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制度的演变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概况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57e62a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a.png)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概况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1.汉承秦制:汉朝建立后,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如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以及监察
制度。
此外,选官制度、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方面也继承了秦朝的制度。
然而,汉朝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变化。
2.郡国并行制:在地方政治制度方面,西汉初年实行了郡县制和封国制(分封制)并行的制度。
这
种制度使得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
3.削藩与推恩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进行了削藩,平定了“七国治乱”,将诸侯任免权收归
中央。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以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这一政策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的直接辖区(郡县)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中外朝制度: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中外朝制度。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
亲信近臣构成;外朝则是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
这一制度限制了丞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总的来说,汉朝的政治制度在继承秦朝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变化,不断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诸侯王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政权。
汉朝的制度与秦朝相比有什么变化
![汉朝的制度与秦朝相比有什么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b37452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e.png)
汉朝的制度与秦朝相比有什么变化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其制度与秦朝相比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从政治、农业、教育、军事等方面分析汉朝制度的变化。
政治方面,汉朝相对于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温和的措施。
首先,在中央政府的设置上,汉朝取消了秦朝的郡县制,恢复了诸侯王的封地,大大减轻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汉朝设置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中央职位,增加了中央政权中各派系的代表,形成了相对平衡的政治环境。
与此同时,汉朝采取了任免制度,使得官员不再完全依靠世袭或赋税捐纳来进入官僚体系,从而使得政府更加公平、稳定。
在经济方面,汉朝相对于秦朝提出了“以农为本”的政策,鼓励农业的发展。
汉朝取消了秦朝的苛捐杂税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汉朝实行均田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得土地更加合理地流转和利用。
此外,汉朝还推广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在教育方面,汉朝相对于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秦朝实行的焚书坑儒使得儒家经典几近失传,然而汉朝皇帝刘邦则采取了相反的策略,重视教育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国子监,负责培养学生,并开设了一系列的科举考试,从而为士人提供了晋升的途径。
汉朝还修订了历算法、公式法和《太初历》等重要学术著作,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发展。
军事方面,汉朝相对于秦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在军事组织上,汉朝废除了秦朝的郡县兵制,建立了“卫队制”和“都尉制”,使得军队更加稳定和强大。
汉朝还提倡军事训练,广泛招募士兵,形成了庞大的军事力量。
同时,汉朝还加强了边境防御,修筑了长城等重要防线,保护了国家的疆域安全。
综上所述,汉朝与秦朝相比在政治、农业、教育和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汉朝采取了温和的政治措施,鼓励农业发展,重视教育和科技的进步,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
这些变化对汉朝的长治久安和国家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汉朝的政治制度演变
![汉朝的政治制度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395f9d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2.png)
汉朝的政治制度演变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和长久的王朝之一,其政治制度的演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并分析其对于汉朝的繁荣和衰落产生的影响。
汉初的政治制度是在秦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刘邦建立汉朝后,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宽松的政策,实行了一定的分封制度,吸引了许多战国时期的豪族加入到汉朝的统治阶层中。
这种相对宽松的政治制度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豪族的权力过于集中,汉宣帝时期开始出现了封建王朝的残余问题。
宣帝在位期间,依靠辅佐自己的宦官集团,削弱了豪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举措虽然有利于稳定政权,但也给汉朝的政治体制带来了困扰。
随后,汉宣帝死后,王氏宗室的权威逐渐下降,宦官势力得到进一步壮大。
这导致了王莽在新代之前,创立了王莽的“新”政权。
王莽废除了汉初的封建制度,推行了许多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改革,如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政制度等。
然而,王莽的改革并未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最终导致王莽政权的覆灭。
随着王莽的失败,汉朝政治制度发生了新的演变。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恢复了汉初的封建制度,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政策。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国家得以繁荣发展。
然而,在东汉末年,董卓的出现再次打破了政治制度的平衡。
董卓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了朝廷,成为了实际上的统治者。
这一事件暴露了东汉王朝政权薄弱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东汉王朝的灭亡。
总结来看,汉朝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相对宽松的分封制度到中央集权的探索,再到东汉时期的相对稳定,但也不断受到豪族势力和宦官势力的侵蚀和动摇。
