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1.1.1关键和特殊过程的控制范围1.关键过程控制范围(1)施工要求高、过程质量不稳定或出现不合格频率较高的过程;(2)对产品质量特性有较大影响的过程;(3)原材料昂贵,出现不合格品后经济损失较大的过程;(4)其于人员素质、施工环境等方面的考虑,认为比较重要的其它过程。

2.特殊过程的控制范围(1)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

(2)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文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1.1.2关键和特殊过程的识别1.项目部是关键和特殊过程控制的实施单位。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关键和特殊过程控制的管理,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项目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施工员具体实施关键和特殊过程的控制。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及时编制关键部位控制及监测计划。

本工程关键部位控制及监测计划见表4.4-1。

表4.4-1关键部位控制及监测计划2.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关键和特殊过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编制内容方面,除满足一般方案的要求外,还应包括:(1)建立保证机构,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规定施工人员的配备和资格要求等。

(2)配备施工机具、测量设备。

(3)设置关键和特殊过程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确项目主要控制人员。

(4)制定过程参数,确定过程方法,规定过程条件,明确操作程序。

(5)明确各项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3.项目在确定特殊过程的人员、设备、工艺文件等时,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过程能力进行考察和确认。

4.项目技术负责人做好方案交底,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员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项目设备管理人员和计量管理人员应按照设备设施管理及测量设备控制的相关规定,完成施工设备的验收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工作。

6.实施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复核,核查设备、器具的配备和鉴定情况、各级人员配备及资格情况,并完成相关的工艺评定或工艺测验并做好记录。

7.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对人、机、料、法、环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进行连续监控,并做好过程监控记录。

特殊工序-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特殊工序-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一、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定义;1.1原材料入库验收,机械性能测试,定义为关键工序。

1.2焊接、热处理入库验收、定义为特殊工序.二、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过程质量控制。

2。

1 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主要以“人员、机械、过程、方法”要素进行.任何环节出了差错势必使产品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故在关键过程控制中,对生产活动的几大要素的质量环节予以明确落实。

2。

2 人的因素;生产活动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其素质责任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输出质量。

因此对于人的因素质量保证措施是,要有计划的进行培训.特殊工序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对一些重要的岗位必须持续培训,并且每年要进行年终考核,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安全带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岗位要求进行资格认可.2。

3 机械设备因素;合理高效的工装夹具,完好的设备是更好的完成产品过程的有力条件,故必须保证机械处于最佳状态,要有计划的进行保养、维修。

2。

4 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因素加以控制,依据产品特性的要求,对流程进行分析并确定特殊过程的范围,按《作业指导书》及《检验规范》的规定要求实施确认,规定工艺参数控制要求,对过程参数实施连续的监控。

当材料、过程参数改变、设备更新等情况下,应对过程再次确认。

2.5 方法在特殊工序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先进高效的加工方法,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生产任务。

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和监管体系,才能按设计要求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

三、原材料入库验收3。

1 原材料是产品的基本单位,故材料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所以材料入库前必须进行如下项目的检验。

3。

2 金属材料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气泡、结疤、折叠和夹杂。

钢板不得有分层。

如还需要后期处理,加工后的表面不应有上述缺陷.并应保证尺寸在公差范围内。

且平滑过渡无棱角.3.3 织带类材料外观不允许有破边,带子无破边、断线、织疵、混纱、散丝、面料歪斜等有害缺陷。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制度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制度指的是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特殊工序进行管理及控制的制度。

关键特殊工序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且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工序。

它涉及到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一些关键工艺环节以及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和审查的重要工序。

这些工序需要特殊的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与实施。

一、制度的目的和依据(一)目的制定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关键特殊工序符合质量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和客户满意度。

(二)依据制定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依据主要有:1.国家质量标准和产品相关技术文件。

2.公司内部质量管理规定和流程控制要求。

3.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

二、制度内容1.工序规范:明确关键特殊工序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确保每个工序的操作符合标准。

2.人员资质要求:对从事关键特殊工序的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技能培训、操作指导、安全知识等。

3.设备与仪器校准:确保使用的设备和仪器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4.材料控制:对使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和检验,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5.过程控制: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工艺控制方法对关键特殊工序进行监控和调整,保持工序稳定性。

