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计算

合集下载

第四章_降雨径流分析-汇流计算

第四章_降雨径流分析-汇流计算

右图中的黑点表示这些点上同 一时刻产生的净雨能在同一时 刻流达流域出口断面。
汇流时间 :流域各点的地面净雨流达至出口断面所经历 的时间; 流域汇流时间 m :流域上最远点的净雨流到出口的历时; 等流时面积dF ( ) :同一时刻产生、且汇流时间相同的净雨 所组成的面积,即为上图黑点面积的总和。
qi Qi
j 2 m
hj
10 h1 10
q i j 1
i 1,2, , n j 2, , m
式中的n为单位线的时段数,且 n = l – m +1。
工程水文学
例 单位线的推求
某流域实测流量资料分割地下径流后的地面径流过程 以及推算出的地面净雨过程如表所示,试分析单位线。 本例中净雨的时段数为m=2,地面流量的过程时段数 为k =20,计算时段Δt=12h。 根据qi公式计算单位线纵坐标:结果列入表中。
工程水文学
2.流量成因公式及汇流曲线 流域出口断面t时刻的流量Q(t),是各种不同的等流时面积 上在t时刻到达出口断面的流量之和,即:
Q(t ) dQ(t ) i(t )dF ( )
0 0 t t
又因等流时面积是τ的函数,因此 则有流量成因公式: 式中
t
dF ( )
q1 Q1 120 76.7m 3 / s h1 15.7 / 10 10
q3 Q3
q2 Q2 h2 5 .9 q1 275 76 .4 10 10 146 m 3 / s h1 15 .7 / 10 10
h2 5 .9 q 2 737 146 10 10 415 m 3 / s h1 15 .7 / 10 10
由单位线倍比假定,则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等雨量线法:适用于面积大、地形起伏大、站点较密的 流域。理论上完善,但每次降雨都必须绘制等雨量线, 并计算权重,工作量大。
泰森多边形法算例
Ax11
Ax22
Ax33
Ax66
Ax55
Ax44
单元面积权重计算公式:
第i 块单元面积的权重i =Ai /ΣA
总面积ΣA=(A1+A2+A3+A4+A5+A6)
三、蓄满产流模型
1.产流机理
任一地点上,土壤含水量达蓄满(即达田间持水 量)前,降雨量全部补充土壤含水量,不产流;当土 壤蓄满后,其后续降雨量全部产生径流。由此形成蓄 满产流概念
蓄满产流机制比较接近或符合土壤缺水量不大的 湿润地区。这些地区,一场较大的降雨常易使全流域 土壤含水量蓄满。
2、蓄满产流概念形成
4.3 蓄满产流计算 一、蓄满产流模式
包气带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前(即未蓄满)不产 流,降雨全部被土壤吸收,补充包气带缺水量;包气带 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即蓄满)开始产流,之后 的降雨扣除蒸发后全部形成净雨。这种产流方式称为 “蓄满产流”。计算表达式为:
RP(W mW 0)
二、降雨径流相关图 主要影响因素:W0,T(降雨历时),M(季节), 暴雨类型(Type),暴雨中心(Center)
流域平均雨量计算公式: x 1 x 1 2 x 2 6 x 6
等雨量线法
90
110
70
A2
50
A4 A3
A1
40 A5
A6
总面积ΣA=(A1+A2+A3+A4+A5+A6) 各子块权重i =A i /ΣA x= Σ i x i

流域汇流计算的三种方法

流域汇流计算的三种方法

流域汇流计算的三种方法水资源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是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

流域是基本单元,流域汇流计算是流域水资源利用调查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分析总结了流域汇流计算的三种方法:溯源法、斜率法和积分法,旨在为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1、溯源法溯源法是以流域范围性水资源调查的基础,溯源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流域支流口到大流域口进行水量计算,该方法是由流域空间分布的水量溯源,从而计算流域汇流量。

该方法实施原理:(1)以流域为单位,从支流口到大流域口,依次测定(或估算)支流口汇流流量;(2)将支流口汇流流量累加,得到大流域口的汇流流量。

溯源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实施周期短、成本低,有利于对大面积流域的汇流量进行计算,但是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准确反映流域内各支流面积比例,容易受地形影响。