这些制度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朝的繁荣和衰落。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政治制度的演变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汉朝的兴衰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如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我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汉朝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通过对汉朝政治制度演变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发展和变迁规律,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汉朝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
![汉朝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fb5785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a.png)
汉朝的政治制度及其演变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大一统王朝之一,统治了近四个世纪,是继秦朝之后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汉朝的政治制度是由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而来,在秦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度体系。
本文将从汉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汉朝政治制度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汉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汉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专制制度。
汉武帝初年,设立中央官制,行三公、九卿制,掌握了国家的政治大权,并且通过任用贤能、撤换昏庸将才、尊崇典章制度等多种手段来加强中央对地方和朝廷的控制,从而巩固了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官制方面,汉朝借鉴了秦朝的吏治制度和宋代的科举制度,将国家官吏的选拔和考核以及文化教育的普及纳入到制度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官僚制度。
同时,为了防范权力的滥用,汉朝还创制了辅佐皇帝的内外官制,并规定了严格的政治纪律和法律制度。
另外,在土地和劳动力的分配方面,汉朝也实行了和秦朝不同的政策。
汉武帝时期,通过实行均田制、三公九卿制和轻徭薄赋等措施,促进了土地的平均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汉朝政治制度从创制到衰落,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汉、新莽、东汉。
前汉时期是汉朝政治制度的创制时期。
西汉初年,刘邦从秦朝手中夺取了政权,创立了大汉王朝。
他采取了适时的政策,多姿多彩的实践和稳健的手段,使得汉朝逐渐取代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新莽时期是汉朝政治制度的后期。
由于采取了强化中央集权和打压地方势力的政策,加上统治者治政的昏庸无能,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衰落。
东汉时期是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时期。
刘备夺取了汉朝的政权,恢复了王朝的统治权威,但是,东汉的社会矛盾愈发激化,统治者没有提出合适的政策,使得王朝衰落的势头更加明显,最终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汉朝政治制度的影响汉朝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深远的。
从汉至清君主专制的演变(共20张PPT)
![从汉至清君主专制的演变(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2c953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3.png)
预习作业★★
阶段 时代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确立 巩固 成熟 发展 强化 顶峰 整体趋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阶段 时代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监察
选官制度
确立 巩固 成熟 发展
强化 顶峰
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布衣为相 中外朝制度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两汉后期,特别是东汉后期 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是两大顽疾。年幼的皇帝大多是在外戚的帮助下继位 的,母族亲属关系自然受到重视,结果造成外戚干政局面;皇帝年长后往 往利用宦官打击外戚夺回权力,这又造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所以本题正 确答案为C项。A项“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不符合材料“执政大臣也主要 从他们之中选择”的信息;外戚是“外人”,因此B项“‘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错误;D项“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符合西汉前期的情况,而外戚干政 是在两汉后期。
C.避免了地方派系的形成
D.体现了政府是“天下人”的政府的观念
解析 经过察举制选用到中央的人才不能回到原籍做官,能 够有效地避免宗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影响,避免出现地方派 系,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的表述不符 合当时“家天下”的实际。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 1.呈现两大矛盾:一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的矛盾,二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 2.在中央政权,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 强。
• 3.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 强,地方权力不断消弱。
• 4、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加强 对官吏的控制,逐渐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0d37e5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9.png)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影响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政治制度对于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着手,探讨汉朝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演变过程汉朝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它更加注重实践,对国家机构和官员制度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最初,汉朝政治制度主要是用九卿和三公来管理朝廷事务。
但由于九卿和三公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甚至发生了朝廷内九卿相互攻击的事件,因此汉武帝以后逐渐废除了九卿,而相对增加了尚书和中书,形成了更加有效的行政体系。
