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茶学教育的诞生和发展_陶德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茶学教育的诞生和发展

陶德臣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政教室 江苏 南京 210007)

[摘要]中国茶学教育是伴随着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新式学校的建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分为三个明显发展阶段,即清朝末年的诞生时期,民国时期的发展时期,解放以后的繁荣时期。每个时期均有其不同的内容,同时又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关键词]茶学;教育;发展史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茶学教育是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式学校的建立而产生的。具体产生时间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民国时期茶学教育得到一定发展,尤其是一些大学成立了茶学系科,入学接受茶学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多。新中国成立50余年,茶学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茶学教育的诞生

19世纪末,针对中国茶业一蹶不振的客观情况,洋务派、维新派及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从振兴茶业的根本目的出发,提出了种种补救措施,其中就有建立学校,培养茶叶专门人才的内容。这种呼声可视为茶学教育诞生的前奏。

1887年,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曾计划在台湾茶区建立一所近代化模范茶厂,采用机器生产。其配套措施之一,就是计划“再立茶艺学堂一所,教授艺童,恒常习学”,并认为“此两端是亦补救之首法”[1]。这可能是清末提出设立学校,培养茶务人才的第一人。1891年,洋务派另一大员,湖广总督张之洞也提出要设立学校,为振兴茶业训练人才。为此,他另设学堂,立方言学、商务学两科,招收茶商子弟聪慧学生50名,“专习各国语言文字及讲求商务”[2]。虽然这还不是专门的茶学教育,但却是服务于茶业振兴的教育举措,可视作“大茶学教育之列”。当然对茶学教育提出建议的还有其他人,如刑部主事萧文昭提出挽救茶业的“四招”中,第一招就是“设立茶务学堂”[3]。1898年9月,这项提议得到光绪帝的批准,“谕于已开通商口岸及产丝茶省份,迅速设立茶务学堂及蚕桑公院”[4]。这体现了维新派“振兴商务、农务、工业,奖励工艺创新,开矿筑路”,“改革科举制度,设立学校,设立译书局,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和派人出国留学”等主张。但光绪帝的朱批与维新运动一起遭到西太后的否定。因此1904年清末新政前,张百熙、张之洞再次提出在产茶省份“设立茶务学堂”时[5],茶学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从现有资料看,中国茶业设课教授的最早记载出现于1899年创办的农务学堂。从招生告示中公布的7门课可知,茶学教育已成为主要课程之一。这7门课为“方言、算学、电化、种植、畜牧、茶务、蚕茶”[6]。但茶业教育真正单独开班教学,还以“四川通省茶务讲习所”为始期,时间约为1907年,根据该所1906年发布消息,计划1907年开办。根

62

据该所初设灌县,后迁成都,后改名为四川省立高等茶叶学校,学制3年,该校至1935年停办,共毕业学生18个班,造就了一批人才。1909年湖北省成立茶务讲习所,所址为湖北羊楼洞。同年,四川峨嵋县也于“宣统元年(1909年)开办蚕桑茶业传习所”[7]。

除了确知清代办过上述3所茶务讲习所外,清末还在筹办更多的茶务讲习所。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十二月,农工商部在上呈朝廷奏折中,请示“产茶各省设茶务讲习所”[8]等事。宣统三年(1911年)元月十一日,两江总督张人俊呈递“设茶务讲习所”的奏折,计划得十分周密,指出“宁垣(南京)为南洋适中之地,拟设茶务讲习所,专收茶商子弟及与茶务有关系之地方学生”,所需“开办常年经费,均由皖南茶税局拨支,学生毕业以农工商部之艺师、艺士等职分别委用”[9]。1907年在紫金山成立并于青龙山设分所的江南植茶公所,内附设茶务讲习所,招生120名[10]。

入民国后,此类茶务讲习所继续举行。据20世纪茶学泰斗,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回忆说:“在教育方面,1915年湖南设立茶业讲习所,初在长沙,嗣移安化。1918年安徽休宁设茶务讲习所,不三年亦即停顿。1920年,云南设茶务讲习所;1923年,安徽六安设省立第三农业学校,内设茶科,也都受经费和政治的影响,或改组或停歇了”[11]。关于这些茶务讲习所,在设立时间上可能有些不准确。如关于湖南茶业讲习所,《中国茶经》称, 1916年湖南省建设厅设于长沙岳麓山,1920年迁安化,改称安化茶业讲习所,旋迁黄沙街,改称茶业学校。并说1923年云南省设立了茶务讲习所[12]。对此,朱自振先生认为吴觉农先生“可能在成立的时间和所名上记忆有误”。他据民国十三年《昆明市志·茶业》所载:“前实业厅创办茶业实习所于大西门外”,并在市郊购得荒地百余亩,呈准开办模范茶园,“一以供该所学生实习之便,兼以提倡本地植茶事业”这一史料,认为云南茶业传习所设于1920年前后[13],1924年前后,该所将实习茶场从宜良迁至昆明。除了这些茶务讲习所外,1918年安徽创办的休宁茶务讲习所和设于屯溪的安徽第一茶务讲习所,也都延续到1921—1923年才关闭[14]。安徽第一茶务讲习所的学员由茶区择优选送,学制2年,共办2期,设有茶树栽培、制茶法、茶业经营等专业课,培养了胡浩川、方翰周、傅镇宏等著名茶学专家。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各省农商部门从茶叶生产实际需要出发,也举办过多种形式的茶叶训练班、讲习所,以培养、训练人才。主要有:1935年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在安徽祁门开设训练班,招收初中学生,用以指导茶农合作事业。翌年上海商检局产地检验处举办茶业训练班,招收高中学生进行培训。1938年民国政府实行茶叶统制统购,贸易委员会富华公司在香港和上海招收20余人,经数月培训后派往内地工作。1940年公司改组后,亦招考高级及中级茶训班1次,共20余人,派往各厂实地工作。此外,其他各省如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安徽的茶管处、改良场、茶厂也都招收过类似的训练班,其中尤以安徽、浙江为突出。1937—1941年浙江省三界茶叶改良场在嵊县三界举办茶叶技术训练班3期,学制2年。1938—1941年安徽省茶叶管理处在祁门茶叶改良场举办2年茶叶高级技术人员训练班,学制1年;1939—1942年又在屯溪茶叶改良场举办了1期茶叶初级技术人员训练班,学制3年;1938浙江绍兴平水、章家岭等地办有茶业讲习会, 1939年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茶叶部主办驻茶厂管理员训练班。这些训练班开设了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树病虫害、茶业经济等课程,并设有试验茶场和实验茶厂,培养了一批急需的茶叶人才。学员毕业后大都从事茶

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