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

合集下载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引言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敏感。

本文将就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策略。

一、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1. 农业产量下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改变,例如降雨量的不稳定和干旱的增加等,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贫困地区农民因此可能面临食品安全问题。

2. 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导致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这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

缺水会限制工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和能源生产方面。

缺乏可再生水资源将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如暴雨、山洪、台风、干旱和林火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冲击。

例如,洪灾和干旱会破坏农作物、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 能源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对世界能源供应链和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于中国这样的能源进口国来说,能源安全问题无疑是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能源紧张局势和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同时,我国应逐渐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1. 生活质量下降气候变暖导致空气污染和环境质量下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高温天气引发中暑和其他热相关疾病的风险提高,空气污染也导致呼吸系统问题增加。

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民生需求增加气候变化给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额外压力。

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紧急情况增加,使社会公共服务成本增加。

绿色经济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

绿色经济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

绿色经济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以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

本文将探讨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发展清洁能源是关键绿色能源是低碳发展的基石,而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路径之一。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国家,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的投资和技术创新力度,以推动绿色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

二、加强能源效率管理能源效率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大国,但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能源效率,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对能源管理的监管和指导力度,通过加强能源审计和节能标准制定等措施,推动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积极推进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系统效率。

三、发展低碳交通交通运输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发展低碳交通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的发展,逐步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推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的普及。

此外,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共享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的发展,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

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中国正面临着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例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等。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五、促进绿色投资和创新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因此促进绿色投资和创新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中国低碳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

中国低碳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

中国低碳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大挑战,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低碳转型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中国低碳转型不仅对本国经济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也至关重要。

首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低碳转型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在201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06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约28%。

中国通过低碳转型,减少碳排放,将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达成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并承诺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早日实现碳中和。

其次,中国低碳转型对本国经济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高能耗和高排放已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低碳转型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

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中国将实现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经济向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中国低碳转型的关键在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近年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并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国家。

中国在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广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加快燃油车的淘汰,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这些举措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推动低碳转型的实现。

政府在低碳转型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清洁生产,减少碳排放。

政府对清洁能源的补贴和扶持,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限制和惩罚,都起到了推动低碳转型的积极作用。

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标准和法规,对于企业和居民来说,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对气温升高的事实认定国际上是一致的,但对升温原因的解释则差异很大。

如果说气候变化在科学上还存在不确定性的话,世界上一些地方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已被采光或即将采光却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开发新能源、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

坚定不移地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计划加市场,是低碳中国可行的好模式。

即使气候变暖不严重,也要发展低碳经济,因为化石能源的耗尽是或早或迟的事情。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计划加市场,是低碳中国可行的好模式,千万不要舍近求远、弃中求洋。

低碳经济与前些年我们已经开始提倡的循环经济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中国应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

我们应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面对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现实,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重化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尤为重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中国制造”,更应关注“中国创造”。

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可以从产品的生态设计入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和产品;向后端延伸,应该开发形成自己的品牌与销售网络,不断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后发国家,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包括金融、保险、物流、旅游、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机会多的低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重视传统工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减轻中国GDP中的碳强度。

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是低碳经济,而现代农业则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石油农业”。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地挑战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地挑战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摘要: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我国碳排放现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挑战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在温室气体减排,积极构建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低碳经济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我国碳排放状况分析首先,通过碳的年排放总量和所占世界份额比例来看我国都呈迅速增长的态势,但是按照历史累计排放量计算,我国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碳排放总量在1990年是22.44亿吨,2000年为33.38亿吨,到2005年增至51.01亿吨,年平均增长率为5.6%。

由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供的数据表明,2006年美国的碳排放量为59亿吨,我国超过美国达到60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图1 1985-2009年世界各国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份额如图1,从1985年到2001年期间,美国所占全球碳排放比例基本在20%—30%之间波动,欧洲的发达国家在20%—30%之间波动,2001年之后都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

我国从1985年到2001年期间,所占全球碳排放比例一直比美国少,但是在2001年之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在2009年已经超过了20%。

