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规划
“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与路径
“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与路径“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稳步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全球产业结构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探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路径,对于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1.产业规模扩大。
“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值稳步增长。
据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约10%,产值超过20万亿元。
其中,电子制造业、通信服务业、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等子行业都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
2.技术创新驱动。
“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技术和产品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并成为全球产业技术领跑者。
3.产业结构优化。
“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向高端、智能、环保等方向转型升级。
新型显示、高性能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为支撑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径1.推动技术创新。
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攻关,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
2.深化产业升级。
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需要加大对高端、绿色、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化方向发展。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作为中国的一座先进的经济大都市,上海市正在积极谋划未来的发展,为此,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旨在在2025年前,以全面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实现重大创新为目标,大力推进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实现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腾飞,需要深化电子信息产业改革、推进创新发展,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技术装备和应用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为此,要开展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标准化和统一制定工作,实施国家大数据发展新政策,强化依法管理,建立政企协同治理机制,引导有序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
其次,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双创”战略,加快建设经济社会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型基础设施,探索建设符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联通服务生态系统”,完善研发体系、市场体系和产业体系,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
此外,还要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合作,以促进国际间的产业交流与合作,探索多元发展模式,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上海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心。
最后,要加强管理,搭建管理平台,推行全程管理模式,实行管理联动,创新管理方式,有效改善管理水平,制定、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落实责任担当,以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经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会有助于实现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上海市经济的良性发展。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企业自主发展的环境,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企业和技术人才,建立优势互补的行业竞争格局,最终推动上海建设现代化经济大都市,为上海市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行业中的支撑、引领、赋能作用,助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特制定本方案,实施期限为2023-2024年。
本方案所指电子信息制造业包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锂离子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持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电子信息企业活力。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机制和举国体制优势结合,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坚持有效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
统筹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合理引导产业资金流向,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品供给质量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坚持继承巩固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巩固已有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国内梯度转移,稳住外贸基本盘。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兴领域热点,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坚持立足自身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循环,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深度嵌入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工体系,保持对全球企业、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立足自身资源,加强基础前瞻领域技术研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2023-2024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5%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4万亿元。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正在积极制定“十四五”时期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旨在推动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中,上海市将聚焦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绿色制造发展、先进装备发展、科技服务发展,把握产业发展新机遇,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
一是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发展。
制定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规划,继续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双创”社区建设,积极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改制转型建设,统筹开展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活动。
开展“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规划,推进关键制造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尖端技术的研发,充分发挥上海市科研院所在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二是实施绿色制造发展行动。
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发展行动,构建绿色制造系统,引导企业深度融入国家“双清双绿”工程,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加强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并加大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投入。
三是推进先进装备发展。
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装备技术创新,支持电子信息产业装备企业全面发展,着力加强装备制造、设备维护、检测测试、质量检验等服务能力,加强装备制造国际合作,推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航空航天装备等制造技术及产品质量持续改进。
建设“一带一路”装备制造领域科技创新合作研究基地,拓展装备制造业新蓝海。
四、加强科技服务发展。
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引导企业转型创新发展,支持企业覆盖管理、营销、咨询等全产业链服务。
鼓励企业增强服务竞争力,推动科技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科技网络服务体系,支持科技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科技服务领域综合性平台。
以上是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内容的概要,具体内容将随着制定规划的进程而变化。
上海市希望在“十四五”时期,把握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推动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
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公布日期】2021.11.12
•【字号】赣工信电子字〔2021〕232号
•【施行日期】2021.11.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电子信息
正文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
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省直管试点县(市)工信局,赣江新区经发局:
现将《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11月12日附件: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二O一O年二月前言开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是东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型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产业规模稳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受东莞市政府委托,东莞市经济贸易局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了调研组,承担了这一光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经过多年发展,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居全国前列,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新兴产业正加速兴起。
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莞市的外向型产业结构面临极大冲击,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增长与结构升级受到严峻挑战。
而全球信息产业转移持续深化,全国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内需市场潜力加速释放,为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面对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各城市之间产业界限日益模糊,东莞市原有产业优势面临诸多挑战与竞争。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增长方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产业向心力,已是东莞市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产业地位的必由之路。
