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知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银行资产按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 表的负债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或 “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缺点:1)忽视了市场对资产出售的影响
2)过分强调保持流动性的必要性,限制了银行对盈利 资产的运用。
2020/4/5
10
(三)预期收入理论(P310)
▪ 时间: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 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在《定期存款及银行 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
▪ 1.产生背景:
▪ 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资金需 求,短期贷款需求、设备和投资贷款需求、其他金 融机构与商行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商行的放款标准 不能只停留在期限方面,而更多地放在贷款和投资 项目的预期收入方面,以放贷的预期收入来保证银 行资产的安全和流动性。
▪ 这是一种资产组合理论。
2020/4/5
9
2.主要观点:(P317)
该理论认为: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在于其变现能力,只 要银行所掌握的资产信誉好,易于出售,在资金需 要时可以迅速地不受损失的转让出去,就能保持流 动性。
3.特点:
优点:扩大了资产业务范围,使业务经营活动更加灵 活多样.除短期放款外,还从事有价证券买卖,长期 投资等,既不影响流动性,还可获得更大收益。
▪ 这是一种资产选择理论。
2020/4/5
11
▪ 2. 主要观点: ▪ 银行贷款本身不能自动清偿,其清偿的基础是借款人
将来或预期收入,而不是期限长短。 ▪ 3. 特点: ▪ 优点:1)揭示了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经济原因。 ▪ 2)拓展盈利性的新业务。 ▪ 3)深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非期限而是收入。 ▪ 缺陷: ▪ 预期收入状况是银行自己预测的,不可能完全精确,
6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
又称为真实票据理论、自偿性贷款理论 ▪ 1、产生背景: ▪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
书中提出。 ▪ 2、商业性贷款理论的主要观点:
▪ (1)由于资金来源于活期存款,分配资金时应保持高 度的流动性。
▪ (2)资金主要运用于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 种贷款期限短,且以真实的票据作抵押,从而保证了 贷款的偿还。
2020/4/5
2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 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P316) ▪ 广义的:指商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
现银行管理者确定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 标组合。它既不单纯站在资金运用角度,也不单纯 站在资金来源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 状态,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 狭义的:是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 变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的目标净 利息差额,或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 来维持银行正的资本净值。
▪ (3)金融环境的影响:30年代金融大危机以后, 各国加强了金融管制,尤其对存款利率规定了上限, 而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吸引了大量存款资金,使 得银行不得不调整管理策略,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 (4)金融创新:为银行扩大资金来源创造了条件。
2020/4/5
13
二、负债管理思想
▪ 2、主要观点:教材P321
资产期限较长,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完 全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经营方针的实现。
2020/4/5
12
二、负债管理思想
时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60年代。
1、产生背景
▪ (1)经济发展的推动:经济繁荣时期,存款不能 满足贷款的需求,需要寻求新的资金来源。
▪ (2)金融竞争的作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 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竞争激烈
2020/4/5
5
一、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见P316 说明:该理论十分强调商业银行注重资产在期 限上同负债匹配,注重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及分层次的准备金,还要求关注银行资本 的充足性。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商业性贷款理论阶段 资产可转换理论阶段 预期收入理论阶段
2020/4/5
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知识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九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 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和方法
• 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一
•
——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 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二
•
——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 (3)商行不易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性的 设备贷款、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购买证券贷款。
2020/4/5
7
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特点:
▪ 优点:1)明确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几个重要原则:一 是资金配置原则;二是流动性原则。
▪ 2)贷款自动清偿能够起到自动调节货币流动和信用 的作用
▪ 3)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的需要
▪ 理论缺陷:
▪ 1)忽视了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
▪ 2)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性是相对的
▪ 3)没有考虑到贷款需求多样化,不利于银行发展业 务和分散风险
▪ 4)缺乏对贷款自我清偿外部条件的考虑——市场的
影响
2020/4/5
8
(二)资产可转换性理论(可售性、转移理论)
▪ 时间:20世纪20年代
▪ 1918年美国经济学家莫尔顿在《政治经济学》杂志 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1、产生条件:一次世界大战后,金融市场不断发展 和完善,资产的流动性加强;战后为恢复经济,政 府发行公债,商行持有的短期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增 加,人们对保持银行流动性有了新的认识,资产可 转换理论应运而生。
▪ 背景及原因:
Fra Baidu bibliotek
▪ 1、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是唯一的金融机构;
▪ 2、融资渠道不通畅,活期存款是主要资金来源。
▪ 原因:(1)银行利润的来自于资产业务;
▪
(2)银行能对资产业务主动管理;
▪
(3) 对负债业务的管理是被动的
▪ 因此,银行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致力于 在资产方面协调三性原则,且是一种强调流动性 为先的管理理念。
2020/4/5
3
第九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广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资产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60年代之前
