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知识名词解释
石油常用名词解释
石油常用名词解释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即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4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4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
一.钻井工程(一).钻井1.钻头钻头主要分为:刮刀钻头;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硬质合金钻头;特种钻头等。
衡量钻头的主要指标是:钻头进尺和机械钻速。
2.钻机八大件钻机八大件是指:井架、天车、游动滑车、大钩、水龙头、绞车、转盘、泥浆泵。
3、钻井的种类钻探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冻结井、有色金属、水井、地热井、盐井、桥梁、桩基、通风井、道、可燃冰等几十种。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志组成的,呈液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物。
07、03B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碳、氢、氧、氮、硫之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
石油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03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204表示。
08、04B油田水P28:广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04油田矿化度P29:即水中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
06、04B干酪根P45: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
03、02、00成油门限(生油门限,成熟温度,门限温度)P58:有机质随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深度达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界限称为成油门限,这个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为门限深度,又称成熟点。
01B、02B、03B、04B、04、08凝析气P25:在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气体,称为凝析气。
03B、01TTI法P60: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依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为TTI法。
03、05未熟—低熟油P70: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02B煤成油:P71:由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所生成的液态烃类被称为煤成油。
02B煤型气(煤系气)P77:凡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天然气,都称为煤型气。
01、01B、00煤成气P77:是专指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
属煤型气一种。
煤层气P77: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
生油(气)岩(生油气母岩、烃源岩)P83:通常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
石油专业名词解释
第 1 页 共 5 页1渗透率有压力差时岩石允许液体及气体通过的性质称为岩石的渗透性,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
它表征了油气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单位是平方米(或平方微米)。
绝对渗透率 绝对或物理渗透率是指当只有任何一相(气体或单一液体)在岩石孔隙中流动而与岩石没有物理化学作用时所求得的渗透率。
通常则以气体渗透率为代表,又简称渗透率。
地层压力系数 地层的压力系数等于从地面算起,地层深度每增加10米时压力的增量。
地层压力及原始地层压力油、气层本身及其中的油、气、水都承受一定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可分三种:原始地层压力,目前地层压力和油、气层静压力。
油田未投入开发之前,整个油层处于均衡受压状态,没有流动发生。
在油田开发初期,第一口或第一批油井完井,放喷之后,关井测压。
此时所测得的压力就是原始地层压力。
压裂酸化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油井酸化处理酸化的目的是使酸液大体沿油井径向渗入地层,从而在酸液的作用下扩大孔隙空间,溶解空间内的颗粒堵塞物,消除井筒附近使地层渗透率降低的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效果。
低压异常及高压异常一般来说,油层埋藏愈深压力越大,大多数油藏的压力系数在0.7-1.2之间,小于0.7者为低压异常,大于1.2者为高压异常。
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于地层中时,其中某一相流体在岩石中的通过能力的大小,就称为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某一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是指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压裂所谓压裂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
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
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石油名词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油田——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
气田——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气藏的总和。
石油——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
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然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汽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测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石油:(又称原油)(crude oil):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了碳、氢、氧、氮、硫以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组分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凝析气(凝析油):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开采出来后,由于地表压力、温度较低,按照逆凝结规律而逆凝结为轻质油即凝析油。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有效孔隙度:岩样中彼此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饱和度。
