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总资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教育政策的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小学教育基本政策:1、小学教育质量政策:(1)学校的基本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权2、组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2) 教育政小学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2)小学德育政策(3)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权3、招生权4、对受教育者策是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小学课程政策(4)小学教学政策(5)小学教育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权5、对受教育的一种分配和协调(3)教育政策是由政策主体进评价与升学政策。

2、小学教育体制政策:(1)小者颁发相应的学位证书权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学教育行政体制政策(2)小学教育办学体制政策工、实施奖励或处分权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教育政策的特点:(1)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3)小学管理体制政策。

3、小学教育经费政策。

施和经费权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性(2)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3)教育政4、小学教师政策:(1)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政策非法干涉的权利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2)小学教师任用与管理政策(3)小学教师社小学教师的法律地位: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小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一) 民主取向:(1)会地位和待遇政策责的专业人员:(1)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职责20世纪以前(教会、慈善组织,法国大革命,费课程政策:1、新课程实行“积极进取、稳妥推进、是成为具备法律意义上的教师最基本的必要条件里法案)(2)20世纪80年代以前(杜威民主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课程改革方针。

2、(2)教师是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义教育思潮,60年代教育民主化运动)(3) 80新课程确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主体具备国家规定的从教资格,并符合特定的要求2、年代以来(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特许学校”) 和管理体制,课程决策和课程开发走向决策分享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执教人(二) 平等取向:(1)17世纪中期以后(双轨和民主化。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与政策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与政策

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与政策教育法规与政策在小学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为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政策导向,保障了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本文将围绕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法规与政策展开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小学教育体系。

一、教育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规是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依据。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法规起着规范、保障和监督教育的作用。

教育法规确立了学校运行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明确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权利和义务,促使教育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同时,教育法规通过设立教育标准和质量评估体系,确保了教育的质量和公平。

二、小学教育中的主要教育法规1. 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文件之一,明确规定了国家对于义务教育的保障和管理。

根据义务教育法,国家保障每个学生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当提供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教育条件和环境,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质量。

校园安全是义务教育法中特别强调的内容之一,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此外,义务教育法还规定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育法教育法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文件,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法要求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教育法还规定了学生的学籍管理、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师生关系的要求,为小学教育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依据。

3. 学校办学许可和管理办法学校办学许可和管理办法是国家对学校办学行为进行监管的法律规定。

根据学校办学许可和管理办法,学校必须取得办学许可证,符合一定的办学条件和标准,才能合法办学。

同时,学校还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落实教育教学计划、招生政策、师资要求等方面的要求。

4. 儿童权益保护法儿童权益保护法是保障儿童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也适用于小学教育中的学生。

最新教育政策与法规---大全

最新教育政策与法规---大全

《教育政策法规》1、1981 年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依法治教意义。

依法治教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关系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针。

随着依法治国思想的深入人心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依法治教成为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任务。

加强教育的法制建设,实现依法治教,使教育工作全面走上法治轨道,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含义。

依法治教,就是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规范教育行为。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依法治教”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理解:1法治教的主体;2依法治教的范围-教育的有关活动;3依法治教的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

4、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

⑴具有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⑵具有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⑶具有高素质的教育执法队伍⑷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⑸具有健全的有关教育的民主与监督制度。

5⑴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⑵依法治教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⑶依法治教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⑷依法治教是培养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

则⑵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⑶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⑷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⑸教育法制统一的原则7、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⑴教育领域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体现在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是统一的⑵教育领域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也体现在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储存⑶教育领域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还体现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

8、推进我国依法治教的具体措施⑴提高教育法律意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⑵依法治教的重要条件是有法可依⑶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深化教育改革⑷初步建立新的运行体制,不断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与水平⑸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9、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的异同。

教育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政策法规-文件

教育政策法规(教师资格考试使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师工作。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国家规定,自主进行教师管理工作。

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二章权利和义务第七条教师享有下列权利:(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

