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
《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及说课稿(优质课作品)
![《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及说课稿(优质课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acf3b5ab65ce0508763213a3.png)
《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及说课稿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常见的配合物。
2.会正确表示配位键、配位化合物。
3.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2、通过举例及资料卡片呈现的形式,培养学生从信息中主动获取知识,总结归纳,增强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史实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了解配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学习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等概念,了解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配位化合物理论。
教学过程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说课稿一、设计思想1、把握的原则:将复杂的知识理论简单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2、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三条主线:(1)知识线。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2)方法线。
注重学习中所蕴含的化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线。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
爱祖国,爱家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在必修2和选修3已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并得出很庞大的一类物质——配合物。
对配位键和配合物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并不深,只需要认识和判断配合物和配位键并能正确表达配位键。
能知道它在生产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构建了共价键的概念,一般共价键的形成方式是成键双方原子各提供一个单电子,而形成共价键还有其他方式,学习配位键能打破他们对共价键固有的认识。
本班学生化学基础较好,通过两年的新课程学习已基本具备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无机化学第八章 配合物
![无机化学第八章 配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19f44b697e21af45b307a8b0.png)
氯化 一硝基 · 一氨 · 一羟氨基 · 一吡啶合铂 (Ⅱ)
K3[CrCl2(NH2)2(NO2)2] 配离子: [CrCl2(NH2)2 (NO2)2] 3中心离子: Cr3+ 配位体: Cl- NH2- NO2配位原子: Cl N
N
配位数: 6
配离子电荷: -3
中心离子氧化值: + 3
命名: 二氯·二氨基·二硝基合铬(Ⅲ)酸钾
≈1
Mn2+ : 3d5
[Mn(CN)6]4 -: d2sp3 正八面体 内轨型
例2:下列配离子中哪个磁矩最大? [Fe(CN)6]3- [Fe(CN)6]4- [FeF6]3解: n(n 2)
配离子 [Fe(CN)6]3[Fe(CN)6]4[FeF6]3M的d电子数
∴[FeF6]3-磁矩最大
配位数
直接与中心离子配位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半径越大,配位数大 半径:
中心离子 电荷越高,配位数越大 电荷:
半径越大,配位数小 半径: 数值
配体
电荷: 电荷越高,配位数越小
浓度: 增大配体浓度
外界条件
温度: 降低反应温度
高配位 数的配 合物
配离子的电荷 =中心离子的电荷+配位体的电荷 [Cu(NH3)4]2+ [HgI4]2[Ni(CO)4] +2 + 0×4 = +2 +2 + (-1)×4 = -2 0 + 0×4 = 0 +3 + (-1)×4 + 0 + 0 = -1
④配位原子相同
配体中原子个数少的在前
(NH3)(NH2OH) ② ①
⑤配体中原子个数相同 按与配位原子直接相连的其他原子的元 素符号英文字母顺序 (NO2-)(NH2-) ② ①
无机化学课件-配合物
![无机化学课件-配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d96d7887b84ae45c3a358c66.png)
组成可用下式表示:
K4[Fe(CN)6] ┌──┴──┐
外界
内界
(K+)4
[Fe(CN)6]4-
┌──┴──┐
中心原子
配体
Fe2+
(CN-)6
配位原子┘ └配位数
下面来详细地讨论配合物的组成。
1.中心原子——具有空的价轨道
中心原子是配合物的中心部分,它位于配离 子的中心,一般多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如上例中的Cu2+。也有中性原子或阴离子, 如[Fe(CO)5]中的Fe、I3-中的I-等。
➢ [Ni(CN)4]2-的形成
3d8
Ni2+
3d8 激发
3d8 杂化
3d8 成键
4s
4p
4s
4p
dsp2
4p
4个 dsp 2 sp 键
4个电子对由CN-离 子中N 原子提供
其中3d轨道未全充满,有两个单电子,还有4s、 4p空轨道。若进行sp3杂化,则所得配离子应 为四面体型,而据实验,Ni2+为顺磁性,有两 个单电子,但当形成[Ni(CN)4]2-后,配离子却 为反磁性,说明在此配离子中已不再有单电 子。这是因为Ni2+在与CN-结合时,Ni2+的两 个单电子进行了重新排布,空出一个d轨道, 形成dsp2杂化轨道,这就使得[Ni(CN)4]2-成为 平面四方型的空间构型。
3.实例 ⑴如[Ag(NH3)2]2+:Ag+的价电子结构为:
其中4d轨道以全充满,而5s、5p轨道是全空的。 当它和NH3分子形成配离子时,一个s和一个p 轨道先进行杂化(sp杂化),形成的两个sp杂 化轨道互成180°,两个NH3分子中N的原子轨 道分别从这两个方向与sp杂化轨道重叠,形成 了直线型的配离子。成键情况可用下式表示:
无机化学第三版课件第19章 配合物
![无机化学第三版课件第19章 配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bf31eddf33d4b14e852468c3.png)
2. 外轨型配合物和内轨型配合物
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很大,如卤素、氧等, 不易给出孤电子对,使中心离子的结构不发生 变化,仅用外层的空轨道 ns,np,nd 进行杂 化生成能量相同,数目相等的杂化轨道与配体 结合。
——外轨配合物 (outer orbital complexes)
40
[FeF6]3-
10
1–3 配合物的类型
☆ 简单配合物 一个中心离子,每个配体均为单齿配体。
Fe(CN) 4 6
[Co(NH 3 )5 (H 2O)]
3
☆ 螯 合 物 一个中心离子与多齿配体成键形成环状结构 的配合物。(五、六元环较稳定)
11
☆ 金属羰基配合物 金属原子与CO形成的配合物。 Fe(CO)5 ☆ 有机金属配合物 有机基团与金属原子之间形成C-金属键 的配合物。 Fe(C5H5)2
B B
三顺式有对映异构体
CC AA AA MM BB CB BC A A M
上 左 图 右 边 的 对 映 体 以 上 下 取 向 的 轴 旋 转 180度
后 , 去 和 左 边 的 对 映 体 叠 合 ,就 可 发 现 它 们 是 不可能叠合的
33
cis-M(L-L)2A2型
M(L-L)3型 MABCD型 MA2B2C2型 四面体 全顺式
9
常见的配位数与中心离子的电荷的关系
+1 (Ag+、Cu+) CN 2 +2 +3 +4 (Cu2+、Zn2+、Hg2+) (Fe3+、Co3+) (Si4+、Pt4+) 4 、6 6、4 6 、8