油气圈闭:适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叫闭圈。
其中聚集了油气的叫油气藏闭圈。
油气藏;是相当数量的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在一个油气藏内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统一的油、气、水界面,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构造圈闭(油气藏):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 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石油名词解释
石油名词解释石油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
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广泛用于燃料、化工、塑料等领域。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石油名词的解释:1. 石油开采:指通过地下钻井等方法将石油从地下油藏中采集出来的过程。
这包括勘探、钻探、生产和处理等环节。
2. 石油储量:表示地下油藏中储存的石油的数量。
石油储量分为探明储量和潜在储量两类,前者已经通过勘探确认,后者则是可能存在但尚未探明的储量。
3. 石油储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石油资源储备量。
石油储备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 石油开发: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将石油资源转化为可供使用的能源。
石油开发包括勘探、开采、生产、炼制和销售等环节。
5. 石油精炼:指将原油通过加热、蒸馏、裂解等工艺进行分离和提纯的过程。
石油精炼可以得到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6. 石油价格:指石油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
石油价格受供需关系、地缘政治因素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7. 石油产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石油总量。
石油产量通常用来衡量该国家或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水平。
8. 石油消费: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石油总量。
石油消费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政策和交通运输需求等密切相关。
9. 石油输送:指将石油从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的过程。
常见的石油输送方式包括管道输送、海上运输和铁路运输等。
10. 石油污染:指由于石油开采、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的意外事故或不当操作导致的环境污染。
石油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加强监管和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污染。
石油化工常用名词解释
石油化工常用名词解释1.原油的组成与分类原油主要由碳、氢两者种元素组成,主要化合物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烃类。
非烃类化合物有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少量金属的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和少量金属有机化合物;少量硫、氧、氮和金属等组成的复合有机化合物等。
原油按化学组成,分为石蜡基(烷烃>70%);环烷基(环烷>60%);中间基(烷、环烷、芳烃含量接近)和沥青基(沥青质>60%)。
原油按硫含量分为低硫原油(<0.5%);含硫原油(0.5~1。
5%);高硫原油(1.5%)。
2.密度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的最简单常用的物理指标。
天然原油的密度(20℃)大约是0.7~1㎏/L。
含芳香烃、胶质、沥青质多的石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石油密度居中,含烷烃(石蜡烃)多的石油密度最小。
3.馏程馏程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石油产品中可能蒸馏出来的数量和温度的标示。
馏程是保证柴油在发动机燃烧室里迅速蒸发气化和燃烧的重要指标。
轻柴油全馏范围160~365℃;重柴油用在低速柴油机上,有充足的雾化、蒸发时间,对馏程没严格要求,一般在250~450℃,当前在中、低速大、中型柴油机上已开始使用混合型燃料油。
4.粘度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
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氢结合越多,这种力量也越大。
粘度对各种润滑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度等有决定意义。
在同样馏出温度下,以烷烃为主要组份的石油产品粘度低,而粘温性较好,即粘度指数较高,也就是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含环烷烃(或芳烃)组份较多的油品粘度较高,即粘温性较差;含胶质和芳烃较多油品粘度最高,粘温性最差,即粘度指数最低。
粘度常用运动粘度表示,单位mm2/s。
重质燃料油粘度大,经预热使运动粘度达到18~20mm2/s(40℃),有利于喷油嘴均匀喷油。
5.倾点倾点是石油产品在规定试验仪器和条件下,冷却到液体不流动后缓慢加温到开始流动的最低温度。
石油常用名词解释
石油常用名词解释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即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4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4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
一.钻井工程(一).钻井1.钻头钻头主要分为:刮刀钻头;牙轮钻头;金刚石钻头;硬质合金钻头;特种钻头等。
衡量钻头的主要指标是:钻头进尺和机械钻速。
2.钻机八大件钻机八大件是指:井架、天车、游动滑车、大钩、水龙头、绞车、转盘、泥浆泵。
3、钻井的种类钻探的矿种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冻结井、有色金属、水井、地热井、盐井、桥梁、桩基、通风井、道、可燃冰等几十种。
石油、天然气钻井的种类最多,达十一种。
1)、探井:为确定油气是否存在,并对油气进行工业评价,取得油气开发所需的地质资料而钻的井称为探井。
石油类名词解释
石油类名词解释1.原煤:原煤是指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洗选、筛选加工而只经人工拣砰的产品。
包括天然焦及劣质煤,不包括低热值煤等。
按其炭化程度可划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元烟煤。