《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0102212课程名称:教育政策法规(四年制本科)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6 课时周学时:2 课时学分:2 学分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小学教师培养预修课程:教育学、公共政策理论、法学原理二、课程性质《教育政策法规》是师范类普通本科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为适应依法治教和更新知识的需要而设置的。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制定及其实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遵循着教育政策法规“原理论”——“价值论”——“过程论”——“效果论”的逻辑结构,依次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第一,介绍教育政策法规的系列基本范畴、定义、命题等,旨在解决教育政策法规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介绍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价值基础、伦理取向,主要解决什么样的教育政策、法规是好的教育政策、法规的问题。

第三,介绍教育政策法规的几个主要的过程、环节,旨在解决教育政策法规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的问题。

第四,设计若干个专题,对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最主要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分析,主要解决现有政策法规的怎么样的问题。

第五,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以增进与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的能力。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主要实现如下目标:第一,让师范生掌握基础的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建构起全面、合理的知识体系与框架。

第二,培养师范生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意识,唤起未来依法、依规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动机与情感。

第三,培养师范生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能力;运用所学的教育政策法规的知识与理论解释与分析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现象的能力;能够基本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培养师范生积极参与政策法规过程的能力。

第四,强化课程建设中的实践环节,安排小学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优质课观摩。

在此基础上,实现小学教师与师范生之间以“如何上好一堂课”为主题的基于课例的教学设计对话,以增进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考试重点

教育政策:国家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由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制定并组织实施的,旨在调节教育领域及其与外部的利益和关系、解决教育事业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和矛盾的政策过程。

教育政策的本质:1教育政策是政策主体对教育领域活动所制定的政治措施文本;2教育政策是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教育相关的利益进行一种分配和协调;3教育政策是由政策主体进行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动态实践过程。

教育政策的特点:教育政策活动影响的广泛性;教育政策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教育政策利益关系的复杂性。

教育政策的功能:(小题选填)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价值引导作用、实践引导作用);教育政策的控制功能(强制性、惩罚性);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大题重点)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由教育政策的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和价值关系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民主取向;初等教育最早是由教会组织和慈善组织制定和把持的;1881年法国颁布著名的“费里法”,提出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原则。

2、平等取向;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包括:“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

3、人本取向4、优先取向教育政策取得合法性的最主要依据是必须建立在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之上。

(了解)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了解选填)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重点)1教育政策问题分析与政策目标确立;2教育政策方案设计与论证;3教育政策方案选择与公布。

教育政策实施的基本程序:(了解)1明确教育政策实施主体与对象;2教育政策的宣传与理解;3教育政策实施的资质与计划;4教育政策执行、督查与调整;5教育政策的总结、巩固与提高。

小学教育政策的失真与对策现象:政策偏离、政策表面化、政策扩大化、政策缺损、政策替换(5个)对策:增强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加强对政策实施主体的培训和实施过程的规范;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监察制度和机制;进行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反思和调整。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是()。

A、政治性与原则性B、目的性与可行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合法性和权威性正确答案:A解析:政治性与原则性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

参见教材P3。

2、我国的教育母法即教育基本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确答案:A解析:我国的教育母法即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参见教材P5。

3、“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这句话体现的是教育政策、法规的()。

A、管理性功能B、规范性功能C、激励性功能D、制约性功能正确答案:B解析:政策总是带有鲜明的规范性或规定性,它规定了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参见教材P7-8。

4、从实施方式看,教育法规带有()。

A、协商性B、强制性C、自愿性D、互利性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法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它不是可做可不做的行为,而是必须做的行为;也不是可以这样做或可以那样做的行为,而是必须这样做或那样做的行为,这样的实施方式带有强制性。

参见教材P11。

5、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应以()作为指导。

A、教育法律B、教育条例C、教育规章D、教育政策正确答案:D解析: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应以教育政策作为指导。

参见教材P11。

6、推进()是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

A、教书育人B、依法治教C、依法治校D、爱岗敬业正确答案:B解析:对于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而言,积累数十年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推进依法治教是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

参见教材P14。

7、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的是()的颁行。

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模拟题及答案(一)

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模拟题及答案(一)

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模拟题及答案(一)一、单选题1.()是指价值准则与规范比较稳定,对每一成员都具有约束与影响作用。

A正式性B强约束性C公共性D社会适用性正确答案:B解析强约束性是指这种价值准则与规范比较稳定,对每一成员都具有约束与影响作用,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2.单选题当人们在询问某种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政策、符合法律时,这体现了教育政策、法规的()。