同时,官制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从官品到官名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另外,在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科举制度的出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乡试、省试和殿试。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人才得以大量涌现,同时也打破了世族统治的思维模式,使得社会上升通道得以扩大。
总之,汉朝政治制度在演变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革,从而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官员体系,同时还实行科举制度,这些都成为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范本。
二、影响汉朝政治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对中国皇帝的权力思想产生了影响汉朝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其他事务有着广泛的权力。
这种中央集权的思想和实践,影响了后来中国皇帝的权力观念,让皇帝认为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力,而君权至上的思想也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动摇的霸权思想。
2. 为中国历史上的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汉朝政治制度的成熟,为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官僚制度的形成,为世袭制度的瓦解和防止贵族独享权力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还通过这种制度,确保了官员的品质和素质,保障了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
科举制度则为中国的人才选拔提供了基础,不仅打破了世族士绅的把控,还使社会上升通道扩大了很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西汉初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
![西汉初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67a43abba1aa8114531d952.png)
西汉初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引言:郡县制的由来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
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国往往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
县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隶属于国君的地方行政区域,有利于国君对边远地区的统治。
春秋中期以后,设县的国家增多,有的在内地也设置了县,县开始成为地方行政组织。
春秋末期,有的国家又在新得到的边远地区设置了郡。
这时的郡,虽然面积比县大,但是由于偏僻荒凉,地广人稀,地位却比县低。
进入战国后,郡所辖的地区逐渐繁荣,人口增多,于是在郡的下面分设了县。
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在边地和内地设置了郡县,产生了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
至此,郡县制开始形成。
西汉前期,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郡国并行,这也是当时形势使然。
汉高祖刘邦为了维护刘氏家族的统治,耗尽后半生余力,方将异姓王除去,但他同时又大封同姓诸侯王,为后来的诸侯王叛乱埋下了祸根。
经过文景武帝等人的削藩努力,到汉朝中期终于确立了郡作为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主体地位。
并且这种地方和中央的行政权力的分野,作为一种政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初发生了哪些地方和中央的政治斗争,后来的文景武帝又为了削藩做了哪些努力,这种郡县制和侯国制之间权力的消长说明了什么。
以及这样的结果对后世有哪些影响,是本文所力图加以描述的。
一、西汉初期的政治形势及斗争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
这七个异姓王分别是汉二年封的韩王信,汉四年受封为楚王的韩信、被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以及赵王张耳(死后由其子张敖继任),汉五年封的梁王彭越,燕王臧荼,以及长沙王吴芮。
“这七个异姓诸侯王的封地占当时汉朝疆域的一大半,太行山以东原六国旧地只有齐国的地方还属朝廷,其他最富庶的地方都在诸侯统治之下。
”[①]当时全国有60多个郡,而汉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
加上有的诸侯重兵在握,不受朝廷约束,这些诸侯国的存在构成了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
分封异姓王本来就非刘邦所愿,所以从分封之日起,刘邦就在策划如何一一消灭。
【精品文献】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
![【精品文献】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3facfc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1.png)
东汉末年军职制度演变黄巾起义后,汉王朝权威渐渐崩溃,州郡割据之势于斯而兴。
自黄巾起义到隋唐重新统一,中国整整400年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乱史。
魏晋南北朝许多制度与秦汉相较,只能用巨变来形容。
巨变的许多萌芽在东汉末年,探究其中官职演变、尤其是军职演变的过程,应能见微知着。
一、军职制度第一次严密化、制度化统辖军队的将军在两汉一般不常置,掌征伐背叛,非常尊贵,权臣常以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重号将军辅政。
东汉中前期,度辽以及其它杂号将军皆秩二千石,与郡太守地位相等[1],除度辽外,其它杂号将军一般事罢即撤。
将军既贵重,后来许多文职官僚也常常加重号将军,不统辖军队,只是作为殊荣而加赠。
将军地位尊贵,与将军号少且不常置有关,但更主要是跟秦汉以来社会具有浓厚尚武精神有关。
许多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也常因此自称将军,如黄巾的天公、地公、人公将军。
东汉末,各割据势力无将军之号则不显其重,其中,朝廷封赠将军比私署贵重,其它军职也如此。
战乱长期延续,将军等军职设置也趋泛滥及等级严密完善,原本职位、品阶合一的将军号也渐渐职阶分离,到南北朝,武散阶制度开始建立,直到隋唐宋,将军号渐不见重,宋朝甚至有八品武官称将军者。
而到明清,武散阶制度名存实亡,将军号又才见重。
汉代以“若干石”构成十七、八级的禄秩等级,中郎将、校尉、骑都尉、郡都尉禄秩均为比二千石,禄秩相当[2]。
随军队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军旅常设,原来的军职明显不足,因此,杂号将军、中郎将、校尉、都尉逐渐增多,而军事指挥体制上的需要也将各种军职按照一定等级排列起来,这些趋势由地方开始,最终在建安年间由曹操通过汉王朝中央政府集其大成,并系统化、制度化。
黄巾起义始,几位汉朝将领都以中郎将、持节之职带兵镇压起义军,象曹操以骑都尉之职归左中郎将统辖,再如董卓与关东军战,部下也是以中郎将指挥校尉。
这些都说明中郎将地位已经渐渐升高,位在校尉、都尉之上。
初期,增设的军职主要是杂号中郎将、校尉、都尉,杂号将军还是很少,因为许多割据势力首领自身也才是杂号将军,例如孙权长期都是以讨虏将军割据江东,赤壁战后,刘备方表权行车骑将军;而曹操在建安前也长期为杂号将军。
原创5: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原创5: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5bfd0f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5.png)
汉 武 帝 刘 彻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 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4
2.唐中期节度史与藩镇割据
