回和远端环回功能。
PMA近端回环,用于测试IP核内部自回环;PMA远端回环,用于将接收到的远端10G PHY发送的的数据在PMA层直接回环发送给远端10G PHY,而不经过本地的PCS层。
3、10G以太网接口时钟布局设计由于10G Ethernet PCS/PMA是Xilinx官方提供的一款IP核,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是结合开发板的实际情况,为该IP核以及其他模块设计合理的时钟电路,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bfafa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1.png)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在现代工业领域,高速数据采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某些应用场景,如医学图像、通信信号和自然界信号的采集等,必须保证采样率高、抗噪性强的特点。
面对如此巨大的数据采集挑战,传统基于PC机的采集系统已经难以满足实时性和高速性的要求,而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从其高速、高精度、低功耗、灵活可靠等诸多特点上来看,成为了实现高速数据采集的首选方案。
因此,本文将对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进行深入研究,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FPGA芯片架构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高速、可靠、低功耗等方面的性能表现。
2. 研究采样率、信噪比、滤波器等方面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3. 设计高速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探究其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的作用和设计原理。
4. 进行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编码及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软件工具对系统进行模拟,了解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码,实现实际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预期成果1. 实现一套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具有高速性、稳定性、可靠性、低功耗等优点。
2. 对该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并分析系统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表现及优劣。
3. 从系统设计、电路设计、软件编写三个角度,对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开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和具体指导意见。
五、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FPGA硬件电路设计难度大。
解决方案:参考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针对不同应用,找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电路设计。
2. 信号处理算法的开发。
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智能算法,设计高效低延迟的算法并进行实际验证。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设计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b523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5.png)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设计一、简介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LAN)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其标准化是由IEEE 802.3委员会负责,最初的速度为10Mbps。
随着技术的进步,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逐渐成为了主流。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千兆以太网设计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灵活性,并在计算机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设计原理1.物理层(PHY):物理层负责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并通过以太网的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常用的物理介质包括双绞线、光纤和同轴电缆。
PHY通常实现了数模转换、模数转换、时钟同步、编解码、调制解调等功能。
2.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MAC负责协调和管理数据帧在网络中的传输。
它包括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MAC地址的识别和过滤、数据流的调度和控制等功能。
MAC层通常基于协议进行设计,如以太网交换机的MAC层使用了以太网交换协议(Ethernet Switching Protocol)。
3.高层协议:高层协议负责定义数据帧的格式和传输规则,以及实现数据帧的路由和转发。
常见的高层协议包括网际协议(IP)、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
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实现PHY层的功能,包括数模转换、调制解调等。
这需要使用FPGA的模拟和数字混合信号处理能力。
接下来,设计和实现MAC层的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MAC地址的识别和过滤等。
最后,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添加高层协议的功能和实现数据帧的路由和转发。
三、设计优势1.高性能:FPGA具有并行运算能力和硬件加速特性,能够实现高速数据处理和传输。
相比于软件实现,FPGA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2.灵活性:FPGA的可重构特性使得设计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和修改。
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添加或删除功能模块,并通过重新编程实现更新和升级。
3.低功耗:FPGA的硬件实现相比于软件实现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并减少功耗。
基于FPGA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7cfb589adaef5ef7ba0d3c14.png)
了异步传输 中跨时钟域造成的亚稳态问题 [ 5 1 。在本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中采用异步 FF IO的方式来解
图 2 数 据 采 集 系统 数 据 流 程