原煤主要作动力用,也有一部分作工业原料和民用原料。
2.焦炉煤气: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
主要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3.天然气:天然气是指地层内自然存在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可燃性气体。
在动力工业、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冶金、化工各方面有广泛应用。
4.汽油:汽油是指从原油分馏和裂化过程取得的挥发性高、燃点低、元色或淡黄色的轻质油。
汽油按用途可分航空汽油、车用汽油、工业汽油等。
5.煤油:煤油是一种精制的燃料,挥发度在车用汽油和轻柴油之间,不含重碳氢化合物。
按用途可分灯用煤油、拖拉机用煤油、航空用煤油和重质煤油。
煤油除了作为燃料外,还可作为机器洗涤剂以及医药工业和油漆工业的溶剂。
6.柴油:柴油是指炼油厂炼制石油时,从蒸馏塔底部流出来的液体,属于轻质油,其挥发性比煤油低,燃点比煤油高。
根据凝点和用途的不同,分为轻柴油、中柴油和重柴油。
轻柴油主要作柴油机车、拖拉机和各种高速柴油机的燃料。
中柴油和重柴油主要作船舶、发电等各种柴油机的燃料。
7.燃料油:燃料油也称重油,是炼油厂炼油时,提取汽油、煤油、柴油之后,从蒸馏塔底部流出来的渣油,加入一部分轻油配制而成。
主要用于锅炉燃料。
8.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亦称液化气或压缩汽油,是炼油精制过程中产生并回收的气体在常温下经过加压而成的液态产品。
主要用途是石油化工原料,脱硫后可直接做燃料。
9.热力:热力是指可提供热源的热水和过热或饱和蒸汽。
包括使用单位的外购蒸汽和热水。
不包括企业自产自用的蒸汽和热水。
10.电力:电力是指发电机组进行能量转换产出的电能量,包括火力发电、水利发电、核能发电和其它动能发电。
石油专业名词解释
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如果各运动要素与(如压力及流速)时间无关,称为稳定。
不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若各运动要素与时间有关,则为不稳定渗流。
等压线----地层中压力相等的各个点的连接线称为等压线。
流线-----与等压线正交的线称为流线。
流场图----由一组等压线和一组流线构成的图形为流场图。
静压----油井投入生产以后,利用短期关井,待井底压力恢复稳定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饱和压力----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燃汽刚刚开始分离时的压力
基准面压力----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正确地对比井与井之间的力高低,把压力折算到同一海拔深度进行比较,相同海拔深度压力称基准面压力。
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导压系数-----表示油层传递压力性能好坏的参数。
续流-----油井地面关井后,井下仍有油流从地层中继续流入井眼,这种现象称为续流。
井筒储存效应-----油井刚关井时所出现的现象。
折算半径----把实际井的各个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对压力的影响,变成一个由于某井径引起对压力的等效作用,这个等效半径称为折算半径。
井别----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的类别。
探井----经过地球物理堪探证实有希望的地质构造为了探明地下情况,寻找油。汽田而钻的井。
资料井-----为了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井。
生产井----用来采油的井。
注水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
单相流动-----只有一种流体的流动叫单相流动。
多相流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流动叫两相或多相流动。
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液体通过的能力称渗透性,渗透率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
石油地质学复习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1.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就是硏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的基本原理和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2.有机岩:有机岩是沉积岩的一部分,是由各个地虞历史时期生物遗体和其他矿物质堆积而成的。
按其是否具有燃烧性能,可以区分为可燃有机岩和非可燃有机岩。
3.石油:(又称原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床。
4.天然气: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狭义的天然气主要是指与油气和气田有关的气体。
5.油田水:广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区域内的地下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国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6.诸集岩(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层'7.盖层:盖层是位于储集层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主要起封闭作用。
具备相对较低的孔隙率和渗透,性。
最重要的盖层是蒸发岩类和泥页岩类。
8.孔隙:广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填充的空间包括狭义的孔隙、洞穴和裂缝。
狭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的颗粒间、颗粒内和填充物内的空隙。
9.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0.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11.岩石的渗透性:指在一定的压力差条件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换言之,渗透性是指岩石对流体的传导性能。
12.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一化学反应时,在一定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称为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达西直线渗滤定律:13.压溶作用:指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即压力传递点上有明显的溶解作用,造成颗粒间互相嵌入的凹凸接触和缝合线接触。
14.粒间孔隙:指粒屑碳酸盐岩粒屑之间未被基质填枳和胶结物填充的原始孔隙空间。