唐中期,节度史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安史 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唐朝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10
元朝行省制度的意义: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 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 制的开端。
11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中书省 山东、直辖地 山西
元代的行省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秦 (三公九卿)
汉 (中、外朝制)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
19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 有何影响? 原因: 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
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演变: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
影响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 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 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执行命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 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 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5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汉朝的封建制度及其演变
![汉朝的封建制度及其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8ee90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6.png)
汉朝的封建制度及其演变汉朝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篇章。
从西周开始,中国的封建制度就已经形成,但汉朝的封建制度却具有独特的历史特点。
本文将就汉朝的封建制度及其演变进行探讨。
一、汉朝的封建制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朝,其开国者是汉高祖刘邦。
刘邦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终于打败了秦朝的势力,成功地建立了汉朝。
在这之后,汉高祖刘邦也开始实行封建制度。
汉朝的封建制度以土地为基础。
在汉高祖刘邦时期,他曾经将国家的土地分封给了大批的功臣、亲王和宗室。
同时,汉朝也开始创设不同的官职,从而形成了四分制、三公九卿、博士之职等一系列官僚体系。
汉朝的封建制度由此形成。
二、汉朝封建制度的演变汉朝自刘邦到汉武帝时期,其封建制度已经逐渐呈现出多重性、等级性和官秩性。
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封建制度已经进一步完善。
在这个时期,汉武帝将众多的王公、大臣分封在四十九个封国之中,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分封了七十二个县王,县王的地位比世袭王高,其子孙世袭。
到了汉昭帝时期,历史上的王莽发动了新莽革命,将汉思宗孙子立为帝,此时封建制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到了东汉时期,汉朝的封建制度逐渐演变为地方化的封建体制。
在东汉时期,地方性的豪族逐渐兴起,大量土地渐渐归于地方豪族的手中,与此同时,一些大门派也成为了汉朝的实际支配者。
此外,在汉朝的满族地区,形成了一种叫做贵族制的封建制度。
在这个制度之下,将唐朝皇帝的亲人和部下分封在不同的地区,从而形成不同的封地制度和封爵制度。
这种贵族制的封建制度虽然在汉朝较为繁荣,但其陈旧性也使其日渐式微。
三、结语汉朝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
从汉高祖刘邦时期到东汉末年,汉朝的封建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虽然汉朝的封建制度最终被废弃,但其历史价值与意义却是值得我们深思反思的。
汉朝经济制度的演变
![汉朝经济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4dec57d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e.png)
汉朝经济制度的演变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经济制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汉初的封建经济、汉武帝的改革、隋唐时期的繁荣等方面来探究汉朝经济制度的演变。
汉初的封建经济汉初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土地所有权属于贵族和皇室,而普通百姓只能凭借耕种土地或者出卖自己的劳力来换取食物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这种情况下,百姓们生产力低下,经济困难,不仅无法改善自身的生活状况,而且还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捉襟见肘。
汉武帝的改革公元前140年,汉武帝上位后,他对封建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他颁布了《开释田七十二章法》(即田径法),这是一项重大的土地制度改革。
按照田径法,所有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全部被收归政府所有,然后依据人口、年龄、性别、等级等因素进行平均合理的分配,因此每一个人都有了土地。
这项改革也使得汉朝政府可以更好地掌控土地的分配和管理,从而提高了国家财政的收入。
此外,汉武帝还组建大量的巩固军阀和建立铁制的专业官僚机构。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汉朝经济逐渐恢复健康。
汉朝铸钱政策的变革在汉朝时期,作为货币媒介的铜钱一直是人们的主要交易工具。
在汉初,政府不断地控制铸钱,从而削弱了商人的权利。
但随着汉武帝政府思想的发展,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开始使用丝绸和木材来代替铜来贸易。
这些新的商品可以充分地出口到外国,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同时,汉武帝也放宽了对铜钱铸造的限制,从而给铜钱货币的使用创造了更加宽广的市场机遇。
隋唐时期的繁荣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可谓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制度上,隋唐对此前汉朝的农业土地制度和货币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隋唐政府实行的土地税制,使地主要承担较重的税赋,而贫苦的良民则免除了这些赋税。
这样一来,大量的农民获得了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的流通,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隋唐的货币制度也实行了普遍使用金、银、铜三种货币,而且它们之间的比价是相互匹配的。
汉到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到清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381e7290722192e4536f6a0.png)
4、行省制度的意义: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 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 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汉 满 蒙 回 藏 多 个 民 族
50
18个省、5个将军辖区、 2个办事大臣辖区
二、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 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秦朝(