A保障性功能B规范性功能C制约性功能D激励性功能正确答案:B解析规范性功能,是指教育政策、法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某种标准与范式,起着某种规定性的作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通过。

A1995年3月18日B1996年3月18日C1989年3月18日D1998年3月18日正确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保证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

A企业捐款B财政拨款C学生学费D金融信贷正确答案:B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不低于B等于C高于D不低于或者高于正确答案:D6.单选题下列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优先保护未成年人B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C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D游戏与保护相结合正确答案:D7.于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正确答案:B8.下列不属于幼儿权利保护的基本途径的是()。

A立法B行政C申诉D社会服务正确答案:C9.小学生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是()。

A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B获得公正评价权C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权D申诉诉讼权正确答案:C10.《高等教育法》的适用范围不包括()。

A一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组织B一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个人C一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高等学校D一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和境外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个人正确答案:D11.下列关于《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说法错误的是()。

与小学有关的法律法规

与小学有关的法律法规

与小学有关的法律法规概述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为了保障小学生的权益和教育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小学的法律法规。

基本法律法规1. 《教育法》: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核心法律文件,具体规定了小学的组织形式、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

2. 《义务教育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保障及实施,包括小学入学年龄、义务教育的免费性、学校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包括小学生的权益,在教育、健康、安全等方面有具体的规定。

管理与监督机构1. 教育部: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对小学的教育政策,并监督各级教育部门的工作。

2.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教育部的政策和规定,协调管理本地区的小学教育工作。

3. 小学校长:负责具体的学校管理工作,包括教师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

学生权益保障1. 入学权:小学生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歧视任何学生。

2. 安全权:学校要营造安全的研究环境,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 健康权:学校要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必要的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

教师权益保障1. 专业发展权: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2. 劳动权:教师的劳动权益应当得到保障,包括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

3. 职业尊严权: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和声誉,保护教师的职业尊严。

小学教育质量保障1. 课程设置:小学应根据国家的教育要求,合理设置科目和研究内容。

2. 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 班级管理:学校要加强班级管理,确保良好的研究氛围和纪律。

结语以上是与小学有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它们旨在保障小学生的权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A、教学B、树人C、立德D、立志正确答案:A解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过程是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的过程,教书和育人二者不可分割。

参见教材P167。

2、教书育人原则是依据()过程的客观规律确立的。

A、学习B、发展C、教学D、成长正确答案:C解析:教书育人原则是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确立的。

参见教材P167。

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提高综合国力B、教书育人C、推动科技进步D、丰富文化发展正确答案:B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参见教材P169。

4、个别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担心当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太重、压力太大,不愿意承担育人的职责,这违背了如下哪项原则()。

A、爱国守法、爱岗敬业B、关爱学生、尊重家长C、教书育人、为人师表D、乐教敬业、严谨笃学正确答案:A解析:个别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担心当班主任的工作任务太重、压力太大,不愿意承担育人的职责。

这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践行要求,作为老师要勇于奉献,杜绝敷衍塞责。

这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态度,是对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的底线性要求。

参见教材P188。

5、教师爱国守法的践行要求不包括()。

A、做爱国守法的模范B、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做到依法执教C、将爱国守法融于教育活动中D、督促身边同事都践行爱国守法正确答案:D解析:教师的爱国守法的践行要求:①做爱国守法的模范;②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自觉做到依法执教;③将爱国守法融于教育活动中。