配离子的电荷:中心离子与配体电荷的代数 和,如[Pt(NH3)4][PtCl4]、[Fe(C2O4)3]3-。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60cf0c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2b.png)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配合物是指由配位原子(或离子)与另一部分(配位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配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并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药物、颜料和材料等领域。
本教案旨在介绍配合物的定义、结构以及配位键的形成机制和性质。
一、配合物的定义1.配合物是指由配位原子(或离子)与另一部分(配位体)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2.配位原子(或离子)是通常为过渡金属离子,但也可以是其他元素或离子。
3.配位体是指可以通过配位键与配位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子或离子。
二、配合物的结构1.配位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相连。
2.配位键的形成使得配位体围绕着配位原子(或离子)形成一个立体结构,称为配位球。
3.配合物的结构可以是一维、二维或三维的,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几何构型。
4.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电子层配置决定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三、配位键的形成机制和性质1.配位键的形成是通过配位体的配位原子与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空位或配对电子形成配位键。
2.配位键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3.配位键的形成能力受到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电子能级和配位体的配位能力的影响。
4.配位键的性质包括键长、键能、键角和配位度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配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四、配合物的化学性质1.配合物可以发生配位键的断裂和配位体的替换反应,产生新的配合物。
2.配合物的稳定性受到配位原子(或离子)的电荷、原子半径和配位体的配位能力的影响。
3.配合物的溶解度和酸碱性常常与配位体的配位能力和配位度有关。
4.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如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可以用来确定配位原子(或离子)和配位体的结构和环境。
五、配合物的应用1.配合物常用作催化剂,参与有机合成和化学反应。
2.配合物可用于制备药物,具有生物活性和药效。
3.配合物可以用作颜料和染料的原料,提供不同颜色和稳定性。
4.配合物可用于制备材料,具有特殊的磁性、光学和电学性质。
高中化学配合物的教案
![高中化学配合物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e2099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1.png)
高中化学配合物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配合物,并了解配合物的结构特点;
2. 掌握配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3. 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过程;
4. 能够分析和解释配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配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2. 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过程;
3. 能够分析和解释配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举例介绍什么是配合物和它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对配合物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配合物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 讲解配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3. 讲解配合物的形成和解离过程。
三、练习(20分钟)
1. 给学生几个配合物的化学式,让他们进行命名;
2. 给学生几个配合物的结构,让他们进行表示;
3. 让学生解决一些配合物形成和解离的问题。
四、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配合物的习题作业,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学方法:
讲授相结合,例题教学,出题让学生思考。
教学手段:
黑板、彩色粉笔、PPT。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配合物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化学新教材优质课公开课配合物
![化学新教材优质课公开课配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d6e966ec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9.png)
学习目标Ø 模型认知与宏观辨识素养能从微观角度理解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表示方法,能判断常见的配合物。
Ø 模型认知与实验探究素养能从微观上分析推测配合物的组成、性质,从而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
Ø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通过本节课学习,提高、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任务一:配位键的形成【情景素材】氨气通入稀盐酸,没有明显变化。
【问题探究】1、(自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自主、合作)H +与NH 3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NH 4+?(1)【思考角度】用VSEPR模型表示NH 4+的形成。
(2)【思考结果】(3)【科学事实】类似NH 4+的形成还有很多。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归纳总结】A空【电子对接受体】+B孤【电子对给予体】轨道重叠配位键:B→A[H N H]+HH【质疑】1、NH 4+中N→H与N—H相同吗?(1)【思考角度】: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2)【思考结果】:2、H 3O +中的O→H与NH 4+中的N→H哪个更容易形成、更强?(1)【思考角度】(2)【思考结果】任务一:配位键的形成第二部分A空【电子对接受体】+B孤【电子对给予体】轨道重叠配位键(强):B→A∈共价键(电负性大)(电负性小)第一部分【归纳总结】【情景问题】以下微粒:①N 2H 5+、②CH 4、③OH - ④NH 4+、⑤Fe(CO)5、⑥Fe(SCN)3、⑦H 3O +、⑧[Ag(NH 3)2]OH1、含配位键的有⑤⑥⑧,还有 。
2、配位键中提供孤电子对的粒子通常是。
3、配位键中提供空轨道的粒子通常是。
4、思考:Cu 2+与NH 3、H 2O 能否形成配位键?若能,请完成(1)(2)(填“>”或“<”):(1)成键难易NH 3H 2O (2)成键强弱NH 3 H 2O ① ④ ⑦N O S等ⅤA ⅥA ⅦA 非金属元素H + B 过渡区域金属原子或离子>>任务一:配位键的形成第三部分(3)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白色CuSO4粉末于试管内,然后加水振荡,得天蓝色溶液。
高中化学教案学习无机化合物的配位化学
![高中化学教案学习无机化合物的配位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21bb8f8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f.png)