然而,面对依托地缘及政策的自发集聚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政府主导的大产业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面对以镇街为单位的自主推进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强调整体布局的大基地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面对橄榄型产业链结构与哑铃型产业价值链发展趋势之间不相适应,面对社会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与产业发展综合环境需求不断提升之间不相适应,东莞市应从根本上采取以下对策:——找准四个产业定位:建设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打造中国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争当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做好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试验田。
——确定一个发展战略:确立“集约创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明确三条基本思路:一是稳定发展,持续加强综合性产业环境建设,稳定现有支柱型制造业发展;二是融合发展,大力培育融合型、带动型产业,充分释放两化融合的产业倍增效能;三是跨越发展,大力扶持市场潜力大、产业附加值高的创新型产业,带动产业跨越升级。
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
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光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目标。
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光电子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新引擎。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光电子产业基地,不仅是常规划业的新课题,也是充分利用我国市场优势,实现光电子产业之间协作共赢的有效途径。
因此,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产业发展,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央政府制定了《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并于2020年出台。
《规划》以光电子产业为核心,充分整合我国光电子产业优势资源,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推动光电子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规划的主要内容1.目标《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地,形成产业聚集和集群优势,加快光电子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规划重点《规划》重点围绕推进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营造兼容创新和创业的良好环境,提升光电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光电子产业广泛应用,全面深化光电子信息產业和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
3.三级规划《规划》按照区域分别制定了国家级、地方级和企业级三级规划。
国家级规划:主要确定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推动核心技术及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打造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形成区域经济辐射效应。
地方级规划:主要根据地方的产业特色,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的光电子产业布局和发展优势,立足本地优质资源和市场需求特点,开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和招商引资,以促进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企业级规划:主要制定企业的发展和拓展计划,以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营造一流的创新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内部管理水平。
二、光电子产业基地规划制定的必要性光电子产业作为我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应用潜力。
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为增强我国的工业竞争力和加强科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
2024年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计划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行业人才素
质
加强国际合作, 提高行业国际影
响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电子信息行业 的发展将带动 相关产业链的 协同发展,提 高整体产业竞 争力。
0 1
电子信息技术 的创新和应用 将促进传统产 业的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附加 值。
0 2
电子信息行业 的发展将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 会,促进社会 就业的稳定增 长。
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规模增长主 要来自于5G、人工智能、物联 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
电子信息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还 受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因 素的影响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趋势
5G技术:5G技术的普及将推动电子信 息行业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推动 电子信息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电子 信息行业的互联互通
新型显示器件
添加 标题
OLED显示器:柔性、可折叠、透 明显示等特性
添加 标题
Micro-LED显示器:超高亮度、超 高对比度、超低功耗等特性
添加 标题
激光显示器:高亮度、高对比度、 低功耗等特性
添加 标题
Mini-LED显示器:高亮度、高对 比度、低功耗等特性
添加 标题
量子点显示器:高色域、高亮度、 低功耗等特性
添加 标题
柔性显示器:可弯曲、可折叠、可 卷曲等特性
智能终端
智能手机:5G技 术、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等技术
的应用
添加标题
智能电视:高清 显示、智能交互、
内容生态等方面 的创新
智能穿戴设备: 健康监测、运动 追踪、智能语音 助手等功能的完
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
绵阳市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推动该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制定一份全面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二、发展背景绵阳市拥有丰富的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包括技术人才、企业基础和市场需求。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该市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举措。
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
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以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1.到2025年,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3.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做大做强核心技术领域。
4.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人才队伍。
四、发展策略1.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
2.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3.强化企业内部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4.加强市场开拓,促进产品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
五、实施措施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2.加强对电子信息企业的政策宣传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
3.成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4.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攻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6.加强市场开拓,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展览会和洽谈会,拓宽企业的销售渠道。
7.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设置电子信息专业学院,开展相关培训和研修活动。
六、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绵阳市电⼦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绵阳市电⼦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电⼦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促进信息化与⼯业化融合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当前⾼新技术产业的突出代表,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发展潜⼒的产业,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发展电⼦信息产业,作为提⾼综合国⼒、增强国际竞争⼒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电⼦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第⼀⽀柱产业,为了加快推进我市电⼦信息产业的发展,实施“⼯业强市”的发展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促进绵阳经济社会⼜好⼜快发展,根据国家《电⼦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四川省“7+3”产业规划》、《四川省电⼦信息产业振兴⾏动计划》、《绵阳市⼯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市⼯业领导⼩组的统⼀安排,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5年。
⼀、现状分析(⼀)现状特点1、经济总量持续上升,产业规模不断扩⼤,电⼦信息产业仍是全市第⼀⽀柱产业。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市电⼦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载体不断完善,产品范围不断扩⼤。
2009年,全市电⼦信息产业企业共129户,规模以上企业95户,实现⼯业总产值385.35亿元,同⽐增长25.3 %。
数字视听产业实⼒雄厚,规模制造能⼒强。
电视机743万台,机顶盒1221万台,全国排名第⼀位。
表1 2001-2008年绵阳市规模以上电⼦信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占全市规模以上⼯业相应值⽐重注:1.2008年以前统计⼝径仅限系统内,2008年数据为全市所有电⼦信息产业,2008年和2007年不可⽐。
2.⼯业总产值统计是在地原则,仅指绵阳本地;销售收⼊含外地。
图1 2001-2008年绵阳市规模以上电⼦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占全市规模以上⼯业相应值⽐重图2、产业基础稳固、科研实⼒雄厚。
拥有长虹、九洲两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和两个博⼠后⼯作站,在电视机、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军事电⼦产品、⾼性能电连接元件、⾼性能磁性材料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长远规划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长远规划方案一、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工程学科,其发展涉及到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电子信息工程的长远规划是指对未来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规划。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1.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电子通信、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领域,我国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