6.检验与测试:对关键特殊工序的检验和测试进行规范,确保结果可靠性。

7.记录与报告:对关键特殊工序的各项活动进行记录和报告,以便对质量控制进行追踪和分析。

8.不合格品处理: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追溯和处理,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三、制度实施制定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制度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实施和监督该制度。

以下是实施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制度的几个关键步骤:1.培训: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制度要求和操作规范。

2.审查:定期对关键特殊工序进行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管理:制定明确的管理责任和流程,确保每个环节按照规定进行控制。

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管理办法2.11

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管理办法2.11

关键过程(工序)和特殊过程(工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管控,有效防范并遏制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使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结合《关于印发“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管理办法”的通知》(二公局施发[2015]33号)、局项目策划指南(V1.0版)、局、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办法的要求,对公司原《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控制规定》进行修订,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承建的所有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控制。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也可指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管理职责:1.施工管理部负责制定和完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控制要求,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2.项目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负责识别、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界定工作,编制作业指导书,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确认作业人员、机械设备、监测设备的过程能力,并对过程实施进行严格控制。

3.项目总工职责:3.1策划初期组织项目各部门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识别- 627 -和界定项目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形成控制清单。

同时负责组织技术、试验、质检等部门在施工前预先鉴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在受控条件下具备能够实现过程控制目标的能力。

3.2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开工前,负责指导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编制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3.3负责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首件工程施工过程技术方案指导,并进行首件工程总结。

3.4根据首件工程总结,负责组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编制作业指导书。

3.5根据《关于印发《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和《技术交底管理办法》的通知》(二公局四施发〔2015〕10号)文件要求,负责组织落实技术交底工作。

3.6负责组织技术、试验、质检等部门在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方案、实施、总结、验收等过程控制。

4.项目生产副经理职责:4.1负责组织机械、物资、生产等部门在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施工前预先鉴定在受控条件下具备能够实现过程控制目标的能力。

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2.建筑物沉降观测与结构变形观测质量控制措施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本工程各分区地下结构均有承台,单体尺寸较大;最小尺寸2200mm×3960mm,最大尺寸6800mm×7640mm,承台高度最高达3370mm,且B1区5段、B2区4段、B3区4段有一层地下
室。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浇筑量大,施工组织难度大,必须合理组织安排,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以避免产生冷缝,确保施工质量。

4.大面积混凝土楼地面结构质量控制措施
本工程机场大厅有大面积的混凝土地面,如何确保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

本工程拟采用激光整平机对整个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

5.钢管混凝土柱质量控制初步方案
本工程B区共设置钢管混凝土柱76个,柱体外径1600mm,根据钢管柱的标高不同,管壁厚度也随之变化,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对钢管柱施工质量的要求。

6.金属屋面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工序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工序管理制度

XXXXXX术有限公司管理文件QG/HQ-SCB-06 关键工序与特殊工序管理制度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发放号码:20XX-04-12发布 20XX-04-14实施XXXXX技术有限公司发布1、目的为强化工序质量控制,使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并强化工序质量管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

3、术语3.1 关键工序:指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如通过加工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的工序。

3.2 特殊工序: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难以通过其后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

3.3 工序能力: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3.4验证:验证是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的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3.5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4、职责4.1研发部负责监督和检查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受控情况,负责组织对公司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确认,并填写相应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能力确认表”。

4.2 生产部负责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日常管理,负责规定组织建立关键工序、特殊工序中的设备管理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负责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实施岗位培训。

4.3质控部负责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各类仪器、仪表定期进行计量校准。

5关键工序的控制5.1 关键工序的设置原则5.1.1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5.1.2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5.1.3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总是发生问题较多的工序。

工艺人员依据关键工序设置原则在工艺文件中确定关键工序并负责编制“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汇总表”,研发部负责人批准后,发放相关部门。

公司内关键工序包括:激光件组装、老化、程序烧录等在相关文件中用“❉”规定出。

5.2关键工序的过程能力确认关键工序的确认以‘三定’和记录为准则:5.2.1三定: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5.2.1.1工序控制工艺流程图及生产现场工艺文件中对关键工序必须有明确标示。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引言在制造业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的关键过程。

在制造过程中,存在一些重要的工序,其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及关键控制点。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重要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且不能容忍质量问题的工序。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对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需要特别关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重要工序质量控制方法:1. 设定严格的工艺参数及操作规程对于重要工序,应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工艺特性,设定严格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