高中化学教案学习无机化合物的配位化学高中化学教案:学习无机化合物的配位化学一、引言无机化合物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化合物的配位化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配位化学研究的是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物的性质及应用。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无机化合物的配位化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
二、基础知识概述1. 配合物的定义配合物指由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组成的化合物,其特点是有配位键的形成。
2. 配位键的类型配位键可分为配位键和反应键。
配位键是由配体的一个或多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反应键是配体中提供配位键的原子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共价键。
3. 配位数配合物中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配体的个数称为配位数。
常见的配位数有2、4、6等。
4. 配位配体的分类配体可分为单原子配体和多原子配体。
常见的单原子配体有氨、水、氯化物等;多原子配体有有机羧酸、胺类等。
5. 配合物的命名方法根据国际无机化学命名规则,配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命名规范。
三、教学目标1. 了解无机化合物的配位化学基础知识概述;2. 理解配合物的定义及配位键的类型;3. 掌握配位数的概念和常见的配位配体分类;4. 了解配合物的命名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化学式进行命名。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配位化学基础知识概述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无机化合物的配位化学基础知识,包括配合物的定义、配位键的类型等。
2. 配合物的命名方法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教授配合物的命名方法,并进行相关的示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配位化学基础知识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配合物的定义、配位键的类型等概念,通过讨论和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配位化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思考和理解。
2. 教授配合物的命名方法通过示范具体案例和引导学生多次练习,教授学生配合物的命名方法。
包括根据化学式确定中心金属离子、确定配体、命名中心金属及配体等步骤。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配合物(教师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配合物(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5a993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f.png)
配合物1.掌握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
2.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如配位化合物在医药科学催化反应和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应用。
一、配位键1.定义:成键原子或离子一方提供空轨道,另一方提供孤电子对而形成的共价键,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
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称为中心原子或中心离子,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对应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或配位体。
例如:[Cu(H2O)4]2+,Cu2+是中心离子,H2O是配体。
2.形成条件①成键原子一方能提供孤电子对。
②成键原子另一方能提供空轨道。
如反应NH3+H+=NH4+,NH3中的N上有1对孤电子对,H+中有空轨道,二者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NH4+,NH4+的形成可表示如下:【易错提醒】①孤电子对:分子或离子中,没有跟其他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就是孤电子对。
如分子中中心原子分别有1、2、3个孤电子对。
含有孤电子对的微粒:分子如CO、NH3、H2O、有机胺等分子,离子如SCN—、Cl—、CN—、NO2—等。
②含有空轨道的微粒: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
一般是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如:Fe3+、Cu2+、Zn2+、Ni2+、Co3+、Ni;还有H+、Al3+、B、Mg2+等主族元素原子或离子。
一般来说,多数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数目基本上是固定的,如Ag+形成2个配位键,Cu2+形成4个配位键等。
3.表示方法(电子对给体)A→B(电子对接受体)或A—B。
如H3O+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Cu(H2O)4]2+的结构式为4.特征: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一般来说,多数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数目是基本不变的,如Ag+形成2个配位键;Cu2+形成4个配位键等。
【易错提醒】①配位键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孤电子对是由成键原子一方提供,另一原子只提供空轨道;而普通共价键中的共用电子对是由两个成键原子共同提供的。
②与普通共价键一样,配位键可以存在于分子中[如Ni(CO)4],也可以存在于离子中(如NH4+)。
《无机化学》第8章
![《无机化学》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b06c526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3.png)
钴(Ⅲ)
Co3+ NH3 N 6
+2
溴化二(乙二胺)
④[Cu(en)2]Br2 合铜(Ⅱ) Cu2+ en N 4 +2
二、2、
① 六氯合铂(Ⅳ)酸 ② 硫酸四氨合铜(Ⅱ) ③ 四硫氰·二氨合钴(Ⅲ)酸铵 ④ 五羰基合铁 ⑤ 二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⑥ 一氯化二氯·一水·三氨合钴(Ⅲ)
习题:
一、选择题。
(2)形成体:(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
接受孤对电子的阳离子或原子 ①特点:具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 ②常见中心原子:过渡元素(特别是ⅧB族)
或具有高氧化态的P区非金属元素
③举例:
形成体 (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
[Cu(NH3)4]2+ [Fe(CN)6]3[PtCl2(NH3)I2] [Fe(CO)5] [SiF6]2-
Cu2+ Fe3+ Pt4+ Fe原子 Si4+
(3)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①配位体:(配体) 在配合物中,与中心离子(或原子)
相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简 称配体。 例如:
[Cu(NH3)4]SO4 配体: NH3
②配位原子: 在配体中,与中心离子(或原子)
相结合的原子,称为配位原子。
❀常见配位原子:X、O、S、N、C