同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发展迅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 国际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国际上,电子信息工程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成为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
三、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面临的挑战1. 技术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电子信息工程也面临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一代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涌现,对电子信息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市场竞争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竞争也日益激烈。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电子信息工程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四、电子信息工程长远规划的总体目标1. 建设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程体系通过规划,建设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程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企业和研发机构。
2. 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规划,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 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素质通过规划,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素质,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
五、电子信息工程长远规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1. 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加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提高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国家层面的战略性规划,旨在加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并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该规划包括了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分析和预测,以及对未来30年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首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网络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市场地位,但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规划指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着产品质量不高、核心技术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其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确定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未来30年的发展目标,包括全面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并争取在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规划还提出,到203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要达到10万亿元以上,实现强国目标。
为实现这些目标,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要加强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创新,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并建设国家级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
其次,要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云等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同时,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最后,要深化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实施规划,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得以加快发展和提升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未来的30年内,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国际上的领先产业。
湖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四五”
发展规划
湖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是湖南省经济发展“十四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在“十四五”期间,湖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要以优化结构、落实技术改造、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开拓为重点,加快建立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的新型产业体系,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1、优化结构:以提高精密电子装备制造业为中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先进制造装备、光电、航空航天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集成电路和其他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领域的技术改造,使企业在产品结构、生产技术、企业发展的方向上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2、落实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微电子、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三维打印、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持续支持企业购买新技术设备,并通
过技术改造、结构调整等手段,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升企业新技术创新能力。
3、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和法规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促进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建立全面的管理体系,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更加规范化。
4、提高品牌影响力:加强政府和企业联合推动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加快建立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品牌体系。
5、拓展市场开拓: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海外市场,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扩大湖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推进计划
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推进计划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支撑产业, 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引领作用, 制定了2024年推进计划。
本文将对该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创新1.增加研发投入: 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 提升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促进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
2.推进核心技术突破: 重点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进行核心技术研发。
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 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3.建设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打造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促进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的效果。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1.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提高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引进高层次人才: 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通过提供适当的薪酬和待遇吸引他们回国发展。
同时,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3.加强人才培训: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加强对农村地区和中小微企业的人才培训支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发展。
三、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1.跨界创新合作: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促进产业间的创新合作。
鼓励电子信息企业与制造业、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和项目合作。
2.强化产学研合作: 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动, 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电子信息产业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
电子行业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
电子行业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引言电子行业是国家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为了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规划和政策。
本文将探讨电子行业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案例。
电子行业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重要性1.促进经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制定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可以引导电子行业的发展方向,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提供就业机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还可以吸引人才和投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制定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可以为电子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投入到电子行业。
3.推动技术创新:电子信息产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通过制定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可以引导和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国家在电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4.促进工业升级: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相关工业的升级。