15.圈闭:指地下适合油气聚集的场所,由褚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三部分组成。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1.石油地下天然形成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2.天然气系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在岩石圈中蕴藏的可燃气体,成分以气态烃为主3.重烃气C2-C54.湿气和干气湿气:重烃气>5 干气:重烃气<5%5.天然气的扩散作用扩散作用是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发地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一种物质传递过程6.油田水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7.δ13C8.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
9.生油门限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增高,干酪根开始大量生烃的温度称为干酪根的成熟温度或生油门限,这个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称为成熟点10.成熟点11.氯仿沥青“A”12.油型气由腐泥型母质,即Ⅰ型或Ⅱ1型干酪根形成的天然气13.煤型气由腐殖型母质,即Ⅲ型或Ⅱ2型干酪形成的天然气15.生油窗16.未熟-低熟油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
17.生物成因气指有机质在未成熟阶段(Ro<0.5%),在低温条件下经厌氧细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天然气18.烃源岩能够生成油气,并能排出油气的岩石称为烃源岩19.油源对比20.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称为储集层21.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的岩层22.总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的体积之和(孔隙总体积)与岩样体积的比值23.有效孔隙度岩样中互相连通的,流体能够通过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体积的比值24.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中只有单相流体存在,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任何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此时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25.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相对渗透率无单位26.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称为有效渗透率27.有效渗透率28.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29.区域性盖层指遍布在盆地或坳陷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稳定的盖层30.局部性盖层指分布在盆地的某一部分,或某些局部构造范围的盖层31.物性封闭由于储层、盖层之间的毛细管力差使其具有的封闭能力,称为毛细管封闭(capillary sealing)或物性封闭。
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第三章
1油气圈闭:圈闭是指地下适合油气聚合的场所,圈闭由三部分构成:储集层,盖层,阻止油气继续运移的造成油气聚集的遮挡物。
2 油气藏:圈闭中同时聚集了油气就形成了油气藏。若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则称为商业油气藏。
3构造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是指构造作用使底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就是构造油气藏。
3、圈闭的有效性: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4、扩散作用:物质在浓度梯度作用下自发地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一种物质传递过程,是物质以分子状态发生的一种转移过程。
7、天然气:广义的天然气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气体;作为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研究的天然气主要是指与油田和气田有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烃类气体,也包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即狭义的天然气。
8、气顶气:是指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存在于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9、天然气的扩散性:扩散作用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自发的发生的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移以达到浓度平衡的物质传递过程。天然气的分子体积小,在地下具有很强的扩散性。
3、石油组分的组成:油质、胶质、沥青类。
4、石油的相对密度:是指20摄氏度时石油的质量与4摄氏度时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
5、石油的粘度:石油流动时分子间相对运动引起的内摩差力的大小,分为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
6、石油的旋光性:大多数石油具有将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能力,这就是石油的旋光性。
3生油窗: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达到最高峰为主要生油期。
4油型气:由腐泥型有机质及其干酪根生成的天然气称为油型气。
5煤型其:由腐殖型有机质及其干酪根生成的天然气称为煤型其。
高中化学-石油-石油产品知识点详细归纳汇总
高中化学-石油-石油产品知识点详细归纳
汇总
一、石油的性质与组成
1. 石油的定义:石油是一种混合物,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
2. 石油的外观:石油呈现为黑色或棕色的液体,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
3. 石油的主要成分:石油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含有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
二、石油的开采与加工
1. 石油开采方法:石油可以通过地面开采、海底开采和深层开采等方式获取。
2. 石油的初步加工:经过原油蒸馏分离后,可以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3. 石油的深度加工:石油还可以通过催化裂化、重整、聚合等过程进行深度加工,生产出更多种类的石油产品。
三、石油产品的用途
1. 汽油:主要用于汽车和摩托车的燃料,提供动力。
2. 柴油: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如货车和客车,也用于发电机组。
3. 润滑油:用于润滑机械设备的运转,减少磨损和摩擦。
4. 煤油:用于户外照明、煮食和取暖等。
5. 天然气:用于家庭供暖、工业生产和发电等。