决跨时钟域 的数据传输 问题 。因为本数据采集系统 是针对 A C芯片的测试所用的, D 因此数据采集接 口 的数据率不是 固定 的 10 H x4i 而 D R 控制 5M z5b , D 2 t 器的用户接 口和 G E控制器接 口数据率是 固定的 , 分别为 10 H x 1b 和 15 z 2i 5 M zl2i t 2MH x b ,所 以选用 3 t 异步 FF IO可以使 系统更加灵活。
基于 F GA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P
张 泽 军 , 平 分 林
( 北京工业 大学 嵌入式 系统重点 实验 室, 北京, 1 4 102 ) 0
摘要 : 设计 并 实现 了一种基 于 FG P A的 高速 数据 采 集 系统 , 端 系统 用于采 集 目标 A C芯 片 的数 字输 出, 后 D 将 采集后 的数据传 输 至 P C机再 进行 分析 。数据 采 集 系统 采用 DR D A 储 、 兆 以太 网 ( ia i D 2SRM存 千 G gb t
数据传输及控制。同时 , 模块还负责 G I F E控制器、
图 1数 据 采 集 系统 框 图
D R D 2控制 器 的用户 总线及 外 部数 据采 集 接 口之间
h¨ n . h n nA 、 ,m a , , n / s A i, ;、 1 、
L一设 — 计
巾国集成电路
Chi na nt I eg r ed icu i at C r t
块 ,其 功 能 相 当 于 一 个 D MA ( i c M m r Dr t e oy e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设计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be510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3.png)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设计韦宏;付友涛;孔凡鹏;孙洁;刘金涛【摘要】千兆以太网拥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稳定可靠等优点,是当前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热点.FPGA拥有丰富的逻辑和管脚资源,常用于高速数据处理和通信的嵌入式系统.本文描述一个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系统的设计,本设计在硬件上主要使用千兆以太网PHY芯片88E1111和Altera公司的StratixⅢ系列的FPGA,在FPGA的逻辑上实现NiosⅡ嵌入式系统和以太网的MAC控制器,在NiosⅡ系统的软件上移植入MicroC/OS-Ⅱ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NicheStackTCP/IP协议堆栈.在FPGA上实现千兆以太网设计,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集成性,充分扩展FPGA的功能.%Gigabit Ethernet, which has advantages with high-speed transmission,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high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embedded systems. FPGA has rich logic and pins resources, which is often used in high-speed data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embedded systems. A gigabit Ethernet system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 PHY chip 88E111 and FPGA in Altera Stratix Ⅲ series are used in this system. Nios II embedded system and Ethernet MAC controller are implemented in FPGA, and MicroC/OS-Ⅱ real-time multitask operating system and NicheStack TCP/IP protocol stack are transplanted into NiosⅡ software system. The design of the gigabit Ethernet system was achieved on FPGA. It improved the reliability and integr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and extended the functions of FPGA.【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2(035)018【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千兆以太网;FPGA;PHY;TCP/IP【作者】韦宏;付友涛;孔凡鹏;孙洁;刘金涛【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9-34;TN919.60 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系统设备正向小型化、集成化、网络化发展。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27d3dc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d.png)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速度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其进行阐述,包括其原理、结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系统原理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程序设计可以实现不同的逻辑和功能。
基于FPGA的数据采集系统,即是将FPGA作为处理核心,利用其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可编程性,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这种系统的原理是将信号输入到FPGA中,通过FPGA的逻辑电路分析、处理、交换和传输等一系列操作,将数据利用高速通信接口传输到处理单元,最终实现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功能。
二、系统结构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1.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由采样模块、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时钟模块和控制模块等组成。
其中,采样模块是整个数据采集模块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变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到缓存中。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则对采样得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操作,使其符合后续处理的要求。
时钟模块负责对采集数据进行时钟同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控制模块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和协调各模块的工作,保证系统运行的顺畅和稳定。
2. 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主要由处理核心、存储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