通过制定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可以促进传统工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案例中国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市场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中国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制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以促进电子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的主要目标包括:•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企业。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
•完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环境,加强监管和规范。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给予电子信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基金等。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规划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一、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
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含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及电信服务企业)完成产值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工业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2%。
目前全市纳入电子信息产业统计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有238家,企业从业人员数约3.6万人。
(二)产业优势。
1.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显现。
高新区初步形成了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经开区形成了以捷敏电子、国晶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新站区即将形成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原器件产业基地,老城区形成了以中国科大、工大、大学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育基地。
此外,与电子信息产业密切相关的汽车、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优势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
近年来,企业承担国家863等科技攻关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千余项。
由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开发的“基于本体的交通系统驾驶员个性化培训技术开发及标准化”项目、科大讯飞开发的“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项目、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SS——型数字化色选机”项目、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CR12002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等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3.软件产业及外包发展迅速。
年,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出口及外包收入40亿元,年达到约52亿元,同比增长32%。
至年底,全市软件产业已认定并通过年审的软件企业共250余家,已登记软件产品1100余件。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就业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变革和竞争格局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
为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加快转型升级,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535亿元,约占全省工业经济比重的20%,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1/4强;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174家,从业人员234万人;集成电路、个人计算机、彩电、光缆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23亿块、9365万台、1767万台和3383万芯公里。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江苏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在稳步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计算机、现代通信、数字视听等优势产品集群,约占产业的比重70%。
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产品、高端芯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专利申请量2102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9666件,占申请总量的46%;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49家。
截止2010年底,共有67家单位参与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中电科技55所的砷化镓射频集成电路、昆山维信诺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长电科技的平面凸点封装等一批产品被评为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
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一、发展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绵阳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潜力。
因此,制定并实施绵阳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目标1.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基地。
通过建立创新平台、优化科研环境、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等措施,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基地。
2.提升产业链水平。
加强对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导,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从初级到高级的演化,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
3.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化。
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鼓励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培育重点领域和品牌企业。
结合绵阳市的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培育壮大集成电路、软件开发、通信设备等重点领域和品牌企业,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品牌。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大对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投入,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人才引进和留用政策,构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策略1.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
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力度,给予税收优惠、创业补贴和土地等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加强合作创新。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企业创新成果,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2.加强产学研用合作。
搭建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平台,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推动绵阳市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四、保障和监测机制1.加大政府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提高投入强度,确保规划的顺利执行。
2.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措施。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唐山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唐山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9.28•【字号】唐政办字〔2023〕103号•【施行日期】2023.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唐山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唐政办字〔2023〕10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唐山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9月28日唐山市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座谈会精神,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推动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河北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建设数字唐山战略目标,强化机遇意识,以集群化网络化发展为重点,以电子材料、电子元件等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巩固延伸产业链条,引育壮大优势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动能。
(二)主要目标1.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到202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速10%以上;到2030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50亿元,在电子元器件、智能光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具备省内领先优势。
2.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公关,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到2030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5%。
3.产业布局加速集聚。
依托高新区、曹妃甸区等优势开发区、产业园区推动电子元器件、智能仪表、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产业集群化网络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2 0 X X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施规划一、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
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不含电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及电信服务企业)完成产值2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工业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1.2%。
目前全市纳入电子信息产业统计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有238家,企业从业人员数约3.6万人。
(二)产业优势。
1.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显现。
高新区初步形成了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经开区形成了以捷敏电子、国晶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新站区即将形成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器件和电子原器件产业基地,老城区形成了以中国科大、工大、大学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育基地。