参见教材P185。

6、爱岗敬业的要求分为三个层面,其中不包含()。

A、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B、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C、不敷衍塞责D、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执教正确答案:D解析:爱岗敬业的要求分为三个层面: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是教师应具有的精神状态,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前提和基础;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是对教师工作所涉及内容的具体要求;不敷衍塞责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必备的工作态度。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
1、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 的行为准则”;
2、教育政策是“负有教育的法律或法律责任的组织及团体为了实现 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3、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 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 育的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8
2、政策主体
公共政策旨在利用国 家公共权力来解决社 会的公共问题,分配 和协调分共利益。
托马斯·戴伊说:“凡是政府决定做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9
(二)教育政策的定义分析
教育政策的定义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定义有着不同的影响和 现实结果。国内学者关于教育政策的定义主要有:
1.立法机关根据一定立法权和立法程序,在一定的 基础上将有关教育政策法律化,使之成为教育法律。
2.党和国家行政机关教育政策的合法化。
29
本章小结
1.教育政策属于二种公共政策的范畴。 2.教育政策的价值关系是教育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之间在价 值诉求与分配、提供与获得过程中构成的关系状况。 3.教育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进行合法化论证和检验, 实现教育政策的合法化。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既要合理,又要合法。
15
(三)教育政策的协调功能 教育政策在社会发展和教育活动中协调和平衡各种利益、
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着调节器的作用。首先是对教育内部 结构、关系的调节平衡;再次是教育系统与社会母系统或其 他社会系统关系的协调。
教育政策协调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这就是教育政策本 身必须形成全面、配套和统一的体系。
16
导致恶性循环:“不均衡—择校—更严重的不均衡—更强烈的择校”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0章84条)是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简称《教育法》),是于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这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的颁行,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核心在于教育行政的法制化、规范化。

)《教育法》立法宗旨:总则第一条明确了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其含义如黄色标注)《教育法》法律地位:是教育的根本大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是位于《宪法》之下的国家基本法律之一, 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与《刑法》,《民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处于同等的法律地位.《教育法》的颁布,为健全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教育法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其他单行的教育法规只是调整和规范某一方面的教育关系或某一项教育工作,都是"子法".各种单行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应以《教育法》为依据,不得与《教育法》确立的原则和规范相抵触.我国教育工作应当全面置于《教育法》的规范之中,它所规定的内容是我们全面依法治教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我国依法治教之本.《教育法》主要内容掌握----- 1、适用范围《教育法》总则第2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这里所称的"各级各类教育",是指国家教育制度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其中的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例外是附件中第82条分别进行规定:"军事学校教育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本法的原则规定.宗教学校教育由国务院另行规定."2、教育的基本原则:(1)坚持思想道德的原则;(2)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3)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5)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6)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则。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复习资料1.结合实际,谈谈实施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答: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因此依法治校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只有依法治校,才能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安定有序校园环境。

• 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 (2)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使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学校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 事实表明,正是因为职评小组成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坚持了公正、公平、公开,评职称的时候,再也没有原来那种吵吵闹闹现象;正是因为《奖金分配方案》的通过与实施,那些工作懒散,想吃大锅饭的人变得勤快、能干了;正是因为《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若干规定》的施行,学校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杜绝了,违规滥定资料的现象没有了,正是因为收费项目的公开,办公室接到的投诉电话少了。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3、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

•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哪种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B)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C)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D)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教育法规:我国中小学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我国中小学教育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我国中小学教育法规概述1. 教育法规的重要性教育法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教育权益,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等,它对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和运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了解和遵守教育法规,不仅能够确保学校管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也可以提高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并维护良好的教育秩序。

2. 教育相关法律及其内容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1994年9月1日通过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决定进行立法。

•主要内容: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为九年,并强调了公民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目标意义:保障每个少年儿童享有受基本素质教育的权利,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教育、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1993年5月31日通过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进行立法。

•主要内容:规范了教师的基本待遇、权益和职责,在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标意义:保障教师的职业权益,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并为学生提供质量更高、有更好效果的教育。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立学校条例》•立法背景:2003年6月25日通过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进行立法。

•主要内容:明确了私立学校办学条件与管理规范,包括资金来源、课程设置、备案登记等内容。

•目标意义:保障私立学校合法运行,增加选校自由度,并约束低水平和不合规范的私立学校发展。

3. 教育政策文件及其内容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改革措施,包括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师资质量等。

•目标意义:明确了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改革目标,为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方向。

3.2 基础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和领域的学科制定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等,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综合素质。

(完整word)《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完整word)《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点梳理,推荐文档

第一讲导论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1.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国家的教育政策2.有利于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3.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第二讲教育政策的基本原理一、教育政策的含义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张乐天)政府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关于教育事务的行动准则。

(吴志宏)特征有明确的利益倾向价值相关性目标性明确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功能多样性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体系。