其中,处理核心是整个数据处理模块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主要通过FPGA中的逻辑电路对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计算等操作,使其符合需求并输出结果。
存储模块是处理模块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部分,如FPGA中集成的RAM、Flash等存储器件。
通信模块则主要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包括高速串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等。
三、应用领域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疗领域、通信技术、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
1. 科学研究:FPGA作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处理核心,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于FPGA的以太网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
![基于FPGA的以太网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7662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6.png)
基于FPGA的以太网高速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杨新华;王用玺;刘欣【摘要】针对传统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普遍存在的传输速率低、硬件无法升级、实时性和通用性不足等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以太网高速数据传输方案.该方案采用集成在FPGA内部的Nios Ⅱ作为控制单元,通过移植操作系统和精简TCP/IP协议栈并编写上层应用程序,控制外部千兆以太网PHY芯片实现了数据的高速传输.通过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多串口数据采集传输测试,验证了该系统运行稳定、传输速率高、误码率低,同时,该系统也具备了可编程、可裁剪和易扩展的优点.【期刊名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FPGA;Nios Ⅱ;TCP/IP协议栈;以太网PHY;高速数据传输【作者】杨新华;王用玺;刘欣【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0 引言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现场设备和网络结合进行数据的采集和高速传输以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成为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在工业、通信和医疗等方面应用的广泛诉求,与此同时,对组成数据传输通道网络的安全性、实时性和灵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高速传输常见的几种形式为USB总线[1]、现场总线和以太网。
其中,USB总线与现场总线都可以达到400 Mb/s以上的带宽,缺点是传输距离比较短。
而以太网端到端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 m,并能够借助中继器或者路由器等设备实现更远的传输距离,还可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布线资源。
集成在操作系统的TCP/IP协议栈日趋成熟[2],用户只需借助简单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函数即可实现通信。
以太网数传系统在FPGA上的实现
![以太网数传系统在FPGA上的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55c2656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50.png)
以太网数传系统在FPGA上的实现贲广利;王永成;徐东东;郑佳宁;吴铮【摘要】I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or control circuit based on FPGA, in order to export original sampling data or intermediate processing result data for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later, from the view of stabile transmission, easy realization and low cost, a 100 Mbps Embedded Ethernet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FPGA TSE IP core is designed. Fir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design thought in SOPC with the main processor NiosII CPU, mainly including the Ethernet MAC designing based on TSE IP core. Uninterrupted data transmission during all transmit time is guaranteed by Pingpang RAM mechanism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data start and stop transmitting is also designed. Then, using MicroC/OS-II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 of multi task mode, and based on Niche stack TCP/IP protocol, the software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realized. Also, the software program flow chart which details the software work flow of the system is given. Finally, by transferring designated data, a verification method of rate and stability during data transmission is provided. 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stable and reliable in data transmission when the rate is up to 51 Mbps.%在含有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和控制电路中,为了实现将原始AD采样数据或中间处理结果数据的导出,供后续分析处理使用,从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系统实现的简易性、价格低廉等角度出发,研究设计了基于FPGA TSE IP核的嵌入式百兆以太网数据传输系统.首先,详细分析了以NiosII CPU软核处理器为核心的以太网数传系统的SOPC各模块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以TES IP核为主的以太网MAC,采用乒乓缓存方式保证数据的连续不间断传输,以及通过接收客户端指令来控制数传的开始和暂停;然后,利用Micro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多任务方式,基于Niche stack TCP/IP协议栈,完成了系统的软件设计,并给出了软件程序流程;最后,通过传输并接收特定的数据,验证了系统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传输速率达到51 Mbps时,系统稳定可靠.【期刊名称】《液晶与显示》【年(卷),期】2017(032)008【总页数】7页(P607-613)【关键词】嵌入式以太网;数据传输;FPGA【作者】贲广利;王永成;徐东东;郑佳宁;吴铮【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33;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9FPGA以其使用方便灵活、开发周期短、具备并行处理能力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字信号处理和控制领域。