可以说我国目前的碳排放量仍属于生存型排放。

图2 2001年-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碳强度其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很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世界平均碳排放强度保持在0.5千克碳/美元以内,我国远高于此水平。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碳排放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并不大,基本在0.5的变动范围以内。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与中国的路径选择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与中国的路径选择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与中国的路径选择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在这一背景下的路径选择。

文章首先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发展背景及其重要性,然后从全球视角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接着,文章重点分析了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现状、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政策制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合作等方面。

文章最后总结了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强调了中国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和责任。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同时也为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关乎各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和福祉。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二、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快速化的特点,趋势则趋向于绿色化、智能化和全球合作化。

在多元化方面,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了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积极推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发展中国家则更加注重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能效提升,推动绿色农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低碳发展。

在快速化方面,全球低碳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升。

同时,各国政府也加大了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绿色化方面,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向于更加绿色、环保。

各国纷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作为人口和经济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也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低碳经济现状目前,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我国已经成功地制定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比如《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十二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政策的制定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其次,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比如风电、太阳能、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LED照明等领域。

在这些产业中,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我国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低碳示范城市,并且正在逐步推广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

这些城市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为建设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二、我国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我国低碳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具体来说,未来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可能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将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

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的清洁能源投入生产和消费领域,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

2. 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的融合数字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它将信息、网络、技术等与传统经济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紧密结合。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为低碳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

未来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将逐渐融合,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 绿色金融的发展绿色金融是指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金融活动。

随着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金融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来,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矛盾最终的出路。

一方面,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通过对新技术的投入和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低碳经济的提出既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又超出了气候变化本身。

全球的政治家们抓住这个概念,重组全球的能源结构,可能引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革命、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说,低碳经济将可能引发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将刺激经济的重点放在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将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作为新的战略增长点。

2 0 0 9 年7 月8 日,八国集团峰会提出,到2 0 5 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在1 9 90年或其后某一年的基础上减少8 0 %以上,到2 0 5 0 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5 0 %。

实现这个目标,全球经济就必须转型到低碳经济。

这预示着从现在到2 0 5 0 年的未来4 0 年,低碳经济将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判断,世界经济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这种国际大背景,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因此,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战略性问题。

然而在现阶段的中国,很多地方都面临挑战,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

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减排措施,国内机构预测认为,到2 0 5 0 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 2 0 亿吨(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 0 0 9 ) ;国际机构预测认为,到2 0 3 0 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就将达到1 5 0 亿吨,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不仅影响到我们的对外关系,而且影响到国内发展。

中国的碳减排政策与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的碳减排政策与全球气候变暖

中国的碳减排政策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显,各国纷纷加大碳减排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积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碳减排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碳减排政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工业化进程快速,能源消费量庞大,构成了中国碳排放问题的主要源头。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中国的碳减排政策得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实施。

首先,中国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中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

同时,中国也加快了核能发展速度,以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需求。

这些举措有效地降低了中国的碳排放量。

其次,中国实施了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

中国鼓励企业和居民采取更加节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针对能源消耗高的工业领域,中国采取了强制性的节能要求,督促企业进行能源效率改进。

而对于民生领域,中国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推动居民节约用水、用电等资源。

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的碳排放。

第三,中国加强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森林在碳的封存和固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通过实施植树造林计划和加强森林保护,促进了森林面积的增长,提高了碳吸存能力。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湿地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了碳减排效果。

中国的碳减排政策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碳减排政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碳减排政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技术支持。

这种资源共享和合作有助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全面解决。

其次,中国通过减少碳排放,减缓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减排效果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有重要影响。

中国的减排努力使得全球的碳减排目标更加可行,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铁饭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碳减排政策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它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自然灾害以及生态系统的变化,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风险。

气候变化加剧了中国的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

由于全球变暖,中国的气候模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极端天气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

例如,暴雨、洪涝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率增加,给中国的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农作物的减产、交通系统的瘫痪以及能源供应的不稳定,都对中国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源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能源消耗巨大。

气候变化使得中国必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这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技术创新,还需要解决电网建设、能源存储和能源转换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同时,气候变化也增加了能源安全的风险,中国必须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自给自足能力,以应对全球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

第三,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农业和食品安全构成了巨大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了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同时也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风险。