形成)
郡县制度
从汉到元
(发展)
汉代郡国并行 元代行省制度
明清(
顶峰)废行省设三司来自中 央 权 力 加 强 , 地 方 权 力 缩 小
两对基本矛盾
中央与地方
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梳理
1、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权至上: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 专制制度发展; 高度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 央集权,地方分权; 制度不断完善:选官制度适应集权需要不断发展 变化。
汉代:州的设置(P11、14)
1、设置的时间、目的?
汉武帝在全国设置十三刺史部,习惯上称为十三州。 目的: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设置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汉武帝时期的“州”并不是地方一级行政组织, 因此刺史也不是郡太守之上的地方官,是中央派遣 的监察官,代表中央到地方进行监察,其职务性质 为“部”,故又称“部刺史”。刺史到地方上专司 监察,没有行政权,也没有军权,只有检举弹劾权, 与地方行政长官没有隶属关系。
• (2009· 浙江文综· 14)下 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机构示意图”,请 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 反映的朝代是(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汉朝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汉朝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0bee08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3.png)
汉朝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发展与变革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汉朝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改革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完备而健全的法律制度,推动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国家治理的有效。
一、祖述法的延续汉朝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变革起始于祖述法的延续。
祖述法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石,通过对祖宗遗训和古代经典的传承与解读,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汉朝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将其整合入法律制度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
二、法律体系的建立在祖述法的基础上,汉朝逐渐建立了严密的法律体系。
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颁布了《律令》,正式地奠定了刑法的基础。
《律令》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所应受的惩罚,实现了法律在治理社会中的普遍适用。
另外,汉朝还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典,如《发挥十五员》、《大盗罪》等,对于家庭纠纷、土地所有权、商业合同等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法律得以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益。
三、司法制度的完善在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汉朝也逐渐完善了司法制度。
首先,汉朝设立了专门的法官机构,负责审理各种案件。
这些法官在法庭上负责解释法律,根据事实和证据作出公正的判决。
同时,为了保证司法公正,汉朝还实行了官员选拔制度,确保司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法律改革的推动除了对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汉朝还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推动了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对奴隶制度的废除。
公元前9年,汉朝废除了奴隶制度,解放了大量的奴隶,给予他们平等的权利和自主的地位。
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社会的道德风气,也为后世的法律制度变革奠定了基础。
五、对法治理念的影响汉朝的法律制度发展与变革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法治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汉朝法律制度的健全与稳定也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dbbf7ff49649b6648d74768.png)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①汉至元中央集权的发展②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③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①宰相制度的废除②内阁的出现③军机处的设立【基础知识梳理】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郡国并行制:①情况:地方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形成郡国并行制;②危害: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
(2)唐朝三省六部制:①情况: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②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③影响: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①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直辖河北、山西、山东。
②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高长官是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③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
它是地方官制重大变革,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①废丞相:明太祖朱无璋,正式废除;②设内阁:形成—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明成祖选翰林院官员入值,内阁制度正式确定;③性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设置军机处:①目的:最初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②时间:雍正时期;③影响: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至顶峰。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①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②消极: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各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11a5a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a.png)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