2、斜率法斜率法以地形为基础,通过地形特征确定水文流域,计算出当前期汇流量,称为斜率法。

按照数学原理,在计算给定流域的汇流量时,可以把支流口以上水文流域视为一个简单小斜度斜面,简单地把流域内所有水源汇流量全部归成一个总量值,然后乘以斜面上的斜率乘以支流口的面积得到支流口的汇流量。

斜率法的优点是精度较高,且能正确反映流域内地形特征对流域汇流量的影响;缺点是实施范围受限,适用于小范围流域,流域内的支流口汇流量的计算需要大量工作量。

3、积分法积分法也称洪水位积分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地形、水文及滑动系数等因素,利用实测水位曲线等资料,采用计算机积分方法,计算分支流口汇流量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依据支流口至大流域口的水位差、汇流面积、滑动系数等的变化,在由大流域口至支流口的流域内施行积分计算,计算出分支流口的汇流量。

积分法的优点是能精确反映流域内汇流量的分布特性,同时考虑了水位、地形、滑动系数等因素;缺点是实施需要大量数据,实施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工作量。

综上所述,流域汇流计算的三种方法主要有溯源法、斜率法和积分法,不同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选择某种方法进行流域汇流计算时,应当综合考虑实施过程所需时间、成本、精度等因素,以选择最合理的方法。

(完整)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完整)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

第四章流域产流与汇流计算第一节概述根据第二章的论述,由降雨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为了进行定量阐述,将这一过程概化为产流和汇流两个阶段进行讨论。

实际上,在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中,产流和汇流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这里提到的所谓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并不是时间顺序含义上的前后两个阶段,仅仅是对流域径流形成过程的概化,以便根据产流和汇流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分别进行计算。

产流阶段是指降雨经植物截留、填洼、下渗的损失过程.降雨扣除这些损失后,剩余的部分称为净雨,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量,净雨量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

由流域降雨量推求径流量,必须具备流域产流方案。

产流方案是对流域降雨径流之间关系的定量描述,可以是数学方程也可以是图表形式。

产流方案的制定需充分利用实测的流域降雨、蒸发和径流资料,根据流域的产流模式,分析建立流域降雨径流之间的定量关系。

汇流阶段是指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过程。

由净雨推求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称为汇流计算。

流域汇流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净雨经地面或地下汇入河网的过程称为坡面汇流;进入河网的水流自上游向下游运动,经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过程称为河网汇流.由净雨推求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必须具备流域汇流方案。

流域汇流方案是根据流域净雨计算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应根据流域雨量、流量及下垫面特征等资料条件及计算要求制定。

就径流的来源而论,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是由地面径流、壤中流、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组成的,这四类径流的汇流特性是有差别的.在常规的汇流计算中,为了计算简便,常将径流概化为直接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水源。

地面径流和壤中流在坡面汇流过程中经常相互交换,且相对于河网汇流,坡面汇流速度较快,几乎是直接进入河网,故可以合并考虑,称为直接径流,但在很多情况仍称为地面径流。

浅层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径流合称为地下径流,其特点是坡面汇流速度较慢,常持续数十天乃至数年之久.目前,在一些描述降雨径流的流域水文模型中,为了更确切地反映流域径流形成的过程,采用了三水源或四水源进行模拟计算。