一、指出下列配合物的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配合物
[PtCl2(NH3)2]2+ [Fe(en)3] 3+ [Ag(NH3) 2] [Pt (NH3)6] 4+ [Cr Cl2 (en)2] 2+
配位原子 Cl、N
N N N Cl、N
配1、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以_离__子__键相结合。 2、配合物的配体和中心离子(或原子)以
2.3配合物概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3配合物概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e1f02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a.png)
3.实验器材:本节课可能需要涉及到配合物的实验操作,因此需要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电子天平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实验所需的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配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配合物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配合物新课呈现结束后,对配合物概述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3配合物概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配合物概述,该部分内容位于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的教材中。具体涉及配合物的定义、分类、命名以及其结构特征。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配合物概述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配合物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配合物结构特征的重点,强调配合物与自由分子的区别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C.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一定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D.配合物的溶解度一定大于其组成元素的简单化合物
配合物教案
![配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5874f17c1cfad6195fa7bd.png)
配合物教案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板书]2、配合物(1)定义:通常把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
[讲]已知配合物的品种超过数百万,是一个庞大的化合物家族。
[板书](2)配合物的组成中心原子: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都是带正电的阳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最常见。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配位体中直接同中心原子配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配位原子必须是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
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的数目叫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总电荷数的代数和。
[投影][讲]如:[Co(NH3)5Cl]Cl2这种配合物,其配位体有两种:NH3、Cl-,配位数为5+1=6。
[讲]配合物的命名,关键在于配合物内界(即配离子)的命名。
命名顺序:自右向左:配位体数(即配位体右下角的数字)——配位体名称——“合”字或“络”字——中心离子的名称——中心离子的化合价。
例如[Zn(NH3)2]SO4读作硫酸二氨合锌[实验2-2]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若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醇),将析出深蓝色的晶体。
[投影][问题]有谁上黑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板书]3、配合物的形成: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 NH3·H2O=[Cu(NH3)4]2++2OH-+4H2O[Cu(NH3)4]2+深蓝色[讲]在[Cu(NH3)4]2+里,NH3分子的氮原子给出孤对电子对,Cu2+接受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Cu(NH3)4]2+[投影][实践活动]用计算机软件Chemsketch制作分子立体模型。
练习1、制作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步骤:(1)在程序第一个界面“Chemsketch Window”(化学作图视窗)上(当界面上的三个图标处于白色背景的状态时)用鼠标做一次点击,界面上呈现“CH4”;(2)点击视窗左下角的“Copy to 3D”,进入该程序的第二个界面“ACD /3D”(三维模型视窗),出现一个球;(3)点击该界面上的图标,得到甲烷的立体结构模型;(4)用鼠标点住模型移动,模型将随之旋转;(5)点击图标,模型会自动旋转;(6)点击图标之一,模型一边旋转,一边将变换成不同显示形式。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a5ea4882fad6195f312ba6bf.png)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也称络合物,是一类复杂的化合物,它的存在和应用都很广泛,生物体内的金属元素多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
例如植物中的叶绿素是镁的配合物,植物的光合作用靠它来完成。
又如动物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铁的配合物,在血液中起着输送氧气的作用;动物体内的各种酶几乎都是以金属配合物形式存在的。
当今配合物广泛地渗透到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配位化学。
本章将对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等作一初步介绍。
§11-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配合物及其组成配位化合物是一类复杂的化合物,含有复杂的配位单元。
配位单元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分子或离子以配合键结合而成的。
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开始时有蓝色Cu2(OH)2SO4沉淀生成,当继续加氨水过量时,蓝色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
总反应为:CuSO4 + 4NH3ƒ[Cu(NH3)4]SO4 (深蓝色)此时在溶液中,除SO42-和[Cu(NH3)4]2+外,几乎检查不出Cu2+的存在。
再如,在HgCl2溶液中加入KI,开始形成桔黄色HgI2沉淀,继续加KI过量时,沉淀消失,变成无色的溶液。
HgCl2 + 2KI ƒHgI2↓+ 2KCl HgI2 + 2KI ƒK2[HgI4]象[Cu(NH3)4]SO4和K2[HgI4]这类较复杂的化合物就是配合物。
配合物的定义可归纳为:由一个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体(阴离子或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复杂离子(或分子),通常称这种复杂离子为配离子。
由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把配离子也称配合物。