此外,与电子信息产业密切相关的汽车、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优势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企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
近年来,企业承担国家863等科技攻关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千余项。
由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开发的第 2 页共 19 页“基于本体的交通系统驾驶员个性化培训技术开发及标准化”项目、科大讯飞开发的“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项目、美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SS——型数字化色选机”项目、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CR12002企业铁路智能运输调度综合信息平台”等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3.软件产业及外包发展迅速。
年,软件、系统集成、软件出口及外包收入40亿元,年达到约52亿元,同比增长32%。
至年底,全市软件产业已认定并通过年审的软件企业共250余家,已登记软件产品1100余件。
软件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的企业有10家,超千万元的有35家。
软件产品应用范围涉及语音合成、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安全生产、交通监控、企业ERP、网络通信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同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软件企业。
软件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相互拉动,逐步形成稳步、快速发展的趋势。
4.基础条件与产业发展环境日趋改善。
市是国家唯一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龙头城市,具有较为明显的产业技术研发、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商务成本和区位优势。
电子信息产业基础环境和发展所需的保障条件已得到了极大改善,初步建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资源共享体系,为重大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导产品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行业重点第 3 页共 19 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不强,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产业集聚效应难以显现;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未能有效形成,市场网络和物流建设滞后;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
二、面临的发展形势近年来,世界电子信息技术出现一系列重大突破,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正在采用新技术向高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高出国家GDP增长速度2-3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不少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仍将延续快速发展态势。
(一)发展趋势。
1.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产业链成为新的竞争点。
产业发展主体由以外资为主向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转变;产业区域格局由以沿海地区为主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集群转变;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技术发展战略由以引进为主向引进、创新、强化标准转变。
2.电子信息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关键技术领域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向宽带化、第 4 页共 19 页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软件技术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整机设计向小型化、轻量化、便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元器件研制向微型、片式、集成、低功耗、高性能方向发展;电子材料开发向优质、低成本、无铅无毒、循环利用方向发展。
3.电子信息产品向生产规模化、品种多样化方向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
为贴近市场需求,电子信息产品在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同时,逐步适应市场变化、推行柔性生产技术,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
4.产业竞争核心向关键技术的创新上集中。
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尤其是关键技术或关键产品的技术创新更能为企业树立行业领袖地位。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集中在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
目前美国、日本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强国掌握并控制着这些领域的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才能获得产业发展更大的空间。
5.创新与融合仍将是信息技术产品发展的主旋律。
未来几年,3G带动新一轮电信投资热潮,推动IT与电信融合,移动信息化产业链效应显现,无线网站、手机邮箱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视频互联网产业发展成为热点。
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将继续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Vista和多核的联手引领PC产业升级。
电子信息产品越来越向集成化、多样化和移动化方向发展,高第 5 页共 19 页端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高涨。
新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电子信息产品门类以及新的应用市场将不断涌现。
融合将向更深层次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作用与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
绿色IT理念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软件运营服务(Saas)应用推动软件产业升级,企业级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速。
(二)发展机遇。
未来几年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制定了振兴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宏观政策措施,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性结构调整日益明显,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已经显现;区域交流协作密切,将为我市产业发展的区域协作与产业分工搭建良好平台。
作为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的中心,位于华东腹地,近邻长三角经济圈,是国家规划确定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业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59所,中科院物质研究院等各类科研机构275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7个,博士授权点171个,2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在校大学生25万人,全省有90%的博士在。
还聚集着以电子科技集团第38、43、16研究所、京东方、四创电子、科大讯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和产品生产型企业。
通过多年发展积累,已具有较强的工业和综合经济基础优势,形成了汽车、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等一大批与电子信息产业紧密相关的优势行业,软件行业初具第 6 页共 19 页规模,为电子信息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省调整和振兴电子信息产业规划为指导,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立足比较优势,完善发展环境,加强优势资源整合和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基地(园)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战略先导与支柱产业,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到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4.5%以上,实现增加值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
2.技术进步目标。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软件、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推进提供技术支撑;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优势产业第 7 页共 19 页领域和重点主导产品技术水平保持国内先进,部分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5%以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同期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平均水平以上。
3.产业结构目标。
信息家电、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领域实现结构调整升级,汽车电子、软件、微电子发展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一批通信、网络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实现信息家电、微电子等重点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优化区域布局,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构筑分布合理、区域特色鲜明、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4.空间布局目标。
进一步推进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的软件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电子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以捷敏电子、芯硕半导体、泰瑞达、国晶微电子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重点发展以京东方为代表的电子显示器件和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城市中心区域重点发展以中国科技大学、工业大学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育基地。
软件、集成电路、通信产品及信息服务业获得较大发展,形成1-2个带动产业发展的新支柱。
5.创新能力目标。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取得较大突破,建立软件和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集成电路设第 8 页共 19 页计、语音、数字视听、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网络产品等关键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居国内前列。
知识产权授权数突破1000件。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或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
6.骨干企业培育目标。
工业产值超亿元的电子信息企业30-35家,其中,工业产值超50亿元企业1-2家,扶植培育5-6家电子信息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中的电子信息跨国企业5-8家落户。
全行业形成8-10个中国名牌产品、3-5个驰名商标。
7.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人才集聚效应明显,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完善,素质进一步提高。
新增产业人员1万人以上。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一)主要任务。
1.扩大规模与发展特色。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引进与自主发展相结合,使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在若干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独特优势,促使整个产业规模迅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