流域产汇流计算

流域产汇流计算
流域产汇流计算
摘 要
第二章已对径流的形成过程作了定性的描述,本章将进一 步从定量上阐述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它是工程 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之一,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 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报,流域水文模型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基本内容: 资料整理(如:流域面平均雨量、径流过程线的分割等。) 产流计算(降雨径流关系图法、初损后损法) 地面径流汇流计算(等流时线、时段单位线) 地下径流汇流计算(线性水库法、基流分割法)
的 Pa,首先累积计算各时段的降雨过程,在图上查出累积的 净雨过程,然后将累积的净雨过程,两两相减,得到各时段 的降雨所对应的时段净雨。若降雨开始时的Pa 不在某一条等 值线上,则用内插法查算。(原理:次降雨量查次径流深) 例如两时段降雨: P1=49mm,P2=81mm 降雨开始时: Pa=60mm 由 P1=49mm,查得 R1=20.0mm。 由 P1 +P2=130mm, 查得R1+R2=80.0mm。 R1 R1+R2 则第二时段净雨为 R2=80-20=60mm
1.P~Pa~R(Rs)三变量相关图法 降雨径流经验相关图法的制作:以次降雨量P为纵坐 标,以相应的径流深 R(Rs) 为横坐标,可按对应的 P、 R(Rs)在图上绘一个点,并把它的值注在点旁,然后 按点群分布的趋势,照顾大多数点子,绘出以 Pa 为 参数的等值线,既为 P~Pa~R(Rs) 三变量相关图法。
K a = (1 − E m W m )
其中 E m 为流域月平均日蒸散发能力。 取连续大暴雨之后的Pa等于Wm,由此向后逐日推算Pa 。
【例】某流域经分析求得Wm=100mm,5月份多年平均的流域日 蒸散发能力为5mm,6月份为6.2mm,由此算得: K a ,5月 = (1 − E m Wm ) = 1 − 5 / 100 = 0.950 5月份 6月份

工程水文学(第七章流域产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学(第七章流域产汇流计算)
降落在流域上的雨水,从流域各处向流域出口 断面汇集的过程,称为流域汇流。 地面径流 直接径流汇流 坡面汇流 流域汇流 河网汇流 壤中流 (地面径流)
地下径流
@COPY RIGHT 扬大陈平
一、几个概念
1、汇流时间τ:流域各点的 地面净雨流达出口 断面所经历的时间。 2、流域最大汇流时间 流域上最远点的净雨流 到出口的历时。 3、等流时线:流域上汇流 时间相等点的连线。 4、等流时面积 f:相邻两条 等流时线之间的面积。
q(m3/s)
1
0
2
12
3
25
4
18
5
13
6
8
7
4
8
0
总计
80
检验:
二、单位线的基本假定
1、倍比假定:如果单位时段内,净雨不是一个单位而是 n个单位,则形成的流量过程是单位线的n倍。
@COPY RIGHT 扬大陈平
流量m3/s
△t
10mm
Qm
时间h
流量m3/s
19.7mm
Qm×19.7/10
k
△t
二、洪水过程
Q(t) Q ( Q( s t) g t)
@COPY RIGHT 扬大陈平
查图方法:同一场暴雨要累加着查,查出的值累减。 降雨开始时: Pa=60mm
180
两时段降雨: P1=49mm
P2
109
P1 Pa R1 R2
P2=81mm
@COPY RIGHT 扬大陈平
三、径流(净雨)的划分
R Rs Rg
采用P~R相关图求的是总径流R,包括
1、简易降雨径流相关图(P + Pa ~ R 关系)
Im

产汇流计算-图文

产汇流计算-图文

产汇流计算-图文第七章流域产流、汇流计算研究内容:流域产流机制及产流计算方法;流域汇流原理及汇流计算方法。

研究目的:通过产流计算,由设计暴雨过程推求设计净雨过程;通过汇流计算,由设计净雨过程推求设计洪水过程。

如第二章所述,流域降雨形成径流的过程可分为产流阶段和汇流阶段。

本章讲述流域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

产流计算是扣除降雨的各种损失,推求净雨过程的计算;汇流计算是利用净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计算。

第一节降雨径流要素的分析计算一、降雨特性分析降雨特性通常包括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降雨面积、降雨中心、降雨分布等要素,已如前述。

天然降雨在空间上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流域上如有若干个雨量站,对于一场实际降雨,各站的降雨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会有所不同。

(一)单站降雨特性分析1.降雨强度过程线时雨强为纵坐标,相应时间为横坐标的曲线图(图7-1,2线),称为瞬时雨强过程线。

2.降雨量累积曲线降雨过程也可用降雨量累积曲线表示。

降雨量累积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是自降雨开始时起到各时刻的累积雨量(图7-1,3线)。

该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坡度即是该时刻的瞬时雨强,而某一时段的平均坡度就是该时段内的平均雨强。