二、教育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协调功能三、教育政策体系(一)纲领性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二)各级教育政策(三)鼓励性政策、规范性政策、限制性教育政策四、我国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1.党的政策性文件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有关教育政策性文件。

3.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政策性文件。

4.党中央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的有关部门与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共同制定或批准的有关教育的政策文件。

5.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指示。

五、教育政策过程(一)教育政策的制定1.影响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国际环境因素2.制定步骤a.教育政策议题的确定b.教育政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明确政策目标、方案设计(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方案抉择c.教育政策的合法化(二)教育政策的执行1.执行步骤政策宣传政策计划与组织政策实施政策总结2.执行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三)教育政策的评价依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第三讲教育法规的基本原理一、教育法规的概念广义教育法:国家拥有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范围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和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现阶段我国教育基本政策和法规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我国教育基本政策和法规的主要内容
1、意义:可用16个字形容:“十年制定 ,百倍其功,千秋基业,万众受益” 。
2、《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教育法》共十章84条。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 总则即第一章,是本法的灵魂和最高准则,具有根本 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分则即第二章至第九章,是《 教育法》的基本内容,是总则的具体体现;附则即第 十章,是对有关问题的解释或说明。
目前我国民办办学模式:个人独立办学型、 社会赞助办学型、企业投资办学型、中外合作 办学型和国有民营办学型。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民办教育占国民教 育的12.44%。
(五)、在教育投资上鼓励多渠道
目前我国教育投资有六种渠道: 1、财政拨款(财) 2、城乡教育经费附加的开征(税) 3、非义务教育的学费制度(费) 4、校办产业和学校有偿服务收入 (产) 5、社会捐资、集资(社) 6、设立教育基金(基)
深沉的教育爱。
(5)善处

善处--就是要善于自处,要加强自我修
养,注意保持心理平衡,形成良好的心境,应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和热情、饱满的精神状
态,不断提高自我心理品质。
6、教师的基本功
语言基本功 板书基本功 写作基本功 实验操作基本功 备课基本功 了解和评价学生基本功 组织管理学生基本功 教育科研基本功
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
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 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 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 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⑻、1990年12月30日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 确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 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

自考本科《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阶段测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整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这一宗旨被贯彻始终,成为整部法律的原则和灵魂。

A、依法执教B、实施科教兴国C、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D、培养科研人才正确答案:B解析:在整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实施科教兴国”这一宗旨被贯彻始终,成为整部法律的原则和灵魂。

参见教材P112。

2、我国高等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B、教育机会均等原则C、社会参与原则D、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是我国高等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见教材P113。

3、高等学校的教师职务不包括()。

A、助教B、副教授C、总工D、教授正确答案:C解析:高等学校的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种。

参见教材P116。

4、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不包括()。

A、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B、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C、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D、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正确答案:B解析:高等学校学生除享有《教育法》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以下权利:①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②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③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B项是义务。

参见教材P116-117。

5、针对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而采取的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是()。

A、2011计划B、985工程C、211工程D、C9工程正确答案:A解析:“2011计划”是针对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而采取的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参见教材P121。

6、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

A、科学性B、职业性C、政治性D、理论性正确答案:B解析: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职业性。