四、石油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1. 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破坏、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2. 石油燃烧的环境问题:石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对全球气候和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3. 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动石油行业转向低碳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探索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知识点的详细归纳汇总。
对于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请查阅相关教材和资料。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详情请参考可靠资料。
)。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物探、测井方向)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Petroleum ):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由多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
烃类(Hydrocarbon ):指全部由氢和碳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芳香烃旋光性(optical rotation )溶解性(Solubility )重质油(heavy oil )沥青砂(Asphal c sands )天然气(Natural gas ):与油气田有关的烃类气体。
:与油气田有关的烃类气体。
油田水(oil field water ):广义油田水:油气田区域(含油构造)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
是指油气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矿化度:mineraliza on of water 储集层(reservoir ):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
含油气层(oil-bearing ):储集层中储集了一定数量的石油或天然气。
原生孔隙(primary pore):和碎屑物质同时形成或与岩石本身同时形成的孔隙。
次生孔隙(secondary (secondary pore)pore):岩石形成后,经过淋滤、溶解或交代、重结晶等次生改造作用形成。
孔隙度孔隙度 (porosity) 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表示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表示总孔隙度(绝对孔隙度) (total/absolute porosity) 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有效孔隙度 (effective porosity) 岩样中相互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空间总体积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岩石的流动孔隙度岩石的流动孔隙度 (flow (flow porosity) porosity) 岩石中流体能在其内流动的孔隙体积Vff与岩石的外表体积Vb 之比之比渗透率渗透率 (permeability 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衡量流体在岩石中渗滤能力的大小的参数。
石油工业概论 名词解释、填空 总结
石油: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原油:将从地下直接开采出来、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液体或半固体石油称为原油。
天然气: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一般称为天然气。
石油的凝固点:指在规定条件下,油品遇冷而失去流动能力的最高温度。
天然气水合物:甲烷和水在低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冰样水合物。
石油工业:指的是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存和运输的生产部门。
石油地质:油气藏形成与破坏的动平衡过程,以及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的地层性质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遇冷而变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原来的岩石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新岩石(大理岩,石英岩)。
沉积岩:沉积岩就是原来的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遭受风化剥蚀,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相: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具有不同的相貌特征。
沉积韵律:相似岩性的岩石在地层垂直剖面上呈周期重复的规律地质储量:地下原始条件下,油气层中所有存在的原油和天然气总量。
预测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取了油气流或综合解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有进一步勘探价值的可能存在的油气藏,估算求的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控制储量:是指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的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认为可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
生油门限: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数值,有机质才能大量的向石油转化,这个温度就叫做生油门限。
探明储量:是指在油气藏评估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可供开采,并且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的,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
储集层: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并且当开采时石油和天然气能够从里面流出来的岩层地质年代: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的地质时间系统。
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龄。
是研究地壳地质发展历史的基础,也是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和编制地质图的基础断层圈闭:储集层正上方有盖层封盖,侧方有断层遮挡。
石油基本知识
石油基本知识石油基本知识一、石油简介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