经研究表明,在[Cu(NH3)4]SO4中,Cu2+占据中心位置,称中心离子(或形成体);中心离子Cu2+的周围,以配位键结合着4个NH3分子,称为配体;中心离子与配体构成配合物的内界(配离子),通常把内界写在方括号内;SO 42-被称为外界,内界与外界之间是离子键,在水中全部离解。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55639ed5bbfd0a795673f4.png)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 教学要求]1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命名,分类。
2 .掌握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 教学重点]1 .配合物的异构问题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教学难点]配合物的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 教学时数] 4 学时[ 主要内容]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什么叫配合物,组成,命名。
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几何异构,配合物类型简介(简单配离子、螯合物、多核配合物)。
3 .晶体场理论要点:简介d 轨道的能级分裂和晶体场效应:八面体场的分裂、四面体场的分裂、平面四边形场的分裂;分裂能和影响分裂能的因素,稳定化能;晶体场理论对配合物性质的解释(颜色、磁性)。
[ 教学内容]4-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所决定的”。
配合物这门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人类通长期过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到某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加以总结发展的结果。
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发现的第一个配合物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亚铁氰化铁Fe4[Fe(CN)6]3 ( 普鲁士蓝) 。
它是在1704 年普鲁士人狄斯巴赫在染料作坊中为寻找蓝色染料,而将兽皮、兽血同碳酸纳在铁锅中强烈地煮沸而得到的。
后经研究确定其化学式为Fe4[Fe(CN)6]3。
近代的配合物化学所以能迅速地发展也正是生产实际需要的推动结果。
如原子能、半导体、火箭等尖端工业生产中金属的分离楼术、新材料的制取和分析;50 年代开展的配位催比,以及60 年代蓬勃发展的生物无机化学等都对配位化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目前配合物化学已成为无机化学中很活跃的一个领域。
今后配合物发展的特点是更加定向综合,它将广泛地渗透到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等领域中去。
如生物固氮的研究就是突出的一例。
4-1-1 配合物的定义当将过量的氨水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逐渐变为深蓝色,用酒精处理后,还可以得到深蓝色的晶体,经分析证明为[Cu(NH3)4]SO4。
《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ccef7e02768e9951e738cb.png)
《无机化学》教案山东德州学院化学系王新芳一、教学课题:配合物的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二、教学目的: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及理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价键理论四、教学难点:运用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形成和空间构型五、教学用品:烧杯、滴管、硝酸银溶液(2M)、氯化钠溶液(2M)、盐酸溶液(2M)、氢氧化钠溶液(2M)、氨水(2M)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演示实验七、教学手段:多媒体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首先做两个演示实验:1、取三支试管,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板书)AgNO3+NaCl=AgCl(白色沉淀)+NaNO32、在上述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前两支试管无现象,第三只试管中白色沉淀消失。
(板书)AgCl(白色沉淀)+2 NH3·H2O=[Ag(NH3)2]+(无色)+Cl-+2 H2OAgCl既不溶于强酸,也不溶于强碱,却易溶于氨水,这是因为Ag+和NH3可以形成可溶性的[Ag(NH3)2]+配离子,它比AgCl更稳定,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为什么会与一个中性的分子结合?怎样的结合使得它的稳定性如此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二)新课教学(PPt演示)1、L.Pauling等人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初首先用杂化轨道理论来处理配合物的形成、配合物的几何构型、配合物的磁性等问题,建立了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在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的领域内占统治地位达二十多年之久。
2、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1]中心离子或原子有空的价层轨道,配体有可提供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
配合物的中心体M 与配体L 之间的结合,一般是靠配体单方面提供孤对电子对与M 共用,形成配键M ←∶L ,这种键的本质是共价性质的,称为σ配键。
举例讲解:在[Ag(NH 3)2+配离子中,中心离子Ag +的价电子构型为4d (10)5S (0)5p (0),它有空的5S (0)、5p (0)轨道,配体NH 3分子中的N 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六章_配位化合物
![无机化学(人卫版)第六章_配位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5a780469ddccda38376baf61.png)
单基配体:每个配体只以一个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配合的配体。
如:NH3、H2O、X-。
多基配体:每个配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同时跟中心
离子配合的配体。如:C2O42-、H2N-CH2-CH2-NH2(en)。 两可配体:在一定条件下仅有一种配位原子与中心离子配位的 具有两个或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如:SCN-、NCS-。
结合的本质。
价键理论
晶体场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化学键 价键理论(实际上是把杂化轨 道扩大到d轨道) 理论 晶体场理论 配位场理论
一 价键理论
1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
(1) 中心离子(M)与配体(L)配位时,配体中配位原子提供孤 对电子,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共价键M←L。
(2) 形成配合物时,中心离子提供空轨道杂化得到数目相同、 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它们分别和配位原子孤对电子轨道在 一定方向上发生最大重叠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不同配位数 和不同空间构型的配合物。
(5) 配体化学式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如(-SCN, -NCS) ,则 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课堂发问: 有分加
1. (NH4)3[SbCl6]
2.