3.降雨强度~历时曲线用降雨强度过程线可以分析绘制降雨强度~历时曲线。

统图7-1某雨量站一次降雨过程线及累积雨量曲线计降雨强度过程线中各种历时1—时段平均雨强过程线;2—瞬时雨强过程线;3—累积雨量过程线的最大平均雨强(图7-2,a),以最大平均雨强为纵坐标,相应历时为横坐标即可点绘出降雨强度~历时曲线(图7-2,b)。

由图7-2(b)可以看出,降雨强度~历时曲线是一条下降曲线,说明最大平均降雨强度随历时增长而减小。

时间(h)历时(h)图7-2(a)不同历时平均雨强统计示意图图7-2(b)雨强~历时曲线(二)流域降雨特性分析1.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水文计算往往需要推求流域平均雨量,计算流域平均雨量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和等雨量线图法。

第3章流域汇流计算讲解课件

第3章流域汇流计算讲解课件
过程线称为 S 曲线。用单位线连续推流即可求得S曲线。
时段 Δt=6h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单位线 q (m3/s)
(2) 0 430 630 400 270 180 118 70 40 16 0
净面深 h(mm) (3)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5
560
(m3 / s)
合计
3740 20 1870
3.6qt 10mm F
q 10F 10 8080 1870(m3/s) 3.6t 3.6 12
流域汇流计算
分析法的缺点在于误差传,使分析的 单位线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而呈锯齿形, 必须加以修匀。修匀得到的单位线的径流 量也应为10 mm。
0.6
98.5
80.5
4.8
+ + 60.0
94.2
112
36.0
57.5
130
21.6
34.5
80
14.4
20.6
48
9.6
13.8
29
7.2
9.2
19
4.8
6.9
13
2.4
4.6
10
0
2.3
06
0
03
0
Q(t)=ΣQ’(t)
(m3/s)
(7) 0
4.8 40.6 119 184
= 165 106 64.1 39.8 26.3 18.3 13.0 8.0 2.9 0.3 0
流域汇流计算
【讨论】
按照等流时线假定,同一等流时线上水质点同 时到达出流断面,实际是高速质点先到,低速质点 后到,严格的面积出流次序是没有的。这就是等流 时线未考虑河槽的调蓄问题。因此,等流时线方法 只宜用于小流域,因为河槽调蓄作用小。

流域产汇流的计算过程

流域产汇流的计算过程

3
1、流域平均雨量计算 (1) 算术平均法 条件:流域内雨量站分布较均匀、地形起伏变化 不大。
P1 P2 ... Pn 1 n P Pi n n i 1
4
(2) 垂直平分法(泰森多边形法)
条件:流域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为了更好地反 映各站在计算流域平均雨量中的作用。
假设:流域各处的雨量可由与其距离最近的雨量 站代表。
12
退水曲线是反映流域蓄水量消退规律的过程 线,可按下述方法综合多次实测流量过程线的退 水段求得 : 取若干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段,采用 相同的纵、横坐标比例尺,绘在透明纸上。绘制 时,将透明纸沿时间坐标轴左右移动,使退水段 的尾部相互重合,作出一条光滑的下包线,该下 包线即为地下水退水曲线,反映地下径流的消退 规律。
第t日的流域蒸发量:
Wt Et EM WM
25
若第t日无雨,则该日流域前期影响雨量的 减少全部转化为流域蒸散发,故:
Et Pa,t Pa,t 1 (1 K )Pa,t
又:
Pa,t Wt
代入:
Wt Et EM WM
得:
26
EM为流域蒸发能力,可用
E601观测器观测的水面蒸 发值作为近似值。
38
39
2.蓄满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变化特点 蓄满产流方式取决于包气带是否达到了田间 持水量。当流域某处包气带达到了田间持水量, 该处就产流,否则不产流。对于干燥土壤上的一
场降雨,其产流面积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1)随着降雨量的增加,产流面积也随之增加;
(2)产流面积的变化与降雨强度无关。
40
(二)超渗产流情况下产流面积的变化 1.流域下渗容量面积分布曲线 对流域某一起始蓄水容量 W0 ,流域内各点的下 渗能力 f p 是不同的。将全流域各点的 f p 从达到小排 列,以 f p 为纵坐标,以小于或等于该 f p 各点的面积 之和FR占全流域面积的比重 ( FR / F ) 为横坐标,则 可得流域下渗容量面积分布曲线。