基于FPGA的工业以太网的实现
![基于FPGA的工业以太网的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b4a7911dde80d4d8d05a4f13.png)
基于FPGA的工业以太网的实现作者:张孟新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第07期摘要:目前,基于以太网的组网技术在工业市场的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因此可以基于IEEE 802.3标准的以太网协议进行以太网的数据传输方式传输标准的网络业务和实时数据。
而基于FPGA高性价比、可随时进行处理器配置的特点,本文通过FPGA的NIOSII核实现嵌入式TCP/IP协议以及以太网MAC协议,并提供标准GMII接口,通过外接PHY实现网络连接。
关键词:FPGANIOS П;TCP/IP协议;以太网MAC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069-021概述在Altera FPGA处理器上进行的解决方案和硬件配置的同时,软件设计工具也能够提供工程师设计并集成所需要的一切功能。
NiosП软核处理器可以进行以太网堆栈驱动程序的编写与集成以及实现其他功能。
还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继续配置第二个处理器进行搭配工作,这样就可以支持更多开发应用层上面的软件。
这种方案可以提供了在单—硬件上面就能很容易满足需求的变化。
不必花费大量开发时间与开发费用来实现当以太网协议导入软件堆栈后,在处理器上运行加载,而是利用现成的编程与编译工具和软件进行堆栈的处理,几乎可以支持所有的以太网标准协议。
而且,仅在FPGA的硬件平台上改动设计时或者进行协议升级时,就不需要进行对每—新协议设计新的PCB板了。
一块PCB板能够集成并支持多种工业以太网的协议,从而不但减轻了企业在开发时期投入的研发经费了,而且降低了持久拥有成本。
NIOS II中实现的工业以太网协议能够在不同的协议标准的设计中与FPGA其他系列的器件之间进行移植,所以可以在下一代产品更新使用相同的IP。
2系统实现方案在本文提到的设计中,NiosП软核处理器不仅可以支持工业以太网控制器的网络协议的配置和管理,还能运行应用层上面的数据报协议(UDP)栈、提供高效精确的时序同步功能,并支持传输层上的双路10/100 PHY收发器的PHY管理和线路诊断功能。
数据采集系统中TCP_IP硬件协议栈的研究与FPGA实现
![数据采集系统中TCP_IP硬件协议栈的研究与FPGA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155540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7.png)
摘要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随着精细化、智能化、多路采集的待测设备和场景越来越多,对采集传输系统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货架数据采集系统很难满足特定的需求,而非标准产品的采集系统有很强的针对性,且价格昂贵、结构复杂,难以适用于普遍的采集应用场景。
因此,实现一个具备高性能、高灵活性和低成本的数据采集系统,是当前社会、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集成电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采集系统的高性能、集成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借助网络卸载引擎思想,基于FPGA实现TCP/IP协议栈的逻辑设计,实现一种具备高传输速率、高可靠性、灵活性和低成本的以太网传输链路。
旨在研究基于硬件可编程器件实现软件协议硬件化的实施方案,为分布式数据采集领域的高速数据卸载和传输链路加速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
本文首先结合数据采集系统和TCP/IP协议的功能特点,提出TCP/IP协议族裁剪方案,只保留保证数据高速传输和可靠性的必要协议。
采用分层处理、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按照“接收解析-数据处理-组帧发送”的顺序,实现了以太网TCP/IP协议通信的基本功能。
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TCP关键技术,在FPGA中采用标准算法实现超时与重传;基于RAM设计TCP发送窗口;基于拥塞窗口包计数改进拥塞控制算法,让其在硬件逻辑处理和批量数据高速传输的过程中具备更高的调控效率。
除此之外,提出请求应答队列管理机制、校验和预计算算法、CRC32超前计算算法,提高网络数据的卸载和封装速率。
其次,基于真实的以太网通信数据编写测试激励源,建立全面的仿真。
结合仿真波形详细分析了TCP/IP协议栈的设计细节和功能实现,保证设计在逻辑上的正确性,为实际的测试和应用提供了大量的实例。
最后,搭建千兆以太网实物平台,测试结果表明,TCP/IP硬件协议栈的ARP 应答,ICMP回显应答,UDP数据接收与发送,TCP服务器的连接建立、数据通信、连接终止、超时重传与恢复等功能均正确实现。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传输实现方案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传输实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c6d87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d.png)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传输实现方案陈凯;唐清善;李亚捷;罗振;黎欢;单威武【摘要】为满足数据传输系统对远距离、大量数据、抗干扰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传输以取代以往的百兆网传输方式,实现大数据的快速远距离传输.FPGA接收到数据后通过FIFO缓存,经过FPGA组帧后通过超五类双绞线传输.系统传输速度最高可达1 Gbit·s-1,硬件完成对数据的采集、校验和发送控制.经过仿真、调试、验证,系统数据流速度可以稳定在800 Mbit·s-1以上.%A Gigabit Ethernet transmission based on FPGA is designed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100 M Ethernet FPGA for real-time reliable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of large data.The data received by FPGA are cached in the FIFO for FPGA group frame and then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cat5e of twisted pair at a speed of up to 1 Gbit·s-1.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transmission control are implemented by hardware.Simulation shows the transmission speed of the system remains stable at above 800Mbit·s-1.【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4页(P102-104,108)【关键词】千兆以太网;物理层;MAC;UDP【作者】陈凯;唐清善;李亚捷;罗振;黎欢;单威武【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5.04;TP393.11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系统设备正不断向小型化、集成化、网络化发展[1]。