以下是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的政治制度、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清朝的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在夏朝,政治制度主要是以王位世袭制为基础,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世袭君主。
在这种制度下,王位传承以血脉为纽带,后继者必须是上一代王室成员。
同时,夏朝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官僚体系,设置了各种官职以辅佐王权。
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夏朝,但有所改进。
商王位的传承方式也以血脉为纽带,但同时允许非王族成员通过功绩和才能获得官职。
此外,商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王权更加集中。
周朝的政治制度在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周朝实行分封制,将领土分封给诸侯,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礼制,规范了社会等级和行为准则。
周朝的官僚体系也更加完善,设置了各种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各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士人阶层的兴起时期,他们成为各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僚体系逐渐完善,开始出现文武分途的现象。
各国之间也开始出现互相兼并的趋势,最终秦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秦朝的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权力,国家事务由皇帝一人决策。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化度量衡,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管理能力。
四、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改进。
汉朝实行了察举制和征辟制等人才选拔制度,打破了世袭官僚体制的限制。
同时,汉朝还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设置了州、郡、县等地方行政机构来管理地方事务。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0e3e5e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e.png)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西汉和东汉时期。
西汉时期是汉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关键时期。
在西汉初期,中央政府权力极为集中,皇帝是独立的君主,掌握着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所有权。
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他的先祖,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的权威逐渐受到诸侯王和高级官员的挑战,这一制度也逐渐走向衰落。
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对中央政府实行了改革,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制度,使中央政府极为强大。
同时,为了减弱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采取了分封制,将原来的大封国拆分成数十个小国,以此来增强中央政府对诸侯王的控制。
但是,诸侯王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相反,他们通过掌握地方官员任命权、拥有军队等方式,继续挑战中央政府的权威。
西汉末年,地方割据和战乱频繁出现,中央政府的权威和统治能力急剧减弱。
东汉时期,中央政府的权力进一步减弱,地方诸侯王与高级官员的权力得到巩固。
权力的分散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政治制度陷入混乱状态。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宦官专权的出现,更是让东汉政治制度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尽管汉朝的政治制度曾经发生过多次的演变和发展,但是其基本制度和组成部分却相对稳定。
汉朝政治制度以皇帝为核心,基本上为帝国集权体制。
官员分为三级,分别为中央官、地方官和宗室长官;官职名目繁多,但基本上按照五等品进行区分。
此外,封建地主制度和科举制度也是汉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集权到分权再到混乱的演变过程。
虽然期间出现了一些新的制度,但是没有改变帝国集权的基本格局。
汉朝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制度的特点和演变
![汉朝制度的特点和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44ab9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f.png)
汉朝制度的特点和演变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制度的特点和演变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对汉朝制度进行剖析,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
一、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1. 中央集权的特点汉朝建立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掌握了重要的决策权,并通过官吏任免制度来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
这种制度为汉朝政权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2. 三公九卿体制的建立汉朝在政府内部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体制。
三公包括太尉、司徒和司空,负责国家的军事、法律和内政事务。
九卿则由司马、司隶、右内史等职位组成,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
这一体制的建立使得政府化繁为简,分工明确。
3. 封建制度的加强汉朝大力加强封建制度,采取分封制来管理诸侯国。
皇帝将宗室、功臣和亲信分封到各地,以加强对边疆地区和权贵集团的控制。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廷的权威,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的发展。
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演变1. 统一货币制度的建立汉朝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实行铸币和发行制度。
这样一来,无论是商业交易还是财政征收都变得更加便捷。
统一货币制度的建立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国家垄断经济的兴起汉朝实行国家垄断经济政策,对盐铁、酒、矿产等行业进行了专营。
通过国家控制经济资源的方式,汉朝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还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力。
3. 农业技术和手工业的进步汉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灌溉技术和耕作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
同时,各地手工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制陶、制丝、制瓷等手工业行业的兴起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社会制度的特点和演变1. 社会阶级的形成汉朝时期,社会阶级差距逐渐明显。
官僚地主阶级和农民、手工业者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逐渐凸显。
这种阶级分化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埋下了伏笔。