地下水径流汇流计算

地下水径流汇流计算

二、地下径流的汇流计算在湿润地区的洪水过程中,地下径流的比重一般可达总径流量的20%-30%,甚至更多。

但地下径流的汇流速度远较地面径流为慢,因此地下径流过程较为平缓。

地下径流过程的推求可以采用地下线性水库演算法和概化三角形法。

(一)地下线性水库演算法,经地下水库调蓄后该法把地下径流过程看成是渗入地下的那部分净雨h下形成的(这里未考虑包气带对下渗量的滞蓄作用)。

可以认为地下水库的蓄量W下的关系为线性函数,再与水量平衡方程联解,即可求得地下径流与其出流量Q下过程。

方程组如下:式中——时段内进入地下水库的平均入流(m3/s);Q下1,Q下2——时段始、末地下水库出流量(m3/s);W下1,W下2——时段始、末地下水库蓄水量(m3/s);K下——反映地下水汇流时间的常数,可根据地下水退水曲线制成W下~Q下。

线,其斜率即为K下又(7-73)式中f c——稳定下渗强度(mm/h);t c——净雨历时(h);Δt——计算时段长(h);F——流域面积km2。

将式(7-79)代入式(7-78)解得(7-74)根据式(7-74)就可计算地下水汇流过程。

例7-6 某站流域面积F=5290km2,根据资料分析得f c=1.35mm/h,K下=9.5 d=228h(由地下水退水曲线求得),试将1965年4月的一次地下净雨演算成地下径流的过程。

取计算时段Δt=6h,则由已知参数得:(7-75)取第一时段起始流量为零,可按上式逐时段计算地下径流过程。

见表7-16。

表7-16 地下径流汇流计算(二)概化三角形法上种演算方法较繁,而对设计洪水计算来讲,重点在洪峰部分,因此,采用简化法计算地下净雨形成的地下径流过程,对设计洪水过程的精度无多大影响,一般方法是将地下径流过程概化成三角形,即将地下径流总量按三角形分配。

地下径流过程的推求主要是确定其洪峰流量和峰现时刻,以及地下径流总历时。

洪峰流量可按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地下径流总量为W下=0.1∑h下﹒F(7-76)又可按下式计算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W下(7-77)故(7-78)——地下径流总量(104m3);式中W下∑h下——地下净雨总量(mm);Q m下——地下径流洪峰流量(m3/s)T下—一地下径流过程总历时(s);F——流域面积(km2)。

工程水文学 4、产流及汇流计算

工程水文学   4、产流及汇流计算

Q
R
t
图4-5 退水曲线 图4-6 次洪水过程线划分
t
实测流量过程示意图(曲线下方数字为洪号)
流域退水曲线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Q (t ) Q (0)e t / Kg Q (t t ) Q (0)e ( t t ) / Kg Q (t )e t / Kg t Kg InQ(t ) InQ(t t )
P1 P2 ... Pn 1 n P Pi n n i 1
式中:P — 流域平均降水量,mm; P1……Pn — 各雨量站同时期内的降水量,mm; n — 测站数。
泰森多边形法: 当流域内雨量站分布不太均匀时, 假定流域各处的降水量由距离最近的雨量站代表。设P1 ,P2,……,Pn为各站雨量,f1, f2,……, fn为各站所 在的部分面积,F为流域面积,则流域平均降水量P可由 下式计算:
n P f P f ... P f fi 1 1 2 2 n n P Pi F F i 1
式中fi / F表示第i雨量站所代表面积占整个流域面 积的份额,通常称为权重。求得的流域平均雨深又称为 加权平均雨深。
某一流域
n个雨量站 P1, P 2, … P
n
要求划分各雨量站权重面积
(4-6)
(4-7)
式中:Kg为地下退水参数,可根据式(4-7)用退水曲线来 计算。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特性不同, 一般还要用斜线分割法分割开地面径流和 地下径流。 斜线分割法:从起涨点A到地面径流 终止点B绘制直线AB ,AB线以上为地面 径流,以下为地下径流。
N = 0.84F 0.2
N 起涨点 地表径流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汇流参数m计算公式