基于FPGA的以太网MII接口扩展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的以太网MII接口扩展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36be3d41be1e650e52ea99b8.png)
基于FPGA的以太网MII接口扩展设计与实现电脑知识2009-01-10 11:09:49 阅读8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引言传统以PC为中心的互联网应用现已开始转向以嵌入式设备为中心。
据网络专家预测,将来在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中,有70%来自小型嵌入式系统,因此,对嵌入式系统接入因特网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单片机系统接入因特网:一种方法是利用NIC (网络控制/网卡)实现网络接口,由单片机来提供所需的网络协议;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具有网络协议栈结构的芯片和PHY(物理层的接收器)来实现网络接口,主控制器只负责往协议栈结构芯片的某个寄存器里放上适当的数据。
与此同时,用FPGA实现单片机系统接入因特网的方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提出采用FPGA实现网络协议栈,介绍100M以太网MII接口协议的硬件实现方法,其中的奇偶模块分频器和异步FIFO等通用器件在日常中也很有应用价值。
图1 硬件结构框图图2 模块发送时序波形图以太网MII接口协议IEEE802协议标准系列中,数据链路层包括LLC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MAC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其中MAC单独作为一个子层,完成数据帧的封装、解封、发送和接收功能。
物理层PHY的结构随着传输速率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在100M和1000M以太网中,依次为PCS子层、PMA子层和PMD子层。
MII接口是连接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接口,因为本设计中以太网速率采用100Mb/s,所以MII接口实际连接的是MAC子层和PCS子层。
根据协议,要求MII接口具有的功能有:数据和帧分隔符的读写时钟同步,提供独立的读写数据通道,为MAC层和PCS层提供相应的管理信号,以及支持全双工模式。
扩展MII接口功能及其FPGA实现由于100M以太网的物理层采用4b/5b编码,为了扩展MII接口的功能,要求其能够实现直接物理层5位数据和MAC层8位数据的发送接收传输转换。
即把从MAC子层用于发送的数据和从PHY用于接收的数据存入数据缓冲FIFO,同时要求MII接口将从PHY传来的信号COL、CRS转为信号Carrier和Collision,并提供给MAC子层用于载波监听和冲突检测,以及发送和接收时的时钟、使能、错误位信号的传送。
一种基于FPGA_的万兆以太网MAC_层设计与实现
![一种基于FPGA_的万兆以太网MAC_层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b8ee5d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a.png)
第18期2023年9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No.18September,2023作者简介:安超群(1986 ),女,湖北襄阳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模拟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可靠性设计等㊂一种基于FPGA 的万兆以太网MAC 层设计与实现安超群1,李㊀飞2(1.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2.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3)摘要:针对基于软件设计的万兆以太网MAC 层无法满足高速数据实时传输的发展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 硬件平台的万兆以太网MAC 层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方案㊂该设计方案主要利用FPGA 的并行处理能力,通过Verilog 硬件描述语言完成万兆以太网MAC 层数据实时处理的硬件设计,实现大带宽㊁低延时和高可靠性的万兆以太网MAC 层的数据收发功能㊂试验验证表明:该设计方案实现了万兆以太网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具有低延时㊁高性能㊁高可靠性与简易性等优点㊂关键词:万兆以太网;MAC 控制器;并行CRC 校验;并行数据处理中图分类号:TP311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㊂IEEE 制定的IEEE Std 802.3协议,规定了包括MAC层的协议内容㊁电信号以及物理层的连线㊂从1983年第一次发布IEEE Std 802.3协议至今,以太网经过了40年的发展,传输速率从10Mbps㊁100Mbps 提升到1000Mbps,目前已经达到了10Gbps [1]㊂万兆以太网是也称10G 以太网(10Gigabit Ethernet),是在IEEE802.3ae 协议中提出的以太网标准,该标准规范中规定使用光纤传输㊁传输带宽高达10Gbps㊁传输距离最远能达到40km[2],经过不断的升级与扩充,万兆以太网以其速率高㊁兼容性好㊁稳定性强的优点逐渐成为以太网的核心设备[3],服务于工业自动化㊁5G 网络传输和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㊂大多数系统设计中,10Mbps㊁100Mbps 和1000Mbps 以太网协议除了物理层以外的协议层均以软件的方式实现,甚至10Gbps 以太网协议使用高性能CUP 或服务器实现㊂基于串行处理的软件架构难以并行处理以太网协议中的各种事务,同时CPU 还要优先响应中断事务,随着技术的发展,CPU 的处理频率已经大幅提高,同时可以用多核CPU 来处理多任务㊂但是,以太网速度的提升远大于CPU 处理性能的提升,使得CPU 能够用来处理单个网络数据包的时间减少㊂如果CPU 不能及时处理网络数据包,那必然会影响网络传输的延时和吞吐量[4]㊂因此,基于软件控制实现的10Gbps 以太网协议数据传输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大带宽㊁低延时和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㊂根据高速数据传输的处理要求,结合以太网的传输协议,引入一种并行的以太网协议处理方式是解决大带宽㊁高速率数据处理需求和软件计算能力有限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㊂1㊀万兆以太网通信协议架构1.1㊀万兆以太网各协议层的组成㊀㊀基于IEEE Std 802.3标准的万兆以太网协议架构如图1所示,其架构主要包括:应用层(Application )㊁表示层(Presentation )㊁会话层(Session)㊁传输层(Transport)㊁网络层(Network)㊁数据链路层(Data_link)和物理层(Physical)㊂其中,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地址寻址,让成帧的数据按一定规则沿链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负责发送一个分段内的数据,常见的链路层产品就是网卡㊁网桥等[5];物理层主要规范了数据传输的媒介㊁物理连接及光电特性能内容,保证光电信号的可靠传输㊂1.2㊀万兆以太网MAC 