这对于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意味着更多的粮食进口压力和食品安全风险。

中国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以保障人民的粮食安全。

气候变化还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气候变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这对于中国的旅游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中国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气候变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不仅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吸引力,还对相关产业链条和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电等清洁能源。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投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但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包括气候变化、资源压力和环境污染等因素。

一、气候变化的威胁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干旱、暴雨、飓风等。

这些气候变化给全球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和人口规模使其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政府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国家发展的潜在威胁,因此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寻求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二、资源压力与能源安全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消耗量持续增长给国家的资源供给和能源安全带来了压力。

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中国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环境损失的代价。

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政策导向与国际合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例如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战略规划(2007-2050年)》等。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总结: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包括气候变化的威胁、资源压力与能源安全问题以及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等。

政策导向和国际合作也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企业的积极响应,中国低碳经济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下的低碳经济的转型建议——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下的低碳经济的转型建议——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量关系的实证分析

的发展起 着举足 轻重 的影响 , 以煤 炭 为 主 的能 源 消 费结构 导致 了严 而
重 的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对 全 球 气 候 变化 的 关 注 使 低 碳 经 济 再 度 升 温 。 本 文 揭 示 了 中 国经 济 增 长 与 煤 炭 能 源 消 费 的 关 系 , 为 低 碳 经 济 的 付 诸 并 实践提 出建议 。 【 键词】 碳 经 济; 整模 型 ; 关 低 协 气候 变化 ; 排 放 碳
△ Y 与 c是 ( , ) 协 整 的 , 明 这 两 个 变 量 之 间 存 在 长 期 稳 定 22阶 说
( ) 低 生 产 过 程 的 碳 排 放 二 降
要 实 现 碳 减 排 , 径 之 一 是 提 高 能 源 使 用 效 率 , 工 业 和 生 活 途 在

的均 衡 关 系 。


低 碳 经 济 的提 出与 发 展
“ 碳 经 济 ” 早 见 诸 于 政 府 文 件 是 在 2 0 年 2月 2 低 最 03 4日布 莱 尔发 表 的 题 为《 们 未 来 的 能 源— — 创 建 低 碳 经 济 》 白皮 书 。低 我 的 碳 经 济 是 以低 能耗 , 污 染 , 排 放 为 基 础 的 经 济 模 式 , 实 质 是 低 低 其 能源 高 效 利 用 , 洁 能 源 开 发 , 求 绿 色 G P的 问 题 , 心 是 能 源 清 追 D 核 减 排 , 术 创 新 , 业 结 构 和 制 度 创 新 以 及 人 类 生存 发 展 观 念 的 根 技 产 本 性 转 变 。20 06年 l 0月 , 济 学 家 尼 古 拉 ・ 斯 特 恩 指 出 , 球 经 斯 全 每 年 以 G P % 的投 入 , 以避 免 将 来 每 年 G P % D I 可 D5 2% 的 损 失 , O 因 此 , 主 张 全 球 向低 碳 经 济 转 型 。2 0 他 09年 1 2月 7日, 球 瞩 目 全 的 哥本 哈 根 气 候 大 会 的 召 开将 对 气 候 变 化 问题 的 谈 判 提 升 到 前 所

绿色低碳发展 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

绿色低碳发展 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

绿色低碳发展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全球趋势和中国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绿色低碳发展的意义和应对策略。

一、全球趋势1. 气候变化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最为严峻的环境挑战之一。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引发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纷纷加强绿色低碳发展的努力。

2. 绿色产业兴起绿色产业以其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环保产品等领域快速发展,各国纷纷投资绿色产业,推动经济增长。

3. 国际合作共谋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开始通过制定国际协议,如巴黎协定,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各国共同努力,加大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环境和人类的未来。

二、中国实践1. 碳排放减量承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但中国政府意识到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调整政策。

中国承诺将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全面减少,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推动绿色转型。

2. 能源结构优化中国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减少对煤炭等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

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努力实现绿色低碳的能源生产和消费。

3. 绿色技术创新中国大力投资绿色技术创新,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推动绿色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同时,中国还注重培养绿色人才,提高社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认知和支持。