[Cr(H2O)4Br2]Br.2H2O
3. 羟基.水.草酸根.乙二胺合铬(Ⅲ) 4. 氯.硝基.四氨.合钴(Ⅲ)配阳离子
答案
1. 六氯合锑(Ⅲ)酸铵
[Fe(phen)3]2+
[Cu(en)2]2+
Phen:邻二氮菲
• 3 多核配合物 • 配合物内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 离子(或原子)的配合物。 • 桥基配体:能在两个金属之间“搭桥” 连结的配体。 • 如OH-、Cl-、SO42-。
《配合物》 教学设计
![《配合物》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cc8e2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8.png)
《配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配合物的定义,准确说出配合物的组成。
(2)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配合物,并了解其形成条件。
(3)掌握配合物的命名规则,能正确对配合物进行命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配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2)配合物的形成条件和常见配合物。
2、教学难点(1)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化学键的本质。
(2)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命名规则。
2、实验法:通过实验展示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配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宝石图片,如祖母绿、红宝石等,引出这些宝石的主要成分都与配合物有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配合物的定义通过讲解一些常见的化合物,如Cu(NH₃)₄SO₄、Ag(NH₃)₂OH 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引出配合物的定义: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
(2)配合物的组成以Cu(NH₃)₄SO₄为例,详细讲解配合物的组成: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中心原子通常是过渡金属元素的离子或原子;配位体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配位原子是配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配位数是与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3)配合物的形成条件结合实例分析配合物形成的条件:中心原子要有空轨道,配位体要有孤电子对。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化学(第三版) 13-1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化学(第三版) 13-1](https://img.taocdn.com/s3/m/8be8f10ace2f0066f43322b8.png)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离子;[Ni(CO)4]、[PtCl2(NH3)2]是配分子。配分子或含有配离 子的化合物叫做配合物。习惯上也将配离子称为配合物。 [HgI4]2- 是配阴离子;[Ni(CO)4]、[PtCl2(NH3)2]是配分子。配 分子或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配合物。习惯上也将配离子称 为配合物。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4. 配离子的电荷 带正电荷的配离子叫做配阳离子;带负电荷的配离子叫做 配阴离子。配离子电荷等于中心离子电荷与配位体总电荷的代 数和。例如[CoCl2(NH3)4]Cl中配离子的电荷为:
+3+(-1)×2+0×4==+1 Na3[Ag(S2O3)2]中配离子的电荷为: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如果含有多种配位体,不同的配位体之间要用“·”隔开, 命名的顺序是先阴离子(简单离子→复杂离子→有机酸根离子), 再中性分子(NH3 →H2O →有机分子)。例如:
通常,书写配离子的化学式时,要先写中心离子(或原子), 再写配位体。其中,配位体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与命名顺序相 同。此外,配分子是电中性的,命名时不必写“离子”二字。 例如: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十二章 配位化合物
电子轨道,是孤对电子的接受体。 在形成配合物时,由配位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离子
(或原子)形成配位键。即配位原子是孤对电子的直接给予者。 常见的配位原子都是电负性较大的非金属原子,如C、N、O、 S及卤素原子等。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位体,称为单齿配 位体(见表1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配合物》教案[ 教学要求]1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命名,分类。
2 .掌握配位化合物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 教学重点]1 .配合物的异构问题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教学难点]配合物的几何异构和对映异构[ 教学时数] 4 学时[ 主要内容]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什么叫配合物,组成,命名。