汇流参数m计算公式

汇流参数m计算公式
汇流参数M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含义。

在地下水文学中,汇流参数M用于描述地下水系统中水流的汇集程度,计算公式为:
M = ∫(k * i)dt
其中,k为渗透系数,i为水力坡度,t为时间。

积分范围是从水源位置到汇流地点。

在气象学中,汇流参数M用于描述降水在水汽凝结过程中的分配情况,计算公式为:
M = ∫(P * dz) / L
其中,P为降水量,z为高度,L为空气柱长度。

积分范围是从地面到某一高度。

请根据您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汇流参数M计算公式,并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便我为您提供更详细的解答。

产汇流计算

产汇流计算
以时段雨量为纵坐标,时段的时序为横坐标 绘成时段雨量直方图,也称雨量过程线。用雨 量筒人工观测的结果可以直接点绘这种过程线 。
一、流域降雨分析
单位时段的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量过程线
可以转换成雨强过程线,其纵坐标值为i = P /Δt。
以降雨开始后雨量累积值为纵坐标,相应时 间为横坐标点绘的曲线称累积雨量曲线。累积
对于包气带不厚且雨量充沛地区, WM 值在实
用上可由实测雨洪资料推求。其方法是选取久旱不
雨后一次降雨量较大且全流域产流的资料,计算出
流域平均雨量P及所产生的径流量R。由于久旱不雨,
可以认为Pa = 0,故
WM = P - R - E雨
(2-5)
流域日蒸发量 E 是该日气象条件(气温、日照、
湿度、风速等)和土壤含水量 P 的函数。当 Pa = 0 时 E = 0;Pa = WM 时,E = Em。Em称为土壤最大
i fp
i f p
RS (i f p ) i fp
P I RS
(1)
②包气带土层对下渗水量的再分配作用: 当降雨结束时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量:
I E (Wm, W0, ) RG (2)
当降雨结束时包气带未达到田间持水量:
I E (We, W0, ) (3)
二、自然界中两种基本的产流模式
R=Rg+Rs
P
fc
Rg
R=Rs+Rg Rs
1、fc 的分析推求
例:流域降雨量如表,另外由相应的洪水过程线求得
的地面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试计算流域的 fc值。
tc
I hg △hg
fc
hs △tc
p
Q
RS=47.2mm Rg=28.4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 0.278 n F
1 n p c
当tc≥τ
Qm, p
当tc<τ
Qm, p 0.278
ns t

F
全面汇流:tc≥
积上最大
时段净雨所形成,称全面汇流;

时,洪峰流量由全部流域面
时,洪峰流量由部分流域面
部分汇流:tc<
积上tc时段内的净雨形成,称部分汇流。


n
§ 8-5 设计洪水总量及设计洪水过程线 一、设计洪量的推求
W p 0.1h p F 或 W p 0.1P24, F p
二、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拟定 1、三角形概化过程线
WP 0.1hP F
Qmp
T涨
T
T退
2、五边形概化过程线
C
Qm E D 0.1Qm A
0.1T 0.15T 0.25T T 0.2Qm
B
0. 5T
H
本章小结
一、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特点
二、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三、小流域设计暴雨的特点
四、短历时暴雨公式
五、年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量的计算
六、推理公式和经验公式
七、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
四、汇流计算———确定流域汇流历时

L 0.278 v
v mJ Qm


L—流域最大汇流长度;
v—流域平均汇流速度;
σ 、λ —反映水力特性的经验指数;
m—汇流系数。
山丘区河道,可采用σ=1/3,λ=1/4,则:
L 0.278 1 1 mJ 3 Qm4
五、设计洪峰流量Qmp的计算
Qm, p
全面汇流(tc≥τ):
sp 0.278 n F
L 0.278 1 1 3 mJ Qm4
部分汇流(tc<τ):

F
L 0.278 1 1 3 mJ Qm4 p ,
六、其他参数的确定
1、流域长度L
2、河道的平均比降J 3、损失参数 4、汇流参数 m
§8-4 经验公式法推求洪峰流量 一、单因素公式
Qm, p C p F
二、多因素公式
n
Qm, p CP24, p F

n
n
Qm, p CP24, p J F
三、洪峰流量均值的经验公式
Qm CF
n
Qm C P 24 J f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