4. 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如何应对绿色低碳发展1.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应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激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绿色产业,推动可持续发展。

2. 企业创新与社会责任企业应主动转型,加大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绿色低碳的企业文化。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了全世界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有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一、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 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可以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这个经济体系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和排放量会持续下降,对全球环境贡献也会逐步增加。

中国的能源产业结构也会更加多样化,能源节约和环保产业的增长也可预见。

2. 增加创新和投资机会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大量技术和资本投入的,这为大量新兴科技和绿色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和出口国,中国可以借助低碳经济的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助力经济发展。

3. 减少能源消费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降低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使中国在控制能源消耗增长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由于中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大量的工业和制造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摆在中国面前的挑战。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1. 制定全国性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可以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建立低碳发展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通过强制性的部门自愿减排目标、排放权交易和逐步实行碳税、推广清洁技术等手段激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2. 政府和企业合作,建立专项基金和金融机构:政府可以将共享经济、绿色交通、智慧城市、太阳能、风能、健康环保等具有投资回报和市场潜力的领域作为重点开发。

建立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融资机构、基金,为低碳产业提供反哺的资金渠道。

3. 鼓励绿色创新和技术创新: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环保及低碳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质押等制度保障,鼓励企业会同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优化科技创新的资金和人才配置,建立并落实绿色制造评价标准和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供需服务精细化和产业互动融合。

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正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转型。

低碳经济转型是指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目标,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

这一转型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首先,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机遇之一是促进可持续发展。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付出了高污染、高能耗的代价。

低碳经济转型对于消除环境恶化、保障人民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和产业,中国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升能源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次,低碳经济转型也将为创新带来机遇。

低碳经济转型需要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动和应用,这将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中国可以培育低碳经济相关产业,提升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引领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潮流。

此外,低碳经济转型也有助于改善能源供应安全。

传统能源供应形式的单一和不稳定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隐患。

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能够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降低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冲击。

然而,中国低碳经济转型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创新的挑战。

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支持。

目前,中国在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因此,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

其次,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挑战。

传统的高碳经济模式已经在中国根深蒂固,改变经济结构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调整期。

一些传统产业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困难,可能会导致一段时间内的就业压力和经济增速下滑。

因此,在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同时,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最后,低碳经济转型也面临着国际合作的挑战。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应对。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其低碳经济转型对于全球气候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

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全球气候变化是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普罗大众的关注。

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能源的大量消耗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而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型的经济模式,则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低碳经济的中心思想是减少能源的消耗对气候的影响,同时提高经济的效益,这种经济模式主张在技术生产和能源开发方面采用低碳的模式,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以此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其能源的消耗量和能源类型。

低碳经济更倾向于使用清洁的、环保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同时,低碳经济还提倡通过各种措施减少能源的浪费,例如,提高生产设备的能效比,采用更加绿色的交通方式等等。

这些改变都有助于减少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低碳经济的模式下,我们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

同时,低碳经济还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环保产业的产业链扩张以及技术创新等,这些都能够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截至目前,很多国家在低碳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例如中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都成立了环保产业基金,采取了一系列扶持环保产业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

另外,也有一些组织,例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世界银行等,通过资助和投资,促进低碳经济的研究和发展。

低碳经济虽然是以减少对环境的损伤为主要目标,但它带来的益处却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它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它可以提升生产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微小的改变,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们可以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单独驾驶的人数,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电池板或者风力发电机。

另外,我们也可以减少消费纸质产品、过分制造单次使用的物品等,这些小改变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的积极影响累加起来,将对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深远的影响。

探索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关系与建议

探索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关系与建议

探索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的关系与建议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使低碳经济再度升温。

本文浅析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05-01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全球气温急剧上升,导致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等等形势相当严峻,所以必须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才能避免发生极端气候变化后果。

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

“低碳经济”至今实则没有一个准确的定性,按照通说,主要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获得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进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以改实现绿色gdp,最终改变人类发展的模式,气候变化问题会越来越热,尤其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

低碳经济是“后危机时代”的实体经济的方向与出路。

低碳金融的首要目标,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气候变化危机归根到底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而导致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危机,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人手。