参见教材P123。

7、教育体系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基础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我国义务教育会发 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什么是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教育政策和教育法 规的内涵
政 策
三类观点
点:准则、计划、文件、法规、谋略、方案、措施 线:目标 结果
圈:首尾相连;过程 + 结果;多种因素
八种定义
1.关于目标和目的的断言; 2.行政管理机构所做出的积累起来的长期有效的决议,管 理机构可以对他权限内的事务进行调节、控制、促进、服务, 另一方面,也对决议发生影响; 3.自主行为的导向; 4.解决问题或改良问题的策略; 5.被核准的行为,它被核准的正规途径是当局通过决议,非 正规途径是逐渐形成的惯例; 6.一种行为规范,在实际行动过程中表现出持续的和有规律 的特征; 7.政策系统的产品:所有行动积累的结果、决议,在官僚政 治中成千上万人的活动,从政策进入议事日程到该政策生效整 个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产生着、形成着政策; 8.是被当事人体验到的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系统的结果。
第一讲
教育政策与法规概述
现象1
2008年9月1日,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二〈2〉班学生正 在上课。当日,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这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008年9月1日,中国2亿多城乡中小学生走进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也 是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人人平等地享有接受教 育的权利,一直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目标,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 无类”的主张。而当民族之梦成为现实,实施了22年的中国义务教育政策,也终于 “实至名归”。过去几年,大陆教育在历经了教育产业化喧嚣和争议后,终于回到公 益事业的轨道上。伴随着一项项力度空前的官方对教育支持政策的接踵出台,大陆九 年义务教育也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跨越。 今秋,当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学生同享“免费新 政”的时候,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愿望也得以实现。不过,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教育已经大功告成——免除学杂费并不 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它意味着新的责任、新的考验。 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公平还任重道远:免除学费对 义务教育的投入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领域久 治不愈的乱收费现象会不会因为“免费新政”的实施更加 猖獗;而在全免费的前提下,如何兼顾各类人群的教育公 平、追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将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 前的新课题。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减免学费仅仅是开始,更 重要的是要推动教育制度改革,追求教育的公平化、科学 化和多元化。
案例
某小学因经济条件差等因素,没有修建围墙。住在学 校周围 的一些人家,经常将自家的东西很随便地放到学 校的操场上,占据了学校操场的不少地方。其中有一户 是做柴油生意的,和其他人家一样,也将柴油放到该校 的操场上。这种做法,对学校操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影响了该校的体育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更为 严重的是有安全隐患。该校的校长很着急,与周边的住 户交涉,但都没有结果。校长很气愤,又很疑惑,这么 严重的问题怎么就没有人管呢?
现象 2
左图: 2009年6月4日,郑州 十 九中高三六班
右图: 北京某校自习室
教师节前不久,教育部给全国中小学老师送上一份“贺礼”——出台了个《中小 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是“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的权利”。 “老师批评学生,为何还要教育部发文赋权?现在的师生关系究竟怎么了?”对 于中小学教师的“批评权” ,有人嘲讽其奇特,有人叹息其无奈。“过去是教不严, 师之惰,现在是教得严,师之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班主任这样描述近年来出现 的教育困局。 《青年周末》记者通过多点调查采访发现,在重申教师“批评权”的背后,其实 是中国式教育陷入某些困局的尴尬,争议“批评权”击中的正是教育改革当下微妙、 紧张的师生关系这一软肋。 因悲于教师批评,先有枝江女孩跳湖,后有武汉男 生跳楼;因愤于教师批评,先有昭通鲁甸一中某初三学 生将怀孕教师打致流产,后有北京十一培训学校男生因 不满女教师批评而对其连扇耳光。2008年6月,安徽省长 丰县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致其中一人死亡, 授课教师杨某并未制止,继续上课直至下课,因此被称 为“杨不管”而被舆论围剿。 在8月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定华面对媒 体时曾谈到之所以强调教师拥有适当“批评权”,是因 为一些地区出现了“学生不好管,老师不敢管”的教育 乱象,甚至发生了上面老师坐视学生打架而袖手旁观的 极端案例。
公共政策
政府及其机构和官员所制定的政策,一
般称为公共政策。旨在利用国家公共权力来
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分配和协调公共利益。
托马斯· 戴伊说:“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
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教育是一项公共事
业,教育政策就理所当然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过 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 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 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 萧宗六:国家和政党为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 而制定的行政准则。 • 张新平:有关教育的政治措施,是有关教育 的权利和利益的具体体现。 • 成有信:负有教育的法律或法律责任的组织 及团体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而规定的行为准则。
袁振国: 教育政策是 一个政党或 国家为实现 一定时期的 教育任务而 制定的行为 准则。
四个指导全局的重要文件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5月27日发
布)--经济体制改革
•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
月13日发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发布)--知识经济到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 • (2010年6月21日审议通过)--后危机时代
评论:
本案例中,校长可取的做法是:当问题发生后,在不 能得到协商解决的时候,校长应该学会借助法律及时有效地 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按照相关教育法律规定,学校 与这几户人家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学校可以原告身份直接 向人民法院起诉,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权益。 为此,我们应当了解和掌握教育法规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