层特性㊀㊀万兆以太网协议标准中规定,整个数据通信过程系统的物理层(Physical)通信速率必须具备10Gbps 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㊂根据协议规定,数据在物理层的传输速率是比较固定的,除了受到器件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外,设计者在这一层级的优化设计没有太大的空间㊂应用层(Application)㊁表示层(Presentation)和会话层(Session)的使用主要涉及具体的业务,这些层级功能主要靠软件实现㊂在协议中传输层(Transport)㊁网络层(Network)和数据链路层(Data _link)事务定义明确,因此具有一定的提速空间㊂本文图1㊀IEEE Std802.3标准协议的以太网架构主要重点优化设计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处理速率㊂由图1可知,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是将用户数据进行MAC层协议的封装,MAC层协议的封装主要涉及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㊂TCP的传输速度慢,效率低,确认机制㊁重传机制㊁拥塞控制等都会占用大量的时间[6]㊂UDP 协议具备传输速率块㊁效率高等优点,如果能够研究出有效可靠的数据处理流程保证UDP协议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使用UDP协议传输数据将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处理速率㊂2㊀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高效率MAC层设计与实现2.1㊀高效率低延时万兆以太网MAC架构设计㊀㊀根据前面分析,应用FPGA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万兆以太网高效率的数据链路层,并对其可靠性进行验证,可实现高效率的UDP协议数据传输㊂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MAC层架构如图2所示㊂用户逻辑使用AXI4协议进行数据交互,MAC层模块内使用异步FIFO对数据进行跨时钟域处理,通过参数配置模块对MAC层模块进行本地MAC地址㊁本地IP 地址㊁ARP控制参数和端口号等参数配置㊂在发送通路中,MAC协议封装模块将异步FIFO输出的数据按UDP协议添加UDP包头㊁IP包头和MAC帧头,将数据封装成MAC帧,再将数据传输至FCS生成模块生成CRC校验数据,最后将数据送至XGMII接口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发送㊂在MAC协议封装模块中,要同时响应用户数据和ARP报文数据,其中ARP报文优先级最高㊂在接收通路中,在接收前端先将XGMII 结构数据转换成MAC帧,将MAC帧数据送至FCS校验模块进行CRC校验,数据校验正确后再将数据送至MAC协议解析模块进行处理,解析完成后按照接收的数据类型将数据传至异步FIFO或者将信息传至ARP报文处理模块进行ARP应答㊂2.2㊀MAC层事务数据并行处理算法㊀㊀根据图2分析,MAC层数据处理算法流收发模块相互独立,处于全双工工作状态㊂同时,FCS模块中CRC校验和计算根据数据长度不同,分别设计了并行处理的64bit㊁56bit㊁48bit㊁40bit㊁32bit㊁24bit㊁16bit和8bitCRC校验子模块,最多只需要1个时钟周期就能完成64bit数据的校验和帧尾不同长度字节数据的验证,在一帧数据传输结束标准产生时能同步无延时地输出校验结构,很大程度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㊂在系统初始阶段,MAC层模块根据系统配置的参数向目标主机发送ARP报文请求,等待系统返回ARP帧获取主机MAC地址㊂在MAC层模块设计中,可通过参数配置设定ARP报文请求次数,等待报文超时时间等参数,目标主机发送ARP报文请求时, MAC层模块将优先回复ARP报文㊂在整个MAC层模块中,UDP协议的封装和解析, IP层协议的封装和解析,MAC层的协议的封装和解图2㊀基于FPGA 的万兆以太网MAC 层系统析大都直接调用系统预先配置的参数封装和完成解析,这样处理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㊂IP 校验和计算和校验结果均能实时地计算完成,ARP 报文处理㊁ICMP 报文处理和数据帧处理均能实时地响应,降低了数据传输延时,提高了系统性能㊂3㊀系统实现及试验验证㊀㊀根据前面分析的系统架构和算法设计,万兆以太网MAC 层FPGA 实现的RTL 原理如图3所示,整个系统设计运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㊂发送通道主要由u_xge_mac_fcs_add㊁u_xge_mac_tx_pre 和u_mac_user_tx 3个主模块组成,3个主模块内均有是实现算法设计功能要求的相应的子模块㊂接收通道主要由u_xge_mac _fcs_rmv㊁u _xge _mac _rx _pre 和u _mac _user_rx 3个主模块组成㊂与发送通道相同,3个主模块内均有满足算法设计功能要求的相应的子模块㊂图3㊀FPGA 实现的RTL 原理㊀㊀针对整个万兆以太网系统,设计测试模块进行数据回环测试,测试系统由数据产生模块㊁数据校验统计模块和debug 参数管理控制模块组成㊂按照搭建的测试平台,利用FPGA 内部的ILA 在线逻辑分析仪对系统测试分析,测试系统RTL 如图4所示㊂整个系统对相同的一帧数据进行了10000次的回环测试,错误统计结果为0,由此验证了整个UDP 协议的MAC 层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帧头处理延时为91个时钟周期,除去帧头延时数据发送延时为2个时钟周期㊂根据试验结果,应用该方法设计的万兆以太网MAC 层数据传输效率显著提高㊂4㊀结语㊀㊀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 硬件平台的万兆以太网MAC 协议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方案,利用此平台完成了万兆以太网MAC 层数据的收发仿真与实物测试㊂该万兆以太网测试平台主要由光电转换模块㊁光纤和FPGA 芯片及外围电路组成硬件框架,利用此硬件架构,通过数据回环测试实现了大带宽㊁低延时和高可靠性的万兆以太网MAC 层的数据收发功能㊂试验验证表明,该设计方案完成了整个通信流程的数据㊀㊀图4测试模块RTL原理㊀收发,实现了万兆以太网UDP协议数据收发功能,除去协议开销,用户数据传输速率高达8.546Gbps,具有高性能㊁高可靠性与简易性等优点㊂该方案设计在有高速率㊁大带宽且具有一定定制化要求的高速万兆以太网协议通信设计应用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㊂参考文献[1]敖志刚.万兆以太网及其实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曹政,李磊,陈明宇.万兆以太网MAC控制器设计与实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6):5. [3]赵柏山,王禹衡,刘佳琪.用于视频传输的10G网络接口设计[J].微处理机,2018(3):28-32. [4]张佳怡.基于10G光通信网络加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20.[5]王禹衡.基于FPGA的10G以太网UDP/IP处理器视频传输接口设计[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8.(编辑㊀王永超)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10Gigabit Ethernet MAC layer based on FPGAAn Chaoqun1Li Fei21.