第二阶段:负债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
第三阶段: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20/4/5
4
一、资产管理思想
▪ 时间:商业银行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
缺点:1)忽视了市场对资产出售的影响
2)过分强调保持流动性的必要性,限制了银行对盈利 资产的运用。
2020/4/5
10
(三)预期收入理论(P310)
▪ 时间: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 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在《定期存款及银行 流动性理论》一书中提出
▪ 1.产生背景:
▪ 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资金需 求,短期贷款需求、设备和投资贷款需求、其他金 融机构与商行竞争日趋激烈,迫使商行的放款标准 不能只停留在期限方面,而更多地放在贷款和投资 项目的预期收入方面,以放贷的预期收入来保证银 行资产的安全和流动性。
▪ 这是一种资产组合理论。
2020/4/5
9
2.主要观点:(P317)
该理论认为: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在于其变现能力,只 要银行所掌握的资产信誉好,易于出售,在资金需 要时可以迅速地不受损失的转让出去,就能保持流 动性。
3.特点:
优点:扩大了资产业务范围,使业务经营活动更加灵 活多样.除短期放款外,还从事有价证券买卖,长期 投资等,既不影响流动性,还可获得更大收益。
▪ 这是一种资产选择理论。
2020/4/5
11
▪ 2. 主要观点: ▪ 银行贷款本身不能自动清偿,其清偿的基础是借款人
将来或预期收入,而不是期限长短。 ▪ 3. 特点: ▪ 优点:1)揭示了银行资产流动性的经济原因。 ▪ 2)拓展盈利性的新业务。 ▪ 3)深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非期限而是收入。 ▪ 缺陷: ▪ 预期收入状况是银行自己预测的,不可能完全精确,
6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
又称为真实票据理论、自偿性贷款理论 ▪ 1、产生背景: ▪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
书中提出。 ▪ 2、商业性贷款理论的主要观点:
▪ (1)由于资金来源于活期存款,分配资金时应保持高 度的流动性。
▪ (2)资金主要运用于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 种贷款期限短,且以真实的票据作抵押,从而保证了 贷款的偿还。
2020/4/5
2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 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P316) ▪ 广义的:指商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
现银行管理者确定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 标组合。它既不单纯站在资金运用角度,也不单纯 站在资金来源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 状态,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 狭义的:是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 变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的目标净 利息差额,或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 来维持银行正的资本净值。
▪ (3)金融环境的影响:30年代金融大危机以后, 各国加强了金融管制,尤其对存款利率规定了上限, 而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吸引了大量存款资金,使 得银行不得不调整管理策略,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 (4)金融创新:为银行扩大资金来源创造了条件。
2020/4/5
13
二、负债管理思想
▪ 2、主要观点:教材P321
资产期限较长,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完 全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经营方针的实现。
2020/4/5
12
二、负债管理思想
时间: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60年代。
1、产生背景
▪ (1)经济发展的推动:经济繁荣时期,存款不能 满足贷款的需求,需要寻求新的资金来源。
▪ (2)金融竞争的作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 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竞争激烈
2020/4/5
5
一、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参见P316 说明:该理论十分强调商业银行注重资产在期 限上同负债匹配,注重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及分层次的准备金,还要求关注银行资本 的充足性。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商业性贷款理论阶段 资产可转换理论阶段 预期收入理论阶段
2020/4/5
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知识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九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 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和方法
• 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一
•
——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 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的运用之二
•
——持续期缺口模型及运用
•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 (3)商行不易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性的 设备贷款、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购买证券贷款。
2020/4/5
7
3、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特点:
▪ 优点:1)明确了银行经营管理的几个重要原则:一 是资金配置原则;二是流动性原则。
▪ 2)贷款自动清偿能够起到自动调节货币流动和信用 的作用
▪ 3)能适应商品交易对银行信贷的需要
▪ 理论缺陷:
▪ 1)忽视了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
▪ 2)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性是相对的
▪ 3)没有考虑到贷款需求多样化,不利于银行发展业 务和分散风险
▪ 4)缺乏对贷款自我清偿外部条件的考虑——市场的
影响
2020/4/5
8
(二)资产可转换性理论(可售性、转移理论)
▪ 时间:20世纪20年代
▪ 1918年美国经济学家莫尔顿在《政治经济学》杂志 上发表的《商业银行及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
1、产生条件:一次世界大战后,金融市场不断发展 和完善,资产的流动性加强;战后为恢复经济,政 府发行公债,商行持有的短期国库券和其他债券增 加,人们对保持银行流动性有了新的认识,资产可 转换理论应运而生。
▪ 背景及原因:
Fra Baidu bibliotek
▪ 1、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是唯一的金融机构;
▪ 2、融资渠道不通畅,活期存款是主要资金来源。
▪ 原因:(1)银行利润的来自于资产业务;
▪
(2)银行能对资产业务主动管理;
▪
(3) 对负债业务的管理是被动的
▪ 因此,银行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致力于 在资产方面协调三性原则,且是一种强调流动性 为先的管理理念。
2020/4/5
3
第九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广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资产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60年代之前
第二阶段:负债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
第三阶段: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
2020/4/5
4
一、资产管理思想
▪ 时间:商业银行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