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合物的立体结构和几何异构,配合物类型简介(简单配离子、螯合物、多核配合物)。
3 .晶体场理论要点:简介d 轨道的能级分裂和晶体场效应:八面体场的分裂、四面体场的分裂、平面四边形场的分裂;分裂能和影响分裂能的因素,稳定化能;晶体场理论对配合物性质的解释(颜色、磁性)。
[ 教学内容]4-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所决定的”。
配合物这门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人类通长期过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到某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加以总结发展的结果。
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发现的第一个配合物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亚铁氰化铁Fe4[Fe(CN)6]3 ( 普鲁士蓝) 。
它是在1704 年普鲁士人狄斯巴赫在染料作坊中为寻找蓝色染料,而将兽皮、兽血同碳酸纳在铁锅中强烈地煮沸而得到的。
后经研究确定其化学式为Fe4[Fe(CN)6]3。
近代的配合物化学所以能迅速地发展也正是生产实际需要的推动结果。
如原子能、半导体、火箭等尖端工业生产中金属的分离楼术、新材料的制取和分析;50 年代开展的配位催比,以及60 年代蓬勃发展的生物无机化学等都对配位化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目前配合物化学已成为无机化学中很活跃的一个领域。
今后配合物发展的特点是更加定向综合,它将广泛地渗透到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等领域中去。
如生物固氮的研究就是突出的一例。
4-1-1 配合物的定义当将过量的氨水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逐渐变为深蓝色,用酒精处理后,还可以得到深蓝色的晶体,经分析证明为[Cu(NH3)4]SO4。
CuSO4 +4NH3 =[Cu(NH3)4]SO4在纯的Cu(NH3)4]SO4溶液中,除了水合硫酸根离子和深监色的Cu(NH3)4]2+离了外,几乎检查不出Cu2+ 离子和NH3分子的存在。
Cu(NH3)4]2+、[Ag(CN2)]-等这些复杂离子不仅存在于溶液中,也存在于晶体中。
从上面实例可以看出,这些复杂离子至少不符合经典原子价理论,在晶体和溶液中有能以稳定的难离解的复杂离子存在的特点。
因此有人以此特点给配合物下定义,但没说到配合物的真正本质。
某些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不容易离解得到复杂离子,如三氯三氨合钴(III)[Co(NH3)3Cl3] ,在其水溶液中,不仅Co3+、NH3、Cl-离子的浓度都极小,它主要以[Co(NH3)3Cl3] 这样一个整体( 分子) 存在。
由此可见,化合物的组成是否复杂,能否离解得到复杂离子,并不是配合物的主要特点。
从实质上看,配合物中存在着与简单化合物不同的键棗配位键,这才是配合物的本质特点。
因此把配合物的定义可归纳为: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 称为配体) 和具有接授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 统称为中心原子) 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如:Cu(NH3)4]2+、[Ag(CN2 )]-离子等均为配离子。
配离子与带有异号电荷的离子组成的中性化合物,如配盐Cu(NH3)4]SO4等都叫配合物。
不带电荷的中性分子如Ni(CO)4、[Co(NH3)3Cl3] ,就是中性配合物,或称配位分子。
配合物和配离子在概念上应有所不同,但使用上对此常不严加区分。
有时使用配合物这一词,就是指配离子而言。
我们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应有个明确的理解。
4-1-2 复盐复盐数( 又称重盐,是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种晶型的简单盐类所组成的化合物) 究竟是否属于配合物的范畴? 不同的资料中说法不一。
我们认为一种复盐在其晶体中和水溶液中都有复杂离子存在,若复杂离子中有配位键,如红色的CsRh(SO4)2·4H2O 复盐就是配合物。
因为该复盐溶于水中,同BaCl2溶液作用,无BaSO4 的沉淀生成,证明无SO42-离子解离出来。
后经实验证明确有[Rh(H2O)4(SO4)2]- [ 二硫酸根四水合铑(III) 配离子] 存在。
然而,在其晶体中( 或水溶液中) 均以简单的组成离子存在的复盐,如光卤石KCl · MgCl2·6H2O 就不是配合物了。
4-1-3 配合物的组成我们已知一个配离子或配位分子都必有一个中心离子( 包括离子) 和一定数目的配位体。
这些配位体和中心原子构成配合物内界,也称内配位层,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
写成化学式时,用方括弧括起来。
一、配位体(简称配体):配位体是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如NH3、H2O 和Cl-、Br -、I -、CN -、CNS -离子等。
配位体中肯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在形成配位键时,称为配位原子。
除少数例外,配位原子至少有一个对放键合的孤电子对。
配位体与中心原子形成配离子时,配位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授予有空轨道的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
配位原子主要是、周期表中V 、VI 、VII 主族的元素。
此外,负氢离子和能提供π键电子的有机分或离子等也可作为配位体。
在π - 配合物中,配位体中没有孤电子对,而是提供π电子形成σ配键,同时金属离子(或原子)也提供电子,由配位体的反键空π * 轨道容纳此类电子形成反馈π键。