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
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
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
石油常用名词解释
石油成因的学说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油(气)按储量可分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亿桶)的油田。
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吨原油折算。
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50亿桶)的油(气)田。
石油名词解释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产物。
石油灰份: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硫,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石油的比重: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20度的石油和4度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
石油的荧光性:石油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产生延缓时间不足10-7秒的发光现象。
天然气:广义上是指岩石圈中存在的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石油地质中研究的主要是沉积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有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天然气。
凝析油: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集到地面后,温度压力降低,按照逆凝结规律凝结成液态的油称。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煤型气: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煤成气:煤层在煤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煤层气:煤层中所含的吸附和游离状态的天然气。
油田水: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
油田水矿化度: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度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
储集层:凡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性,能使液体储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相上逸散的细粒、致密岩层。
绝对空隙度:岩样中所有空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有效空隙度:指岩样中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这种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成因的学说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油(气)按储量可分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亿桶)的油田。
天然气可按1137米3气=1吨原油折算。
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亿吨(5~50亿桶)的油(气)田。
中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710~7100万吨(0.5~5亿桶)的油(气)田。
小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小于710万吨(5000万桶)的油(气)田。
按圈闭类型划分油气藏有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三大类。
后两类比较难于发现,勘探难度大,称为隐蔽圈闭油气藏。
岩石分类岩石分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三大类。
多数油、气储存于沉积岩中,火成岩及变质岩中也可以储存油、气。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砾岩、泥岩、页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等。
地层及其单位岩石(特别是沉积岩)常常是由老到新呈现为层状排列的,因而把这些排列在一起的岩石统称为地层。
地层的单位有大有小,因其成因和时代及工作需要可把排列在一起的岩石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位和系统。
地层时代划分地层形成的年代有老有新,通常把地层的时代由老至新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与“代”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则称为“界”,如太古界、……新生界等。
“代”可以细分为“纪”,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分为第三纪、第四纪等,与“纪”相对应的地层单位称为“系”,如侏罗系、第三系等。
“纪”和“系”还可以再详细划分,如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常用到的“×××组”和“×××层”,就是更小的地层单位。
三维地震勘探由于地震勘探的测线只提供了二维的信息,要了解一定面积内的地下情况需要把各条测线的地震剖面进行对比,找出相关的信息推断测线之间的地下情况,才能形成整体概念,这就可能产生相当大的人为误差。
三维地震是在一定的面积上采用地下地震信息的方法,它可从三维空间(立体的)了解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剖面的、平面的,立体的地下地质图构造图象,大大地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确度,对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的地区特别有效。
干气和湿气油田的伴生天然气,经过脱水、净化和轻烃回收工艺,提取出液化气和轻质油以后,主要成分是甲烷的处理天然气叫干气。
一般来说,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
甲烷含量低于90%,而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石组合。
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一般把沉积相分为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
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油气盆地数值模拟技术主要是从盆地石油地质成因机制出发,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合为一体,充分研究各种地质参数,建立数字化动态模型,并形成一维~三维的计算机软件,全方位的描述一个盆地的油气资源形成及地质演化过程。