由于人们不顾环境破坏盲目追求高额利润,使得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世界各国呼吁要共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但必须要认识到,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各国在共同承担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要有区别的对待;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是解决当前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方式,低碳经济主要发生在实体经济中,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构建区域碳交易市场在发展低碳经济、缓解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重大作用。

中国推进低碳发展的态度和措施

中国推进低碳发展的态度和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承担着巨大的环境责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低碳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态度和措施。

一、态度1. 坚决履行国际环境承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我国作为《巴黎协定》的签署方,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降低碳排放强度,增加非化石能源占比,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2.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我国将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3. 倡导全球气候治理我国积极倡导全球气候治理,支持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合作。

我国举办了多次气候变化大会,积极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为世界各国减排合作贡献了我国智慧和我国方案。

二、措施1. 落实能源战略,发展清洁能源我国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

加快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削减煤炭等高碳能源使用。

2. 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我国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减少排放和污染。

鼓励企业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生产的绿色转型。

3.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我国大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

4. 加大碳排放监管力度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完善碳市场建设,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大对碳排放的监管力度。

鼓励企业实行自愿性减排,并实施碳排放核查和公开。

5. 加强气候变化应对科技研发我国政府加大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清洁技术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为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通过上述态度和措施,我国正在为推进低碳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我国的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9-10月 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庄贵阳由温室气体排放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气候变化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复杂的挑战之一。

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再到后京都谈判艰难上路,一个涵盖国际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的国际气候制度已经形成并处于不断演化的进程之中。

国际气候谈判已不只是单纯的环境事务,而是涉及到未来各国争取发展空间和选择发展道路的问题,关乎各国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时期。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一、后京都时代中国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气候变化问题在2007年陡然升温。

在2007年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超过恐怖主义、阿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

4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对气候变化与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

6月,气候变化再次成为八国集团峰会的首要议题。

9月的联合国大会、APEC会议,11月的中欧首脑会议、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会议,都将专题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定。

在欧盟等国的积极推动下,2007年的八国集团峰会已达成一种政治共识,要正视气候变化,西方八国首脑甚至承诺认真考虑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下降50%的建议,并希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都为此而努力。

美国总统布什还提议2007年和2008年召开一系列15个排放大国领导人会议,推动在2009年前就建立2012年后国际气候新制度达成协议。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但温室气体排放位居世界第二,并将在近期超过美国,人均排放也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虽然《京都议定书》没有为发展中国家规定具体的减排或限排义务,但是中国日益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

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理由之一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没有“有意义”参与减排承诺,现在继续拿中国当挡箭牌拒绝承诺量化减排目标。

对此,胡锦涛主席在G8+5对话会上指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完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

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将有所增长,这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

因此,在现阶段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强制性减排要求是不合适的。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措施,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与中国利益息息相关,中国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虽然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科学认识不断加深,但各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负面经济影响仍然有很多担心。

2007年5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关于减缓气候变化经济影响评估的第四次报告特别强调,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取决于发展路径选择,可以较低的宏观经济成本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

全球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中短期经济减排潜力很大。

减缓气候变化涉及成本和政策选择,如果考虑社会成本,从经济上看,减缓成本并不高,关键是要制定减排政策、措施和手段。

而且,减缓气候变化可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目前正处于资本密集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在国际贸易分工的大格局下,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加工厂”,投资规模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几乎都是前所未有的。

仅仅在能源部门,在过去几年里平均每年新装发电能力达50兆瓦,总投资规模超过300亿人民币。

IPCC报告指出,到2030年未来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20万亿美元。

据国际能源机构估算,从2001—2030年,中国能源部门需要投资2.3万亿美元,其中80%要用于电力投资。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大影响。

2005年中国供电标准煤耗为374克,目前最先进的10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单位煤耗仅为287克,与之相比,中国火力发电节能潜力还有23%。

在工业化的加速阶段,中国如此大规模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只是对常规技术的简单复制,一经投入,便有一个投资回报期技术和资金的锁定效应(Locked-in effect),将来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可避免。

因此,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对国家、地区和全球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含义。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快速发展的中国能够探寻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9-10月 二、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低碳经济的概念由英国在2003年率先提出。