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Guangzhou510515 China2.Guangzhou Haig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Group Co. Ltd. Guangzhou510663 China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software based design of the10Gigabit Ethernet MAC layer being unabl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high-speed real-time data transmission 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10 Gigabit Ethernet MAC layer protocol based on FPGA hardware platform is proposed.This design scheme mainly uses the parallel processing ability of FPGA to complete the hardware design of real-time data processing of10Gigabit Ethernet MAC layer through Verilog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and realize the data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function of10Gigabit Ethernet MAC layer with large bandwidth low delay and high reliability.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shows that this design scheme achieves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 over10Gigabit Ethernet excluding protocol overhead.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erformance high reliability and simplicity.Key words 10Gigabit Ethernet MAC controller parallel CRC verification parallel data processing。
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实现
![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072c65d5ce2f0066f533223e.png)
・
裁 剪 设 计 方 案 。 目前 该 技 术 已成 功 应 用 , 应 用 证 明 该 设 计 方 案 完 全 能 满 足 万 兆 以 太 网
41 ・
电 信 技 术研 究
总第 3 7 9期 R ES E A R CH ON T E L E C OM MUN I C A T I O N T E C HNO L OGY 2 0 1 3年第 3期
一
性 地 制 订 了万 兆 以太 网协 议 ,并 在 近 两 年 开 始 大 量 应 用 ,甚 至 逐 步 渗 透 进 城 域 网领 域 。 可 以 预 见 , 万 兆 以太 网 技 术 将 在 通 信 体 系 中扮 演 越
种 异 步 连 接 ,1 0 Gb E的 计 时和 同 步 l T作 在 每
和 X AUI 的扩展子层 。 此外 , P C S的 编 码 码 型 、 扰 码 处理 等 都 做 了 重 大 调 整 。 1 0 Gb E I E E E 8 0 2 . 3 a e标 准 物 理 模 型 如 图 1
所示…。 此 外 ,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万 兆 以太 网 依 然 是
关键 词 : 万 兆 以 太 网 ;F P G A;I E E E 8 0 2 . 3 a e ;XGMI I ;CR C3 2 ; WA N
1 引 言
上世纪 7 O年 代 , 施 乐公司创 建并联合 I n t e l
1 0 Gb i t / s的 传 输 需 求 。
2 万 兆 以 太 网协 议
个 字 符 的 数 据 位 流 中进 行 ,但 是 接 收 端 的 集 线 器 、交 换 机 或 路 由器 可 能 会 对 数 据 进 行 重 新 计 时 和 同 步 。 相 比 之 下 , 同 步 协 议 , 包 括
Ethernet-IP核的设计和FPGA实现
![Ethernet-IP核的设计和FPGA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877b513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78.png)
Ethernet IP核的设计和FPGA实现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设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不断加强。
而且,结构单一功能简单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这就使得设备的发展趋势朝着结构复杂化,功能多样化,高度集成化,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soc产品和嵌入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特别是随着国家提出物联网发展规划以来,Internet和消费电子的智能化迅速发展。
由此产生了嵌入式设备的联网问题。
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采用Verilog HDL程序设计语言对Ethernet IP核进行编程设计,并以FPGA实现。
整个IP核的系统设计采用了Top-Down的设计思想。
在每个设计层次之上都可以把系统分为很多个功能模块,该层次的电路的硬件行为可以由这些功能模块来描述,同时下一层次的模块又描述这一层次的模块的行为。
整个设计过程使用Altera的工具软件Quartus II 13.0对Ethernet IP核各模块进行编译和综合,分析各模块的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采用ModelSim 10.1软件对部分模块进行功能仿真和功能分析,验证Ethernet IP核的功能。
关键词:嵌入式,物联网,Ethernet IP核,FPGA,Verilog HDL绪论在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发展最快的领域当属电子科学与技术。
而在这一领域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来作为支撑和推动的。
尤其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及其制造工艺的发展,使得芯片的集成度更高,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这也就推动了各种消费电子,工业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等的快速发展,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导航仪,网络仪表,污染检测器等等。
这些设备都需要联网,也就都提出了连入网络的要求。
相对于嵌入式系统的RS232,RS485等串口通信接口相比,Ethernet技术更加普及通用,还能够连入Internet,具有明显的优势。
基于FPGA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FPGA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a5086425c52cc58bd6bee3.png)
wa r e s h o ws t h a t e a c h f u n c t i o n o f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 i s g o o d, a n d e a c h c h a n n e l i s s y n c h r o n o u s wi t h s ma l l c h a n n e l c r o s s t a l k . T h e s y s t e m c a n b e wi d e l y u s e d i n r a d a r a n d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ie f l d s .