2. 科举制度的兴起汉朝开创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并将其分配到官员职位。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统一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c553d30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5.png)
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统一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汉朝政治制度从创立开始,经历了许多的变革和演进,最终实现了统一的大一统王朝的局面。
本文将从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统一这两个方面来阐述汉朝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汉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的是由刘邦建立的,其政治制度也是经过演变而来的。
汉初的政治制度与西汉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
汉初设立三公九卿的制度比三公制度更加完备,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这里我们主要分别从汉初、汉高帝和汉武帝掌权后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来探讨。
1.汉初汉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以楚汉战争胜利者为主宰,加之政治局势较为动荡,政治上非常不稳定。
汉初没有三公制度,而是采用了更加完备的三公九卿制度,这种制度的正式设立是在刘邦被推举为皇帝后的延续,其主要作用是对国家进行监督和管理。
三公分别是太尉、司徒、司空,称三公之位,这种制度将权力控制在三公之手,是一种相对分权的管理方式。
除了三公九卿制度,汉初还有大将军制度。
大将军是汉初的领袖人物之一,由大臣推荐,被授予此职的人负责管理军事和民事,充当军事、政治的总负责人。
2.汉高帝汉高帝统治时期,政治稳定,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他在汉朝的政治制度中也有很大的发展和创造。
在他的统治下,首先实行了与秦朝政治制度不同的“五官制度”,在其统治下,汉朝三公九卿制度得以完善。
汉高帝还实行了三皇五帝的尊号制度,他会定期召开重臣拟定三皇五帝的尊号并派遣专员到各地区宣布尊号,达到了稳定统治的目的,为中央政治势力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3.汉武帝汉武帝是汉朝统治者中名列前茅的人物之一,他是汉朝政治制度的改革者。
在他统治期间,汉朝出现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创新。
首先,他改变了汉初三公九卿制度,推行“丞相谷永之政”,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将权力渐渐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其次,他实行了庶人门第入仕制度,打破了传统的统治阶层的士族门第,使得庶民也可在汉朝政治中占据一席之地。
汉朝制度的演变
![汉朝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41a83c82b160b4e767fcfcf.png)
皇 中内 尚
帝 央朝 书
制 三与 台
度 公外 成
更 九朝 为
完卿
中
魏晋南北朝:形成三省制
中 尚门 书 书下 省 省省
隋朝:仍是三省制
内 尚门 史 书下 省 省省
唐朝:形成三省六部制
中 书
尚 书
门 下
政事堂
省 省省
吏 户 礼兵刑 工 部 部 部部部 部
宋朝:“二府”“三司”
二 府最高行政:中书门下 最高军政:枢密院
2.隋朝: 州县两级制
3.唐朝:
州县两级制 (道)监察制[后成行
藩镇割据
政实体]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4.宋朝:
地方官须文 臣 州县两级制
改“道”为 “路”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5.元朝:行省制度行中书省平章源自事路、府或州、县宣慰司
边远民族地区
问题:
从汉至元朝,地方政权 机构的调整是围绕什么进行 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小结:
1.自 朝确立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制度后, 历2.中朝央都严不控断地发方展行这政一 制,度 地。 方绝对服从中央 ,3.中最央后对听地命方于的。管此理 制是度 多是 层以 次、多渠为道核的心 的。
思考: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的利弊各有哪些?
2.这种制度的影响在今天 有哪些痕迹?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魏晋南北朝:三省制 隋朝:三省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二府”、“三司 ” 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
问题:
从汉至元朝,中央政权 机构的调整是围绕什么进行 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朝:
第3讲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讲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54cfe3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c.png)
宋朝二府三司制度示意图
中书门下
军权 行政 财权
权
枢
密
三司
使
使
参知政事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盐户 支铁部
三司使
参 知 政 事
中 书 门 下
枢 密 院
【名词解析】中书门下 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习称政事堂、都堂、政府、 东府,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前期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 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 初设于门 下省,唐高宗时徙于中书省,唐玄宗前称政事堂。开元 十一年(723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 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 礼五房。五代、宋因之。宋朝初期,中书门下成为最高 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最高长官 行使宰相的职权。
郡统辖。 实质:名为“推恩”,实为软性削藩
影响:使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 中央集权。但是诸侯一直存在。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
〖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 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 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 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 这种做法( )
汉末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最初 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它们在地方动
都是虚设于郡县之上的监察派出机构;但 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成具实权的行政区
它们在地方动荡甚至叛乱时,往往变成具 ,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当它们兵强
实权的行政区,以承担镇压叛乱的作用; 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的念头”可
当它们兵强马壮时,又容易滋生抗衡中央 知,州、道、路的变迁表明了中央集权与
【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