这包括控制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以及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方法。

通过严格遵守这些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能够在工序中保持一致的质量水平。

2. 定期进行工序监测及检验对于重要工序,应定期进行监测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监测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来实现,以及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

检验则可以通过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来进行。

监测和检验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以及时调整和改进工艺。

3. 建立工序控制图建立工序控制图是一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工序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通过建立工序控制图,可以了解工序的平均水平和变异水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质量调整和改进。

关键工序控制点关键的工序控制点是指对产品质量影响最大,且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

关键工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关键工序控制点及其质量控制方法:1. 原材料选择与检验原材料是产品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在关键工序中,选择合适的原材料至关重要。

应根据产品要求,选择合格的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检验。

原材料的检验可以通过外观、尺寸、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等方面进行。

2. 模具设计与制造对于需要模具加工的产品,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是一个关键工序。

优秀的模具设计和制造能够保证产品的精度和外观质量。

在关键工序中,需要确保模具的精度和寿命,以及控制模具加工过程中的偏差和变形。

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种管理手段。

通过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我们就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定义关键工序是指生产过程中对最终产品性能或一些重要技术要求具有重要影响的工序。

它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关键工序的稳定性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特殊工艺是指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设备或特殊工作流程才能完成的工艺。

特殊工艺具有技术难度大、操作规程繁琐、风险较高等特点,对工艺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二、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内容1.明确工艺要求:制定详细的工艺文件,明确产品的工艺要求、工序顺序、设备要求等,确保工艺能够正确执行。

2.设计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工艺要求,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确保工序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和物料浪费。

3.流程控制:建立符合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的工艺控制规程,包括温度、时间、速度等工艺参数的控制,通过检测和记录,不断优化工艺过程。

4.设备管理: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建立设备的使用记录,进行设备寿命评估,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5.操作人员培训:对参与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工艺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加强操作技能,确保工艺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6.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工艺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7.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关控制措施,并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和风险。

8.数据分析和改进: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三、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的意义1.保证产品质量: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能够防止因工艺不稳定导致的产品不合格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范本1: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1. 引言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需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符合质量要求。

2. 工序描述描述关键、特殊工序的内容、目的、流程及所需资源等详细信息。

3.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目标明确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目标,例如减少缺陷率、提高产品性能等。

4. 质量控制措施4.1. 原材料选择与供应:详细说明原材料的选择标准、供应商评估流程,以及对原材料的检验要求。

4.2. 设备与工具校准:描述设备与工具的校准要求及频率,包括校准记录的保存。

4.3. 工艺参数控制:列出关键、特殊工序所需控制的工艺参数,明确控制范围及要求,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4.4. 操作规程与培训: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培训相关人员进行操作规程的掌握与遵守。

4.5. 检验与测试:描述关键、特殊工序的检验与测试方法、标准及频率。

包括相关记录的保存与评审。

4.6. 验收与检查:说明工序验收与检查的标准、方法及频率,确保工序符合质量要求。

5. 质量控制结果说明如何监控和评估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结果,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6. 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阐述对质量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方法和流程,以期不断提高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

7. 附件列出与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相关的附件,如操作规程、检验记录、培训材料等。

8. 法律名词及注释8.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容易引发严重质量问题的工序。

8.2. 特殊工序:对产品性能或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工序。

8.3. 质量控制: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执行和监测等方式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过程。

范本2: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符合质量要求。

关键、特殊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需要制定特殊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其质量。