L0NG L e i
( S c h o o l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h i n a ,C h e n g d u 6 1 1 7 3 1 ,C h i n a )
关键词 数 据 采 集 ;F P G A; 以 太 网 ;D D R 3
中图分类号
T N 9 6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7 8 2 0 ( 2 0 1 4 ) 0 1 —1 2 8— 0 3
powerlink
![powerlink](https://img.taocdn.com/s3/m/b3633709227916888486d7ce.png)
POWELINK的原理是一种基于普通以太网,却无须专业芯片,可以在各种平台(例如FPGA,ARM 等)上实现的。
高实时性的、开源的现场总线方案。
首先,POWELINK遵循IEC国际标准;通信描述IEC61784-2,服务和协议描述IEC61158-300、IEC61158-400、IEC61158-500、IEC61158-600设备描述ISO15745-1。
POWELINK是一个三层通信网络,它规定了物理层,数据链层,应用层。
物理层物理层:描述数据传输的机械特性例如插件形状和尺寸,电气特性如最大传输功率的说明,功能特性人某种电平表示何种意义,规程特性人各信号线的工作的先后顺序。
POWELINK的物理层遵循IEE802.3快速以太网标准,这意味着只要有以太网的地方就可以实现POWEKINK,而以以太网技术的进步就会带来POWELINK的技术进步,目前支持10M/100M/1000M的以太网,只要在驱动程序做小小的改动就可以支持10G的以太网,用户可以购买普通的以太控制芯片来实现它的物理层,这是POWELINK的实现低成本的一个原因数据链路层这一层是POWELINK的核心,主要功能有构建数据帧、对数据帧定界、网络同步、数据帧收发顺序控制、实时通信的传输控制等。
POWELINK有两种通信机制:请求-应答模式、定时主动上报模式(PRC)请求-应答模式PRC模式POWERLINK通信一共5种数据帧:SoC、Preq、Pres、SoA、AsyncData。
一个完整的时钟周期包含同步和异步阶段,SoC到SoA是同步阶段,SoA到AsyncData 是异步阶段。
SoC是同步信号,每个循环周期的开始主站都会广播一个SoC信号,实现时钟同步和动作同步。
SoA是异步信号,包含请求哪个从站上报数据,AsyncData包含从站上报的数据,但每个周期只能有一个从站上报异步数据。
POWERLINK的多路复用机制解决快速和慢速设备。
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和实现共3篇
![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和实现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8c588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0.png)
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和实现共3篇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和实现1以太网是广泛使用的局域网(LAN)标准,其速度和带宽都非常高,不断发展和改进以满足用户需求。
在现代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环境中,以太网已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高速、低延迟和灵活性,使得多个系统之间的通信更加容易和高效。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FPGA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硬件平台,通过实现高速以太网接口,提供灵活的网络连接。
FPGA是一种可编程的硬件平台,集成了大量的可编程逻辑单元和DSP 资源,可以快速实现各种电路和系统。
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具有以下优点:1. 速度高:基于FPGA的以太网接口可以支持高达40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的以太网接口。
2. 低延迟:FPGA内部的可编程逻辑单元可以实现更快的数据处理,并且可以在硬件层面提供更快的响应时间,从而降低网络延迟。
3. 灵活性:FPGA具有可编程性和可重构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实时调整和修改。
此外,FPGA可以通过工具链进行设计和优化,可适应各种硬件需求。
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和实现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设计FPGA电路:使用Verilog或VHDL等硬件描述语言实现电路设计和仿真。
2. 选取以太网MAC:选择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以太网MAC,例如10G、25G、40G等。
3. 实现FPGA电路:在FPGA开发板中实现电路设计,FPGA的GPIO口可以与物理层器件、MAC等进行连接,形成完整的以太网接口。
4. 调试和测试:通过网络测试,验证以太网接口的工作状态和性能指标是否达标。
FPGA的以太网接口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视频监控等,提供高速、可靠的连接。
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FPGA的高速以太网接口设计和实现2以太网是一种最常见的局域网(LAN)技术,它通过使用协议和设备实现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
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c1003e5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6.png)
基于FPGA的万兆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李伟;窦衡;周宇【期刊名称】《光通信技术》【年(卷),期】2009(033)011【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tocols of 10GE standard assocaited in Physical Coding Sublayer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 sublayer. As used in 10GBASE-R, It specifys the fun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ach module in the 10GE interface in detail. FPGA report shows that the design for this10GE interface can reach the performances of connecting the Ethernet at a high speed of 10Gb/s,which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improv-ing the Ethemet application scope and its performance.%介绍了IEEE802.3ae标准中万兆以太网物理层及媒质接入控制子层的相关协议.以10GBASE-R应用物理环境为例,阐述了万兆以太网接口各个单元模块的功能和设计实现方法.FPGA仿真结果表明,该万兆以太网接口可以实现以太网之间的万兆接入,对以太网的应用空间和性能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总页数】3页(P6-8)【作者】李伟;窦衡;周宇【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1731;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1731;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17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5.03【相关文献】1.基于FPGA的以太网接口数据采集器设计与实现 [J], 赵智勇;邹文胜2.基于FPGA的十端口千兆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J], 聂剑威;王振兴;韩国栋;唐浩3.基于FPGA的十端口千兆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J], 聂剑威;王振兴;韩国栋;唐浩4.基于FPGA的以太网接口设计与实现 [J], 李勋;刘文怡5.基于FPGA的万兆协议转换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安国臣; 王晓君; 刘毅夫; 陈景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