2003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2]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

英国能源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到2050年时,将英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60%,并于2020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由于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因此,其白皮书的内容以及所引领的未来政策方向备受瞩目,也引起广泛的讨论。

“低碳经济”概念,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气候变化国际制度框架(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特别是《京都议定书》遭受空前挫折的形势下由英国率先提出的。

目的是为了打破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僵局,着眼于国际气候制度建设。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英国希望以此建立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理解的桥梁。

实际上,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已经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接受或者反对低碳经济的概念,但其一直主张通过技术途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涵相一致的。

英国虽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但没有给出衡量低碳经济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是切断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

国际上通常用“脱钩”指标来反映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不同步变化的实质。

建立脱钩指标的目的在于检验一国气候变化政策的有效性,并寻求影响连接与可能造成脱钩的因素,作为制定适当脱钩政策的依据。

若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呈现不平行,即称经济体系产生脱钩现象。

若经济增长率高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即称为相对脱钩(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倘若经济驱动力呈现稳定增长,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减少,称为绝对脱钩(绝对的低碳经济发展)。

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走向低碳经济的过程就是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

关于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多数结果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但也有例外情况。

之所以会出现结果的差异,在于所研究的国家(地区)对象、温室气体种类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导致结果的不同。

为了验证全球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与人均GDP 的关系,我们根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气候分析指标工具(Climate Analysis Indicators Tool, CAIT)[3],对2003年世界各国人均GHG排放和人均GDP关系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横截面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人均GHG排放和人均GDP之间的拟合效果出现了近似倒“U”型曲线的趋势(见图1)。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发达国家的发展可能代表世界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说明温室气体排放是可能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

由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只是客观现象,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规律,所以研究结果并不保证对每个国家都适用。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即便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国也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爬坡阶段。

2006年10月发表的《斯特恩报告》认为,从全球层面来看,如果没有足够的政策干预,人均收入增长和人均排放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将长期存在。

必须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才能打破这种联系。

[4]根据IPCC于2000年完成的未来100年碳排放情景的分析,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呈上升趋势而且主要源于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人均碳排放差距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缩小,呈现一种趋同态势。

[5]潘家华(2003)认为,人类个体对碳排放的需求既具有生物学和物理学意义上的有限性属性,也具有消费欲望的无限性属性。

发展中国家为了满足人文发展需求,碳排放不可避免要上升。

而发达国家消费的理性化可以使碳排放趋于稳定甚至不断下降。

[6]三、主要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特征Tapio(2005)利用脱钩弹性(decoupling elasticity)的概念,将脱钩指标再细分为连《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9-10月接(coupled)、脱钩或负(negatively)脱钩三种状态,再依据不同弹性值,再进一步细分为弱(weak)脱钩、强(strong)脱钩、弱负脱钩、强负脱钩、扩张负(expansion negative)脱钩、扩张连接、衰退(recession)脱钩与衰退连接等八大类(见图2)。

[7]为了清楚地了解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对2003年全球20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不同时期的脱钩特征进行了分析。

从国别来看,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欧盟25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日本和俄罗斯,在6个时间段至少出现一次强脱钩,其中英国最为突出,一直呈现强脱钩特征。

其余发达国家也以强脱钩和弱脱钩为主要特征。

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虽然在某些时段出现过弱脱钩特征,但非常不稳定。

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强脱钩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实现绝对的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过程。

除英国之外,其他发达国家在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都曾出现过波动。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相对的低碳经济发展更为现实。

图2 Tapio(2005)的脱钩指标处于工业化阶段国家一般具有较高的能源消费强度,其原因在于工业化时期的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工业所占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基础建设需要大量钢铁、水泥、机械等高耗能产品,高耗能行业的比重高且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而且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其能源利用效率也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同时, 工业化阶段一般都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提高,对商品能源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因此,工业化阶段一般大都伴随较高的碳排放强度。

但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会引起技术、制度的变革和经济结构的演进,由此引起的经济发展可能使碳排放量在一定时期减少。

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后,发展方式以内涵式的增长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产品附加值,GDP增长较缓,能源消费弹性相应较低,碳排放强度也呈下降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