一个配位体和中心原子只以一个配键相结合的称为单齿( 或单基) 配位体。
如NH 3 等。
一个配位体和中心原子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键相结合,称为多齿配体。
例如:乙二胺为双齿配位体,氨基三乙酸为四齿配位体二、中心离子:中心离也有称为配合物形成体的,一般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
但也有中性原子做配合物形成体的。
如Ni(CO)4,Fe(CO)5中的Ni 和Fe 都是电中性的原子。
如果双齿配体的配位原子相邻近,就不可能同与一个中心原子配位形成环状物,它的配位原子可各个与一个中心原子成链,形成含有两个中心原子的双核配合物,如配体联氨形成的配合物。
还有些配体虽只有一个配位原子,但它却具有不只一对孤对电子时,也可能键合两个中心原子生成双核配合物。
联结两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桥联配体或桥联基团,简称桥基。
如三价铁离子在水溶液中,于适当浓度的pH 值下可形成多核的配离子。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原子的配合物,称为多核配合物。
在多核配合物中,中心原子除与配体结合外,金属原子间还相互结合这样的配合物称为金属簇配合物。
三、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位的配位原子的数目,为该中心原子( 或离子) 的配位数,一般中心原子( 或离子) 的位配数是 2 ,4 ,6 ,8( 较少见) 。
如[Co(NH3)6]Cl3和[Co(NH3)3H2O]Cl3中Co3+ 离子直接的配位配位原子,前者是 6 个氨分子中 6 个氮原子,后者为 5 个氮分子中的氮原子和 1 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所以配位数均 6 。
在计算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时,一般是先在配离子中确定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接着找出配位原子的数目。
如果配位体是单齿的,那么配位体的数目就是该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例如在[Pt(NH3)4]Cl2和Pt(NH3)2Cl2] 中的中心离子都是Pt2+,而配位体前者是NH3,后者是NH3和Cl-。
这些配位体都是单齿的,那么配位数都是4 。
如果配伦体是多齿的,那么配位体的数目显然不等于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如[Pt(En)2]C12 中En( 代表乙二胺) 是双齿配位体,即每一个En 有两个氮原子同中心离子Pt2+配位,因此Pt2+的配位数不是2 而是4 。
同理在[Co(En)3]Cl3中Co3+的配位效不是3 而是6 。
应当着重指出,计算中心离了的配位数时,不能只看化合物的组成,更要看实际配位的情况,不能从表面观察,冒然下结论。
要根据实验事实来确定配位数。
Cs3CoCl5表面上猛一看可能认为Co2+离子的配位数是为5 ,实际上它的化学实验式经实验确定为Cs2[CoCl4]/FONT>CsCl ,所以Co2+ 离子的配位数是 4 而不是 5 。
和元素的化合价一样,原子的配位数也是可变的。
配位数的大小决定于中心离子和配体的电荷,体积、电子层构型,以及配合物形成时的温度和瓜物的浓度等。
一般地讲,相同电荷的中心离子的半径越大,配位数就越大。
如A13+和F- 离子可以形成配位数为 6 的[AlF 6 ]3- 离子,而半径小的B3+ 就只能形成配位数为 4 的[BF4]-离子。
对同一种中心离子来说,配位数随着配位体半径的增加而减少,例如半径较大的C1-与Al3+配合时,就只能形成配位数为4 的[AlCl4]- 离子。
中心离子的心电荷数增加和配位体电荷的减小,对于形成配位数较大的配合物都是有利的。
例如Ag+ 的电荷小于Ag2+ 的电荷数,它们与I- 离子分别形成[AgI2]-和[AgI4]2-的配离子。
螯合物螯合物也称内配合物,它是由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和某些合乎一定条件的同一配位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键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
所以,凡具有上述环状结构的配合物不论它是中性分子还是带有电荷的离子,都称螯合物或内配合物。
而中性的螯合物则称为内配盐。
如[Cu(acac)2 ] 。
螯合物的每一环上有几个原子就称几元环。
根据螯合物的形成条件,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能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的配位体称为螯合剂,因此,螯合剂为多齿配位体(也称多基配位体)。
螯合物的稳定性和它的环状结构( 环的大小和环的多少) 有关。
一般来说以五元环、六元环稳定。
多于五或六元环的配合物一般部是不稳定的,而且很少见。
一个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五元环的数目越多,螯合物越稳定。
如钙离子与EDTA 形成的螯合物中有五个五元环,因之很稳定。
金属螯合物与具有相同配位原子的非螯合配合物相比,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这种特殊的稳定性是由于环形结构形成而产生的。
我们把这种由于螯合物具有的特殊稳定性称为螯合效应。
如[Ni(En)2]2+ 在高度稀释的溶液中亦相当稳定。
而[Ni(NH3)6]2+在同样条件下却早已析出氢氧化镍沉淀。
当螯合物与非螯合物的配位原子相同,配合物类型相似时,螯合效应主要是由熵值的增加所引起。
有必要指出一点:做为螯合物的配位体的螯合剂绝在多数是有机化合物,但也有极少数的无机化合物,如三聚磷酸钠与钙离子可形成螯合物。
由于Ca2+,Mg2+离子都能与三聚磷酸钠形成稳定螯合物,所以常把三聚磷酸钠加入锅炉水中,用以防止钙、镁形成难溶盐沉淀,结在锅炉内壁。
螯合物稳定性高,很少有逐级解离现象。
且一般有特征颜色,几乎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