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管理制度

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管理制度
5.1.1设置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的运行记录,由专人操作使用并作记录,同时对设备、工装的管理按照相应的程序、管理制度及作业指导书文件执行。
5.1.2对车间的注塑、挤出等工序设置了完工检验记录,由工序检验员进行半成品抽检和记录抽检结果。
5.2检验关键、特殊工序由工序检验员专门对该工序抽检并记录抽检结果。
5.5.1关键、特殊工序经技术部确认后,对工装设备作重点管理。
5.5.2计量室负责关键、特殊工序的检测仪器、计量器具的重点管理,保证满足检测、测量要求。
5.6关键、特殊工序过程控制及记录
5.6.1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工依据工艺文件对过程参数连续监控,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记录相关数据。如注塑、封口、灭菌等工序的操作工应在相应的工序记录上如实地填写每班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并交工序检验员负责监查。
3.1技术部根据质量重要程度确定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点。
3.2质管部、工序检验员按工艺文件对关键、特殊工序的过程工艺参数进行监督、检查。
3.3生产部对关键、特殊工序进行重点监控。
3.4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工直接负责工艺参数监控。
4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点的设置
4.1输液器、麻醉包产品零配件的注塑工序为关键工序。
5.7关键、特殊工序失控确认
5.7.1关键、特殊工序失控可通过过程参数异常或其后的抽样检验识别来确认。
5.7.2发现工序失控,工序检验员及时通知生产部和所在部门负责人,必要时质检部报告管理者代表采取纠正措施,执行《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7.3失控的关键、特殊工序涉及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5.3各工序进行过程检验结果统计分析,将统计结果汇报给质检部,全面关注质量控制点的动态,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进行补救,对潜在不合格因素,制订预防措施,将潜在不合格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1.2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2.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2.2 特殊工序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

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

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

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4.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工序,特殊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并需要特殊设备、操作和控制的工序。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对于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生产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范围:首先需要明确组织或企业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将其明确的范围确定下来,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管理有效进行。

2.制定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针对每个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设备要求、操作步骤等,这样可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建立并执行质量控制计划: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每个工序的质量要求和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过程控制和过程监测,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5.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改进: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明确其能力指标和改进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和工艺优化,不断提高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能力,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水平。

6.建立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变更控制机制:在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发生变更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变更控制机制,包括变更的评估、批准、实施和验证,以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持续监测和改进:建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监测和改进机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持续提高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水平。

总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是组织或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适当的制度和规范,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以确保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确保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手段。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减少质量缺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介绍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定义、管理流程和控制要点。

一、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定义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过程,其质量缺陷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或不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例如,其中一种食品加工中的杀菌工序,如果杀菌不到位,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病原菌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特殊过程是指在生产中需要特殊设备、特殊环境或特殊操作技术的工艺过程。

这些过程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

例如,其中一种金属制品的焊接、热处理等工艺过程,需要特殊的焊接设备和热处理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否则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流程2.制定管理规范和流程:针对每个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流程。

规范要包括相关标准和要求、操作程序、设备要求、技术要求等。

3.设计操作指导和操作规程:对每个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编制详细的操作指导和操作规程。

包括必要的操作步骤、设备调试要求、参数设置、操作记录等。

4.培训和考核操作人员:对从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了解并能够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5.设立质量控制点和监控要点: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设立质量控制点和监控要点。

通过设备检测、过程监控、样品抽检等方式,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6.完善记录和报告系统: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操作、检测、异常处理等情况建立记录和报告系统。

将操作记录、检测结果、异常处理措施等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查阅和追溯。

三、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的控制要点1.设备管理:确保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所需设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特殊过程与关键工序控制计划

特殊过程与关键工序控制计划

特殊过程与关键工序控制计划特殊过程与关键工序控制计划是组织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特定的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采取的一种管理控制方式。

通过对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监控和控制,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特殊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特别注意控制的生产过程。

特殊过程通常包括焊接、铸造、热处理、电镀等。

这些过程对于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组织结构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特别的控制和监控。

关键工序是指产生具有质量风险的工序。

关键工序可能是特殊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也可能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其中一环节。

关键工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甚至是质量事故。

因此,针对关键工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1.识别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根据产品特性、工艺要求等,确定哪些过程是特殊过程,哪些工序是关键工序。

这需要对产品和工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可以借助过程流程图、质量控制图、FMEA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2.确定控制措施:根据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特点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检测方法和设备、操作规程、员工技能要求等。

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可行性的原则。

3.制定监控计划:根据控制措施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监控计划。

监控计划应包括监测频率、监控方法、监测点位、监控人员等要素。

监控计划的编制应确保对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4.实施监控:按照监控计划进行实施,对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进行监控。

监控的方式可以包括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持续监测等。

监控过程中,需要将监测数据记录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

5.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可以包括调整工艺参数、修复设备、培训员工等。

处理异常情况的目标是尽快恢复正常状态,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工程项目部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安全质量盯控工作细则

工程项目部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安全质量盯控工作细则

工程项目部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安全质量盯控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夯实工程项目管理基础,强化过程控制,明确各管理人员职责,从源头上强化关键工序卡控、特殊过程盯控,防范各类生产安全质量事故(问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项目部必须把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安全质量盯控作为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必须在相关人员盯控情况下组织施工,每道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施工前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每道工序技术交底及安全总监安全交底,确保施工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掌握安全、技术内容,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值班。