石油勘探所谓石油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一种最重要的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由人工制造强烈的震动(一般是在地下不深处的爆炸)所引起的弹性波在岩石中传播时,当遇着岩层的分界面,便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在它返回地面时用高度灵敏的仪器记录下来,根据波的传播路线和时间,确定发生反射波或折射波的岩层界面的埋藏深度和形状,认识地下地质构造,以寻找油气圈闭。
多次覆盖多次覆盖是指采用一定的观测系统获得对地下每个反射点多次重复观测的采集地震波讯号的方法。
它可以消除一些局部的干扰,有利于求得较准确的讯号。
地震剖面地震勘探方法是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施工采集地震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就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
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象从地面向下切了一刀,在二维空间(长度和深度方向)上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把记录采集到地震信息的磁带上的大量数据输入到专用的电子计算机中,按照不同的要求用一系列功能不同的程序进行处理运算,把数据进行归类编排,突出有效的,除去无效和错误的,最后把经过各种处理的数据以波形、线形的形式绘制在胶片上或静电纸上,形成一张张地震剖面。
这个过程就称做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中所说的速度地震勘探所说的速度即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它是地震波垂直穿过某一岩层界面以上各地层的总厚度与各层传播时间总和之比,可以用来把地震记录的时间转换为深度(距离)。
此外,还有层速度、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等。
水平叠加剖面在用多次覆盖方法采集的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把共同反射点的许多道的记录经动校正以后叠加起来,以提高讯噪比(高讯号与噪声的比例),压制干扰,用这种方法处理所得到的地震剖面叫水平叠加剖面。
叠加偏移剖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在水平叠加的基础上,实现反射层的空间自动归位,用这种方法处理得到的地震剖面,就是叠加偏移剖面。
垂直地震剖面地震源放置于地面,接收的检波器置于深井中,地面激发震动后由不同深度的检波器接收地震波讯号,这种方法获得的地震波讯号是单程的,而不是反射或折射回来的,对分析和认识地下地质构造情况更为准确。
地震资料解释地震资料解释是把经过处理的地震信息变成地质成果的过程,包括运用波动理论和地质知识,综合地质、钻井、测井等各项资料,做出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岩性和烃类检测解释及综合解释,绘出有关的成果图件,对测区作出含油气评价,提出钻井位置等。
地震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是把地层学和沉积学特别是岩性、岩相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地震解释工作中,把地震资料中蕴藏的地层和沉积特征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做出系统解释的方法。
地震层序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图上的反映。
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两个相邻的反映地层不整合接触的界面,则两个界面之间的地层叫做一个地震层序。
但因为受不整合面影响,其间的地层即地震层序是不完整的,沿不整合面追踪到地层变成整合的之后,这个地震层序才是完整的。
层序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是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新学科,是综合地质、地震资料,详细划分并确立地下地层的层序,从而研究其构造活动、沉积环境的变化、岩相分布等。
地震相地震相是指沉积物(岩层)在地震剖面图上所反映的主要特征的总和。
地震相标志分为:内部反射结构;反射连续性;反射振幅;反射频率;外部几何形态及其伴生关系。
合成地记录合成地震记录是用声波测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经过人工合成转换成的地震记录(地震道)。
它是地震模型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也是层位标定、油藏描述等工作的基础,是把地质模型转化为地震信息的中间媒介。
油气检测技术油气检测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烃类存在的多种地震特性参数(速度、频率、振幅、相位等)来确定油气富集带的方法。
这类技术有许多种,目前常用的有亮点技术和AVO技术等。
储集层预测技术储集层预测技术是综合应用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各项资料对地下储集层的分布、厚度及岩性和物理性质变化进行追踪和预测的一项先进技术。
地震横波勘探地震波(弹性波)的传播有纵波与横波两种,纵波质点位移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横波的质点位移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现在通用的地震勘探方法采集的是纵波的讯号,采集横波讯号的称做地震横波勘探。
横波在判断岩性、裂缝和含油气性方面有其固有的优点。
此种勘探方法在我国正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
重力勘探各种岩石和矿物的密度(质量)是不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其引力也不相同。
椐此研究出重力测量仪器,测量地面上各个部位的地球引力(即重力),排除区域性引力(重力场)的影响,就可得出局部的重力差值,发现异常区,这一方法称做重力勘探。
它就是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密度与重力场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研究地下的地质构造。
磁力勘探各种岩石和矿物的磁性是不同的,测定地面上各部位的磁力强弱以研究地下岩石矿物的分布和地质构造,称做磁力勘探。
由于地球本身就是个大磁体,所以对磁力的预测值应进行校正,求出只与岩石矿物磁性有关的磁力异常。
一般铁磁性矿物含量愈高,磁性愈强。
在油气田区,由于烃类向地面渗漏而形成还原环境,可把岩石或土壤中的氧化铁还原成磁铁矿,用高精度的磁力仪可以测出这种磁异常,从而与其它勘探手段配合,发现油气田。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的实质是利用岩石和矿物(包括其中的流体)的电阻率不同,在地面测量地下不同深度地层介质电性差异,用以研究各层地质构造的方法,对高电阻率岩层如石灰岩等效果明显。
电法勘探种类较多,我国目前石油电法勘探一般用直流电测深、大地电磁测深、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近期又发展了差分标定电法、大地电场岩性探测法等新方法。
地球化学勘探根据大多数油气藏的上方都存在着烃类扩散的“蚀变晕”的特点,用化学的方法寻找这类异常区,从而发现油气田,就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的种类比较多,常用的是土壤烃气体测量、土壤硫酸盐法、稳定碳同位素法、汞和碘测量法等,还有地下水化学法及井下地球化学勘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