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成立自检小组,整体检查本工序及特殊过程结果,小组由生产副经理、技术员、试验员、安全员组成。

第二章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界定第三条关键工序是在工程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工程产品质量有直接重大影响且总时差等于零且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术要求高或总是发生问题较多的工序,包括了测量定位、基坑开挖、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初期支护、隧道防排水、结构防排水、路基填筑、爆破工程等工序。

第四条特殊过程是指某些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或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的过程(工序),包括了钢筋焊接、网喷混凝土、方桩、钻孔灌注桩、抗滑桩、软基处理、预应力工程、超前小导管、超前大管棚等工序。

第五条关键工序作用是在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对产品主要使用功能、或者安全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特殊过程作用是对工件后期使用或进行破坏性试验掌握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关键工序进行并完成之后才能进行特殊过程检验,检验后如实记录相关资料。

第三章人员职责第六条项目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安质部、物机部梳理本工程的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确定责任人对生产安全质量工作进行盯控,形成《施工关键工序责任划分及盯控要点工作清单》(详见附件1)和《施工特殊过程责任划分及盯控要点工作清单》(详见附件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1.2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2.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2.2 特殊工序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

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

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

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4.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4 1.2 工艺规程必须经验证认可并符合有关标准。

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4.1.3 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可在工序流程的必要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设立控制点的条件,控制点可按产品的质量特性、工序或设备来设置。

4.1.4 对控制点应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和验证,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控制方法,并进行连续评价。

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应包含质量控制的内容,如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检测频次、检查方法、记录及测定人员等做出具体规定。

4.1.5 工程部门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编制原始记录表格并规定填表要求,包括让检验人员、质保人员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状况进行检查、监督、认定、签字的要求。

主要原始记录表格应汇总归档,并规定制件加工档案的保存期限,以备查考。

4.1.6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

4.1.7 制订并执行技术文件的保管、使用、更改和销毁制度(或标准)。

文件更改的审批程序应与原文件的审批程序相同,重要的更改应有试验验证。

4.2 人员的培训和考核4.2.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操作、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定期考核和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证。

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4.2.2 明确规定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组成技术考核委员会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各项成绩应填入考核档案,合格者发给相应的上岗操作证。

4.3 设备、仪表和工艺装备4.3.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工艺装备,必须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4.3.2 新制、改进或大修后的设备和仪器仪表应按其技术条件验收,经调试、鉴定合格签证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工艺装备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验证(或试用)合格后,方可使用。

4.3.3 设备必须完整、配套,配有显示(或自动控制)工艺参数的检测、计量仪器仪表。

各种供监控用的仪表,一般应按其功能分别设置。

必要时,还应配备工艺参数自动记录仪和安全报警装置。

4.3.4 制订和执行设备、工艺装备的维修保养,仪器仪表的定期检定、校准制度。

设备主管部门应建立设备使用、点检、维修和校准的技术档案。

工装主管部门应对主要工装建立使用维修技术档案。

4.3.5 控制点的设备、工装应加以重点控制,以尽量减少设备及工装的误差引起的质量4.4 环境4.4.1 环境条件(厂房内温度和湿度,冷却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压缩空气的压力,施工现场的风速等)应满足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

4.4.2 作业场所应配置有效的进、排风系统及安全技术措施,厂房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应符合TJ 36 的有关规定。

4.4.3 应对车间一些重要的噪声源设施(如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等)采取适宜的减噪或隔音措施,以控制车间的环境噪声在85dB 以下(脉冲声除外,但应进行适当控制)。

4.4.4 车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或照明,操作工位应有足够的照度。

4.4.5 含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必须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三废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4.4.6 车间应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作业场地必须遵守防火和技术安全制度的规定。

4.5 工艺材料4.5.1 工艺材料的采购文件应明确规定物品规格、材质和技术要求,必要时,还应提出质量保证的要求。

4.5.2 重要工艺材料应严格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择优定点采购。

采购部门选点时,必须经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供应厂进行质量考察,并经试用验证认可后才能定点。

4.5.3 进厂工艺材料必须有制造单位的合格证明文件,重要材料必须按规定复验,无合格证或复验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入库和使用。

4.5.4 超过保管期限的材料必须按规定重新复验,办理延期使用文件,经审批后方可使4.5.5 应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贮存场所和配套设施,并建立严格的保管、标志、发放、使用和回收制度。

4.5.6 使用中的各种材料必须按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定期分析,保证其成分在规定的范围内。

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槽液和介质等应进行调整或更换,不合格者不准用于生产。

4.5.7 采用新牌号的重要工艺材料应进行试验及生产验证,提出试验验证报告,经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审批后方可使用。

4.6 被加工物资4.6.1 转入本工序的被加工物资(原材料、毛坯、半成品等),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具有合格证明文件。

必要时需附有所要求提供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检测数据等技术资料,或进行抽查复验。

4.6.2 制定适用于本厂生产要求的外购物资标准,规定物资规格和技术要求,以及进厂入库的取样、检验项目和方法。

4.6.3 重要的外购物资应择优定点采购,并进行进厂复验。

必要时,应对供应厂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和监督,并建立合格供方的技术质量档案。

4.6.4 应建立进料验证、入库、保管、标志、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

4.7 工艺过程控制4.7.1 加工前,操作人员应熟悉工艺规程,严格按工艺规程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材料、介质、环境条件的检查,进行各种预处理,工艺参数的试样验证等,并做好原始记录。

对特殊的关键件,工艺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保证操作人员真正掌握工艺规程。

4.7.2 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

工件的装卡、摆放,工艺参数的调整,试样的抽取、检验和保管等应根据不同物资的技术要求,按工艺规程的有关条款执行。

4.7.3 应认真、如实、完整地填写原始记录,并按规定程序签名、处理、传递和保管。

4.7.4 操作中应密切注意加工情况,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自行或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并作好原始记录。

4.7.5 每批制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并作好标记,填写首件记录卡,并在记录上签章。

4.7.6 工序检验员应对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工艺的执行和原始记录的记录情况进行监督,抽检制件的加工质量,做好监督检查记录。

对巡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督促有关人员及时纠正。

4.7.7 关键件加工中的主要分工序,根据需要可设立“见证点”,由对质量不负直接责任的质保工程师实施见证性审核。

对工序加工中操作者是否处于自控状态,检验员是否忠于职守,图纸、工艺文件是否有效贯彻,工序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方面进行监督性检查,以确保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4.7.8 制件在工序间的存放、周转与运输,应按定置管理规定及期量标准加以控制,并备有适用的工位器具和储运设备,防止损伤制件。

4.8 质量检验4.8.1 应规定工艺质量标准,明确技术要求,检验项目、项目指标、方法、频次、仪器等要求,并在工序流程中合理设置检验点,编制检验规程。

4.8.2 按技术要求和检验规程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并检查原始记录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完整,检验合格后应填写合格证明文件并在指定部位打上合格标志(或挂标签)。

4.8.3 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不合格件的回用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并按有关规定返修、返工和重新检验。

回用件应打上回用标志,回用、返修单据作为质量信息流转、存档。

对待验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应加以醒目标志,分别堆放或隔离。

4.9 质量信息的反馈和处理4.9.1 特殊工序的各种质量检验记录、理化分析报告、控制图表等都必须按归档制度整理保管,随时处于受检状态。

4.9.2 应编制和填写现场加工缺陷分类统计日报表及其它各种质量问题反馈单。

对突发性质量信息应及时处理,填写相应表格。

4.9.3 应制订对后续工序(包括产品使用中)发现的特殊工序质量问题及时反馈、汇总和处理的制度,并认真执行。

4.9.4 应制订和执行质量改进制度。

按规定的程序对各种质量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针对主要缺陷项目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取得成果后纳入工艺规程。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zzzzzz第四、关键工位检查关键工位:对产品质量特性影响严重的工位,在工艺上有特殊(别)要求,对下一环节有较大影响的工位,工艺要求程度高,标准要求高,客户的质量信息反馈表明质量不稳定及不良品较多的项目。

无法在后续的检验和实践中确认的工序,我们对关键工位的控制,设立控制点,例如:焊点检查工位,电性测试工位等,重点审核关键工位,对关键工位工序具体熟练人员,可靠的设备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控制点有明确的标示,关键工位的人员变动和更换应经过工程部IE审核,IPQC人员重点巡检工位,关键工位不能随意取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